啰嗦。
啰嗦,汉语词语,读音为luōsuo,指的是言语繁复,琐碎;麻烦的。也写作“啰唆”。
(1)言语繁复。
(2)(事情)琐碎;麻烦的。
(3)对于某人或人群来说不必要的内容。
近义词介绍:唠叨
唠叨,汉语词汇。
拼音:láo dao
指说话写文章啰嗦、不简洁多指人说话重复或围绕一个道理说差不多的话。
《红楼梦》第五五回:“ 李纨 急得只管劝,赵姨娘只管还唠叨。”
茅盾《春蚕》:“ 阿多 象一个聋子似的不理睬老头子那早早夜夜的唠叨。”
诗人贺敬之曾有一句诗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莫嫌我老汉说话哕嗦。”人老了,有时一句话要重复好几遍,显得哕嗦,难免会讨人嫌。但这并不是说,说话哕嗦就是不好,如果在说话时一味强调简洁、干脆,并不一定有效,在某些场合,需要借助于哕嗦,才能够起到不同一般的效果。
从前有一个裁缝,辛辛苦苦地省下钱来,送他儿子念大学,他自己仍旧做工。有一次,儿子写信回家要钱,裁缝不认识字,请隔壁一个杀猪的看信。那个屠户也只认得几个字,就草草地念道:“爸爸,要钱,赶快寄钱来。”裁缝听了很生气,以为儿子从小学念到中学,从中学念到大学,还一点也不懂礼貌。后来,有一位乡村老师来了,问裁缝为什么生气,裁缝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他,老师说:“拿信给我看看。”老师看了信,说道:“你错了,这信上明明写着:父亲大人膝下,我知道大人辛苦,老是不敢多用钱,不过近来有几种必不可少的书籍和物件要买,我的鞋子也破了,我的袜子也烂了,希望大人能寄给我10块钱,我很感激;如果能寄20块钱,那更感激不尽。”裁缝听了很高兴,问老师道:“信上真是这样写的吗如果是这样,我马上就寄50块钱去。”
我们不清楚儿子在信里到底是怎么写的,但如果照着屠户的说法,儿子说话就太干脆、太直截了当了,一点客套也不讲,也难怪做父亲的要生气;而照老师的说法,儿子说话很客气,而且详细说明要钱的原委,话虽然说得有点啰嗦,但意思表达得很清楚,做父亲的也理解了儿子的苦衷,儿子要钱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表情达意
交谈的主要功能在表情达意上。有时候在向对方表达感情如谈情说爱时,只是简单的一句“我爱你”或“我喜欢你”,并不一定能打动对方。现在人们追求的是新奇或独特的感受,标新立异才是他们所喜欢的,因此,谈情说爱也要充分表达。像**《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对紫霞仙子说的那番经典表白,虽然有些油嘴滑舌,但青年人就是喜欢,他们喜欢说明白、说清楚,而不怕哕嗦。所以要让对方充分理解你的情感,就要多哕嗦几句,以便让对方明白。说话的重复、啰嗦,可以看成是一种有意而为的表达方式。
鲁迅的小说《社戏》里,有这样一个细节:“我”小时候在看社戏时,曾焦急万分地等着名角小叫天出场,“……于是看小旦唱,看老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一一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这可以说是哕嗦的典型了,但在这里,鲁迅借助哕嗦,把一个小孩子的焦急心情刻画得唯妙惟肖,十分传神。如果只简单地写一句“从九点看到十二点,叫天还没有来”,人物的心态就表达不了,味道也就乏了。我们在向别人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时,也可以借助这种方法,如约会时,好不容易等来了对方,不必埋怨,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很诚恳地说:“我从早上等到了中午,从中午等到了傍晚,从傍晚五点等到了六点,从六点等到六点半,从六点半等到七点……我的诚意天可以作证,地可以作证,那边卖饮料的阿姨也可以作证。”只要诚心诚意,想来对方不会怪你油腔滑调,反而会认为你很会说话吧。
多角度说明
老人说话哕嗦,可能是怕对方忘了什么,所以会反复叮嘱。同样,我们要想让别人知道说话的要点在哪里,也要反复说明,突出所讲的重点。当然在说话时,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从多角度地加以说明。有时为了说服别人,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或者在需要着重强调要表达的意思时,就要从多个角度“哕嗦”几句,这是一种反复渲染的说话方式。
《水浒传》里,写花和尚鲁智深伸张正义,三拳打死强占民女的流氓“镇关西”时,就用了多个角度的描写手法,作了一番精彩的形容:先是鼻上一拳,“打得鲜血进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这是从人的味觉的角度来写;后是眼眶际眉梢又一拳,“打得眼棱缝裂,鸟珠进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这是从人的视觉角度来写;第三拳,“太阳穴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这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如此反复渲染。使我们读来觉得畅快淋漓,情绪得到了完全的渲泄。
多角度说明,能够把事情说得全面,从而增强说服力。有一位先生到书店想要买本管理类的书,但不知道哪本书合适,于是请教一位营业员。营业员就不厌其烦地介绍,这本书如何如何,那本书如何如何,比较起来,这本书适用于学生,那本书适用于职员,先生如果自己想学,那本书比较适用。营业员如果光说这本书好,那本书也好,就等于没说,而现在这样从两方面加以比较说明,说服力就有了,对方也容易接受。
说话时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有时需要把道理讲清楚,理屈才会词穷,理由充分,说话自然会滔滔不绝。然而有时有意识地重复某些词语,同样会具有说服人、感动人的力量。如毛泽东在建国初期表明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心时说的“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就起到鼓舞全国人民信心的效果。我们平时在交流沟通时,把要说的加以重复强调,能给对方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听到你说的“你必须这样去做,你一定要这样去做”的时候,想来对方会明白你的决心已下,就无需你再多费口舌了。
以上就是关于啰嗦还是罗嗦全部的内容,包括:啰嗦还是罗嗦、“啰嗦”也可利用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