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推广普通话,保护方言”

修辞手法有几种2023-05-08  27

“方言是落后的,我对乡音的认同度和使用频率不高。”

“方言逐渐被普通话同化,家乡的小孩都不会说方言了,真是一件悲伤的事情。”

“方言的词汇无法适应越来越多的新事物,被取代是必然的。”

“说普通话是中国认同,说方言是家乡认同,方言在文化上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习惯上,我们把现代汉语方言划分为七大区域——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今天回村,在村里的一个犄角旮旯里突然发现了多年前的标语:“学普通话,做文明人”。我是个人文地理本科生,仔细回味这句话——难道说普通话成了文明人的必要条件了吗?

我首先声明,我否认“普通话入侵方言”这类说法,这件事情没有对错,地方语言会被强势语言引导改变,这非常正常。

听一个在南方朋友说(本人是北方人),他在上小学的时候,如果小孩满嘴土话,是要被教导主任叫去批评的。

我是一个北方人,只要是在学校,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会用普通话交流。如今我三十五岁,我和爱人在家里也是说普通话的。

所以,每当带孩子回老家或者孩子姥姥家,孩子基本上是听不懂老人的土话是什么意思。

我现在有意说一些土话给孩子听,可能是我的人文专业知识影响吧,一想到凝结了一个地区古老文化遗存的方言就要在我的下一代——10后这代人中消失,我的心痛。

国家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我们都能想得到:中国地大物博,十里不同音,有些地方的方言十分难懂(比如温州话,还做过抗战时期的沟通方言,自带加密效果,就算被截获,不是温州人也绝对听不懂。)

推广一种全国普遍使用的普通话,便于各地之间交流,也有利于增强国家凝聚力。

但语言不只是为了沟通,方言是我们与家乡的一种血脉联系。学普通话是国家认同,学方言是家乡认同,这两者并不冲突。但毕竟,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就说那么多话,方言和普通话总是此消彼长的。普通话说得多了,方言慢慢地被遗忘了。

我渴望能有一个折中的办法,能保留住方言的差异性。在这个地球村的年代,我们的世界已经够趋同了——每个地方有差不多的小吃街,差不多的楼房,差不多打扮的姑娘和小伙……

推普并没有错,保护方言更没错,只是没人去做,也不让去推而已,还会说方言的朋友还是需要多一份坚持。

同意!因为方言容易交流细腻情感;普通话是用于工作的。\x0d\方言是我们的母语,普通话是方言变来的。\x0d\在词汇上:很多方言表达的词汇,普通话是表达不了的。如晋语:“说求的了!”\x0d\在语音上:普通话的音域十分窄,不能表达方言的语音,其微妙处自然出不来。如闽南话、粤语传承了真正汉语的原始音。\x0d\在文化信息上:方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母语。如山西的“靠佬佬”,普通话没有。\x0d\当然,如果你从小就说普通话,那普通话就是你的母语,没必要说方言。我指的方言是你所在的地域本就有很重的口音之地。\x0d\保留方言,和共同语使用的发展趋势不是一回事。和而不同这是古人和今人要遵守的。要想更好认识古代的语言文明需要方言的支持,雅言多周语,今天晋语不是单独新划出来了吗?如果一味着说发展趋势,未来全世界恐怕都使用一种语言,那就是抬杠的话了。“保护方言”不意味不说普通话。

最近,一则消息引发了我对保护方言意义的思考。那么究竟是什么事引发深思呢?方言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事件原委

“现在很多孩子只会说普通话和英文了,我觉得很可惜,因为每种方言都代表了一种地域文化。”四十岁生日时,汪涵就开始思考将来与这个世界告别时的身份到底是什么,不是明星,也不是节目主持人,他更希望人们记住他的是,一个语言保护者。两年前,他独自出资465万,在湖南发起方言调查“响应”计划,“响应”其实就是对应“乡音”。他们计划用5年到10年,对湖南53个调查地的方言进行搜集研究,用声像方式保存方言资料,进行数据库整理后无偿捐献给湖南省博物馆,作为永久的人文类史料保存起来。

方言意义

每一种方言都是一个知识体系,消亡一种方言,就是消亡一种知识体系。全世界现存6000多种语言。但是随着全球化和城镇化,这些乡音正以每两周消亡一种的速度在减少,而乡音背后的文化基因也在被我们不自觉或者不自知地剪断,这个非常可怕!

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可以让你走得更方便,但是方言,可以让你不要忘记你从哪里出发,普通话让你交流极其顺畅,而方言让你感受到无限的温暖。

亲身感受

我自己本身就是个生长于方言区的人。嗯,就是被称作“鸟语”的粤语。我隐约觉得粤语应该算汉语族内影响最大的方言(无数据来源),我也亲眼目睹了这十多年来粤语在急速衰退的事实。每年回乡,路途上使用粤语的次数都在减少,以至于过年一家人吃个年夜饭,席间的年轻人(中学生)都时不时在说普通话。

我很伤感。因为这意味着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正在消失。虽然我说着一口别人无法分辨省份的普通话,读书默念也是用普通话;可是粤语(更确切一些,粤西粤语),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个世界时的声音,是塑造了我思维的方式的背后的准则,是我的先祖们传承下来的、已经根植在我的大脑中的一部分,是我小时候的记忆与成人后的思考,是我回家时对家人的打招呼,是我呼朋唤友的叫喊,是被老妈和老师气急败坏的教训,是十多年和宿舍区外头那家脏兮兮的早餐店的蓬头垢面的老板喊一句“老世,要一碗牛腩粉”……是一个在别人看来仅仅是听不懂、可以随意讥讽的“鸟语”、却是我之所以为我的重要的部分、承载了我二十多年来的乡情与回忆的乡音。说得更重一点,是我对身为汉族的认同、对身为中国人的认同,而且,我要列举了好多好多之后,才会想到普通话这么一回事。

任何语言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活动空间。如果一种语言或方言的活动空间被压缩到超过语言生存所需的极限,那这种语言的生态就有崩溃的危险。曾几何时,部分人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政策的一个经典曲解就是——普及普通话必须压缩方言的使用,具体表现为:要通过采取一定程度的惩戒措施禁止学生在校说方言来增加让他们说普通话的机会;要通过逐步限制、裁减直至取消广播电视中的方言节目来无限多地把传播信道转移给普通话节目;要通过规定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交通警察、商店营业员、公交司售人员等)无论遇到什么对象都必须先说普通话来减少他们在工作交涉中使用方言的可能; …… 这种“竭泽而渔”式的,只管片面推普,不顾方言死活的思路与做法,已经在一些地区引起方言文化遭到人为压抑而被动退化的消极效果,引起社会有识之士和民众的普遍不满,不利于和谐团结。这无疑是不符合国家语委推广普通话以加强人民交流、促进文化繁荣的初衷的。 如果我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方言不可取代的文化价值及社会作用,认识到母语认知对于孩子们心智发展及在与亲代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方言活语对于丰富普通话词语的源头作用,我们就必须认真地审视方言生存及传承所必须具备的一些条件。乃至探询如何使乡土语言及其文化在和谐社会中发挥更为积极的影响,如何创造更多的可能来使人们在用普通话满足交流需要的同时更能亲近各自的母语,把以方言为核心载体的完整民间文化生态平稳地传承下来。 1大众传媒中相应份额的出席广播电视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信息传媒,以其条件简单、普及广泛、语境通俗、手段丰富而占有大众传播中稳固的多数份额。在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中恢复一定份额的方言使用,可以使得在方言文学、地方戏曲以及旧时广播中确定下来的相对稳定的方言形式(包括参考音系和丰富成熟的词汇、语法系统)借助于现代传媒手段得以在全社会加强认知程度。这一措施将根本地克服社会上对于方言面貌以及知识的无意识,促使一部分热爱方言的人们找到共同关注的信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团结说方言的社会群体,使他们有一个相对成熟的高雅的模板来参照、趋向。不使方言模式流于戏剧化一种语体。 2方言文献的整理研究及出版发行早先民间自发的口头文学以及后来的专门学术史,都为我们积累下相当数量的方言文献资料。这些书面资料是我们认识方言的重要依据。如果方言文献能够得到妥善整理、扎实研究,并且重新回到方言区人民当中,那么人们将可以充分地从历史渊源的角度与自己的母语接触,这将有助于方言文学的稳步发展以及方言文化的温故知新。正如同普通话的普及需要普及白话文学作品来作为佐助,方言文化的复兴也离不开来自文学、文献的支持。 3公共场合多元兼容之语言使用环境的建设公共场合的语言使用,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公交车、火车站、轮渡站、飞机场、轨道交通)和商店、公共服务单位、宗教场所等处的服务语言的选用以及一些虚拟环境(如电话声讯服务及无线导游、口译服务)的语言使用。考虑到保持语言的足够活动空间,这些场合至少都不应当排斥或降低方言的使用几率。在一些较有必要的场合,不妨增加方言播音的服务,一来方便本地市民的生活方便,二来尊重并保有人们的母语使用权利。 4学校教育中地方语言及乡土文化兴趣课程的开设和推广学校是特殊的公共场合,校园生活将对未来公民们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学校内的语言工作尤其需要细致周密的考虑,容不得一点简单粗暴。基于以上的公共认识基础,教育部门也将有能力编纂出合用的地方语言及乡土文化教材,并可以通过选修课的方式让学生自愿地选择是否更详细地了解自己母语的状况。 5方言文化工程的官方推动与语言政策立法的启动关注以方言为核心载体的民间文化,将成为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同时这样的部门也需要担起推动方言文化平稳发展的责任。应组织地区上方言学研究人士和对方言热心关心者共同做方言调查工作,作好方言的审音审字审词形工作,出版方言词典。与此同时,新时期的语言政策及具体对策需要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避免因***更替而影响相关政策的连续性。 以上只是就大体框架探讨方言的生态保护可能需要涉及的几大块措施。关于更详细的实际操作方案,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得出。 有一个问题需要反复澄清,那就是我们究竟保护什么,以及反对什么。我们意在采取措施保护的不止是某一种具体的地点方言,而且是与它有生态上的联系的一切语言、方言。比如江苏省、上海市不仅应当恢复吴语广播,而且在有必要的地区也需要开设江淮话广播,因为江淮话也是这片土地上相当数量人民的母语,文化多样性原则不可能忽略他们的交流需求。实际上我们终极地是在捍卫多样性,保护这种或那种方言只是捍卫文化多样性的一种途径、一种手段。因此保护方言不可能等同于、也不可能诉诸“对普通话及其他方言说不”,那样的误解是对文化多样性原则的抹黑。请回到问题本身,之所以我们讨论保护A方言或B方言,是因为它们在我们的理解范围内,假设C方言也在此范围,它也同样不会与保护名单脱离干系。

关于方言,一直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说方言代表的是中国多元的地域文化,如果方言消失,其所承载的地域文化会遭受重大损失,不利于文化多样性;一说保护方言与长期以来推广普通话的政策相违背,统一语言更有利于交流,而方言对交流制造了障碍。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保护方言有其积极意义,但应看到,方言保护首先更应是社会之责,应通过文化、艺术组织的努力,通过影视娱乐、大众交流等形式推动。如果简单把方言保护与学生课堂挂钩,忽略了学校教育自身的价值需求,也遮蔽了教育的其他形式。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种类型,不可能也不应该独自承担起方言保护的宏大命题。

以上就是关于你怎么看待“推广普通话,保护方言”全部的内容,包括:你怎么看待“推广普通话,保护方言”、你同意保护方言吗为什么、为什么要保护方言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405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