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吃糖瓜的原因如下:
小年是我国北方传统的祭灶日,不少地方都有吃糖瓜祭灶王爷的习俗。民俗里讲,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庭汇报一年来的工作。提前把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是为了让灶王爷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祈求来年平安顺遂。糖瓜,也就因此变成了小年的传统食品之一。
糖瓜,一般是用黄米和麦芽糖熬制而成,有长条形的,也有扁圆状的。吃上一口,香甜可口,又酥又脆。但是,吃糖瓜最好浅尝辄止、不要贪多。
糖瓜顾名思义甜的,是古老传统甜品,也是春节美食及祭灶用品,做成长条形状的糖棍被称为关东糖,做成扁圆形状的就叫做糖瓜,由黄米和麦芽糖熬制而成粘性很大的一种糖,刚做出来的糖瓜很香,并且酥中带有粘性,有一股特殊的独特风味,基本上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一种糖。
小年来历:
传说灶王爷刚开始也是平民百姓,名字叫张生,家里很富裕,娶的妻子不能生育,被张生休了,再婚后妻子好吃懒做,败尽家业,被饿死,张生沦落到街头乞讨,有一天,没想到乞讨到了前妻家中,顿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底下被烧死。
玉帝认为张生能有此觉悟,算是没坏到底,封为灶王,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人的恶行或善行,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小年便由此而来。
一种是说人们想用糖瓜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在天庭说人间的坏话;另一种说法是,灶王爷马上要上天汇报工作了,临走前给灶王爷敬献香甜的糖瓜是“贿赂”他,让他上天多给人间说点好话,来年生活会更幸福。
糖瓜说白了就是麦芽糖,麦芽糖属于碳水化合物的一种,结构与蔗糖类似,是由两个单糖分子组成的,与牛奶中的乳糖、甘蔗中的蔗糖同属于碳水化合物中的双糖。糖瓜在制作时大多是以大麦芽为原料加工而来,做成圆的就叫“糖瓜”,长的通常叫做“关东糖”。
糖瓜和市面上销售的各种糖果相比,一方面它具备脆甜香酥的独特风味和口感,其他糖果很难模仿;另一方面,糖瓜的主要成分是麦芽糖,是天然食品原料经简单加工而成,在制作的过程中不需要额外加入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剂。
糖瓜和麦芽糖不一样。糖瓜是麦芽和芝麻做的,是古老的传统名点,既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祀用品。麦芽糖由含淀粉酶的麦芽作用于淀粉而制得,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
麦芽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也能算作一种营养剂。常见的麦芽糖呈结晶状态,不过,有的麦芽糖并没有结晶,而且在烹调时由于加入了蔗糖,令白色的麦芽糖亦转至为金**,增加了它的色香味。
糖瓜是用一种黄米或麦芽熬制成的糖,一般在小年的时候才会吃到。这种糖瓜还可以作为祭祀品,生活中并不常见,只有过节日或特殊时期才会制作。糖瓜祭灶预示着春节即将开始,这不仅是人们处理节日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人们发泄情感的一种方法。
糖瓜和麦芽糖都含有大量的糖分,不能吃太多,尤其是正在换牙的小朋友,更应该少吃,或者是不吃。糖瓜和麦芽糖的口感都不错,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如果小朋友喜欢吃的话,记得吃完之后,刷一刷牙齿,防止糖分停留在牙齿内,给牙齿造成伤害。
导语:糖瓜是古老的传统名点,既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祭灶神)。下面是关于糖瓜的作文。欢迎阅读及参考!
篇一、关于糖瓜的作文腊月二十三这天,我们家乡的风俗和外地一样,称之为小年。这一天,除了要放鞭炮外,还有一样重要的仪式——祭灶神。
祭灶神这一风俗早就有了,但各地方法却千差万别,有的是仅用几碗饭菜和点心来祭拜,而我们那里有一样重要的祭品——糖瓜。由于糖太粘,在传统文化中,有灶王爷吃了糖瓜可以粘住嘴,上天之后不说坏话之说。于是,“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这句民俗就广为流传,也反映了当地的风俗。
我们家乡早先盛产大麦和小米,因此,就地取材,就用这两种原材料而制作的,制作前要先泡麦芽,即要使大麦生芽。然后则为熬糖稀。将粉碎了的大麦芽和蒸熟的小米拌匀,倒入发酵缸内发酵后生成饴糖,然后添加开水,使经过发酵产生的糖溶于热水之中,饴糖沉入底部,渣子会漂浮上来。然后将澄清的糖浆放入锅中,再溶入一定比例的白糖,用旺火烧开至满锅冒泡,并开始搅拌,防止糊锅,搅拌的过程也叫炒糖。在水分完全蒸发后,把糖舀出。
然后就可以进行拔糖了。大锅内放水加温,盖好锅盖并留出气孔,出气孔上挂一木钩,待水烧开,出气孔上有蒸汽时,把炒好的糖拔出一块,挂在木钩上,开始用手拔,边拔边在出气。
口的蒸汽上蒸,越拔越白,直至松软洁白。然后则将拔好的糖,三个人像拉拉面一样,来回拉几次,形成糖片,再经过合缝吹胀形成糖管子,再用细绳把一个个糖管子截断,用筛子晃动,使其冷却、定型。最后即要粘芝麻。把成型的糖瓜再放到出气孔周围,让成型的糖瓜有粘性,放入炒好的芝麻中,使其粘满芝麻,糖瓜就做成了。
糖瓜制作在冬季,但在熬糖稀、拔糖过程中,由于炉火旺盛,蒸汽满屋,所以糖瓜作坊里会看到大冬天里穿着短袖衣服拔糖炒糖的场景,也就不足为怪了。糖瓜制作过程需要十多人,投入也相对大,加之季节性强,村民一般采用合伙的方式来经营。
糖瓜不仅在我的家乡有,在关中大地上也有出产糖瓜的地方。但像我们那,一个村子联合起来制作糖瓜却是难以看见的。
糖瓜的特点是香、甜、粘。既是祭祖祭宗、馈赠朋友的礼品,又是小孩子爱吃的东西。一个小小的糖瓜在孩子们的眼中甚至是互相炫耀的玩物。糖瓜形状多为圆型,有的个头很大但是重量很轻很薄,有的个头小,却皮厚,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由于糖易于成型,也衍生出了各种糖的品种,糖豆,糖块,麻花糖。虽然没有现在超市的糖制品漂亮,但是这纯粹的手工传统工艺制作的糖瓜,吃到嘴中似乎有着一种纯粹的麦芽的香气,在鼻腔中,蜿蜒萦绕,让每一个鼻毛都畅快。
糖瓜似乎也是有讲究的,吃时不能将其打碎,一块块的吃,而要一整块的吃,糖瓜似乎有些硬,因此不会在吃时弄碎,但其也有着圆满、幸福的意味。
糖瓜制作始于清朝同治年间,也距今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它既是富有家乡风味的特色小吃,也是家乡的传统文化,其悠久的文化韵味让我们流连忘返、难以忘怀。
篇二、关于糖瓜的作文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一听到这首古老的童谣,我就想起了我的家乡。因为我的家乡就制作香酥脆甜的糖瓜。每年一进腊月,天气就冷起来,冷得让人在大街上站不住脚,人们一个个窝在温暖的灶炉旁唠嗑。大街小巷人影稀少,四处冷冷清清。天气那么冷,爷爷却很高兴。因为天气冷就可以制作糖瓜了。爷爷可是制作糖瓜的行家里手啊!
气温已经达到了零下,正是制作糖瓜的好时候。爷爷喜滋滋地去找村里最有威望的太爷爷。太爷爷带着老花镜,翻开黄历仔细地看,哪天是点灶的好日子。定好日子,大家着手从商贩手里买来大堆的煤块,一袋袋的小米、白糖、芝麻……仓库里堆得跟小山似的,只等点灶的吉日到来。吉日一到,爷爷招呼所有的伙计,一大早就忙活起来,摆上案桌,炒好供菜,点上纸烛,四处烟雾袅袅。村中的神婆在桌边双手举香,口中念念有词。大家神态庄重,虔诚地在供桌前跪倒,四处笼罩着一种神秘的气氛。最后在神婆的指挥下,大家一起磕六个头,表示六六大顺。点灶仪式就算完毕了。
爷爷亲自点火生灶。灶上一口硕大的黑锅,里面倒入发酵后生成的饴糖(将粉碎了的大麦芽和蒸熟的小米拌匀,倒入发酵缸内发酵后生成饴糖),兑上一定比例的开水和白糖,开始“熬糖稀”。身强力壮的长海叔手拿木掀开始不住地翻动。锅里的糖渐渐融化,变成又粘又稠,散发着金**泽的'黄糖稀。此刻作坊里热雾缭绕,弥漫着一股甜丝丝的气息。长海叔搅拌起来格外费劲了,糖稀随着木掀的搅动起起落落,发出沉闷的“咚咚“声。虽然是寒冬腊月,长海叔光着膀子还累得满身是汗。这是制作糖瓜的第一步“熬糖稀”。糖稀熬好,六七个师傅开始大显身手了,进入最关键的“拔糖”环节。大锅内放水加温,待水烧开,有经验的师傅们就把炒好的糖拔出一块,挂在木钩上,开始用手拔,边拔边在出气口的蒸汽上蒸,越拔越白,直至松软洁白。火候成熟,几个师傅手握拔好的糖条从热气腾腾的作坊里鱼贯而出。滚烫的糖条骤然变得温软。他们像拉拉面一样,来回拉几次,形成糖片,再合缝形成糖管子。外面的冷空气灌入糖管中,膨胀起来。师傅们娴熟地用腰间的麻绳把糖稀条割断,迅速为糖瓜塑形。糖瓜是圆是扁就看师傅们的手艺了。形状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了。“拔糖”的工序完成,糖瓜就具备了雏形——外圆内空。只是外表还光秃秃,就像一个没穿衣服的皮球。把裸露的糖瓜放入盛有芝麻的竹筛中,几个心灵手巧的大婶开始“粘芝麻”。随着竹筛均匀地晃动,尚有余温的糖瓜上粘了一层密密的芝麻,就像给糖瓜裹上了一件蕾丝衫。
你别以为糖瓜都一样,都是又圆又大。其实,你仔细瞅,就会发现,糖瓜的模样有的显得蠢,有的很秀气,还有的很大气。模样端庄的糖瓜往往被选作小年祭灶的供品,记得小时候家里穷,只有小年的时候奶奶才买一个糖瓜,放在供桌上祭灶神。我馋得不得了,可奶奶不让吃,说要等灶王爷吃完了,从供桌上撤下来我才能吃。我问奶奶:“为什么要给灶王爷吃糖瓜?”奶奶说:“这是老一辈儿传下来的规矩,过小年献糖瓜给灶王爷吃,要用糖瓜黏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说好话,下界保平安。”这样的传说故事我是半信半疑,可也没胆量与灶王爷争糖瓜吃,却又忍不住嘴馋,常偷偷地趁奶奶不注意,用指甲掐下一两粒芝麻来放在嘴里解馋。现在想来真是既可怜又可笑。现在一到冬天,满大街都是摆摊儿卖糖瓜的,只要想吃就能买到,却感觉再也没有小时候那么甜,那么香了。
家乡的糖瓜吃起来脆甜香酥粘,别有风味,不仅是年年供桌上的必需品,还是走亲访友的佳品。家乡的糖瓜远销全国各地,给乡亲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家乡人们也因为糖瓜过上了如糖瓜般甜蜜的生活!
篇三、关于糖瓜的作文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它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
腊月二十三这天就叫做小年,要放炮,吃糖瓜。糖瓜就是一种白色黏呼呼的糖,据说可以把灶王的嘴粘住,让他回天庭不要乱讲话,就像开人大会议似的。
印象中第一次吃糖瓜是小学一年级时的元旦联欢会上。老师用班费买了一大堆吃的,我和另外几个小孩帮着分,其中就有糖瓜。发糖的时候由于我没在座位上,好多东西都没发给我,我就去找老师要,要的东西中就有糖瓜。一点都不好吃,难怪我家没买过,不怎么粘嘴,特别粘牙。要过后发现巧克力也没有我的,特别后悔没一起要来,巧克力比糖瓜好吃多了。后来我再也没吃过糖瓜。吃过一次瓜条,也不好吃,好像在嚼西瓜皮。真是难为灶王了。
如果祭灶是要灶王开心一点,嘴巴甜一点,就应该用巧克力,灶王吃了很高兴,回去肯定说好话。如果要粘嘴可以吃口香糖。
以上就是关于小年为什么要吃糖瓜全部的内容,包括:小年为什么要吃糖瓜、过小年为什么要“糖瓜粘”、糖瓜和麦芽糖一样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