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节奏感

澳门回归日期2023-05-09  32

1、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可通过唱喜欢的歌让朋友指出节奏感不强的原因;

2、多听节奏感强的音乐,坚持每天多听节奏感强的音乐,培养节奏感;

3、练习用手打拍子,可在听音乐时跟着音乐节奏打拍子;

4、进行节奏感训练,即在潜意识里随时进行训练;

5、练习音准,音准对于节奏感来说是关键;

6、掌握好每一个唱歌技巧,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注意气息的运用,发声的技巧等。

节奏感差训练的方式:

1、使用节拍机。

2、边数拍子边进行不同节奏的练习。

3、弹奏的时候内心要去感受各种不同节奏的区别。

4、抓住音乐内在的节奏律动。

5、学会倾听。

6、保持独立,双手齐步走。

借用节拍机固定的节奏点来训练和固定内心的节拍感,慢慢地养成强化数拍子的好习惯,这样很快就可以稳定内心的节拍感。

结合每一首曲子的节拍,把音乐旋律的律动感与本节奏的基本特点结合起来并弹奏出来。比如4拍比较方正,拍感是“强、弱、次强、弱”,如同雄壮的进行曲给人勇往直前的奔腾感。

跑步时可采用腹式呼吸的方法。它属于深呼吸,能让空气到达肺部的位置较深,吸入空气较多,为身体输送氧气等能量的速度也比胸式呼吸快。

腹式呼吸参照图

通过腹式呼吸的方法吸气时,腹部会鼓起,而非胸部鼓起,呼气时,腹部会下陷。

技巧1:鼻吸口呼

我们可以在走路的时候,采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再运用在慢跑上,让身体渐渐的适应这种呼吸,可以保持节奏。

如果你现在还是不能很好的控制“鼻吸口呼”,先试着放慢速度,在低强度时,才可以有效控制自己的身体,养成正确的习惯。在呼吸练习的同时,舌头抵住上颚(如下图)能够增加进入肺部的空气的湿润度,减少对肺部刺激,让你呼吸得更舒适。

2:控制呼吸频率

呼吸频率太快时,通气效率降低,呼吸肌也很吃力,很多跑友跑快之后岔气就跟呼吸频率太快,呼吸肌痉挛有关。

但,过深过慢的呼吸也会限制通气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有意识地控制呼吸频率和加大呼吸深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建议呼吸频率每分钟不超过30次(呼吸1次2秒以上)。

3:重点放在“深呼气”上

当肺泡腔内余气量越少,吸入新鲜气体越多,也就是说,上一口气呼出得越充分,下一口气自然也就会吸入得更充分。

气体是被压入肺部的,而不是被吸入肺部的,上一口气呼出气越多,此时肺内气体压力就越低,与大气压之间形成的压力差越大,下一口气就有更多气体在压力差作用之下,被压入肺部。

所以,其实呼气比吸气更重要。建议跑友们在跑步过程中尽可能的把呼吸重点放在深呼气/深吐气。

4:配合动作,节奏很重要

杰克·丹尼尔斯曾在实验室测验过无数精英跑者,发现:86%的精英跑者自觉采用2-2节奏;全力奔跑时,他们才换成2-1或1-2的呼吸节奏。为了看出不同呼吸节奏的效果,丹尼尔斯让这些精英跑者用中等强度在跑道上跑5圈,第1圈用4-4,第2圈用3-3,第三圈用2-2,第四圈用1-1,第五圈回到4-4。结果发现:在比赛前2/3使用2-2节奏呼吸,在最后1/3转换到2-1或者1-2,效果最好。

跑步时通过周期性、有节奏的呼吸,会让我们感觉跑得更轻松、更协调,建议采用2-4步一吸气,2-4步一呼气的方法练习。具体练习时,自己觉得舒服就行。

建议做以下练习:

1)、单手握小棍状(也可用手指作敲击状),轻敲桌面,分别用中速、快速、慢速三种速度练习,打出非常均匀、准确、无轻重音的点子。

2)、同样的方法,加上轻重音,即2/4的强、弱,3/4的强、弱、弱,4/4的强、弱、次强、弱,以及其他种节拍强弱关系。

3)、双手握棍,一只手一拍打一下,另一只手同时每拍均匀打两下,再练习每拍均匀打四下,均匀再打三下。开始不管节拍,只求均匀,然后再加上节拍。

4)、两手交换。

5)、速度也可适当改变,但每拍四下的速度不宜太快。这些练习并不复杂,但如能熟练掌握,将能有效地为初学者打下良好的拍感和节奏感基础。

6)、学生能力强的,还可进一步练习2对3的拍子,即:一只手每拍打出平均的两下,另一只手同时打出平均的三下,再两只手交换。这个练习,只有每拍的头一个点子是打在一起的,后面双手的点都不对齐,即不打在点子上。如果这“关”能过,就不会再感到拍子上的困难了。

7)、以上所有只打点字不用钢琴的节奏练习,均可借助拍节机的协助。

这些练习,主要是为了提高准确感觉“拍点”的能力。更为重要的,学生还应在老师的指导下,领会、理解乐曲节奏方面的表情的、表现的、风格的等等审美含义,才能将节奏感提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例如,某种节奏可能联系着某种情绪状态;某种节奏型常常是表现某种形象的;某种节奏又是代表一种音乐风格的典型特征的等等。

扩展资料

音乐中的节奏感

音乐是—种有—定节奏组织的、通过时间而展开的艺术。把音乐的各种音响、音调要素在时间上加以组织,这就是音乐节奏的功能。音乐的节奏感可以既是一种基本的音乐才能,不仅有生理的基础,还有心理的感情作用在内。

表情丰富的音乐之所以能感动人,其原因也在于此。由于节奏的用途是 组织音乐的各种音响或音调要素,因而它同其它的要素就有着经常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就这方面来说,离开旋律与和声,离开乐句的音调发展,节奏本身是不单独存在的。

有人曾把节奏看作是音乐的“呼吸”与进行的原则。节奏的性质、节奏的“呼吸”、力度等,都是由作品的 艺术内容、音乐的形象所决定的,音乐节奏是一个有艺术表现力的范畴。节奏是音乐的脉搏,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乐生命力的泉源,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跳舞、乐器都离不开节奏感。

参考资料节奏感百度百科

控制说话节奏可以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第一个方面,分清语言节奏的类型。

人们说话总是有一的定感情基础。因此,语言节奏必须符合说话的基调,交谈的主旨,表达的内容。一般说来,语言的节奏类型可分为六种。

1高亢型。高亢的节奏能产生威武雄壮的效果,声音偏高,起伏较大,语气昂扬,语势多上扬。多用于鼓动性强的谈话场合,叙述一件重大的事件、宣布重要决定及使人激动的事。

2低沉型。这种节奏能产生低缓、沉闷、声音偏暗的效果。语速偏慢,语气压抑,语调多下行。用于悲剧色彩的事件叙述,或慰问、怀念等。

3凝重型。这种节奏听来一字千钧,句句有力,而意蕴沉藉,发人深省。声音适中,语速适当,既不高亢,也不显低沉,重点词语清晰沉稳,次要词语不缓不促。用于发表议论和某些语重心长的劝说,抒发感情等。

4轻快型。轻快型节奏是最常见的,听起来也不费力,而多扬少抑。日常性的对话,一般性的辩论,都可以使用这种类型的节奏。

5紧张型。紧张型节奏,往往显示迫切、紧急的心情。声音不一定很高,但语速较快,句中不延长停顿。用于重要情况的汇报、必须立即加以澄清的事实、申辩等。

6舒缓型。舒缓型节奏,是一种稳重、舒展的表达方式。声音不高也不低,语速从容,既不急促,也不大起大伏。说明性、解释性的叙述,学术探讨等宜用这种节奏。

这六种节奏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但又互相渗透,有主有辅,只有适当把握,才能显示出节奏的内在力量。

第二个方面,掌握节奏的技巧。

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句子,当句子符合日常说话的节奏规律时,说出来才琅琅上口。控制语言节奏的技巧是掌握每句话的节奏,而一句话的节奏通常由句子成分的节奏来体现。

1词的节奏。语言组织中最基本的单位是词。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说:“词是我们的意识脱离不开的单位,是整个语文结构中占据中心地位的单位。”从汉语的语言形式来看,有以下几种类型:单音节式,如“天”“山”“冰”“马”等;双音节式,如“说话”“辩论”等;三音节式,如:“口才学”“服务员”“甜蜜蜜”等;四音节式,如“外交部长”“***员”“公安局长”等。在古汉语中,

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发展到现代,双音节词占绝大多数,而多音节词也在不断地增加。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本身就具有鲜明的节奏,显示了语言整齐和谐的美感。大致说来,双音节词中重读字的长度是非重读字的两倍,多音节词重读字和非重读字相等。

2词组的节奏。词组是词与词的合成,也称短语。汉语的句子大多是由词组构成的,所以,词组在句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汉语中,四、五音节的词组相当丰富,它们常占句中的一个节拍,流传最广的成语几乎都是四音节的,如:“唇枪舌剑”“谈笑风生”“口蜜腹剑”等等,读起来节奏匀称,能起到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一个人开口说话,不是以字和词的形式说出来的,而是以词组为单位说出来的。每个词组所占的数值大致相同,叫做节拍。一个节拍里字数少就说得慢,字音拉长;字数多就说得快,字音缩短。一个节拍里的重读音节,稍长于其余的音节,字音的长短和轻重有规律地配合,就能够产生匀称整齐的节奏,给人以音乐般的美感。

音乐中时间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节奏的变化中。人们常常把它比作音乐的呼吸和脉搏,它让音乐更有生命力,是音乐发展的力量源泉。而多数人往往只重视对旋律的训练而忽略了节奏的训练,忽视了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性,缺乏对节奏的控制能力,直接影响了音乐的表现。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音乐中节奏的训练方法,欢迎阅读。

音乐中节奏的训练方法

1节奏概述

节奏是音乐中最早出现的形式要素,又是音乐中最具有活力的表现要素,与其它的音乐要素相比,节奏是“涉及了音乐中有关‘时间’方面的所有因素,以区别于音乐有关音高的那一方面”。

节奏是人们在音乐领域中,对时间要素的表达和感知,对节奏的认识,有不同层面。狭义上理解,它仅仅是发音点的长短与组合,是有关具体形态的问题,但就实际音乐中,同样性质的节奏单位和同样数量的发音点,完全可能由于不同的作品而言,节奏并非是孤立的,它和速度、时值、节拍、重音、小节等音乐中的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在音型组合过程中,同样性质的节奏单位和同样数量的发音点,完全可能由于不同的重音安排而造成不同的节拍效果。广义上的节奏还将涉及音乐作品时段,即:“句法”或“曲式结构”的划分,比例与平衡问题。

2节奏听记的训练方法

对于一些基本的节奏划分,正如李重光所说:“不管多复杂的节奏,细分之后,都是由最简单的2:1的关系组成”。也就是均等接受前半拍和后半拍,每半拍一个音,这个节奏看起来十分简单,似乎每个人都会做,但要把它准确并真正掌握了并不容易。很多人就是因为认为它简单,而不认真训练。

因此,没有打下一个巩固的,准确的基础,当进入复杂的节奏训练时就无法掌握了。只要掌握好“2:1”的基本关系,对于一切属于基本划分的节奏型的练习,均可作到触类旁通。

比如:切分节奏,这是一般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的一种节奏,其实只要能唱准一拍每两个八分音符,切分节奏不过是把中间的两个八分音符连结起来而已。大切分(即两拍之内的切分节奏)掌握了,其中的八分音符变成两个十六分音符,就又可以掌握更为复杂的切分节奏。如2/4 X XX | X X X | X X | XX XX |X ― ‖。

再比如:附点音符。往往有些学生对附点音符掌握的不够准确,附点不是唱长了就是唱短了,附点后面出现的那个音符不是出现的早就是晚。在训练时应将那个附点当成一个音符来训练,并将其划分在2:1的比例中,如附点四分音符,在2/4拍中可先写成 X XX , 然后将两个音符连接起来,如果读不准,可将第二拍的第一个音读成a,即X XX , 然后,将a轻轻读,变为X X。

另外,不管多复杂的基本划分的节奏,将其单位拍时值增大,也就是将拍子细分的训练方法都可以变成十分简单的节奏。

对所学的'基本节奏型,要进行反复的训练和模仿。基本节奏及其变体是纷繁多样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如果掌握其最基本的一些节奏型,那么任由其颠倒,分裂以及加入附点、休止符或延音线,所派生的复杂节奏型,也就能一通百通,迎刃而解。

3培养节奏感

节奏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为了准确地表达音乐情绪。而这种音乐情绪的表达恰恰是在对节奏的实际训练中对节奏产生的感觉,即所说的”节奏感”,我们通常所说某人节奏感好,主要是指这个人对节奏的反应能力强,能够准确快速地把握节奏律动,并能够保持这种符合音乐节拍律动规律的速度贯穿全曲。

节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发展速度感、节拍感和正确的音值组合关系。在组成音乐的时间因素中,节奏、节拍和速度是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因此,我们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和训练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做起。节奏是以拍为单位来实现的,速度感就是拍感。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保持稳定的速度和拍速匀整的能力。保持稳定这点重要,即不越来越快,也不越来越慢,更不忽快忽慢,这就是最基本的拍感。这个过程,要求学生一定要挥拍子(国外的训练中也有拍腿、跺脚和捻指等击拍方式),使学生用正确的拍感作为衡量节奏的标准。

然而,拍感的训练又是和节奏的变化交织在一起的,节奏越复杂,拍感的稳定性难度也越高。因此,拍感的训练需要贯穿于节奏训练的始终,使学生在内心听觉上有一个稳定的、有把握的拍感,才不至于在复杂和多声关系中显得手忙脚乱。这中间,抓住节拍重音和节奏重音十分重要,无论是什么拍子的作品,都是以强拍,即节拍重音来划分小节的,这就是节拍重音感觉,如果把节奏重音和节拍重音搞错了,小节就会划错,就面目全非了。

音乐节奏的训练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学习再到感性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理论的过程,它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才有可能达到质的飞跃。

4节奏型的练习

带休止符的节奏型练习会造成内心的紧张感,在训练中要克服内心的紧张,以平常的心态来面对它,不要一遇到这种节奏就打乱原有的速度。要注意稳定内心速度感,加强对节奏的内心感受意识。练习它时,可以在内心默念出休止的时值,这样对于练习者来说,可以更准确的掌握休止的时值。

切分音的出现会改变节拍的强弱规律,在练习切分音时要注意,在切分音所在的节拍中,第一个音符并不是重音,重音转移到了第二个音符上,所以第二个音符的出现相对该节拍中的其他音符来说是强的。

附点节奏型常常在音乐中出现,如:× × 、 ××等。对附点的时值,我们往往会忽略,常常在附点时值未延续够的情况下就停止了,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没延续够时值就停止的不良习惯。也会影响后附点节奏型在音乐中的特点,影响音乐的表现力,所以一定要把附点的时值延续够。

在连音的练习中,连音的节奏会在固有的节拍内显出它的特别。练习时注意节拍的时值,在固定的时值内均匀的分配音长,同时它与其他节奏的连接上应多加注意。

5节奏感的练习

节奏运动具有强烈的情感效应和独特的表现功能,往往同人的心理活动相对应。良好的节奏感就是对节奏各因素的敏锐感知和准确表达。节奏感是音乐感知和音乐理解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节奏感的训练可以从培养节拍感开始。如:用节拍器来进行数拍练习。先一拍一个音,一拍两个音,一拍三个音,一拍四个音地跟着节拍器用嘴数拍练习,然后自己数着均衡的口令走路或跑步练习。这样容易让均衡的节拍感觉牢固在心中,能够有一个内心的均衡速度和节拍意识,这是开展节奏感训练的基础,它可以为学习节奏打好前期铺垫。

节奏感的训练也可以加入朗诵。我们生活在语言的环境中,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的节奏,从语言节奏出发来掌握音乐节奏是比较容易的,应从有节奏的朗读开始。如:有节奏的朗读一些简单的诗词、歌词,或即兴的讲一些有节奏的话,并在朗读的同时用手拍出节奏

如有节奏的朗读诗歌:× ×× × ×— | × ×× × ×|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 ×× × ×— | × ×× × ×|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这样既进行了节奏练习,也培养了的词语创作能力,同时也体验了节奏感。在节奏感训练过程中,还可以加入基本的指挥手势,对节奏感的训练会有很大的帮助。

如用嘴读出节奏的同时用手打出节拍,并做到每一拍的速度一致,先由慢速度的练习开始,慢慢的加速度练习,并做到强拍子的动作较明显于弱拍子的动作。这样做,一方面可使学生正确的念出每段节奏所要求的标准速度,同时又有助于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音乐听力的训练方法

一、听琴音

绝大多数音乐教师,都是使用风琴、钢琴、手风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来组织教学的。因而,听琴能力的训练,是最基本的听觉训练,可不夫时机地提高听琴音的能力。

1辨琴语。辨琴语,是属于常规性的听力训练。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就要经常进行辨琴语的训练。以便形成相应的技能。

2说音名。在每次教唱歌曲之前,都要进行说音名的训练。教师用琴弹出一个或几个音符(音组),让学生试着说出其名称来,以便提高感知音符的能力。

3唱音符。教师用琴弹奏音符或音组,让学生听后学唱,增强听音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二、听乐曲

让学生经常地听一听有关的器乐曲,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听力训练,是增强听觉器官感知能力的有效途径。

1品乐器。乐曲,固然是由乐器弹奏出来的乐音。可在聆听某个乐曲后,让学生品味出是由哪种或哪些乐器发出的音响。例如:(1)《二泉印月》;(2)《我是一个兵》(笛子);(3)《高山流水》(古筝);(4)《雨打琶蕉》(琵琶);(5)《喜洋洋》(唢呐、笛子、弦乐、打击乐等)。

2讲曲名。让学生在每次欣赏乐曲后,准确无误地讲出乐曲的题目,以利更好地认知乐曲,丰富音乐知识。例如:(1)江南(广东)音乐(《紫竹调》、《步步高》、《十面埋伏>;(2)民族音乐(《信天游》、《小放牛》、《有个金太阳》;(3)西洋音乐(《天鹅湖》、《月光曲》、《斗牛士》)。

3记曲谱。在识谱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让学生试着记录曲谱,进行较高层次的听力训练,提高边听边记的能力。当然不能超之过急,应由浅入深,由少到多,逐步量力而行,能记多少是多少,哪怕是象征性的也好。教师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指导。激发感知、记忆,再现曲谱的兴趣,强化听音能力的训练。

三、听歌声

在音乐听力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收录机的作用,让学生欣赏录音磁带上的歌曲,然后进行相应的听力训练。

1听歌曲。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收录机,播放著名或流行歌曲,让学生在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歌曲过程中,进行感知歌曲的训练。例如:(1)民族歌曲(《沂蒙山小调》、《绣金匾》、《二月里来》;(2)美声歌曲(《我爱你祖国》、《北京颂歌》、《大海故乡》;(3)通俗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好人一生平安》、《山不转来水也转》等。

2评歌手。在听完录音或学生自己听过歌曲后,可令其评头论足地评议某些歌手的演唱风格及技巧,例如:李谷一、、董文华、郭颂、李双江、蒋大为、毛宁、杨玉莹等,从而增强鉴赏能力。

3谈感受。在每次的听音训练之后,都应进行畅谈体会的训练,进一步提高感受和体验能力,激发学好音乐的兴趣;相互借鉴和启发,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使听力训练有所发展和升华。

如上所谈,在音乐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有计划地进行听力训练,逐步增强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为学好音乐插上理想的翅膀。

音乐养生方法有哪些

肝脏喜听角调式乐曲

如果长期被一些烦恼的事情所困扰,肝脏就会使体内本该流动的气处于停滞状态。久之,就会逐渐消耗肝脏能量,产生抑郁、易怒、乳房胀痛、口苦、痛经、舌边部溃疡、眼部干涩、胆小、容易受惊吓等现象。

适宜乐曲:角调式乐曲,这类乐曲亲切爽朗,有“木”之特性,可入肝。代表曲《胡笳十八拍》。

建议:不妨泡上一杯绿茶,在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晚上7点~11点时段欣赏该曲,有利于克服旺盛的肝气,以免过多的肝气演变成火。并利用阴气来滋养肝,起到梳理肝气的作用。

心脏喜听徵调式乐曲

心脏掌控着精神状态和血液循环。如果生活和工作压力大、睡眠减少以及少运动等不良因素不断伤害心脏,很容易引起心慌、胸闷、胸痛、烦躁、舌尖部溃疡等症状。

适宜音乐:徵调式乐曲,这类乐曲活泼轻松,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代表曲《紫竹调》。

建议:中医最讲究睡子午觉,所以在晚上9点~11点前要尽量让心气平和下来,泡上一杯红茶,听上一段《紫竹调》,对补益心脏、使心脏功能正常运转有较好效果。

脾脏喜听宫调式乐曲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暴饮暴食、思虑过度等都会使脾胃负担过重而产生腹胀、便稀、口唇溃疡、肥胖、面黄、月经量少色淡、疲乏、胃或子宫下垂等不适。

适宜音乐:宫调式乐曲,这类乐曲风格悠扬沉静,犹如“土”般宽厚结实,可入脾。代表曲《十面埋伏》。

建议:欣赏该乐曲适宜在进餐期间,或餐后一小时内,在乐曲的刺激下,能有节奏地对事物进行消化和吸收。并配一杯黄茶,有助于温和地调节脾胃功能。

肺脏喜听商调式乐曲

肺脏主管对外气体交换,然后再输送全身各处。由于肺和外界接触频繁,污染的空气和各种致病菌很容易在身体免疫力降低的一刹那,袭击肺脏,产生咽喉部溃疡疼痛、咳嗽、鼻塞、气喘、感冒等症状。

适宜音乐:商调式乐曲,这类乐曲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代表曲《阳春白雪》。

建议:在下午3点~7点是体内肺气较为旺盛时段,随着曲子的旋律,一呼一吸,有利于通过音乐将肺从里到外梳理一遍。再准备一杯白茶,能起到生补肺气、清除肺中杂质之效。

肾脏喜听羽调式乐曲

肾是人体的储蓄机构。当身体内的其他器官缺少足够能量时,通常会从肾中抽调。久而久之,肾的能量就会处于匮乏的状态,从而产生面色暗淡、尿频、腰酸、性欲低、黎明时分腹泻等现象。

适宜音乐:羽调式乐曲,乐曲风格清纯、凄切哀怨,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肾。代表曲《梅花三弄》。

建议:上午7点~11点是一天中气温持续走高的时段,在这个时段里,体内的肾气也会蠢蠢欲动地受外界的感召,在乐曲的刺激下,可以促使肾中精气隆盛。如果能再配上一杯黑茶,就能起到五行相生的效果。

音乐减压的方法

一、音乐减压的方法

音乐不仅能够影响人的情绪,而且不同的音乐对不同的疾病具有治疗作用,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医生都已对此不再怀疑。人们把这种用音乐来治疗疾病,增进健康的新型治疗方法叫“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在国外已经相当普遍,外科利用音乐镇静安神来进行手术等,但更多的是应用音乐来治疗人们的心理疾患。英国某音乐治疗专家曾说:“音乐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

不同乐曲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由于乐曲的旋律、速度、音调等不同,可分别产生镇静安定、轻松愉快、活跃兴奋等不同的作用,从而能调节情绪,稳定内环境,达到镇痛、降压、催眠等效果。

这里有一些不同心情时选用的名曲:

先拿西方古典音乐来说。在你感到抑郁的时候,可以听一听莫扎特的《b小调第四十交响曲》、西贝柳斯的《悲痛圆舞曲》、巴赫的《a大调意大利协奏曲》、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比才的《卡门》组曲;在你感到焦虑的时候,可以听海顿的《皇家焰火音乐》、罗西尼的《威廉·退尔》、鲍罗廷的《鞑靼人的舞蹈》;失眠的时候,可以听莫扎特的《催眠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德彪西的钢琴协奏曲《梦》……

如果你喜欢中国古典音乐,可选择具有舒缓、低回、轻柔、婉转、幽雅等特点的乐曲,比如《春江花月夜》、《月夜》、《南渡江》以及《病中吟》、《催眠曲》、《渔光曲》等。中国古典音乐中也不乏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音色优美的乐曲,可以振奋精神、愉悦心情,比如《流水》、《喜相逢》、《赛马》、《光明行》、《喜洋洋》、《百鸟朝凤》、《八哥洗澡》等,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反映天地人间生机盎然的音乐听听,比如《百鸟行》、《空山鸟语》、《荫中鸟》,等等。

应注意的是不同的音乐疗法适用的时间不同。一般来说,镇静性的音乐应在晚上临睡前听,有助于睡眠和休息;兴奋性的音乐宜在早上或上午听,使人精力充沛,意气风发;解郁性的音乐受限制较小,可在任何时间听。但音乐的秉性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兼容的。人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专家指导下选择。

另外也可以采取主动式音乐疗法,如参加卡拉ok、演唱会等形式自娱自乐,效果也很好。

二、心理学音乐减压的注意事项

音乐减压作为一种使人身心放松的保健方法,适用于亚健康人群和成年人身心保健之用。音乐减压所用的音乐多是描述高山、草原、溪流、大海、森林、田野等大自然风光的音乐,这些音乐很容易引起人们轻松、美好的感觉。不同人群在应用此方法进行心理学减压时,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身体放松方式和采用自己喜欢的音乐。

特别提醒注意的是,由于患有严重的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等心理疾病患者,不能正常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所以不适合采用此方法,来进行自我心理减压。另外,患有精神分裂的人群或有认知错乱的患者,以及自我人格结构不健全和情感过于脆弱的人群也严禁使用此心理减压方法。

三、日常减压的小技巧

1、给植物浇水

烦恼时给植物浇点水。研究表明,置身植物世界10秒钟,就可产生巨大的心理放松。

2、上下班选绿化好的路走

道路绿化景观优美,有益行人平静情绪,减轻压力。

3、多喝橙汁

最新研究发现,每天补充足量维生素C有助降低人体应激激素水平。研究人员建议,每天喝两杯约250毫升的橙汁,不仅满足身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还能降低压力。

4、玩橡皮泥

用橡皮泥做个象征“失败”的东西,然后把它远远地扔出去。这一动作可以帮助人走出过去失败的阴影,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一、语言节奏练习。我们可以通过民谣、诗歌,让儿童从语言出发来掌握节奏。比如最简单的《静夜思》,可以加上自创的节奏朗诵,这样学生感觉非常熟悉的东西一下子变得不一样了,很新奇,也必然会很感兴趣。可以结合一定的动作和舞蹈去加强节奏,使学生在边朗诵、边跳、边拍掌、边跺脚等过程中,去培养节奏的敏感性。

二、声势练习。这是一种不受条件、环境、时间制约的极其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方法。通过有规律的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可掌握各种多变的节奏型,并为学生自己创造节奏型为歌曲伴奏积累素材。

三、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在拍手、拍腿、跺脚的声势训练基础上,进行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对于学生掌握起来并不困难。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以一种声势和节奏型进行练习,然后将三组合起来为歌曲伴奏,便成了三个声部的节奏音乐了。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练节奏感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练节奏感、节奏感差怎么训练、跑步呼吸节奏训练方法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571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