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属于正面战场战役)
战场: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敌后战场的含义 :
正面战场,国民党的军队其实是牵制着侵略中国的日军主力,但是由于战术,装备,政策``等等原因,正面战场战果不利。而虽然我们敌后战场主要是游击战为主,力量较为单薄,但是由于机动性强,隐蔽性高,配合正面战场作战,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军!特别在打过长江后,日本兵力不足,战线过长`更让敌后的小规模作战有了发挥的空间。中国抗战胜利,是正面战场牵制,敌后战场消耗敌人,两条战线虽然有矛盾,但是在国共合作时,还是有着相互配合的关系,缺一不可。
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对抗战胜利具有决定意义,可在敌后战场的蒋介石的军队都成了黄协军了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组织的四次会战是:
1.淞沪会战
是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国民政府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
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开始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并于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 ,试图赶敌下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展开 。
11月13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上海同胞书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中国军队向吴福、澄锡国防线撤退,江阴保卫战开始;至此国军以60%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的代价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话语,淞沪会战拉下帷幕。
中日的淞沪大会战规模空前,改变了中日决战的事前安排以及事后的战争发展方向。
2.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最后会战以中国失利告终
太原会战过程中,广大官兵英勇顽强,前仆后继,表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爱国热情。尽管由于国民党军事当局在作战指导上有严重失误,处处防守,正面堵击,兵力分散。
尤其是对娘子关方面的防御重视不够
,致使娘子关失守,使战役全局陷入被动,以至太原被日军所占,但它仍不失为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久、战绩最显著的会战之一,也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配合较好的一次会战。
3.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
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1938年5月下旬,各路大军按命令的路线,全部安全撤抵皖西、豫南地区。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占领开封。1938年6月9日,为阻止日军前进,蒋介石下令在郑州东北花园口附近炸开黄河大堤,河水经中牟、尉氏沿贾鲁河南泛。日军被迫向黄泛区以东地区撤退。会战结束。
4.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期间,中国空军和海军也积极参与了作战。在苏联航空志愿大队的配合下,中国空军鏖战长空,与日军航空兵空中大战7次,击毁日机78架,炸沉日舰23艘,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队的作战。
中国海军在长江上也进行了激烈战斗,在沿江要塞布置水雷,设置海岸炮,并击沉日舰多艘,有力迟滞了日舰沿江进攻,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
由于国军各处顽强、持续的阻击,各路日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迟至10月底才完成由东、南、北对武汉的三面包围。然而,国军从持久抗战的战略角度出发,未与敌决战,而是从武汉地区撤退,保存了有生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淞沪会战
百度百科-太原会战
百度百科-徐州会战
百度百科-武汉会战
正面战场:指和敌军正面冲突的地方,敌军入侵我方,我方抵抗的战场是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在敌军占领我方地区后,在敌人控制的地区进行敌后反抗。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相互紧密联系的,正面战场要承受敌人主力的攻击,压力通常很大,但敌后战场一般都是游击战,扰乱敌人,起围魏救赵,釜底抽薪之功效,减轻正面战场压力!
我国8年抗日时期,国共合作,国民党负责正面战场,***负责敌后战场,因为当时,国民党实力比较雄厚,承受得住日本的正面进攻,虽然节节失利,但不可否认,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所承受的牺牲。
两个战场与两条路线
即:正面战场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敌后战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1.概念解释分析
①正面战场:以国民政府为主,抗战初期抗击了侵华日军大部分,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单纯依靠政府与军队,而不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其原因主要是蒋企图依靠英美支持,一举击溃日本,从而避免人民力量在抗战中强大而威胁蒋的统治。
②敌后战场:即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在战略防御阶段是抗战主战场,执行的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洛川会议),即动员全民族一切抗日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2.两个战场的主要区别
①抗战路线不同:(略,见上)
②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政府的正规军,后者是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从合作的情况来看,军队都属于国民政府的编制)
③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分若干战区;后者在日本占领区,创建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④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大兵团的大会战,以阵地的防御战为主;后者是小规模的伏击战,基本上是游击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⑤战略地位不同:(略,见上“概念解释”)
3.两个战场的主要联系
①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其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驱逐日寇的总目标是是一致的。
②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③在战略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而没有敌后反“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到来。
④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两个战场互相配合,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抗战过程中两个不同战场状况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
(一)国民党正面战场:①抗战初期,先后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一系列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起主导作用,是抗日的主战场,其军队是抗日的主力。但由于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在战略战术上只是消极防御,结果丧师失地,人民遭殃。 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受日本诱降政策影响,国民政府政治态度两面性,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虽继续抗战,却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正面战场形势恶化,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失败,国民党正面战场战略地位日益降低,不再是抗日的主战场。
(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①抗战初期,配合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执行全面抗战路线,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寇集中扫荡根据地,中共为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发动百团大战,克服了根据地艰难困苦的局面,抗日根据地军民打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敌后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1944年开始局部反攻,1945年在国内外有利条件下,展开大反攻,取得抗战胜利。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持的关系。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关系是互相配合、互相需要、互相协助、二者缺一不可,两个战场是一个整体。正面战场指和敌军正面冲突的地方,敌军入侵我方,我方抵抗的战场是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是在敌军占领我方地区后,在敌人控制的地区进行敌后反抗。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相互紧密联系的,正面战场要承受敌人主力的攻击,压力通常很大,但敌后战场一般都是游击战,扰乱敌人,起围魏救赵,釜底抽薪之功效,减轻正面战场压力。
两者区别
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统治区域内阻击敌军的进攻,后者在敌军占领区建立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作战前线。
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大兵团进行的会战,后者基本是小规模的游击战。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后者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战争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
敌后战场是指在敌人的占领区进行作战,并且建立起根据地的战场,称为敌后战场。
抗日战争中总共有两大战场:一个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正面战场;另一个是中国***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敌后战场。抗战初期以正面战场为主,敌后战场为辅。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以后,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日寇的政策也随之变为,对***领导的敌后根据地进攻,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从此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扩展资料:
史学家把抗日战争时期分为两党领导抗日斗争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一、正面战场
正面的顽强抵抗,对敌后战场的建立、发展起到了支援作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协同作战,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顽强意志、必胜信念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存能力,使国际社会刮目相看,赢得了美、苏的航空支援及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苏、英更大规模的宝贵支持,
更为结成国际反法西斯向盟、直至打败法西斯阵营奠定了基础。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如果没有正面战场,白军集中力量于后方战场,故后解放区战场也很难坚持: 但同样的没有敌后战场的对日军的牵制,正面战场也很难长期坚持下去。
二、敌后战场
1、中国******民军队开辟的敌后战场,中国与正面战场相配合对日军形成战略夹击的战略格局,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2、敌后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一1941年后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成为中国抗日的重心和台柱子。
3、敌后解放区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大反攻的战略出发地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战略基地。
八年全面抗战期间,虽然两个战场的配合并未尽如人意,但两个战场都功不可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战胜强大的敌人,要独立、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团结洗一致,和衷共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敌后战场
包括:桂南会战、枣宜会战、中条山会战、长沙会战。
1、桂南会战:日军占领南宁和昆仑关后,国民政府从数百公里处急调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
2、枣宜会战:此次会战,日军虽占领了宜昌,但未能击溃第五战区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创,伤亡11万余人。张自忠上将殉国于南瓜店,宜昌失陷。枣宜会战是武汉会战以来,日军对正面战场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
3、中条山会战:此次战役日军的目的是“在华北要歼灭山西南部的中央军”。由于中国军队疏于防守,临战又缺乏物质和精神准备,因此遭到惨败,伤亡惨重,退出中条山。此战日军伤亡9900人。
4、长沙会战:此役,日军集中10万兵力,劳师南征,未能达到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作战目的,相反,各路均遭到有力的阻击、侧击,部分日军陷于包围,损失惨重。
扩展资料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战役的作用:
1、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2、支援了中国***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3、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面战场
以上就是关于平型关大捷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全部的内容,包括:平型关大捷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组织的四次会战是、如何认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