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①夏后之时,或失或续。②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③得妫满,封之于陈,④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
注①索隐按:商均所封虞,即今之梁国虞城是也。
注②索隐按:夏代犹封虞思、虞遂是也。
注③索隐遏父为周陶正。遏父,遂之后。陶正,官名。生满。
注④索隐左传曰:“武王以元女太姬配虞胡公而封之陈,以备三恪。”
胡公卒,子申公犀侯立。申公卒,弟相公皋羊立。相公卒,立申公子突,是为孝公。孝公卒,子慎公圉戎立。慎公当周厉王时。慎公卒,子幽公宁立。
幽公十二年,周厉王奔于彘。
二十三年,幽公卒,子厘公孝立。厘公六年,周宣王即位。三十六年,厘公卒,子武公灵立。武公十五年卒,子夷公说立。是岁,周幽王即位。夷公三年卒,弟平公燮立。①平公七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周东徙。秦始列为诸侯。
注①正义燮,先牒反。
二十三年,平公卒,子文公圉立。
文公元年,取蔡女,生子佗。①十年,文公卒,长子桓公鲍立。
注①正义徒何反。
桓公二十三年,鲁隐公初立。二十六年,韂杀其君州吁。三十三年,鲁弑其君隐公。
三十八年正月甲戌己丑,桓公鲍卒。①桓公弟佗,其母蔡女,故蔡人为佗杀五父及桓公太子免而立佗,②是为厉公。桓公病而乱作,国人分散,故再赴。
③
注①索隐陈乱,故再赴其日。正义甲戌、己丑凡十六日。
注②集解谯周曰:“春秋传谓佗即五父,世家与传违。”索隐谯周曰“春秋传谓他即五父,与此违”者,此以他为厉公,太子免弟跃为利公,而左传以厉公名跃。他立未逾年,无谥,故“蔡人杀陈他”。又庄二十二年传云“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则他与五父俱为蔡人所杀,其事不异,是一人明矣。史记既以他为厉公,遂以跃为利公。寻厉利声相近,遂误以他为厉公,五父为别人,是太史公错耳。班固又以厉公跃为桓公弟,又误。
注③集解徐广曰:“班氏云厉公跃者,桓公之弟也。”
厉公二年,生子敬仲完。周太史过陈,陈厉公使以周易筮之,卦得观之否:①“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②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③非此其身,在其子孙。④若在异国,必姜姓。⑤姜姓,太岳之后。⑥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⑦
注①集解贾逵曰:“坤下巽上观,坤下干上否,观爻在六四,变而之否。”
注②集解杜预曰:“此周易观卦六四爻辞也。易之为书,六爻皆有变象,又有互体,圣人随其义而论之。”
注③正义六四变,内卦为中国,外卦为异国。
注④正义内卦为身,外卦为子孙。变在外,故知在子孙也。
注⑤正义六四变,此爻是辛未,观上体巽,未为羊,巽为女,女乘羊,故为姜。姜,齐姓,故知在齐。
注⑥集解杜预曰:“姜姓之先为尧四岳。”
注⑦正义周敬王四十一年,楚惠王杀陈愍公。齐简公,周敬王三十九年被田常杀之。
厉公取蔡女,蔡女与蔡人乱,厉公数如蔡*。七年,厉公所杀桓公太子免之三弟,长曰跃,中曰林,少曰杵臼,共令蔡人诱厉公以好女,与蔡人共杀厉公①而立跃,是为利公。利公者,桓公子也。利公立五月卒,立中弟林,是为庄公。
庄公七年卒,少弟杵臼立,是为宣公。
注①集解公羊传曰:“*于蔡,蔡人杀之。”
宣公三年,楚武王卒,楚始强。十七年,周惠王娶陈女为后。
二十一年,宣公后有嬖姬生子款,欲立之,乃杀其太子御寇。御寇素爱厉公子完,完惧祸及己,乃奔齐。齐桓公欲使陈完为卿,完曰:“羁旅之臣,①幸得免负檐,君之惠也,不敢当高位。”桓公使为工正。②齐懿仲欲妻陈敬仲,卜之,占曰:“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③有妫之后,将育于姜。④五世其昌,并于正卿。⑤八世之后,莫之与京。”⑥
注①集解贾逵曰:“羁,寄;旅,客也。”
注②正义周礼云冬官为考工,主作器械。
注③集解杜预曰:“雄曰凤,雌曰皇。雄雌俱飞,相和而鸣,锵锵然也。犹敬仲夫妻有声誉。”
注④集解杜预曰:“妫,陈姓。姜,齐姓。”
注⑤集解服虔曰:“言完后五世与卿并列。”
注⑥集解贾逵曰:“京,大也。”正义按:陈敬仲八代孙,田常之子襄子盘也。
而杜以常为八代者,以桓子无宇生武子开,与厘子乞皆相继事齐,故以常为八代。
三十七年,齐桓公伐蔡,蔡败;南侵楚,至召陵,还过陈。陈大夫辕涛涂恶其过陈,诈齐令出东道。东道恶,桓公怒,执陈辕涛涂。是岁,晋献公杀其太子申生。
四十五年,宣公卒,子款立,是为穆公。穆公五年,齐桓公卒。十六年,晋文公败楚师于城濮。是岁,穆公卒,子共公朔立。共公六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是为穆王。十一年,秦穆公卒。十八年,共公卒,子灵公平国立。
灵公元年,①楚庄王即位。六年,楚伐陈。十年,陈及楚平。
注①正义谥法云“乱而不损曰灵”。
十四年,灵公与其大夫孔宁、仪行父皆通于夏姬,①衷其衣以戏于朝。②泄冶谏曰:“君臣*乱,民何效焉?”灵公以告二子,二子请杀泄冶,公弗禁,遂杀泄冶。③十五年,灵公与二子饮于夏氏。公戏二子曰:“征舒似汝。”二子曰:“亦似公。”④征舒怒。灵公罢酒出,征舒伏弩獜门射杀灵公。⑤孔宁、仪行父皆奔楚,灵公太子午奔晋。征舒自立为陈侯。征舒,故陈大夫也。
夏姬,御叔之妻,舒之母也。
注①正义列女传云:“陈女夏姬者,陈大夫夏征舒之母,御叔之妻也,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杜预云:“夏姬,郑穆公女,陈大夫御叔之妻。”左传云:“杀御叔,弑灵侯,戮夏南,出孔、仪,丧陈国。”
注②集解左传曰:“衷其衵服。”谷梁传曰:“或衣其衣,或中其襦。”
注③集解春秋曰:“陈杀其大夫泄冶。”
注④集解杜预曰:“灵公即位十五年,征舒已为卿,年大,无嫌是公子也。盖以夏姬*放,故谓其子多似以为戏也。”
注⑤集解左传曰:“公出自其獜。”
成公元年冬,楚庄王为夏征舒杀灵公,率诸侯伐陈。谓陈曰:“无惊,吾诛征舒而已。”已诛征舒,因县陈而有之,髃臣毕贺。申叔时使于齐来还,独不贺。①庄王问其故,对曰:“鄙语有之,牵牛径人田,田主夺之牛。径则有罪矣,夺之牛,不亦甚乎?今王以征舒为贼弑君,故征兵诸侯,以义伐之,已而取之,以利其地,则后何以令于天下!是以不贺。”庄王曰:“善。”乃迎陈灵公太子午于晋而立之,复君陈如故,是为成公。孔子读史记至楚复陈,曰:“贤哉楚庄王!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②
注①集解贾逵曰:“叔时,楚大夫。”
注②索隐谓申叔时之语。正义家语云:“孔子读史记至楚复陈,喟然曰:‘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非申叔时之忠,弗能建其义;非楚庄王之贤,不能受其训也。’”(二十)八年,楚庄王卒。二十九年,陈倍楚盟。三十年,楚共王伐陈。是岁,成公卒,子哀公弱立。楚以陈丧,罢兵去。
哀公三年,楚围陈,复释之。二十八年,楚公子围弑其君郏敖自立,为灵王。
三十四年,初,哀公娶郑,长姬生悼太子师,少姬生偃。①二嬖妾,长妾生留,少妾生胜。留有宠哀公,哀公属之其弟司徒招。哀公病,三月,招杀悼太子,立留为太子。哀公怒,欲诛招,招发兵围守哀公,哀公自经杀。②招卒立留为陈君。四月,陈使使赴楚。楚灵王闻陈乱,乃杀陈使者,③使公子□疾发兵伐陈,陈君留奔郑。
九月,楚围陈。十一月,灭陈。使□疾为陈公。
注①索隐按:昭八年经云“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左传“陈哀公元妃郑姬生悼太子偃师”。今此云两姬,又分偃师为二人,亦恐此非。
注②集解徐广曰:“三十五年时。”
注③索隐即司徒招也。一作“苕”也。
招之杀悼太子也,太子之子名吴,出奔晋。晋平公问太史赵曰:“陈遂亡乎?”
对曰:“陈,颛顼之族。①陈氏得政于齐,乃卒亡。②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③舜重之以明德。至于遂,④世世守之。及胡公,周赐之姓,⑤使祀虞帝。且盛德之后,必百世祀。虞之世未也,其在齐乎?”
注①集解服虔曰:“陈祖虞舜,舜出颛顼,故为颛顼之族。”
注②集解贾逵曰:“物莫能两盛。”
注③集解贾逵曰:“幕,舜后虞思也。至于瞽瞍,无闻违天命以废绝者。”郑觽曰:“幕,舜之先也。”骃案国语,贾义为长。索隐按:贾逵以幕为虞思,非也。左传言自幕至瞽瞍,知幕在瞽瞍之前,必非虞思明矣。
注④集解杜预曰:“遂,舜后。盖殷之兴,存舜之后而封遂,言舜德乃至于遂也。”索隐重音持用反。按:杜预以为舜有明德,乃至遂有国,义亦然也。且文云“自幕至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是言舜有明德为天子也。乃云殷封遂,代守之,亦舜德也。按:系本云“陈,舜后”。宋忠云“虞思之后,箕伯、直柄中衰,殷汤封遂于陈以祀舜”。
注⑤集解杜预曰:“胡公满,遂之后也。事周武王,赐姓曰妫,封之陈。”
楚灵王灭陈五岁,楚公子□疾弑灵王代立,是为平王。平王初立,欲得和诸侯,乃求故陈悼太子师之子吴,立为陈侯,是为惠公。惠公立,探续哀公卒时年而为元,空籍五岁矣。①
注①索隐惠公探取哀公死楚,陈灭之后年为元年,故今空籍五岁矣。一云籍,借也,谓借失国之后年为五年。
十年,陈火。十五年,吴王僚使公子光伐陈,取胡、沉而去。①二十八年,吴王阖闾与子胥败楚入郢。是年,惠公卒,子怀公柳立。
注①索隐系本云“胡,归姓;沈,姬姓”。沈国在汝南平舆,胡亦在汝南。
怀公元年,吴破楚,在郢,召陈侯。陈侯欲往,大夫曰:“吴新得意;楚王虽亡,与陈有故,不可倍。”怀公乃以疾谢吴。四年,吴复召怀公。怀公恐,如吴。
吴怒其前不往,留之,因卒吴。陈乃立怀公之子越,是为愍公。①
注①索隐按左传,愍公名周,是史官记不同。
愍公六年,孔子适陈。吴王夫差伐陈,取三邑而去。十三年,吴复来伐陈,陈告急楚,楚昭王来救,军于城父,吴师去。是年,楚昭王卒于城父。时孔子在陈。①十五年,宋灭曹。十六年,吴王夫差伐齐,败之艾陵,使人召陈侯。
陈侯恐,如吴。楚伐陈。二十一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二十三年,楚之白公胜杀令尹子西、子綦,袭惠王。叶公攻败白公,白公自杀。
注①索隐按:孔子以鲁定公十四年适陈,当陈愍公之六年,上文说是。此十三年,孔子仍在陈,凡经八年,何其久也?
二十四年,楚惠王复国,以兵北伐,杀陈愍公,遂灭陈而有之。是岁,孔子卒。
□东楼公者,夏后禹之后苗裔也。①殷时或封或绝。周武王克殷纣,求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之于□,②以奉夏后氏祀。
注①索隐□,国名也,东楼公号谥也。不名者,史先失耳。宋忠曰“□,今陈留雍丘县”。故地理志云雍丘县,故□国,周武王封禹后为东楼公是也。盖周封□而居雍丘,至春秋时□已迁东国,故左氏隐四年传云“莒人伐□,取牟娄”。
牟娄,曹东邑也。僖十四年传云“□迁缘陵”。地理志北海有营陵,淳于公之县。
臣瓒云“即春秋缘陵,淳于公所都之邑”。又州,国名,□后改国曰州而称淳于公,故春秋桓五年经云“州公如曹”,传曰“淳于公如曹”是也。然□后代又称子者,以微小又僻居东夷,故襄二十九年经称“□子来盟”,传曰“书曰子,贱之”是也。
注②集解宋忠曰:“□,今陈留雍丘县也。”
东楼公生西楼公,西楼公生题公,题公生谋①娶公。②谋娶公当周厉王时。
谋娶公生武公。武公立四十七年卒,子靖公立。靖公二十三年卒,子共公立。
共公八年卒,子德公立。③德公十八年卒,弟桓公姑容立。④桓公十七年卒,子孝公□⑤立。孝公十七年卒,弟文公益姑立。文公十四年卒,弟平公郁⑥立。平公十八年卒,子悼公成立。悼公十二年卒,子隐公乞立。七月,隐公弟遂弑隐公自立,是为厘公。厘公十九年卒,子愍公维立。愍公十五年,楚惠王灭陈。十六年,愍公弟阏路弑愍公代立,是为哀公。⑦哀公立十年卒,愍公子敕立,⑧是为出公。出公十二年卒,子简公春立。立一年,楚惠王之四十四年,灭□。□后陈亡三十四年。
注①集解徐广曰:“谋,一作‘谟’。”索隐注一作“谍”,音牒。
注②索隐娶音子臾反。
注③集解徐广曰:“世本曰惠公。”索隐系本及谯周并作“惠公”,又云惠公生成公及桓公,是此系家脱成公一代,故云“弟桓公姑容立”,非也。且成公又见春秋经传,故左传庄二十五年云□成公娶鲁女,有婚姻之好。至僖二十二年卒,始赴而书,左传云成公也,未同盟,故不书名。是□有成公,必当如谯周所说。
注④集解徐广曰:“世本曰惠公立十八年,生成公及桓公;成公立十八年,桓公立十七年。”
注⑤索隐音盖。□,名。
注⑥索隐一作“郁厘”,谯周云名郁来,盖“郁”“郁”“厘”“来”并声相近,遂不同耳。
注⑦索隐阏音遏。哀公杀兄愍公而立,谥哀。谯周云谥懿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敕,一作‘遫’。”
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
舜之后,周武王封之陈,至楚惠王灭之,有世家言。禹之后,周武王封之□,楚惠王灭之,有世家言。契之后为殷,殷有本纪言。殷破,周封其后于宋,齐愍王灭之,有世家言。后稷之后为周,秦昭王灭之,有本纪言。皋陶之后,或封英、六,①楚穆王灭之,无谱。伯夷之后,至周武王复封于齐,曰太公望,陈氏灭之,有世家言。伯翳之后,至周平王时封为秦,项羽灭之,有本纪言。②垂、益、夔、龙,其后不知所封,不见也。右十一人者,皆唐虞之际名有功德臣也;其五人之后皆至帝王,③余乃为显诸侯。滕、薛、驺,夏、殷、周之闲封也,小,不足齿列,弗论也。④
注①索隐蓼、六,本或作英、六,皆通。然蓼、六皆咎繇之后也。据系本,二国皆偃姓,故春秋文五年左传云楚人灭六,臧文仲闻六与蓼灭,曰“皋陶、庭坚不祀忽诸”。杜预曰“蓼与六皆咎繇后”。地理志云六,故国,皋陶后,偃姓,为楚所灭。又僖十七年“齐人徐人伐英氏”。杜预又曰“英、六皆皋陶后,国名”。是有英、蓼,实未能详。或者英后改号曰蓼也。
注②索隐秦祖伯翳,解者以翳益,则一人,今言十一人,□伯翳而又别言垂、益,则是二人也。且按舜本纪□十人,无翳而有彭祖,彭祖亦坟典不载,未知太史公意如何,恐多是误。然据秦本纪□翳之功,云“佐舜驯调鸟兽”,与舜典“命益作虞,若予上下草木鸟兽”文同,则为一人必矣,今未详其所由也。
注③索隐舜、禹身为帝王,其稷、契及翳则后代皆为帝王也。
注④索隐滕不知本封,盖轩辕氏子有滕姓,是其祖也。后周封文王子错叔绣于滕,故宋忠云“今沛国公丘是滕国也”。薛,奚仲之后,任姓,盖夏、殷所封,故春秋有滕侯、薛侯。邾,曹姓之国,陆终氏之子会人之后。邾国,今鲁国驺县是也。然三国微小,春秋时亦预会盟,盖史缺无可□列也。
周武王时,侯伯尚千余人。及幽、厉之后,诸侯力攻相并。江、黄、①胡、沉之属,不可胜数,故弗采着于传(上)[云]。
注①索隐按系本,江、黄二国并嬴姓。又地理志江国在汝南安阳县。
太史公曰:舜之德可谓至矣!禅位于夏,而后世血食者历三代。及楚灭陈,而田常得政于齐,卒为建国,百世不绝,苗裔兹兹,有土者不乏焉。至禹,于周则□,微甚,不足数也。楚惠王灭□,其后越王句践兴。
索隐述赞盛德之祀,必及百世。舜、禹余烈,陈、□是继。妫满受封,东楼纂系。阏路篡逆,夏姬*嬖。二国衰微,或兴或替。前并后虏,皆亡楚惠。
句践勃兴,田和吞噬。蝉联血食,岂其苗裔?
1 新唐书·郑元璹传翻译
《郑元璹传》参考译文
郑元璹,字德芳,是隋朝沛国公郑译的儿子。生性聪明有智慧,擅长写文章。因父亲的功劳拜授仪同,承袭爵位。多次迁任后为右卫将军,改封莘国公。大业末年,出任文城郡守。
高祖起兵,派遣部将张纶向西占领地盘,以攻取文城郡城,郑元璹将自己绑起来到军门投降,高祖宽免了他,授任太常卿。和襄武王李琛出使突厥,回来后任参旗将军。郑元璹熟知军旅事务,皇帝令教习各屯将士军法。刘武周部将宋金刚和突厥处罗可汗成掎角之势侵犯汾、晋,下诏郑元璹晓谕规劝可汗退兵,可汗不听从,仍进军援助刘武周。恰巧处罗可汗突然得病,他的部下猜疑是郑元璹放的毒,将他囚禁起来。处罗可汗死,颉利继位,将郑元璹留在帐中多年。皇帝同意可汗求婚的事情后,郑元璹才得以返回。皇帝慰劳他说:“卿不屈辱于虏人,可以和苏武、张骞相比了。”拜授鸿胪卿,因为母亲守丧免职。
适逢突厥带领精锐骑兵数十万人,亲自统领攻打太原,郑元璹丧期未满皇上便下诏命令他从守丧处持节前往劝说。到达之后,虏人以不讲信誉怪罪中国,郑元璹用他们的话题责备他们,无所屈服,随后慢慢地列举突厥多次违背和约之事,突厥羞愧折服。趁有和好之意时对颉利说:“突厥得唐地没什么用途,唐得突厥不能臣服驱使,两方都得不到什么好处却互相攻伐,为什么呢?如今掠夺资财,抢劫人口,都为各部落得到,可汗一无所得,不如偃旗收兵互相和好,那么金玉币帛都归可汗所有,况且大唐拥有天下,相约可汗为兄弟,使者乘驿马在道路接连不断,如今不肯坐享其利,遗弃德义孕育怨恨,自取劳苦,为什么呢?”颉利认为他的话正确,带兵退回。太宗赐书说:“知道公用口诛伐,可汗遵守和约,使边境战火熄灭,朕怎会可惜以金石赐给公呀!”贞观三年,郑元璹又出使突厥,返回说:“夷狄以马羊衡量盛衰,如今突厥六畜不繁育,人们都面如菜色,牙内饭食化为血,不出三年一定灭亡。”不久,突厥果然败亡。后转任左武侯大将军,因事获罪免职。起用任宜州刺史,因年老退休。去世,追赠幽州刺史,谥号简。
郑元璹干练机敏,所到之处常有声誉。五次出使边地,有时危难不能脱身,始终不向朝廷解释这些。然而他的父亲郑译侍奉后母不孝,隋文帝曾经赐《孝经》羞愧并勉励他;到郑元璹时也不孝顺,士人鄙视他们的行为。
2 姜公辅文言文翻译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
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
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
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乃止。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
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
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
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
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士君子多之 多:赞赏 B以市恩泽 市:收买 C凡数千百言 凡:凡是 D会有素恶居易者 素:向来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白居易仰酬恩造,耿直进谏的一组是( )(3分) ①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②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③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④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⑤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 ③④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往往流传到宫中。
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上奏皇帝,希望可由公家为魏征子孙赎买,不要让李师道占取美名。宪宗皇帝赞赏他的看法。
C白居易在进谏吐突承璀之事时,言辞太尖锐,让皇上很不高兴。皇上认为白居易是对他无礼,难以忍受。
李绛劝说皇上,白居易事无巨细必定要说,并非说话轻佻,是为报答陛下,皇上想广开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D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
正碰上有人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
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替白居易求情,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3分) (2)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3分) 参考答案1C2C3D4(1)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决心用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2)皇上说:卿所说的正确。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
解析 试题分析:1凡数千百言意为(奏文)总共有几百上千个字。凡:总共。
所以选C。本题难度不大。
2①白居易年轻时所写文章的特点,还未做官进谏。⑤是中书舍人王涯的上疏内容3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没有替白居易求情,反而是落井下石。
4要注意关键点:(1)自以的以,贮;(2)是、由是、见。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
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受到 那些有志有识之士的赞赏,并往往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言论,元和二年(807)十一月,白居易被召入长安任翰林学士。
元和三年 (808)五月,官拜左拾遗。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自己被破格提升,决心竭尽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屡。
3 李愬的文言文翻译李愬凭父亲的功德而得到官职出仕,被授官卫尉少卿。李愬善于谋略,精于骑射。元和十一年,朝廷出兵讨伐蔡州吴元济。七月,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战败,朝廷又命袁滋为统帅,袁滋作战也没有成效。李愬向皇帝上奏章自荐,希望能到军中效力。宰相李逢吉亦认为李愬有才能可以任用,于是就任命他担任随、唐、邓节度使。唐军兵士在遭受挫败之后,士气不振,李愬料想到了这样的情况,就不去整顿军队。有人认为他不当不整顿军队,愬曰:“叛贼正安于袁尚书指挥作战的宽缓,我不想使他们改得加强防备。”于是就欺骗三军说:“皇上知道我软弱,能承受战败之耻,所以让我来抚慰你们。作战,不是我的事情。”兵士们都相信了并因此都很高兴。对于受伤的士兵,李愬亲自安抚他们。叛贼以为曾经打败过将军袁滋,又因为李愬的名望不是他们所畏惧的,所以并不怎么加强防备。李愬沉着勇敢,长于谋划,能以诚心对待兵士,所以能够发挥兵士们的低下败落的士气,出乎叛贼的意料。过了半年,李愬觉得军队可以承担作战任务了,武器装备也准备充足了,于是就计划奇袭蔡州。李愬先前俘获了叛贼的将军丁士良,召他来审问他,丁士良言辞和精神都不屈服,李愬认为他与众不同,就解开了他的绑缚。丁士良为之感动,就说:“叛贼的将军吴秀琳统领几千军兵,难以迅速击败他。我能够使吴秀琳投降。”李愬听从了他的意见,十二月,吴秀琳率领三千军兵来降。李愬就派吴秀琳的军队进攻吴房县,占领了它的外城,得胜而收兵。有人劝李愬乘势进军攻下吴房县,李愬说:“攻下它叛贼就会集合兵力来固守他们的巢穴,不如留下它用来分散他们的兵力。”
当初,吴秀琳投降时,李愬单人独骑至他的营寨前与他谈话,并亲自解开他的绑缚,让他暂任秀衙将。吴秀琳感激他的恩遇,希望能立功来报效。他对李愬说:“如果想要击败叛贼,必须得到李佑,我是无能为力的。”李佑是叛贼的骑兵将军,有胆识才略,守卫兴桥栅,常常侮辱蔑视官军,往来无法防备。李愬召来他部下的将军史用诚告诫他曰:“现在李佑率领他的军队获在张柴收割麦子,你可以率领三百骑兵埋伏麦田旁的树林中,再派士兵让他在麦田前摇动军旗,显示将要焚烧麦田。李佑向来轻视我军,一定会轻率地前来追击,你率领轻装的骑兵突袭他,一定会俘获李佑。”史用诚等按照他的预料,果然擒获了李佑而回。李愬亲自解除李佑的绑缚,并以待宾客的礼仪对待他,让他暂任散兵马使,允许他佩刀巡视警戒,可以自由出入中军帐中,对他一点也没有猜忌防范。李愬有空闲时常召见李佑,摒退别人和他交谈,有时直至夜半。李愬更清楚地了解叛贼的虚实情况。
陈许节度使李光颜勇武为唐军各部之首,叛贼用全部精兵抵御李光颜。因此李愬乘着叛贼对自己没有防备,十月,准备奇袭蔡州。十日夜晚,夜色阴暗,下着雨雪,李愬让李佑率领突击将士三千人作为先锋,李愬亲自率领中军出征。叛贼依仗着吴房县的坚固,安逸自在,没有一个人发觉。李佑在城墙上挖洞率先登城,勇敢精锐的将士们跟从着他,全部杀死了守城门的士兵,登上了城门。吴元济投降了,李愬就用囚车把他押送往京城。
4 文言文全文翻译,李蘩原文:李蘩,字清叔,崇庆晋原人。
第进士,为隆州判官,摄绵州。岁昆,出义仓谷贱粜之,而以钱贷下户,又听民以茅秸易米,作粥及褚衣,亲衣食之,活十万人。
明年又饥,邛蜀彭汉、成都盗贼蜂起,绵独按堵。知永康军,移利州,提点成都路刑狱兼提举常平。
岁凶,先事发廪蠲租,所活百七十万人。知兴元府、安抚利州东路。
汉中久饥,剑外和籴在州者独多,蘩尝匹马行阡陌间访求民瘼,有老妪进曰:“民所以饥者,和籴病之也。”泣数行下。
蘩感其言,奏免之,民大悦。徙仓部员外郎,总领四川赋财、军马、钱粮,升郎中。
淳熙三年,廷臣上言:“四川岁籴军粮,名为和籴,实科籴也。”诏制置使范成大同蘩相度以闻,蘩奏:“诸州岁籴六十万石,若从官籴,岁约百万缗,如于经费之中斟酌损益,变科籴为官籴,贵贱眂时,不使亏毫忽之价;出纳眂量,勿务取圭撮之赢,则军不乏兴,民不加赋。”
乃书“利民十一事”上之。前后凡三年,蘩上奏疏者十有三,而天子降诏难问者凡八,讫如其议。
民既乐与官为市,远迩欢趋,军饷坐给,而田里免科籴,始知有生之乐。会岁大稔,米价顿贱,父老以为三十年所无。
梁、洋间绘蘩像祠之。 范成大驿疏言:“关外麦熟,倍于常年,实由罢籴,民力稍纾,得以尽于农亩。”
孝宗览之曰:“免和籴一年,田间和气若此,乃知民力不可重困也。”擢蘩守太府少卿。
范成大召见,孝宗首问:“籴事可久行否?”成大奏:“李蘩以身任此事,臣以身保李蘩。”孝宗大悦,曰:“是大不可得李蘩也。”
上意方向用,而蘩亦欲奏蠲盐酒和买之弊,以尽涤民害。会有疾,卒。
诏以蘩能官,致仕恩外特与遣表,择一人庶官,前此所未有。 初,蘩宰眉山,校成都漕试,念吴氏世袭兵柄必稔蜀乱,发策云:“久假人以兵柄,未有不为患者。
以武、宣之明,不能销大臣握兵之祸;以宪、武之烈,不能收藩镇握兵之权。危刘氏、歼唐室,鲜不由此。”
吴挺以为怨。后蘩总饷事,挺谬奏军食粗恶,孝宗以问蘩,蘩缄其样以进,挺之妄遂穷。
逾三十年,吴曦竟以蜀叛,安丙既诛曦,每语人云:“吾等焦头烂额耳,孰如李公先见者乎?”蘩讲学临政皆有源委,所著书十八种,有《桃溪集》一百卷。译文:李蘩, 字清叔, 崇庆晋原人。
考中进士后, 担任 隆州判官,负责绵州的政事。当年出现灾荒, 隆州判官, 负责绵州的政事。
当年出现灾荒, 李蘩拿 出义仓的粮食低价卖给受灾的百姓, 出义仓的粮食低价卖给受灾的百姓, 并把钱借贷给贫 又允许老百姓用茅秸换米,他还做了粥和衣服, 民 ,又允许老百姓用茅秸换米, 他还做了粥和衣服 , 亲自送给灾民吃和穿,被救活的有十万人。第二年又 亲自送给灾民吃和穿 ,被救活的有十万人 。
饥荒之年,邛蜀彭汉、成都盗贼四起, 是 饥荒之年 ,邛蜀彭汉、成都盗贼四起, 唯独绵州没 有受到盗贼的侵害。年景不好, 有受到盗贼的侵害。
年景不好, 他事先打开粮仓赈济 百姓,并免除他们的租税 ,被救活的有一百七十万人。 百姓 ,并免除他们的租税,被救活的有一百七十万人。
汉中长时间饥荒,剑外的军队在老百姓中买粮的情况 汉中长时间饥荒, 特别严重。 特别严重。
李蘩曾经单人匹马地去田野间访问老百姓 的疾苦,有位老妇人对他说: 老百姓之所以饥饿, 的疾苦, 有位老妇人对他说 :“ 老百姓之所以饥饿, 都是‘军队强行购粮 ’ 害的呀。 说着就泪流满面。
都是 ‘军队强行购粮’害的呀。 ” 说着就泪流满面。
李蘩对她的话深有感触, 于是 上奏朝廷,免去了“ 于是)上奏朝廷 李蘩对她的话深有感触 ,(于是 上奏朝廷 ,免去了“和 老百姓非常高兴。李蘩被调任为仓部员外郎, 籴 ” ,老百姓非常高兴 。
李蘩被调任为仓部员外郎, 总管四川的税收、军马 、钱粮,后升任郎中。 总管四川的税收、军马、钱粮,后升任郎中。
淳熙三年,朝中大臣上奏: 四川每年买军粮,名 “ 淳熙三年,朝中大臣上奏: 四川每年买军粮, , 。 为‘和籴’ 实际是‘科籴’”皇上下诏让制置使范成 和籴' 实际是‘科籴’ 大和李蘩一起核算一下上报朝廷,李蘩上奏说: “ 大和李蘩一起核算一下上报朝廷,李蘩上奏说: 各州 每年买粮食六十万石,如果按照官府买粮的价钱算, 每年买粮食六十万石 , 如果按照官府买粮的价钱算, 一年大约要用钱一百万缗, 一年大约要用钱一百万缗, 如果在经费中斟酌一下应 减少和增加的项目,就可以使科籴转变为官籴。
减少和增加的项目,就可以使科籴转变为官籴。粮食 价格的贵贱可以看年景,不能让老百姓吃一点亏; 价格的贵贱可以看年景,不能让老百姓吃一点亏;支 出和收入要看数量,不要索取蝇头小利。
出和收入要看数量,不要索取蝇头小利。这样军队就 会兴盛,老百姓也不用增加赋税。
李蘩就写了“ 会兴盛,老百姓也不用增加赋税。”李蘩就写了“利 民十一事”上奏给朝廷。
前后共三年, 民十一事”上奏给朝廷。前后共三年,李蘩上奏章十 三次,而皇上下诏书责问他有八次,但终究同意了他 三次,而皇上下诏书责问他有八次, 的建议。
百姓很乐意同官府买卖粮食, 的建议。百姓很乐意同官府买卖粮食,远近的人都高 兴地前来,军饷得到了保证,而。
5 隋书 郑译传 翻译郑译,字正义,荥阳开封人也。
祖琼,魏太常。父道邕,魏司空。
译颇有学识,兼知钟律,善骑射。译从祖开府文宽,尚魏平阳公主,则周太祖元后之妹也。
主无子,太祖令译后之。由是译少为太祖所亲,恒令与诸子游集。
年十余岁,尝诣相府司录李长宗,长宗于众中戏之。译敛容谓长宗曰:“明公位望不轻,瞻仰斯属,辄相玩狎,无乃丧德也。”
长宗甚异之。文宽后诞二子,译复归本生。
周武帝时,起家给事中士,拜银青光禄大夫,转左侍上士。与仪同刘昉恒侍帝侧。
译时丧妻,帝命译尚梁安固公主。及帝亲总万机,以为御正下大夫,俄转太子宫尹。
时太子多失德,内史中大夫乌丸轨每劝帝废太子而立秦王,由是太子恒不自安。其后诏太子西征吐谷浑,太子乃阴谓译曰:“秦王,上爱子也。
乌丸轨,上信臣也。今吾此行,得无扶苏之事乎?”译曰:“愿殿下勉著仁孝,无失子道而已。
勿为他虑。”太子然之。
既破贼,译以功最,赐爵开国子,邑三百户。后坐亵狎皇太子,帝大怒,除名为民。
太子复召之,译戏狎如初。因言于太子曰:“殿下何时可得据天下?”太子悦而益昵之。
及帝崩,太子嗣位,是为宣帝。超拜开府、内史下大夫、封归昌县公,邑一千户,委以朝政。
俄迁内史上大夫,进封沛国公,邑五千户,以其子善愿为归昌公,元琮为永安县男,又监国史。译颇专权,时帝幸东京,译擅取官材,自营私第,坐是复除名为民。
刘昉数言于帝,帝复召之,顾待如初。诏领内史事。
初,高祖与译有同学之旧,译又素知高祖相表有奇,倾心相结。至是,高祖为宣帝所忌,情不自安,尝在永巷私于译曰:“久愿出籓,公所悉也。
敢布心腹,少留意焉。”译曰:“以公德望,天下归心,欲求多福,岂敢忘也。
谨即言之。”时将遣译南征,译请元帅。
帝曰:“卿意如何?”译对曰:“若定江东,自非懿戚重臣无以镇抚。可令隋公行,且为寿阳总管以督军事。”
帝从之。乃下诏以高祖为扬州总管,译发兵俱会寿阳以伐陈。
行有日矣,帝不悆,遂与御正下大夫刘昉谋,引高祖入受顾托。既而译宣诏,文武百官皆受高祖节度。
时御正中大夫颜之仪与宦者谋,引大将军宇文仲辅政。仲已至御坐,译知之,遽率开府杨惠及刘昉、皇甫绩、柳裘俱入。
仲与之仪见译等,愕然,逡巡欲出,高祖因执之。于是矫诏复以译为内史上大夫。
明日,高祖为丞相,拜译柱国、相府长史、治内史上大夫事。及高祖为大冢宰,总百揆,以译兼领天官都府司会,总六府事。
出入卧内,言无不从,赏赐玉帛不可胜计。每出入,以甲士从。
拜其子元璹为仪同。时尉迥、王谦、司马消难等作乱,高祖逾加亲礼。
俄而进位上柱国,恕以十死。 译性轻险,不亲职务,而脏货狼籍。
高祖阴疏之,然以其有定策功,不忍废放,阴敕官属不得白事于译。译犹坐事,无所关预。
译惧,顿首求解职,高祖宽谕之,接以恩礼。及上受禅,以上柱国公归第,赏赐丰厚。
进子元璹爵城皋郡公,邑二千户,元洵永安男。追赠其父及亡兄二人并为刺史。
译自以被疏,阴呼道士章醮以祈福助,其婢奏译厌蛊左道。上谓译曰:“我不负公,此何意也?”译无以对。
译又与母别居,为宪司所劾,由是除名。下诏曰:“译嘉谋良策,寂尔无闻,鬻狱卖官,沸腾盈耳。
若留之于世,在人为不道之臣,戮之于朝,入地为不孝之鬼。有累幽显,无以置之,宜赐以《孝经》,令其熟读。”
仍遣与母共居。 未几,诏译参撰律令,复授开府、隆州刺史。
请还治疾,有诏征之,见于醴泉宫。上赐宴甚欢,因谓译曰:“贬退已久,情相矜湣。”
于是复爵沛国公,位上柱国。上顾谓侍臣曰:“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念此,何日忘之!”译因奉觞上寿。
上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高颎戏谓译曰:“笔干。”译答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
上大笑。未几,诏译参议乐事。
译以周代七声废缺,自大隋受命,礼乐宜新,更修七始之义,名曰《乐府声调》,凡八篇。奏之,上嘉美焉。
俄迁岐州刺史。在职岁余,复奉诏定乐于太常,前后所论乐事,语在《音律志》。
上劳译曰:“律令则公定之,音乐则公正之。礼乐律令,公居其三,良足美也。”
于是还岐州。开皇十一年,以疾卒官,时年五十二,上遣使吊祭焉。
谥曰达。子元璹嗣。
炀帝初立,五等悉除,以译佐命元功,诏追改封译莘公,以元璹袭。 元璹初为骠骑将军,后转武贲郎将,数以军功进位右光禄大夫,迁右候卫将军。
大业末,出为文城太守。及义兵起,义将张伦略地至文城,元璹以城归之。
译文 郑译,字正义,是荥阳开封人。祖父叫郑琼,在魏朝担任太常一职。
父亲郑道邕,在魏朝担任司空一职。郑译很有学问,并懂得音乐,善长骑马射箭。
郑译的叔祖父是开府人郑文宽,娶的是魏国的平阳公主,就是周太祖的元后的妹妹。公主没有儿子,太祖让郑译作她的后代。
因此郑译小的时候被太祖喜爱,总让他和自己的那些儿子一起游玩。郑译十多岁时,曾经拜访相府司录李长宗,长宗当众嘲笑他。
译收起笑脸对李长宗说:“您的地位和名誉不轻,是人们敬仰的对象,就这么调笑,不是败坏道德吗。”长宗觉得他很不一般。
郑文宽后来生了两个儿子,郑译又回到亲生。
6 文言文翻译明史《吴桂芳传》吴桂芳,字子实,有一个叫崔鉴的人,十三岁,愤恨父亲的小妾欺凌自己的母亲,亲手杀死了小妾,桂芳写奏折准备赦免他。
尚书闻渊说:“这就和董仲舒根据《春秋》的经义附会法律判决案件,柳宗元写《驳复仇议》主张以人为本一样啊。”崔鉴于是得到了饶恕,等到闻渊进入吏部任职时,想任命吴桂芳为言官。
恰逢听说吴桂芳的继母生病了,就请求回家,留不下来。不就晋升为右副都御使掌管治理河道事物,没有到任。
改任吴桂芳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使。两广群盗河源李亚元、程乡叶丹楼连续几年在当地为祸,潮州就有的倭寇屯兵占据屯据邹塘。
桂芳先讨伐倭寇,我投降的倭寇伍端作为先头部队,官军继续跟进,一天一夜攻克了倭寇三个巢穴,焚烧斩杀了四百多人。皇帝重重嘉奖了他,命令他和南赣提督吴百朋趁着胜利的形势消灭贼寇。
7 韩维 神道碑 文言文翻译韩维的《神道碑》全文翻译是:
先生姓曾,名巩,字子固。祖先是鲁国人,后世子孙迁到豫章,就在江南安家。从他的四世祖曾延铎开始,才成为建昌郡南丰县人。他的曾祖叫曾仁旺,被追赠为尚书水部员外郎;他的祖父叫曾致尧,曾任尚书户部郎中,直史馆,被追赠为右谏议大夫。他的父亲名曾易占,官任太常博士,被追赠为右银青光禄大夫。他自己的履历与所行之事,在国史和墓志铭文中都有记载。
韩维的《神道碑》具体原文如下:
公姓曾氏,讳巩,字子固。其先鲁人,后世迁豫章,因家江南。其四世祖延铎,始为建昌军南丰人。曾祖讳仁旺,赠尚书水部员外郎;祖讳致尧,尚书户部郎中,直史馆,赠右谏议大夫;考讳易占,太常博士,赠右银青光禄大夫,其履阅行实,则有国史若墓铭在。
作者韩维简介: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
后宫种种,恐怕zl还是有点不明白。其实熹妃的意思是说:在宫中,你即使怎么样防,还是防不过。因为下毒的人自知有罪,但还是冒险,说明下毒的人心狠手辣无比之极,只能将计就计。那下毒的人,她肯下毒,就心里一定要让某人死了。即使你防得过又如何?宫中就是如此阴险。言之,国公的避毒筷不过是无用之物了。
以上就是关于楚庄王伐晋 的原文和译文全部的内容,包括:楚庄王伐晋 的原文和译文、诏元璹入蕃文言文翻译、甄嬛传。弘瞻灵犀满月时沛国公送了避毒筷,为何熹妃说用毒之人最狠毒无比防不胜防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