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及笄怎么读 弱冠及笄的意思

安徽省委书记2023-05-09  26

1、弱冠拼音:[ruò guàn]。及笄拼音:[jí jī]。

2、弱冠的释义: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还没到壮年,叫作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3、及笄,汉语词语。又叫“既笄”。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1 古文: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说他自己:

“志于学”,是说孔子有志于学,立志要学习;“三十而立”指孔子三十的时候已立业,学说已渐成体系,(用在现在的人身上大概是事业小有建树的意思);“不惑”遇事明辩不迷惑,少疑惑;“知天命”,所谓“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之天乎”,懂得了天命,正确看待自己;“耳顺”说各种话都能听能容忍;“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

2 古文里表示年纪的词有哪些例如弱冠之类的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原答来自百度知道“求古文中形容年龄的词语”)

3 敬晖,绛州太平人也,弱冠举明经,,, 古文翻译

《旧唐书·敬晖传》:敬晖,绛州太平人也,弱冠举明经。圣历初,累除卫州刺史。时河北新有突厥之寇,方秋而而修城不辍,晖下车谓曰:“金汤非粟而不守,岂有弃收获而缮城郭哉?”悉令罢散,由是人吏咸歌咏之。

试译:敬晖是绛州太平县人,20岁的时候,中了明经科的进士。

绛州太平,位于山西省临汾盆地南部,汾河中下游的襄汾县境内。

弱冠,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初加冠,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明经,隋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

4 文言文犬人中的中年是什么意思和弱冠、襁褓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指代成年。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襁褓qiǎng bǎo亦写作“襁緥”、“襁保”、“繦緥”。

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后来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本意是包婴儿的被、毯等。背负小儿用的布兜和系带。

旧说长一尺二雨至二尺,阔八寸左右。 中年,指四、五十岁的年龄。

晋书·王羲之传:“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陆游《闲游》诗:“老躯健似中年日,乡俗淳如太古时。”

者三个词见:文言文《犬人》原文(摘自《绘图双百喻》)有一妇人,中年得子,视若掌珍。凡诸百事,均不使为。

及志弱冠,衣食起居,须人料理,如襁褓然。 或有老者,劝妇人曰:“当教使言语。”

妇人答曰:“我在,彼何必言。” 或有邻居,劝妇人曰:“当教使自理。”

妇人答曰:“我在,彼何须自理。” 乃妇谢世,子一无所能,日与犬匍匐于门乞食。

人名之曰:犬人 文章虽短,涵义却深。孩子不能自理的家长鉴。

孩子成人,路途漫漫。

5 有什么关于加冠礼啊,弱冠之年之类的古诗词,古文吗

词目弱冠之年

读音ruò guàn zhī nián

释义冠:古代仪礼,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

出处《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示例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卷四:“所谓才子者,须是王子安弱冠之年,学问文章,如江如海,乃可称之。”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地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弱冠之年是指20岁。古时汉族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

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弱冠:古时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人的一生:不满周岁-襁褓之年,2-3岁-孩提之年,13-15岁午匀之年,16-20岁-弱冠之年,30岁-而立之年,40岁-不惑之年,50岁-知命之年,60岁-花甲之年,70岁-古稀之年,80岁-杖朝之年,90岁-耄耋之年,100岁-期颐之年。

弱冠之年意思是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

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1]  出处《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曰弱,冠”。

扩展资料

“冠礼”,是古代汉族的成年礼,嘉礼的一种,源于周朝。据专家考证古代早期的原始社会,男女青年进入成年阶段时会举行一种仪式,称为“成丁礼”、“入社礼”,而这种“成丁礼”后来就演变成冠礼。

在《礼记.曲礼上》载有:“二十曰弱,冠。”

在《孔颖达.正义》中记载:“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表明古代时,二十岁的贵族男子,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未发育强壮,所以称弱,而弱是年少之意。因此,后来就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指男子20岁,

也称加冠

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地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地年纪。

二十弱冠:古代中国男子二十岁算成年,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在此之前都是梳发髻,也称“总角”,《诗经·氓》中有云: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这里的“总角”就是代指小时候,儿童时期。等到二十岁加冠之后,行冠礼,就成为成年人了,故称“二十弱冠”。

古人曰:“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

按古代人的说法,上面各个年龄段的意思是:

二十弱冠——人在二十岁就要把头发束起来,表示不再是小孩了,就像现在的成年一样。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也是应该成家立室的时候了。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五十知天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岁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要认老了。

七十古来稀——七十岁就已经是糟老头了,人生快到头了。

八十耄耋——八十岁已经是非常高龄、高寿的人了。

以上就是关于弱冠及笄怎么读 弱冠及笄的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弱冠及笄怎么读 弱冠及笄的意思、弱冠文言文、弱冠是多少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523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