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做过的“中都宰”、“司空”、“大司寇”分别是什么样的官职它们分别相当于现代的什么职位

尺寸对照表2023-05-09  23

中都宰:中都的地方官,掌管刑事

司空 :

sī kōnɡ

1官名。春秋晋有大司空,主司土木。汉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哀帝时曾复旧称,后再改为大司空,与大司徒、大司马并称三公,成为共同负责最高国务的长官。东汉以后但称司空。明清用作工部尚书的别称。

大司寇 :

dà sī kòu

古代官名。管理刑事。

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工程。

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工程,三公各自行使所负责事项的监察权,分别开府,置僚佐。但东汉实权已转移到尚书台,太尉实为丞相,与西汉早期掌武事的太尉名同而实异。

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掌民事,郊祀掌省牲视濯,大丧安梓宫。少昊氏以鸟名官,而祝鸠氏为司徒。尧时舜为司徒。舜摄帝位,命契为司徒。契玄孙之孙曰微,亦为夏司徒。

周时司徒为地官,掌邦教。汉西京初不置。哀帝元寿二年,罢丞相,置大司徒。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称司徒。汉朝置尚书郎4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

司空,在西周初期由周公所设,在金文中都写作“司工”,即冬官府司的最高行政长官,大约是主管土地,兼管土木等建筑工程之职,具有土地管理、城市规划与建设、农田水利、工业技术等相关方面的执法权利。

由于古史湮迁,现存的典籍《周礼》中已经失去了“冬官司空”的主要部分,仅存有《考工记》一篇,故而,司空之职守未能尽识其详。今只有在典籍《礼记·王制》中有一记载:“司空执度度地,古公_父迁都周原,‘乃召司空,乃如司徒,俾立室家’。”

在周成王姬诵执政时期,由周公旦、召公_为左右父宰(辅政),以聃季为司空,分封康叔于卫国,“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当时司空、司徒、司马三官合称“三有司”,为王朝重臣。

扩展资料:

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至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马,又置太尉,以太仆赵熹为之,而与司徒、司空为三公。汉献帝初,刘虞、李_为大司马,而太尉如故,二职始两置矣,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

汉制,三公府分部九卿,太尉所部太常、卫尉、光禄三卿。汉献帝建安十三年,省三公官,置丞相。魏初又置,而兼置大司马,大司马一般由大将军升迁而来。明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张然明破诸羌,静幽并,耻为王曹所卖,发愤申陈窦之冤,卒不得为三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公

汉末至北宋\x0d\\x0d\历代三公\x0d\商\x0d\商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x0d\周\x0d\周立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x0d\秦\x0d\通说为:(1)丞相,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2)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x0d\(3)御史大夫,执掌全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x0d\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的记载,丞相金印紫绶,御史大夫银印青绶(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从其印绶和称为“上卿”来看,御史大夫不是公,而属卿一级,因此秦代并未有三公之称呼。\x0d\西汉\x0d\初承秦制,中央的最高官职仍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可见汉初和秦一样,也并没有并列的是那公,不过一般还是沿袭旧号,把最高官吏称为三公。\x0d\另说:设置三公。汉武帝元狩四年,置大司马,以取代太尉之职。后元二年(前87年)春,汉世宗孝武帝刘彻驾崩,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受汉武帝遗诏,与车骑将军金日_、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成为汉昭帝刘弗陵的辅命大臣,共同执掌朝政。从此,霍光掌握了汉朝政府的最高权力,三公中的丞相地位急剧下滑。“汉哀帝元寿二年,置太傅,位在三公上;平帝元始元年置太师、太保,太师位在太傅上,太保次太傅。其后或废或置,大抵无所统职。\x0d\东汉\x0d\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至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马,又置太尉,以太仆赵熹为之,而与司徒、司空为三公。汉献帝初,刘虞、李_为大司马,而太尉如故,二职始两置矣,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汉制,三公府分部九卿,太尉所部太常、卫尉、光禄三卿。汉献帝建安十三年,省三公官,置丞相。魏初又置,而兼置大司马,大司马一般由大将军升迁而来。明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张然明破诸羌,静幽并,耻为王曹所卖,发愤申陈窦之冤,卒不得为三公。”\x0d\三国\x0d\三国时期: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将太师、太傅、太保特称三师,以正其名。然非道德崇重则不居其位,无其人则阙之,故后世历代多以为赠官。太傅、大司马、大将军为上公,位在三公之上。其中太傅和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一般为虚职,大司马和大将军掌实权。吴设丞相、大司马(另有左、右大司马)、上大将军,其中上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上,大司马之下。\x0d\晋\x0d\晋以相国、丞相与八公为诸公官。《通典》卷二《职官二》“三公总叙”条说:“后魏以太师、太傅、太保谓之三师,上公也。大司马、大将军谓之二大,太尉、司徒、司空谓之三公。”以司马望为太尉。历宋、齐、梁、陈、后魏、北齐,并为三公,置府僚。\x0d\隋唐\x0d\置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正一品。《唐六典》载:“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然周、汉已来,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x0d\唐代分为中书省,门下,尚书省。职责分别为决策,审议,执行。\x0d\后周\x0d\依《周官》,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不置府僚。\x0d\宋\x0d\北宋,承唐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至宋徽宗,依三代旧制,改三公为太师、太傅、太保,罢司徒、司空、太尉。\x0d\元\x0d\由于太尉等衔加授过滥,元中期人已渐渐不再称它们为三公,而以三公指代前朝一般称为“上公”、“三师”的另外三个更高的荣誉头衔——太师、太傅、太保。\x0d\至此,后世历代皆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在明仁宗之后,三公皆为虚衔,为勋戚文武大臣加官、赠官。

司空西周始置。金文都作司工。现存《周礼》已失去“冬官司空”部分,仅存《考工记》一篇,故司空之职守未详。《后汉书·百官志》在“司空”条下,原注说:“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这虽是东汉的制度,但也可大体了解司空之职掌。春秋战国时各国亦多置之,用以掌管工程。宋国因武公名司空,曾改名为“司城”,西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性质已与前司空不同。哀帝恢复御史大夫之名,不久又复为大司空。东汉光武帝置大司空,旋去“大”字称司空。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罢司空,改设御史大夫,其职掌一如司空。晋有司空,为“八公”之一,地位特高,但往往作为权臣之加官。南北朝沿设。隋唐虽设司空,为三公之一,但仅是一种崇高的虚衔。宋代亦以司空为大官之加衔。辽、金相沿,元以后废。又习惯常以大司空之衔尊称工部尚书。

司马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司徒1、出自姬姓,是舜帝的后代。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舜为尧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故又名土司。舜的后代子孙有的以其职官命姓,称司徒氏。

2、春秋时,卫国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儿子期任司徒,其后也称司徒氏。司徒是上古官名,相传尧、舜时已经设置,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夏、商、周时期,朝廷都设有司徒官,为六卿之一,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相当于宰相。春秋时列国也多设有这个职位,有以官职命氏的,就成为司徒氏。

司直汉置司直,帮助丞相举察百官不法之事。后魏至唐沿置,属延尉或大理寺,掌出使推按。唐亦于太子官属中置司直,相当于朝廷的侍御史。

大司农秦汉时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官,后逐渐演变为专掌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之官。本名治粟内史,汉景帝后元年(前143),更名为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为大司农。新莽时称羲和,后又改为纳言,东汉时复称大司农。从西汉到东汉,或简称为大农。多种租税赋敛都由大司农收取,把收来的粮食、布帛输送到国家诸仓贮存,货币则储於都内。据记载,西汉时大司农每年从百姓赋敛所得达四十馀万万钱。凡百官俸禄、军费和工程造作等用度,都由它支付。另外,它还管理一些官营的农业和手工业。分布於各地的官田,其中有些便由大司农派人耕种;官营的煮盐和冶铁也都归大司农主管。武帝时设置平准、均输,这类官府商业也归大司农经管(见两汉均输、两汉平准)。

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司农秩为中二千石,下面有两丞。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藉田五令、丞,还有斡官、铁市两长、丞。郡国的都仓、农监、都水也属大司农。

东汉时大司农下的属官仅有太仓、平准、官三令、丞,其馀都被省减,或改隶於郡国。大司农成为单纯的中央财政主管长官。

魏晋以后,大司农之权为度支尚书所夺,逐渐变成不管财政、会计,主要掌国家仓廪之官,称司农卿。唐、宋沿袭。元代大司农又改掌劝课农桑、水利、救荒等事。明初废。原国家仓廪诸事务,明、清全转归户部各属官管理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 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1、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春秋、战国时沿置。

2、司空(Sī kōng)姓源出有二:一、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后代,以官职名为氏。二、出自陶唐氏,是尧的后代,以官职名为氏。迁徙分布不详。

3、其他。司空见惯。汉语成语。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以上就是关于孔子做过的“中都宰”、“司空”、“大司寇”分别是什么样的官职它们分别相当于现代的什么职位全部的内容,包括:孔子做过的“中都宰”、“司空”、“大司寇”分别是什么样的官职它们分别相当于现代的什么职位、东汉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分别掌管什么、司空,司徒,太尉分别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586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