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柔传文言文


1 高柔传的文言文翻译竟的意思

柔字文惠,是陈留郡圉县人。高柔的堂兄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在黄河以北召唤高柔。高柔率领全族的人跟随他。曹操平定袁绍后,任命高柔为管县县长。县里人平素听说过他的名声,一些奸邪的县吏,全都自动地引退离去。高柔发布教令说:“过去邴吉当政时,县吏曾经有过错,还能够宽容他们,何况这些县吏,对于我没有过失呢!还是召回他们复职吧!”(那些离去的县吏)全都回来,勉励自己,全都成了好县吏。

高柔自从归附太祖,处理法律事情平允适当,魏国刚建立时,授予官职丞相理曹掾。宋金等人在合肥逃跑。按照旧法,军队出征时,士卒逃亡,要把他的妻子儿女拷打致死,太祖担心(这样)士卒还是逃亡不止,(想要)再加重刑罚。宋金有母亲、妻子和两个弟弟都在官府中服役,主管这件事的人上奏将他们全部杀掉。高柔启奏说:“士卒逃离军队,实在是可恨,然而我私下里听说逃跑的士卒中也时常有后悔的,我认为应该宽恕他们的妻子儿女,这样第一可使与敌人不信任他们,第二可以引诱士卒产生归还之心。按照原来的旧法,本来已经断绝了他们归还的愿望,却再加重旧法,我恐怕从现在起正在从军的士卒,见一人逃亡,(怕)自己将被杀掉,也将要跟着逃走,(我们)就不能再杀掉他们了。这说明重刑不是制止士卒逃亡的办法,却反而是增加士卒逃跑数量的办法了。”曹操说:“好。”当即停止,没杀宋金的母亲和弟弟,蒙受(此恩)活下来的人很多。

文帝登级后,民间有很多妖言惑众,文帝很痛恨这件事,有散布妖言的就杀,并且赏赐那些告发的人。高柔上书说:“现在有散布妖言的就杀,有告发的就赏。这样使那些犯了过错想悔改的就没有了改正的机会,又打开了凶恶狡诈之人互相诬告的风气,这实在不是一个去掉奸恶减少案件,捉拿坏人治理好国家的办法。我认为应该除去这种赏赐告发妖言的法令,来开启您做为天子滋润万物的仁义之心。”文帝没有马上听众,而互相诬告的人更加增多。文帝才下诏书说:“胆敢用诽谤的话来诬告的,按所诬告的罪对他们治罪。”于是,诬告之风才断绝。魏文帝因为与治书执法鲍勋有旧隙,想违背法律诛杀他,而高柔坚决不服从诏命。魏文帝非常恼怒,便把他召到尚书台,派使者秉承自己意旨到廷尉署衙将鲍勋拷问致死,然后才放高柔回到廷尉官署。

起初,公孙渊的哥哥公孙晃,担任内侍。在公孙渊还没反叛之前,多次(向朝廷)陈说公孙渊要叛变的事。等到公孙渊反叛,明帝不忍心将公孙晃在街市处斩,想把他在狱中杀掉。高柔上书曰:“公孙晃及其妻子儿女,是叛逆的宗族,的确应该斩首悬挂示众,不使他留下后代。然而我私下听说公孙晃在公孙渊叛逆之前就已多次自首,陈述公孙渊正萌发的祸患,他虽然是凶逆的亲族,但根据其原本之心可以宽恕。臣以为公孙晃如果真有揭发公孙渊的言论,就应该恕其死罪,如果没有这样的言论,就应当公开处斩,现在进不能赦免他的死罪,退不能彰显他的罪行,把他关在监狱之中,让他自杀,这会使四方瞻望国家政治措施的人,有的会对我们这种行为产生怀疑。”明帝不听从高柔劝告,最后派使者送金屑给公孙晃和他的妻子儿女,让他们饮下(身亡),把棺木、衣服赐给他们,在其家中殡殓。

景元四年,高柔年龄90岁去世。

2 《三国志魏书高柔传》全文及翻译

高柔字文忠,陈留圉地人。

太祖平定袁氏后,让高柔做了菅长。县中一向听说他的大名,几个奸诈的官吏(听说他要来),都自动离去了。

高柔对手下的人说:“过去邴吉执政时,官吏犯了过错,还尚且宽容他们。何况这些官吏,对我来说还没有过失呢。

希望你们把他们再召来来吧。”这些官吏就都回来了,他们都自我勉励自己,后来都成了好的官吏。

魏国刚刚建立的时候,高柔做了尚书郎。又被授予丞相理曹椽。

军中的军乐手叫宋金等人在合肥逃跑了,按旧的法令,军中的士兵逃跑,要追究他的妻子儿女的罪过。太祖担心这样做还有能阻止士兵逃跑,想再加重刑罚。

宋金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弟弟都被官府捉拿,主事的人奏请朝廷全部杀掉他们。高柔启奏太祖说:“士兵从军人逃跑,实在令人痛恨,然而我私下听说他们中也有后悔的。

我认为应该宽恕他们的妻子儿女,一可以使贼人对他们不信认,二可以诱使他们回心转意。像前面做的那样,本来已经断绝了他们的希望,而他们又害怕回来后再加重处罚他们,我恐怕现在在军中的士兵,见到一个人逃跑,害怕受连累杀掉自己,也就随着他们一起逃跑,以后再想杀逃兵也不可能了。

这种重刑不仅不能够使逃跑停止,反而会助长士兵逃跑。”太祖说:“你说的很对。”

即停止了这种连坐的法令,不再杀宋金的母亲和弟弟,蒙受这个法令活命的人很多。文帝登级后,民间有很多妖言惑众,文帝很痛恨这件事,有散布妖言的就杀,并且赏赐那些告发的人。

高柔上书说:“现在有散布妖言的就杀,有告发的就赏。这样使那些犯了过错想悔改的就没有了改正的机会,又打开了凶恶狡诈之人互相诬告的风气,这实在不是一个去掉奸恶减少案件,捉拿坏人治理好国家的办法。

我认为应该除去这种赏赐告发妖言的法令,来开启您做为天子滋润万物的仁义之心。”文帝没有马上听众,而互相诬告的人更加增多。

文帝才下诏书说:“胆敢用诽谤的话来诬告的,按所诬告的罪对他们治罪。”于是,诬告之风才断绝。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8B 9C 10B 11(1)依旧法,军队出征而军士逃跑者,要将其妻儿老小投在狱中拷问至死。

曹操担心这样还是不能制止逃亡,更加重了刑罚。(给分点:“亡”“考竟”“息”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2)我认为公孙晃确实有揭发公孙渊的言论,就应该宽恕他的死罪;如果他没有这样的言论,就应当公开处斩。

(给分点:“信”“贷”“苟”各1分,句子大意2分,5分) 解析 8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B项,“狱无留滞”中的“狱”如解释为“监狱”与整个语境不合,可以联系《曹刿论战》中的句子“小大之狱”,由此可以知道应解释为“案件”。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首先应浏览句子所在的语段,然后读句子,寻找断句的标志。本题所给的句子“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应先抓对称的句式“一可使……”“二可使……”,然后抓“愚”“窃”。

这句话的意思是“士卒逃离军队,实在可恨,然而我私下里听说这些人中常有后悔的。我认为就应该宽恕他的妻儿老小,一来使这些逃贼忐忑不安,二来可以诱引他们产生回返的想法”。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解析:B项,“便即采纳”错。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 试题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第一句中,“亡”,逃跑;“考竟”,拷问;“息”,制止,停止。

第二句中,“信”,确实;“贷”,宽恕;“苟”,如果。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高柔,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人。

高柔的堂兄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在黄河以北召高柔去,高柔带着族人跟从了他。太祖曹操平定袁氏,任命高柔为菅县县长。

县里的人都听说过高柔的大名,有几个行为不正的县吏,全都自动地离去。高柔教化说:“过去邴吉为政时,官吏曾经有过失,都还能够容忍他们。

何况如今这几个官吏,对我并无过失!召他们回来复职。”(那些离去的县吏)又全回来了,都深为感激自觉改过,全成为好的县吏。

高干投降曹操后,不久又在并州反叛。高柔自己投归曹操,曹操想借故杀掉他,就任命他为刺奸令史。

高柔执法公允得当,官司中没有滞留的案件,曹操又征召他为丞相仓曹属。军中乐手宋金等人在合肥逃跑。

依旧法,军队出征而军士逃跑者,要将其妻儿老小投在狱中拷问至死。曹操担心这样还是不能制止逃亡,更加重了刑罚。

宋金的母亲、妻子和二个弟弟都被抓到官府,主管官员奏请将他们全部杀掉。高柔上奏说:“士卒逃离军队,实在可恨,然而我私下里听说这些人中常有后悔的。

我认为就应该宽恕他的妻儿老小,一来使这些逃贼忐忑不安,二来可以诱引他们产生回返的想法。如果按照原来的旧法,就已经断绝了他们回返的愿望,假如再加重刑罚,我唯恐如今在军中的兵士,看见一个人逃跑,害怕自己被株连,也会跟着一起逃走,以免同样遭到杀害。

这样加重刑罚不是用来制止逃跑,而是助长了逃跑。”曹操说:“对!”立即停止处罚,没有杀宋金的母亲、弟弟,蒙受不杀而活下来的人很多。

魏文帝曹丕即位后,任命高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给关内侯爵位。民间屡屡有诽谤的谣言,文帝非常痛恨,一有传谣言的人就杀,奖赏告发的人。

高柔上书劝谏说:“如今传谣言的就杀,告发的就奖赏,这既使有过失错误的人没有改正自新的机。

4 《三国志魏书高柔传》全文及翻译

高柔字文忠,陈留圉地人。

太祖平定袁氏后,让高柔做了菅长。县中一向听说他的大名,几个奸诈的官吏(听说他要来),都自动离去了。

高柔对手下的人说:“过去邴吉执政时,官吏犯了过错,还尚且宽容他们。何况这些官吏,对我来说还没有过失呢。

希望你们把他们再召来来吧。”这些官吏就都回来了,他们都自我勉励自己,后来都成了好的官吏。

魏国刚刚建立的时候,高柔做了尚书郎。又被授予丞相理曹椽。

军中的军乐手叫宋金等人在合肥逃跑了,按旧的法令,军中的士兵逃跑,要追究他的妻子儿女的罪过。太祖担心这样做还有能阻止士兵逃跑,想再加重刑罚。

宋金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弟弟都被官府捉拿,主事的人奏请朝廷全部杀掉他们。高柔启奏太祖说:“士兵从军人逃跑,实在令人痛恨,然而我私下听说他们中也有后悔的。

我认为应该宽恕他们的妻子儿女,一可以使贼人对他们不信认,二可以诱使他们回心转意。像前面做的那样,本来已经断绝了他们的希望,而他们又害怕回来后再加重处罚他们,我恐怕现在在军中的士兵,见到一个人逃跑,害怕受连累杀掉自己,也就随着他们一起逃跑,以后再想杀逃兵也不可能了。

这种重刑不仅不能够使逃跑停止,反而会助长士兵逃跑。”太祖说:“你说的很对。”

即停止了这种连坐的法令,不再杀宋金的母亲和弟弟,蒙受这个法令活命的人很多。文帝登级后,民间有很多妖言惑众,文帝很痛恨这件事,有散布妖言的就杀,并且赏赐那些告发的人。

高柔上书说:“现在有散布妖言的就杀,有告发的就赏。这样使那些犯了过错想悔改的就没有了改正的机会,又打开了凶恶狡诈之人互相诬告的风气,这实在不是一个去掉奸恶减少案件,捉拿坏人治理好国家的办法。

我认为应该除去这种赏赐告发妖言的法令,来开启您做为天子滋润万物的仁义之心。”文帝没有马上听众,而互相诬告的人更加增多。

文帝才下诏书说:“胆敢用诽谤的话来诬告的,按所诬告的罪对他们治罪。”于是,诬告之风才断绝。

5 三国志 魏传 高柔传的译文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太祖平袁氏,以柔为管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魏国初建,为尚书郎。转拜丞相理曹掾。鼓吹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土,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文帝践阼(即位),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帝不即从,而相诬告者滋甚。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三国志·魏书》有删节)

(参考译文)

高柔字文忠,陈留圉地人。太祖平定袁氏后,让高柔做了菅长。县中一向听说他的大名,几个奸诈的官吏(听说他要来),都自动离去了。高柔对手下的人说:“过去邴吉执政时,官吏犯了过错,还尚且宽容他们。何况这些官吏,对我来说还没有过失呢。希望你们把他们再召来来吧。”这些官吏就都回来了,他们都自我勉励自己,后来都成了好的官吏。魏国刚刚建立的时候,高柔做了尚书郎。又被授予丞相理曹椽。军中的军乐手叫宋金等人在合肥逃跑了,按旧的法令,军中的士兵逃跑,要追究他的妻子儿女的罪过。太祖担心这样做还有能阻止士兵逃跑,想再加重刑罚。宋金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弟弟都被官府捉拿,主事的人奏请朝廷全部杀掉他们。高柔启奏太祖说:“士兵从军人逃跑,实在令人痛恨,然而我私下听说他们中也有后悔的。我认为应该宽恕他们的妻子儿女,一可以使贼人对他们不信认,二可以诱使他们回心转意。像前面做的那样,本来已经断绝了他们的希望,而他们又害怕回来后再加重处罚他们,我恐怕现在在军中的士兵,见到一个人逃跑,害怕受连累杀掉自己,也就随着他们一起逃跑,以后再想杀逃兵也不可能了。这种重刑不仅不能够使逃跑停止,反而会助长士兵逃跑。”太祖说:“你说的很对。”即停止了这种连坐的法令,不再杀宋金的母亲和弟弟,蒙受这个法令活命的人很多。文帝登级后,民间有很多妖言惑众,文帝很痛恨这件事,有散布妖言的就杀,并且赏赐那些告发的人。高柔上书说:“现在有散布妖言的就杀,有告发的就赏。这样使那些犯了过错想悔改的就没有了改正的机会,又打开了凶恶狡诈之人互相诬告的风气,这实在不是一个去掉奸恶减少案件,捉拿坏人治理好国家的办法。我认为应该除去这种赏赐告发妖言的法令,来开启您做为天子滋润万物的仁义之心。”文帝没有马上听众,而互相诬告的人更加增多。文帝才下诏书说:“胆敢用诽谤的话来诬告的,按所诬告的罪对他们治罪。”于是,诬告之风才断绝。

6 《梁书·王筠传》文言文翻译

王筠字元礼,又字德柔,山东琅玡临沂人。王筠小时候就机警敏悟,七岁就能写文章了。十六岁时,创作了《芍药赋》,十分优美。等长大了,喜欢清静热爱学习,与堂兄王泰齐名。当时陈郡有个谢览,谢览有个弟弟叫谢举,也都有很好的声誉,当时的人们给他们编赞语(或童谣)说:“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王泰,“养”是王筠,都是他们的小名。

(王筠)起初任职是中军临川王行的参谋,后调任太子舍人,又升任尚书殿中郎。琅玡王氏渡过长江(指东晋建国)以来,就没有在郎署任职的人,有人劝(王筠)先观望不要出任,王筠说:“陆机(曾历任平原内史)可以说是东南俊秀,王坦之(字文度,东晋名臣)更是独步江东,我得以与这些前辈并驾齐驱,哪里会有遗憾。”于是兴高采烈地去上任。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王筠作文章(当时主要指赋)能押险韵(生僻少用的韵),每次官宴上一起作赋,(王筠的作品)文辞必定最具鲜妍美妙。沈约常常很平静地启奏高祖(梁高祖武帝萧衍)说:“近年来晚辈中的名家,只见王筠独步文坛了。”

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昭明文选》)喜爱文人雅士,常常与王筠、刘孝绰、陆倕(chuí)、到洽、殷芸等在玄圃(建康宫中名园,时作讲经之所)吃喝游乐,太子独独牵着王筠的手抚揽着刘孝绰的肩膀跟他们说:“这正所谓左手拉着浮丘的袖子,右手拍着洪崖(与浮丘、安期生并举为仙人的代称)的肩膀啊”。他被(太子)看重竟到了这样的地步。

普通元年(梁武帝萧衍年号,值520年),(王筠)因为母亲去世要守丧而离职。王筠很有孝顺的天性,为守丧自我毁伤超过了礼制规定的程度,服丧期满后,还因为就此患上的疾病在家休养了很久。中大通二年(梁武帝年号,值530年),调任司徒左长史,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去世,皇帝命令(王筠)写一篇哀策文(祭文),(这篇文章)又再次令(皇帝或大家)叹服点赞欣赏。

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他在自己的序文中说:“我小时候就喜好书,老来越加执着。即使是偶然看见的或暂时翻看的,都会马上做好标注笔记,后面重新认真思考阅读,欢欣的兴致会越加深浓,渐渐地形成习惯并且性格养成,写文章也就不会觉得笔力不够。从十三四岁起,即前朝齐建武二年(齐明帝萧鸾年号,值495年)乙亥年,到梁大同六年(武帝年号,值541年),已四十六年了。儿时读《五经》,都是七八十遍。喜欢《左氏春秋》,吟咏背诵常常用来充实口头表达,‘广略去取’(魏晋时期流行的“手抄口诵”读书方法,边读边诵,专拣需记诵的部分,遇虚词及不当处还时有改易)隔三岔五地抄写。”其馀读过的经典比如《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神农本草经》)等都会抄上两遍。诸子、史籍等各种文集都抄一遍。从未请人或借用他人之手,一律亲身自己抄录,大大小小一百多卷。不足以让它流传出去于世有益,只不过用来防备遗忘罢了。”又在写给各个儿辈述论家道世系的书信集中说:“史书上称道安平(今河北安平)崔氏家族和汝南(今属河南驻马店)应氏家族,说他们都世世代代出有才华的文士,所以范蔚宗称汝南崔氏是‘世擅雕龙’(世世代代擅长写文章辞赋,可联想《文心雕龙》)。然而延续不过父子两三代罢了;不是能在七代之中,名望盛德光辉相承,家族爵位世代相继,人人作文成集传于后世,像我们王氏家门这样的。沈少傅沈约给人们说:‘我小时候就喜好诸子及百家的言论,亲自担任过四代皇帝的史官,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来没有爵位世世继承,文章才华代代相传,能像王氏家族这么繁盛的。’你们好好恭敬地考察人家的家道门风,想想各自该怎么努力吧。”

望采纳O(∩_∩)O谢谢

7 三国志 魏书 高柔传 说明高柔看问题比常人深远的句子

高柔仁义执法

高柔字文惠,陈留人也。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家从之。太祖①平袁氏,以柔为管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因诛之,以为刺奸令史;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鼓吹②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型。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文帝③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降天父养物之仁。”帝不即从,而相诬告得滋甚。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④鲍勋,而柔固执不从诏命。帝怒甚,遂召柔诣台⑤;遣使者承指至廷尉考查勋,勋命乃遣柔还寺⑥。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二十四》)

注:①太祖:曹操。②鼓吹:军中鼓吹手。③文帝:曹丕。④治书执法:官职。⑤台:尚书台。⑥寺:廷尉官署。

邴读法是bǐng。

部首:阝。

笔画:7。

五笔:GMWB。

解释:姓。

古典解释:唐韵兵永切集韵韵会正韵补永切,音丙。说文宋下邑,在泰山。又郑地。谷梁传·隐八年郑伯使宛来归邴。

邴者何,郑汤沐之邑也。又姓。左传·成二年邴夏御齐侯。通作丙。前汉·宣帝纪邴吉,或作丙吉。又和适貌。庄子·大宗师邴邴乎其似喜乎。

又广韵集韵陂病切,音柄。广韵邑名。又姓。左传·哀十一年邴洩为右。

组词

邴邴:舒畅而喜悦的样子。

邴管:东汉学者邴原和管宁的并称。邴管少相友,游学异地,俱以操尚称,曾避黄巾。

邴生:指汉哀帝时邴曼容。邴汉侄,时有名望。

邴魏:汉相邴吉和魏相的并称。邴魏相善,且皆有令誉于当时。

邴郑:东汉学者邴原和郑玄的并称。邴郑皆北海郡人。晩年归里讲学,门徒数百千人。

张邴:汉张良和邴汉的并称。二人均弃官归隐。

汉武帝不杀刘询的原因:

1、汉武帝知道刘询尚幼,且是太子刘据的仅剩血脉,所以保存,并将襁褓中的刘询关押在郡邸狱中,那么小的婴儿,关在监狱中,其实与死无异了。

2、邴吉的照顾是刘询得以安全存活的重要原因。邴吉心里知道卫太子的罪过并无真正事实,于是更为皇曾孙无辜收监难过,便让忠厚谨慎的女囚胡组、郭征卿住在宽敞干净的房间哺育刘病已,私给其衣食,看待甚有恩德。

后元二年(前87年)春二月 ,汉武帝病重,甚至想将长安二十六官狱中的犯人抄录清楚,不分罪过轻重一律杀掉,其中就包括刘询,邴吉舍命保护,这才使汉武帝改变初心,大赦天下。郡邸狱诸犯也因武帝的大赦和邴吉的坚持而得以出狱。

此后邴吉甚至以自己的俸禄供养刘询,并将其送到外祖母家,把他交给史良娣的兄长史恭抚养。

3、汉武帝晚年醒悟,留下两道遗诏,其中一道就是将刘询收养于掖庭,并令宗正将刘病已录入皇家宗谱。掖庭令张贺开始用私人的钱供给刘询读书,并将孙女嫁给刘询。

由此得知,刘询多遇贵人相助,也因为汉武帝晚年的醒悟,使刘询得以保存生命,也可以说是“天意保佑”吧,刘询最终成长为一代明君,开创“孝宣中兴”,使西汉国力在其治下最为强盛。

扩展资料:

晚年的汉武帝最终知道了“巫蛊之祸”的真相,明白了儿子刘据的苦衷与冤情。他悔恨不已,下诏罪己,开始为案件平反。刘病已的命运开始改变。临终前,汉武帝依然对亲自害死儿子耿耿于怀。

他想到刘据这一脉中还保留着一个独子——刘病已,于是下诏令宗正(主管皇室族系的官员)将他的名字重新载入皇室的牒谱,正式恢复了刘病已的皇室成员身份。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血缘身份是个人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对于皇室政治来说,血缘尤其重要。它通常是一个人权力合法性的来源。

对于刘病已来说,在恢复皇室身份之前,尽管他是前太子的孙子,但作为被排除在皇室队伍外的人,他是毫无政治前途可言的。相反,他可能成为政治祸害的来源,因此达官贵人们都不愿意收养刘病已。

可怜的孩子只能住在舅祖父家里。现在,刘病已恢复了皇室身份,不仅上升为贵族阶层,而且具备了进入政治核心的可能性。

更值得留意的是,刘病已的血脉出于汉武帝嫡长子刘据,而且是刘据这一脉唯一的后人。尽管他还没有封爵,但政治前途无量。

按照制度,未成年的皇室成员由掖庭令看管抚养。刘病已也从杜县舅祖父家被接到了长安来接受抚养教育。巧的是,当时的掖庭令张贺年轻的时候是刘据的家臣。

刘据生前对张贺非常好,张贺也始终念着前太子的恩德。现在,他很自然地将这种感情转移到了对前太子的孙子的身上,对刘病已的抚养教育格外上心。

张贺不仅在职权范围内处处优待刘病已,而且自己资助刘病已读书游学。刘病已慢慢长大后,张贺还为他迎娶了暴室的啬夫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为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询

刘据的儿子有几个?刘据的后代是谁?

刘据是汉武帝在位时的太子,母亲是卫皇后。刘据的出生让年近三十汉武帝大喜,母凭子贵,母亲随即被册封为皇后,而后他以嫡长子的身份当上太子。刘据生性温和恭谨,但是得罪了奸佞,被陷害后自缢而亡,膝下的儿子全部遇难。

刘据的儿子有几个

刘据当年起兵失败后逃亡到了湖县,官兵奉命来抓捕,刘据知道自己逃不掉了,就在房里上吊死了。刘据的母亲卫皇后也自杀了,他的妻子和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死了。

赵熠洋版刘据

刘据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位的资料比较少,有记载的就是史皇孙刘进了。刘进是刘据和史良娣的儿子,与公元前110年出生,因为巫蛊之祸,死的时候也才二十来岁。刘进当年娶了王翁须,对其甚是宠爱,于公元前91年生下了刘询,后来当上了皇孙妃。

刘据被诬陷行巫蛊之事,不得已跟另外两个儿子起兵,结果兵败逃亡。刘据自杀后两个儿子都被杀害,而在长安的刘进与太子宫中其他家人也受到牵连遇难。刘进死后,跟妻子王翁须和自己的姐妹葬于广明。

刘病已当上皇帝后,因为刘据和刘进生前的遭遇,他们的谥号分别为“戾”、“悼”。

刘据的后代是谁

很多人以为当年刘据陷入巫蛊之祸,除了他本人和母亲卫皇后自杀外,其余子孙均被连坐遇害,怎么还会有后代呢其实,当年刘据的儿子的确都死了,但是好在他有个孙子活了下来。

《大汉情缘之云中歌》刘据的后代刘病已剧照

刘据的这个孙子名为刘病已,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汉朝“昭宣中兴”的开创者之一。当年家逢巨变,还是婴儿的刘病已关进牢中,负责太子一案的邴吉可怜他,就特别让两名老实的女囚待在稍微舒适的房里喂养他。

汉武帝生病期间,因为望气者告诉他牢中存在着天子之气,就派人杀死牢中的人。邴吉关上大门,跟前来的使者说:“皇曾孙在这里,谁敢滥杀皇上的曾孙”使者没办法,只好回去复命,汉武帝也醒悟了,就下了大赦的诏书。邴吉把刘病已送到了他的祖母家中。

之后,汉武帝恢复了刘病已的皇族子孙的身份,把他收养到了皇宫的掖庭。

刘据是西汉的悲情太子,本来以他的性格和才能,可以恢复被汉武帝消耗的国力,可惜还没当上皇帝就被诬陷,自杀身亡,子女也都遇害。令人欣慰的是刘据是其中一子刘进所生的儿子刘病已得以保全,最后还继承了皇位,也算是弥补他的遗憾。此后西汉的皇帝都是刘据的后代。

都知道,汉武帝早年还是一副雄才伟略的样子,但是晚年却坐在自己的功劳簿上享受荣华,将国家整理的一塌糊涂,这也使得国内群魔乱舞,导致自己的太子也被处死了。但是之后就后悔了,所以一个太子的儿子突然冒了出来,就算是假的,汉武帝也宁愿相信他是真的,毕竟是对于儿子的思念,更有甚者是朝中的亲太子的人极力维护的结果。

在汉武帝后期,因为汉武帝的昏庸、封建皇权的专制,在汉武帝的纵容下,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相继自杀,甚至对于刘据的后代进行大肆杀戮。其实在古代这种事情是很常见的,毕竟对于皇帝来说,保证皇位血统的纯正是首要的事情,所以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就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杀得干干净净。

而对于刘据,在汉武帝将他杀死以后还是很后悔的,他还专门建立了一座“思子宫”,表达了对儿子刘据的思念之情。无论是真的想念刘据还是政治作秀,为了做给天下人看,但毕竟还是将刘据的儿子封为了太子,并且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说了这么多,还是汉武帝愿意相信刘据的后代没有被自己杀完,希望有这样一个人的存在。而且朝中大臣的维护也是必不可少的,丙吉维护了刘病已,但他从来没到汉武帝面前邀功请赏。并没有在汉武帝思念刘据的时候,把刘病已献给汉武帝,表白自己的功劳。最后,可能也是汉武帝为了向天下表明自己悔过了,知道错了,才故意将刘病已封为皇帝。

太子刘据全家明明被杀了,汉武帝确定刘病已是曾孙的是因为刘病已虽然只在襁褓之中,但是也是巫蛊之祸的涉案人员之一,一系列环节的记录不可能造假,丙吉等相关人员也没必要造出这么一个依旧有原罪的皇曾孙来,因为当时这样做祸福不知。汉武帝之所以能够如此确定,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他对于自己的判断和这些因素足够的相信。

卫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乱事件,而自杀了。汉武帝刘彻也因此将刘据的其他家人关进了天牢,这其中,就有还在襁褓中的刘病已。当时有个叫丙吉的叔叔,为人善良。在当时的情况下,刘据一脉犯的罪可都是死罪,别人唯恐撇不清与刘据一脉的关系,怕被连累,而丙吉并没有因此就放弃襁褓中的刘病已,在狱中漫长的日子里,丙吉竭尽全力的照顾刘彻的曾孙。

后来,刘彻快要走到人生尽头的时候,原打算是要将狱中的罪犯全部斩首,是丙吉将刘病已保护了下来。并对来行刑人大喊说,这是曾皇孙,不能死! 后来行刑人将此事禀报给刘彻,刘彻在弥留之际顿悟,这大概就是天意吧。因为对卫太子刘据的死,皇帝刘彻就非常的懊悔,所以可能听说还有个曾皇孙活着,就赦免其罪,免于一死。

刘彻如此相信这个孩子就是曾皇孙,就像之前说的,他们所犯的罪,是死罪。谁也不可能用自己的性命去换牢里一个将死之人的曾孙之名,此处在史料里是有记载的,就这样,刘病已也成为了唯一一位先坐牢后当皇帝的第一人。其中可以说有着必然因素,不过也是有着偶然的因素。

汉宣帝刘询,出生后遭遇家破人亡,幼年时经历牢狱之灾,少年时饱受民间疾苦,即位后低调务实,并把西汉王朝推向中兴态势的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

刘询,原名刘病已,字次卿,刘彻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史皇孙刘进的儿子。刘询出生后不久,就赶上了征和二年(前91)七月的那场有名的“巫蛊之祸”。

幼年入狱

由于汉武帝疑神疑鬼,由于江充苦苦相逼,由于苏文颠倒是非,刘据兵败自杀,刘据的生母卫皇后被逼自缢,刘据的爱妾、儿子、儿媳等人全部遇害,只有嗷嗷待哺的刘询保住了一条活命,被关进监狱,即《汉书·宣帝纪》中记载的“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刘询就是一位从牢狱中走出来的皇帝。

小小年纪就身陷囹圄,史所罕见。刘询入狱时,还只是一个出生仅数月的婴儿,加上刘据确有冤情,因此受到了廷尉监邴吉的保护。邴吉同情刘询,不但挑选了两名女囚轮流乳养刘询,而且经常偷偷地送他一些衣服和食物。

在邴吉的悉心照料下,刘询倒也能健康茁壮的成长。四年后,也就是后元二年(前87)初,汉武帝听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于是下令处死所有犯人。危急时刻,邴吉紧闭牢门,据理力争,刘询才又一次保住了性命。不久,汉武帝病逝。汉昭帝即位后,大赦天下,刘询才得以重见天日。

刘询出狱后,邴吉将他送到了祖母史良娣的老家,太祖母非常可怜这个孤儿,不顾年老体衰亲自抚养。邴吉又将刘询遇赦的消息及时上报掖庭,掖庭为刘询提供生活费,还将刘询的名字记入刘氏宗室族谱,这为刘询将来登基创造了条件。

当时的掖庭令张贺曾侍奉过刘据,因顾念主人的旧恩,所以对这位皇曾孙格外关照,甚至还自己掏钱让刘询去读书受教育。因为受到了很多磨难,刘询从小就勤奋好学、懂得节俭,而且性格爽朗,颇有侠士风范。此外,他还喜欢旅游,到处感受生活。

汉昭帝去世后,权臣霍光立昌邑王刘贺为皇帝。刘贺不守礼仪,放纵 ,即位不足一月就被废掉。接着,霍光又迎立混迹民间的刘询为皇帝。

那么,霍光为何偏偏选中刘询呢?笔者认为:

其一,刘询出自民间,根基薄弱,易于操控;

其二,刘询没有处理朝政的经验,便于霍光揽权;

其三,刘询的遭际博得了广泛同情,“公孙病已立”的谶语就是人们思慕刘询(刘病已)这种社会潮流的体现,民心如此,霍光也不敢逆流造次。

说起汉宣帝,就不得不提巫蛊之祸。在巫蛊一案中,太子刘据不得不起兵失败后,全家人被诛,就剩下二个月大的婴儿在诏狱中自生自灭。当新上任的狱吏邴吉在查房发现他时,他已奄奄一息的了。问询之下,才知道是太子的嫡孙,就请来狱医给他看病,并让狱中二个正在带小孩的妇人徐则与胡组照看他。

一天,徐则来到关押皇曾孙的牢房,准备替换胡组。胡组简单地交待了一下,“小孩我刚喂过奶,现在睡着了。这锅里有炖好的红枣猪脚汤,是邴大人送来的。我的那份我喝过了,这是留给你的,你等下趁热喝了吧。”

徐则很是惊讶,“怎么?邴大人还给我们送来了红枣猪脚汤?他为什么要对我们这么好啊?”

胡组瞅下周围没有什么人,便神秘地附在徐则耳旁道:“你知道我们带的是这小孩是谁吗?他可是太子的嫡孙,皇上的小曾孙。”

徐则大吃一惊,“真的啊?”

胡组:“当然是真的啦!狱吏亲口告诉我的。邴大人还说了,让我们好好带。哦,对了,这事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千万不能对外说出去,明白吗?”

徐则点了点头,待胡组出去了,就捧起锅里的红枣猪脚汤,吃了个干干净净,连锅都舔干净了。

微弱的灯光下,床上的皇曾孙睡得很香。徐则的眼前却浮现出来最悲惨的一幕:她本有一个幸福的小家,丈夫正是在太子府中当差的,还算混得不错的。可在一夜之间,就全变了。丈夫掉了脑袋,自己与孩子也因此受了牵连,前途未卜。

她盯着床上熟睡的这个太子的嫡孙,越想就越生气。要不是太子谋反,自己又怎么会受今日这罪?还想让我给他好好带孙子?没门儿!

于是,她一生气,就把熟睡中的小皇曾孙给掐了一把,掐醒了。“我让你睡,我让你睡!”

婴儿被她这么一弄,立刻就哇哇大哭。自此后,轮到她喂奶的时候,她就只是做做样子,经常让他饿得哇哇叫。有时还时不时的折磨他一下。 几天下来,小孩就瘦了一圈了。

这天,邴吉与伍尊又一道来到牢房看望皇曾孙。

胡组见状连忙上前拜见。“民女见过二位大人。”

邴吉:“免礼,起来吧。小孩怎么样了?”

胡组:“我一早就给他喂了奶,这会儿睡了有一阵子的了。”

邴吉上前仔细看了一下,问道:“他的脸色怎么这么差啊?前几天都还有点红润的,感觉这些天不仅没有长,还瘦了。”

胡组一听,吓坏了,跪下道:“大人,都怪民女没有把他带好。”

邴吉:“快起来吧。我并没有怪你的意思。你宁愿让自己的小孩挨饿也要把奶给他吃,我相信这不是你的错。伍大人,你快去把王狱医请来,看他是不是病了?”

不一会儿,王狱医便跟随着伍尊来到牢房。

邴吉:“王狱医,麻烦你给这孩子看看,他是不是病了?”

王狱医点了点头,开始给皇曾孙把脉。

伍尊:“王狱医,怎么样?他是病了吗?”

王狱医:“从脉象上看,有点虚弱,可能是以前底子虚弱,加上没有休息好,算不上大病,不碍事的。我开几副药调理一下,应该就有起色的。”

邴吉:“那就好。王狱医这么一说,我就放下心来了。那药要多少钱?我等下让人送来。”

王狱医答道:“邴大人,这怎么能收您的钱呢?从公家的账上走就行了,您尽管派人去拿药就是了。”

邴吉正色道:“这怎么行呢?此人不是诏狱的囚犯,而是有人遗留在诏狱里的,是我下令收养的。公是公,私是私,怎么可能假公而济私呢?”

王狱医的脸红一阵白一阵的,“既然大人这么说,那就收五十钱好了。”

邴吉道:“嗯,这还差不多。”他伸手摸了摸身上,没有带钱,便笑着对伍尊道:“伍大人,你身上有钱没?先借你五十钱,改明日还你。”

伍尊:“带了,我等下就跟王狱医一起去取药。”

邴吉:“好,要记住给他按时煎服。有什么情况再及时跟我说。”

一个疗程完了,可小孩的病情并没有什么好转的迹象。邴吉感到很是奇怪,到了晚上,还是睡不着觉,便下了床在院子里走走,恰好听到从诏狱里传来小孩子的哭声,在宁静的深夜里显得格外的刺耳。那声音的来源正是小皇曾孙的房间。

邴吉担心皇曾孙的病情,便命伍尊开了牢房的门进去,想看个究竟。透过牢房里油灯发出的亮光,他看到那个徐则一手抱起小皇曾孙,一手拧着他的屁股,嘴里还恶毒地骂道:“你这个扫把星!还让不让人睡了?我让你哭!我让你哭!”却一点也没有注意到邴吉的到来。

邴吉吸取了上一次差点就冤枉胡组的教训,急忙叫来伍尊打开牢房的门。

门口的动静惊动了徐则,她转过身来看到了邴吉与伍尊,也是唬了一大跳。解释道:“邴大人,您怎么来了?这小孩子不听话,没想到吵着您了。”说完,立马把小皇曾孙抱在怀里,装腔作势要给他吃奶。

邴吉一看小孩的手臂,正系着那枚宝镜,露出的小屁股上那手印还清晰可见。顿时就明白了。“这孩子这么小,你也下得去手打?我说有你这么带孩子的吗?你倒是打打自己的儿子试一试!”

伍尊:“我正奇怪这孩子怎么吃了药也还是一天比一天瘦,原来都是你在作祟啊!好吧。你也不用再费什么心机的了,从明天开始,这孩子你就不用带了,跟其它囚犯一样,该干嘛就干嘛去!”

徐则一看被逮了个现行,也不再辩解。把怀中的婴儿放到床上,再抱上自己的儿子走回自己的房间去了。

邴吉抱起婴儿,试图安慰他别哭。狱吏伍尊则是一脸大写的囧字。

邴吉训斥道:“还愣着干嘛?快去叫另外那个奶妈过来啊!你瞅着我,难道你也有奶给小孩喝啊!”

伍尊尴尬的摇了摇头,连忙去叫胡组过来。

不一会儿,胡组就过来了。她从邴吉的怀里把婴儿接了过去,撩起衣服就给他喂奶。小家伙有了吃了就忘记了疼了,不再哭了。

邴吉又对伍尊道:“明天,你赶紧另外找一个奶妈过来。记住,一定要选心眼好的。”

伍尊:“是,属下明天就去找人。邴大人,时候不早了,您也回去休息吧。”

时间一晃,三年又过去了。

一天,已经是半夜时分了,伍尊来到邴吉的大门口,使劲地拍打着大门,嘴里嚷嚷道:“邴大人,快开门。”

邴夫人朦朦胧胧听到有人敲门,尖起耳朵听了一下,确认是有人敲门的声音后,推了一下邴吉,“老爷,快醒醒,有人在敲门。”

邴吉睡得迷迷糊糊地,有些不情愿地问道:“是谁啊,大半夜的敲门,还让不让人睡觉啊。”

邴夫人道:“听声音好象是伍大人!”

邴吉听说是伍尊在敲门,一骨碌坐了起来,披上衣服走了出来,打开了大门,问道:“有什么急事啊?”

伍尊见了邴吉,连忙道:“刚才狱吏来报,皇曾孙生病了,额头烫得吓人!事关重大,我不敢私自作主,只好半夜来打扰大人了。 ”

邴吉一听说孩子病得厉害,也急了,“走,我们去看看。”

邴吉和伍尊一起来到牢房。他一摸小孩的头,果然烫得厉害。连忙吩咐道:“快,去弄条毛巾沾上冷水在额头上敷上!”

奶妈胡组于是赶紧弄了一条毛巾按邴吉的吩咐行动起来。

邴吉这时又对伍尊道:“狱医呢?你快去请他来看看啊!”

伍尊答道:“大人,狱医是本地人,晚上都回家去了,不在诏狱住的啊!要不等天亮了他来上班的时候再去请他?”

邴吉忧心忡忡地说道:“这情形,烧得这么厉害!怕是不行啊。这样吧,你告诉我他家的地址,我这就亲自去请他。”

伍尊说道:“好吧。王狱医他家住在狮子胡同。从这儿去大约有个十里路。他家中开了一个药铺的。”

邴吉道:“我看还是直接带上小孩一块去吧。看完刚好顺便把药抓了。”

伍尊一听,道:“邴大人,这事我去办吧。您就回去歇息吧。”

邴吉道:“这事我得亲自去才行,我让车夫陪我去就行,不必劳师动众的了。你回去睡觉吧。”

邴吉将孩子抱在怀里,出了诏狱,叫醒了陈文瑞。“快起来。孩子病了,得去一趟狮子胡同看大夫。”

陈文瑞爬了起来,披上衣服,就去套马。

半夜里,诏狱的大门开了。一辆马车拉着邴吉及小皇曾孙直奔狮子胡同而去。

陈文瑞把马车停在了药铺门前,然后又掀开了马车上的帘子。“老爷,到了。这儿就是狮子胡同了。这儿有家药铺,应该就是王狱医的家了。”

邴吉抱着婴儿,下了车。

陈文瑞走了过去,将药铺的门擂得当当作响。

邴吉则扯开嗓子喊道:“王狱医,麻烦开开门!有个紧急病患。”

王狱医听出了邴吉的声音,赶紧爬起床来,穿上衣服,掌了灯,打开了门,“大人,快进屋。这么晚了,还劳烦您亲自前来,是谁病得这么厉害啊?”

邴吉抱着婴儿与陈文瑞进到屋子里。

邴吉道:“王狱医,麻烦你给这孩子看看是怎么回事?他烧得好厉害的。”

“哦,我来看看。”王狱医一边将手搭在小孩的手上把脉,一边询问情况。“他这烧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邴吉:“听奶妈说,夜晚时就有些症状了,小孩有些急躁不安的,但考虑到晚上大家都睡了,就想拖延到明天早上再说。后来就越来越严重的了,我一看情况不太对这才半夜里赶来打扰你了。”

王狱医又摸了摸小孩的额头,很烫。顿时神情沉重起来。

邴吉一见,连忙问道:“王狱医,这孩子的病不严重吧?”

王狱医摇了摇头,叹道:“不好。‘心者,火也,名少阴,其脉洪大而长,是心脉也。心病自得洪大者,愈也。假令脉来微去大,故名反,病在里也。’ 我刚才探了一下脉,那洪脉越按越有劲了,那正是死脉的迹象啊!”

邴吉一听死脉,顿时就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了,大吃一惊,“这么说来,这孩子没救了?”

王狱医捏了捏胡须,道:“书上说‘上微头小者,则汗出。下微本大者,则为关格不通,不得尿,头无汗者,可治,有汗者死。’,幸亏您发现及时,来得早。小孩虽然现在发高烧,但还没有出汗,还有得救。要是再晚一些,等到汗出就是神仙也难救了。”

邴吉一听说小孩还有得救,连忙央求道:“只要还有得救,就烦请王狱医多费心了。不管花多少钱,这费用都由我来掏,只要能把人救回来就行。”

王狱医一向行医很是谨慎,生怕话说得太满了到时自己下不了台,道:“我尽力而为吧。不过,这病来得实在太凶猛,能不能一定治好,我也不敢打包票啊。且治这病的花费也是不少的。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到时落得个人财两空,那就不好了。”

邴吉:“您放心治吧。我相信您的医术。”

王狱医这才提笔开了方子,又在药铺取了药煎了,给孩子服下。几个人忙到天亮,这小孩的病情才算稳定下来,众人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王狱医再三叮嘱道:“大人,这孩子的消开始退了,目前应该是脱离危险了。但还不可大意,剩下的几剂药要按时煎服,还要及时关注他的病情。这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情况还是会有反复的。只要带孩子的人细心一点,及早医治,应该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邴吉:“好的,我记住了。总共多少钱?”

王狱医算了一下,道:“总共一百一十钱,我就打个折,收你一百钱吧。”

邴吉掏出一百钱给了王狱医,道:“打扰你半宿没睡觉,还请多多包涵。”

“大人客气了,请慢走。” 王狱医将邴吉送到大门口。

在皇曾孙又一次大病痊愈后,邴吉带了一包蜜饯前去牢房看望。孩子一看到邴吉进来,就高兴地扑到了他的怀里。

邴吉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拿出一包蜜饯来,道:“看伯伯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吃的?”

小皇曾孙一看到蜜饯,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哇!蜜饯,我要吃。伯伯,给我!”

邴吉把手里的蜜饯给了小皇曾孙:“好,都给你。”

这时,奶妈胡组道:“狗娃,一次不要吃多了。你身体刚刚好,蜜饯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小孩很听话的,做了个鬼脸道:“我知道了。我就吃两颗。”

邴吉听奶妈把娃儿唤做“狗娃”,觉得很是不妥当, “咦,你刚才怎么叫他狗娃?”

奶妈胡组解释道:“邴大人请别见怪。这娃命硬,不太好带。民妇常听老人们讲,命大的人要把名字取得贱一些,这样好养。”

邴吉:“他命也确实够硬的,大病好几场,都给他熬过去了。狗娃这名字也太难听了点,这跟他的出身也太不相符了。”

胡组:“邴大人一肚子学问在身,要不就请邴大人替他取个好名字吧。”

邴吉:“这取名本是小孩百日之时,家中长辈就应做之事。既然他爷爷、父亲都不在了,那我就先代劳了。”

邴吉在屋子里踱了几步,捏了下胡须,道:“枚乘在《七发》中说‘涊然汗出,霍然病已。’,恰巧今日他的病也已经痊愈了,那就干脆叫他‘病已’吧。希望他以后再也不会得病了。”

胡组:“好啊!还是大人有学问。狗娃,你快过来。大人给你取名字了,从今天开始,你就你叫‘病已’了。”

小家伙睁大了眼睛看着邴吉,“从今天开始,我叫‘病已’?”

邴吉重复了一遍,“对,你就叫‘病已’,‘刘病已’。你姓刘,‘病已’是你正式的名字。”

小家伙听了挺高兴的,在牢房里又是蹦又是跳的。“我叫‘刘病已’,我有自己的名字啰!”

这就是汉宣帝刘病已名字的由来。

以上就是关于高柔传文言文全部的内容,包括:高柔传文言文、邴怎么读、我想不明白为什么汉武帝晚年杀了刘据一家人而唯独不杀刘询难道真是天意保佑汉宣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609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