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者》大结局是什么都有谁死了明楼身份暴露了吗

误入洪荒2023-05-08  16

《伪装者》大结局死的人有:明镜,于曼丽,郭骑云,王天风,汪曼春,孤狼。明楼的身份依旧没有暴露。

《伪装者》大结局中,明楼的身份依旧没有暴露,明诚手刃了孤狼,为自己遭到虐待的童年报仇了雪恨,更是给了小日本的计划重重一击。而孤狼的身份正是在明家已久的桂姨,明镜与明诚以及桂姨登上火车,此时的明诚早已得知了桂姨的真正身份。当桂姨得知自己的身份暴露时早已为时已晚,此时,明诚与桂姨的恩怨也公诸于世!原来明诚并非桂姨所亲生,还在明诚童年时期疯狂的虐待过明诚。后来被明楼赶出名家后便开始为日本人卖命。

电视剧《伪装者》“死间计划”是一个没有给执行人留活路的计划,这个计划是有去无回的。在原著小说里面明楼跟明台说“死间计划”是为了牵制日军的火力防线,我们明目张胆地窃取了日军第二战区兵力部署计划,其实,那套方案是日军的预备案。我们走出第一步,就是告诉敌人我们拿到了第一手资料。然后,我们根据这套预备案制订了假的攻防计划,为了达到麻痹敌人的目的,做到万无一失,军统局高层制订了‘死间’计划。

即由王天风诈降76号,投靠汪曼春,出卖A区行动组,让‘假’的第二战区军事部署计划落入76号手中,逼真上演一场誓死保护情报的大戏。伪造一切信息,故意放下诱饵,指鹿为马,让日本军方有理由相信,他们获取了最真实、最可靠的火线情报。他们调整所有的火力防线,按照我们的意图进入我们的口袋,彻彻底底为第二战区的日本鬼子敲响丧钟。

作为剧中伪装身份最复杂最神秘的人,靳东饰演的大哥明楼表面是汪伪政府要员,其实为军统特工,但真正的身份是中共地下党员,重重迷雾之中唯有他时刻保持清醒。对于这一角色,靳东直言是难度最高的一次挑战,“这个角色甘愿背负亲人的误解和所有的骂名,同时遗世独立,孤独隐忍,内心戏非常考验演技。”

《伪装者》中靳东挑战出演霸气高冷的大哥明楼,动荡乱世中伪装多重身份,成为剧中身份最复杂最神秘的人。演过不少民国戏的靳东谈及这个角色还是直呼有难度,“明楼不管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甚至有点分裂的状态,但表面上又要特别平静,在戏里要在这种看似不动声色的过程中把所有身份的复杂性都呈现出来,这一点很不容易。”

明台在一次次行动中,对国民党发“国难财”的举措渐渐心灰意冷,程锦云发展他成为一名中共地下党潜伏工作者。为了获得前方战场的最终胜利,明台与身份复杂的兄长明楼(靳东饰)兄弟同心,启动“丧钟敲响”行动,成功用虚假情报迷惑了日军,为抗战最终胜利赢得了转机。

1、电视剧伪装者中,明台的扮演者叫靳东,明楼的扮演者叫胡歌,阿诚的扮演者叫王凯,军校王疯子的扮演者叫刘奕君。

2、所以电视剧伪装者明楼明台阿诚军校王疯子演员都叫靳东、胡歌、王凯和刘奕君。

记得很多年前在看《伪装者》时,就被靳东扮演的明楼一角深深震惊,一个人竟然能同时拥有“军统”、组织地下党员、“伪政府”高官等多重身份。不仅如此,明楼还在剧中完美切换和利用着自己的各种身份,或暗杀“伪政权”和日军高官,或破坏日军行动等等,看得观众老爷们大呼过瘾。当然,麻花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不过麻花在过瘾的同时,也不禁怀疑起像明楼这样拥有多重身份的特工,是否真的清楚自己的心到底是向着哪边的?电视剧的结局给了麻花答案,但与此同时也给麻花带来了新的疑惑,那就是这样的人物在 历史 上是否真的存在?

带着这个问题,麻花进行了大量的史料查找,最后还真被麻花给找到了答案, 历史 上不仅有这样的人物,而且比明楼还夸张,这个人竟然拥有五重身份,他不仅在“军统”“中统”有身份、在“伪政府”中他也是高官、在日本特务机构“岩井公馆”有职务、甚至在上海黑帮“清洪帮”中他都有身份、不过他真正的身份却是组织地下党员。

这样多重的身份,虽然在情报获取方面给他提供了许多便利,但也让他在抗战结束后背负了不少的骂名,国民党甚至一度要以汉奸罪名起诉他。麻花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这位拥有五重身份的传奇特工的一生吧。

1911年3月29日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一户没落的官宦人家中传出了一声嘹亮的啼哭声,一个新生命就这样诞生了,家人给他取名袁学易。8岁时,袁学易跟着母亲来到上海投靠袁晓岚。

就这样跟着父亲生活了4年后,由于生活不易,袁学易被父亲送到了一家印刷厂做排字工,不过他父亲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袁学易的培养,袁晓岚后来还是托朋友的关系将袁学易送进了上海立达学院,半工半读。

这段时期,袁学易不仅是工人,还是一个学生,因此他接触到了许多新思潮,在这些新思潮的影响下,他参加了之后的五卅运动,跟着工人们罢工,跟着学生们罢课,还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袁殊,似乎预示着自己将会成为一个比较特殊的人。

1927年,北伐战争打响,16岁的袁殊义无反顾加入到了北伐的队伍中,在革命军第6军第18师中担任政治部连指导员,是当时最年轻的军官之一。看到儿子出息,袁晓岚还找到老友胡抱一,希望可以通过他的关系,让袁殊加入国民党。

不过这个关系并没有帮助袁殊逃过“四·一二”的那场巨变,为此袁殊加入到了当时盛极一时“无政府主义”文艺团体 “狂飙运动”社。这个团体是由当时一些思想比较进步的青年组成,他们通过艺术的形式与现实黑暗势力作斗争,除发行周刊和丛书外,还成立了演剧部,参演过多不话剧。

袁殊在这些话剧中担任过许多角色,这段演员的生涯为其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特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8年,迫于形势,袁殊赴日留学,先后在早稻田大学和日本大学攻读新闻学与东洋史。

在这段时期,袁殊阅读了大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逐渐从一名“无政府主义者”转变为了共产主义者。回国后,袁殊继续在文艺界奋斗,1931年3月,袁殊拿着他妻子从娘家借来的500元创办了《文艺新闻》周刊,以客观公正的立场介绍中外文化动态,刊登各国的进步文学作品,还专门报道鼓舞民众参加东北抗日爱国运动。

期间,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了先进作家李伟森、柔石等人,并对此事进行了严密封锁,外界对此可以说一无所知,袁殊不顾个人安危,与组织密切配合,将这个消息通过诸多报纸和周刊向外界进行了传递,鲁迅和矛盾这样的文化界大咖都曾对袁殊的机智和胆略表示赞赏。

1931年10月,在潘汉年的推荐下,袁殊光荣地加入了组织,并在潘汉年的领导下从事情报工作。组织给袁殊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打入国民党高层,做一个“白皮红心萝卜”的情报人员。从此,袁殊从进步文化圈子中销声匿迹,开始了他充满传奇的特工生涯。

这个时候的袁殊可以说还是一个“小白”,对情报工作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头绪,不过好在他天资聪慧,什么东西都是一学就会,而且做得比一些“老前辈”都好,潘汉年对此大感欣慰,认为自己没有看错人。

随着对情报工作越来越熟悉,袁殊开始了他的任务,他经过一番梳理后,发现自己表哥贾伯涛是一个突破口,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的贾伯涛曾任黄埔同学会会长,又先后在湖北、上海警备司令部任职,重要的是他和时任上海 社会 局局长、“中统”头子吴醒亚是好朋友。

袁殊找到自己表哥,表示自己厌倦了在 社会 上摸爬滚打的日子,希望贾伯涛可以帮自己谋一份差事。贾伯涛一听,这是好事啊,于是答应了下来,并找到了吴醒亚。吴醒亚考虑到贾伯涛在老蒋那可是红人,而且袁殊在上海也是有一定名气的人物,完全可以利用袁殊调和一下上海各界之间的关系,于是痛快答应了这件事。

吴醒亚将袁殊安排到了自己秘密组建的“干社”中担任情报股股长,这个职务不可谓不高,要知道当时“干社”行动股股长就是后来“76号”这个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的特务头子李士群。成功潜伏后,在潘汉年的安排下,袁殊很快就为吴醒亚立下了“大功”。

吴醒亚一高兴,答应袁殊将其安排到“新声通讯社”担任新闻记者,这当然是袁殊的又一行动,他希望通过这个身份,接触到更多更有头面的人,从而更好的获取情报。

果不其然,很快袁殊就通过这个身份结识到了身为日本外务省情报人员岩井英一,这当然是袁殊故意接近的结果,一番接触后,岩井英一对袁殊的身份也很是看重,二人“一拍即合”,只是岩井英一没想到的是,袁殊此举是经过组织地下党负责人批准的。

至此,袁殊已经拥有了两重身份。但在1935年的时候,因为“怪西人”案件,一名第三国际的西方特工约瑟夫·华尔顿被“军统”特务抓获,虽然这个人没有透露什么,但“军统”的特务还是通过蛛丝马迹最后发现了袁殊在组织的身份,将袁殊抓了起来。

不过由于负责袁殊这个案子的人是戴笠的手下王新衡,这个王新衡本来就和袁殊很熟,再得知袁殊有组织的身份后觉得可以策反袁殊替“军统”潜伏在组织内部为其效力,不过袁殊此时并没有答应。

由于当时国共合作的大背景,“军统”特务拿袁殊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处理办法,只能以“宣传与三民主义不兼容思想”的“思想文化罪”论处,判处了袁殊2年零9个月的有期徒刑。最后在各方想方设法的营救下,于第二年春天就提前走出了监狱。

袁殊的双重身份确实在这个关键时候为他提供许多便利,不仅组织想方设法营救他,就连“中统”头子吴醒亚都想尽办法营救,不过想想“中统”和“军统”的不和,也就释然了。

出狱后,袁殊又去到日本早稻田大学 历史 系留学一年,期间他与岩井英一依旧保持着联系,还拿着日本情报机构的特殊津贴,这对日本情报机构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抗战全面爆发后,袁殊为了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取情报,他又故意接近身为上海“青洪帮”头目的杭石武,和杭石武结为了异性兄弟,再通过杭石武,袁殊又和帮会首领杜月笙建立起了友谊,最后为了多一层保护色,袁殊干脆直接加入了“青洪帮”,成为了可以和杜月笙、黄金荣这等大佬平起平坐的“通”字辈成员。

由于抗战的需要,“军统”的戴老板此刻也急需要一个熟悉日本问题的人,他想到了袁殊,而这个时候和戴老板相熟的杜月笙也给他推荐了袁殊。袁殊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就找到潘汉年进行了汇报,潘汉年告诉袁殊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让他答应戴笠的全部要求。

就这样,袁殊不仅拥有了“青洪帮”这第三个身份,还成功打入了“军统”这个国民党著名的情报机构,成为“军统”上海区国际情报组主要成员,后又因“功”被提拔为了情报组组长。

这还没有结束,组织为了获取“伪政府”的情报,还要求袁殊充当“汉奸”,参与出面组织“兴亚建国同盟”,打入汪伪政府,秘密组建新的情报据点。这样做既可以让日本人放心,还可获取“伪政府”情报,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袁殊要求日本人每月给他20万军票中的相当一部分,这钱最后自然都成为了上海地下党的活动经费,真可谓是一箭三雕的好计谋,袁殊拥有了第四个身份。

1938年4月,日本在上海建立了一个最大的公开的特务机构“岩井公馆”,听名字就知道这个机构由岩井英一负责,主要职责自然也就是获取关于中国守军的情报,而岩井英一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袁殊,袁殊得到潘汉年的批准后拥有了最后一个身份。

当然,日本人一开始并没有完全信任袁殊,甚至暗中派人监视他,作为一个出色的特工,这一点袁殊自然是能够看出来的,为此他没事就去吃喝玩乐、过纸醉金迷的生活,给岩井英一制造出登徒浪子的印象,最终打消了日本人疑虑。

拥有五重身份后,袁殊开始通过自己的多重身份不断将有关日军和“伪政府”的情报传递到延安。当然,当时本着联合抗日的原则,这些情报袁殊也给了“军统”和“中统”一份。其中最重要的一份情报就是关于“慕尼黑阴谋”了。

关于“慕尼黑阴谋”这里麻花就不详细展开了,简单说下就是在英法等列强为了转移德国的目标,将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给德国,让德国去进攻苏联;同时为了维护在他们在远东的利益,准备牺牲我们中国的利益,同时对我们中国革命力量进行打压的一个阴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

袁殊在获得这个情报的第一时间就将情报传递给了组织,随后这个阴谋被公之于众,苏联在获悉后提前了24小时布防,使德军准备以闪电战打苏联一个措手不及的企图破产,为此苏联红军还特意致电组织表示了感谢。

当然,袁殊在隐蔽战线的贡献远远不止于此,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一直苦恼于不知道日本关东军的动向,导致他不敢将防备关东军的部队西移应付德国,这个时候又是袁殊将日军要南下与英美开战的情报传递了出去,让斯大林得以大着胆子和德军死磕,这个情报甚至受到了伟人的亲自表扬,在给袁殊的回电中写了五个大大的“好”字。

国内抗战方面,袁殊的贡献同样巨大,淞沪抗战期间,是他亲自化装成日本学生进入日军阵地进行军事侦察,将这份极为重要的军事情报传递给了中国守军;日军在苏南清乡时,又是袁殊将日军的兵力部署以及行动方案等情报传递到了延安,才使得粟裕将军能率部迅速跳出了日伪合围的“篱笆墙”。

本来袁殊还策划了刺杀日伪大汉奸李士群,但由于“军统”四大天王之一的王天木叛变,最终让李士群逃过了一劫,不过袁殊还是以“军统”少将的身份策划了不少暗杀日军和日伪高官以及策划炸毁日本在虹口的海军军火仓库等壮举,得到了戴笠的嘉奖。

这句话正是出自电视剧《伪装者》明楼一角,这句话很好说明了诸如袁殊等隐蔽战线工作者的心声,他们在黑暗中潜伏,只为给中国的未来带来一线光明。其中有人见到了光明的到来,而有的则牺牲在了前进的道路上,甚至不少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抗战胜利后,袁殊继续潜伏在国民党反动派里,被任命为忠义救国军新制别动队第5纵队指挥和军统直属第3站站长,同时领授中将军衔。可以说袁殊此时在国军中的地位已经非常高了,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组织地下党员这个最重要的一个身份。

1946年,由于工作期间不慎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袁殊奉命立即撤离,临走前,他清理了“岩井公馆”所属财产,将价值近千万的各种财产划到了组织名下,还有“伪军”留下的诸多武器、装备,也被他第一时间转移到了苏北解放区。

10月7日,袁殊回到组织的怀抱,改名为“曾达斋”,担任华东局联络部第一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国统区宁沪一带的策反工作,结束长达14年“红色特工”的传奇生涯。解放战争期间,袁殊先后在苏北、胶东、大连从事内勤工作,地位远不如在国民党的时候,但他没有任何怨言,而且脸上的笑容比起那个时候,明显多了许多。

1955年,袁殊受到“潘汉年案”牵连,被判刑入狱,1982年8月2日随着潘汉年被平反,袁殊也在8月29日得以平反,确认了袁殊1931 年参加革命工作的事实,恢复了袁殊的组织身份。

1987年11月26日,袁殊病逝于北京,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享年76岁。

虽然袁殊在晚年遭遇不公待遇,但他始终相信组织,相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切冤假错案,在组织和中国人民实事求是的精神照耀下,他会被平反的,而组织和人民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在他有生之年为他平反,并恢复了他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荣誉。

相信有不少人一开始觉得电视剧《伪装者》中所说的伪装者是胡歌扮演的明台,但是到最后才恍然大悟,真正的伪装者应该是靳东扮演的明楼才更合适。

明楼表面为汪伪政府财政部经济司首席 财经 顾问、特务委员会副主任、新政府海关总署督察长;其实是国民党军统上海站情报科上校科长,代号“毒蛇”;终极真实身份则是中共地下党上海情报组组长,代号“眼镜蛇”。

而在 历史 上,也有一个和明楼很相似的人物:袁殊,他比明楼更厉害,因为他拥有五重身份:中共、中统、军统、日伪以及青红帮。而袁殊也被誉为是明楼的原型,更是我党 历史 上唯一一个“五重间谍”。

1931年,在时任中共特科情报科科长潘汉年和助手欧阳新(化名王子春)的介绍下,20岁的袁殊在上海正式加入中国***,开始了自己堪称传奇的“间谍”生涯。

1934年秋天,一直单线联系的王子春突然失踪,一时让袁殊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随风飘荡。而王子春当时为何失踪,以及最终人在哪里,至今都无人知晓。

虽然一时失去了上线,不过袁殊并未改变自己的信仰,一直坚持自己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随时切换自己的身份。

在寻找组织的过程中,他阴差阳错的成为了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的秘密情报员。

袁殊还是青帮一员,确切的说他和当时的上海青帮大佬杜月笙是平辈,也就是在杜月笙的引荐下,有日本留学背景以及精通日语的袁殊,在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去上海建立情报机构的时候,袁殊摇身一变,成为军统局上海区国际情报组少将组长。

要知道,当时贵为军统实权一把手的戴笠也仅仅是少将军衔,由此可见,戴笠当时是多么重视袁殊。

1938年,借助编译馆长作为公开掩护身份的袁殊,因为经常与日本人岩井英一互换情报,所以跟岩井英一交情不错。随后在当时成立的日本外务省情报部直属机关,上海日本总领事馆“特别调查班”经岩井英一之手,成为此日伪机构的情报员。

至此,时年仅27岁的袁殊,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五重间谍”,他就像一个谜一样,每个人看到的袁殊都不一样,除了他自己。

就像另外一部电视剧《风筝》中柳云龙扮演的“军统六哥”郑耀先一样,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被误解,却始终坚持自己信仰,袁殊也有类似的经历。

1965年,袁殊被宣判为国民党CC特务、军统特务、日本特务、汉奸,判处有期徒刑12年,本来应该在1976年刑满释放,又因为“文革”,他又被关押了8年。

当时的袁殊更多的是迫于形势,无可奈何。因为坐拥多重身份,甚至让他的上级潘汉年都怀疑他是否早已被判了党和国家。而他几乎所有行动,基本上都是遵照上级潘汉年的命令。

一直到1938年下半年,袁殊到香港参加戴笠召开的军统骨干会议,与潘汉年秘密会见。这时候他才知道,自己的组织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潘汉年甚至给他说,可以跟着戴笠干下去,当他问起自己的组织问题,潘汉年的答复是“看以后表现,将来再说”。

即使这样,袁殊的信仰也从未动摇,依然坚定的认可自己作为一名中国***员的身份,并为此而战斗。

多年之后,袁殊的子女也曾表示过这样的看法,他为国民党做事,对抗日本人,这无可厚非。但是他为日伪政权做事,不能原谅。袁殊对此的解释是,他服从组织的安排,服从上级的命令,这里的上级指的就是潘汉年。

1984年,在袁殊的老战友、时任中央政法委书记陈丕显的批示下,袁殊三女儿曾曜一家被调进了北京。当时陈丕显批示的大意就是:一个受了20多年冤枉的老同志,提这么一点要求我们能不同意吗?

袁殊有强烈的企图心,他更喜欢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这也是他喜欢做特工的原因之一,他喜欢刺激。

有两个细节可以看出袁殊良好的“职业素养”。

1977年5月,在和大儿子阔别22年之久后,他们在北京站见面。见面前,袁殊在信中嘱咐儿子,接他的时候,手拿一本《红旗》杂志,并且要带着8岁的孙女,这样便于辨认。

另外一件事就是袁殊和子女、亲属见面不过三四次,他就能准确的说出每个人的性格、处事特点、外貌特征,行为特点等等,让女子不禁感叹,“不愧为老牌特工”。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意志如果不够坚定,很容易发生动摇。也难怪当时有很多人质疑袁殊,毕竟他那么神秘。青帮的人看他是青帮的,军统看他是军统的,中统看他是中统的,日伪看他也是自己人,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自己是一名中国***员。

在当时那么复杂的 社会 背景下,我想袁殊即使想要辨白,可能也没多少人信他,因为他给外人的表象太多了,让人分辨不清。

袁殊常说:“一个人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干点什么,才不负此生”。

他也是这样去做的,在中国“特工”史上,袁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至于是非功过,只能留给 历史 去评判了。

个人觉得,如果提到中国的经典谍战剧,很多人张口就能娓娓道来很多的剧名,比如《潜伏》、《暗算》、《悬崖》、《伪装者》和《风筝》等。其中,《伪装者》由胡歌、靳东、王凯和刘敏涛等人联袂出演,讲述了明镜、明楼、明诚和明台四人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在隐蔽战线上的殊死搏杀。

今天,文史不假通过《伪装者》来还原 历史 ,还原剧中神秘人物“明楼”的一生。事实上,“明楼”的真实原型名叫袁殊,是一位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的英勇斗士。

袁殊(1911年3月——1987年11月) ,原名袁学易,我党 历史 上最具神秘色彩的情报人员。他曾经身兼中共、军统、中统、日伪和共产国际的“五重身份”,长期活跃于隐蔽战线并且提供过极具价值的战术情报和战略情报,被誉为“ 红色传奇特工 ”。

1911年春,袁殊出生于湖北省蕲春的一户官宦人家。父亲袁晓岚饱读诗书,却是一个立志于推翻满清腐朽统治的民主革命者;母亲贾仁慧出身富裕,是清末盐商的女儿,接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

辛亥革命后,得益于孙中山的领导,国民党逐渐成为了民国的第一大党,掌握了南方数省的政权,而袁晓岚也开始在上海任职。不过,他竟然抛弃了自己的妻小,美其名曰“割裂旧家庭和旧婚姻”。

基本上,袁殊出生后就没有享受过一天好日子。为了减轻母亲贾氏的负担,他没有接受教育便开始在外谋生,擦皮鞋、送报纸、捡破烂……。父亲袁晓岚虽然在经济上没有给予过帮助,但还是把儿子袁殊送到了上海立达学园读书。

在校期间,袁殊第一次接触并且接受了革命主张,不仅积极参加各种罢工、罢课和罢市游行,而且还通过《窗报》不断发表自己的言论和主张。随着大革命的兴起,他逐渐成为了革命思想的宣传者,被国民党吸纳为党员。

面对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面对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袁殊曾天真地认为军阀混战即将结束,中国的春天即将到来。可是,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蒋介石和汪精卫纷纷背叛了革命,举起屠刀砍向了***人和国民党左派。

受此影响,灰心丧气的袁殊脱离了国民党,转而前往日本留学。在这期间,他不仅熟练掌握了流利的日语,也对日本的文化和特征有了详实的了解,而且更对共产主义理论有了系统的认识。

留学毕业后,袁殊回国创办了《文艺新闻》,凭借渊博的知识和专业的理论,他迅速成为了当时文化界的名流。不久,还结识了足以影响自己一生命运的人,这个人就是潘汉年。

1931年春,掌握我党核心机密和资料的顾顺章叛变,导致了中共中央和上海党组织的严重破坏。而且,我党早期经营的地下网络几乎损失殆尽,就连“龙潭三杰”也被彻底曝光,只得返回了苏区工作。

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党隐蔽战线和宣传战线的***,潘汉年非常欣赏袁殊这位年轻人。并且,还正式招募他加入了中国***,成为了一名秘密党员和谍报人员。潘汉年这样对他说:

袁殊有一位表哥名叫贾伯涛,他曾利用父亲袁晓岚的关系才得以进入黄埔军校学习。黄埔毕业后,此人先后任职于湖北省和上海驻军司令部。

凭借自己的留日经历,袁殊迅速结识了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的外交官岩井英一。此人不仅是中国通,还是日本军方派遣到中国的间谍,一直都在积极物色情报人员,希望能够刺探到国民政府的内部情报。

于是,袁殊趁机和岩井英一提出了进行情报交换,两人互相交换对方政府的内幕消息。由于总能获取日方的内部情报,袁殊越来越得到了中统的器重,不断被吴醒亚委以重任。当然,他还会把国民政府和日本政府的情报都传递给我党的地下组织,游走于三个角色之间。

由于一直都是单线联络,袁殊和我党地下组织逐渐失去了联系。等他通过多方努力重新建立起联系时,却发现对方是苏联共产国际的远东情报局,开始接受共产国际分配的新任务,主要以国际情报为主。

由于上级的叛变,袁殊的地下党身份暴露了,很快被军统秘密逮捕。为了进行策反,吴醒亚专门到狱中进行拉拢,并且许诺只要他“迷途知返”,就能被保释出狱。

袁殊假意答应,并且还提供了几处我党已经废弃的联络点,提供了关于日本方面的几份情报,终于恢复了自由。不过,组织上已经不再信任他,以为他已经叛变了革命,还掐断了与他的所有联系。

一时间,四面楚歌之下的袁殊只得接受岩井中一的邀请,再次出国留学,进入日本最高学府早稻田大学学习。很明显,日本人是在积极笼络袁殊,希望他在走投无路之下可以成为日本的间谍。

果然,袁殊在七七事变前被日本派往了中国工作。不过,他始终都没有忘记自己使命,始终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终于和自己的入党介绍人潘汉年取得了联系,再次得到了党组织的信任。

淞沪会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迫切需要寻找一位能够从日军刺探军事情报的间谍,于是中统和军统都不约而同想到了袁殊。一日,军统头子戴笠竟然悄悄抵达了他的住所,当面说服其暗中为军统提供情报。

惊讶之余,袁殊立即向潘汉年进行了汇报,请求组织的下一步指示。潘汉年认为,如果答应了戴笠的要求,袁殊就成为了日伪政府和国民政府都认可的双面间谍,这样不仅有利于长期潜伏,而且还能获得双方的情报。

由于得到了日军情报部门的庇护,袁殊得以在上海进行长期的潜伏。而且,他还向国民政府和我党组织都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情报,成为了国家的抗日英雄。

1939年5月,戴笠专门在香港接见了袁殊,以表彰他在敌后抗战中的英勇表现,不仅授予他少将军衔,而且还由他担任了军统上海站的情报组长。同时,戴笠还交给了袁殊一项秘密任务,那就是行刺汪伪的特务头目李士群。

回到上海后,袁殊立即开始着手处决李士群,甚至还要捣毁汪伪76号特务总部。不过,由于军统内部出现了叛徒,袁殊被李士群逮捕后关入了76号大牢。面对李士群的软硬兼施,袁殊却显得非常豪横,他不仅拒绝交待,甚至还威胁李士群。

这下该李士群蒙圈了,他手里残害过不少的抗日志士,但敢于当面威胁他的还是头一个。经过向自己的日本主子请示,袁殊果然被日军下令释放了。

不过,由于这次“释放事件”,袁殊被许多人都痛骂为“汉奸卖国贼”。直到抗战胜利后,他在组织安排下悄悄离开了上海,终于来到了心驰神往的革命圣地延安。

抵达延安后,袁殊很快就写下了自己在白区的工作和斗争经验,希望地下战线的同志们可以学习借鉴。之后,他担任了中央联络部第一工作委员会的主任,主要负责对国民党人士进行策反工作。

而得知消息的国民党,终于明白自己被袁殊哄骗了这么多年。于是,无论是军统还是中统都勃然大怒,联合下发了“缉捕共党和汉奸袁殊”的逮捕令。

解放战争期间,袁殊被调入华东局工作。在北平解放后,李克农同志亲自将他调往情报总局工作,专门致力于进行日本战前和战后的研究工作,并定期撰写相关资料供中央领导层决策时使用,成为了党内的日本问题专家。

1955年,就在袁殊全力以赴为新中国的情报事业做贡献之时,“ 潘汉年案 ”发生了。原来,解放后查出了一批“重用、包庇和掩护反革命分子”的事件,其中的杨帆和胡均鹤等人都是潘汉年的下属。

潘汉年担心会有人告发自己,因此主动交待了 “曾经被汪伪特务李士群胁迫前往南京会见汪精卫” 。可是,此事他从来都没有向组织上汇报过。最终,毛主席十分惋惜而又十分痛心地批示:

从此以后,潘汉年的政治生涯宣告结束,开始了漫长的组织调查和牢狱生涯。作为曾经的直接上级和入党介绍人,潘汉年的被捕自然牵连了袁殊,他被以“反革命罪”逮捕入狱。

1975年5月15日,袁殊在服刑20年后终于离开了监狱,转到湖北武昌大军山的一个农场进行劳动改造。此时,已经是64岁老人的袁殊,终于有机会向组织写信,请求批准自己能重新复出参加工作。

1977年5月,在那场“大革命”结束后,袁殊获准放假三个星期,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北京探亲。此时,他却得知妻子因为不堪忍受批斗和迫害而离家出走,唯一庆幸的就是孩子已成婚并且工作稳定。

之后,袁殊多次致信中组部,请求组织上能重新对他进行审查。信中,他坚称自己从来没有叛国,更没有叛党:

到了1980年1月,袁殊虽然还没有被正式平反,但组织上已经允许他回京居住。等到潘汉年被平反后,袁殊终于也被恢复了党员身份和应有的一切待遇。

1987年11月14日,袁殊意外骨折受伤,不幸引起了肺部的感染,在309医院去世,享年76岁,被安葬于八宝山。至此,这位含冤二十多年的“ 红色传奇特工 ”走完了自己“无悔有憾”的人生历程。@文史不假

首先明楼表面是伪政府的经济顾问,但真实身份是中共地下党上海地区领导,还有一个身份是国民党上海地区的头目。至少是三重间谍了。

在 历史 的原型中的明楼,是袁殊的代言,但是相比于电视剧中的明楼,则袁殊更胜一筹,据相关资料介绍,袁殊成就了中国 历史 上的唯一一位“无重间谍”身份的人,可见其能力和实力也是异乎常人的,能够在动荡的年代里夹缝生存,这是何等的危险和心思缜密。

《伪装者》中的明楼,也是一位极其了不起的人物, 他在剧中对外有三重身份 ,表面为汪伪政府财政部经济司首席 财经 顾问、特务委员会副主任、新政府海关总署督察长, 但是实质上 明楼还是国民党军统上海站情报科上校科长,代号“毒蛇”,中共地下党上海情报组组长代号“眼镜蛇”。

明楼在剧中担当了主角的光环,名为《伪装者》其实是对明楼的所有潜伏和伪装的最佳概括,明台虽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相对于明楼,他才是真正的《伪装者》,集合了多重身份于一身,可见其心思缜密,运筹帷幄的雄心和斗志。

《伪装者》是近几年来最优质的谍战大戏,也充分诠释了一种升华的间谍心理素质,明楼为国家出生入死,为兄弟两肋插刀,为家人遮风挡雨,一直秉持“抗战必胜”的信念,潜伏在敌人的心脏,但是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光明正大地活在阳光下,可见潜伏的工作是何等的煎熬。

为国,为家,他都是无愧于任何人的,出门之后是藏獒,回家之后是奶狗,这些或许是对他最好的褒奖和诠释,铮铮男儿,铁血柔情,对大姐义无反顾,对明台格外疼爱,也曾直言出了门,我谁都不怕,可只要一回来,我谁都怕。

明楼的 历史 原型是一个大人物,但是剧中的明楼也是一个真正的《伪装者》,这或许是对他最好的概括。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希望有所帮助,部分配图来自网络。

是的

《伪装者》中,靳东饰演的明楼有着三重身份,是汪伪政府财政部经济首席 财经 顾问,也是代号为“毒蛇”的国民党军统人员,还是地下党员,代号“眼镜蛇”,但明楼的 历史 原型,却是一个五重间谍。

明楼的 历史 原型名叫袁殊,本名袁学易,有着“五重间谍”的身份 ,既是日军情报机关的情报员,还是中统的要员,在和中统相对的军统任职少将,也和上海滩的大佬杜月笙是是兄弟,在汪伪政府中也有一席之地,而他的真实身份是一名中共党员。

1928年,袁殊赴日留学,先后在早稻田大学和日本大学攻读新闻学与东洋史,学成归国后在上海创办并主编了《文艺新闻》周刊,在周刊上发表左联五烈士被害的消息,被国民政府勒令停刊。

同年,袁殊却得到了冯雪峰等人的赏识,把他介绍给了情报人员潘汉年,潘汉年仔细考察过袁殊之后,亲自邀请他加入我党情报工作。

1932年,袁殊和中统头子吴醒亚混熟,打入了中统内部,再通过吴醒亚结识了日本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岩井英一,打入了日方情报机构。

1937年,袁殊为开拓情报来源加入了青洪帮,将一份有关日本各种药城市状况的机密资料交给了潘汉年,后又打入了日伪政权,将一份份机密情报递到了我党手中。

从1931年到1945年,袁殊在长达14年的情报生涯中,完成的情报工作数不胜数,包括了:英法国企图放弃中国、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日伪内部人事变更等等,均是重要的战略情报。

1955年,袁殊不慎卷入了潘汉年案中,入狱服刑20年,之后又被送到了农场改造,尽管之后获得了自由之身,奈何袁殊饱受牢狱折磨,已经精神失常,1987年在北京去世。

先弄清楚多重间谍含义,中统军统是两个国家还是青红邦是个国家,按此逻辑十几重间谍都有!

我猜想应该是吧,现在电视剧为了收视率都不会还原 历史 ,故事情节太夸张。但是很喜欢刘敏涛 靳东 王凯 胡歌。

不是五重吧

我认为还是文学创作,作者也许根本没有读过原型。在极度危险的龙潭虎穴,是不可能有多重身份的。你没看回忆录,某个***睡觉都抱着汽油蛋。这么轻松的明城只能出现在文学作品

明楼表面是汪伪政府要员,第二重身份是军统特工情报科科长毒蛇,第三重身份是中共地下党上海站站长眼镜蛇。

原著作者张勇老师说过是“袁殊”,接下来是明楼原型袁殊介绍。

袁殊(1911年3月29日-1987年11月26日),本名袁学易,化名曾达斋;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上海文界、政界,身兼中共、中统、军统、日伪、青红帮五重身份;特工身份活动期间,曾提供德、苏开战部署及日军二战期间的准确战略情报;1945年10月秘密转移到苏北解放区;1949年,被李克农调到中央情报部门,负责日美动向的调研工作;1955年,因“潘汉年案”牵连,判刑12年,1967年期满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又再度被押8年;1975年5月,出狱后又被送农场进行劳动改造;1982年平反,1987年11月26日病逝于北京;著有《袁殊文集》。

以上就是关于《伪装者》大结局是什么都有谁死了明楼身份暴露了吗全部的内容,包括:《伪装者》大结局是什么都有谁死了明楼身份暴露了吗、电视剧伪装者明楼明台阿诚军校王疯子演员都叫什么名、“红色特工”系列:原来电视剧《伪装者》里明楼的原型是他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402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