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气象小知识

天造地设的意思2023-05-08  67

1气象科普小知识

1 科学家根据味觉与食品温度的关系,将食品归纳为喜凉食品和喜热食品。通过大最试验,得出了喜凉食品和最适宜温度为:冰淇淋为-6℃,水为8—13℃,果汁为10℃,,汽水为5℃,冷咖啡为6℃,啤酒为 9—10℃;喜热的食品温度在60—65℃,对人体最为适宜。

2 这种天气在北方持续的时间较长。宜多吃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千金翼方》载:“秋冬间,暖里腹”。我国冬天的饮食习惯的确是多食蛋禽类、肉类等热量多的食品,而烹调多半采用烧、焖、炖等方法,其中以“冬令火锅”最受青睐,经久不衰。当然,干燥寒冷天气下,也必须注意饮食平衡,尤其要注意多食蔬菜(火锅也要尽可能地荤素搭配),同时还要适当吃一些“热性水果”,如:柑桔、荔枝、山楂并且喝些药酒、黄酒等。

3 依据我国季风气候的规律,我国北方的秋季和南方的冬季,大都具有这样的天气特征。在北方深秋季节,“燥邪”易犯肺伤津,引起咽干、鼻燥、声嘶、肤涩等燥症,宜少食辣椒、大葱、白酒等燥烈食品,而应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萝卜、百合、豆腐、芋头、银耳、鸭肉、梨、柿、香蕉、苹果等,多饮些蜂蜜水、淡茶、菜汤、豆浆、莲子汤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2科普气象知识80字

“枕上诗篇闲处好,门前景物雨中佳”。 春雨是迷人的,下雨天走出户外,伫立在雨中,或在雨中散步,聆听细小的雨珠滴落在撑开的雨伞上,发出咚咚的响声,这声音仿若翠玉碰击,好似珍珠坠地,听了令人激动,使人振奋,无怪乎古人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名言绝句。

地面上万物被雨水冲洗,灰尘无影无踪,大脑里一切欲望和杂念,全被这雨水荡涤得干干净净。下雨天空气中含蓄有大量的负离子,郁闷的人会使心绪登时愉悦;烦躁的人会使心情趋于平静。作家们思路不畅时,往往会到雨中去启发灵感,寻找创作的冲动。据说古代有一位学者叫解学诗,有一次在雨中散步,因路滑不小心摔了一跤,旁边几个年青人见了捧腹大笑。解学诗灵机一动,赋诗一首“春雨贵似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诗,笑死一群牛”。诗人巧妙地回敬了这些幸灾乐祸的旁观者。

春天雨少,更感到春雨可贵,雨象难得。我们应充分把握春雨来临的机会,去接受春雨的滋润和洗礼。

那么春天为什么会雨水稀少、如油之贵呢?我们知道,下雨要有云,云是天上飘浮着的“湖泊”, 含有成千上万吨水。不过云里的水却是无数的极细小的水珠,这些小水珠的直径只有百万分之一毫米左右。这么小的水珠,轻如鸿毛,它被云朵下面的热气流捧托着,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只有当云里的小水珠,变得越来越大,重量超过上升的热气流的浮力时,才降落下来,这样就形成了雨。夏秋季高空的温度高于摄氏零度,气流起伏变化很剧烈。起伏着的气流会迅速使小水滴相互合并,由小变大,形成雨滴。春天就没有这样的气象条件,只有当北方过来的的冷气流与南方的暖湿气流相撞汇合时,才会形成下雨的条件,所以春天一般雨水偏少。

当我们明白了“春雨贵似油”的道理后,就应该去体一下沐浴春雨的滋味,享受享受雨中漫步的乐趣。最理想的地方是曲径通幽的林间小道。国外气象物理学家最近又对雨中散步作出了新的解释,大气层的高处有很多有害物质,如宇宙射线、地面污染物的聚积、多种元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混合物等。这些污染物大都附着在悬浮的雨滴上,如果雨滴不降落,它们便滞留在空中。但由于细雨降落的速度慢,雨滴与污染物下降的速度不一致,雨滴就能摆脱污染物的“纠缠”变得“冰清玉洁”。所以在绵绵细雨中散步,享受着不受污染的雨滴润泽,对人体来说确是一项有益的运动。而在大雨中漫步,由于大雨时雨滴从空中降落到地面时间短,污染物会伴随雨水一起降落,故对人体可能带来不利。 (作者:曾振华 责任编辑:韩青)

3关于气象的科学知识

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是一种发生在海洋中的现象,其显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异常的增温现象。

由于热带海洋地区接收太阳辐射多,因此,海水温度相应较高。在热带太平洋海域,由于受赤道偏东信风牵引,赤道洋流从东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使高温暖水不断在西太平洋堆积,成为全球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其海水表面温度达29℃以上,相反,在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却较低,一般为23~24℃,由于海温场这种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使热带西太平洋呈现气流上升,气压偏低,热带东太平洋呈现气流下沉,气压较高。

正常情况下,西太平洋上升运动强,降水丰沛,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大气为下沉运动,降水量极少。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赤道西太平洋海域的大量暖海水流向赤道东太平洋,致使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下降,大气上升运动减弱,降水也随之减少,造成那里严重干旱。

而在赤道中、东太平洋,由于海温升高,上升运动加强,造成降水明显增多,暴雨成灾。 厄尔尼诺现象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不稳定状态下的结果。

据统计,每次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都会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异常,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997年是强厄尔尼诺年,其强大的影响力一直续待至1998年上半年,我国在98年遭遇的历史旱见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

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给全球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这种现象已成为当今气象和海洋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感冒与天气 在我国很多地方,感冒都被称为“着凉”,可见感冒与天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感冒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冬春季节为多发期,因为流感病毒容易寄生在低温、干燥的寒冷环境里。中医也认为,当气候突然变化、寒暖失常之时,风邪病毒最易侵袭人体。

临床实践也表明,每当发生一次“天气突变”,感冒的人数常常也就 随之突增。“天气突变”主要表现在气温、气压、降水、风、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上,一般都是由锋面天气系统带来的(锋面,即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界面),尤其是冬春季,北方冷空气不时南下,锋面活动更为频繁,常常诱发感冒或出现其它病症。

人患感冒的症状会因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即所谓的“四时感冒”:风寒感冒(冬季受风寒或春季降温所致)、风热感冒(春天温度高或秋冬天升温所致)、夹湿或夹暑感冒(夏季湿度大、温度高所致)、夹燥感冒(秋季空气干燥所致)。

其中前两种感冒症状是一般的头疼、发热、鼻塞流涕等,而第三种感冒则常伴有胸闷、骨节疼痛症状,夹燥感冒则一般伴有鼻燥咽干、咳嗽无痰或少痰、口渴舌红等症状。 因此,“因天制宜”应成为预防感冒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

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熟悉本地天气和气候变化规律的前提下,注意收听和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当天气发生突变时,要及时更换衣被,注意保暖,以防受凉而诱发感冒;在天气突变后的一两天内,要尽可能地少去公共场所,以防被传染上感冒。

4关于气象的小知识

一)看云测天谚语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3、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4、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则日是晴天5、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6、乌龙打坝,不阴就雨7、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涨8、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天上堡塔云,地下雷雨淋9、西北黄云现,冰雹到眼前10、鱼鳞天,不雨也风颠11、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是雹11、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12、云交云,雨淋淋;云结亲,雨更凶13、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14、云吃雾下,雾吃云晴15、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16、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17、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18、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19、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二)观风测天谚语 1、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2、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不相提,冬起东风雪半天3、开门风,闭门雨4、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5、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6、东风急,雨打壁,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7、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西风不会晴8、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9、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10、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11、东风湿,西风干,北风寒,南风暖12、顶风上云,不雨就阴,急风行暴雨13、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14、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15、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16、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17、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18、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19、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20、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21、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22、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三)雷电声光测天谚语 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2、雷打天顶雨不大,雷打云边降大雨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4、急雷快晴,闷雷难晴5、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6、春雷十日阴,冬雷十日寒7、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8、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四)观物象测天谚语 1、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2、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3、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4、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5、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6、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7、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8、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9、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10、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11、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12、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13、猫洗脸、青蛙叫雨必下14、螳螂乱飞,有阵雨15、蜘蛛结网,久雨必晴16、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17、蛇过道,大雨到18、知了鸣,天放晴。

5生活气象小知识

(meteorology) 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 农业气象学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

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象学的研究领域很广,研究方法的差异很大。气象学分成许多分支学科: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气候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5333131学等等。

随着生产的发展,气象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又相继出现海洋气象学、航空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森林气象学、污染气象学等应用学科。现代科学技术在气象学领域的应用,又有新的分支学科出现,如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宇宙气象学等。

气象学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许多学科的应用科学。编辑本段研究的任务1、观测 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大气现象,大气层与下垫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气象效应。

2、解释 系统地,科学地解释这些现象,作用和效应,阐明它们的发生和演变规律。3、分析 根据所认识的规律分析,诊断和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天气。

气候,为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4、依据 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和模拟认为的天气过程、人为气候环境,为人工影响天气,气候提供科学依据。

编辑本段历史 第一位建立气象学的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 动力气象学的专书《气象汇论》中,他最先叙述和粗浅地解释了风、云、雨、雪、雷、雹等天气现象,而这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气象书籍。

直到18-19世纪,由于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以及气压、温度、湿度和风等测量仪器的陆续发明,使大气科学研究由单纯的描述进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阶段。1820年,德国人布德兰绘制了第一张地面天气图,开创了近代天气分析和预报方法。

1835年,法国人科利奥里提出风偏转的概念;而1857年荷兰人白贝罗提出风和气压的关系,他们的概念都成为大气动力学和天气分析的基础。 1920年前后,挪威的皮耶克尼斯父子提出了一套名为“极锋学说”的理论,来说明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情况。

这套理论在1920年代发表之后,至今已有70多年,但仍然是今日作天气预报的主要理论依据,亦为分析和预报未来1-2天的天气奠定了理论基础。193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的广泛使用,真正开始了三维空间的大气科学研究。

根据大量探资料绘制的高空天气图,发现了大气长波。1939年罗斯贝提出了长波动力学,他的理论亦对天气预报有莫大的贡献。

到了1950年代至60年代,电脑、天气雷达,卫星和遥感的技术的应用,使大气的各种现象,大至大气环流,小至雨滴的形成过程,都可依照物理学和化学的数学形式来表示,从而使大气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编辑本段发展的进程萌芽时期 萌芽时期主要指16世纪中叶以前这一漫长时期,这时期的特点是由于 军事气象学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进行一些零星的,局部的气象观测,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和经验,对某些天气现象做出一定的解释。

中国在这一时期,在此领域中有不少成就,而且是居于世界领先行列的。远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风、云、雨、雪、虹、霞、龙卷、雷暴等文字记载,还常卜问未来十天的天气(称为“卜旬”),并将实况记录下来以资验证。

春秋战国时代已能根据风、云、物候的观测记录,确定廿四节气,对指导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季节意义很大,并沿用到现代。秦汉时代还出现了《吕氏春秋》、《淮南子》和《礼记》等内容涉及物候的书籍,这些都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物候的文献。

气象观测仪器也是中国的最早发明。在西汉时(公元前104年),已盛行伣、铜凤凰和相风铜鸟等三种风向器,到唐代又发展到在固定地方用相风鸟,在军队中用鸡毛编成的风向器测风。

欧洲到20世纪才有用候风鸟测风的记载。在西汉时还利用羽毛、木炭等物的吸湿特性来测量空气湿度。

宋代曾有僧赞宁(公元10世纪)利用土炭湿度计来预报晴雨。关于降水的记录亦以中国最早,据《后汉书》记载,在当时曾要求所辖各郡国,每年从立春到立秋这段时间内,向朝廷汇报雨泽情况,此后历代对各地雨情都很重视。

所以中国的雨量和水旱灾记录丰富,历史亦最悠久。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类迫切要求预知未来天气的变化,并在长期观测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这些经验被用简短的韵语来表达,以便于记忆和运用,这就是天气谚语。中国天气谚语是极丰富的,除一部分封建迷信的内容外,大多是历代劳动人民看天经验的结晶。

唐代黄子发的“相雨书”,元末明初出现的娄元礼编的《田家五行》和明末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占候》都是总结群众预报天气经验的著作。 在国外,气象学的萌芽也很早,公元前4世纪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所著《气象学》(Meteorolosis)一书(约在公元前350年)综合论述水、空气和地震等问题对大气现象也作了适当的解释。

现在气象学的外文名字就是从亚里斯多德的原书名演变而来的。 总之,在气象学萌芽时期,中国和希腊是露过锋芒的,这时从学科性质来讲,气象学与天文学是混在一起的,可。

6气象小知识,急

(meteorology) 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 农业气象学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

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象学的研究领域很广,研究方法的差异很大。气象学分成许多分支学科: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气候学等等。

随着生产的发展,气象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又相继出现海洋气象学、航空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森林气象学、污染气象学等应用学科。现代科学技术在气象学领域的应用,又有新的分支学科出现,如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宇宙气象学等。

气象学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许多学科的应用科学。编辑本段研究的任务1、观测 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大气现象,大气层与下垫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气象效应。

2、解释 系统地,科学地解释这些现象,作用和效应,阐明它们的发生和演变规律。3、分析 根据所认识的规律分析,诊断和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天气。

气候,为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4、依据 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和模拟认为的天气过程、人为气候环境,为人工影响天气,气候提供科学依据。

编辑本段历史 第一位建立气象学的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 动力气象学的专书《气象汇论》中,他最先叙述和粗浅地解释了风、云、雨、雪、雷、雹等天气现象,而这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气象书籍。

直到18-19世纪,由于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以及气压、温度、湿度和风等测量仪器的陆续发明,使大气科学研究由单纯的描述进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阶段。1820年,德国人布德兰绘制了第一张地面天气图,开创了近代天气分析和预报方法。

1835年,法国人科利奥里提出风偏转的概念;而1857年荷兰人白贝罗提出风和气压的关系,他们的概念都成为大气动力学和天气分析的基础。 1920年前后,挪威的皮耶克尼斯父子提出了一套名为“极锋学说”的理论,来说明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情况。

这套理论在1920年代发表之后,至今已有70多年,但仍然是今日作天气预报的主要理论依据,亦为分析和预报未来1-2天的天气奠定了理论基础。193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的广泛使用,真正开始了三维空间的大气科学研究。

根据大量探资料绘制的高空天气图,发现了大气长波。1939年罗斯贝提出了长波动力学,他的理论亦对天气预报有莫大的贡献。

到了1950年代至60年代,电脑、天气雷达,卫星和遥感的技术的应用,使大气的各种现象,大至大气环流,小至雨滴的形成过程,都可依照物理学和化学的数学形式来表示,从而使大气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编辑本段发展的进程萌芽时期 萌芽时期主要指16世纪中叶以前这一漫长时期,这时期的特点是由于 军事气象学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进行一些零星的,局部的气象观测,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和经验,对某些天气现象做出一定的解释。

中国在这一时期,在此领域中有不少成就,而且是居于世界领先行列的。远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风、云、雨、雪、虹、霞、龙卷、雷暴等文字记载,还常卜问未来十天的天气(称为“卜旬”),并将实况记录下来以资验证。

春秋战国时代已能根据风、云、物候的观测记录,确定廿四节气,对指导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季节意义很大,并沿用到现代。秦汉时代还出现了《吕氏春秋》、《淮南子》和《礼记》等内容涉及物候的书籍,这些都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物候的文献。

气象观测仪器也是中国的最早发明。在西汉时(公元前104年),已盛行伣、铜凤凰和相风铜鸟等三种风向器,到唐代又发展到在固定地方用相风鸟,在军队中用鸡毛编成的风向器测风。

欧洲到20世纪才有用候风鸟测风的记载。在西汉时还利用羽毛、木炭等物的吸湿特性来测量空气湿度。

宋代曾有僧赞宁(公元10世纪)利用土炭湿度计来预报晴雨。关于降水的记录亦以中国最早,据《后汉书》记载,在当时曾要求所辖各郡国,每年从立春到立秋这段时间内,向朝廷汇报雨泽情况,此后历代对各地雨情都很重视。

所以中国的雨量和水旱灾记录丰富,历史亦最悠久。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类迫切要求预知未来天气的变化,并在长期观测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这些经验被用简短的韵语来表达,以便于记忆和运用,这就是天气谚语。中国天气谚语是极丰富的,除一部分封建迷信的内容外,大多是历代劳动人民看天经验的结晶。

唐代黄子发的“相雨书”,元末明初出现的娄元礼编的《田家五行》和明末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占候》都是总结群众预报天气经验的著作。 在国外,气象学的萌芽也很早,公元前4世纪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所著《气象学》(Meteorolosis)一书(约在公元前350年)综合论述水、空气和地震等问题对大气现象也作了适当的解释。

现在气象学的外文名字就是从亚里斯多德的原书名演变而来的。 总之,在气象学萌芽时期,中国和希腊是露过锋芒的,这时从学科性质来讲,气象学与天文学是混在一起的,可以说具有天象学的性质。

发展初期 发展初期包括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这时由于欧。

7请提供一些与气象相关的趣味科普知识

看物象识天气

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

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

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

8关于气象的小知识

1降温

据统计,中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11月。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份的平均温度约在–5℃~–20℃之间,南方的强冷空气过后,有时也会出现霜冻。

2大雪

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形成较大范围降雪或局地暴雪。降雪的益处很多,特别是有利于缓解冬旱,冻死农田病虫。但降雪路滑,化雪成冰,容易导致民航航班延误、公路交通事故和车道拥堵;个别地区的暴雪封山、封路还会对牧区草原人畜安全造成威胁。

3冻雨

冻雨是从高空冷层降落的雪花,到中层有时融化成雨,到低空冷层,又成为温度虽低于0℃,但仍然是雨滴的过冷却水。过冷却水滴从空中下降,当它到达地面,碰到地面上的任何物体时,立刻发生冻结,就形成了冻雨。出现冻雨时,地面及物体上出现一层不平的冰壳,对交通、电力、通讯都会造成极大影响,还会造成果树损毁。

4雾凇

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中国冬季雾凇日数多的地方有:黑龙江、吉林、新疆北部、陕西北部。雾凇是受到人们普遍欣赏的一种自然美景,但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时会将电线、树木压断,影响交通、供电和通信等。

5暴雨

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此外,在干旱与半干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短历时、小面积的特大暴雨。

扩展资料:

1早晨有露水一般是晴天

为什么有露水时,一般是晴好的天气呢?这是因为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散热很快,田野上气温迅速下降,空气中含水汽的能力就减弱了,这样水汽就纷纷地凝附到草叶上、树叶上、石头上。而多云的夜间,地面上好像盖了一层大棉被,热量不易散发出去,气温不下降,蓄寒的水汽也就不容易凝结成露水了。

2雨后经常会有彩虹

一场大阵雨后的空气中,天空就飘浮着许多小水珠。它们就像一个个悬浮在空中的三棱镜。太阳光通过它们时,先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带,然后再反射回来。这时,如果有人站在太阳和雨滴形成的”雨幕”之间,就会看到一条色彩缤纷的彩虹。

3冬天一般都会下雪

冬天来了,为什么会下雪呢?这是因为冬天温度低,地面的温度都在零度以下,而高空云层的温度就更低了。云中的水汽直接凝结成小冰晶、小雪花,当这些雪花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气流托不住它了,它就从云层里掉到地面上来,就是下雪了。如果有较强的上升气流,空气的温度比较高,就好像一只大手托着雪花似的,雪花在云层里长大的时间就会长一些,降下的雪花也就比较大。

4先看到闪后听到雷

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快,很快就能到达地面,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过一会儿才会传到大地上来。所以就会先听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了。实际上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出现的。

传到地面的时间相差这么多,是因为光每秒钟要传播3000000千米,而声音在空气中只能1秒钟传播034千米。声速只有光速的九十万分之一。

闪电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声大,有的声小。你可以根据声音传到地面的时间大致判断云层到地的高度。光到地面几乎用不了多少时间,可以认为是0,从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间隔多少秒再乘以340米,就是闪电处到你的距离了。

雷声遇到云层或高大的建筑物后要产生反射,所以一个闪电光后雷声一般要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消失。

气象常识

一、气象名词

(一)天气图与气象卫星云图

用于分析大气物理状况和特性的图统称为天气图。

主要有地面天气图

和高空天气图两种。卫星云图是气象卫星拍摄发送回来的云的,

能显示出大范围的云况,是天气预报的参考依据之一。

(二)地面等压线和

3000m

上空,

308

线

由于降水云系主要形成于

3000m

左右的上空,因而分析

700hPa

等压

面的天气形势尤为重要。气象广播中经常提到“

3000m

上空,

308

线

一线”,

指的是

700hPa

等压面的天气形势,为了便于理解,

故称为“

3000

上空”,

308

线就是气压为

700Pa

,位势高度为

3080m

(以什米为单位,即位势为

308

什米)的各地连成的等高线。

(三)高压、高压脊

在分析天气图时,

有些等压线是闭合曲线,

如果其中心的气压值比周

围高,

这个区域叫做高压控制的区域,

其中气压最高的地方,

称为

“高

压中心”。自高压中心向外,气压逐渐下降。由于沿各个方向气压的

下降率不同,

所以等压线不是以高压中心为圆心的一组同心圆。

气压

降得慢的部位,

等压线就从高压中心向外凸出,

该凸出部分,

叫做

“高

压脊”。在高压(或高压脊)控制的地方,空气由于受地球自转的作

用,不断沿顺时针方向向外流散,在它的上空,就会有空气下沉补充

流走的空气。在高压中心附近,一般都是晴到少云天气。

(四)低压、低压槽

在分析天气图时,

如果闭合等压线内的气压比周围低,

就称为低气压

(简称

“低压”)

低压区域内气压最低的地方,叫做“低压中心”

1降温

据统计,中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11月。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份的平均温度约在–5℃~–20℃之间,南方的强冷空气过后,有时也会出现霜冻。

2大雪

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形成较大范围降雪或局地暴雪。降雪的益处很多,特别是有利于缓解冬旱,冻死农田病虫。但降雪路滑,化雪成冰,容易导致民航航班延误、公路交通事故和车道拥堵;个别地区的暴雪封山、封路还会对牧区草原人畜安全造成威胁。

3冻雨

冻雨是从高空冷层降落的雪花,到中层有时融化成雨,到低空冷层,又成为温度虽低于0℃,但仍然是雨滴的过冷却水。过冷却水滴从空中下降,当它到达地面,碰到地面上的任何物体时,立刻发生冻结,就形成了冻雨。出现冻雨时,地面及物体上出现一层不平的冰壳,对交通、电力、通讯都会造成极大影响,还会造成果树损毁。

4雾凇

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中国冬季雾凇日数多的地方有:黑龙江、吉林、新疆北部、陕西北部。雾凇是受到人们普遍欣赏的一种自然美景,但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时会将电线、树木压断,影响交通、供电和通信等。

5暴雨

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此外,在干旱与半干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短历时、小面积的特大暴雨。

扩展资料:

1早晨有露水一般是晴天

为什么有露水时,一般是晴好的天气呢这是因为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散热很快,田野上气温迅速下降,空气中含水汽的能力就减弱了,这样水汽就纷纷地凝附到草叶上、树叶上、石头上。而多云的夜间,地面上好像盖了一层大棉被,热量不易散发出去,气温不下降,蓄寒的水汽也就不容易凝结成露水了。

2雨后经常会有彩虹

一场大阵雨后的空气中,天空就飘浮着许多小水珠。它们就像一个个悬浮在空中的三棱镜。太阳光通过它们时,先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带,然后再反射回来。这时,如果有人站在太阳和雨滴形成的”雨幕”之间,就会看到一条色彩缤纷的彩虹。

3冬天一般都会下雪

冬天来了,为什么会下雪呢这是因为冬天温度低,地面的温度都在零度以下,而高空云层的温度就更低了。云中的水汽直接凝结成小冰晶、小雪花,当这些雪花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气流托不住它了,它就从云层里掉到地面上来,就是下雪了。如果有较强的上升气流,空气的温度比较高,就好像一只大手托着雪花似的,雪花在云层里长大的时间就会长一些,降下的雪花也就比较大。

4先看到闪后听到雷

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快,很快就能到达地面,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过一会儿才会传到大地上来。所以就会先听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了。实际上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出现的。

传到地面的时间相差这么多,是因为光每秒钟要传播3000000千米,而声音在空气中只能1秒钟传播034千米。声速只有光速的九十万分之一。

闪电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声大,有的声小。你可以根据声音传到地面的时间大致判断云层到地的高度。光到地面几乎用不了多少时间,可以认为是0,从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间隔多少秒再乘以340米,就是闪电处到你的距离了。

雷声遇到云层或高大的建筑物后要产生反射,所以一个闪电光后雷声一般要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消失。

1 小学生气象小知识

小学生气象小知识 1 关于气象的小知识

一)看云测天谚语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3、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4、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则日是晴天5、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6、乌龙打坝,不阴就雨7、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涨8、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天上堡塔云,地下雷雨淋9、西北黄云现,冰雹到眼前10、鱼鳞天,不雨也风颠11、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是雹11、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12、云交云,雨淋淋;云结亲,雨更凶13、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14、云吃雾下,雾吃云晴15、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16、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17、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18、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19、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二)观风测天谚语 1、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2、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不相提,冬起东风雪半天3、开门风,闭门雨4、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5、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6、东风急,雨打壁,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7、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西风不会晴8、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9、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10、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11、东风湿,西风干,北风寒,南风暖12、顶风上云,不雨就阴,急风行暴雨13、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14、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15、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16、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17、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18、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19、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20、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21、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22、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三)雷电声光测天谚语 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2、雷打天顶雨不大,雷打云边降大雨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4、急雷快晴,闷雷难晴5、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6、春雷十日阴,冬雷十日寒7、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8、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四)观物象测天谚语 1、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2、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3、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4、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5、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6、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7、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8、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9、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10、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11、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12、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13、猫洗脸、青蛙叫雨必下14、螳螂乱飞,有阵雨15、蜘蛛结网,久雨必晴16、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17、蛇过道,大雨到18、知了鸣,天放晴。

2 关于气象的小知识

风力等级表风级和符号 名称 风速(米) 陆地物象 海面波浪 浪高(米) 0 无风 00-02 烟直上 平静 00 1 软风 03-15 烟示风向 微波峰无飞沫 01 2 轻风 16-33 感觉有风 小波峰未破碎 02 3 微风 34-54 旌旗展开 小波峰顶破裂 06 4 和风 55-79 吹起尘土 小浪白沫波峰 10 5 劲风 80-107 小树摇摆 中浪折沫峰群 20 6 强风 108-138 电线有声 大浪到个飞沫 30 7 疾风 139-171 步行困难 破峰白沫成条 40 8 大风 172-207 折毁树枝 浪长高有浪花 55 9 烈风 208-244 小损房屋 浪峰倒卷 70 10 狂风 245-284 拔起树木 海浪翻滚咆哮 90 11 暴风 285-326 损毁普遍 波峰全呈飞沫 115 12 飓风 327- 摧毁巨大 海浪滔天 140 1、春天囝仔面。

(意即春天晴雨多变) 2、春看山头,允冬看海口。(看天经验:冬春季同安西、北面山头方向云的能见度、天气现象变化,夏秋季南一东南方向海口云的能见度、天气现象变化,预示未来12~48小时内本地天气的变化,闽南方言“允冬”意即晚季稻生长收成这一季节) 3、春寒雨那泉,冬寒烤大旱(春寒雨如泉,冬寒作大旱)。

春寒雨滴,冬寒断滴。 4、春南夏北,无水磨墨。

春北夏南,草埔成潭。 5、春天连阴,起南风现停。

(科学道理—春季同安冷暖空气交汇时常下雨,当南风吹来后,将冷空气推向北面,本地回暖,天气常会转晴) 6、夏天雨绵绵,起北风便晴。 7、秋天西风雨,东北晴。

8、秋后北风起,干到断半滴。 9、春东风,雨祖公;夏东风,热烘烘。

10、一年三季东风雨,只有夏季东风晴。 11、雨过起东风,夜里雨更凶。

(春季、雨季适用) 12、久晴夜风雨,久雨夜风晴。 13、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湿,西风干。

(这说明风向对于空气的冷、暖、干、湿的影响) 14、白露南,三日一次澹。 15、白露南,脚兜澹;白露北,无泉目。

16、热极生风,闷极生雨。(实践经验:夏秋季台风影响有不少是出现在最高气温高于35℃,再过5天左右的时间;在春夏秋季气温高,湿度大,在闷热的天气条件下易出现雷阵雨;配合夏秋季适用谚语“日暖夜凉,东海也干”,可领会到凉、热、干、湿是如何影响天气变化的) 17、西风不过午,过午便有台。

(第17~22条关于台风的谚语只适用在台风季) 18、西风过午,不出三日台风来。 19、风西,台风会来无人知。

(老农云:1959年8月23日傍晚前后西风明显,半夜强台风登陆同安) 20、东南淹同安,西南淹漳州,东北淹泉州。(在台风影响下,风向不同,雨量中心位置也不同) 21、六、七月无善北,大水淹头壳。

22、六月东北风,大水连大风(六、七月东北一北风兆海上有台风,连刮几天则台风较会影响本地)。台风无转南(风),以后日日澹。

台风(风向)不回南,还有台风来。 23、人黄有病,天黄有雨。

24、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5、朝看东南黑,热急午前雨;暮看西北乌,半夜有风雨。

(雨季时) 26、夜看西边明,来日必定晴。(傍晚至夜无云,次日多为晴天) 27、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28、月晕,不出三日变天,缺口向海落雨,向山好天。 29、日围箍,会落雨;月围箍,晒草埔。

30、乌云接日,不出三日(有雨)。 31、乌云接日,不落明日也落后日。

32、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春季、雨季连阴雨时节) 33、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34、鱼鳞天,无雨也风颠。(晴天天上有钩卷云,卷积云同时出现,预示三、四天内有天气系统侵入,多数有雨) 35、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淋(常出现在春季、雨季)。

午后破絮云,半夜后雨淋。 36、瓦片云,晒死人。

(夏季收获时节,天上成片透光高积云,多属副高系统影响下晴好天气) 37、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类似36条天气情况) 38、天边有横云,明日风停天也晴。

(横云指荚状云,兆大气层稳定天气好) 39、云交云,雨淋淋。 40、风云逆行,大雨淋淋。

41、天上炮台云,三日内雨淋淋。(炮台云指堡状云) 42、有雨天顶光,无雨四方亮。

(雨季时四周积云发展天将雨) 43、乌云窜河溪,不久雨“那喂”。(久旱时低空碎云或积云出现,兆不久将雨) 44、天上灰布悬,雨丝定绵绵。

(满天乌黑低云预示即将有强降水) 45、星眨眼,将起风。 46、星白雾,天将雨。

47、星星快速闪,有台更须防。(老农测天经验:在台风所在方向有星星快速闪,闪区仰角抬升,兆台风移近;闪区往哪个方向移,兆台风移向) 48、星照水潭,雨水落□完。

(春季、雨季) 49、明星照湿地,好天无久长。(春季、雨季) 50、春雾无过午,夏雾浸死虎。

51、早雾晴,晚雾雨。 52、久晴逢雾雨,久雨逢雾晴。

53、春雾疏(晴),夏雾雨,秋雾风,冬雾霜。 54、一日春霜三日雨,三日无雨九日晴。

55、早雨早晴,晚雨朝暝(连夜)。 56、大雨大阵过,小雨密密落。

(雨下大常会有间歇,小雨常不停歇) 57、秋雨落不过田岸。 58、早虹雨,晚虹晴;西虹雨,东虹晴。

59、云挂帆,水流人。(雨季、台风季对流云容易出现断虹,降水常较强,容易引起山洪暴发或涨大水) 60、北闪拿戽斗,南闪赶快走。

(境内在夏季当处在副高588线边沿地带时,南面闪电雷雨区常会移来,北面闪电表明副高较强,甚至控制。

3 气象的小知识

一)看云测天谚语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3、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4、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则日是晴天。5、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6、乌龙打坝,不阴就雨。7、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涨。8、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天上堡塔云,地下雷雨淋。9、西北黄云现,冰雹到眼前。10、鱼鳞天,不雨也风颠。11、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是雹11、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12、云交云,雨淋淋;云结亲,雨更凶。13、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14、云吃雾下,雾吃云晴。15、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16、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17、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18、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19、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二)观风测天谚语

1、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2、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不相提,冬起东风雪半天。3、开门风,闭门雨。4、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5、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6、东风急,雨打壁,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7、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西风不会晴。8、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9、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10、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11、东风湿,西风干,北风寒,南风暖。12、顶风上云,不雨就阴,急风行暴雨。13、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14、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15、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16、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17、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18、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19、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20、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21、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22、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

(三)雷电声光测天谚语

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2、雷打天顶雨不大,雷打云边降大雨。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4、急雷快晴,闷雷难晴。5、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6、春雷十日阴,冬雷十日寒。7、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8、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

(四)观物象测天谚语

1、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2、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3、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4、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5、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6、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7、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8、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9、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10、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11、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12、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13、猫洗脸、青蛙叫雨必下。14、螳螂乱飞,有阵雨。15、蜘蛛结网,久雨必晴。16、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17、蛇过道,大雨到。18、知了鸣,天放晴。

4 关于气象的小知识

气温在18度时,人脑思维最为敏捷;35度以上人脑会感到疲劳;温度低虽使人脑清醒,但用脑效率并不理想。浓绿色或淡蓝色可使人平静,易于消除大脑疲劳;而深红色对人产生强烈 ,使大脑兴奋,但随后则趋向抑制。

气压,气温,湿度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均不大的平稳气候有利于人的长寿。因为年龄越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就越高。

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所有法庭,至今仍遵行这样的陈规:对发生在西洛可风季节的犯罪行为,应从轻发落,因为灼热难当的西洛可风往往使人头晕目眩,丧失理智。

近来的研究也发现,气象与人们的行为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某些特殊的天气会打破空气中正负离子的平衡,引起人们情绪上的波动,从而导致悖离常态,难以自控的行为。

长期以来,人们中间存在着一种误解,认为空气最新鲜的时间应该是早晨。其实恰恰相反,早晨,傍晚和晚上空气污染最为严重,其中晚7点和早7点为最高峰。一年之中,夏秋季空气最新鲜,春冬的头一两个月空气污染最重;在一天当中,中午下午空气较新鲜清洁。新鲜的空气使您的锻炼事半功倍。为了您的健康您是否应该调整一下您的作息时间呢?做为办公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复印机在企业,事业,机关,学校已经被广泛地使用,但是它给健康造成的危害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复印机在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化学物质,吸入肺中,会诱发许多上呼吸道疾病,甚至会导致肺癌。因此,复印机机房要注意通风,除尘;另外,长时间在机房里工作的人也要定期到室外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热岛效应与疾病

住在城市中的居民都会感到,夏季越来越热,让人无法忍受,事实确是如此。据气象观测,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温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除具有“火炉”之称的南京、武汉、重庆外,近年来长沙、合肥、济南、福州、郑州等城市温度每年都在上升,有的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火炉”。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比周围地区气温高,尤其是夏天,市区与郊区的温度相差几度,乡村的温度又比郊区的温度低些。我们将近地层气温描述在一张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市是一个高温区,温度以城市为中心向郊区递减。如果将高温区用红色描述,低温区用蓝色描述,城市就象汪洋大海中孤岛,气象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这种“热岛效应”是如何形成的呢?

城市工业的高度集中,工厂排放的煤灰、粉尘、CO2、工业锅炉产生的热量、废气、汽车尾气以及居民消耗的能源气体覆盖在城市上空,它们善于吸收长波辐射,增加温度。随着现代工业城市规模扩大,高楼相连,马路纵横,池塘被填平,植被被破坏,调节温度的作用不复存在,而水泥建筑、马路热容量小,吸热能力强。在夏季烈日照射下,马路上的温度要比土地上的温度高18度,水泥屋顶温度比草地上的温度高20度。由于白天大量吸热,夜晚持续散发热量,造成市区温度降不下来。加上现代城市人口密集,家庭中大量使用电冰箱、微波炉、空调等家电,对高温天气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人类有许多疾病就是在“热岛效应”作用下引发的。在城市“热岛效应”作用下,城市中每个地方的温度又并不是一样的,而是呈现出一个个闭合的高温中心。在高温区内,空气密度小,气压低,产生气旋式上升气流。由于大气是连续不断的,周围的各种废气、化学有害气体不断地对高温区进行补充。在这些有害作用下,高温区居民易患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和溃疡性疾病增多,复发率高。神经系统损害严重,表现为失眠、烦躁不安、心神不定,记忆力下降;患忧郁症和精神委靡症。呼吸道疾病、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鼻窦炎、咽炎人数也有所增多。由于大气污染物会 皮肤,导致皮炎,甚至引起皮肤癌。通过观测还发现,在高温严重的夏季,在汞、铬含量高的城市里的居民,肾脏易受到伤害。当铬进入眼睛时,可以引起结膜炎,甚至导致失明;汞可损害人类的肾脏,并伴有腹痛、呕吐及中毒。

既然这样,我们应该如何防止“热岛效应”呢?

国内外专家都在积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可以减少“热岛效应”。例如可以采用改变城市建筑物表面涂上白色或换上浅颜色的材料,以减少吸收太阳辐射。在路边、花园和屋顶种花栽树,可使城市温度下降。加强城市规划,选择合理的城市结构模式,树立城市生态学观念,统筹安排工厂区、居民区。尤其是热岛区要加强绿化,通过植物吸收热量来改善城市小气候。将城区分散的热源集中控制,提高工业热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热量散失和释放,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

5 生活气象小知识

(meteorology) 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 农业气象学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

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象学的研究领域很广,研究方法的差异很大。气象学分成许多分支学科: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气候学等等。

随着生产的发展,气象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又相继出现海洋气象学、航空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森林气象学、污染气象学等应用学科。现代科学技术在气象学领域的应用,又有新的分支学科出现,如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宇宙气象学等。

气象学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许多学科的应用科学。编辑本段研究的任务1、观测 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大气现象,大气层与下垫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气象效应。

2、解释 系统地,科学地解释这些现象,作用和效应,阐明它们的发生和演变规律。3、分析 根据所认识的规律分析,诊断和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天气。

气候,为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4、依据 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和模拟认为的天气过程、人为气候环境,为人工影响天气,气候提供科学依据。

编辑本段历史 第一位建立气象学的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 动力气象学的专书《气象汇论》中,他最先叙述和粗浅地解释了风、云、雨、雪、雷、雹等天气现象,而这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气象书籍。

直到18-19世纪,由于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以及气压、温度、湿度和风等测量仪器的陆续发明,使大气科学研究由单纯的描述进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阶段。1820年,德国人布德兰绘制了第一张地面天气图,开创了近代天气分析和预报方法。

1835年,法国人科利奥里提出风偏转的概念;而1857年荷兰人白贝罗提出风和气压的关系,他们的概念都成为大气动力学和天气分析的基础。 1920年前后,挪威的皮耶克尼斯父子提出了一套名为“极锋学说”的理论,来说明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情况。

这套理论在1920年代发表之后,至今已有70多年,但仍然是今日作天气预报的主要理论依据,亦为分析和预报未来1-2天的天气奠定了理论基础。193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的广泛使用,真正开始了三维空间的大气科学研究。

根据大量探资料绘制的高空天气图,发现了大气长波。1939年罗斯贝提出了长波动力学,他的理论亦对天气预报有莫大的贡献。

到了1950年代至60年代,电脑、天气雷达,卫星和遥感的技术的应用,使大气的各种现象,大至大气环流,小至雨滴的形成过程,都可依照物理学和化学的数学形式来表示,从而使大气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编辑本段发展的进程萌芽时期 萌芽时期主要指16世纪中叶以前这一漫长时期,这时期的特点是由于 军事气象学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进行一些零星的,局部的气象观测,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和经验,对某些天气现象做出一定的解释。

中国在这一时期,在此领域中有不少成就,而且是居于世界领先行列的。远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风、云、雨、雪、虹、霞、龙卷、雷暴等文字记载,还常卜问未来十天的天气(称为“卜旬”),并将实况记录下来以资验证。

春秋战国时代已能根据风、云、物候的观测记录,确定廿四节气,对指导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季节意义很大,并沿用到现代。秦汉时代还出现了《吕氏春秋》、《淮南子》和《礼记》等内容涉及物候的书籍,这些都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物候的文献。

气象观测仪器也是中国的最早发明。在西汉时(公元前104年),已盛行伣、铜凤凰和相风铜鸟等三种风向器,到唐代又发展到在固定地方用相风鸟,在军队中用鸡毛编成的风向器测风。

欧洲到20世纪才有用候风鸟测风的记载。在西汉时还利用羽毛、木炭等物的吸湿特性来测量空气湿度。

宋代曾有僧赞宁(公元10世纪)利用土炭湿度计来预报晴雨。关于降水的记录亦以中国最早,据《后汉书》记载,在当时曾要求所辖各郡国,每年从立春到立秋这段时间内,向朝廷汇报雨泽情况,此后历代对各地雨情都很重视。

所以中国的雨量和水旱灾记录丰富,历史亦最悠久。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类迫切要求预知未来天气的变化,并在长期观测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这些经验被用简短的韵语来表达,以便于记忆和运用,这就是天气谚语。中国天气谚语是极丰富的,除一部分封建迷信的内容外,大多是历代劳动人民看天经验的结晶。

唐代黄子发的“相雨书”,元末明初出现的娄元礼编的《田家五行》和明末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占候》都是总结群众预报天气经验的著作。 在国外,气象学的萌芽也很早,公元前4世纪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所著《气象学》(Meteorolosis)一书(约在公元前350年)综合论述水、空气和地震等问题对大气现象也作了适当的解释。

现在气象学的外文名字就是从亚里斯多德的原书名演变而来的。 总之,在气象学萌芽时期,中国和希腊是露过锋芒的,这时从学科性质来讲,气象学与天文学是混在一起的,可以说具有天象学的性质。

发展初期 发展初期包括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这时由于欧。

1关于气象的小知识

1降温

据统计,中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11月。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份的平均温度约在–5℃~–20℃之间,南方的强冷空气过后,有时也会出现霜冻。

2大雪

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形成较大范围降雪或局地暴雪。降雪的益处很多,特别是有利于缓解冬旱,冻死农田病虫。但降雪路滑,化雪成冰,容易导致民航航班延误、公路交通事故和车道拥堵;个别地区的暴雪封山、封路还会对牧区草原人畜安全造成威胁。

3冻雨

冻雨是从高空冷层降落的雪花,到中层有时融化成雨,到低空冷层,又成为温度虽低于0℃,但仍然是雨滴的过冷却水。过冷却水滴从空中下降,当它到达地面,碰到地面上的任何物体时,立刻发生冻结,就形成了冻雨。出现冻雨时,地面及物体上出现一层不平的冰壳,对交通、电力、通讯都会造成极大影响,还会造成果树损毁。

4雾凇

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中国冬季雾凇日数多的地方有:黑龙江、吉林、新疆北部、陕西北部。雾凇是受到人们普遍欣赏的一种自然美景,但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时会将电线、树木压断,影响交通、供电和通信等。

5暴雨

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此外,在干旱与半干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短历时、小面积的特大暴雨。

扩展资料:

1早晨有露水一般是晴天

为什么有露水时,一般是晴好的天气呢?这是因为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散热很快,田野上气温迅速下降,空气中含水汽的能力就减弱了,这样水汽就纷纷地凝附到草叶上、树叶上、石头上。而多云的夜间,地面上好像盖了一层大棉被,热量不易散发出去,气温不下降,蓄寒的水汽也就不容易凝结成露水了。

2雨后经常会有彩虹

一场大阵雨后的空气中,天空就飘浮着许多小水珠。它们就像一个个悬浮在空中的三棱镜。太阳光通过它们时,先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带,然后再反射回来。这时,如果有人站在太阳和雨滴形成的”雨幕”之间,就会看到一条色彩缤纷的彩虹。

3冬天一般都会下雪

冬天来了,为什么会下雪呢?这是因为冬天温度低,地面的温度都在零度以下,而高空云层的温度就更低了。云中的水汽直接凝结成小冰晶、小雪花,当这些雪花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气流托不住它了,它就从云层里掉到地面上来,就是下雪了。如果有较强的上升气流,空气的温度比较高,就好像一只大手托着雪花似的,雪花在云层里长大的时间就会长一些,降下的雪花也就比较大。

4先看到闪后听到雷

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快,很快就能到达地面,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过一会儿才会传到大地上来。所以就会先听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了。实际上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出现的。

传到地面的时间相差这么多,是因为光每秒钟要传播3000000千米,而声音在空气中只能1秒钟传播034千米。声速只有光速的九十万分之一。

闪电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声大,有的声小。你可以根据声音传到地面的时间大致判断云层到地的高度。光到地面几乎用不了多少时间,可以认为是0,从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间隔多少秒再乘以340米,就是闪电处到你的距离了。

雷声遇到云层或高大的建筑物后要产生反射,所以一个闪电光后雷声一般要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消失。

2关于气象的小知识

一)看云测天谚语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3、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4、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则日是晴天5、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6、乌龙打坝,不阴就雨7、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涨8、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天上堡塔云,地下雷雨淋9、西北黄云现,冰雹到眼前10、鱼鳞天,不雨也风颠11、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是雹11、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12、云交云,雨淋淋;云结亲,雨更凶13、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14、云吃雾下,雾吃云晴15、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16、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17、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18、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19、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二)观风测天谚语 1、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2、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不相提,冬起东风雪半天3、开门风,闭门雨4、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5、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6、东风急,雨打壁,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7、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西风不会晴8、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9、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10、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11、东风湿,西风干,北风寒,南风暖12、顶风上云,不雨就阴,急风行暴雨13、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14、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15、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16、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17、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18、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19、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20、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21、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22、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三)雷电声光测天谚语 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2、雷打天顶雨不大,雷打云边降大雨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4、急雷快晴,闷雷难晴5、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6、春雷十日阴,冬雷十日寒7、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8、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四)观物象测天谚语 1、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2、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3、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4、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5、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6、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7、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8、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9、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10、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11、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12、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13、猫洗脸、青蛙叫雨必下14、螳螂乱飞,有阵雨15、蜘蛛结网,久雨必晴16、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17、蛇过道,大雨到18、知了鸣,天放晴。

3生活气象小知识

(meteorology) 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 农业气象学 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

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象学的研究领域很广,研究方法的差异很大。气象学分成许多分支学科: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气候学等等。

随着生产的发展,气象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又相继出现海洋气象学、航空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森林气象学、污染气象学等应用学科。现代科学技术在气象学领域的应用,又有新的分支学科出现,如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宇宙气象学等。

气象学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许多学科的应用科学。 编辑本段研究的任务 1、观测 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大气现象,大气层与下垫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气象效应。

2、解释 系统地,科学地解释这些现象,作用和效应,阐明它们的发生和演变规律。 3、分析 根据所认识的规律分析,诊断和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天气。

气候,为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 4、依据 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和模拟认为的天气过程、人为气候环境,为人工影响天气,气候提供科学依据。

编辑本段历史 第一位建立气象学的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 动力气象学 的专书《气象汇论》中,他最先叙述和粗浅地解释了风、云、雨、雪、雷、雹等天气现象,而这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气象书籍。

直到18-19世纪,由于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以及气压、温度、湿度和风等测量仪器的陆续发明,使大气科学研究由单纯的描述进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阶段。1820年,德国人布德兰绘制了第一张地面天气图,开创了近代天气分析和预报方法。

1835年,法国人科利奥里提出风偏转的概念;而1857年荷兰人白贝罗提出风和气压的关系,他们的概念都成为大气动力学和天气分析的基础。 1920年前后,挪威的皮耶克尼斯父子提出了一套名为“极锋学说”的理论,来说明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情况。

这套理论在1920年代发表之后,至今已有70多年,但仍然是今日作天气预报的主要理论依据,亦为分析和预报未来1-2天的天气奠定了理论基础。193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的广泛使用,真正开始了三维空间的大气科学研究。

根据大量探资料绘制的高空天气图,发现了大气长波。1939年罗斯贝提出了长波动力学,他的理论亦对天气预报有莫大的贡献。

到了1950年代至60年代,电脑、天气雷达,卫星和遥感的技术的应用,使大气的各种现象,大至大气环流,小至雨滴的形成过程,都可依照物理学和化学的数学形式来表示,从而使大气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编辑本段发展的进程 萌芽时期 萌芽时期主要指16世纪中叶以前这一漫长时期,这时期的特点是由于 军事气象学 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进行一些零星的,局部的气象观测,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和经验,对某些天气现象做出一定的解释。

中国在这一时期,在此领域中有不少成就,而且是居于世界领先行列的。远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风、云、雨、雪、虹、霞、龙卷、雷暴等文字记载,还常卜问未来十天的天气(称为“卜旬”),并将实况记录下来以资验证。

春秋战国时代已能根据风、云、物候的观测记录,确定廿四节气,对指导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季节意义很大,并沿用到现代。秦汉时代还出现了《吕氏春秋》、《淮南子》和《礼记》等内容涉及物候的书籍,这些都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物候的文献。

气象观测仪器也是中国的最早发明。在西汉时(公元前104年),已盛行伣、铜凤凰和相风铜鸟等三种风向器,到唐代又发展到在固定地方用相风鸟,在军队中用鸡毛编成的风向器测风。

欧洲到20世纪才有用候风鸟测风的记载。在西汉时还利用羽毛、木炭等物的吸湿特性来测量空气湿度。

宋代曾有僧赞宁(公元10世纪)利用土炭湿度计来预报晴雨。关于降水的记录亦以中国最早,据《后汉书》记载,在当时曾要求所辖各郡国,每年从立春到立秋这段时间内,向朝廷汇报雨泽情况,此后历代对各地雨情都很重视。

所以中国的雨量和水旱灾记录丰富,历史亦最悠久。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类迫切要求预知未来天气的变化,并在长期观测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这些经验被用简短的韵语来表达,以便于记忆和运用,这就是天气谚语。中国天气谚语是极丰富的,除一部分封建迷信的内容外,大多是历代劳动人民看天经验的结晶。

唐代黄子发的“相雨书”,元末明初出现的娄元礼编的《田家五行》和明末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占候》都是总结群众预报天气经验的著作。 在国外,气象学的萌芽也很早,公元前4世纪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所著《气象学》(Meteorolosis)一书(约在公元前350年)综合论述水、空气和地震等问题对大气现象也作了适当的解释。

现在气象学的外文名字就是从亚里斯多德的原书名演变而来的。 总之,在气象学萌芽时期,中国和希腊是露过锋芒的,这时从学科性质来讲,气象学与天文学是混在一起的,可以说具有天象学的性质。

发展初期 发展初期包括16世纪中叶到。

4气象科普小知识

1 科学家根据味觉与食品温度的关系,将食品归纳为喜凉食品和喜热食品。通过大最试验,得出了喜凉食品和最适宜温度为:冰淇淋为-6℃,水为8—13℃,果汁为10℃,,汽水为5℃,冷咖啡为6℃,啤酒为 9—10℃;喜热的食品温度在60—65℃,对人体最为适宜。

2 这种天气在北方持续的时间较长。宜多吃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千金翼方》载:“秋冬间,暖里腹”。我国冬天的饮食习惯的确是多食蛋禽类、肉类等热量多的食品,而烹调多半采用烧、焖、炖等方法,其中以“冬令火锅”最受青睐,经久不衰。当然,干燥寒冷天气下,也必须注意饮食平衡,尤其要注意多食蔬菜(火锅也要尽可能地荤素搭配),同时还要适当吃一些“热性水果”,如:柑桔、荔枝、山楂并且喝些药酒、黄酒等。

3 依据我国季风气候的规律,我国北方的秋季和南方的冬季,大都具有这样的天气特征。在北方深秋季节,“燥邪”易犯肺伤津,引起咽干、鼻燥、声嘶、肤涩等燥症,宜少食辣椒、大葱、白酒等燥烈食品,而应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萝卜、百合、豆腐、芋头、银耳、鸭肉、梨、柿、香蕉、苹果等,多饮些蜂蜜水、淡茶、菜汤、豆浆、莲子汤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5有关气象的知识

由于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所以纬度低则温度高。当夏季也就是7月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而我国南方离太阳直射点近所以温度高;而在夏季时,纬度越高则白昼越长,所以北方的白昼时间较南方偏长,所以接受的太阳辐射就多,所以南北普遍高温,温差就很小。

当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仍然是南方离直射点近,但是北方的昼长则大大减少。加上我国北方是温带大陆气候,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的冷高压影响,经常有冷空气南下形成寒潮,使气温大大降低。南方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冬季大多是温和少雨的。加之南北走向的秦岭阻挡了冷气团的南下,使南方气温偏高而北方气温很底,温差自然就大了。

说白了就是,冬天时太阳在北方和南方的南方,夏天太阳在二者中间。温差旧小。

6气象科普小知识

1 科学家根据味觉与食品温度的关系,将食品归纳为喜凉食品和喜热食品。

通过大最试验,得出了喜凉食品和最适宜温度为:冰淇淋为-6℃,水为8—13℃,果汁为10℃,,汽水为5℃,冷咖啡为6℃,啤酒为 9—10℃;喜热的食品温度在60—65℃,对人体最为适宜。 2 这种天气在北方持续的时间较长。

宜多吃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千金翼方》载:“秋冬间,暖里腹”。

我国冬天的饮食习惯的确是多食蛋禽类、肉类等热量多的食品,而烹调多半采用烧、焖、炖等方法,其中以“冬令火锅”最受青睐,经久不衰。当然,干燥寒冷天气下,也必须注意饮食平衡,尤其要注意多食蔬菜(火锅也要尽可能地荤素搭配),同时还要适当吃一些“热性水果”,如:柑桔、荔枝、山楂并且喝些药酒、黄酒等。

3 依据我国季风气候的规律,我国北方的秋季和南方的冬季,大都具有这样的天气特征。在北方深秋季节,“燥邪”易犯肺伤津,引起咽干、鼻燥、声嘶、肤涩等燥症,宜少食辣椒、大葱、白酒等燥烈食品,而应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萝卜、百合、豆腐、芋头、银耳、鸭肉、梨、柿、香蕉、苹果等,多饮些蜂蜜水、淡茶、菜汤、豆浆、莲子汤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7天气常识

抬头观天,从天色、云的种类、风的情况、日月星辰之光线聚合情形,即可预测天气变化,此即所谓观云识天。

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能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下,晚霞千里,预示天气晴朗。

朝霞满天,则有很大的可能下雨。天空出现卷云,即云朵呈现纯白的马尾状,但慢慢变成暗色的,意味着眼下是晴天,但一天后可能下雨。

天空出现积乱云,即云层色暗层厚,预示将有雷雨和强风。天空中有薄薄的卷层云,半天之后可能下雨。

如果山头不再有云雾围绕,人的郁闷感觉减少,表示短期内不会下雨。 从动物的行为辨别天气。

好天气的征兆1、早晨 麻省鸣叫表示天气晴朗一麻雀对天气变化十分敏感。天气愈好的日子里,叫得特别厉害。

2、云雀叫声提高表示天晴――从远方传来云雀轻快的叫声,就可证明是空气干燥的好天气。3、早晨蜘蛛网上有水珠表示天晴――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早上温度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挂在蜘蛛网上闪烁着,通常天气不会下雨。

下雨的征兆。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前兆。

另外还有几种:1、蚂蚁过马路――在地面挖洞生活的蚂蚁,感觉要下雨洞就会淹水即会在下雨之前逃之夭夭。2、蚯蚓出洞――地面潮湿柔软,蚯蚓会爬出地面,表示天将下雨之征兆。

其他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等。 自古以来比较为人们所熟知的有,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下雨之前兆,准确度颇高。

另外还有几种: 蚂蚁过马路一一在地面挖洞生活的蚂蚁,感觉要下雨洞就会淹水,即会在下雨之前逃之夭夭。 蚯蚓出洞——地面潮湿柔软,蚯蚓会爬出地面,表示天将下雨之征兆。

其他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等。 燕子低飞蛇过道 大雨马上就来到! 蜻蜓低飞 夏天,要是在池塘旁,看见青蛙 ,就表示要下雨了。

在城市,看见天气变阴,燕子低飞,就表示要下雨了。

但是要是单看燕子低飞不准,我就经常看见燕子低飞啊!!也没下雨!~ 蜻蜓也飞低,鱼跳出水面,蚯蚓,蛇爬出洞,地上反潮,石头上有水珠,青蛙叫声发哑,有手癣脚癣的人会发痒,起小水泡, 狗狗会吃青草!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我们在这里将这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汇总在一起,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留心作一些观察对照。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雨淋淋的先兆。但是,雨后或冬季出现的钩钩云,则会连续出现晴天或霜冻,所以又有“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冬钩云,晒起尘”的谚语。

“炮台云,雨淋淋”: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多出现在低压槽前,表示空气不稳定,一般隔8~10小时左右有雷雨降临。 “云交云,雨淋淋”:云交云指上下云层移动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说云所处高度的风向不一致,常发生在锋面或低压附近,所以预示有雨,有时云与地面风向相反,则有“逆风行云,天要变”的说法。

“ 过河,大雨滂沱”: 指雨层云下的碎雨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雨层云中水汽很充足,大雨即将来临。有时碎雨云被大风吹到晴天无云的地方,夜间便看到有像 的云飘过“银河”,也是有雨的先兆。

“棉花云,雨快临”: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来临。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

这一谚语说明的是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它适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动较快的云。

“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指太阳落山时,西方地平线下升起一朵城墙似的乌云接住太阳,说明乌云东移,西边阴雨天气正在移来,将要下雨。一般来说,如接中云,则当夜有雨;如接高云,则第二天有雨。

但如西边的乌云呈条块状或断开,或本地原来就多云,那就不是未来有雨的征兆了。 “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指阴雨天时,西北方向云层裂开,露出一块蓝天,称“天开锁”。

这说明本地已处在阴雨天气系统后部,随着阴雨系统东移,本地将雨止云消,天气转好。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指春、夏时节,雨天的中午,云层裂开,太阳露一露脸,但云层又很快聚合变厚,这表明本地正处在准静止锋影响下,准静止锋附近气流升降强烈、多变。

上升气流增强时,云层变厚,降雨增大;上升气流减弱时,云层变薄,降雨减小或停止;中午前后,太阳照射强烈,云层上部受热蒸发,或云层下面上升气流减弱,天顶处。

1天气变化有关的生活常识,自然现象和谚语

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透光高积云)

有雨天边亮, 无雨顶上光 。

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蓬。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恶劣天气下的碎雨云)

馒头云,天气晴。(淡积云)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卷积云)

天上扫帚云,三五日内雨淋淋(密卷云)

火烧乌云盖,大雨来得快(积雨云)

炮台云,雨淋淋(堡状高积云)

棉花云,雨快临(絮状高积云)

天上灰布云,下雨定连绵(雨层云)

天上花花云,地上晒死人(毛卷云)

黑猪过河,大雨滂沱(大块碎雨云)

云自东北起,必定有风雨

云从东南来,下雨不过响

晚看西北黑,半夜看风雨

星星眨眼天要变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2天气变化有关的生活常识,自然现象和谚语,分析它们的科学性

回复:

—,天变语:

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3,云彩往南可行船,云彩往北要发水。

4,月晕则风,日晕则雨。5,…………………

二,谚语:

1,老云接驾,今天不下~明天下

2,水缸穿裙!山戴帽!老牛大叫雨就到。,

-

3, 蚂蚁搬家‘’蛇溜道 ,河里鱼儿水上跳。

4,风是雨头,山雨欲 来风满楼 !?

5,………………

~~~~田打油翁!书荐!

3大自然有什么动物识天气它们在天气变化时干什么

动物对天气的变化反应十分敏感根据观察,全世界共有600种动物够得上“天气预报员”当你在夜间清晰听到蟋蟀高唱“唧唧”声时,预告明天是个好天气,你大可放心准备上路出远门蜻蜒在空中上下飞窜时,预示一二小时后将有大雨出现蚂蚁关闭蚁穴洞口,表明雷雨即将来临

泥鳅在雷雨到来前,常常显示得焦躁不安红占鲑躺在水底不动,预示天气晴朗;把身体卷成“带子”时,预告天气将要变化;在水里翻腾时,预报风雨将要降临风暴到来前的20小时,水母的感觉器官能够感觉到狂风吹打海面时发出的次声,于是,便迅速潜到海底,以防不测

在夏秋季节,天气闷热,空气潮湿,麻雀感到身痒,便飞到浅水里洗澡散热,预示一二天内将有雨天出现;如果是大群麻雀洗澡,则预示未来将有大雨出现,因而有“群雀洗凉,雨下大又强”的谚语

民间有句“燕子低飞要下雨”的说法这是因为燕子要吃虫子碰到天气要下雨的时候,空气里水汽很多,把一些虫子的翅膀弄湿了,就像是飞机荷重过大,飞不动了,但是它们还要飞,那就只能接近地面飞其次,天气将转阴雨的时候,气压变低,空气里水汽增多,土壤中的一些小虫子也爬出土外,燕了就要低飞去捕虫吃

当天气即将转阴雨的时候,黄鹂鸟会发出类似猫叫的声音;夏秋季节,日出或黄昏时,猫头鹰两三声连叫,并在树枝东跳西跳,很不安宁,叫声低沉象哭泣,这是天将下雨的象征

蜜蜂最适宜于天气晴朗,气压较高的情况下飞行另外,天气愈好,植物花蕊分泌的甜汁愈多,诱惑蜜蜂的能力也愈大早晨蜜蜂都出窝采蜜,天气晴,傍晚迟迟不回窝,明天继续晴朗,反之,则预示阴雨将来临

蝉的叫声是由它的腹部发音器的薄膜振动而发出的据一般观察,夏天由雨转晴前2小时左右,蝉就叫,而晴天转阴雨时,蝉不叫这是因为下雨前,它的发音薄膜潮湿,振动不灵相反,天气转好,空气干燥,薄膜振动有力

天气转坏时,蚂蚁显得非常忙碌,有的忙于往高处搬家,有些则来回运土垒窝一般说,垒窝越高,降水也就越大还有一种大黑蚂蚁垒的窝,往往在次日风的来向部分垒得高些

猪“猪衔草,寒潮到”“猪筑窝,下大雪”这是因为猪的鼻、嘴部无毛,直接接触空气,对寒冷特别敏感,在寒潮到来之前它有先觉,急忙衔草作窝天气稍冷便把嘴巴伸入草中,再冷些就会全身钻进草里御寒,母猪的反映更为敏感所以,见到猪街草,就是寒潮即将来临的预兆

4户外迅速判断天气变化的小知识有哪些

1白天山谷的风从山顶吹向山谷,夜间从山谷吹向山顶2早晨出现绢云,而后黑云增多,并徐徐下沉3云团行走很快,并有增多之趋势,着可是暴风雨的前兆4风向突然变化,并愈吹愈大,同时还伴有乌云吹来5在干热或雾气弥漫过后,突然能见度转好6清晨雾满山谷,至晚仍不消散7白天太阳周围出现大晕圈,夜间月亮周围出现小晕,这是大风的征兆8在黎明前星光闪烁不定9傍晚气温增高,夜间很暖,并有闷热感10半山谷的云雾上升,可能是暴风雨来临的兆头11此外,天气变化时,自然界和野生生物也会有所变化,如果你注意观察,也能预测出未来的天气状况 声音和气味:当空气湿度增加时,声音会传到更远,气味也更易于辨别---饱和湿空气就如放大器,是良好的传导体。例如,在某些地方听不到火车行驶的声音,可在某日下雨前能清楚的听到火车声。

身体变化:当天气变糟时,卷发者会感觉到头发变紧,更不易梳理--和-动物毛发一样,如果变得易于缠绕或者不再如通常那样挺直易于梳理,很可能将是一场暴风雨的来临,任何有风湿性关节炎,鸡眼或相关症状者,在空气湿度增加时都会感到疼痛和不舒服。

观察篝火:如果烟火稳稳上升,表明天气不会有太大变化,依然会很好,如果烟火闪烁不定,或者升起又降下,可能会右边暴风雨。天气好的时候,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变化大,遇到冷空气的水蒸气就变成小水滴或结成霜,所以晚上愈冷,转天天气愈好,晚上有露水,转天天气也好,早晨若看见蜘蛛网上有水滴,则天将放晴,早晨若见到霜冻情况,则预示着又将是一个好天气

该答案来自极限户外网官方网站

5关于地理知识气候变化的顺口溜

地球特点 赤道略略鼓,两极稍稍扁。

围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南北为经线,相对凑成圈。

东西为纬线,独成平行圈;赤道约4万,两极缩成点。3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4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昼夜更换。

绕日公转,四季出现。自转一日,公转一年。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5地球五带 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寒温各有二,五带温①不均。

①温,指温度。6地图辨方向 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

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纬线指南北,东西经线圈。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

对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南纬圈东西,自转顺时走。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为四洋首,位于亚澳两美间。大西洋西南北美,东岸临界欧与非。

印度洋临亚非澳,南部三洋水相连。北冰洋面为最小,亚欧北美三洲环。

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①洋,大洋洲。

两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极洲。

②乌拉,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高加,高加索山脉。

③苏伊运河,苏伊士运河。④巴拿运河,巴拿马运河。

10七大洲地形 (1)亚洲 亚洲地形杂,中高四周洼。冲积平原广,山地高原大。

江河放射流,水资源可夸。(2)欧洲 半岛缘海多,形体分节肢;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

(3)北美洲 东部高原联山地,西部山地接高原。东西相间高大陆,世称湖海在其间。

(4)南美洲 安第斯山雄踞西,东部平原高原区。地形多为世界最,高原平原列首位。

西部山脉为最长,亚马逊河流域广。热带雨林居世首,草原要数潘帕斯。

(5)非洲 平均海拔六百米,号称大陆高原洲,东部高原连一体,西部沙漠平原有。(6)大洋洲 面积小,分两区,一大陆,二岛屿。

大陆东西高,中部是盆地。(7)南极洲 四周环三洋,多年冰雪积;超过二千米,海拔数第一。

11海底地形 浅海大陆架,外缘大陆坡;洋盆海沟岭,洋底不可测。12地形变化 地形变化,内外力加。

沧海桑田,内部力大;板块运动,拉伸挤压,断层褶皱,出现高洼;火山地震,板块缘发。外部力量,不可轻它;风浪水冰,侵蚀变化,天长日久,削高填洼。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短时阴晴雨雪冷热风 气候:多年平均春夏和秋冬14气温分布规律 气温分布有差异,低纬高来高纬低;陆地海洋不一样,夏陆温高海温低,地势高低也影响,每千米相差6℃。15地球变暖危害 大气污染,地球变暖;冰川融化,沿海被淹。

采取措施,刻不容缓。16风的形成 温高气上升,低压下形成;气自高压来,流动形成风。

17地球气压带 高气压带四,低气压带三:南北五度间,高温气上翻,赤道低气压,降水造方便;南北三十度,气流下偏转,副热高气压,少雨常干旱;极地气压低,靠近两极点;南北六十度,副极低压然。18地球风带 气压带相隔,风带共有六:信风赤道搂,东风两极出,南北西风带,四十、六十度。

19降水形成条件 空汽饱,气温降;凝结核,相碰撞;体重加,雨雪降。20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热,降水多:两极寒,降水难。

回归线,分西边;陆西岸,副高带,信风吹,降水亏;陆东岸,季风故,气候温,降水富。中纬度,居内部;距海远,气候干。

21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因素,四个方面兼顾;纬度位置第一,赤道两极悬殊;其次要看海陆,远海夏季干酷;地形也很重要,高寒背风雨勿;洋流不可低估,暖流到来水富。22陆地自然带分布与特征 地表气候不一般,植被动物随着变。

九自然带分布谈,热温类型各有三;亚寒苔原冰原带,另外高山垂直变。热带雨林赤道边,高温多雨树参天;猩猩猿猴时常现,河马大象不少见。

热带草原夹两边,非洲南美最广泛;干湿两季南北反,稀树密草动物欢;狮犀斑马长颈鹿,干季向着水草迁。热带沙漠回归线,非澳两洲最大片;草木稀少多沙丘,鸵鸟骆驼耐饿旱。

温带沙漠居陆间,亚美澳非都可见;夏季高温冬季寒,植被较少能耐干。温带草原四季显,多位北半球中间;雨水较少草尤短,黄羊野兔最常见。

温带森林阔叶繁,熊猫梅花鹿罕现。北部亚寒针叶林,松树云杉能耐寒;亚美北部欧大半,动物冬夏羽毛换。

苔原气候冬长寒,亚欧美洲最北边;植物地衣和苔藓,特有动物驯鹿焉。南极冰原和冰山,企鹅海豹近海岸;北极点与格陵兰,白熊海象不畏寒。

23世界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生存条件;耕林草建,伐垦泛滥,流失沙化,人。

以上就是关于科普知识气象小知识全部的内容,包括:科普知识气象小知识、写一条你知道的气象知识、关于气象的小知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4927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