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人物
汤珂(1981-?),即“山月记”。
原著名“山月记”、经文中“山月”,均其著作代名。
著作时间
己丑年丁卯月原经五日成文;
己丑年戊辰月释译十日成文。
经文说要
全经六千余文,概略十八分,由浅入深,逻辑紧密,以对答互通的形式,通达初、中、上逐级修行法门。
经文中第一分说毕《法元经》的来由。
经文中第二分至第四分说毕题引:由关于“执我存在”的“起始发问”,引出了“别相见地”的“根源误解”;从“别相见地”的“根源误解”,引出了“时空因果”的“著相见别”;由破除“见相差别”的“逻辑立论”,引出了“合和大同”的“一相见地”。
经文中第五分至第十分说毕初乘境界:由“合和大同”的“一相见地”,引出了“无相之地”的“法境开元”;从“无相之地”的“法境开元”,引出了“妄见幻化”的“无明世界”;从“妄见幻化”的“无明世界”,引出了“清净妄见”的“本我智慧”;从“清净妄见”的“本我智慧”,引出了“迷障本我”的“六识依别”;从“迷障本我”的“六识依别”,引出了“相识相应”的“心性见别”;从“相识相应”的“心性见别”,引出了“空我见真”的“法业究竟”。
经文中第十一至第十三说毕中乘境界:由“真性佛陀”的“参观法门”,引出了“莫贪于法”的“究竟修行”;从“莫贪于法”的“究竟修行”,引出了“见法著相”的“真如法门”;从“见法著相”的“真如法门”,引出了“法无所法”的“圆觉解脱”。
经文中第十四至第十七说毕大乘境界:由“有应为相”的“万物有执”,引出了“无因无果”的“定慧光寿”;从“无因无果”的“定慧光寿”,引出了“化灭光寿”的“究竟解脱”;从“化灭光寿”的“究竟解脱”,引出了“普渡众生”的“圆满法业”。
经文中第十八分说毕如来无上妙法。
《法元经》原经
原著:山月记
总目
授经济愿分第一 因我起业分第二
诸相非相分第三 世界大同分第四
法元境界分第五 般若性见分第六
无量清净分第七 外识依别分第八
意识相应分第九 法业究竟分第十
参观如是分十一 诸法幻化分十二
法正净心分十三 观见著相分十四
光寿止观分十五 光寿圆觉分十六
四大若空分十七 真如法言分十八
授经济愿分第一
如是我来。一时佛在大光明自在天,汇万法无相之众,一切过去生、当下生、未来生,一切有生非生、一切有想非想、一切有形非形,及一切可思议、不可思议、非不可思议,皆聚四面。是时,如来中正相比,众众居侧相应,概受法喜所染。尔时,佛觉众应者中,依缘而发,因念而起者,是名“山月觉者”。如来使作此经,托以铭世,其所撰载,故名“法元经”。时山月觉者受信持法、已见门径,唯疵法力精进、上善而就,垂怜众生婆娑、不能信持。佛所感同悲悯,留授斯文,以济大愿。
因我起业分第二
山曰:大哉世尊!一切罪业、一切烦恼、一切孽障,皆因“我”所依。然此“我”所因何在焉?
佛曰:善哉,当知此“我”非实所在、非有实所在,因信念在,因执著在。
山曰:非实所在,奚见四下?非实有所在,奚见如来?
佛曰:善哉。所说四下是所名四下,所说如来是所名如来,故所说、所知、所感、所觉之在非真在,概为虚在,是依五感六触在,是因念在,依念起,依念灭,此起也否,此灭也否,而实本无起灭,是念起念灭。众生非实生,众形非实形,是念力所生生,是念力所形形。山月者,予意何念?
山曰:如来所说,是名生灭,实无生灭。如来所说,是名我在,实无我亦无在,依念力使然。
佛曰:又亦何如?
山曰:如来所说,是名所说,实无所说。所见四下,是名四下,实无四下。所见如来,是名如来,实无如来。
佛曰:善哉。一切心念皆因妄想,又因妄想生执著,又因执著起三业(欲、念、悔),又因三业而造三果(罪业、烦恼、孽障)。山月者,当知此“我”是妄想,因想著相,因相而具我相、人相、众生相、光寿相。此相世界,有形有际,见色、受想、秉持、触觉,而佛陀法门,无形无际,无色、无受、无持、无觉。
诸相非相分第三
山曰:云何我相、人相、众生相、光寿相?
佛曰:即证有我,念念不止(定),与人有别,是为我执,故有我相;即证有他,念念不止,与类有别,是为人执,故有人相;即证有生非生,念念不止,与物有别,是为众生执,故有众生相;即证时空因果,念念不止,彼此有别,是为光寿执,故有光寿相。何所谓光(执)?东、西、南、北、上、下、左、右、远、近、微、巨之“光”(空间)差别,何所谓寿(执)?先、后、来、去、古、今、始、未、
起、止、久、短之“寿”(时间)差别。
闻我所偈:
有此四执,即为著相,
一切见相,皆由我相。
凡此差别,不见般若(智慧),
若相非相,即现如来。
山曰:稀有世尊,愿闻所法!若此,将喻何作念?
佛曰:如来鉴喻,譬如恒河(圣河),止观世界,一衣之水。所作诸相分别,形同作别一水。我相依别,我为一滴,有别恒河,疏不同流;人相依别,人为一滴,有别恒河,疏不同源;众生依别,众生一滴,有别恒河,疏不同归;光寿依别,刹那一滴,有别时空,疏不同在。执此四相,唯别妄我分、属类分、平等分、境界分。山月者,意云何哉?
山曰:依我解意,是众我、众人、众生、众光寿、众世界、众境界同为恒河,无所分别,亦无所相分别。
佛曰:若作恒河念,是执法相念,是别法相、诸相,是不究竟、不了义、不彻底、不清净之有余涅盘(罗汉境界),山月者,莫作是念,我皆令入无余涅盘(佛陀境界)。
闻我所偈:
若见恒河,立著法相,
法相无相,亦无所在。
当知恒河,境界微尘,
见法非法,即入佛陀。
世界大同分第四
山曰:稀有世尊,唯宜所感!众生同元,始为一生,一流之水,唤名恒河,本来无二,何期分别?万物同属,始为一物,一山之石,作名须弥,本来无二,何期分别?
试作一偈,以籍教诲:
观照三千般若光,
莫知一世皆大同。
本来悉心除妄相,
原来无相可思量。
佛曰:善哉,言之精妙。如是,本来悉心除妄相,原来悉心就是相。
法元境界分第五
山曰:大哉,世尊!我相不化,则人、众、光、寿、法而无一余灭,理之云何?
佛曰:一切诸相,皆由念生,因念生我,依我生心,心载三业(欲、妄、悔),继发三毒(贪、嗔、痴)。痴 心晦暗,贪(过喜)嗔(过厌)过执。戒除贪、欲;定灭嗔、妄;慧度痴、悔。止观定慧,几于法门,亦非无上,必修为空,方得正果。止者即定,清净我念,观者即慧,空法万象。山月者,惟余三千虚空,肃然无法无念,万象清净,本来庄严,法喜充盈,智慧圆满。只因念力指染,愕而世界婆娑,凭空起色,幻化四维,气象聚合,福德若亏。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地水火风(构成世界的本元),无态无形;止息定静,无来无去;始末因果,无先无后;众生非生,无起无灭。唯然,念力所因,集结有形,四大(地水火风)和合,品类聚成,念所依者,生为众生,念无依者,形为万物。山月者,实告之,此生生,彼形形,往来成就,非一境界。
山曰:于意为何?
佛曰:念所雏聚,无想(逻辑)无受(作用),一点构成,莫作二处,此一维世界。气所始也,无形无质,纠集成线,莫见相状,此二维世界。光(空间)所始也,形色所以,相所分别,莫知因果,此三维世界。寿(时间)所始也,生灭所以,法所分别,莫了一世,此四维世界。当知,一维火大(量),二维风大(气),三维水大(液),四维地大(固)。地水风火,和合世界。又知,我执在先,人别属一(一维世界),众别属二(二维世界),光别属三(三维世界),寿别属四(四维世界)。一切众生,妄见四大,又执四大,合和我相、人相、众生相、光寿相,又依相作别。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清净我执,止(定)妄离相,究竟光寿,观(慧)照般若。
般若性见分第六
山曰:唯然,世尊!于大乘守清净心,离诸相护般若心,得持正果,不堕妄见,复归无性,应往何住?
佛曰:一切众生,本无缘故,秉性清净,智慧圆满。譬如明镜,初始观照光明,而因尘垢指染,不见本来面目。山月者,一切众生,本无生死,只因妄执,断除光明。山月者,我为之喻,人行荒漠,心遂痴狂,迷癫离性,自见蜃境,幻象为真,妄见不已,莫能断绝,自殆荒漠。是此,一切见相众生概同荒漠,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光影皆同蜃景,又以幻尘为实所真相,执宁幻化离所圆满空性。又如梦人,枉信为真,尔时觉醒,四大(地水火风)皆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本念所想,自性所幻。醒来又梦,梦来又醒,亘古轮回,执迷苦海。山月者,实无蜃景,妄心幻执,依缘六触(眼、耳、鼻、舌、身、意),迷离般若,妄见生死,不获解脱。山月者,于意如何?
山曰:大哉世尊!涅盘如梦醒,梦醒当下觉。
佛曰:又意云何?
山曰:唯然,世尊!尝作一偈:
空作一梦生世界,
醒来无所是真切。
不是六尘难化灭,
只缘梦人不自觉。
佛曰:一切心念生幻想世界,一切世界依幻想妄见。山月者,又意云何?
山曰:唯然,世尊!
尝作一偈:
大千尽在一念中,
念灭六道化虚空。
不是轮回难解脱,
只缘众生多情衷。
佛曰:即知真空,空本无相,若空是空,即著空相。此空实无,了无境界,般若不照,莫有能知。但凡说空,必不得空,如来说空,是名真空。犹如逝者,自莫能言,侃谈从流,概莫知死。
山曰:如来所空是名为空,非执著于空,亦无空境界。一切主观皆不得空,而时,智慧圆满,福德无量,不止不动,不觉不依,自得于空,亦非所得,实无所得,是名所得。
无量清净分第七
佛曰:善哉。法无上如来觉悟者,是当了别无量阿僧只(无限众多)相空空如也,无量阿僧只法空空如也,无量阿僧只劫空空如也,无量阿僧只名空空如也。是无轮转,亦无身生灭,亦无相生灭,亦无法生灭,亦无量生灭。唯然心念生灭,名称生灭,幻化生灭,空虚生灭。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得无上如来智慧者,拭镜去尘,重照光明,般若究竟,映见本性,心相无住,复归于空,幻化寂灭,本性为空。山月者,当作是念。
山曰:观照,世尊!呃而芸芸众生,既明法门,何不皈依?既见智慧,何未光复?
佛曰:只因外求于相,不能内施于心。口说般若,志在迷离,行往智慧,心未所向。山月者,膏肓之体,不同健硕,末世之法,不同盛况。
外识依别分第八
山曰:复又谓何?
佛曰:只因幻化成真故,幻化相应六尘故,六尘相应六触故,六触相应六识故。六识所依,六识所缘,六识助伴,六识作业。总称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作此六识见别。此六识,作别色、声、香、味、触、法,见性观、闻、嗅、尝、受、想等此分别。
山曰:稀有,世尊!何谓眼识别?
佛曰:别色种性,观色为相。概略有三,显色、形色、表色。青黄赤白,显所色也;曲直方圆,形所色也;行住动静,表所色也。眼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何谓耳识别?
佛曰:别声种性,闻声为相。概略有三,响声、音声、波声。高低悠扬,响所声也;律调吟鸣,音所声也;轰伏震荡,波所声也。耳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何谓鼻识别?
佛曰:别香种性,嗅香为相。概略有三,质香、气香、感香。花果料脂,质香者也;醇烈焦腐,气所香也;爽郁清芳,感所香也。鼻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何谓舌识别?
佛曰:别味种性,尝味为相。概略有三,本味、品味、察味。酸甜苦咸,原所味也;甘涩辛辣,品所味也;厚薄鲜淡,察所味也。舌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何谓身识别?
佛曰:别触种性,受触为相。概略有四,地、水、风、火四大种子依识别。贴压磨擦,质之所然,地之所以;力拉柔重,性之所然,水之所以;痛痒疲疾,气之使然,风之所以;温凉寒热,法之使然,火之所以。身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唯然,世尊!
意识相应分第九
佛曰:上五识身,将作外识,比应意识互为助伴,意识俱依外识,外识所缘意识。
山曰:孰谓意识?
佛曰:能观注、认识、析别、作想、寻伺者。
山曰:孰性何谓?
佛曰:想、思、懈、惰、惭、愧、信、妄、悲、悯、惊、恐、恍、惚、邪、*、羞、耻、爱、恨、忧、虑、焦、躁、愠、惬、忈、恕、恩、怨、慈、悲、怜、惜、忿、懒、骄、慠、忐、忑、享、乐、舒、缓、恼、怒、慢、执、疑、惮、忏、惘、谄、怔、恋、恶、急、怠、憘、憎、忍、惩、憨、智、愚、慧、慎、忌、悬、惑、畏、惧、怡、悦、患、息、懊、烦、郁、闷、情、意、妒、嫉、憾、悔、感、念、贪、嗔、怂、欲、痴、癫、狂、迷、慌、安、觉、察,云云百性。当知一切三业三毒皆为之出。
山曰:复又何如?
佛曰:复而应地,若醉应地、若狂应地、若梦应地、若醒应地、若执应地、若觉应地,等六应地。何而醉?外识利导故;何而狂?逻辑颠倒故;何而梦?心志昏厥故;何而醒?心志光明故;何而执?业障幻化故;何而觉?定慧消业故。
山曰:唯然,世尊!何谓意识别?
佛曰:别识本性,妄见五识,别法本性,妄想诸法。概略有四,本识、妄识、善识、恶识。寻、伺、执、住,本识无智无愚;想、思、意、念,妄识无善无恶;智、慧、慈、悲,善识观照般若;愚、痴、贪、嗔,恶识堕入无明。意识依别,妄见诸相。
山月者,闻我所偈:
凡有所依,即为著相,
凡有所持,亦为著相。
若有法门,无住之心,
诸相如是,法相如是。
真如觉悟,知非即舍,
从善如流,圆满福德。
山曰:大哉,世尊!唯然,世尊!
法业究竟分第十
佛曰:山月者,当唯谛听!圆满无上觉,本空无法相,无上真如来,本净无佛相,无量那由他(无限多的一切),本寂无色相。圆满空寂,无所佛法,清净佛土,无所如来。妄想所生,佛土庄严,幻化所由,如来灭度。当知一切观照,皆为幻化,以至此言,亦不可执,如有所著,即为非法。
山曰:然佛陀何所达?
佛曰:山月者,实告之,佛陀无所达,所见佛陀皆由心念生。有心念故,取法相故;取法相故,生佛陀故;心念涅盘,法相皆空,法相皆空,佛陀随灭。有心念故,取法相故;取法相故,生佛陀故;心念涅盘,法相皆空;法相皆空,佛陀随空。但凡有余涅盘,妄想终归不止,佛相必住色界,佛陀必存不空。佛陀常化法身,只缘净他自空,如来长不能去,缘为自不可去。去者真,留者相,空其身,余其影。此说佛陀是说佛陀,是名佛陀,非有佛陀。
山曰:唯然,世尊!然依何持信如来所言?
佛曰:即是如来所语,亦是我慧幻相之自觉,而如来无所在,亦无所言。
山月者,闻我所偈:
佛陀止于幻化界,
上上即为空境界。
众生若得圆满觉,
如来自能空一切。
参观如是分十一
山曰:唯然,世尊!佛陀者,幻化界所至极者,若说上之有上,此必为空。大哉,世尊!众生修行,弗修弗空,无所修佛,亦失真如。然此,应何参礼佛像,应何供养我佛?
佛曰:善哉,善哉,莫大善哉!如来曾于无量光寿,参供千万佛而得诸善圆满无上真如,当知不止一佛、二佛、三佛百千万佛,是一切诸佛法相,一切诸佛真相,一切诸佛现相,是此参供非等参供。山月者,众莫能知,其知也否,于是至今,了无所得。身相如来,爱大莫哉,有如父母,同于兄弟,有如至亲,同于我身。
山曰:善哉!世尊!法相如来,如造如化,身相如来,如亲如我。
佛曰:山月者,养之父母,诚如难也?
山曰:不难,世尊。
佛曰:山月者,养之兄弟,诚如难也?
山曰:不难,世尊。
佛曰:山月者,养之自身,诚如难也?
山曰:不难,世尊。佛所说也,诚如易也。为之父母,慈孝有道,为之兄弟,悌义有道,为之诸亲,善爱有道,为之自身,自好有道。
佛曰:佛无所奢,止增譬类,若说有奢,即为谤佛。
山曰:仅遵。
佛曰:参供诸佛,亦非执著,心所至也,行所随也。望莫贪法,执著住相,口中念念,丝丝不动。又如譬类,有将欲行往须弥(圣山)者,未知途径所以,途遇知路人,往闻问之,径直西方,是人闻知若狂,顶礼不止,膜拜不去,路人怪哉“西行须弥,今已明示,久久不去,是去须弥?说往须弥,半途而废,执著路人,此是须弥?”
山月者,闻我所偈:
佛是指路人,问罢当自去,
话别莫多时,西天路遥遥。
复遇迷路人,自当多悲悯,
知途是法门,行途是觉悟。
诸法幻化分十二
山曰:复次,佛法何所依?
佛曰:山月者,实告之,佛法无所依,所见佛法皆由幻中生。譬如,蜃景当空,庙堂在空(双关),庙堂既空,其佛亦空,即是空空,何求登堂?幻化所以。
山曰:既知是幻,当则心、念、身、相皆为幻,圆满是幻,空寂是幻,修为是幻,佛法是幻,心念俱幻又当唯修持?又当何修持?
佛曰:大莫善哉!既知是幻,当以幻化幻,以幻觉正幻法,以幻法弃幻心,先由幻法离诸幻,暨证得圆满觉悟,自一切那由他境、阿僧祗劫终获解脱。山月者,所说解脱,譬如筏喻,筏之所用,涉水渡岸,待到彼岸,何须负筏?幻为用也,不为执也,法为器也,不为身也。筏以渡河,登彼即舍,凡著筏者,不知其用。幻以渡幻,解脱即舍,凡著化者,不知其用。
山曰:稀有,世尊!然当应何护持法念?
佛曰:山月者,应无所护持。当知,佛法遍住,无所不是,无论信持,不失不得。法主万象,无甚不在,一切自然,皆在法中。众在法中,法不在众,凡能护持,即非佛法。
法正净心分十三
山曰:唯然,世尊。然何离幻?
佛曰:依所处置,离(幻)心离(幻)念,即离诸幻。
山曰:当何以幻(法)正幻(心)?
佛曰:若发离幻念,必作离相念;若发离相念,必作无住念;若发无住念,必作等持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念即无上界之等同觉悟念);若发等持念,必作清净念。清净我念,必受持禁戒,持戒非终道(非为最终目的),唯净修法门。
山曰:唯然,世尊!如何依法清净观?
佛曰:诸身合和,地水风火,究竟合和,岂能离散?故此聚合,一时而已,四大借缘,本是分离。
如若破离,一尘不染,身心俱灭,我相何依?本无一物,缘起妄想,妄想皆无,一切皆空。
山曰:唯然,世尊!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耶?
佛曰:众生非生,合和之形,同是尘埃,奚有差别?众生非生,离形俱散,同是虚无,奚有差别?同尘同无,同复同归,始末相同,自然等同。此等持即为无上界、无别见之等持觉悟(即成佛)。
观见著相分十四
山曰:大哉,世尊!生有著相者,而非生有著相乎?
佛曰:凡有所依,凡有所承,凡有所持,凡有所载;凡应所力,凡应所牵,凡应所观,凡应所知。以至凡于因果、凡于光寿者即为著相。故有生非生,皆在其中,此中之外便是空。
山曰:何不著相?
佛曰:一切无知无觉(主观),即不著相,一切不知不觉(客观),即是真空。
山曰:大哉,世尊!
光寿止观分十五
佛曰:凡作光寿相、光寿分别,亦非圆满觉悟。
山曰:缘何所谓?
佛曰:光寿见别,是著光寿相,作光寿分别。四大幻化,延延不止,光寿所以。又复光寿,因生果灭,轮转妄见。又复妄见,执信幻化,堕入因果,不能解脱。
山曰:然此,因何作念?
佛曰:心念索然,意识寻伺,生光寿相,起光寿别。若诸相有实性,则光寿亦有实性,如物如体,并非不可识然。光者载诸相,寿者运诸相。
山曰:无载者,相无所依,无运者,相无所往。
佛曰:然。光返(相反和返回)者,空也,寿返(相反和返回)者,定也。
山曰:空即离光相,定即离寿相,光至极得定,寿至极得慧。
佛曰:然。光寿者,互助伴,同比应,相幻化。光变寿随,寿变光随,随同如一,变化无二。
光寿圆觉分十六
山曰:唯然,世尊!光寿何相识?
佛曰:光寿之相,有量有边,有形有际,只因众生不能慧定,故不可思议。若以相见,光有增减(空间大小),寿有进退(时间进退)。
山曰:唯然,世尊!光为相之体(本体),寿为相之性(规律),光由无至极(从无到大),再由极归无(从大到无),寿由极归无(从大到无),再由无至极(从无到大),光寿二者,随往随复,相反比之。
佛曰:光增寿进,寿进光增,同行同住,名曰往常,万相顺应,可所思议,时因为因,则果为果;光减寿退,寿退光减,同行同住,名曰复常,万相倒逆,不可思议,时果为因,则因为果。山月者,此一增进,彼一减退,如一呼吸,即一轮回。
山曰:唯然,世尊!寰宇如呼吸,吸、息、呼、止,周而复始,一往复即是一轮回。
佛曰:增进(往常)于极,未退减间,作息止状,四大充满,福德圆满,名无量定,得无量定果,起无量慧因;退减(复常)于极,未增进间,四大皆空,还于真空,智慧圆满,名无量空,得无量空果,起无量定因。
山曰:稀有,世尊!往常时,因为因,果为果,寿相顺势;复常时,果为因,因为果,寿相逆势。光如动,寿如势,此增彼削,此削彼增。光为寿因,寿为光果;寿为光因,光为寿果。
佛曰:一往复轮回中,无论寿相顺逆、往复,四维诸相依是其位。缘何所故?四维光寿,本来不变不动,因心念所动故,使之光所往复,使之寿所往复。四维光寿,本来无因无果,因妄念执相故,使之光所为因,使之寿所为果。譬如此去西方,去往先渡一河,再过一山,后转一湖。归复先转一湖,再过一山,后渡一河。然河、山、湖使然安之,不变不动,是我动而已,痴人言之景物在动,然河、山、湖使然处之,必无因果(关系),痴人言之因河果湖。云云种种,皆为妄见,诸相等等,妄中之妄。
山曰:大哉,世尊!
佛曰:若以觉悟见之,也是相地见也,然之,见相是初法,空相(动词)是修行。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若以相见,作想两极(一止一息),智慧为因,福德为果,福德为因,智慧为果。参观修为,关照呼吸,是息(观)为定,是止(空)为慧。
山曰:唯然,世尊!然初修者,何当作念?
佛曰:善哉。何期光分别?如来一掌方寸,奚有彼此分别?
山曰:无所分别。
佛曰:立寰宇观大千,奚别如来一掌?
山曰:有说方寸无别,寰宇有别,是著小见境界。
佛曰:善哉。何期寿分别?众生刹那瞬间,奚有彼此分别?
山曰:无所分别。
佛曰:一世百世,奚别刹那瞬间?
山曰:有说闪顺无别,百万有别,是著小年境界。
佛曰:我作一砂,一尘小我,一石大我;我作一石,一砂小我,一河大我,江河不观砂尘,宇宙不观银河。光者何大?往来之间。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有说虫者,朝生暮死,不知一日;有说芥者,春生秋死,不知一年;有说人者,生寿九九,不知一世;有说木者,生寿八百,不知一千。寿者何长?呼吸之间。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阿弥陀佛,圆满觉悟,是无上无量之时空光寿究竟觉悟!
是此为说,观照所偈:
因生如来果,
果来如生因,
生如来果因,
来如生因果。
四大若空分十七
山曰:愿常住世,不先超脱,以化众生,共度解脱,世尊!何奚可取?
佛曰:大哉!善哉!山月觉者,佛陀所愿。止随大爱,心念不失,念力不失,可常驻世。地藏王菩萨如也,一切解脱佛陀是也。
山曰:何奚为佛?
佛曰:自度广度他,真觉见涅盘。觉悟为佛,佛非怪力,是说正觉,佛法无边,不可思议,有心之处,皆为佛土。
佛说已毕,众相皆空。一切过去、当下、未来相,一切有生、非生相,一切
是念、非念相,一切光、寿相,一切智慧、觉悟相,是空也空。如是我去。
真如法言分十八
1947年五亿法币等于17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一万元左右。由于发行量激增,法币的价值也断崖式下降,1947年时100法币的价值在当时可买一颗煤球。下面是法币价值在那几年的变化过程。
1945年8月到194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法币的发行量从5000亿激增至660万亿元,增长1320倍。1948年8月,又停止法币,发行“金圆券“,原有的法币按照1∶300万收兑,这就是说,300万法币只能换1元金圆券。并且声称,金圆券发行以20亿为限。事实上,从1948年8月发行金圆券以来的不到一年里,其发行额超过了原来限额的几万倍。当时曾出现了类似“天方夜谭“的一幕∶印钞厂昼夜不停地赶印纸币,仍然供不应求,情急之下只好赶到美国、英国大量印刷。据报道,到1949年5月,国民党政府的货币发行额比1937年6月增加了145亿倍,而全国物价上涨85000亿倍。有人根据国民政府的物价统计,对100元“法币“购买力做过这样一个对比计算∶1937年可买两头黄牛。1938年可买一头黄牛。1939年可买一头猪。1941年可买一袋面粉。1943年可买一只鸡。1945年可买两个鸡蛋。1946年可买1/6香皂。1947年可买一粒煤球。
虽然法币的价值下跌,但是法币的意义无法磨灭,法币改革促进了中国币值的现代化,促使中国改善了银行制度。而且由于适应了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也使中国经济产生了较大发展。
《法元经》原经
原著:山月记
总目
授经济愿分第一 因我起业分第二
诸相非相分第三 世界大同分第四
法元境界分第五 般若性见分第六
无量清净分第七 外识依别分第八
意识相应分第九 法业究竟分第十
参观如是分十一 诸法幻化分十二
法正净心分十三 观见著相分十四
光寿止观分十五 光寿圆觉分十六
四大若空分十七 真如法言分十八
授经济愿分第一
如是我来。一时佛在大光明自在天,汇万法无相之众,一切过去生、当下生、未来生,一切有生非生、一切有想非想、一切有形非形,及一切可思议、不可思议、非不可思议,皆聚四面。是时,如来中正相比,众众居侧相应,概受法喜所染。尔时,佛觉众应者中,依缘而发,因念而起者,是名“山月觉者”。如来使作此经,托以铭世,其所撰载,故名“法元经”。时山月觉者受信持法、已见门径,唯疵法力精进、上善而就,垂怜众生婆娑、不能信持。佛所感同悲悯,留授斯文,以济大愿。
因我起业分第二
山曰:大哉世尊!一切罪业、一切烦恼、一切孽障,皆因“我”所依。然此“我”所因何在焉?
佛曰:善哉,当知此“我”非实所在、非有实所在,因信念在,因执著在。
山曰:非实所在,奚见四下?非实有所在,奚见如来?
佛曰:善哉。所说四下是所名四下,所说如来是所名如来,故所说、所知、所感、所觉之在非真在,概为虚在,是依五感六触在,是因念在,依念起,依念灭,此起也否,此灭也否,而实本无起灭,是念起念灭。众生非实生,众形非实形,是念力所生生,是念力所形形。山月者,予意何念?
山曰:如来所说,是名生灭,实无生灭。如来所说,是名我在,实无我亦无在,依念力使然。
佛曰:又亦何如?
山曰:如来所说,是名所说,实无所说。所见四下,是名四下,实无四下。所见如来,是名如来,实无如来。
佛曰:善哉。一切心念皆因妄想,又因妄想生执著,又因执著起三业(欲、念、悔),又因三业而造三果(罪业、烦恼、孽障)。山月者,当知此“我”是妄想,因想著相,因相而具我相、人相、众生相、光寿相。此相世界,有形有际,见色、受想、秉持、触觉,而佛陀法门,无形无际,无色、无受、无持、无觉。
诸相非相分第三
山曰:云何我相、人相、众生相、光寿相?
佛曰:即证有我,念念不止(定),与人有别,是为我执,故有我相;即证有他,念念不止,与类有别,是为人执,故有人相;即证有生非生,念念不止,与物有别,是为众生执,故有众生相;即证时空因果,念念不止,彼此有别,是为光寿执,故有光寿相。何所谓光(执)?东、西、南、北、上、下、左、右、远、近、微、巨之“光”(空间)差别,何所谓寿(执)?先、后、来、去、古、今、始、未、
起、止、久、短之“寿”(时间)差别。
闻我所偈:
有此四执,即为著相,
一切见相,皆由我相。
凡此差别,不见般若(智慧),
若相非相,即现如来。
山曰:稀有世尊,愿闻所法!若此,将喻何作念?
佛曰:如来鉴喻,譬如恒河(圣河),止观世界,一衣之水。所作诸相分别,形同作别一水。我相依别,我为一滴,有别恒河,疏不同流;人相依别,人为一滴,有别恒河,疏不同源;众生依别,众生一滴,有别恒河,疏不同归;光寿依别,刹那一滴,有别时空,疏不同在。执此四相,唯别妄我分、属类分、平等分、境界分。山月者,意云何哉?
山曰:依我解意,是众我、众人、众生、众光寿、众世界、众境界同为恒河,无所分别,亦无所相分别。
佛曰:若作恒河念,是执法相念,是别法相、诸相,是不究竟、不了义、不彻底、不清净之有余涅盘(罗汉境界),山月者,莫作是念,我皆令入无余涅盘(佛陀境界)。
闻我所偈:
若见恒河,立著法相,
法相无相,亦无所在。
当知恒河,境界微尘,
见法非法,即入佛陀。
世界大同分第四
山曰:稀有世尊,唯宜所感!众生同元,始为一生,一流之水,唤名恒河,本来无二,何期分别?万物同属,始为一物,一山之石,作名须弥,本来无二,何期分别?
试作一偈,以籍教诲:
观照三千般若光,
莫知一世皆大同。
本来悉心除妄相,
原来无相可思量。
佛曰:善哉,言之精妙。如是,本来悉心除妄相,原来悉心就是相。
法元境界分第五
山曰:大哉,世尊!我相不化,则人、众、光、寿、法而无一余灭,理之云何?
佛曰:一切诸相,皆由念生,因念生我,依我生心,心载三业(欲、妄、悔),继发三毒(贪、嗔、痴)。痴 心晦暗,贪(过喜)嗔(过厌)过执。戒除贪、欲;定灭嗔、妄;慧度痴、悔。止观定慧,几于法门,亦非无上,必修为空,方得正果。止者即定,清净我念,观者即慧,空法万象。山月者,惟余三千虚空,肃然无法无念,万象清净,本来庄严,法喜充盈,智慧圆满。只因念力指染,愕而世界婆娑,凭空起色,幻化四维,气象聚合,福德若亏。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地水火风(构成世界的本元),无态无形;止息定静,无来无去;始末因果,无先无后;众生非生,无起无灭。唯然,念力所因,集结有形,四大(地水火风)和合,品类聚成,念所依者,生为众生,念无依者,形为万物。山月者,实告之,此生生,彼形形,往来成就,非一境界。
山曰:于意为何?
佛曰:念所雏聚,无想(逻辑)无受(作用),一点构成,莫作二处,此一维世界。气所始也,无形无质,纠集成线,莫见相状,此二维世界。光(空间)所始也,形色所以,相所分别,莫知因果,此三维世界。寿(时间)所始也,生灭所以,法所分别,莫了一世,此四维世界。当知,一维火大(量),二维风大(气),三维水大(液),四维地大(固)。地水风火,和合世界。又知,我执在先,人别属一(一维世界),众别属二(二维世界),光别属三(三维世界),寿别属四(四维世界)。一切众生,妄见四大,又执四大,合和我相、人相、众生相、光寿相,又依相作别。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清净我执,止(定)妄离相,究竟光寿,观(慧)照般若。
般若性见分第六
山曰:唯然,世尊!于大乘守清净心,离诸相护般若心,得持正果,不堕妄见,复归无性,应往何住?
佛曰:一切众生,本无缘故,秉性清净,智慧圆满。譬如明镜,初始观照光明,而因尘垢指染,不见本来面目。山月者,一切众生,本无生死,只因妄执,断除光明。山月者,我为之喻,人行荒漠,心遂痴狂,迷癫离性,自见蜃境,幻象为真,妄见不已,莫能断绝,自殆荒漠。是此,一切见相众生概同荒漠,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光影皆同蜃景,又以幻尘为实所真相,执宁幻化离所圆满空性。又如梦人,枉信为真,尔时觉醒,四大(地水火风)皆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本念所想,自性所幻。醒来又梦,梦来又醒,亘古轮回,执迷苦海。山月者,实无蜃景,妄心幻执,依缘六触(眼、耳、鼻、舌、身、意),迷离般若,妄见生死,不获解脱。山月者,于意如何?
山曰:大哉世尊!涅盘如梦醒,梦醒当下觉。
佛曰:又意云何?
山曰:唯然,世尊!尝作一偈:
空作一梦生世界,
醒来无所是真切。
不是六尘难化灭,
只缘梦人不自觉。
佛曰:一切心念生幻想世界,一切世界依幻想妄见。山月者,又意云何?
山曰:唯然,世尊!
尝作一偈:
大千尽在一念中,
念灭六道化虚空。
不是轮回难解脱,
只缘众生多情衷。
佛曰:即知真空,空本无相,若空是空,即著空相。此空实无,了无境界,般若不照,莫有能知。但凡说空,必不得空,如来说空,是名真空。犹如逝者,自莫能言,侃谈从流,概莫知死。
山曰:如来所空是名为空,非执著于空,亦无空境界。一切主观皆不得空,而时,智慧圆满,福德无量,不止不动,不觉不依,自得于空,亦非所得,实无所得,是名所得。
无量清净分第七
佛曰:善哉。法无上如来觉悟者,是当了别无量阿僧只(无限众多)相空空如也,无量阿僧只法空空如也,无量阿僧只劫空空如也,无量阿僧只名空空如也。是无轮转,亦无身生灭,亦无相生灭,亦无法生灭,亦无量生灭。唯然心念生灭,名称生灭,幻化生灭,空虚生灭。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得无上如来智慧者,拭镜去尘,重照光明,般若究竟,映见本性,心相无住,复归于空,幻化寂灭,本性为空。山月者,当作是念。
山曰:观照,世尊!呃而芸芸众生,既明法门,何不皈依?既见智慧,何未光复?
佛曰:只因外求于相,不能内施于心。口说般若,志在迷离,行往智慧,心未所向。山月者,膏肓之体,不同健硕,末世之法,不同盛况。
外识依别分第八
山曰:复又谓何?
佛曰:只因幻化成真故,幻化相应六尘故,六尘相应六触故,六触相应六识故。六识所依,六识所缘,六识助伴,六识作业。总称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作此六识见别。此六识,作别色、声、香、味、触、法,见性观、闻、嗅、尝、受、想等此分别。
山曰:稀有,世尊!何谓眼识别?
佛曰:别色种性,观色为相。概略有三,显色、形色、表色。青黄赤白,显所色也;曲直方圆,形所色也;行住动静,表所色也。眼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何谓耳识别?
佛曰:别声种性,闻声为相。概略有三,响声、音声、波声。高低悠扬,响所声也;律调吟鸣,音所声也;轰伏震荡,波所声也。耳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何谓鼻识别?
佛曰:别香种性,嗅香为相。概略有三,质香、气香、感香。花果料脂,质香者也;醇烈焦腐,气所香也;爽郁清芳,感所香也。鼻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何谓舌识别?
佛曰:别味种性,尝味为相。概略有三,本味、品味、察味。酸甜苦咸,原所味也;甘涩辛辣,品所味也;厚薄鲜淡,察所味也。舌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何谓身识别?
佛曰:别触种性,受触为相。概略有四,地、水、风、火四大种子依识别。贴压磨擦,质之所然,地之所以;力拉柔重,性之所然,水之所以;痛痒疲疾,气之使然,风之所以;温凉寒热,法之使然,火之所以。身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唯然,世尊!
意识相应分第九
佛曰:上五识身,将作外识,比应意识互为助伴,意识俱依外识,外识所缘意识。
山曰:孰谓意识?
佛曰:能观注、认识、析别、作想、寻伺者。
山曰:孰性何谓?
佛曰:想、思、懈、惰、惭、愧、信、妄、悲、悯、惊、恐、恍、惚、邪、*、羞、耻、爱、恨、忧、虑、焦、躁、愠、惬、忈、恕、恩、怨、慈、悲、怜、惜、忿、懒、骄、慠、忐、忑、享、乐、舒、缓、恼、怒、慢、执、疑、惮、忏、惘、谄、怔、恋、恶、急、怠、憘、憎、忍、惩、憨、智、愚、慧、慎、忌、悬、惑、畏、惧、怡、悦、患、息、懊、烦、郁、闷、情、意、妒、嫉、憾、悔、感、念、贪、嗔、怂、欲、痴、癫、狂、迷、慌、安、觉、察,云云百性。当知一切三业三毒皆为之出。
山曰:复又何如?
佛曰:复而应地,若醉应地、若狂应地、若梦应地、若醒应地、若执应地、若觉应地,等六应地。何而醉?外识利导故;何而狂?逻辑颠倒故;何而梦?心志昏厥故;何而醒?心志光明故;何而执?业障幻化故;何而觉?定慧消业故。
山曰:唯然,世尊!何谓意识别?
佛曰:别识本性,妄见五识,别法本性,妄想诸法。概略有四,本识、妄识、善识、恶识。寻、伺、执、住,本识无智无愚;想、思、意、念,妄识无善无恶;智、慧、慈、悲,善识观照般若;愚、痴、贪、嗔,恶识堕入无明。意识依别,妄见诸相。
山月者,闻我所偈:
凡有所依,即为著相,
凡有所持,亦为著相。
若有法门,无住之心,
诸相如是,法相如是。
真如觉悟,知非即舍,
从善如流,圆满福德。
山曰:大哉,世尊!唯然,世尊!
法业究竟分第十
佛曰:山月者,当唯谛听!圆满无上觉,本空无法相,无上真如来,本净无佛相,无量那由他(无限多的一切),本寂无色相。圆满空寂,无所佛法,清净佛土,无所如来。妄想所生,佛土庄严,幻化所由,如来灭度。当知一切观照,皆为幻化,以至此言,亦不可执,如有所著,即为非法。
山曰:然佛陀何所达?
佛曰:山月者,实告之,佛陀无所达,所见佛陀皆由心念生。有心念故,取法相故;取法相故,生佛陀故;心念涅盘,法相皆空,法相皆空,佛陀随灭。有心念故,取法相故;取法相故,生佛陀故;心念涅盘,法相皆空;法相皆空,佛陀随空。但凡有余涅盘,妄想终归不止,佛相必住色界,佛陀必存不空。佛陀常化法身,只缘净他自空,如来长不能去,缘为自不可去。去者真,留者相,空其身,余其影。此说佛陀是说佛陀,是名佛陀,非有佛陀。
山曰:唯然,世尊!然依何持信如来所言?
佛曰:即是如来所语,亦是我慧幻相之自觉,而如来无所在,亦无所言。
山月者,闻我所偈:
佛陀止于幻化界,
上上即为空境界。
众生若得圆满觉,
如来自能空一切。
参观如是分十一
山曰:唯然,世尊!佛陀者,幻化界所至极者,若说上之有上,此必为空。大哉,世尊!众生修行,弗修弗空,无所修佛,亦失真如。然此,应何参礼佛像,应何供养我佛?
佛曰:善哉,善哉,莫大善哉!如来曾于无量光寿,参供千万佛而得诸善圆满无上真如,当知不止一佛、二佛、三佛百千万佛,是一切诸佛法相,一切诸佛真相,一切诸佛现相,是此参供非等参供。山月者,众莫能知,其知也否,于是至今,了无所得。身相如来,爱大莫哉,有如父母,同于兄弟,有如至亲,同于我身。
山曰:善哉!世尊!法相如来,如造如化,身相如来,如亲如我。
佛曰:山月者,养之父母,诚如难也?
山曰:不难,世尊。
佛曰:山月者,养之兄弟,诚如难也?
山曰:不难,世尊。
佛曰:山月者,养之自身,诚如难也?
山曰:不难,世尊。佛所说也,诚如易也。为之父母,慈孝有道,为之兄弟,悌义有道,为之诸亲,善爱有道,为之自身,自好有道。
佛曰:佛无所奢,止增譬类,若说有奢,即为谤佛。
山曰:仅遵。
佛曰:参供诸佛,亦非执著,心所至也,行所随也。望莫贪法,执著住相,口中念念,丝丝不动。又如譬类,有将欲行往须弥(圣山)者,未知途径所以,途遇知路人,往闻问之,径直西方,是人闻知若狂,顶礼不止,膜拜不去,路人怪哉“西行须弥,今已明示,久久不去,是去须弥?说往须弥,半途而废,执著路人,此是须弥?”
山月者,闻我所偈:
佛是指路人,问罢当自去,
话别莫多时,西天路遥遥。
复遇迷路人,自当多悲悯,
知途是法门,行途是觉悟。
诸法幻化分十二
山曰:复次,佛法何所依?
佛曰:山月者,实告之,佛法无所依,所见佛法皆由幻中生。譬如,蜃景当空,庙堂在空(双关),庙堂既空,其佛亦空,即是空空,何求登堂?幻化所以。
山曰:既知是幻,当则心、念、身、相皆为幻,圆满是幻,空寂是幻,修为是幻,佛法是幻,心念俱幻又当唯修持?又当何修持?
佛曰:大莫善哉!既知是幻,当以幻化幻,以幻觉正幻法,以幻法弃幻心,先由幻法离诸幻,暨证得圆满觉悟,自一切那由他境、阿僧祗劫终获解脱。山月者,所说解脱,譬如筏喻,筏之所用,涉水渡岸,待到彼岸,何须负筏?幻为用也,不为执也,法为器也,不为身也。筏以渡河,登彼即舍,凡著筏者,不知其用。幻以渡幻,解脱即舍,凡著化者,不知其用。
山曰:稀有,世尊!然当应何护持法念?
佛曰:山月者,应无所护持。当知,佛法遍住,无所不是,无论信持,不失不得。法主万象,无甚不在,一切自然,皆在法中。众在法中,法不在众,凡能护持,即非佛法。
法正净心分十三
山曰:唯然,世尊。然何离幻?
佛曰:依所处置,离(幻)心离(幻)念,即离诸幻。
山曰:当何以幻(法)正幻(心)?
佛曰:若发离幻念,必作离相念;若发离相念,必作无住念;若发无住念,必作等持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念即无上界之等同觉悟念);若发等持念,必作清净念。清净我念,必受持禁戒,持戒非终道(非为最终目的),唯净修法门。
山曰:唯然,世尊!如何依法清净观?
佛曰:诸身合和,地水风火,究竟合和,岂能离散?故此聚合,一时而已,四大借缘,本是分离。
如若破离,一尘不染,身心俱灭,我相何依?本无一物,缘起妄想,妄想皆无,一切皆空。
山曰:唯然,世尊!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耶?
佛曰:众生非生,合和之形,同是尘埃,奚有差别?众生非生,离形俱散,同是虚无,奚有差别?同尘同无,同复同归,始末相同,自然等同。此等持即为无上界、无别见之等持觉悟(即成佛)。
观见著相分十四
山曰:大哉,世尊!生有著相者,而非生有著相乎?
佛曰:凡有所依,凡有所承,凡有所持,凡有所载;凡应所力,凡应所牵,凡应所观,凡应所知。以至凡于因果、凡于光寿者即为著相。故有生非生,皆在其中,此中之外便是空。
山曰:何不著相?
佛曰:一切无知无觉(主观),即不著相,一切不知不觉(客观),即是真空。
山曰:大哉,世尊!
光寿止观分十五
佛曰:凡作光寿相、光寿分别,亦非圆满觉悟。
山曰:缘何所谓?
佛曰:光寿见别,是著光寿相,作光寿分别。四大幻化,延延不止,光寿所以。又复光寿,因生果灭,轮转妄见。又复妄见,执信幻化,堕入因果,不能解脱。
山曰:然此,因何作念?
佛曰:心念索然,意识寻伺,生光寿相,起光寿别。若诸相有实性,则光寿亦有实性,如物如体,并非不可识然。光者载诸相,寿者运诸相。
山曰:无载者,相无所依,无运者,相无所往。
佛曰:然。光返(相反和返回)者,空也,寿返(相反和返回)者,定也。
山曰:空即离光相,定即离寿相,光至极得定,寿至极得慧。
佛曰:然。光寿者,互助伴,同比应,相幻化。光变寿随,寿变光随,随同如一,变化无二。
光寿圆觉分十六
山曰:唯然,世尊!光寿何相识?
佛曰:光寿之相,有量有边,有形有际,只因众生不能慧定,故不可思议。若以相见,光有增减(空间大小),寿有进退(时间进退)。
山曰:唯然,世尊!光为相之体(本体),寿为相之性(规律),光由无至极(从无到大),再由极归无(从大到无),寿由极归无(从大到无),再由无至极(从无到大),光寿二者,随往随复,相反比之。
佛曰:光增寿进,寿进光增,同行同住,名曰往常,万相顺应,可所思议,时因为因,则果为果;光减寿退,寿退光减,同行同住,名曰复常,万相倒逆,不可思议,时果为因,则因为果。山月者,此一增进,彼一减退,如一呼吸,即一轮回。
山曰:唯然,世尊!寰宇如呼吸,吸、息、呼、止,周而复始,一往复即是一轮回。
佛曰:增进(往常)于极,未退减间,作息止状,四大充满,福德圆满,名无量定,得无量定果,起无量慧因;退减(复常)于极,未增进间,四大皆空,还于真空,智慧圆满,名无量空,得无量空果,起无量定因。
山曰:稀有,世尊!往常时,因为因,果为果,寿相顺势;复常时,果为因,因为果,寿相逆势。光如动,寿如势,此增彼削,此削彼增。光为寿因,寿为光果;寿为光因,光为寿果。
佛曰:一往复轮回中,无论寿相顺逆、往复,四维诸相依是其位。缘何所故?四维光寿,本来不变不动,因心念所动故,使之光所往复,使之寿所往复。四维光寿,本来无因无果,因妄念执相故,使之光所为因,使之寿所为果。譬如此去西方,去往先渡一河,再过一山,后转一湖。归复先转一湖,再过一山,后渡一河。然河、山、湖使然安之,不变不动,是我动而已,痴人言之景物在动,然河、山、湖使然处之,必无因果(关系),痴人言之因河果湖。云云种种,皆为妄见,诸相等等,妄中之妄。
山曰:大哉,世尊!
佛曰:若以觉悟见之,也是相地见也,然之,见相是初法,空相(动词)是修行。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若以相见,作想两极(一止一息),智慧为因,福德为果,福德为因,智慧为果。参观修为,关照呼吸,是息(观)为定,是止(空)为慧。
山曰:唯然,世尊!然初修者,何当作念?
佛曰:善哉。何期光分别?如来一掌方寸,奚有彼此分别?
山曰:无所分别。
佛曰:立寰宇观大千,奚别如来一掌?
山曰:有说方寸无别,寰宇有别,是著小见境界。
佛曰:善哉。何期寿分别?众生刹那瞬间,奚有彼此分别?
山曰:无所分别。
佛曰:一世百世,奚别刹那瞬间?
山曰:有说闪顺无别,百万有别,是著小年境界。
佛曰:我作一砂,一尘小我,一石大我;我作一石,一砂小我,一河大我,江河不观砂尘,宇宙不观银河。光者何大?往来之间。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有说虫者,朝生暮死,不知一日;有说芥者,春生秋死,不知一年;有说人者,生寿九九,不知一世;有说木者,生寿八百,不知一千。寿者何长?呼吸之间。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阿弥陀佛,圆满觉悟,是无上无量之时空光寿究竟觉悟!
是此为说,观照所偈:
因生如来果,
果来如生因,
生如来果因,
来如生因果。
四大若空分十七
山曰:愿常住世,不先超脱,以化众生,共度解脱,世尊!何奚可取?
佛曰:大哉!善哉!山月觉者,佛陀所愿。止随大爱,心念不失,念力不失,可常驻世。地藏王菩萨如也,一切解脱佛陀是也。
山曰:何奚为佛?
佛曰:自度广度他,真觉见涅盘。觉悟为佛,佛非怪力,是说正觉,佛法无边,不可思议,有心之处,皆为佛土。
佛说已毕,众相皆空。一切过去、当下、未来相,一切有生、非生相,一切
是念、非念相,一切光、寿相,一切智慧、觉悟相,是空也空。如是我去。
真如法言分十八
你指的是法郎吧,
现在法国使用的是欧元了,
货币兑换
1欧元=72640人民币元
1人民币元=01377欧元
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更新时间:2016-12-24 11:38
两军阵前邹品清救下卫殿恒,卫殿恒托元帅做媒将妹妹卫玉莲许配邹品清。新婚之夜邹品清疾 赴戎机和卫玉莲只做了半夜夫妻。邹品清寡嫂田月姣风流放荡与和尚法元私通被卫玉莲撞见恼羞成怒顿起杀机,不巧法元误杀邹夫人,田月姣诬陷卫玉莲勾奸害母。公堂上田月姣咬定卫玉莲所生婴儿为野种,邹品清怒而摔死婴儿,命案引发命案。
王红丽饰卫玉莲,张家训饰卫文祥,朱建军饰邹品清,陈兰英饰田月姣,王燕饰卫殿元,周静饰邹夫人,秦春雷饰卫殿恒。 邹、卫两家对簿公堂,河间知府赵坤山秉公而断欲为玉莲雪冤却被邹品清上司边关大帅唐金龙强行调离。田月姣买通肃宁县师爷及余知县,余师爷偷换婴尸,余知县判卫玉莲勾奸害母午夜问斩。卫文祥和女儿抱头痛哭刑场诀别。最后一场父女哭别是全剧重头戏,非常能考验演员的唱功。卫文祥的“天道不公冤祸降”、“见女儿哭声哀泪如雨纷”、
王红丽饰卫玉莲,张家训饰卫文祥,朱建军饰邹品清,陈兰英饰田月姣,李宝才饰余知县。 卫玉莲被屈斩之际被其兄新任八府巡按卫殿元救下。卫殿元扮成算命先生暗访田月姣诱其供出勾奸害命嫁祸玉莲真相。邹品清探视卫玉莲,带来田月姣所做饭菜被测出有毒,邹品清如梦方醒悔恨交加。赵坤山升堂严惩田月姣、法元、知县、师爷等真凶,判邹品清刺配流放。
本剧是《三更生死缘》的大结局,重头唱段不多,其中卫玉莲在监中的“拜灵牌焚香纸把婆母祭奠”、“邹品清你休要再鲁莽”以及最后和邹品清话别的“公堂上扶品清你要挺身立站”等唱段比较好。
《三更生死缘》情节跌宕起伏戏剧性强,人物形象善恶分明,表演富有生活气息,唱段具有浓郁的豫剧韵味,深得普通观众喜爱。因为是长达3部的连台本戏,有些地方便显得枝蔓旁出缺少剪裁打磨(比如第1部田月姣调戏卫殿元、第2部余师爷杀子害妻、第3部卫殿元与田月姣逢场作戏等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情节却占了很大篇幅),这也是民间戏曲常有的缺憾。另外本剧的乐队伴奏也有些单调,尽管王红丽的表演唱腔无可挑剔。拍摄时人物近镜头多,整体表演场面少。
王红丽饰卫玉莲,张家训饰卫文祥,朱建军饰邹品清,陈兰英饰田月姣,王燕饰卫殿元,秦春雷饰卫殿恒。
1法币等于多少人民币? 法币是法国法郎的别称。换算关系为:1人民币元=07837法国法郎1法国法郎=12759人民币元。常见的查询汇率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期货外汇软件上附带外汇行情走势。2、各大财经网站上也有外汇报价。3、通过手机的自带的外汇查询工具也可以查询汇率情况。4、手机期货行情软件大多也有主要货币汇率行情。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法元经》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法元经》、一法币多少钱、《法元经》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