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觉醒是怎样的感觉

芳龄十六2023-05-08  19

开始理性看世界,不再那么感性,自己开始承认错误,开始懂得不倔强地维护自己的观点,同意对方的观点,开始表达自己而不是苦憋,开始与这个世界交流而不是认为自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懂得要沉稳要专注要认真不要放弃,开始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且也开始努力。

自我觉醒

其实就是心智提升的过程

心智才是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关键心智的提升大概分为以下七个阶段我们来看看你在哪一个阶段呢

第一阶段动物本能

你对自己的言行毫无觉察一切行为完全依托本能对自己完全不自知

第二阶段自我反省

这个时候你开始关注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了

会思考自己为什么会这么说,为什么会这么做

凡事懂得了思考,处在这个阶段的人他不会再抱怨外在的人和事

而是开始全方位的去反思他自己

第四阶段知行合一

经过长期的自我觉察和自我反思之后行动力开始变得越来越强

加上时间管理和心态管理,它会变得越来越自律

由大脑意识来控制行为,异常的专注而行动时呢

会用行动来验证他的思想,执行力非常

第五阶段专注忘我进入极致专注的状态要达到的目标结果进入完全的疯狂痴迷的状态

进入到这个阶段的人他会迸发出非常超强的领导智慧和魅力

第六阶段利他之心

涌现生命力和创造力逐渐的增强

内心会不断的涌现出慈悲

身边的一切资源都会源源不断的向他靠拢

第七个阶段开悟觉醒

到了这里他会找到自己人生的使命和目标然后专注恒久为之奋斗一生他也真的知道了自己是谁明白了我从哪里来

想好了要到哪里去

那么现在你是处于哪个阶段

          人,绝非从一开始就是现在的样子。在人生漫长的无数个重复又单调的岁月长河之中,随着日月星辰在浩瀚星空中地运行转动,人亦随之不断的处于潜移默化的运动变化中。区别在于,因为渺小或者说是安于耽乐人变化的轨迹不甚明显,甚至于因为人自身的局限性,人觉察不到自我本身的悄然变化。

        ——选择的不同,人生不同!

        没有人乐意被锢禁于一个狭隘的圈圈里。即便是打败天下无敌手的美猴王孙悟空,他那根打遍天下妖孽,万能的金箍棒所划定的,令一切妖生都望而生畏铜墙铁壁的警戒线,都拦不住唐僧那颗向往尘世的好奇之心!何况是凡人们合理需求变通,变好的寻常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火热的凡尘之心。

        也许,前方变通的路途太过遥远又或许是目标停靠点的光线不甚明了。行路之人,走走又停停一时摸不清方向,进展缓慢不顺,且行且徘徊……

        一个惯常暗夜独行的人,常常在黑色的夜中高一脚,低一脚的慢如蜗行蚁步般进退维坚;但一定是咬牙切齿,苦苦支持着一个人的独行,绝不退缩……

        待到阳光灿烂的日子,万物一定会复苏并欢欣向阳。人亦同理。

        正如冬天过去了,还有春的来到。没有太阳融化不了的坚冰,人所需要的只是静待时间、耐心和温度的催化。于是,当黎明的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一定是春暖花开——春来到的时候!

        我们的春天,就在前方……

         最近参加了张萌萌姐的《财富读书会》,第一本带领我们读的书就是《当下的力量》,这本书是由身心灵大师埃克哈特·托利所著。一开始读的时候是有点费解,因为它里面的专业术语比较多,而且比较抽象,但是越读到后面,越专注地去读,越能发现它的智慧,对我心灵的成长的帮助很大,因为我这半年来也是接触了大量的身心灵学习和研究,读的过程中我把我之前学的内容都能串联起来,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这本书让我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现在让我来分享其中的收获。

一、从思维中脱离出来

      思维是我们获得幸福最大的障碍。

       我们常常在生活中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事业上的失败、家人的生病、感情上的失意、人际关系上的不和谐这些事情会让我们情绪低落、失望、郁闷、痛苦这些情绪会在我们的大脑中(这里等同思维)经过转化,然后思维会给这些下定义,定义成“我们是一个失败的人”,并把它们带入我们的未来,于是我们的当下也用来沉溺于过去的伤感,和对未来的担忧,虽然我们不断给自己正向暗示,也不断寻求各种方法让自己变得更好,花了很多钱去学习去成长、去做让自己开心的事,但是依然没有效果,为什么?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思维控制着我们的情绪,我们大脑是无意识、未显化的状态。这个时候有人安慰你说:没关系,别难过,明天会更好。这些安慰对我们来说,根本没有用。因为我们控制不了我们的大脑,反而被大脑所控制。我们大脑中会有2个声音在打架。一个在抱怨自己命运多舛,或者在生气咒骂别人,一个在说不应该这样,其实自己也有不好的地方,应该改变自己。于是不断地这种打架的声音持续发生,让我们的身心疲惫,不断内耗,无法专注在当下重要的事情上,时间也不知不觉地浪费了。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思维本来只是一个工具。但是我们大部分人都被思维所控制了,成为了思维的奴隶。思维和内心(内在力量不是一套运行机制)。思维认同创造一连串的概念、标签、意象、词语、判断和定义,阻碍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因为思维会创造孤立的幻想,那些过去的负面的情绪,比如焦虑、伤心、遗憾、悔恨、痛苦,以及对未来的担忧都是思维创造的。思维如果被正确利用,就是很好的工具,如果利用不当,会有危害。我们常常会误以为我们就是思维、大脑本身,其实这是种幻觉,这个工具已然控制了我们。

那么如何才能从思维中解放出来呢?

1观察倾听自己的思维

       把自己脱离出来(想象是自己另外一个小人),去倾听自己大脑中的声音,特别是那些重复的思维模式。作为一个观察者,不去做任何评判。当你在倾听思维时,你不仅意识到了这种思维,而且还意识到了你在观察这种思维。这样一个新的意识层面就产生了,你会感觉到那个在思维背后更深层次的意识。思维就会因为丧失了力量而很快消散。

2专注当下

       这是我最需要提升的课题,因为我之前一直缺乏的就是专注当下。我的优势是思维活络、有创意,发散性思维,精力也比较好,性格也会偏外向,但是另一方面,我以前喜欢多任务处理、同时进行,以前我会觉得效率高,能同时处理几件事情,有成就感,但是我现在意识到这种方式不仅每件事都做不到极致,还会伤害别人。比如工作的时候,想着家里的事情,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又不能全然地陪伴他们,又在处理工作的事情;这样就会导致最后哪件事都做不好。

       打个比方,人的精力比作一块电池,如果满格按照100%来算的话,如果处理2件事,每件事就是分配精力为50%,那么它产生的结果就是50%50%=25%,如果同时处理3件事,结果就是30%30%40%=36%。这样一算,是不是有一种事倍功半的感觉?

二、进入当下

       深深地进入当下,我们会进入一种临在状态。临在状态就是完全进入你的内在,将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体的内在能量场上。从内在来感受你的身体。这种身体意识有助于你的临在,帮助你平静地处在当下时刻。这个时候你可以感受到幸福、宁静、美好。痛苦、烦恼就进不来。

      你回忆一下,是否曾在晴朗的夜晚凝视夜空,惊叹于它绝对的寂静和不可思议的浩瀚?是否倾听过,真正地倾听过森林中山泉的声音?是否真正地倾听过在寂静的夏夜鸟儿的歌唱?当你的思维宁静时,你才会关注到这些。你必须暂时卸下你个人问题的包袱、过去的和未来的包袱,以及你知识的包袱。否则,你将会视而不见,听如未闻。你需要完全地进入当下时刻才行。

      如何进入当下?我觉得可以通过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冥想。如果不方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练习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这一刻,比如在洗手时,关注与洗手有关的所有感觉,或者观察自己的呼吸,或者听自己走路的声音、风声、水流的声音。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在思维中创造空白。当我们的思维空白时,我们就能感受到内心深处深深的宁静,祥和。这种就是进入临在状态,进入当下。

       当下的这种专注力可以帮我们提升从思维中解脱出来。思维创造出了情绪和痛苦。只要你认同思维,处于无意识状态,痛苦就不可避免。思维总是否认当下,并试图逃离当下。因为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它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对你进行控制,所以它视当下时刻为威胁。

       我们从动物身上反而更能看到专注当下。因为动物是没有思维的,所以他们更容易进入当下。当我们看见两个鸭子打架,他们打完以后就会平静的各自游开当作刚刚的事情没有发生一样,他们已经专注在当时的当下时刻,没有在去思考刚刚的打斗,我们人类呢?我们已经被思维控制,无法专注当下,总是专注在过去的事情上,或者就是在以过去的经验,评断现在或者担忧未来。我们从未真正的抛下所有的思维只是去感受当下时刻。所以,我们的所有痛苦都是来源于思维和时间。

       如果你不想再创造痛苦,请深深地专注当下,请务必认识到,当下时刻是你所拥有的一切,没有任何事物任何人可以存在于当下时刻之外不是吗?如若不关注当下,你所体会到的所有情绪痛苦都会残留一部分,继续在你体内存活。它们会与你过去的痛苦合并,在你的大脑和身体里扎根。这些累积起来的痛苦是形成了体内的一个消极能量场“痛苦之身”。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一个“痛苦之身”。平常的时候,痛苦之身在休眠,当遇到一些和你过去的痛苦产生共鸣的事情时,它就会被激活。痛苦之身以我们的负面情绪为食,一旦你被痛苦之身控制,你会想要更多的痛苦。如果你认同于自己的痛苦,痛苦之身就会不断壮大,当你开始不再认同它,观察它,它就无法再控制你的思维了。

三、专注于每一刻当下,未来自然会来

作者把时间分为了两种:钟表时间和心理时间。

       钟表时间 是用来管理生活中的实际事务的,事务完成就马上回到当下。比如你安排自己的工作计划,旅游计划, 还有从上次的失败中吸取经验,设定下次的目标,这些都是在利用钟表时间。即使是设立了目标和计划,也只是专注在自己为了目标所前进的每一步当下,而不是在将注意力一直放在目标上面。如果过于注重目标,你就不是在专注当下了。就像你出门旅行,你有一个目的地,但是在过程中经过很多风景,你只需要专注于欣赏当下的风景,最后自然而然的到达目的地。如果你从一开始就一直专注在最终的目的地上,那么你无法欣赏沿途的风景,你所感受到的都会是焦虑何时才能到达。

       心理时间 是指你在不断的回忆过去的错误,进行自我批评和悔恨,你把时间变成了你自我感觉的一部分,这时就形成了心理时间。心理时间与错误的认同有关。像上面所说的把注意力关注在目标上即关注在未来上面,这时钟表时间就也变成了心理时间。因为这时生命的旅程不再是一场奇妙的探险,而变成了一种为达目标的强迫性需要。关注过去和未来总是会让我们感受到自责,内疚,焦虑,压力。

所以在我的理解里,凡是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安排没有让你感觉到痛苦的那就是钟表时间(比如吸取经验教训,设定目标计划),如果你在关注过去和未来时感受到了强烈的负面情绪,那么你就是进入了心理时间。过去和未来不是用来胡思乱想的。如果那些让你不舒服你就必须得脱离出来专注当下。

       人们总是会把希望寄托于未来,想着如果未来我拥有什么什么,或者达成什么什么之后,我就会没有问题了,就会解脱了,就可以幸福了,然而,永远不会有“到达”的那一天。因为在时间中没有救赎,只有在当下,才能获得自由解脱。问题只能存在于时间中,在当下无法生存。不信你可以现在专注于当下时刻,然后问问自己“我还有什么问题?”。当你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当下时刻,你不可能有任何问题。一个生活情境发生时,我们要么接受它,要么去改变它。为什么要把它变成问题呢?所有的负面情绪,痛苦都是因为过去心理时间的积累以及抗拒当下。生活中没有任何问题,只有一些需要在当下处理的生活情境。目前无法处理的就接受它,让其自然发展,直到它发生变化了,可以进行改变和处理了再去处理它。

       当你把很多事情当成问题来看待,你就会产生消极心态。然而消极心态对处理事情没有任何帮助,所有的你在消极心态下所作出的任何行为不仅不能处理事情,还会创造出更多的痛苦和不幸。我们的消极心态也会传染给其他人。不快乐比疾病的传播速度要快得多。

      那么如何处理自己的消极心态?就是把它扔掉!当然我们应该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可是接纳过后,我们要进一步学会不再创造负面情绪。消极心态的产生是因为抗拒当下。对有些人来说他们的“此时此地”总是不够好,那么就要高度觉知的保持“临在”,如果你真的觉得对你当下的生活情境无法忍受,你有三个选择, 一是逃离,二是改变,三是完全接受 。你必须在当下就做出决定。然后接受你的选择带来的结果。没有借口,没有消极心态,没有精神的污染。当你不能做出任何行为来改变的时候,你所要做的就是完全接受。不要集中注意力在未来需要做的100件事情上,而要将注意力在此刻可以做的一件事上,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美好的未来自然会来。

三、臣服

       有时候你会不会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生病,比如感冒、头痛脑热、发烧。其实我们身体很多时候的疾病,来源于我们内心的抗拒,这种内心的反应会变成身体的反应,当积累到一定时候,身体就会以生病来进行抗议。所以要摆脱内心消极情绪,我们就要学会臣服。臣服是无条件、无保留地接受当下时刻,它是放弃对当下的内心抗拒。内心抗拒就是通过心理批判和消极的情绪,对当下时刻说“不”。抗拒是一种纯内心现象。不是说你的外在不采取行动来改变状况。不是让你接受所有的情况,而是称为当下的那一小部分。当你从泥沼中跳出来的那一刻,你就开始关注你的当下,没有批判、没有抗拒、没有消极情绪。

       臣服就是不要去对抗你的身体,因为这样做就是在对抗你的本质。你就是你的身体。与你内在身体永远联结的关键就是——时时刻刻地去感受它。这将会迅速改变和深化你的生命。你对内在身体投入的意识越多,你内在身体的振动频率就会越高。通过不抗拒,你意识的质量、做事或创造的质量将会得到极大提高。

       另外,宽恕也是一种臣服,就是放下对伤害你的人的怨恨,放下悲痛,放下执念。宽恕是不去抗拒生命,容许生命经由你而活出自己。在你真正宽恕的那一刻,你已经从你的思维中收回能量了。怨恨是思维的本质,就像思维创造的虚假自我一样,离开了挣扎和冲突后,它就不能生存。

       臣服是让你不要去对抗你的身体,因为这样做就是在对抗你的本质。你就是你的身体。与你内在身体永远联结的关键就是——时时刻刻地去感受它。这将会迅速改变和深化你的生命。你对内在身体投入的意识越多,你内在身体的振动频率就会越高。通过不抗拒,你意识的质量、做事或创造的质量将会得到极大提高。

      你会经历什么样的未来,主要取决于你当下时刻意识的质量,所以臣服是引发积极变化的关键所在。当你从泥沼中跳出来的那一刻,你就开始关注你的当下,没有批判、没有抗拒、没有消极情绪。

一个人的强大都是她自我的觉醒的意思是一个人只有明白了道理,才会觉醒、才会进步。

自我分三个层面:知识经验层的知识我,价值信念层的思想我,心智本体层的纯元我。

当发生认知冲突时,一般人往往是求赢不求真。其心理根源是面子情结作怪,其思想根源是把纯元我与思想我相混淆。了解自我的三个层面,知道什么可比什么不可比,才能够妥当地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自我觉醒的征兆:

1、越来越倾向于--让事情发生,而非“要”事情发生。

2、脸庞经常浮现笑容。

3、感觉和人们与大自然有深切的连结。

4、心中充满感激之情。

5、越来越多自发的思考与行动,且非受到过去经验之恐惧感驱使。

6、越来越能安然于当下。

7、越来越没有担心害怕。

8、对冲突越来越没兴趣。

9、越来越少去诠释他人的行为。

10、对评价他人越来越没兴趣。

11、对评价自己越来越没兴趣。

12、越来越有爱而不求回报的能力。

1 王阳明自我觉醒的七个阶段出自《传习录》。

2 王阳明认为,自我觉醒的七个阶段依次为: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之证、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致良知、诚意正心、止于至善。

3 王阳明的自我觉醒七阶段是他的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对于认识他的思想和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醒,是为了叫醒在内心迷路的自己。

每个人在本质上都是无法被定性的,你不可能根据你的习惯或你外在的一些表现来定义自己是一个积极的人还是一个消极的人,是一个冷漠的人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1你如何看待自己

积极——消极:二分认知

遇到问题时情绪的第一反应先否定现实。

过分积极:自欺欺人;

过分消极:自我麻痹。

对策:尊重现实,承担现实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其产生的后果,明确自己心里边界之外的东西是你无法控制的。

2迷茫就是在现实中摇摆

我们总会错误评判自己的原因:

①主观意志与现实的偏差;

②你对未来的预测和期待,影响你对自身的评价。

接受现实的前提:

①对自己诚实,停止自欺欺人;

②接受现实,保持客观与理性;

③反思与评估。

3清醒比努力更重要

前提:①能否付诸行动去追求目标;

②人是群体生物,避免普世价值观和标签化。

努力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是自我认同感的不断延续,是向着目标不断前进。

前提:坚持本心。

4两法则:①为自己而活;②保持危机感。

1别在脑海中放大问题

一昧的抗拒会形成拖延。

2有意识地觉察

拖延形成原因:①诱惑(外部和自身);②对现在所做有抗拒,厌恶或没有足够的激情;③较低的自我效能感。

改变拖延的方法:

①唤醒自我意识;

②不要给自己压力/负面评价;

③直面拖延的恐慌,接纳自己的拖延,从现在开始。

3一生只做一件事

给自己制定有可执行性,可量化,有截止日期的计划。

计划无法进行的问题:

①你所做的计划不具备可执行性;

②你的计划不明确,不可量化;

③你的目标太过不切实际,你想要的太多,没有留给自己逐步适应,逐步改变的时间;

④你根本就不想改变。

拖延的本身并不会痛苦,痛苦的是那些明明知道拖延却不想改变拖延习惯,却强迫自己改变的人。

如何提高自己的执行力?

①屏蔽外部刺激,打造无干扰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②给自己设置一定的执行时间,并在这段时间内保持绝对的专注。

唯有坚持,无有不至。

克服社交恐惧的根本方法在于建设自己的心理边界,逐步剔除社会认同给一个人造成的负面影响。

1建设心理边界

社交的可怕之处在于你会不由自主地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你总会想着去满足别人期待的而你并没有的特质,你会试图通过伪装来获得别人的认可,却损害了你自我认同的能力。

社交恐惧的原因:

对本我的不接纳,自我认同度不高,心理边界不清晰,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之间的矛盾。

克服方法:①建设心理边界;②剔除社会认同给个人造成的负面影响;③建立自我认同。

2彻底走出过去的阴影

a建设自己的心理边界;

b改变关注点,打破焦虑的恶性循环,我们对自身的认知,取决于过往的关注点;

c建立自我认同。

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①我是谁?我的本质是什么?

②我是怎么样的人?我的个性、特长与能力是什么?

③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我的愿望和理想是什么?

④我应该做怎么样的人?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3处理好你一个人的事

孤独:①个体的单独状态;②个体精神上有孤独感。

孤独感是源于对已失去、未得到、幻想中的事物所怀有的一种渴望,这种不可得的渴望是痛苦的。

你骗不了自己的,你是享受孤独,还是因为在外部世界中受挫,而只能选择孤独,你自己很清楚。

在爱情中,真正有效的努力,在于你真正理解了对方的需求,并给予对方真正所需的,以及主动的去思考这段关系的未来,并为此负责。

1没有完美的存在

放下过去对爱情的片面认知,你所想象的,你所坚信的那种爱情,只是你以为的爱情,并不是真实的爱情。

你要明白,无论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并不是不需要你的努力便自然而然就能够得到的。你能够获得怎样的爱情,你能够获得怎样的亲情和友情,和你工作能够获得多少薪水一样,都需要你去付出,去努力,去用心经营。

很多人失去爱情,其实是因为他们只沉浸在爱情的美好感受中,只愿意享受爱情带来的幸福体验,却从来没有主动地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做一些真正有效的努力。

2放弃一生无忧的想法

现在的小说、**、电视剧,无论什么题材,总要加上一些爱情的元素,仿佛爱情在人的一生中是无处不在的,大多数故事会以主角最终收获了一份“完美”的爱情作为结局,让很多人以为获得爱情就意味着获得了幸福,找到了真爱就意味自己能变得更好。

然而现实中的爱情,它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爱情和你的亲情、友情、工作、学习等一样,它并没有那么大篇幅。你不能只把某个领域作为你人生的全部。

真正的爱情在本质上是两个独立、成熟个体的相互滋养,令对方成长,令彼此的心智更加成熟。真正的爱情是既有爱的意愿,又为爱付出了行动。

3让关注点回归自身

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学会爱自己,关心自己的生活,满足自己的兴趣与需求,好好维护自己的人脉和圈子,看自己想看的书,学一些可以提升自我的技能,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

怎样改变:①关心自己的生活;②维护好自己的人脉和圈子。

自律是建立在现实的利害关系之上的,这样的自律才是有效的、自然而然的,不会被你轻易放弃的。如果你对现实没有清醒的认知,你会更容易自欺欺人、得过且过,你会目光短浅,沉溺于一时的欢娱和放纵,而忽视真正的问题。

1关注事情本身

自控力,是人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表现。这种行为表现是受一个人内在对世界的认知、思考习惯、思维逻辑等因素的驱动后所展现出来的一种个人状态。

2趋利避害的选择

人类的一切行为的动力,从本质上说,都是来自趋利避害。一个人是否拥有自控力,是否愿意自律,均是出于趋利避害的衡量。如果你相信自律的利大于弊,那么根本不需要外界的强制,不需要强调如何努力,你自然而然地就能够自律。

3尝试的动力

人的一切行为,在其潜意识里都有一个真正的动机,你拥有了动机,自然就会努力的去行动。

三个字:多尝试。

1追求一种整体的成长

唯一能真正克服自卑的方法:安全地接纳自我。

2不要幻想未来

不能完全接纳自己的原因:①逃避痛苦;②我们总是只想做“对”的事。

1由本能衍生的感受

没有安全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的恐惧。恐惧激发了我们对于安全的渴望,当这种渴望未被满足,或是在主观层面上扭曲了这种渴望时,我们就能体会到没有安全感带给我们的焦虑、紧张、臆想、痛苦等负面感受。

2亲密关系的缺失

表现:①患得患失;②焦虑;③敏感;④缺乏自信,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⑤无法信任他人;⑥在亲密关系中,过度依赖和过度投入,或是过度疏离和逃避。

3放下过去的执念

原因:①童年的阴影和创伤;

②成长过程中的阴影和创伤,或是对童年阴影的重复和加强。

4安全感来源于自身

因素:①我们对自我、他人、环境、世界的完整的成熟认知;

②来自内心深处的自我认同的力量。

5打破自己的局限

两件事:①认识到自己直接可控与不可控的范围;

②开始发掘并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

一个人内心强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对自我的高度接纳;一个人对自我的高度接纳的表现之一,能坦然的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

6外在是无足轻重的附庸

如何认清自身的方法——静心。

静心本来就属于你,静心是你与生俱来的自我的一部分,静心一直都在,只不过是你一直沉迷于外界的喧嚣而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

7观照你的情绪

那你打到静心的方法:观照

观照意味着你成为一个旁观者,以旁观的眼光看待自己,如同局外人审视自己。

8开启全新的进化

观照的阶段:①观照你的身体;②观照你的思考;③观照你的情绪,欲望和感受;④观照你的生活,观照你的全部,观照你的整体。

就我们的选择能力而言,过多的选择几乎等于没有选择。我们拥有的越多,就越容易造成混乱,越难以下定决心选择,这就会导致时间被浪费,或是因为选择太多而无法确定究竟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选择了之后又陷入后悔。

1极简思维

矛盾:①“个人喜恶标准”与“大众评判标准”之间的矛盾;

②我们的“自发式系统”与“分析式系统”之间的分歧。

“舍”什么?

舍弃你生活中方方面面你不喜欢或对你而言毫无意义的东西。

2不要轻易对事物进行定性

如何舍?

一原则,两方面,三层次。

一原则:以自我为中心。

两方面:行动和意识。

三层次:物、人、我。

3从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抽离。

现在,你应该为自己建立一个筛选机制,只有那些符合你的标准的人、事、物才能走进你的生活,对你无意义或你不喜欢的则要果断拒绝。

4不卑不亢的强大

内心强大的第一步,成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令我们拒绝以自我为中心的两个原因:①我们所受的教育是集体主义教育,我们总要顾及他人;②对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理解。

5除了自身,一切都是虚妄。

存在即合理。

无论你想做何事情,想达到何种目的,只取决于遵循客观因果律前提下的两个因素:方向是否正确和努力是否足够。

任何人都是本性自足的,你不需要他人的建议,从当下这一刻起,你完全可以是内心无比强大的。

你,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你主动去做一件事,并不是因为你喜欢这件事情才会去做,而是因为你能够从做这件事中得到意义感。

1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一个人是否卓越,根本上取决于“他是谁”?

不欺骗自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你得先学会诚实的面对自己,才能够去理性的看待问题,才不会被那些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话迷惑,才能分清什么是对你真正有用的,才能够学会对自己负责,正视自己的问题,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2去尝试新鲜的事物

只有我能够为自己负责,你得迈出心理舒适区,去尝试新鲜的事物。

3从工作中获得意义感

大部分人在未踏入社会之前意识不到工作会占据自己今后生活比重的50%以上,做的工作是否喜欢,工作的环境是否舒适,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变化。

在人类的安全需求与生理需求被满足后,意义感是人类行为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你主动去做一件事,并不是因为你喜欢这件事情才会去做,而是因为你能够从做这件事中得到意义感。

如何匹配职业和兴趣?

前提:对自身及社会有清醒的认知。

你要有来自自身的标准,确定理想的工作有哪些必须满足的条件,然后再接下来的求职与工作中,不断地调整你的行为。

比如说,我想成为一位作家,我一开始的标准是给予我足够的薪资保障,并且能提供自由创作的空间。在接下来的求职过程中,我发现除了这些,周末双休对我而言也很重要,我可以用双休的时间增长见闻,此外,一个负责任的编辑也很重要,能给予我正确的指点。

你必须要明白,自身与社会环境永远都存在着冲突,所以你要学会根据现实情况去调整自身。在调整中使自身的兴趣与现实不断磨合,你的兴趣越贴近现实,你的工作就越有效率,你就能获得更饱满的意义感。

4追求想要的东西

人生中的许多痛苦,其实是内心深处的意愿与现实环境有冲突或是不协调所导致的。

金钱和地位是我们满足自己物质欲望的凭证;社会地位是用来满足我们精神层次的欲望。

5理解自己想达到的层次和境界。

大部分难以做出改变的原因:

①很多肤浅的传播者对问题的分析流于表面的定义,造成误导性传播;

②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在成熟和不成熟之间,有一道分水岭,一个人是否拥有清醒的自我认知。

自我就像一条随着时间不断流动、不断变化的河,我们自身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认知能力,没有人能够完全认清自己。我们唯一能够认知自我的途径是,诚实地活在当下。

6改变人格模式

讨好型人格的外在表现:

①内心敏感脆弱,有同理心,总能敏锐地察觉别人内心的想法。

②很难拒绝他人,即使知道对方的要求不合理,也会习惯性硬着头皮满足对方的需求。

③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倾向于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④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很少表达自己的真正需求,试图营造善良,平和,大度的好形象。

⑤在社交中表现得很不自然。

⑥大多数行为都是迎合他人。

⑦缺乏底线和原则,意识不到别人的“逾矩”行为。

⑧自我边界模糊。

讨好型人格的内在心理:

①会上瘾,不断地讨好别人,希望更多回报。

②内心空虚,只能通过乞求别人来填补内心。

③通过为别人解决问题来逃避对自己的责任。

④在社交中处于弱势的时候,这种方式能给她们带来安全感。

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①小时候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

②在“讨好者”的认知中,获得别人的认可与赞赏的途径,只有讨好这种方式。

③讨好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成了他人格行为模式中的固定的一种。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

人的自我认知是在客观与现实因素的前提下对自我的主观评价。这里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客观与现实因素,一个是主观评价。

前提:①行动才是改变的唯一方法;

②改变需要时间。

方法:①停止讨好任何人;

②培养内心的充实感与富足感;

③培养一个能带给你成就感的爱好,努力做好你的工作,发展你的兴趣,学一个新技能等。

不要让本该属于你自己的灿烂的一生在讨好别人中被埋葬和虚耗。

以上就是关于自我觉醒是怎样的感觉全部的内容,包括:自我觉醒是怎样的感觉、自我觉醒其实就是心智提升的过程、觉醒与自我觉醒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445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