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终结者该取外号
一锤定音
或者直接叫“锤子”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有这样一类人
说话常常不经过大脑的直肠子
看不惯的事物会直截了当的指出
不给任何迂回和转折
不善于察言观色
一言不合就会发动一种攻击技能
就跟加了特效一样
「Duang」地一下冷却热火朝天的聊天现场
成为话题走向死亡的终极聊天杀手
好久不见
第一句话就会问你“你是不是又胖了?”
你买了新的衣服
又会说:“以后买衣服别买横条纹,显胖!”
你夸她一句瘦
立马说:“再长十斤就破百了你知道吗?”
赞新出的国产**好看
这种人也是第一时间跳出来
“国产**有啥好看的,太商业了吧?”
这些人,我们谈话三言两语就想离开
被称为话题终结者
话题终结者们有什么特性?
抱怨
总觉得自己生不逢时,怨天怨地
说话太直
心直口快,以为自己是坦率真实
实际是说话不经大脑,让人很不舒服
久而久之,就很多人就避而不及了
泼冷水
不管别人说什么做什么
都是倾向去否认别人的想法和做法
以显示自己知识渊博
把人身攻击当调侃
错把嘴贱当幽默,自以为很幽默
过分喜欢辩论
在什么问题上都要讲道理
轻佻的说话和骄傲的语气
听着容易让人不舒服
过多干涉别人的生活
询问别人的隐私
负能量爆棚
让人想远离
不过说到底
很多的话题终结者
往往是因为缺乏同理心
才与他人相处不好的人
同理心(Empathy)
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共情
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
即于人际交往过程中
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
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
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
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如何培养同理心?
先收听自己的感觉
想要表达自己的感觉也要考虑表达的方式
收听他人的感觉
才能开始练习体会他人的感觉
用体谅来回答他人的感觉
让对方认为你听进去了
且能体会他的感觉
在聊天中遇到尬聊的时候
你可以……
话题转移
在遇到尬聊的情况时要学会及时转移话题
不要再在原话题上继续下去了
找共同兴趣
在刚开始交流时
试着去了解对方,寻找共同的话题
这样才能确保能和对方在一个话题上进行深入的交流
表情包大法好
有时候斗图会是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
关注我们蘑菇头表情
海量表情包
相信生动有趣的斗图一定能缓和气氛
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
怒刷存在感
拒绝做冷场王
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有趣
而不是展示自己
之所以成为话题终结者,重要原因,就是大家在沟通时,脑子里找不到话题,或是出于空白状态。但其实真的是没话题吗?不是,话题就在我们身边。
我相信你不会和所有人都这样,比如你和好朋友,亲密的同学同事,父母等关系较好的人聊天时,你就会没那么紧张,因为你知道他们不会给你太多压力,你也能预期到对方给你的反馈,所以你的状态是放松的。
当人的精神状态处于平和,安全的情况时,能相对自如的发挥自己本身有的能力、实力、知识储备。
比如,你再怎么恐惧和别人聊天,但每次谈及你热衷的事情时,你会两眼放光,例如,LOL,王者荣耀走位风骚,接连收人头。你对这些事情非常熟悉,了然于胸,自然就会游刃有余。
在表达时,尽量让他人能够接的上话。打过乒乓球的伙伴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球都好接。虽然每个人接球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往往与个人打球的水平相关。但客观的说,有些球要好接一些,而有些球特别难接,所需要的能力要求也较高。要避免成为一个话题的终结者,你就需要考虑对方是否能够接的上你的话。你不要总是在聊天时,说出让他人难以接上的话。
沟通中,你有遇到过“话题终结者”的时刻吗?
比如:你刚去一家新公司,本想跟坐在旁边的同事套个近乎,可是连说了三句话,对方都不肯抬头,只是淡淡地回了你一个“噢”字。‘
你看了部**兴冲冲地跟朋友推荐:“这**太棒了,快去看吧!”谁料,朋友冷冷一笑,“看个**就把你高兴成这样。”
好不容易约到心仪的妹子出来吃饭,你在仰头说,她在埋头吃,你问了一堆问题,姑娘却满不在乎地说:哦,不是的。“
我想这样的场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遇到过,甚至有些人还经常性的遇到,对吗
遇上话题终结者最糟糕的地方还不在于碰了一鼻子灰,而是你甚至会因此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该来到地球上!
我们把话题终结者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闷葫芦”型
张不开嘴,找不到聊天的方法
第二种“抬杠型”
自我意识强,爱用自我感受评判一切
第三种“挑刺儿型”
这类人不直接打击或反对你,而是挑一些不起眼的问题表达一下自己的“独特”观点
遇上任何一种“话题终结者”我们只好认命,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避免自己成为令人讨厌的“话题终结者”
避免成为“话题终结者”的秘诀
1:否定+解释
如:“我不是东北人”+"我生在江苏,祖籍在东北。”
“这个熊本熊是假的”+“因为国内还没有指定的专营店,不过能在北京看到她已经很难得了。
2:拒绝+肯定
如:“我今晚要加班参加不了”+“不过明晚有空我很愿意去”
“现在心情很差不想和你讨论”+“明早我在办公室,你可以那个时候来,我们聊聊。”
3:拒绝+反问
如:“我去不了,所有周末时间都被安排满了”+“我记得你周末也要看孩子,怎么突然有时间了?”
“我现在不想考虑谈恋爱的事”+“你为什么觉得我们俩合适呢?”
4:肯定+反问
如:“你为这份事业坚持了十年真不容易啊!”“是啊,的确不容易”+“你知道是什么支撑我一路走下来的吗?
我们发现,以上的方法都是在否定和拒绝之后,再加上一个肯定式的补充句。除了能给对方留下接话的“引子”之外,更重要的是,减弱否定句本身的“无力感”
有沟通力学者形容说,“我们就像永不关闭的传送机。”不论高谈阔论还是保持沉默。不论情绪化地应答还是摆出“死人脸”,我们都在将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传送给对方。
所以,话题终结现象并非小事。从心里学层面讲,习惯性终结话题的人往往受到长期缺乏亲密关系的影响,生活状态消极,安全感低下,而这些情绪状态会严重威胁 到健康。我来例举几个经过长期科学观察得出的医学结论,请相信,这不是危言耸听。
1:那些与家人朋友有着密切联系的人,其寿命要比生活孤立者平均长37年
2:相比拥有活跃社交的人,性格孤僻者患感冒的概率要高4倍
3:婚姻幸福的人要比单身的人没在肺炎、外科手术和癌症上的发生率更低。
在所有这些研究当中,关系的品质要比关系本身更重要,影响关系品质的,正是我们每天都必须做的事——沟通
不仅为了建立更好的关系,也为了身心健康,从今天起不再做“话题终结者”,和对面的人愉快的聊起来吧!
异性夜聊:不小心遇到“话题终结者”?哪几句回复,成功结束尬聊?
聊天时有一种难堪称为:害怕气体突然安静。确实,和异性聊天,特别是和你喜欢的异性聊天,害怕尬聊。在谈恋爱的初始阶段,虽然很多女生和男生一样,不知道该怎么地,聊着聊着气体突然就弥漫着了“尬”气息,不知道聊什么好啦就像这样:为什么会有尴尬场面?为什么找不到话题?为什么很多情况下你变成话题终结者?除开本身性“格内/性格外向”的因素的影响外,美国萨姆休斯顿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也发现了,人与人沟通时存有三个方面的心理问题:
工作经验行业、过虑和心理距离。(1)工作经验行业:包含大家背景、意识、价值观念、成见、需求与期待等,说话人必须要在其工作经验行业的大环境下,对信息开展编号和接受,当发布者积累的经验行业与接受者重合非常少时,沟通交流越来越艰难。(2)过虑:代表着大家常常看到和听见的,并非是咱们在情感上见到和听见的,过虑是由我们自己的要求兴趣和爱好所引起的,好多人只关心自己,这无形之中降低了跟别人的联系与同她们拥有相同话题的概率。
(3)心理距离:假如沟通者一开始就预置另一方不愿跟自己沟通交流,或担忧对方负面反馈,这种观念便限制了有效的沟通的好机会。这便是大部分话题终结者的问题所在,都是深陷尬聊的实质缘故。而我要改进这种局势,还是要从挑战性、话题重叠度等根源下手,培养另一方和你聊天的原动力。也就是说,和自己喜欢的男生闲聊,聊起来并不是天,反而是情绪、是一种气氛、是一种乐趣。那也是高情商的具体表现。
如同蔡康永所说的那样:“你觉得什么样的话,你也就是个怎样的人。”止尬聊的高效方式。那样怎么样聊天才不容易尬聊,不想做话题终结者呢?话题异频拓宽话题异频拓宽,也是从另一方回复的信息中跨频道的拓宽话题,扩展你的思想,大至宏观的时长、地址、环境及,小至实打实的角色,工作中、日常生活、用餐等。因为世界上事情与物体中间都是有直接和间接的关联,通过这个联络,就可很和谐的从某一个连接点跳到另一个连接点上去拓宽话题。
以上就是关于话题终结者该怎么取外号全部的内容,包括:话题终结者该怎么取外号、为什么在网上总变成话题终结者、我是个话题终结者,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状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