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远古时期和中古时期

自制蛋糕2023-05-09  29

一、远古时期

远古时代指的是距21世纪300万年─公元前21世纪的历史时期,当时许多国家的人民对天、地的出现点及人类的产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中国远古时代指的是夏、商、周以前的时代,距今4000年以上,在中国,重庆市巫山县发现的“巫山人”化石,有200万年的历史。此外,还发现了许多古人类化石,如年代稍晚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数量很多、分布地域也很广。

二、中古时期

中古时期是历史学名词,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时代·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此后数百年中,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据了统治地位,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

1、距今约800万年至前21世纪初 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地之一。

2、距今约500万至300万年 南方古猿活动时期。

3、距今300万至200万年 早期人类“能人”活动时期。

4、距今约204万至201万年 自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巫山人算起,中国进入原始社会。

5、距今约200多万至20万年 旧石器时代早期:直立人活动时期。以巫山人、元谋人、北京人为代表。

6、距今约20万至5万年 旧石器时代中期:早期智人活动时期。以大荔人、丁村人为代表。

7、距今约5万至1万年 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期智人活动时期。以山顶洞人为代表。

8、距今约12000—9000年 新石器时代早期:重要考古发现有湖南道县玉蟾岩、江西万年仙人洞、河北徐水南庄头等遗址。

9、距今约9000—7000年 新石器时代中期:代表性文化有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内蒙敖汉兴隆洼文化等。

10、距今约7000—4000年 新石器时代晚期:代表性文化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

11、距今约5000—4000年 早期文明时期(也称为龙山时代)。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内蒙古中南部河套地区等地均出现了城邑与国家的初始形态:邦国。重要考古发现有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等。

12、约前32世纪末 传说中的炎帝时代。

13、约前26世纪初 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14、约前23世纪中至前22世纪中 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传说推行禅让制。舜命禹治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古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远古时代

地球有46亿年的 历史 。

地球生命有38亿年的 历史 。

人类的远古时代有二三百万年的 历史 。

有人说远古时代如白驹过隙,那是与整个地球的 历史 对比。

也有人说远古时代好漫长哦,那正是和仅仅数千年的人类文明时代相比。

从猿向人的过渡

在距今约550万年,有一种过渡时期的化石代表:南方古猿。

过渡时期的古猿已从猿分离出来,沿着人的方向发展,其表现是直立行走。

完全形成的人

一般指能制造工具的人类阶段,又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 早期猿人。生存在距今约380万—175万年前,带有较明显的猿的特点。

② 晚期猿人。学名为“直立人”,生存在距今约175万—20万年前,体质形态方面呈明显的进步,脑量增加。

③ 早期智人。在直立人仍然存在期间,广泛出现了早期智人,距今约50万—5万年,身上猿的特点还没完全消失,但在体质形态方面已接近现代人。

④ 晚期智人。当早期智人尚未消失之际,非洲已出现晚期智人即现代人,时间在10万年前;到了6万年前,晚期智人普遍取代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有一个显著生物特征就是出现了不同的现代人种。

氏族公社的形成

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 社会 。

氏族的本质特征是实行外婚制,两个相互通婚的氏族组成最初的部落。

氏族一般不包括家庭,家庭的出现便是氏族公社解体的开始。

部落是较氏族规模更大的人类共同体,起初部落内只包含两个氏族,后来两个通婚的氏族各自分出新的氏族,部落所含氏族数量逐渐增多,一个部落可有几个或十几个氏族。

部落是人类 社会 结构趋于复杂化、多样化的初期体现。

母系父系氏族公社

母系氏族公社是公社成员的血缘亲属关系按母方来计算。

早期人类氏族外的通婚起初也是以群婚形式为主,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不必知其父,所以氏族公社的初期形式是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公社是原始 社会 解体时期的 社会 组织形式,按男系确定血统。

母系被父系取代的原因可能在于生产的发展和男子在生产中地位的改变。

从氏族公社到国家

国家的形成有一定的共同之处,那就是氏族部落中的少部分人越来越脱离整个氏族 社会 ,变成了为与大多数人不相容的并且凌驾于 社会 之上的公共权力机关。

人类的远古时代看似漫长。

人类的文明时代至今仅仅数千年。

过往永远静止不动,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而未来却姗姗来迟。

远古时代,人类发展历程共分为猿人、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对于这一阶段,历史分期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按照人类使用工具进行划分,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细)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第二种是按照人类社会形态进行划分,分为原始群时期和氏族公社时期。其中,氏族公社时期分为母系氏族时期和父系氏族时期。

中国自然区域主要分为塞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四个部分。其中,塞北区是牧业区和农牧混合区,华北区是半干旱区,华中区是亚热带地区,华南区是热带地区。这也导致了中国各地的文化不同。对于中国石器文化系统,有这样一种假说,认为分为两大系统,一是匼河—丁村系,其特征是大石片砍砸器—三棱大尖状器传统;二是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其特征是船头状刮削器—雕刻器传统。

对于中国远古时代的文化起源与发展,也有着许多理论。苏秉琦认为,中国境内存在多种文明,散落在中国各地,称为“满天星斗”理论。费孝通认为,各大文明之间也是有联系和共性的,称为“多元一体”理论。严文明提出,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不同,有着不同的层次,在两大河流域优势文化影响和吸引下形成了有中心、主体和外围的整体,为重瓣花朵式格局。对于中国文明起源,中国文明探源工程启动后,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早期

在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古猿是禄丰古猿。旧石器时代早期是直立人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形态是早期原始群状态。原来认为,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巫山人的出现打破了这一记录,但对于其是猿是人,学术界仍有着巨大争议。这一时期的文化区主要分为三个文化区:第一文化区以西侯度文化、匼河文化为代表,第二文化区以北京周口店遗址为代表,第三文化区以观音洞石器为代表。这一时期人类开始使用火,从考古发掘来看,用火的成熟时期应当在北京人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婚姻状态为群婚。

这一时期的遗址主要有元谋人、西侯度文化、小长梁石器、东谷坨文化、蓝田人、匼河文化、北京人、观音洞石器、南召人、和县人、沂源人、南京人、郧县人、郧西人。

元谋人于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其化石只有两颗化石,是一位青年男性的左右上内侧门齿。元谋人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蓝田人距今约80万到60万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其化石包括下颌骨、头盖骨各易居和若干牙齿,分别属于两个不同时期的人类个体。在元谋人和蓝田人的遗址,都发现了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

北京人被发现于北京房山周口店,其生活的年代较为分散,约在距今70到20万年之间。总体来看,北京头盖骨低平,头骨较厚,脑容量大约相当于现代人的80%,平均身高也较矮,但四肢已与现代人接近。在北京人所居洞穴中发现的石器多达10万件,包括砍斫器、刮削器、尖状器等,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洞穴中还有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表明北京人不仅懂得用火,而且还能保存火种。

这一时期石器和西方不太一样。中国石器的材料主要是石英岩、燧石为主,成品以石片为主,加工工艺主要是单面加工,石器类型以刮削器为主,尖状器、端刮器为辅,砍斫器较少。西方石器的材料主要是砾石,成品以石核为主,石器类型以砍斫器、手斧为主。

二、旧石器时代中期

旧石器时代中期是早期智人(古人)时期,社会形态是后期原始群状态。这一时期石器制作水平上升,婚姻形态为血缘群婚、班辈婚。这一时期的代表是金牛山人、大荔人、许家窑人、丁村人、马坝人、长阳人、桐梓人、新洞人,其遗址年代约在距今20到10万年之间。古人的石器打制技术更加进步,类型更加丰富。以许家窑人为例,遗址中发现的石器达3万余件,包括小型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和用于狩猎的石球等等,形制远比旧石器早期复杂精巧。许家窑遗址还发现大量动物骨骼,但未见一具完整的尸体,表明都是食肉后的抛弃物,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狩猎业的发达。

三、旧石器时代晚期

大约自距今5万年前起,人类体质形态的原始性基本消失,已与现代人大体相同,并且因所处地域的影响逐渐分化为各色人种。人类学家称此时的人为晚期智人(新人)。这一时期是晚期智人时期,社会形态为母系氏族社会。这一时期的代表主要有柳江人、资阳人、普定人、左镇人、保山人、富林文化、铜梁文化、猫猫洞文化、长滨文化、河套人、峙峪人、学田人、哈尔滨人、前阳人、小孤山人、鸽子洞遗址、山顶洞人(年代)、安图人、新泰人、丽江人、下草湾人、穿洞人。

山顶洞人是在北京猿人故居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当中发现的,距今约18万年,化石至少属于8个人类个体,他们的体质形态已明显表现出黄种人的特征。这一时期的石器比旧石器时代中期更加精细,形状对称、均匀,刃部锋利,小型石器较多,还出现了用于装饰的贝壳、石珠,说明当时的人已经具备了原始的审美观念;石箭镞则表明这时已开始使用弓箭,狩猎技术得到提升。遗址中还发现了磨制骨针和燧石,反映出其已经掌握了缝纫技术和人工取火的方法。

四、细(中)石器时期

这一时期是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社会形态为母系氏族,婚姻形态为组外婚。但对于这一时期是否存在,学术界存在争议。这一时期石器特点是细小化,工艺主要有间接打击法、压削法。这一时期工具种类多,除石器外,还有骨角器和各种装饰品。这一时期出现了弓箭这种远距离攻击武器,人类也学会了驯化动物。这一时期代表为峙峪遗址、灵井遗址、沙苑遗址、鹅毛口遗址、窑子头遗址。这一时期中国的人种为原始蒙古人种,智力与现代人接近,但仍有原始特征。

在旧石器时代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人类的社会组织形态处于原始群阶段。他们以血缘为纽带形成了一个个群体,群体内部过着群婚、乱婚的生活,一个大家族只有母系血缘关系可以得到明确。原始群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原始公社(血缘家族公社)。此时婚姻形态出现了初步的禁约,只有同辈男女可以发生婚姻关系,成为“班辈婚”。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先民进入了氏族公社阶段。他们的婚姻已经排除了本族内部的通婚关系,由班辈婚过渡过族外婚。族外婚表明氏族公社的产生,但氏族公社的真正繁荣则是在新石器时代。

第二节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遗址分为六大文化区域,分别为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地区,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以环太湖地区为中心的东南地区,以环洞庭湖地区和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地区,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线的南方地区。另一种说法是东北地区、中原地区、山东地区、长江环太湖地区、环洞庭湖地区和江西广东地区。

一、新石器时代早期

这一时期代表有裴李岗文化(贾湖遗址)、磁山文化、北辛文化、李家村文化、大地湾文化、河姆渡文化、罗家角文化、老官台文化、左家山文化、兴隆洼文化(三期)、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上宅文化、新乐文化、小珠山文化、查海遗址、玉蟾岩遗址、彭头山文化、城背溪文化、仙人洞遗址、独石仔遗址、黄岩洞遗址、青塘圩遗址、大龙潭遗址、豹子头贝丘遗址、甑皮岩遗址、八仙洞遗址、大坌坑遗址、壳丘头遗址、富国墩遗址、白羊村遗址、大墩子遗址、老鹰山遗址、亚里村遗址等。

老官台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因首先在陕西华县老官台遗址发现而得名。但该遗址内涵贫乏,后来发掘了规模较大、同类遗存内涵丰富的甘肃秦安大地湾文化。其年代距今8000至7000年,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境内的渭河流域。早期以北刘类型为代表,晚期以北首岭类型为代表。

二、新石器时代中期

新石器时代中期已经出现了氏族公社,人类社会也逐渐进入氏族社会。这一时期是母系氏族时期,婚姻形式为对偶婚。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后岗文化、薛家岗文化(四期)、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马家窑文化、屈家岭文化、马家浜文化、齐家文化、小河沿文化、新开流文化。

仰韶文化最初于1921年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以后数十年间,中原地区所发现类型相近的众多文化遗址皆以仰韶文化命名。其年代范围大约在距今7000至5000年之间,其农业、畜牧业、制陶业都有很大发展。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半坡类型,其代表是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第二种是庙底沟类型;第三种类型是西王村类型;第四种类型是后岗类型,但该类型是否存在存在争议。

红山文化因1935年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最初发现而得名,同类型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和河北北部,距今约5000年左右。其中出土了许多精致的玉礼器,还有祭坛和女神庙在内的大型祭祀建筑遗址。其典型代表为代表为东山嘴遗址和牛河梁遗址。

马家窑文化于1923年首次在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发现,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类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便是所出土的彩陶。马家窑文化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马家窑类型;另一种是半山类型,后来发展为马厂类型,代表为菜园村遗址。

三、新石器时代晚期

这一时期是父系氏族时期,婚姻形式为一夫一妻制。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峡文化、卡若文化、西樵山文化(三期)、石家河文化、昙石山文化、芝山岩文化、圆山文化、凤鼻头文化、樊城堆文化、云星遗址、居木遗址、加拉马遗址。

龙山文化是在黄河中游发现的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而得名。龙山文化按地域分为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三种类型。山东龙山文化是由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的,代表是城子崖遗址。河南龙山文化是由仰韶文化发展而来的,有王湾类型、后岗类型、王油坊类型、三里桥类型和下王岗类型五种类型。陕西龙山文化共分为早晚两期。

石家河文化因发现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而得名,其共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青龙泉类型、季家湖类型、尧家林类型、石家河类型。石家河文化已经发现了青铜铜块、玉器、祭祀遗址和类似于文字的符号,同时还发现了城址。这说明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

四、铜石并用时代

野蛮时代是使用石器的时代,文明时代是使用金属(主要为青铜器)的时代。所以,野蛮时代约等于石器时代,文明时代约等于青铜时代。在石器时代和金属时代之间,是否存在一个铜石并用的时代。例如,石家河遗址中就发现了青铜器,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存在时代,学术界没有定论。

在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组合成了部落,部落又成了部落联盟。也是在这个时期,私有制出现了,也选出了部落联盟的领袖。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一步步地转变为以地缘为纽带的农村公社,国家的概念正在逐步形成。

第三节古史传说

一、古史真伪

由于史前史时期尚无文字,所有没有同时代的记载,相关历史职能口口相传。在民国时期的历史研究中,出现了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派。这些历史内容是否可信、可信度有多少,一直存在巨大争议。在中国的史书中,中国远古时代的统治者为三皇五帝。所以,这一时期的故事都是围绕着三皇五帝展开。在古史辨中一直对相关问题进行过争论,至今也没有有力的考古发现证明其真实性。

二、三皇五帝

远古时代,先有三皇,后有五帝。对于三皇五帝的说法也有多种版本。列入“三皇”的主要任务有伏羲氏、女娲氏、燧人氏、神农氏、有巢氏;列入“五帝”的主要人物有伏羲、神农、太昊、少昊、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在炎黄时期,炎帝与黄帝联合,在涿鹿之战中战胜了蚩尤。后来,黄帝在阪泉之战中战胜了炎帝,获得了最高统治权。从此以后,最高权力由一人独掌。在颛顼时期,实现了绝地天通,最高领导垄断了神权。这一时期的王位传承是禅让制,最典型是尧舜禅让。但是,在《竹书纪年》中,却提出了舜帝和大禹是通过政变获得的王位。在尧舜时期,政治制度为四岳十二牧制度。在这一时期还发生了大禹治水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最高权力机关为四岳十二牧。但对于这一时期的政治体制发生过争论,究竟是部落联盟制,还是军事民主制,至今未有定论。在这一时期,是否出现了国家也是有着极大的争论。

三、中国国家起源问题

国家出现的标志是什么?学术界一直有着极大的争论。恩格斯认为,国家应当以地域划分国民,而不是按照血缘。与此同时,只有出现了公共权力与公共管理,国家才有可能成型。中国的国家开端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夏朝说,一种是殷商说。

中国国家是如何形成的?按照塞维斯的酋邦理论,平等的氏族社会会发展成为部落联盟或酋邦,产生地位永久化的酋长,产生集中化的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官员和分层化的社会。部落联盟可能会衍生为较民主的国家,酋邦会演变为较专制的国家。中国是否出现过酋邦呢?在炎黄部落联合体、尧舜禹时代、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襄汾陶寺文化中都有可能出现过酋邦。不过,苏秉琦和严文明认为,中国是从古国演变而来。苏秉琦认为,古国在距今五千年始,后在距今四千年发展为方国,在战国时又发展为帝国;严文明认为,从皇帝到夏朝建立这一阶段为古国,夏商周为王国,秦至清为帝国。

中国早期国家是一种亚细亚生产方式,专制王权、官僚制度、农村公社和土地国有是那个时代的特点。但是,这一时期是不是原始社会,还是东方奴隶社会,亦或是东方封建社会或东方独特类型社会。中国早期国家是一个治水社会,因为农业生产力低下而产生了权力集中。但也有提出质疑,这未必是生产力低下造成的政治手段的权力集中。这一时期,血缘关系仍旧发挥着巨大作用。虽然国民的划分已不再按照血缘,但王权仍对血缘关系有着依附性,家族统治仍是政治模式。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远古时期和中古时期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远古时期和中古时期、人类漫长的远古时代、第一章 远古时代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596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