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基本路线: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各阶段:
1、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2、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3、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4、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5、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6、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各部队。
扩展资料:
历史影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
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翻越的雪山有73座之多,这里的雪山是指垭口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4000米以下的都没有算。其中,在四川境内有67座,云南有3座,甘肃有3座。
从整个红军来说,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是1935年5月下旬红四方面军翻越的红军棚子雪山,位于四川阿坝州茂文县境内的松坪沟。
红军棚子雪山以前没有名字,就是因为当年红军经过这里时搭了一些窝棚,后来老百姓就把这座雪山叫作红军棚子。
红四方面军发动嘉陵江战役之后,就西进岷江流域,占领了北川河谷及茂县地区。翻越红军棚子雪山是红四方面军为了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并与之会合。
红军翻越第二座雪山是在1935年6月,由李先念率领的部队为了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翻越的理县和懋功县(现小金县)交界的虹桥山。
红军翻越的第三座雪山是鹧鸪山,第四座雪山是夹金山。而仅就中央红军来说,共翻越了5座大雪山,其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夹金山。
在所有红军翻越的雪山中,由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从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到巴塘途中的藏巴拉山是红军长征翻越过的最高雪山,其垭口海拔为4904米。
尤其震撼的是,红军在极度疲惫和饥寒的情况下,创造了连续4天翻越决益涅阿、伊则涅阿等4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红四方面军两次翻越夹金山,3次翻越亚克夏山、梦笔山、打鼓山等4座雪山。
红军是在没有路、没有粮、没有衣物和“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进入雪山草地的。很多战士都来自南方,雪域高原六月天还在下雪,加上高原反应、极度疲惫、没有衣服穿和严重缺粮等因素,导致很多战士都没有挺过来。
扩展资料:
雪山的恶略环境:
天气寒冷、空气稀薄、雨雪交加、道路艰险,是雪山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翻越的夹金山为例。
其位于四川省西部,海拔约4500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没有人烟,天气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雨时雪,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有“神山”之称。
聂荣臻在回忆翻越夹金山时写道:“上午爬山,开始是原始森林,一片片,一丛丛,铺撒在浩瀚的六月雪中,奇特的景色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大家劲头很足。
但一过中午,天气骤变,先是大雾,随后是毛毛细雨,转眼又变成了霏霏白雪,随风狂舞,红军战士一个个都变成了雪人。尤其到了傍晚,天气奇冷,我们把能穿的都穿在身上。”
再如红2、红6军团翻越的哈巴雪山,其位于横断山脉南端,到处是被金沙江、澜沧江激流冲刷而成的沟壑峡谷,陡峭异常。
许多雪峰海拔5000多米,主峰则高达5500米以上。寒风吹起山上积雪,宛如一条玉龙在天际飞舞。红四方面军在西进甘孜途中翻越了横亘在丹巴、道孚之间的党岭山。
党岭山为折多山主峰,海拔5000米左右,上山下山约100公里。当时处于最寒冷的季节,翻越党岭山途中,风雪无情地向着饥饿、寒冷和疲乏的红军队伍扑来。
《朱德传》中记载:“部队迎着风雪,向直插云天的陡峭冰峰攀登。越往上路越陡越滑,空气越稀薄,越觉得喘不过气,头晕脑胀、四肢无力。
到山顶时已是中午,但太阳完全被遮住,加上风雪弥漫。就像傍晚一样昏暗。接着便是漫漫长夜,狂风雪浪一阵阵袭来,不少战士被暴风雪吞噬。”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过雪山草地:铸就长征的不朽丰碑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解码长征:翻越雪山为什么难
1、红军翻越的雪山主要位于松潘周边的川西北一带,这里常年积雪覆盖、地势险峻、峭壁如削、空气稀薄,正是因为其地势气候等的条件的险峻和艰难,许多红军在途中都长眠在雪山里。
2、1935年8月红军开始过草地,草地就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主要是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但草地地区气候更是恶劣,遍布沼泽地,步步惊心。
爬雪山过草地,是指红军长征到四川境内,为了北上出甘肃而选择的穿越雪山草地的行军。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来到四川境内,通过彝族区飞渡大渡河,来到了川西北地带。当时中央红军要去川北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以后还要继续北上至陕甘。要去陕甘一带有三条路可走:一是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行军,直达陕南汉中再继续北上。这条路最好走,沿途人口多,军粮等物资筹集也容易;但是这一带敌军重兵把守,且以逸待劳,红军则力量薄弱远来疲惫,根本无力突破敌人封锁。第二条路是往西北方向绕道,经过甘孜和青海,再去陕甘。这条路太远,路上人烟极少,部队的粮食衣服等必需品无法筹集。第三条路是地图上看起来最短的路线,翻越四川中北部的高山,穿过松潘境内的草地。这也是唯一可走的路线。
红军爬雪山是必然,可是过草地原本是可以避免的。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以后,党中央计划两个方面军一起北上。路线是从草地东部松潘县穿过,过了松潘县不远就是甘肃南部。这条路远比草地好走得多。当时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刚到松潘不久,立足未稳,也没有预测到红军下一步如何行动。这时候如果抓紧时间两军发动进攻,肯定能击溃胡宗南部,占领松潘,打通北上道路。可是当时四方面军***、红军总政委张国焘坚持南下,拒不执行中央的北上决策,一再借故拖延,使红军在懋功至两河口一带耽误了两个月之久,给了敌军排兵布阵和预测红军下一步行动路线的时间。这时候再打松潘战机已失,只有走草地一条路了。后来红四红二方面军北上时,还是只能穿过草地。
爬雪山过草地是红军不得已而为之。这也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险、如同噩梦一般的地段。
以上就是关于在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的先后顺序全部的内容,包括:在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的先后顺序、红军长征过雪山的资料、爬雪山过草地在哪里 爬雪山过草地在什么位置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