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一九六二年五月号。
★注释:
从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一词来看,“采桑子”是词牌,“重阳”是题目,这个题目确定了词的内容与重阳节相关。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叫“重阳节”。一九二九年重阳节是阳历十月十一日。这年秋天,红四军在福建省西部汀江一带歼灭土著军阀,攻克了上杭,所以词中说“战地黄花分外香”。黄花指菊花,我国古代菊花的主要品种是黄的。《吕氏春秋•季秋纪》:“季秋之月:……菊有黄华(花)。”古人常于重阳赏菊。
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战地风光,诗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与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从容不迫、欢快愉悦的心情。
毛泽东写《采桑子·重阳》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统一在艺术形象里,由于对革命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描绘的秋光、秋色明艳而壮丽。两度突出“重阳”,既符合“采桑子”“反复”的格律,又表现作者重回红四军前委工作时的激动心情。选择“黄花分外香”这一形象,侧重表现色彩艳丽,选择“寥廓江天”与“万里霜”这两种形象,侧重表现境界开阔。
与我国传统的诗文相比,《采桑子·重阳》之中的秋天形象色彩艳丽,生机勃勃;这主要取决于当时作者“东山再起”的革命豪情;词中主要选择了“战地黄花”“寥廓江天”“万里霜”等形象表现这种特点。
出自《采桑子·年年倚井盼归堂》,作者已无从考证。歌手许嵩在他的《清明雨上》这首歌里有:“雨打湿了眼眶,年年倚井盼归堂”之句。
原文:
庭前醉柳花间影,
桃叶流莺低语韩凭。
寄我江南木槿情,
凌来老大三生饮,
诗字连襟, 逢酒须倾,
莫问千秋万岁名。
”年年倚井盼归堂“大概意思是:年年倚在天井院子那里,盼望家人归家堂前。
注: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罗敷艳歌》等。辛弃疾、朱敦儒、欧阳修、冯延巳、柳永、晏殊、晏几道、苏轼、吕本中、纳兰容若等相关文学大家先后以采桑子为词牌作诗词。采桑子格律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另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中华词谱举要》中收录常用词牌52个,为了缩短篇幅,用横排方式,竖排时以逗号和句号分行,顿号在句子之中。单调只有一段叫一片,双调有两段分上片、下片。有括号的“(平)、(仄)”为可平可仄放宽处,作者自定。右下角标有“△”符号的字为押韵字(韵脚),右下角标有“▲”符号的字为转韵字。
1十六字令(单调16字),又名《苍梧谣》、《归字谣》,押平声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2忆江南(单调27字),又名《江南好》、《望江南》。要求第3、4句对仗,押平声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渔歌子(单调27字),押平声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4捣练子(单凋27字),要求开头两个3字句对仗,押平声韵: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5调笑令(单调32字),要求第2句重叠第1句、第7句重叠第6句,共用3韵可以不相同,中间转韵: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6如梦令(单调33字),要求5、6两个两字句与第4句最后两字重叠,押仄声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7长相思(双调36字),上、下片全同,要求上片和下片的前两个3字句的后两个字重叠,押平声韵: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8生查子(双调40字),上、下片全同,押仄声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9浣溪沙(双调42字),上片和下片第1句平仄排列不同,要求下片前两句对仗,押平声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10采桑子(双调44字),又名《丑奴儿》,上、下片全同,要求上片第3句与第2句重叠、下片第3句与第2句重叠(也可以部分字重叠),押平声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11菩萨蛮(双调44字),上、下片不同,上片和下片前两句用仄韵、后两句用平韵,不要求韵部相同: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12巫山一段云(双调44字),上、下片格律相同,可各用一韵,亦可不在同一声部: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3卜算子(双调44字),又名《百尺楼》、《楚天谣》,上、下片全同,押仄声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14减字木兰花(双调44字),简称《减兰》,上、下片格律相同,共用两仄两平韵,各韵不必相同: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15诉衷情(双调44字),上、下片格律不同,押平声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16忆秦娥(双调46字),上、下片不同,上片第3句的3字句重叠第2句的后3个字,下片第3句的3字句重叠第2句的后3个字,押仄声韵: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17清平乐(双调46字),上、下片格律不同,上片用仄韵、下片用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18人月圆(双调48字),上、下片格律不同,押平声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19西江月(双调50字),上、下片格律相同,上片和下片的第2句韵同、最后一句押同韵不同声调的仄声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20南歌子(双调52字),又名《南柯子》,上、下片全同,两片的前两句要求对仗,押平声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21浪淘沙(双调54字),上、下片全同,押平声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22鹧鸪天(双调55字),上、下片不同,押平声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3鹊桥仙(双调56字),上、下片格律相同,最后一句放宽一处不同,要求两片的前两句对仗,押仄声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24虞美人(双调56字),上、下片全同,押韵方法与《减字木兰花》相同: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5南乡子(双调56字),上、下片全同,押平声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26踏莎行(双调58字),上、下片全同,首2句均要求对仗,押仄声韵: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27小重山(双调58字),上、下片首句不同,其余全同,押平声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28蝶恋花(双调60字),又名《鹊踏枝》,第2、3两句也可以一气贯下成九字句,上、下片全同,押仄声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29钗头凤(双调60字),上、下片全同,要求上、下片前3句同韵,上、下片4句后转韵并同韵,最后3字也可联成一句:
(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30临江仙(双调60字),有数种格式,这是较通行的一种,上、下片全同,平声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1一剪梅(双调60字),也有每句用韵的,上、下片全同,押平声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32渔家傲(双调63字),上、下片全同,押仄声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33定风波(双调62字),上、下片不同,共用4处转韵,上片1、2、5句同韵,3、4句同韵;下片1、2句同韵,4、5句同韵,3、6句返回上片与第1韵同,须注意回环式用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34破阵子(双调62字),上、下片全同,首2句均要求对仗,押平声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35苏幕遮(双调62字),上、下片全同,头两个3字句均要求对仗,押仄声韵: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36江城子(双调70字),又名《江神子》,宋以后多用双调。上、下片全同,第4、5句亦可作9字句,押平声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37风入松(双调76字),另有74字格式(第2句少1仄声字),上、下片全同,末尾两个6字句均要求对仗,押平声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38洞仙歌(双调84字),下片第6句7个字也可联成一气,押仄声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39满江红(双调93字),上、下片自7字句以下句法相同,要求两个7字句对仗,押仄声韵: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40平韵满江红(双调93字),要求同上: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41满庭芳(双调95字),上片首2句要求用对仗,下片第2、3句最好用对仗,不用亦可,押平声韵: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42水调歌头(双调95字),上、下片格式不同,押平声韵: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43八声甘州(双调97字),上、下片字数、句式完全不同,押同声部韵。需特别注意的是上片第1句、第3句和下片第2句的头一个字是一字领: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4声声慢(双调97字),上、下片格式不同,押仄声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
45念奴娇(双调100字),上、下片格式不同。本谱为正例,与苏轼《郝壁怀古》(大江东去)格式略有所不同,押仄声韵,上片第6、7两个四字句须用对仗: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46东风第一枝(双调100字),下片除前2句换头外,其余和上片相同。上片开首两个4字句要求对仗,第4、5(下片是第3、4)两个6字句也可以对仗,押仄声韵: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47桂枝香(双调101字),上、下片除首句换头外,其余全同,第8、9两个字4字句可用对仗,也可以不用,押仄声韵: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48齐天乐(双调102字),又名《台城路》,上、下片只是首尾不同,要求上片第3句与第4句、下片第句3与第4句对仗,上片第7、8句、下片第8、9句是一字领,押仄声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49永乐遇(双调104字):上、下片第4至第10句句法相同。要求上片首2句和第4、5句对仗,押仄声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50海望潮(双调107字),上、下片仅前句不同,其余全同。要求上片头2句和上、下片第4、5句对仗,押平声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51沁园春(双调114字),上、下片格式不同,要求上片第4句至7句、下片第5至8句用扇面对,押平声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52金缕曲(双调116字),原名《贺新郎》或(《贺新凉》),除换头外,上、下片全同,押仄声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53离亭燕
一作《离亭宴》。《张子野词补遗》有“离亭别宴”之语。因取以为调名。张作七十七字,他家多作七十二字体。上下片各四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中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中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中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中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
注中——可平可仄
填词最好有一本词牌格律的书了
采桑子 [丑奴儿]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词参考•
采桑子•丑奴儿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新凉好个秋。
说明:又称《罗敷媚》、《丑奴儿》,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韵到底。前后阕第三句也常用叠韵。
-----------------------------
一、二声为平,如妈、麻;三、四声为仄,如马、骂。括号内指一般为平/仄,但可平可仄
导语:《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组词《采桑子十首》的第四首。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丑奴儿令》、《转调丑奴儿》、《罗敷歌》等。
[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残红,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帘栊]窗帘。栊,窗棂。
[濛濛]今写作“蒙蒙”。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去]离开,离去。
[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
译文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译文2
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飘飞的柳絮迷迷蒙蒙,垂柳的枝条纵横交错,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我才顿然发觉西湖之春的空静,心中感到很失落,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译文3
百花凋落后西湖依然美好,满地落花残红,漫天飞絮蒙蒙,垂柳轻拂栏杆整日吹着轻风。
笙歌唱罢游人纷纷归去,这才觉得春去楼空,慢慢放下窗帘,见双燕归来疾飞在细雨中。
评点
本篇为词人晚年退隐颍州时所作组词《采桑子》之一,《采桑子》共有十首,此为第四首。词中描写“群芳过后”暮春时节西湖的残春之景,却无伤春之感,而别有一番朦胧迷离之美。词人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的颍州暮春画卷,虽通篇写景,但也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抒写了词人静闲自适的旷达情怀和恬淡的心境。
起句统领全篇,“群芳过后”的西湖,让人顿觉惋惜伤感,但词人却觉“好”,足见其心情闲雅舒适而又情怀旷达。下面三句分写“西湖好”,铺陈渲染首句。“狼藉残红”满地落花残红,写西湖岸边地面之“好”;“飞絮蒙蒙”,漫天柳絮飞舞,言空中之“好”;“垂柳阑干尽日风”,垂柳掩映着华丽的栏杆,随着和煦的春风摇曳起舞,写周围环境之“好”。这三句具体描写“西湖好”,反衬出词人的幽微的情态。
“笙歌散尽游人去”承接上片“尽日”,展现出此时环境之清幽,然“笙歌”未散,“游人”未去之时,西湖的笙歌繁华可想而知。所以“始觉春空”,这才觉得春去楼空,于是慢慢地“垂下帘栊”,却看见双燕穿过濛濛细雨翩翩而归。“细雨中”呼应上片“尽日风”,点明了气候的变化,从而揭示出时间的推移。词中多用白描手法,尤其前后两结,虽无修饰,却颇耐人寻味。刘永济《词论》曾赞:“《采桑子》前结‘垂柳阑干尽日风’,后结‘双燕归来细雨中’,神味至永,盖芳歇红残,人去春空,皆喧极归寂之语,而此二句则至寂之境,一路说来,便觉至寂之中,真味无穷,辞意高绝。”
整首词情景交融,以动显静,动静交错,而语言清丽,风格空灵。今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中评价曰:“此首上片言游冶之盛,下片言人去之静。通篇于景中见情,文字极疏隽。风光之好,太守之适,并可想象而知也。”
[赏析]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组词《采桑子十首》的第四首。此词写暮春依栏观湖游兴之感,描写了颍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的风姿,词人在暮春美景中寄托闲适之情。上片写暮春之景,下片言众人归去之静。全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体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词以细雨双燕状寂寥之况,于落寞中尚有空虚之感,文字疏隽,感情含蓄。
这首词咏赞春末夏初的西湖风光。全词既赞美春末西湖动态的繁富美,又欣赏静态的闲淡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表现出词人重视人文景观的审美意识。上阕写自然,下阕咏人事。“游人去”与“双燕归来”互为映对,极巧妙地表现出变化的布局技巧,曲折而有韵味。风格空灵、淡远。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 ,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常人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贯穿伤篇。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心情忧伤则反之。这就是所谓的移情。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
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笙歌散尽游人去,”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最后二句,“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此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有异于一般咏春词的独到之处。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2:古代的词牌的种类以及平仄: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牌《莺啼序》,240字。
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一般不换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可以叠字。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暗香
暗香与《硫影》调,都是姜夔同时创作以咏梅花的,是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近黄昏”两句的首二字作为调名。以后张炎用此二调咏荷花荷叶,改名《红情》、《绿意》。九十七字。前片四十九字,九句,五仄韵;后片四十八字,十句,七仄韵。
八六子
八六子,此调初见《尊前集》收杜牧词。有多种体式,《词谱》以显补之词为正体。九十一宇,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前段第四句是以一字领以下两个六言句。后段四至七句是扇面对句法。秦观词有“黄鹏又啼数声”句,故又名《感黄鹂》。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是唐边塞曲,因以边塞地甘州为名。《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慢词。与《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词不同。《词语》以柳永词为正体。九十七字,前片四十六字,后片五十一宇,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韵。亦有在起句增一韵的。前片起句、第三句,后片第二句、第四句,多用领句字。另有九十五字、九十六字、九十八字体,是变格。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
卜算子
卜算子,《词谱》以为此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双调,仄韵,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在偶数句用仄韵,奇数末字须用平声。两结句有增衬字为六字句的。另有《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是别格,与本调无关。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黄鹤洞中仙》、《楚天遥》。
采桑子
采桑子,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采桑子》可能是从大曲截取一遍而成独立的一个词牌。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罗效媚》。《词谱》以五代和凝词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八句。上下片都是起句反收,以下三句用平韵。另有在两结句各添二字,变为前四字后五字的两句。另有双调五十四字体,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长相思
长相思,本为唐教坊曲。调名出古乐府“上吉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一名《双红豆》、《相思令》、《山渐青》、《山渐青》、《长相思令》、《长思仙》、《青山相送迎》、《亿多娇》等,前人多用以写男女相思之情。始见白居易词。双调,平韵,三十六字。前片各四句,句句用韵.亦有后片起句不用韵的。
楚辞
楚辞体,又称“骚体”。为辞赋的一类。起源于战国时楚国,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作。特点为富于浪漫气息,较多抒情成分,突破了四言定格,形式自由,字句较长,倾向散文化,多用“兮”、“些”助语势。后世多以《离骚》为楷模,故名骚体。
翠楼怨
翠楼怨,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宋孝宗淳熙年间,武昌安远楼建成,姜夔与友人同登此楼,写此词志感。词中有“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牙飞翠”句,故名《翠楼怨》。此调一百零一字。上片五十字,十一句六仄韵;后片五十一字,十二句七仄韵。上下片第七句及下片第二句,都是一字豆句法。
捣练子
捣练子,宋人黄大舆编《梅苑》中收入无名氏词八首,其一首起句为“捣练子”,即以作词名。或云:“李后主词,即咏捣练,乃唐词本体也。”(见《升庵词品》)前人多用为妇女怀念征夫之作。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另有双调三十八字体,是别格,一名《捣练子令》。
点绛唇
点绛唇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绎唇”句而取名。《词谱》以冯延巳词为正体。四十一字。前片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后片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站韵。《词律》认为,前片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作平则不起调”。按前人此字时用平声,如王禹□词“江南依旧称佳丽”、苏轼词“今年身健还高宴”、“风流公子方终宴”等句,江、今、风都是平声字,用在此处音律和谐,何至不能起调。此说不可从。
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等。
调笑令
调笑令,此调在唐时有《古调笑》、《宫中调笑》、《调啸词》、《转应曲》等多种名称,南唐冯延已改称《三台令》。据白居易寄元微之代书诗自注“抛打曲有《调笑令》”,可知是当时宫廷中或宴会场中作抛打游戏时供演唱之曲。始见韦应物词。单调,三十二字,八句,四仄韵,两平韵,两叠韵。平仄韵递转三次。第四、五句从仄韵转平韵,从第六句起又由平韵转仄韵。第六、七两个二言叠句,必须用第五句的末二字倒转使用,这是此调一名《转应曲》的由来。北宋以后,此调只用仄韵,不再转韵,字数和句式亦有变化,是此调的变格。
蝶恋花
蝶恋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鹊踏板》。曼殊词改今名。调名取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中的三字。双调,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又名《黄金缕》、《风栖梧》、《一箩金》、《鱼水同欢》、《细雨吹池沼》、《明月生南浦》、《卷珠帘》、《江如练》等。
定风波
定风波,唐教坊曲名。始见于后蜀欧阳炯词。平仄换韵,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十字,三平韵两仄韵;下片六句,三十二字,四仄韵两平韵。由于句式参差,平仄交错,声律别具特色。另有仄韵体,为柳永创作,一百字,上下片各十一句,六仄韵。
又名《卷春空》、《定风流》、《定风波令》、《醉琼枝》。
洞仙歌
洞仙歌,唐教坊曲名。原用以咏洞府神仙。敦煌曲中有此调,但与宋人所作此词体式不同。有中调和长调两体。中调八十三字至九十三字,长调一百一十八字至一百二十六字。《词谱》以苏轼、辛弃疾词为初体。八十三字。上片三十四字,六句;下片四十九字,七句。各三仄韵。上片第二句,是一字逗句法,亦有用上二下三句式。下片八字句,以一字领七字。结尾二句,以一字领两个四言句。调为咏仙而作,故节奏徐缓,情致超脱。
又名《羽仙歌》、《洞中仙》、《洞仙词》、《洞仙歌令》、《洞仙歌慢》。
风入松
风入松,《乐府诗集》收有古琴曲《风入松》,传为晋嵇康所作;唐僧皎然有《风入松歌》,是此调名称所本。又名《远山横》,平韵双调,《词谱》以晏几道词及吴文英词为正体。晏词七十四字,吴词七十六字,都是十二句,前后片各六句,四平韵。上下片第四句,多用上三下四句法。另有七十二字、七十三字体,是变格。
又名《风入松慢》、《远山横》。
桂枝香
桂枝香,调见《乐府雅词》张辑词。唐裴思谦状元及第后赋诗,有“夜来新惹桂枝香”句,当是此调取名所本。《词谱》以王安石词为正体。一百零一字。上下片各十句五仄韵。上下片第二句,是一字豆句式。上下片四、五两句,既可作上六下四,也可作上四下六。
又名《疏帘淡月》。
好事近
好事近,“近”是词的种类之一,属一套大曲中的一个曲调。自词和音乐分离,此字只是某个词牌名称的组成部分,已无实际意义。《词谱》以北宋宋祁词为正体。仄韵,四十五字,上片四句,二十二字;下片四句,二十三字。上下片各两仄韵。此调前人习惯用入声韵。两结句都用一字豆句式。
此调又名《钓鱼船》、《翠圆枝》、《倚秋千》等。
何满子
何满子,唐教坊曲。据《乐府诗集》八十引白居易云,何满子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沧州的歌者,临刑进此曲以赎死,竞不得免。词名本此。单调,三十六字,六句三平韵。另有三十七字体及双调七十三、七十四字体。北宋毛滂并将双调改用仄韵。
又名《河满子》。
浣溪沙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
贺新郎
贺新郎,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凉》,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后来将“凉”字误作“郎”字。《词谱》以叶梦得词作谱。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压韵。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所习用。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木兰花令》始于韦庄,是五十五字仄韵体。南唐冯延巳制《偷声木兰花》,五十字,八句,前后片起句仍作七言仄韵,结处乃偷平声作四字一句、七字一句,自此才有两仄两平四换韵体。《减字木兰花》是就《偷声木兰花》上下片两起句各减三字而成。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转两平韵。
江城子
江城子,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欧阳炯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后蜀尹鹗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两句,开宋词减字、摊破之法。
晁补之改其名为《江神子》,韩□调有“腊后春前村意远”句,故又名《村意远》。
酒泉子
酒泉子,唐教坊曲名。因甘肃有酒泉郡而取名。四十字,平仄韵转换。上片五句,十九字,起句和结句用平韵,二四两句用仄韵。下片五句,二十一字,三仄韵,后结用平韵。
兰陵王
兰陵王,唐教坊曲名。据《碧鸡漫志》引《北齐书》及《隋唐嘉话》说,齐文襄帝长子长恭封兰陵王,与周军作战,带着假面对敌,打败周军,勇冠三军,“武士共歌谣之曰《兰陵王入阵曲》”。宋人当是据旧曲另制新声。始见秦观词。《词语》以秦词为定格。三叠,二十四拍,一百三十一字。首段四十八字,十句七仄韵;二段四十二字,八句五仄韵;三段四十一字,九句六仄韵。宜用入声韵。此调声情雄浑,气势不凡,宜状写壮烈场面或激越情感。
浪淘沙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原为七言绝句,白居易词有“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句,刘禹锡作的《浪淘沙》属是此体。以后的双调小令《浪淘沙》,是南唐李煜创制。北宋张舜民用此调改名《卖花声》。《词谱》以李煜词为正体,平韵五十四字,十句,前后片各四句用韵。此调并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沮淘沙慢》,是别格。
临江仙
临江仙,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水仙的,调见《花间集》,以后作一般词牌用。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常见的有三体,一是六十字,如苏轼词;一是五十八字,上下片第四句较苏轼词少一字,如李煜词;还有一体也是五十八字,上下片起句较苏轼词少一字,如曼几道词。前人也有在后片换韵的。另有《临江仙引》、《临江仙慢》,九十三字,是别格。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
六幺令
六幺令,唐教坊大曲有《绿腰》一调。《绿腰》又名《六么》,是唐代从西域传来的一个大曲名称。白居易《琵琶行》有“先为霓裳后六么”句,元镇《琵琶歌》有“绿腰散序多扰捻”句。或云:“此曲拍无过六字者,故曰六么。”后用作词名。《词语》以柳永词为正格。九十四字,上片四十六字,下片四十八字,各九句五仄韵。
又名《宛溪柳》、《乐世》、《绿腰》、《录要》。
六州歌头
六州歌头,据程大昌《演繁露》说,此调本鼓吹曲,近世词人根据它的曲调创制吊古词,音调悲壮,又把古代兴亡事实作为曲词,听到曲就使慷慨之情进发,绝对不同于一般艳词。宋代举行大祀、大恤典礼都用此调。此调有三种用韵形式,一是平韵体,如刘过“镇长淮”词;二是平仄韵互叶格,如贺铸“少年侠气”词;三是平仄韵转换格,如韩元吉“春风著意”词。后两体句式与平韵体略异。王体中以平韵体为主。以刘过“镇长淮推”词为例,一百四十三字,前片七十一字,后片七十二字,各十九句八平韵。
满江红
满江红,此调唐人名《上江虹》,以后改今名。《词谱》以柳永“暮雨初秋”词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
本调尚有异名作《念良游》、《伤春曲》。
满庭芳
满庭芳,调名出晚唐吴融诗“满庭芳草易黄昏”。《词谱》以晏几道、周邦彦词为正体。都是九十五字。晏词前后片各十句四平韵;周词前片十句四平韵,后片十一句五平韵,中有换头二字用暗韵。换头二字,晏词不用暗韵而与下句合为五言句。上片起首两个四言句,前人多用对仗。另有九十三字、九十六字体。
又名《锁阳台》、《潇湘夜雨》、《满庭霜》、《活桐乡》、《江南刚》、《满庭花》等。
摸鱼儿
摸鱼儿,唐教坊曲有《摸鱼子》,宋人始见显补之词,名《摸鱼儿》。《词谱》以晃补之、辛弃疾、张炎三家词为正体。晃词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十句六仄韵;下片五十九字,十一句七仄韵。前片第四韵、后片第五韵的十字句,须一气呵成,句式可以灵活。
另有《买陂塘》、《迈陂塘》、《陂塘柳》、《双蕖怨》、《山鬼谣》、《安庆摸》等名称。
木兰花
本兰花,唐教纺曲有《木兰花令》。宋人《木兰花》词,皆《玉楼春》体,七言八句,五十六字。五代毛熙震、魏承班、韦庄,各有《木兰花》调,为此调正体。毛词五十二字,双调,上下片各六句三仄韵;魏词五十四字,上片六句三仄韵,下片四句三仄韵;韦词五十五字,上片五句三仄韵,下片四句三仄韵,上下片不同部。
按《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木兰花》则韦词、毛词、魏词共三体,从无与《玉楼春》同者,自《尊前集》误刻以后,宋词相沿,串多混填,《词谱》已为校正。
南歌子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调名本汉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句。又名《南柯子》、《风蝶令》、《望秦川》、《十爱词》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体始于晚唐温庭筠,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双调平韵体始于五代毛熙震,五十二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双调仄韵见《乐府雅词》。以后宋人五十二字、五十三字及五十四字体,都本毛词。
南乡子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
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念奴娇
念奴娇,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调名本此。此调有仄二体。《词谱》以苏轼“凭空跳远”词为仄体正格。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韵。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东坡赤壁词,句读与各家词微有出入,是变格。另有平韵格,以陈允平词为正体,用者较少。
又名《大江东去》、《千秋岁》、《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谣》、《壶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个名称。
女冠子
女冠子,唐教坊曲名。女冠即女道士,此调最初是咏女道士的。始见温庭筠词。四十一字,平仄转换。上片五句,二十三字,起首二句仄韵,三、五两句平韵。下片四句,十八字,二、四两句平韵。另有长调,始于柳永。
抛球乐
抛球乐本是唐人古诗,后入教坊谱曲供演唱,遂成词调。《唐音癸签》:“《抛球乐》,洒宴中抛球为令,其所唱之词也。”此调始自刘禹锡。单调,三十字,六句四平韵。中二句例作对偶。另有三十三字、四十字体,句式及韵位都有不同。以后柳永又演为长调,一百八十七字,上片十九句七仄韵,下片十七句七仄韵,与唐词小令,体制迥然各异。又名《莫思归》。
破阵子
破阵子,唐教坊曲名。一名《十拍子》。唐太宗李世民任秦王时制大型舞曲,名《破阵乐》。本七言绝句,后因旧曲名,另倚新声。现存双调小令,始见晏殊词。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菩萨蛮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菩萨蛮本女弟子舞队名。据《词谱》引唐苏鹗《杜阳杂编》说:“大中(唐宣宗年号,850年前后)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按大中一百年前开元时期成书的《教坊记》中已有此曲名,但苏说对这个词牌名的由来也有参考价值。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均两仄韵转两平韵。《词谱》定李白词为正体。
又名《子夜歇》、《巫山一片云》、《花间意》、《花溪碧》、《城里钟》、《重叠金》、《梅花句》、《晚云烘日》等,回文词体又名《联环结》。
齐天乐
齐天乐,《词谱》以周邦彦词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二字,上片十句,下片十一句,上下片各五十一字六仄韵。上下片起句亦有不用韵的。上片第七句、下片第八句,是一字豆句式。
又名《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台城路》。
千秋岁
千秋岁,唐教坊大曲有《千秋乐》调。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本曲题解,是唐玄宗生日,大宴群臣,百宫上表请定此日为千秋节,可能由此产生《千秋乐》调。宋人根据旧曲另制新曲。又名《千秋节》、《千秋万岁》。仄韵双调,七十一字,十六句,上下片各八句,五仄韵。上片起句比下片起句少一字,其余句式全同。
另有游仲文词名《千秋岁》,即《念权娇》。
沁园春
沁园春,“沁园”二字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有一百一十二字至一百一十六字诸体,以一百一十四字为正格。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前人认为换头句第二字有人用暗韵,实系偶合。上片第四句第一字和下片第三句第一字,必须用一字豆领以下四句,而所领四句例须用扇对。
此调始见于北宋张先词。原属婉约派词,因其格调开阔,韵位较疏,读起来更感沉郁,故豪放派词入及后人常用此调抒发激越情感。
又名《寿星明》、《东仙》、《洞庭春色》、《念离群》等。
青玉案
青玉案,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案”与“碗”同,青玉案即青玉碗。调见宋苏轼《东坡词》。六十七字,上片三十三字,下片三十四字,各六句。上下片不同的是上片起句后的两个三字句,下片改为七字句。上下片各五仄韵。也有上下片结句前一句不用韵的。
又名《西湖路》、《青莲池上客》、《横塘路》。
清平乐
清平乐,唐教坊曲名。乃祈求海内清平之乐曲,非指清调平调。《尊前集》载有李白词四首,如非后人伪作,则为此调的首见。平仄转换格。双调,四十六字。上片四句二十二字,仄韵,每句用韵;下片四句二十四字,转平韵,三句用韵。
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以上就是关于采桑子《重阳》的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采桑子《重阳》的意思、年年倚井盼归堂出自哪一首词、写词格律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