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出一幅热闹的春耕图。
这两句用形象而整饬的对仗句式刻画两种鸟儿的活动,为写春耕营造一种正当其时的氛围。该诗中,作者着一“趁”字,同样将舂锄人格化,好像它明白风和日丽的大好春光转瞬即逝似的,因此要抓紧时间一展风姿。可以说,春耕期间山间这两种鸟的活动,既将春天的山乡点染得生机勃勃,又为下文写春耕营造了浓浓的氛围。
清代姚鼐《山行》原文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译文:布谷飞来飞去的劝说人们早些耕种,白鹭趁着天晴在天上扑打着翅膀。在层层石树之间的路上行走,听得山里田园放水的声音。
赏析:该诗写山行所见所闻,构思巧妙,剪裁得体,卒章显“志”,语言清新雅丽,没有冗辞赘语。桐城派主张的“雅洁”和反对“冗辞”,从这里可见一斑。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 、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姚鼐 文学成就
姚鼐与创始人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被盛誉为“中国古文第一人”、“中国古文的高峰”,其在继方、刘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提倡文章要“义理”、“考证"、“辞章”三者相互为用。所谓“义理”就是程朱理学;“考证”就是对古代文献、文义、字句的考据;“辞章”就是写文章要讲求文采。这些主张充实了散文的写作内容,是对方苞“义法”,说的补充和发展。在美学上,提出用 “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阳刚”就是豪放,“阴柔"就 是婉约。两大风格相互配合,.相互调剂,就产生出多样的风格。 同时,又发展了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文章八要。学习古人,初步是掌握形式(格、律、声、色),进而是重视精神(神、理、气、味),才能达到高的境界。桐城派古文到了姚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姚鼐著有《惜抱轩全集》,所编《古文辞类纂》风行一时,有力地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鼐对传统文论的另一重大贡献是提出富有创见性的“阴阳刚柔说”,这对我国古代散文审美理论和风格特征是一次重大突破。他认为,“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文章阴阳刚柔的变化,乃是作者性格、气质、品德的表现。鼐在发展前辈的文学思想上,用阴阳刚柔这个哲学概念来解释文章风格的来源和散文的风格特点,其中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藏书故实 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官刑部广东司郎中,历任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四库馆开,出任纂修官,曾撰写书录91篇,于道光十二年(1832)汇为《惜抱轩书录》4卷,为其藏书跋尾题记之属。有《惜抱轩四库馆校录书题》1册。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凡40年。治学以经学为主,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于刘大櫆,论者称他辞近方苞,理深于刘大櫆,三人均为桐城籍,世称“桐城派”。家有藏书楼名“惜抱轩”,藏古文、经、史、字画居多,藏书印有“鼐”、“大季氏”、“惜抱轩藏书印”等。著有《惜抱轩文集》。选辑有《古今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抄》。 生平姚鼐是显赫的吴兴姚氏的后裔,其一世祖居麻溪(今枞阳钱桥河南岸姚王集),五世祖姚旭明景泰年间迁居桐城城里。至姚鼐,其家族居桐城县城已300余年。姚鼐1731年十二月二十日(1732年1月17日)出生于桐城南门的一个官宦书香人家。其祖先姚旭为明云南布政司右参政、姚之兰为江州府知府加按察副使衔,皆载入《明史循吏传》;高祖姚文然,康熙时任刑部尚书;曾祖姚士基,曾任湖北罗田知县,均贤良清廉,辞世皆享名宦祠祀。伯父姚范,进士及第后为翰林院编修,著有《援鹑堂文集-诗集》,学贯经史,与桐城派祖师之一的刘大櫆情深意笃,使姚鼐得以跟其伯父受经学,跟刘大櫆学文。其祖父姚孔瑛二十六岁时即去世,父淑终生为一介布衣。姚鼐出生时,家庭已衰落,鼐幼嗜学,伯父姚范授以经文,又从刘大櫆学习古文,刘大櫆对姚鼐特别器重,称其“时甫冠带,已具垂天翼”,“后来居上待子耳”。乾隆十五年(1750),他二十岁考中举人后,经过五次礼部会试均名落孙山,直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三十岁第六次应礼部试,才中进士,授庶吉士。3年以后,散馆改主事,分属兵部;镟又补礼部仪制司主事。后历任山东、湖南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和刑部广东司郎中等职。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廷开四库全书馆,姚鼐被荐入馆充纂修官。此职本应翰林方可充任,独鼐与休宁戴东源、兴化伍大椿、歙县程晋芳等8人破格当选。《四库全书》成,鼐乞养归里,不入仕途,时年44岁。大学士于敏中、梁国治先后动以高官厚禄,均被辞却。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否则,不如“从容进退,庶免耻辱之在咎已尔”。
自乾隆四十二年起,姚鼐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 书院、南京钟山书院,致力于教育,因而他的弟子遍及南方各省。其中最著名的有本邑的方东树、姚莹、刘开;上元梅曾亮、管同;宜兴吴德镟;阳湖李兆洛;娄县姚椿;新城鲁九皋和他的外甥陈用光等。这些学生都是笃守师说,遵桐城家法的文人,对桐城派的传播作用甚大。桐城派古文之传,自方苞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同邑刘大櫆继之益振,传至姚鼐则集大成。因此有“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之说。历城周书昌说:“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
姚鼐的诗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清代·姚鼐《登泰山记》登泰山记
清代 :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国中文言文 , 写山写景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清代·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古诗三百首 , 乡村 , 劳作写鸟轻帆挂与白云来,棹击中流天倒开。五月江声千里客,夜深同到射蛟台。——清代·姚鼐《夜抵枞阳》
夜抵枞阳
轻帆挂与白云来,棹击中流天倒开。五月江声千里客,夜深同到射蛟台。查看更多姚鼐的诗文>>
《山行》姚范诗用了拟人手法。
原文: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蘼芜(mw):香草名。
1第二句中的窈窕和绿用得新奇生动,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各是怎样呼应题目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 窈窕一方面形容春风,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给人的美好感受;另一方面形容蘼芜草在春风中轻轻摇摆的姿态,使之如在目前。绿字本为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写出了蘼芜草在春风的吹拂下变绿的过程,烘托了诗人旅途中愉快的心情。
2前两句以飞泉暗指山高陡峭,以春风窈窕衬托行的轻松愉快;后两句中山田点明山行即将结束,一路听鸟鸣说明山行的美好感受。诗人借景抒情,前两句写自然山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后两句写农家之乐,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阅读练习二:
1.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窈窕一般是形容人形体美好的,在这里形容春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轻柔的春风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也可以联想为:散发着清香的蘼芜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如舞姿飞扬,情态美好。)
2.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诗人沐浴着春风,轻快地行走在山间,踏着夕阳,听着鸟鸣,看着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练习三:
(1)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这道诗扣题很紧,请简要分析各句是怎样呼应题目的。
参考答案
(1)诗歌借描写美好的自然山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2)首句的冰泉写出了山高陡峭的特点,次句用春风窈窕衬托出山行的轻松愉快的心情,第三句用山田点明山行,最后一句用一路听鸟鸣说明山行的美好感受。
注释:
1绿:形容词作动词,使绿。
2蘼芜(m w): 一种香草,可以做香料。古人认为服食蘼芜可以多生子,又名蕲茝,江蓠,据辞书解释,苗似芎藭,叶似当归,香气似白芷。
3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其鸣为钩辀格磔,俗以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
作者
姚范(17021771) 初名兴涑,字巳铜,后字南青,号姜坞,晚号几蓬老人。安徽桐城人。清代文学家。 姚范于乾隆年间科举进士及第,任编修。姚范人缘甚佳,平生与江若度、王洛、叶酉、方泽、刘大魁、齐召南、杭世骏、胡天游、邵齐焘、周振采等友好交往,尤其是与刘大魁交往密切,以文学思想讨论交流。他的侄子是姚鼐,姚范承方苞的论文思想主张。持论对其侄儿姚鼐的思想影响较深。姚范著有《授鹑堂诗集》七卷,《授鹑堂文集》六卷,《授鹑堂笔记》五十卷,《曝书亭诗评点》及《望溪文集评点》等。
赏析:
窈窕一方面形容春风,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给人的美好感受;另一方面形容蘼芜草在春风中轻轻摇摆的姿态,使之如在目前。绿字本为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写出了蘼芜草在春风的吹拂下变绿的过程,烘托了诗人旅途中愉快的心情。
前两句以飞泉暗指山高陡峭,以春风窈窕衬托行的轻松愉快;后两句中山田点明山行即将结束,一路听鸟鸣说明山行的美好感受。诗人借景抒情,前两句写自然山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一路斜阳听鹧鸪写诗人沐浴着春风,轻快地行走在山间,踏着夕阳,听着鸟鸣,看着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后两句写农家之乐,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姚鼐
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去漫,稍见云中白若樗 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象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迷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象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象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迷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象“五木”骰子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象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那就是东海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象弯腰曲背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溪水,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人姚鼐记述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出身于"簪缨世族"父淑,官朝议大夫,礼部员外郎;祖父孔锳,官翰林院编修;曾祖士基,康熙举人,官湖北罗田知县;高祖文然,官至刑部尚书姚鼐二十岁中举人,三十三岁(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任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到刑部郎中,充四库全书编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4)四十四岁时辞官归里,专力古文创作,并先后在江宁、扬州、徽州、安庆主持钟山、安定、梅花、 、敬敷书院(时间长达三十余年),广授门徒,大倡桐城派古文
姚鼐在官场的时间不很长,但辞官后名声显赫, 社会地位很高,其思想政治倾向和清王朝没有什么矛盾不过,姚鼐个人生活颇多坎坷,先后两次娶望族张氏女,皆中道死去,这给他感情上带来很大创伤他宗奉程朱理学,对儒家礼教能身体力行早年积极用世,满怀经世济民的抱负,中年后自"既乏经世略"(《城南修禊诗》),便抱着"独善其身"的思想,专力于古文了
姚鼐的主要著述除《惜抱轩集》(包括文集、诗集),还有《惜抱轩尺牍》 《九经说》 《三传补注》等姚鼐主编《古文辞类纂》影响很大《清史稿》有传
姚鼐(1732—1815) 清代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是刘大櫆的学生,桐城派集大成者他提倡文章要“义理”、“考证"、“辞章”三者相互为用所谓“义理”就是程朱理学;“考证”就是对古代文献、文义、字句的考据;“辞章”就是写文章要讲求文采这些主张充实了散文的写作内容,是对方苞“义法”,说的补充和发展在美学上,提出用 “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阳刚”僦是豪放,“阴柔"就 是婉约两大风格相互配合,.相互调剂,就产生出多样的风格 同时,又发展了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文章八要学习古人,初步是掌握形式(格、律、声、色),进而是重视精神(神、理、气、味),才能达到高的境界桐城派古文到了姚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姚鼐著有《惜抱轩全集》,所编《古文辞类纂》风行一时,有力地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
《登泰山记》是姚鼐的代表作,主要描绘泰山风雪初霁的壮丽景色写作特点:首先是以时间为顺序,以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了作者游泰
年代:清
作者:姚鼐
作品:山行
内容:
布谷飞飞劝早耕,
春锄扑扑趁初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
一带水田放水声
山的历程和所见到的景色,剪裁得体,详略分明桐城派主张的“雅洁"和反对“冗辞”,从这里可见一斑
1、译文
数不尽的泉水喷涌四溅,如晶莹剔透的雨珠,多姿的春风又把蘼芜变绿。
山林田地水满秧针出,一路上在斜阳下听鹧鸪的叫声。
2、原文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3、作者简介
姚范(1702—1771) 初名兴涑,字巳铜,后字南青,号姜坞,晚号几蓬老人。安徽桐城人。清代文学家。 姚范于乾隆年间科举进士及第,任编修。姚范人缘甚佳,平生与江若度、王洛、叶酉、方泽、刘大魁、齐召南、杭世骏、胡天游、邵齐焘、周振采等友好交往,尤其是与刘大魁交往密切,以文学思想讨论交流。他的侄子是姚鼐,姚范承方苞的论文思想主张。持论对其侄儿姚鼐的思想影响较深。姚范著有《授鹑堂诗集》七卷,《授鹑堂文集》六卷,《授鹑堂笔记》五十卷,《曝书亭诗评点》及《望溪文集评点》等。
春锄是鸟名,即白鹭鸟。
出自:清代姚鼐《山行》
原文: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译文:
布谷飞来飞去的劝说人们早些耕种,白鹭趁着天晴在天上扑打着翅膀。在层层石树之间的路上行走,听得山里田园放水的声音。
扩展资料:
《山行》描写春耕时节的乡村景象,作品以山行为线索,选取几个典型的春耕情景:飞翔的布谷鸟殷勤劝耕,白鹭鸟扑打着翅膀趁着明丽的春光一展风姿。农民放水灌田,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山乡春耕图。
“千层石树”的山中之景与飞鸟的欢叫、朴朴的翅膀拍打声、山田的水响相互辉映,有声有色,将读者带入充满活力的美妙境界中。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安徽桐城人。少体弱多病,然嗜学如命。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凡四十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
以上就是关于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春晴描绘出一幅热闹的什么图全部的内容,包括: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春晴描绘出一幅热闹的什么图、姚鼐原文_翻译及赏析、山行姚范诗用了什么手法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