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词牌名


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

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

事实上,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至于各词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

扩展资料:

应该注意到词牌名的四种情况:

1、调同名异,也就是一调数名,其中一个是本名,其余皆为别名。如“念奴娇”是本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等皆为别名;

2、调异名同,也就是几个调同名。如“菩萨蛮”又名“子夜歌”,而另外还有“子夜歌”的正调,完全与之不同;

3、调异句同,即有些词调字句全同,但谱入音乐时的腔调并不相同,不容混淆也。如“解红”、“赤枣子”、“捣练子”三调,均为五句,两句三字,三句七字,排列全同,而且都是平声韵。但每句的平仄安排却不尽相同,不能把它们视为同调;

4、调同句异,也就是一调数体。一个词牌之下,有数种不同的词体,当然,其中有正格和别格(异体)之分,如“念奴娇”,辛稼轩的“书东流村壁”为正格,苏东坡“大江东去”则为别格。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②(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③,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④,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词牌名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517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