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发展重视教育。
教育培养人才,人才促进科技创新。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优化人口结构,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
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保制度,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建设体育强国,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健全婴幼儿发展政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国民素质全面提升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国民素质全面提升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科学素质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开启了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新征程。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国民素质全面提升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科学素质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开启了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新征程。
国民素质全面提升的对策措施
突出科学精神引领,形成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破除制约科普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加紧密的科学素质国际交流。
围绕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围绕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着力打造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和国际化合作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
在“十四五”时期,要实施好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好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信息化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基层科普能力提升、科学素质国际交流合作等重点工程。
简单来讲,就是全民教育。
往深了讲,日本为何在江户时期就开始实行全民教育?这是由日本的社会现状决定的。
首先,古代日本的工商业,是非常发达的。由于日本是一个资源少,耕地小的国家,所以工商业是日本人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室町幕府末期,由于作为社会基础制度的庄园制走向崩溃,农民对封建贵族领主的人身依附逐渐减弱,工商业迅速发展,到16世纪,日本已经有了200多个工商业城市。
日本社会阶级十分森严,庶民,武士,贵族之间很难流动,战争年间平民和下级武士尚有晋升的可能,和平年间基本上没有希望。那么没有改变自己身份可能的平民和下级武士,靠种田是绝对不可能过上好生活的,只有从事工商业,才有希望成为富人。
而工商业的发达,需要文字的交流,这一点,是日本民众对于学习文字的自身需求。
日本全民教育的基础,则是寺子屋教育,寺子屋一开始是寺庙给武士阶级的子女提供教育的地方,后来也延伸到庶民阶级,然后脱离寺庙被推广到全国。而寺子屋的出现,则是日本佛教特殊化的产物,日本佛教势力庞大,发展工商业,涉足政治,组建武装团队,为武士阶级和庶民提供教育,则是增加政治筹码,发展信众的最好方式。
最后绕回到经济这个话题上,日本是西欧式的贵族分封制,那么对于拥有领地的领主来说,想要发展本藩的经济,靠种田也是绝对不行的,只有促进工商业的发展,自己手上才有钱,同时寺子屋制度又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所以无论是藩主,还是将军,对寺子屋制度都是持肯定的态度,并且进行大力推广,为日本的全民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提高国民素质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通过资金、物质、技术和人力资本投入实现的,是社会诸要素渐进式积累的结果。但是在诸多因素中,人是第一位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曾说过,中国经济的深层优患是文化缺陷。我们认为,文化缺陷正是国民素质不高的症结,也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国民素质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 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支持了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而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我国突出了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在电子信息特别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网络与通信、计算机及软件、数字化电子产品、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都有高速发展。这些事实无疑说明,国民素质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但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文化水平,不能单独看其在世界先进水平上的一些成就,更重要的是看其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因此,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积累强大发展后劲的基础工程。
(二) 国民政治素质是调节社会矛盾的“稳压器”
人不仅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社会政治活动的主体。国民政治素质起调节各种矛盾、稳定社会的作用。国民政治素质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改善投资环境,所以,每当思想政治工作受到社会重视时,则无不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进而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1. 较高的政治素质是一种向上力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人民为了医治旧社会的创伤,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投入到经济建设中,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党和政府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哪里艰苦哪安家。在与大自然斗争中,我们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铁人精神、突破高寒禁区精神等,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向上力。这种向上力实际是国民政治素质的具体体现。是政治思想工作激发出的活力,也是生产力。
2. 较高的政治素质是一种凝聚力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把亿万民众凝聚在一起,形成统一意志,并为之奋斗。这种凝聚力量来源于国民的政治素质。60年代初,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遇到严重的困难,全国人民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和毛主席周围,克服重重阻力,共渡难关,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很快战胜了困难,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文化大革命以后,全国人民紧跟邓 小 平同志,医治“文革”创伤,产生一种新的凝聚力。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全国上下紧紧团结在以江 泽 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国家大局为重,以民族利益为重,克服暂时困难,承受了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各种压力,取得了改革的成功,使综合国力得到明显增强。
3. 较高的政治素质是一种平衡力
国泰民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各种矛盾纵横交错,其中有许多事情涉及个人利益,需要付出代价,甚至牺牲。如果国民素质不高就会引发和激化矛盾,使社会不安定,影响发展。如果国民素质较高,就能平衡和化解各种矛盾,时时、事事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服从大局,自觉地维护社会的稳定,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国国民的素养不断提升,较前几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与此而来的是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文化、艺术渐渐融入生活,渐渐熏陶着人们的品行,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无论是从个人品行还是,社会素养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更加有追求。进入新时代,人们的需求逐渐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资需求同精神需求的矛盾转变为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的公平公正转变,物资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人们更多的在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感,想要拥有更多参与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欲望,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合理诉求得到满足,这表明,人们的精神生活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是国民素养提高的最直接的表现。
业余生活更加丰富,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人们求的是如何生存下去,因此一有时间人们便会劳作,田间地头、菜园到处可见身影,现在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生存而是在想如何让生活更加丰富,以前可能存在很多人没事的时候在一起闲聊,打牌的情况,现在更多看到的是跳广场舞,下棋,健身,这一生活习惯的改变人们内在精神素养发生改变的体现。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探索,促使国民素养不断提升。随着我国社会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生活环境的变化,最直接的就是农户的居住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垃圾分类定点堆放、河道无明显垃圾,这些都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探索推动的结果,无形之中影响着国民的素养。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GDP总量突破8万亿大关,物质文明飞速发展。但与之相对应的精神文明却没有得到显著提高。这与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不符。因此,我们要提高全民素质,加强道德修养,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
提高公民素质,树立大国意识。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华历史,有着令人骄傲自豪的华夏文明。回顾历史,每一个朝代的崛起,强大发展,不仅与强大的国力有关,更与相对应的文华文明有关。而文化文明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国民素质的高低上。提高公民素质意义重大,它彰显着我们的大国风采和中华民族的气度。
然而,当下部分人文明缺失,各种违反传统礼仪规范的现象时有发展。国民素质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外媒频频曝光我国游客不文明言行、不守秩序等现象令国人汗颜。再观国内情况也是如此,随地吐痰、乱涂乱画现象屡见不鲜。更有“高铁门”事件、“闹飞机场”事件出现在公众视野。
提高国民素质,从媒体宣传引导做起。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网络媒体传播力量空前强大。所以我们要利用好网络媒体这一平台,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精神,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提升国民文化素养,进而提高国民素质。其次,网络媒体也要减少负能量的传播,加强社会正能量的传播,积极引导民众价值观取向,向着真善美靠近。
提高国民素质,从国民阅读开始做起。积极倡导全民阅读,让国民在阅读中领略传统文化之美,感悟真谛,进而由内而外地改变自己,提升自己。“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正是读书对于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作为大学校园,承载的是教书育人的重任。可以适度将大学图书馆面向公众开放,让人们走进图书馆,同时感受校园的学习氛围,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提升国民素质。当然,社会城市当中,也应该多建立面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在城市社会中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进而提升国民素质。
相信在我们国家大力弘扬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下,国民素质必然如春风化雨之势得到提高,说文明话,干文明事,做文明人。我们的国家也会以更加全新的精神面貌屹立在东方的土地上,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软实力。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国民素质中人体素质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口质量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它的好坏取决于两方面因素,即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1、遗传因素是起决定性的因素,它是内因,主导着人一生的身体健康大势。环
2、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也很重要,但它是外因,具体说环境因素又可分为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
社会不良现象减少。国民素质提高的的前提是我国实施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比如九年义务教育和后来的助学金,住宿补助金,“雨露计划”等,在全方面的为学生家庭减轻负担,让学生在学校吃好,保证学习的动力性。很大程度上对国民素质和教育的提高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们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热爱工作,敬业乐业,社会不良现象减少。
以上就是关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全部的内容,包括: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国民素质全面提升已成为什么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国民素质基础是如何造就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