鲫鱼养殖技术
池塘选择
通常来讲,养殖鲫的池塘面积以5至10亩最佳,池水深度需要控制在1.5至2.5米之间,并且要具备良好的水源与水质。池形要保持整齐,注水与排水要方便,且堤坝较宽、较高,池底要平整,不能渗水,也不能在雨季被洪水淹没,同时还要方便后期捕捞。在池塘选择过程中,难以保障达到上述标准时可以适当进行改造。
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之前需要对整个池塘进行一次药物清池,目的是将池塘中的有害物质与病原体最大限度清除。鱼种放养按照80(鲫):20(花鲢)的比例进行放养,如果以鲫体重40至60克为标准,其放养密度要控制在1500至1800尾/亩;如果以鲫体长3至4厘米为标准,那么放养密度以1000至1200尾/亩最佳。在放养花鲢的过程中,则以鱼体体重20至60克为标准,放养密度则应该是150至170尾/亩最佳。在实施鱼种放养之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鱼体消毒,比如可以用1至3%(浓度)的食盐水对鱼体浸泡5至20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从而达到严格消毒的目的。
鱼种驯化
根据其特性进行鱼种驯化,可以将饲料成本降低。鱼种驯化应从鱼种生长阶段实施,此时鲫被驯化的程度更高。驯化之后的成鱼会上浮抢食,这样便于水产养殖户后期管理。驯化时,适当添加一些诱食剂,可以有效缩减鱼种驯化的时间。在已经确定鲫放养密度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加快鱼种驯化,可以采取降低池塘水位的方法将放养密度合理增大,群体密度增大之后便于生长与驯化。
投喂方法
日常投喂量:关于鲫日常投喂量的计算方式有很多,在这里提供一个参考依据:①日常投喂量应该控制鲫摄食量的70至80%;②不同生长阶段的鲫需要制定不同的日常投喂量。以幼鱼为例,应该按照鲫体重的10%左右进行投喂;以成鱼为例,则按照体重的2至3%进行投喂;③以水质溶解氧含量为标准,也可以确定日常投喂量。比如,池塘水质溶解氧含量为3至4毫克/升时,日常投喂量应该比溶氧含量5毫克/升以上时降低15%;如果水质溶解氧含量为2至3毫克/升时,日常投喂量则应该比溶解氧含量为5毫克/升以上时降低40%;如果水质溶解氧含量已经低于2毫克/升时,需要停止投喂工作。
投喂次数:基于鲫的特性,在幼鱼时期每一天的投喂次数控制在3至5次最佳,而成鱼时期则须适当减少,大约2至3次最佳,具体次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投喂方式:鲫投喂方式主要包括自动定时投喂、自动投饵机投喂以及人工投喂等方式。鲫在抢食过程中的积极性较差,因此,需要有耐心的进行投喂,一次投喂的时间大约为15至30分钟。在固定的饲料台上进行饲料投喂,或者选择池塘底部较硬的区域作为固定的投食点,以免出现饲料浪费的情况。整体来讲,鲫投喂方式应该按照“定点、定时、定量、定质”的原则开展日常投喂。
日常管理
池塘巡视: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做到每天2至3次的池塘巡视,主要观察池塘水质的变化情况以及鲫的摄食情况,并详细记录,为鲫日常投喂量的调整以及鲫养殖技术的改造提供有利的依据。同时,必须观察有没有“浮头”的情况,最大限度防止出现“泛塘”的现象。
经常注水:对于有条件的池塘来讲,需要做到经常注入新水,这样可以保持水质干净,一般来讲,每一次的换水量应该为池塘总水量的1/4或者1/3。同时,根据鲫生长情况以及季节变化而对池塘水位进行不断的调整。例如,鲫摄食旺季以及高温期情况下,水要够深,为鲫活动提供一定的空间。另外,通过注水还可以增强池糖水氧含量溶解能力,改善水质,带入更多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促进鲫的生长。
做好监测:池水相关理化指标需要通过水质快速检测盒或者水质测定仪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还需要在池塘配置增氧机,以免发生鱼类浮头现象,而且可以有效防治鱼病,达到高产稳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