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官职,完全承袭东汉
丞 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 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尚 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 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 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 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 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 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相 国:即丞相。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 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 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 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 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 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别驾从事 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三国因置。
别部司马 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车骑将军 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大理 秦以廷尉为最高司法长官。汉时改为大理。魏时为第三品,中二千石。黄初元年改为廷尉。吴亦如之。
大尚书 吏部尚书的别称。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称大尚书。
大长秋 秦置将行,为皇后宫官。汉改为大长秋,秩二千石,职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见给赐宗室外戚及充当皇后出行随行,常为宦者任。三国因之。
东中郎将 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将,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魏因置。亦作东中郎将。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东曹属 汉制,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职称掾,副职称属,皆比二百石。东曹副职吏员称东曹属。三国因之。
东曹掾 汉制,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东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为刺史,后主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迁除。三国因之。
荡寇中郎将 中郎将秦汉时即设有是官,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秩位次于将军。东汉三国事名号渐多,各国自相署置。荡寇之名仅吴有置,魏蜀未见。
荡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督军校尉 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督军从事 刺史、州牧之属官,多称从事史,分主各事。东汉末临时设置属军事之从事史颇多。
都督 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
邸阁督 邸阁为囤积粮谷之所,其督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
典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都尉 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地方郡国都尉,主兵。
都护 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奋武将军 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 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符节令 秦汉时置此官,属少府,掌府节。魏置符节令,别为一台,位次御史中丞。令一人,六百石,第五品。掌授节、铜虎符、竹使符。吴蜀亦置。
奉尚 “尚”他本均作“常”,即奉常(太常)。
奉车都尉 汉武帝时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关内侯 秦置。爵第十九级,位次于列侯。有其号,无国邑。
光禄大夫 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汉更名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魏时为第三品,位次三公。无固定职守,相当于顾问。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
横江将军 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黄门丞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黄门令之佐吏有丞、从丞各一人。
黄门令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护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称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
护军将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侯相 即列侯封国的相,主治民,如县令、长。
后典军 三国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分前、后、中三典军。吴亦置,但分左、右、中。
后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虎威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虎贲中郎将 《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
建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胡综任之。
金曹从事 三国吴置。魏置金曹掾,主管货币盐铁事。吴置金曹从事,胡综任之。
建武将军 曹魏置,第五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监农御史 为御史中丞的属官。秦置御史大夫,汉因之。有两丞,一曰中丞。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御史中丞遂成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台属下有名目不同的御史,分掌各事。监农御史为其中之一。三国吴有置,魏蜀未见。
监军 春秋有载,三国均置。无定员,随事而设。诸州不置都督时置此官。将军领兵出征时,多置监军。
记室 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家令 太子属官。秦置,魏时为第五品,秩千石,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军师 三国时各国均设军师官,皆参与主持军事谋议等事。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军议校尉 参议军事的官位。
谏议大夫 秦时,郎中令属官有大夫,掌议论、顾问、应对。汉武帝置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吴无考。
立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立节中郎将 三国吴置。陆抗任是职。
领军 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禁兵。
领军将军 领军中资重者之称。资轻者为中领军。掌禁兵。
列侯 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魏初如汉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令史 汉代少府属官有尚书令史,兰台令史。诸公府亦设令史,地位低于掾史。曹魏公府及诸将军府设令史。蜀相府有令史。
令 秦汉时县官管辖区万户以上者称令,万户以下者称长。
秘书 掌管禁中图书秘记。汉桓帝始置。
秘府郎 三国吴置,掌校秘书。
门下循行 汉制,郡守三吏有门下循行,类似门下客,不主实事。
门下督 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南中郎将 光禄勋属官。魏时秩二千石,蜀亦置,吴无。
破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平戎将军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平东将军 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南将军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北将军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 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前护军 魏及蜀皆置护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
前将军 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前军师 东汉始有军师之名。分前后左右中之名,第五品。
骑都尉 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劝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儒林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上大将军 吴孙权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陆逊任是职。
绥南中郎将 三国魏蜀二国置有此官。士燮、张翼曾任是职。
射声校尉 汉武帝置八校尉中有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即善射箭者。秩二千石。魏时为第四品,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吴蜀亦置。
司马 《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司盐校尉 又称盐府校尉。刘备定蜀时置,主较盐铁之利。吴亦置,主管海盐生产诸务。
师友从事 汉制,刺史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分为别驾、治中、簿曹、兵曹从事等。汉末或置师友从事,仅为荣誉职位,无固定职守。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庶子 太子府属官,第五品,秩四百石,职如三署郎。
舍人 秦始置,轮番当班宿卫太子。魏时为第七品,秩二百石。
尚书选曹郎 三国吴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曹郎。
尚书右选郎 三国蜀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部,分左右,有右选郎。杨戏曾任。
尚书吏部郎 曹魏置尚书郎中二十五人,分部、曹治事,有吏部郎。
汉朝没有代州。长史,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在汉代丞相(相国)、大将军等官属中皆有长史之职,级别不一。地方上郡、国也有长史,是太守或国相的副手、次官。在地方上,长史是朝廷的正式官员,级别为200石以上。功曹是由地方官员自行聘用的,不属于国家正式编制,因此没有级别,功曹主顾名思议,就是对考核政绩,包括郡吏的任免和赏罚。在汉代,地方上州郡刺史、太守以下的官吏基本分为两类,一类为朝廷任命的,称为佐官,他们是国家正式官员,其薪俸由国家发放。这样的官员也就丞、长史、都尉少数几个。另一类称为属吏,其中又分为六大类:1、功曹、五官掾和督邮,为郡府右职。功曹:因掌握下面官吏的政绩考核和升迁,再加上往往是刺史、太守以自己亲信充任,虽然不是国家官员,却权力往往比正式官员的长史等权力还大。五官椽:是一种荣誉职务,没有具体的职责,在功曹缺员的时候代理功曹之职,其他曹缺任,也可以去补上。督邮:主巡行境内,督察长吏,主要是督察县政。多由郡守所信任而又精明能干者充任。2、郡守门下亲近属吏为第二类。主要有主薄、主记室史、少府,门下督盗贼、府门亭长、书佐、循行、干、小史等。主薄:无固定职责,拾遗补阙,代读书教、奉送要函、迎接宾客等均为主簿所职。主记室史:主要负责记事、簿书等;少府:说白了就是刺史、太守自己的管家;门下督盗贼:相当于刺史、太守自己的私人卫队长。府门亭长:主守府门,就是刺史、郡守的看大门的头书佐:主秘书工作,包括记录、缮写、起草、宣读等等。循行:为低级散吏,类似门下食客。干、小史:均为郡府做杂务工作的卑末之吏。3、第三类为列曹,为郡廷各部门办公机构,主要有:户曹:相当于现在公安厅的户政部门、农业厅、文化厅等部门;比曹:主管检核之事;时曹:主时节祠祀;田曹:主田事,相当于农业厅;水曹:相当于现今之水利厅;漕曹:主管水运;法曹:相当于现在邮政部门;仓曹:主管仓储;金曹:主管货币铸造和盐铁专卖;将作掾:主工程兴建。兵曹:主征集和输送兵丁。尉曹:主卒徒转运事。贼曹:主盗贼事。辞曹:主辞讼事。决曹:主决狱。医曹:主医药事。4、上计椽,主要负责协住地方官应付上面的审计,相当于现在地方上的审计局。5、学官,相当于现在教育厅;6、特设官:这类官员有点特殊,虽为郡属吏,但他们属于朝廷人员,费用不用地方长官自掏腰包。这些属吏,除第六类外,他们的薪水和费用由聘任他们刺史、太守自行负责,所以在古代,地方主官的薪水并不是他一人的,除了自己的家属之外,还要养活他手下的一大帮僚属。这点与现在不同,现在省委书记、省长的官员工资就是他们自己的,他的秘书什么都属于国家公务员。
原文:
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太常卿。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弱冠,诣王蒙清言良久,既去,蒙子修曰:“向客何如大人?”蒙曰:“此客亹亹,为来逼人。”王导亦深器之。由是少有重名。
初辟司徒府,除佐着作郎,并以疾辞。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扬州刺史庾冰以安有重名,必欲致之,累下郡县敦逼,不得已赴召,月余告归。
复除尚书郎、琅邪王友,并不起。吏部尚书范汪举安为吏部郎,安以书距绝之。有司奏安被召,历年不至,禁锢终身,遂栖迟东土。尝往临安山中,坐石室,临浚谷,悠然叹曰:“此去伯夷何远!”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
舟人以安为悦,犹去不止。风转急,安徐曰:“如此将何归邪?”舟人承言即回。众咸服其雅量。安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妓女从。既累辟不就,简文帝时为相,曰:“安石既与人同乐,必不得不与人同忧,召之必至。”
时安弟万为西中郎将,总藩任之重。安虽处衡门,其名犹出万之右,自然有公辅之望,处家常以仪范训子弟。安妻,刘惔妹也,既见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乃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
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安甚有愧色。既到,温甚喜,言生平,欢笑竟日。
既出,温问左右:“颇尝见我有如此客不?”温后诣安,值其理发。安性迟缓,久而方罢,使取帻。温见,留之曰:“令司马着帽进。”其见重如此。
温当北征,会万病卒,安投笺求归。寻除吴兴太守。在官无当时誉,去后为人所思。顷之,征拜侍中,迁吏部尚书、中护军。
简文帝疾笃,温上疏荐安宜受顾命。及帝崩,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坐害之。坦之甚惧,问计于安。安神色不变,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既见温,坦之流汗沾衣,倒执手版。
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耳。”遂笑语移日。坦之与安初齐名,至是方知坦之之劣。温尝以安所作简文帝谥议以示坐宾,曰:“此谢安石碎金也。”
时孝武帝富于春秋,政不自己,温威振内外,人情噂□,互生同异。安与坦之尽忠匡翼,终能辑穆。及温病笃,讽朝廷加九锡,使袁宏具草。安见,辄改之,由是历旬不就。会温薨,锡命遂寝。
寻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及中书令王坦之出为徐州刺史,诏安总关中书事。安义存辅导,虽会稽王道子亦赖弼谐之益。时强敌寇境,边书续至,梁益不守,樊邓陷没,安每镇以和靖,御以长算。德政既行,文武用命,不存小察,弘以大纲,威怀外着,人皆比之王导,谓文雅过之。
尝与王羲之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羲之谓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思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安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是时宫室毁坏,安欲缮之。尚书令王彪之等以外寇为谏,安不从,竟独决之。宫室用成,皆仰模玄象,合体辰极,而役无劳怨。又领扬州刺史,诏以甲仗百人入殿。时帝始亲万机,进安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固让军号。
于时悬象失度,亢旱弥年,安奏兴灭继绝,求晋初佐命功臣后而封之。顷之,加司徒,后军文武尽配大府,又让不拜。复加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假节。
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
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以总统功,进拜太保。
安方欲混一文轨,上疏求自北征,乃进都督扬、江、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宁、益、雍、梁十五州军事,加黄钺,其本官悉如故,置从事中郎二人。安上疏让太保及爵,不许。是时桓冲既卒,荆、江二州并缺,物论以玄勋望,宜以授之。
安以父子皆着大勋,恐为朝廷所疑,又惧桓氏失职,桓石虔复有沔阳之功,虑其骁猛,在形胜之地,终或难制,乃以桓石民为荆州,改桓伊于中流,石虔为豫州。既以三桓据三州,彼此无怨,各得所任。其经远无竞,类皆如此。
性好音乐,自弟万丧,十年不听音乐。及登台辅,期丧不废乐。王坦之书喻之,不从,衣冠效之,遂以成俗。又于土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而安殊不以屑意。常疑刘牢之既不可独任,又知王味之不宜专城。
牢之既以乱终,而味之亦以贪败,由是识者服其知人。
时会稽王道子专权,而奸谄颇相扇构,安出镇广陵之步丘,筑垒曰新城以避之。帝出祖于西池,献觞赋诗焉。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及镇新城,尽室而行,造泛海之装,欲须经略粗定,自江道还东。雅志未就,遂遇疾笃。
上疏请量宜旋旆,并召子征虏将军琰解甲息徒,命龙骧将军朱序进据洛阳,前锋都督玄抗威彭沛,委以董督。若二贼假延,来年水生,东西齐举。诏遣侍中慰劳,遂还都。闻当舆入西州门,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因怅然谓所亲曰:“昔桓温在时,吾常惧不全。
忽梦乘温舆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乘温舆者,代其位也。十六里,止今十六年矣。白鸡主酉,今太岁在酉,吾病殆不起乎!”乃上疏逊位,诏遣侍中、尚书喻旨。先是,安发石头,金鼓忽破,又语未尝谬,而忽一误,众亦怪异之。寻薨,时年六十六。
帝三日临于朝堂,赐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百万、布千匹、蜡五百斤,赠太傅,谥曰文靖。以无下舍,诏府中备凶仪。及葬,加殊礼,依大司马桓温故事。又以平苻坚勋,更封庐陵郡公。
安少有盛名,时多爱慕。乡人有罢中宿县者,还诣安。安问其归资,答曰:“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师士庶竞市,价增数倍。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名流爱其咏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髛之。及至新城,筑埭于城北,后人追思之,名为召伯埭。
翻译:
谢安,字安石,为谢尚的堂弟。父谢裒,官至太常卿。谢安四岁时,谯郡桓彝见之惊叹说:“此儿风神秀丽清朗,将来不会比王东海差。”到童年,神态沉着,思维敏捷,风度条畅,善于行书。
少年时拜访王蒙,与王蒙清谈多时,离去后,王蒙之子王修说:“刚才谈话的客人是什么样的大人物?”王蒙说:“此客勤勉不倦,日后定将咄咄逼人。”王导也十分器重他。因此,谢安年少就负盛名。
最初受司徒府的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谢安以疾病在身推辞不就。寄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的许询、僧人支遁交游相处,出门便捕鱼打猎,回屋就吟诗作文,无入世之心。
扬州刺史庾冰因为谢安有盛名,因而志在必得,多次下郡县督促他应召,谢安不得已应召前往,一个多月后又告退而归。
又任命他为尚书郎、琅王牙王友,谢安一概推辞不就。吏部尚书范汪举荐谢安为吏部郎,谢安写信拒绝。有司上书朝廷,奏明谢安被朝廷征召,历年不应,自己禁锢终身,放浪于东部名胜之地。谢安曾去临安山中,坐在石洞里,面对深谷,悠然叹道:“此般情致与伯夷有何两样!”
曾与孙绰等人泛舟大海,风起浪涌,众人十分惊恐,谢安却吟啸自若。船夫因为谢安高兴,照旧驾船漫游。风浪转大,谢安慢慢说:“如此大风我们将如何返回呢?”船夫听从吩咐立即驾船返航。众人无不钦佩谢安宽宏镇定的气度。谢安虽然纵情于山水,但每次游赏,总是携带妓女同行。
谢安已多次不应征召,简文帝做宰相时,说:“谢安石既然能与人同乐,也必定能与人同忧,再征召他,他肯定会应召。”其时,谢安弟谢万为西中郎将,担负守边的重任。谢安虽然隐遁山林,但其名声仍超过谢万,有公卿大臣的声望,平素家居常用礼节规范来教导子弟。
谢安的妻子,是刘惔的妹妹,看见谢家各门都拥有高官厚禄,而独有谢安隐退山林,于是对谢安说:“丈夫不想富贵吗?”谢安掩鼻说:“恐怕难免。”及至谢万被罢职,谢安才开始有做官的志趣,其时年龄已到四十多岁了。
征西大将军桓温请谢安做他的司马,谢安从新亭出发,朝廷百官都为他送行,中丞高嵩开玩笑说:“足下屡次违背朝廷旨意,高卧东山,百官常常议论说,谢安石不肯出山做官,将怎样面对江东百姓!而今江东百姓将怎样面对出山做官的谢安石呢!”
谢安深有愧色。到了桓温的府第,桓温很高兴,二人畅谈生平经历,欢笑终日。
离开后,桓温对左右说:“你们是否见过我有这样的客人?”后来,桓温一去谢安的住处,正碰上谢安整理头发。谢安性情迟缓,许久才理罢,使侍从取头巾。桓温出来制止道:“让司马戴好帽子再相见。”如此器重谢安。
正当桓温准备北征时,谢万病逝,谢安投书请求奔丧。不久拜官为吴兴太守。当时在职任上声誉平常,离开后为大家所思念。不久任命为侍中,又升为吏部尚书、中护军。
简文帝病重,桓温上疏举荐谢安接受遗诏。简文帝驾崩,桓温入京奔丧,至新亭停止,派重兵把守关口,准备乘机推翻东晋,召见谢安及王坦之,计划在会见时谋害他们。王坦之十分恐惧,问谢安怎么办。谢安神色不变,说:“晋室存亡,在此一行。”
见到桓温,王坦之惊慌得汗流浃背,以致握倒了手版。谢安从容就座,坐定后,对桓温说:“谢安听说有道的诸侯,谨守四方,明公何必要壁后藏人图谋不轨呢?”桓温笑道:“不得不如此啊。”于是谈笑多时。
王坦之当初与谢安齐名,至此方知王坦之的低劣。桓温曾拿谢安写给简文帝的谥议给在座宾客看,说:“这是谢安石小小的杰作。”
其时孝武帝正年轻,不能掌握实权,桓温威振内外,人情纷杂,各怀异心。谢安与王坦之尽忠辅助,终能使朝廷大体平静无事。桓温病重时,暗示朝廷对他加九锡,使袁宏起草奏表。谢安见后,动手修改原稿,十多天还未改好,等桓温一死,加九锡之事因此告吹。
不久,谢安升任尚书仆射,总领吏部,加封后将军。中书令王坦之出任徐州刺史,诏令谢安统管中书省。谢安心存仁义,辅助东晋,劝导百官,即使会稽王司马道子也依赖于谢安的辅助调和。其时强敌侵犯边境,边境告急文书频频传来,梁州、益州、襄阳、邓州先后失陷。
谢安面对危机,镇定自若,作长久打算,以宽仁安定内外。广行德政,文武百官同心同德,不计较小过失,专心大事,恩威流布广远,人人都把他比做王导,并认为文雅超过王导。谢安曾与王羲之同登冶城,悠然遐想,有超乎世俗的志趣。
王羲之说:“夏禹勤于政事,手足磨出老茧;文王管理国家,连吃饭都无暇顾及,如今朝廷边境战事频繁,执政者应思考效忠国家,空谈浮华会荒废大事,恐非当今执政者所应有。”谢安说:“秦朝任用变法务实的商鞅,只延续两代就败亡了,这难道也是空谈浮华带来的祸患吗?”
其时,京师宫殿毁坏,谢安打算整修宫殿。尚书令王彪之等大臣以敌寇入侵谏阻谢安,谢安不听,竟独自决定修宫。宫室设计,皆依照天象,合符北极星的方位,而役夫又无怨恨。谢安又兼任扬州刺史,诏令谢安可带披甲执杖的卫士一百人进入宫殿。
其时,孝武帝开始亲理朝政,晋升谢安为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谢安坚决辞让军中头衔。其时天象失常,大旱连年,谢安上书主张复兴衰败灭亡的诸侯和贵族世家,寻找晋初功臣的后代而加以封赏。
不久,朝廷加封谢安为司徒,他所统辖的后军文武官员都配上高级府第,谢安又辞让不受封。朝廷又加封谢安为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及幽州的燕国诸军事、假节。
其时,前秦苻坚强大,边境多战事,东晋众将接连败退。谢安派弟谢石及侄儿谢玄等出兵伺机征讨,连战连捷。拜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后苻坚率领大军,号称百万,开进淮河、淝水,东晋京师震恐。朝廷加封谢安为征讨大都督。
谢玄向谢安问应敌之计,谢安神情泰然,毫无惧色,回答道:“朝廷已另有主意。”过后默默不语。谢玄不敢再问,便派张玄再去请示。谢安于是驾车去山中别墅,亲朋好友聚集在周围,然后才与谢玄坐下来下围棋赌别墅。
谢安平常棋艺不及谢玄,这一天谢玄心慌,做谢安的敌手却败给了谢安。谢安回头对外甥羊昙说:“别墅给你啦。”说罢便登山游玩,到晚上才返回,部署将帅,面授机宜。谢玄等人已大败苻坚,喜信送到谢安手里,谢安正与客人下围棋,看罢信便丢在床上,全无喜色,下棋如故。
客人询问,才慢慢答道:“小儿辈已打败敌寇。”下完棋回内室,内心抑制不住激动,过门槛时猛地折断了屐齿。谢安在人前竟能如此镇定自若掩饰真情。因统率作战有功,晋封太保。
谢安想进一步统一天下,上书请求率兵北征,孝武帝诏令谢安都督扬、江、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宁、益、雍、梁十五州军事,持黄钺,其余官职照旧,设置从事中郎二人。谢安上书辞让太保之职及爵位,朝廷不许。
其时桓冲已去世,荆、江二州都空缺刺史,舆论认为谢玄有大功,声望高,应授予二州统领之职。谢安担心父子名位太高,将为朝廷所猜忌,又担心桓氏失去荆、江二州的职权会不服,桓石虔又有沔阳的战功,考虑到桓石虔骁猛善战,据有险胜之地,终难控制。
于是任命桓石民为荆州刺史,改桓伊镇守江州,桓石虔镇守豫州,使三桓统辖三州,彼此无怨言,各得其所。谢安执政,从长远考虑,使部属之间无争无斗,大抵都是这样。
谢安喜欢音乐,自从其弟谢万死后,十年间不听音乐。及至他位居台辅,亲人丧期也从不停止音乐。王坦之写信劝谕他,他不予理睬,衣冠士族多仿效他,以致成为习俗。
又在土山上营造别墅,楼馆宏伟,林竹茂盛,常常携带内外子侄往来别墅游赏聚集,所设酒席动辄耗费百金,人们为此对谢安大加指责,而谢安对此不屑一顾。常常怀疑刘牢之不能单独任用,又认为王味之不适合做地方长官。
后来刘牢之以作乱为终结,王味之以贪污遭败,人们因此佩服谢安的知人善任。
其时,孝武帝之弟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而奸诈谄佞小人乘机煽风点火捏造罪名陷害忠良,谢安被迫出京镇守广陵之步丘,建筑新城避祸。孝武帝在西池为谢安设筵饯行,并敬酒赋诗。谢安虽受朝廷嘱托,但隐居东山的志趣始终未消失,每每露于形色。
及至出镇新城,携带全家前往,制造泛海的船只和装备,打算等到天下大体安定后,从水道回东山。高雅的志愿还未实现,就遭重病缠身。上书朝廷请求估量时局停止进军,并召子征虏将军谢琰解甲息兵,命龙骧将军朱序进据洛阳,前锋都督谢玄与彭城、沛县之敌对峙,委任谢玄为督察。
如果二城守敌凭借地形顽抗,待来年涨水,东西夹攻。孝武帝诏令侍中赴新城慰劳谢安,于是谢安返回京城。听说车驾已进入西州门,自以为壮志不成,功业未就,因而感慨万分,对所亲近的人怅然道:“从前桓温执政时,我常常担心不能保全自身。
忽然有一天梦见自己乘坐桓温的车驾走了十六里地,看见一只白鸡后停了下来。乘坐桓温的车驾,预兆将代替他执掌朝政。十六里,从我执政到今天刚好十六年了。白鸡属酉,如今太岁星在酉,是凶兆,我这一病大概再也起不来了!”于是上书辞职,孝武帝派侍中、尚书晓喻朝廷旨意。
此前,谢安从石头出发,金鼓忽然破碎,又加上谢安说话从不出差错,这一天忽然出现谬误,众人觉得十分奇怪。不久谢安逝世,终年六十六。孝武帝在朝殿里哭吊三天,赐棺木、朝服一具,衣一套,钱百万,布千匹,蜡五百斤,追赠太傅,谥号曰文靖。
因无陵苑,诏令在府中备办丧事仪式。到安葬时,举行隆重的礼仪,一切依照先前大司马桓温的标准。又因为打败前秦苻坚的功勋,加封庐陵郡公。
谢安少负盛名,时人十分敬爱他。有位同乡在中宿县做官,被罢职回乡后,去看望谢安。谢安问他回乡带回了多少积蓄,同乡答道:“有五万把蒲葵扇。”谢安便拿了其中的一把握在手里,京城士大夫与平民百姓争着购买这种蒲葵扇,以致扇价增了数倍。
谢安原本会朗诵诗文,因为有鼻病,所以声音低沉粗重,名流雅士们喜欢学他吟诵却达不到他的效果,于是有些人便用手捏住鼻子模仿他吟诗。谢安镇守新城,在城北建了一座土坝,后人怀念他,便将这土坝命名为召伯埭。
羊昙,太山人,是知名人士,为谢安所器重和喜爱。谢安去世后,羊昙长年不听音乐,外出不走西州路。曾经在石头城想起了谢安,心中难受而喝得大醉,沿着路径行走,一边不停地吟唱,不觉到了西州门。
左右告诉他:“这是西州门。”羊昙悲伤感慨不已,以马鞭扣门,吟诵曹子建的诗云:“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
谢安有二子:谢瑶和谢琰。谢瑶继承封爵,官至琅王牙王友,早死。子谢该继嗣,死时为东阳太守。谢该无子,其弟光禄勋谢模将儿子谢承伯过继给谢该,继承封爵,因犯罪免官。
刘裕因谢安功德盖世,特封谢该之弟谢澹为柴桑侯,食邑千户,负责谢安的祭祀。谢澹年少就身居显赫职位。桓玄篡夺东晋皇位后,让谢澹兼太尉之职,与王谧一起带着文册到姑孰宣达旨意。元熙年间(419~420),谢澹为光禄大夫,又兼任太保,持节奉册禅祀刘宋。
出处:出自唐朝时期房玄龄等人合著的《晋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中国自唐太宗时开始设馆修史;修成六部正史;《晋书》便是其中的第一部。在唐朝以前,即有十八家晋史传世,而实际上则多达二十余家,其中沈约、郑忠、庾铣三家晋书已亡佚外,其余都还存在。
当时唐太宗认为这些晋史有种种缺陷,且“制作虽多,未能尽善”,便于贞观二十年(646)下诏修《晋书》,唐太宗在《修晋书诏》有言:“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
《晋书》由房玄龄等人负责监修,组织一批史家和学者,以南朝齐人臧荣绪所写的《晋书》为蓝本,同时参考其他诸家晋史和有关著作,“采正典与杂说数十部”,兼引十六国所撰史籍,从贞观二十年(646)开始撰写,至贞观二十二年(648)写成。
唐太宗亲自为《晋书》的《宣帝纪》《武帝纪》《陆机传》《王羲之传》分别写了史论。《晋书》问世后,“言晋史者,皆弃其旧本,兢从新撰”。
1、三公之上
丞 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董卓曾任相国。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三国皆置丞相,以蜀汉丞相权位最重。
太 傅:辅弼国君之官,为上公,地位高于三公,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叡即位后任钟繇为太傅。
大司马:汉武帝废太尉设大司马,加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之上。在三公之外另设大司马,大司马和大将军均位在三公之上,如刘虞、权臣李傕。三国时期,各国在三公之外另设大司马,一般由大将军升迁而来。如:魏国的大司马曹仁;蜀汉的的大司马蒋琬;吴国设有大司马和左大司马、右大司马,一般由大将军或者上大将军升迁而来,如吕岱、施绩。
上大将军:
“吴于大将军之上复置上大将军”。这是为了表彰陆逊的功绩并进一步提高他的官职而新设的。上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除陆逊外,吕岱、施绩曾任此职(孙权黄龙四年,吕岱迁上大将军。孙亮即位后,建兴元年,吕岱拜大司马。元兴元年八月,上大将军施绩迁左大司马)。后世亦有相似之例,如北周亦设此职,如或唐高祖李渊因李世民平定天下,立下殊功,故封其为“天策上将”。 大司马和大将军掌实权。吴设丞相、大司马(另有左、右大司马)、上大将军,其中上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上,大司马之下。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第二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惇、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2、三公
太 尉:东汉末年,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已成为虚职。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东汉光武帝刘秀时削弱三公的权利,后来几乎无实权只是荣誉的象征。
司 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东汉光武帝刘秀时削弱三公的权利,后来几乎无实权只是荣誉的象征。
3、九卿之上
骠骑将军: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车骑将军: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秩中二千石。
卫将军: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4、九卿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驸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蜀李严曾任此职。九卿之一。
卫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廷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太 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 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少 府:秦和两汉均设少府,王莽称共工,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服侍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
宗 正:秦时始置,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之官。
扩展资料: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于220年魏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亦又以184年黄巾之乱为上限的说法。三国官制和汉朝官制基本相同,沿袭了东汉官制的内容。
参考资料: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阮璃,魏丞
相掾,知名于世。阮籍容貌优异,志气豪放,傲
然独得,放任不羁,但喜怒不从脸上流露出来。
有时闭门读书,连月不出;有时登临山水,一天
忘掉回去。博览群书,尤其喜好《庄子》 《老
子》。爱喝酒能长啸,善于弹琴。当他得意时,
就忘掉了自己的形体。当时人大多说他是个痴呆
人,只有族兄文业常叹服他,认为胜过自己,于
是大家都称他是怪才。
阮籍曾跟随叔父到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求
和他相见,见面后阮籍一天没说一句话,王昶认
为此人不可度量。太尉蒋济听说他有俊才就征用
他,阮籍到都亭写信说:“我听到明公以一贯的
恩德,处上级的地位,英雄豪杰翘首盼望被引
用,俊秀贤才都投奔于足下。打开府门召集人才
的Et子,人人自以为会成为你的部下;征召的公
文一下,却以我这种人为首。当年子夏在西河之
上,文侯给他拿着扫帚扫路;邹子处在黍谷的阴
面,而昭王与他相陪坐车。穿一般百姓衣服的人
士,孤行独立,而王公大人之所以屈尊礼待他们
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有治国之道。现在阮籍没有
邹1-治国之道,而有他的无知,辱蒙你选择了
我,但并不合适。我正准备到束皋之南去耕作,
供输粮食赋税。身背柴禾而疲累疾病,脚力不
强,征召选补为官吏,不是我能胜任的。请收回
你的恩德,发扬你清明公正的选用。”当初,蒋
济担心阮籍不来,得到信后很高兴。派手下人迎
接他,但阮籍已离去,蒋济大为生气。于是乡人
亲戚都劝阮籍,他才到任。后来藉口有病辞归。
又任命为尚书郎,时间不长,又因病离职。到曹
爽辅政,召为参军。阮籍就藉口有病辞官,隐居
乡下。过了一年多而曹爽被杀,时人佩服他有远
识。宣帝任太傅时,任命阮籍为从事中郎。等到
皇帝去世,又任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高贵乡公
即位,封他为关内侯,迁任散骑常侍。
阮籍原有济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
大乱,名士很少有保全的人,阮籍因此不问世
事,便酣饮以为常。文帝当初想替武帝向阮籍求
婚,阮籍大醉六十天,没有开VI而作罢。后钟会
多次向阮籍间时事,想以他回答的对错与否罗致
他的罪责,都因为酣醉而免祸。到文帝辅政,阮
签曾从容地对皇帝说: “我平生曾到柬平游览,
很喜欢那裹的风土。”皇帝大为高兴,即任为东
平相。阮籍骑驴到郡所,拆毁府舍墙壁,使内外
相互能看得见,法令清正简约,十天就回到京
城。被皇帝用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关部门报告
说有儿子杀了母亲,阮籍说: “啊!杀了父亲还
可以,竟然杀了母亲!”在座的人都责怪他失言。
塞童问他:“杀父,是天下十恶之首,而你认为
可以吗”阮籍说: “禽兽仅知母亲而不知道父
亲,杀了父亲,就如禽兽。杀了母亲,那连禽兽
都不如。”大家心悦诚服。
医棰听说步兵伙房的人善于酿酒,有贮存的
酒三百斛,就请求做步兵校尉。遣忘世事,虽除
去佐职,仍常游府中,有酒宴必到。正值文帝辞
让九锡,公卿大臣将要劝进,让阮籍写劝辞。阮
签沉醉忘了写作,大臣们将要到府上去劝说,派
人取书,见区鳘正爬在桌子上沉醉睡觉。使者把
情况告诉他,阮籍就写在桌子上,使人胳抄,无
所改校。言辞很清正,被当时人所看重。
医签虽然不受礼教拘束,但说话深远,不评
论人物。性情极孝顺,母亲去世时,他正和人下
围棋,对方请求不下了,阮籍要留着和他决胜
负。接着喝酒二斗,高声长号,吐血好几升。等
他母亲将要安葬,吃了一条蒸腿,喝二斗酒.然
后去向遣体告别,想说的话说完了,高声一吼,
又吐血好几升。过分哀毁骨瘦如柴,几乎要死
去。蜚揩前往吊丧,医篮散发盘腿而坐,喝得大
醉直瞪着眼睛,裴楷吊唁完了就离去。有人问裴
楷:“吊丧的人,主人哭,客人随礼也哭。阮籍
既然不哭,你为什么要哭”裴楷说:“阮籍已是
超凡脱俗之人,因此不尊崇礼制。我是俗人,因
此用遵守礼仪来要求自己。”时人感叹他们各得
其所。阮籍还能作青白眼,见了遵从礼教的人,
用白眼对待他。到嵇喜来吊唁,阮籍作白眼,嵇
喜不高兴地退出。嵇喜的弟弟嵇康听到后,就带
着酒挟着琴去,阮籍大为高兴,就用青眼看他。
因此崇礼守法的人痛恨他如仇敌,而文帝常保护
他。
阮籍的嫂子曾回娘家探亲,阮籍和她相见话
别。有人讥讽他,阮籍说:“礼教难道是为我设
的吗!”邻居家的**有美色,是卖酒女。阮籍
曾经去买酒喝,醉了,就躺在她身边。阮籍自己
不嫌疑,她丈夫看到了,也没什么怀疑。有一军
人家中女儿有才有色,未出嫁而死。阮籍不认识
她的父兄,径直前往哭悼,尽哀而还。他外表坦
荡而内心纯洁,都是像这些事。有时任意一人驾
着车子,不走道路,车走到无路可走的地方,就
痛哭一场然后返回。曾到广武,观看楚漠交战
过的地方,感叹说:“当时没有英雄,使小于成
就了功名!”登上武牢山,眺望京邑而慨叹,便
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冬逝世,终年五十四岁。
阮籍善于写文章,不加思索。作有《咏怀
诗》八十多篇,被世人推重。着有《达庄论》,
叙述无为的好处,文章太长不在此抄录。
阮籍曾在苏门山遇到孙登,就和他商讨自古
以来静神导气的方术,孙登全不应对,阮籍就长
啸而回,走到半山腰,听到像鸾凤q岛叫的声音,
响彻山谷,是孙登的啸声。就回去作了《大人先
生传》,大概是:“世人所说的君子,只知学习法
度,只懂遵守礼教。手执玉圭,严格遵守法律。
行为想受到现实的检验,言语想成为将来的规
矩。小时候被乡党称赞,长大了有好名声在邻
国。往上想图谋为三公,往下不失为九州牧守。
惟独看不到就像一群虱子钻在裤裹,逃进裤缝
裹,躲匿在破絮中,自认为是找到了好的住宅。
行走不敢离开缝边,动作不敢跑出裤裆,又自以
为得到了行动的准则。但一旦火烧起来,烧邑灭
都,群虱在裤中跑不出来全部烧死。君子处在国
内,和虱子处在裤中又有什么区别呢!”从这裹
可以看出阮籍的胸怀旨趣。
阮籍的儿子阮浑,字长成,有父亲的风范。
从小就追求通达,不拘小节。阮籍对他说:“仲
容已参与到我这种人的行列,你不能再造样!”
太康时,任太子庶子。
阮咸字仲容,父亲阮熙,武都太守。阮咸放
达任情不拘礼节,与叔父阮籍游于竹林,当世信
守礼法的人讥讽他们的所作所为。阮咸与阮籍居
住在道路南面,其他阮氏的人居住在道路北面,
北面阮氏富而南面阮氏穷。七月七日,北面阮氏
盛晒衣服,都锦绣夺目。阮咸用竿子挂了件大裤
头在院中,有人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他回答说:
“不能免俗,权且表示一下意思而已!”
历任散骑侍郎。山涛推举阮咸主持选举,
说:“阮咸清正少欲,深知清浊,任何人不能改
变他。如处在任人的职位,最为合适。”武帝认
为阮咸好酒虚浮,于是不用他。太原人郭奕志高
有识人之量,当时有名,很少推服他人,见到阮
咸便倾心佩服,不觉大为感叹。但给母亲服丧,
却纵情无礼。平素宠爱姑母的侍女,姑母要到夫
家去,当初说要留下侍女,但侍女自己跟了去。
当时正有客人,阮咸听到此事,立即借客人的马
追侍女,追上以后,和侍女两人骑一匹马回来,
议论的人对他大加非难。
阮咸精通音律,善弹琵琶。虽然处世不和他
人交往,仅同知亲的人高歌酣宴而已。和他的侄
子阮修特别要好,常以得意为欢。诸阮氏都喝
酒,阮咸到后,族人集合到一起,不再用酒杯盛
酒,用大盆盛酒,围坐了一圈,倒酒再喝。常有
一群猪来喝酒,阮咸就走上去,和猪一起喝。诸
位兄弟们莫不认为阮咸以放任旷达为德行,惟独
阮籍不这样看。荀勖每次和阮咸讨论音律,自以
为远不如他,出于礼节补官始平太守。无疾而
终。有两个儿子:阮瞻、阮孚。
阮瞻字千里。性格清虚少欲,自得于心怀。
读书不大精研详求,而默识书中的大致内容,遇
到辩理,言辞不足但意蕴有余。善于弹琴,人们
听说他有这一技能,都去请求弹给他们听,不问
贵贱长幼,都给他们弹奏。神气平和,不知他究
竟在向何人弹。内兄潘岳常常让他弹琴,从早弹
到晚,没有一点儿不愿意的神色。因此认识他的
人都佩服他的恬静淡泊,荣辱不惊。一举一动都
很明显。见司徒王戎,王戎问道:“圣人注重名
教,老庄崇尚自然,他们的大旨有什么异同”
阮瞻说:“没什么异同。”王戎感叹良久,就下令
征召他,时人称为“三语掾”。太尉王衍也雅爱
推重他。阮瞻曾和一群人一起行路,走热以后渴
得厉害,路上有井,众人争相向井跑去,阮瞻独
自徘徊在后,等其他人喝完了才上去喝,他的平
易谦退不和别人竞争的性格就是这样。
柬海王司马越镇守许昌,任用阮瞻为记室
参军,和王承、谢馄、邓攸都在司马越的王府。
司马越给阮瞻等写信说:“按礼,八岁时出来找
师傅,表明可以开始受老师教导;十岁时叫做幼
学,表明可以接受先王之教。然而学习所得到的
很浅,言教身教得到的才深。所以学习礼法仪
容,不如模仿观看礼仪风度;诵读前代帝王遗
言,不如亲身聆听皇帝的教诲。我的儿子司马毗
既没有聪慧的天赋,又没听过道德的教育,希望
诸位在闲暇时,常能对他教诲。”
永嘉年问,任太子舍人。阮瞻乎素坚持无鬼
论,不能驳倒他,常自认为这一理论可以辩明生
与死。有一次忽然有一位客人通报要拜访阮瞻,
寒暄完了,闲聊名理。客人很有辩才,阮瞻和他
谈论,涉及到鬼神之事,反复争论很激烈。客人
最后服输,就变色说道:“鬼神之事,古往今来
圣贤都相信有,你怎能一个人说没有呢!像我就
是鬼。”于是变成很怪异的形状,不一会儿就消
失了。阮瞻默然,神色极为不好。过了一年多,
病逝于仓垣,年仅三十岁。
医垩字遥塞。他的母亲,是胡人婢女。医孚
刚生下来,他的姑母取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
“胡人遥集于上楹”句中二字作为他的字。最初
在太傅府中任职,迁为骑兵属。避乱渡江后,晋
元帝任命为安柬参军。蓬头散发饮酒作乐,不把
王事放在心上。当时皇帝正在利用申不害和韩非
的思想以救世,而对阮孚这样的人也没有黜免。
即便这样,并不给他们实权。转任丞相从事中
郎。终日酣饮放纵,常被有关部门按察,皇帝常
宽容他。
琅邪王司马裒任车骑将军,镇守广陵,选
择辅助的人,以阮孚为长史。皇帝对阮孚说:
“你既然掌管军府,军中多事,应该节制饮酒。”
阮孚回答说:“陛下不认为我没有才能,委以军
中大事。我当勉力从事,再不敢说什么。但我认
为现在诸王在位镇守,威风赫赫,皇帝恩泽惠施
远近,贼寇收敛足迹,妖氛战气已经澄清,曰月
自照,我又怎么可点着火把不熄灭呢正应该端
坐拱手长啸歌咏,用来欢庆当年而已。”升任黄
门侍郎、散骑常侍。曾用金貂换酒喝,又被有关
部门弹劾,皇帝宽免了他。转任太子中庶子、左
卫率,代任屯骑校尉。
明帝即位,升任侍中。跟随讨平王敦之乱,
赐爵南安县侯。转任吏部尚书,兼领束海王的老
师,称病不就任。下韶令就在他家任用,尚书令
郗鉴认为不合礼制。皇帝说:“在家任用他诚然
不大好,但不能随便废弃人才。”等皇帝病重,
温崤进宫接受顾命,经过阮孚家,请他一起去。
上车后,告诉他说: “皇上病重,江左危弱,的
确要依靠诸位贤才,共同使国家安康。你现在是
众望所归,所以想屈尊你和我一起去接受皇帝的
托命。”阮孚不应答,坚决要求下车,温轿不允
许。马上要到台门,告诉温崤说他要解手,请求
下车一会儿,下车后便步行回家。
当初,祖约喜好钱财,阮孚生性喜好木屐,
同为各自所好连累但人们不能判别二人的得失。
有人去见祖约,见他正在料理财物,客人到,隐
藏来不及藏完,还剩两小筐,就放在了自己身
后,斜着身子遮挡,脸色不平静。又有人去见阮
孚,见他正在用蜡涂木屐,而且自己感叹说:
“不知一生能穿多少双屐!”神色很闲适自如。于
是二人的强弱胜负被分辨清楚。
咸和初,任丹杨尹。当时太后临朝,政权掌
握在外戚手中。阮孚对他亲近的人说:“现在江
东虽然历代有权,但年数实际不多。皇上幼小时
局艰难,将有危运,可是庾亮年轻,恩德信义尚
未得人心,在我看来,是败乱之兆。”恰好广州
刺史刘颉死,就苦苦请求外任。王导等认为阮孚
放浪,不是担任京尹官的人才,就任命为都督交
广宁三州军事、镇南将军、兼领平越中郎将、
广州刺史、给予符节。还没有到任所而逝世,时
年四十九岁。不久苏峻叛乱,知情的人认为阮孚
对时局的判断非常正确。没有儿子,从孙阮广继
嗣.
阮修字宣子。爱好《易经》《老子》,善于清
谈。曾论有没有鬼神,都认为人死了就成为鬼,
只有阮修以为没有鬼,他说:“现在见到鬼的人
都说鬼穿的是活着时穿的衣服,如果人死成鬼,
衣服也有鬼吗”辩论的人都服他。后来他竟然
砍伐社树,有人制止他,阮修说:“如果土神变
成树,伐树后神位就会移走;如果树就是土神的
话,那砍伐树就没有土神。”
性情简约放任,不注重人情世故。绝对不喜
见俗人,见了就舍弃而去。想念别人,就立刻提
起衣服去,不管是早是晚,到时不说话,但相对
而坐很高兴。经常步行,用一百钱挂在拐杖头
上,到了酒店,就独自酣饮。即使当世的富贵人
家他也不愿去光顾,家中没有一石的储蓄,他像
是平安无事一样。和一些兄弟同志,经常留恋优
游于山林之间。
王衍在当时为玄谈的宗主,自以为论《易》
完美,但仍有所不通,研究也最终没有弄懂,经
常说“不知道我死以前能不能见到精通《易》的
人”。王衍的族子王敦对王衍说: “阮宣子通
《易》可以和他讨论。”王衍说:“我也听说过他,
但不知道他侃侃而谈究竟怎么样!”等到和阮修
交谈,言语不多但旨意畅达,王衍才叹服他。
梁国张伟志趣不同常人,自隐于贱业者中,
阮修喜爱他的文才,但了解他隐逸并不是出于真
心。张伟后来当了黄门郎、陈留内史等,果然因
为世事受到牵累。
阮修安居贫穷,四十多岁尚未娶妻,王敦等
人给他聚积钱财为婚,都是知名人士,当时钦慕
他的人请求交钱还得不到允许。
阮修著述很少,曾作《大鹏赞》道: “苍苍
大鹏,生自北溟。藉灵鳞之精,神化而生。翅膀
如云,形状如山。在海上拍水飞行,盘旋上升。
一收一张,背负天空。志在天地,不屑于堂皇宫
庭。斑鸠仰头讥笑,尺鹞对它轻视。超然脱世高
飞而去,没有谁知道它的雄心。”
玉盏当时任鸿胪卿,对医恺说:“你经常没
有吃的,鸿胪丞俸禄还可以,能不能当”医恺
说:“就算能吧!”于是任了逭一官职。转任太傅
行参军、太子洗马。避乱南行,到了酉屋趋墨
题,被贼杀害,时年四十二岁。
阮放字思度。祖父阮略,任齐郡太守。父阮
颉,为淮南内史。阮放少年时和阮孚都很知名。
晋朝中兴,任太学博士、太子中舍人、庶子。当
时虽然战事屡兴,而阮放侍奉太子,常讲说《老
子》《庄子》,不谈及军国政事。明帝对他很友好
宠爱。调任黄门侍郎,升任吏部郎,管理选举官
吏,很有政绩。
当时成帝幼小,庾氏执掌国政,阮放要求到
交州任职,任命为监交州军事、扬威将军、交州
刺史。到达宁浦,遇上陶侃的将领高实平定梁硕
从交州回来,阮放宴请高宝,埋伏士兵杀了他。
高宝的部下又攻打阮放,阮放败逃,保住了简阳
城,幸免于难。到州任时间不长,暴发渴疾,看
到高实的鬼魂作祟,便死亡,朝廷很追悼惋惜
他,终年四十四岁。追蹭为廷尉。
阮放平素知名于时,但性情清正简约,不经
营产业,任吏部郎,仍免不了饥饿寒冷。王导、
庾亮等人因为他是名士,经常供给他衣食。子阮
晞之,为南顿太守。
阮裕字思旷。宏达不如阮放,但以德业知
名。二十岁时征召为太宰掾。大将军王敦命为主
簿,很受知遇之恩。阮裕认为王敦有谋反的野
心,就终El酣饮,因饮酒废弃公务。王敦觉得阮
裕不是当世有实才的人,只不过徒有虚名而已,
让他出任溧阳令,又因公事而被免官。因此得以
躲过了王敦叛乱之难,论说的人因此看重他。
咸和初,任尚书郎。当时经变故之后,公私
事务废弛,阮裕于是辞职回家,居住在会稽剡
县。司徒王导引荐为从事中郎,坚决拒绝不到
任。朝廷又将召他,阮裕知道不得已,就请求为
王舒的抚军长史。王舒死后,任吏部郎,不到
任。就在他家任命为临海太守,不久离职。司空
郗鉴请他为长史,朝廷下韶任为秘书监,都推托
有病拒绝。又任为束阳太守。不久召为侍中,不
到任。回到剡山,有隐居避世的心意。有人去问
王羲之,王羲之说:“此公近来荣辱不惊,即使
古时的隐逸,又有谁能比得遇他!”人们说,阮
盗骨气不如逸少,简约神秀不如真长,神采不如
仲祖,才思不如殷浩,但兼有这几位的优点。成
帝死,阮裕奔赴陵墓,吊唁完毕就回去。大家相
互追赶他,阮裕也估计当时那些名流必然会追自
己,就加速逃去。追到方山未追上。刘恢感叹
说:“我来到束部,正好停在安石的小岛上,不
敢接近思旷的身边。”
阮裕虽然学识不渊博,但精于辩论。曾问谢
姜说: “我没见过《四本论》,请你给我讲讲。”
谢万叙说完了,阮裕推长傅嘏,便作辞敷百句,
精义深刻,听的人都嗟叹品味,阮裕曾认为人不
须学识广博,正应当以礼让为先务,因此整Et静
默,无所进修,而物自宗。在剡时曾有一辆好
车,人来借没有不借给的。有人要埋葬母亲,.tl,
裹想借但不敢说。到后来阮裕听到遣件事,就感
叹说:“我有车而让别人不敢借,还要车有何用
呢!”就烧了车。
在塞山时间长了,又任命为散骑常侍,领国
子祭酒。不久又任为金紫光禄大夫,兼领琅邪王
师。长年敦促逼迫,都不就任。御史中丞周闵上
奏阮裕和谢安连年违抗诏命,都应有罪,应禁锢
终身,诏书宽免了他们。有人问阮裕说:“你多
次拒绝召用,而管理二郡,这是为什么呢”阮
裕说:“我虽然屡次拒绝君王的诏令,并不敢自
高。我从小就没有做官的心思,加上不通人际关
系,既不能亲自耕作来养活自己,就心须有所依
靠,所以违心管理二郡。岂是逞能,为自己考虑
而已。”六十二岁时逝世。有三个儿子:阮佣、
阮宁、阮普。
三国将军名号
魏国将军名号:
1)第一品
大将军:夏侯淳、曹仁、曹真、司马懿、曹宇、曹爽、司马师、司马昭曾先后为之。
2)第二品
骠骑将军:曹洪、司马懿、曹真、赵俨、刘放、孙资、王昶、司马望、石苞、甄阳。
车骑将军:曹仁、张郃、黄权、王凌、郭淮、孙壹、胡遵、陈骞。
卫将军:曹洪、曹瑜、曹肇、孙资、司马师、司马昭、胡遵、司马望、司马攸。
中军大将军:曹真。
上军大将军:曹真。
镇军大将军:陈群、甄息。
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司马师、司马炎。
南中大将军:吕兴。
辅国大将军:甄温。
二品将军还有四征(征南、征东、征西、征北)、四镇(镇南、镇东、镇西、镇北)将军。
3)第三品
领军将军、四安将军(安南、安东、安西、安北)、四平将军(平南、平东、平西、平北);前、后、左、右将军;
诸三品杂号将军(征虏、征蜀、镇军、镇护、安众、安夷、安远、平寇、平虏、龙骧、辅国、都护、轻车、虎牙、冠军、度辽、平狄、平难等)。
4)第四品
护军将军、武卫将军、中卫将军、中垒将军、诸四品杂号将军(中坚、骁骑、游击、左卫、右卫、前军、左军、右军、后军、建威、建武、振威、振武、奋威、奋武、扬威、扬武、广威、广武、宁朔、左右积弩、积射、强弩等)。
5)第五品
鹰扬、虎烈、宣威、折冲、凌江、昭烈、宣德、威虏、捕虏、殄虏、扬烈、威远、伏波、虎威、宁远、荡寇、昭武、昭德、讨逆、讨寇、破虏、殄吴、建忠、立义、怀集、横野、楼船、复土、翼卫、讨夷、怀远、横海、忠义、建节、绥边、偏、裨等杂号将军
蜀国将军名号:
大将军(蒋琬、费褘、姜维)
右大将军(阎宇)
骠骑将军(马超、李严、胡班)
右骠骑将军(胡济)
车骑将军(张飞、刘琰、吴壹、邓芝、夏侯霸)
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
卫将军(姜维、诸葛瞻)
镇军大将军(宗预)
抚军将军、四征将军(缺征南,资深者为大将军)
四镇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安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辅国将军、辅汉将军、振威将军、奋威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安远将军、荡寇将军、昭文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讨寇将军、讨虏将军、秉忠将军、忠节将军、建信将军、安汉将军、军师将军、镇远将军、执慎将军、抚戎将军、绥武将军、翊武将军、兴业将军、副军将军、翊军将军、辅军将军、绥军将军、牙门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吴国将军名号:
上大将军(陆逊、吕岱、施绩)
大将军(诸葛瑾、诸葛恪、孙峻、孙琳、丁奉、孙震)
骠骑将军(步骘、朱据、吕据、施绩、张布、孙韶、朱宣)
车骑将军(朱然、刘篡)
卫将军(全琮、士燮、滕胤、全尚、孙恩、濮阳兴、滕牧)
镇军大将军(孙虑、陆抗)
抚军将军、四征将军(缺征南)
四镇将军、四安将军(缺安西)
四平将军(缺平东)
前后左右将军、讨虏将军、镇军将军、安远将军、平戎将军、平虏将军、辅国将军、辅吴将军、虎牙将军、冠军将军、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奋威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奋武将军、折冲将军、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绥远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荡魏将军、平魏将军、辅义将军、扶义将军、横江将军、绥南将军、安国将军、抚边将军、抚夷将军、抚越将军、威南将军、威北将军、威武将军、威烈将军、厉武将军、灭寇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三国武将官职
蜀汉篇
蜀汉武将(219年后)
大司马:蒋琬
丞相(大将军):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左)、阎宇(右)
骠骑将军:马超、李严、胡济(右)
车骑将军:张飞、刘琰、吴懿、邓芝、夏侯霸、张翼(左)、廖化(右)
卫将军:姜维、诸葛瞻
辅国大将军:董厥
镇西大将军:姜维、胡济
镇北大将军:王平
镇南大将军:马忠、张翼
征西大将军:魏延、张翼、宗预
前将军:关羽、李严、袁琳、邓芝、胡济
左将军:马超、吴懿、向朗、句扶、郭循
右将军:张飞、诸葛亮、高翔、辅匡、阎宇
后将军:黄忠、刘琰、吴班、刘邕、宗预、姜维、张表
辅汉将军:李严、张裔、姜维
镇东将军:赵云
镇南将军:辅匡
镇北将军:魏延
镇军将军:赵云
征西将军:陈到、姜维
征南将军:赵云、刘巴
征北将军:申耽、黄权
曹魏篇
曹魏武将(221年后)
大司马:曹仁、曹休、公孙渊
大将军:夏侯敦、曹真、司马懿、曹宇、曹爽、司马师、司马昭
骠骑将军:曹洪、司马懿、赵俨、刘放、孙资、王昶、赵酆、司马望
车骑将军:曹仁、张郃、公孙恭、黄权、郭淮、孙懿
卫将军:曹洪、孙资、司马师、司马昭、胡遵、司马望、司马攸
中军大将军:曹真
上军大将军:曹真
镇军大将军:陈群、甄德
辅国大将军:甄温
抚军大将军:司马师、司马炎
征东大将军:曹休、诸葛诞、石苞
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王昶
镇东大将军:诸葛诞
征东将军:曹休、满宠、胡质、胡遵、州太
征西将军:夏侯渊、张郃、赵俨、夏侯玄、郭淮、陈泰、司马望
征南将军:曹仁、夏侯尚、王昶
征北将军:程喜、何曾
镇东将军:臧霸、诸葛诞、母丘俭、王基、石苞
镇西将军:曹真、邓艾
镇南将军:张鲁、黄权、母丘俭、诸葛诞、王基、王沈
镇北将军:吕昭、刘靖
前将军:张辽、满宠、郭淮、文钦、李辅
左将军:于禁、张郃、郭淮、母丘俭、司马亮
右将军:乐进、徐晃、夏侯霸、司马由
后将军:朱灵、文聘、曹洪、牛金、钟毓
东吴篇
东吴武将(222年后)
大司马:朱然(左)、全琮(右)、吕岱、滕胤、丁奉(右)、施绩(左)、陆抗、诸葛靓
上大将军:陆逊、吕岱、施绩
大将军:诸葛谨、诸葛恪、孙峻、孙琳、丁奉
骠骑将军:步骘、朱据、吕据、诸葛诞、张布、朱宣
车骑将军:朱然、刘纂
卫将军:士燮、全琮、滕胤、全尚、孙思、濮阳兴、滕牧
武卫大将军:孙楷
镇军大将军:孙虑、陆抗
镇北大将军:文钦
镇西大将军:陆逊
前将军:吕范、朱桓、唐咨、钟离牧、孙秀
左将军:诸葛谨、朱据、留赞、华融、丁奉、张布
右将军:步骘、潘璋、孙宪孙越、诸葛靓
后将军:贺齐
镇军将军:孙懿、陆抗
抚军将军:步协
征西将军:留平
征北将军:朱然、陆抗、陆凯
镇东将军:施绩、朱琬
镇南将军:吕岱、孙懿、朱异、滕循
镇北将军:孙韶、全绪
安东将军:徐盛
平北将军:潘璋
安南将军:吕岱
威北将军:诸葛恪
★★三国武将官阶
大将军 战国置,汉因之,金印紫绶,地位因人而异,与三公相上下。汉武帝时起领录尚书事, 外主征战,内秉国政,权势过于丞相。东汉多以贵戚任之,位在三公之上。
司马 《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 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 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别部司马 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 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右部督 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记室 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 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门下督 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 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 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护 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 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镇军大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 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车骑将军 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 卫,掌宫卫。第二品。
卫将军 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镇军大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 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镇军将军 秩位次于镇军大将军,第三品。
征东将军 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北将军 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魏文帝时位次三公,吴蜀亦置。
征南将军 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西将军 东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东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东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南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西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西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左将军 汉有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平时 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朝议,决定国家大事,若领尚书事就 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
右将军 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 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前将军 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 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横江将军 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护军将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 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平南将军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 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征虏将军 魏沿汉制,第三品。吴蜀亦置。
后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武卫将军 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 兵。吴亦置,典宿卫。
奋武将军 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 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振威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昭德将军 魏置,第五品。
昭武将军 魏置,为第五品
建武将军 曹魏置,第五品。
扬武将军 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平戎将军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虎威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安远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折冲将军 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破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讨逆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 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荡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牙门将军 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平东将军 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北将军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折冲校尉 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敦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越骑校尉 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 置。
督军校尉 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赞军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 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昭信校尉 三国时蜀置,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号。
儒林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 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军议校尉 参议军事的官位。
先登校尉 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汉八校尉 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又有胡骑校尉, 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中垒校尉,屯骑校尉。
西园八校尉 典军、上军、中军、下军、左军、右军、助军左、右校尉
以上就是关于三国里蜀汉官职从昭烈帝到小兵中间的官职谁能帮我找下 如丞相 将军==全部的内容,包括:三国里蜀汉官职从昭烈帝到小兵中间的官职谁能帮我找下 如丞相 将军==、汉代州牧下有哪些文官职位和武将职位,职则是、《晋书 谢安传》的全文和翻译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