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是正一品官。
太尉,中国古代官职名称,是中国古代掌管军事的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但因太尉权势过重,故终秦一朝未任命太尉。秦汉分别以丞相和太尉为行政长官及军事长官,品秩并为一万石,金印紫绶。太尉是军事长官,天下武官之首,统帅天下兵马,历朝均为正一品。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是秦汉的最高武职。
“太尉”之名在现存文字记载上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作为官名,源于国尉。如《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白起以左更迁为国尉,又以国尉迁大良造。自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白起以大良造为上将军,王龁以左庶长为裨将,此后左庶长、左更、大良造等掌军事的官已成为爵位名称,将军、上将军成为战时指挥军队之官。
代表人物
三国时期贾诩,著名谋士,曾真正在谋略上击败曹操并为曹操佩服的人。三国时曹魏大臣,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善用计谋,先在李傕帐中任谋士,后又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在宛城用他的计策打败了曹操,张绣兵败后他则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都用他的奇计。曹丕称帝后,官封太尉、魏寿亭侯。
岳飞(公元1103~公元1142年),字鹏举,宋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人。16岁从军,32岁擢节度使,累官至太尉、宣抚使、枢密副使,20年的戎马生涯。坚主抗金,曾四次举兵北伐。
百度百科—太尉
们看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里面的几个主要演员比如商鞅、公孙衍、白起等人这会的职位是左庶长,那会的职位又变成了大良造,不懂的人会觉得一头雾水,很多人还会提出疑问:这两个职位到底有什么不同,又是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呢?
电视剧《大秦帝国》剧照
这事还得从商鞅变法之前说起,那时候秦国一共有四种庶长: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驷车庶长。这四种庶长都是职爵一体的职位,即代表爵位,又代表官职,其中大庶长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一职,专门辅助国君治理国家;右庶长相当于王族大臣里面的最高行政长官;左庶长相当于非王族大臣里面的最高行政长官;驷车庶长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秘书长(专门负责管理王族各种事务)。
商鞅变法
商鞅来到秦国以后,被秦孝公起用并开始变法,于是秦国官职开始仿效中原各国进行改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了秦国的第一次变法。通过这次变法,商鞅为了奖励军功设立了二十等军功爵制:一级为公士,二级为上造,三级为簪袅,四级为不更,五级为大夫,六级为官大夫,七级为公大夫,八级为公乘,九级为五大夫,十级为左庶长,十一级为右庶长,十二级为左更,十三级为中更,十四级为右更,十五级为少上造,十六级为大良造,十七级为驷车庶长,十八级为大庶长,十九级为关内侯,二十级为彻侯。此后,各庶长就变成了军功爵位,不再是拥有实权的官职。
秦国二十级军功爵位图表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设置了秦国国内最高军政长官(相当于之前的大庶长)——大良造,并任命商鞅为大良造,进行第二次变法,这是大良造首次被用作官职职位。后来在秦惠文王设立相邦(后来为避刘邦讳,相邦改名为相国,秦武王以后又设立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以后,大良造也变成了纯粹的军功爵位,位列第十六级。所以历史上担任大良造这个官职的人并不多,只有商鞅一人。
秦孝公和商鞅
左庶长和大良造都演变成军功爵位以后,后面很多人都能够凭借军功获得,比如魏国人公孙衍就因为军功获得了大良造的爵位。再举一个白起的例子大家就一目了然了,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其中也就是说白起开始因为军功所授的爵位(公元前294年)是第十级的左庶长,伊阙之战(公元前293年,以十二万秦军斩首二十四万魏韩联军)之前升任为第十二级左更,此战之后,白起因功升为国尉(秦昭襄王设立的爵位,比大良造低一级),第二年又升任第十六级大良造,再往后就是因为军功(鄢郢之战之后)被秦王封为武安君。
白起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理解得更简单一点:左庶长和大良造一开始就是具有一定实权的官职,后来就演变成了纯粹的军功爵位,就好比现在的中校、大校、少将等等。
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官职
那么应该是左庶长
既是爵位,又是官职。白起、商鞅均曾任此职。
左庶长是秦国沿用了几百年的官名,是最有实权的大臣职务。秦国尚左,在两个庶长中,左庶长为首,右庶长次之。春秋时期,秦国的左庶长是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军政首席大臣,非嬴氏公族不得担任。进入战国,秦献公将治民的政务权分给了上大夫甘龙,左庶长协助国君统军作战并总管军务。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
“庶长”即“庶民之长”,也就是大官的意思。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有四种庶长: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驷车庶长。
四种庶长都是职爵一体,既是爵位,又是官职。
大庶长赞襄国君,大体相当于早期丞相;
右庶长为王族大臣领政;
左庶长为非王族大臣领政;
四种庶长之中,除了左庶长可由非王族大臣担任,其余全部是王族专职。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官制仿效中原变革,行开府丞相总摄政务,各庶长便虚化为军功爵位,不再有实职权力。商鞅曾任此职。“左庶长”这个官职也因为商鞅变法而成为如今历史爱好者最熟悉的秦国官名之一。商鞅变法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建立与实权官职分离的军功爵,左庶长在军功爵中是第十等级爵位。
几个庶长之中,其中左庶长是最有实权的大臣职务,因为它在秦国沿用了几百年,在商鞅变法时,左庶长是秦国除了国君之外权力最大的人。
而且秦国尚左,在两个庶长中,左庶长为首,右庶长次之。
春秋时期,秦国的左庶长是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军政首席大臣,非嬴姓秦室公族不得担任。进入战国,秦献公将治民的政务权分给了上大夫甘龙,左庶长协助国君统军作战并总管军务。但在朝野国人的心目中,左庶长依然是最重要的军政大臣。
在秦国历史上除了商鞅之外还有一位著名的大人物曾经当过左庶长,这就是被称为“人屠”的武安君白起。
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士兵)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证据是敌人的人头(首级)。就是说在战后,把敌人的人头砍下来,带回军营作为证据。
大良造一开始就是具有一定实权的官职,后来就演变成了纯粹的军功爵位,就好比现在的中校、大校、少将等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设置了秦国国内最高军政长官(相当于之前的大庶长)——大良造,并任命商鞅为大良造,进行第二次变法,这是大良造首次被用作官职职位。
后来在秦惠文王设立相邦(后来为避刘邦讳,相邦改名为相国,秦武王以后又设立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以后,大良造也变成了纯粹的军功爵位,位列第十六级。所以历史上担任大良造这个官职的人并不多,只有商鞅一人。
秦孝公和商鞅
左庶长和大良造都演变成军功爵位以后,后面很多人都能够凭借军功获得,比如魏国人公孙衍就因为军功获得了大良造的爵位。
再举一个白起的例子大家就一目了然了,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其中也就是说白起开始因为军功所授的爵位(公元前294年)是第十级的左庶长,伊阙之战(公元前293年,以十二万秦军斩首二十四万魏韩联军)之前升任为第十二级左更。
此战之后,白起因功升为国尉(秦昭襄王设立的爵位,比大良造低一级),第二年又升任第十六级大良造,再往后就是因为军功(鄢郢之战之后)被秦王封为武安君。
扩展资料:
秦始皇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
一级为公士,二级为上造,三级为簪袅,四级为不更,五级为大夫,六级为官大夫,七级为公大夫,八级为公乘,九级为五大夫,十级为左庶长,十一级为右庶长,十二级为左更,十三级为中更,十四级为右更,十五级为少上造,十六级为大良造,十七级为驷车庶长,十八级为大庶长,十九级为关内侯,二十级为彻侯。大良造位列第十六级。
二十级爵制出现晚,十八级军功爵才是初始设定
另外,《史记》按汉所承的二十级秦军功爵制来倒推商鞅“为列侯(彻侯),号商君”,跟商鞅时的实际情况不符。因为商鞅设计的军功爵10版只有十八个层级,没有彻侯、关内侯和驷车庶长。军功爵10分为两个序列。
第一个序列是赐给军中的校、徒、操、出公等勤杂人员的爵位,由“小夫”和一级公士两个爵组成;第二个序列是赐给战斗兵的爵位,包括二级上造、三级簪袅、四级不更、五级大夫、六级官大夫,七级公大夫,八级公乘,九级五大夫,十级客卿(左庶长),十一正卿(右庶长),十二级大庶长,十三级左更,十四级中更,十五级右更,十六级少上造,十七级大良造(大上造)。
两个序列总共十八级爵位,其中二级上造至四级不更都是“卒”,五级大夫及以上都属于军官。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把原先的小夫、客卿、正卿等爵位剔除,又把关内侯、彻侯等纳入军功爵体系,才正式形成拥有二十个层级军功爵20版。
参考资料:
对照一下《史记·商君列传》可知,商鞅主持第一次变法即被任命为“左庶长”,上文也提到,秦惠文王之初,有“大良造”和“右更”,也就是说,《商君书·境内》的这部分“爵级”记录一定是不完全的,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这里的记载,只是“官阶”。
由于秦国在变法之前长期施行“庶长制”,所以,“庶长”既是执政的官职,也是爵位的名称。
商鞅变法的时代,为了突出权威,以“大良造”的身份执政秦国,但却并不能等同于“相邦”(汉代避刘邦讳改称“相国”)的职务。
可以确定的是,商鞅以“大良造”的身份“执政”十年,这是一个在秦爵之中高于“四更”,更高于“左庶长”、“右庶长”的顶级爵位,也属于秦孝公为商鞅创造的“新爵”。
“四更”的身份在商鞅变法前也不见于史料记载,已知的只有秦惠文王八年封自己的异母弟樗里疾为“右更”,也就是说,“四更”也有可能与“大良造”一样,是秦孝公、秦惠文君创造的“新爵”,从授予者的身份来看,很可能“四更”类似于西周中期王廷职位“公族”的角色,也就是以“公室近支”参与朝政,仅次于“大良造”。
“四更”之下的“大庶长”和“左庶长、右庶长”,则是传统贵族封君的自留地。
如此,则形成了一套符合春秋传统的高爵身份体系,凡是拥有“卿爵”的贵族都拥有相应的“地位身份”和“封邑”。
根据上文中所引的“秦宗邑瓦书”中的“大良造、庶长游”的称谓和“右庶长烛”的分封来看,在秦惠文王时代,“庶长”既是“爵位名称”,也是“职务名称”,“大良造”、“右庶长”都只是标识“地位”高低的“爵位”,而并非“职务”,只有在“爵位名称”之后加“庶长”的职务头衔,“正卿”的“地位身份”才真正的“执政卿”。
类似的例子还见于《双剑簃吉金图录》收录的“镦”铭文:
十六年,大良造庶长鞅之造,雍□
也就是秦孝公十六年,商鞅以“大良造”的身份任“庶长”,与“庶长游”的称谓完全一样。
这个结构非常类似于春秋诸侯国的权力分配,但它是“官阶”,而非“官职”。秦国的“庶长”就是关东诸国的“正卿”,就像春秋中后期的晋国,四军的“主将”、“军佐”都是“正卿”,只是依据军中地位排序,担任“中军元帅”者才是“执政”。
所以,主持第一次变法时的商鞅只是“左庶长”,并不是秦国的“执政”,因为他的爵位还没有成为“庶长”中的最高者,直到主持第二次变法时,他成为“大良造”,才在“庶长”中排序第一,成为“执政”。
在确认了这一原则后,再看“秦宗邑瓦书”中受封的“烛”,因为没有进入“庶长”序列哪怕以“右庶长”的“爵位”享受宗邑,仍旧只是秦国的“客卿”,直到秦昭襄王时代,他才以“客卿”的身份拜相,所以,“客卿”实质上对应的是“庶长”,也就是《商君书·境内》所提及的“正卿相”。
所以,《商君书·境内》关于“卿”的记载,不能单纯视为“卿爵”,而应理解为“官阶”的“上下关系”:
“大良造”大于“四更”,“四更”大于“大庶长”,“大庶长”大于“左、右庶长”;
以上的所有爵位,加“庶长”衔则为“正卿”,均大于“客卿”。
以这个思路理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商鞅变法后的爵位,实际上就是“级别待遇体系”,由“客卿”升任“正卿”,就冠以“庶长”之职,“庶长”之间的级别高下,则以“爵位”相别,所以,商鞅以“左庶长”主持变法,后又以“大良造”主持变法,只是由“庶长”之一,跨越成为“庶长”之“首”罢了。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在商鞅变法之后多年,秦国的政坛上仍旧活跃着一群“庶长”。
见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王四年相邦张仪戈”铭文:
(正面)王四年,相邦张义、庶长□操之造□界戟,□[工师],贱,工卯。(背面)锡。
相邦是职位,庶长仍为并列的职位,说明秦惠文王后四年时,庶长职位仍旧存在,并未转换为爵位名称,其地位仅次于相邦,更是体现了秦国旧制的顽强存在,而之后的新制条件下,这个仅次的位置变成了“内史”。
类似的证据在《史记·秦本纪》和《史记·六国年表》也有不少:
(秦惠文王七年)义渠内乱,庶长操将兵定之。(《史记·六国年表》)
(秦惠文王八年)秦(樗里疾)围我焦、曲沃。(《史记·六国年表》)
(秦惠文王后七年)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虏其将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
(秦惠文王后十二年)庶长疾攻赵,虏赵将庄。
(秦惠文王后十三年),庶长章击楚於丹阳,虏其将屈匄,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楚围雍氏,秦使庶长疾助韩而东攻齐。
(秦武王)三年……使甘茂、庶长封伐宜阳。四年,拔宜阳,斩首六万。
(秦昭襄王)二年……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
(秦昭襄王)六年……庶长奂伐楚,斩首二万。
这之中,身份最明确的人是“庶长疾”,即“樗里疾”:
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丐,取汉中地。秦封樗里子,号为严君。
把《秦本纪》和《樗里子甘茂列传》对照着看,就能发现问题。
起家爵位为“右更”的樗里子,打了二十年仗,斩首十几万,一直称“庶长疾”,可见“庶长”二字根本不是指具体的爵位,比如“左、右庶长、大庶长”(都在右更之下)等。
那么,“庶长”代表的只能是最高军职,从斩首的规模来看,“庶长”统兵绝对要超过10万人,甚至不是方面将领的名称,而是“大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秦本纪》中,自秦昭襄王六年后,即再不见以“庶长”名分出征的记录,而只有“将”或者“为将军”,或以具体的爵位称之,如中更胡阳、五大夫陵、武安君白起等。
之所以变革发生在此时,一个重要的偶然因素应该是“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以宣太后为首的楚系外戚把持秦国国政,一次性将秦惠文王时代留存下来的封君贵族荡涤大半,自此之后,秦国政坛再也没有“庶长疾”、“庶长壮”这样的直系宗室子弟担当军政首脑的角色。
也就是说,无论是上述哪种判断为实,在秦昭襄王登基之后,秦国的“庶长制”终于被清理出了历史舞台,彻底成为没有实际权力的“爵名”,而替代他们的,应该就是“将军”职位。
以上就是关于太尉是几品官全部的内容,包括:太尉是几品官、秦国的大良造是个什么官、春秋战国时期左甘长是什么官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