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冲咖啡的五大手法:搅拌法搅拌法需要把咖啡粉磨得非常细,然后注入50g左右的水均匀搅拌, 30秒后再次注水,直到2分钟时完成注水。而深度烘焙的豆子需闷蒸15秒后再次注水,1分钟30秒时完成注水。
优点:搅拌法能增强咖啡豆的口感,使得咖啡口感不会显得太单薄。缺点:风味明显的同时,回甘却被弱化了很多。而且搅拌法对咖啡豆品质、研磨度、和充分搅拌要求都很高,掌握不当容易过度萃取,使得风味变差。
学院派冲煮法手冲咖啡最常用的冲煮方式就是学院派冲煮法。由于冲煮方法简单,也是大多数咖啡爱好者的首选法之一。操作十分适合入门级选手,只需从咖啡粉中心往外注水闷蒸,等到粉层塌陷后,再次由里到外均匀注水即可。
但这种手法对执壶要求较高,手冲壶的水流必须细腻、垂直、稳定和均匀,反复练习后才能冲煮出一杯好咖啡。点:学院派冲煮方式非常稳定,适合大部分的滤杯和新手。缺点:优点同样是缺点,由于冲煮方式稳定,无法形成风格与特色。
松屋法同样来源于日本,诞生原因只是为了萃取出咖啡中的美味成分,却意外演变成了一种受欢迎的冲煮方式。首先,用勺子在咖啡粉正中间挖一个坑,深度大约距离粉面 30cm,然后从中间开始注水,直到咖啡液滴落。
随后,注水方式改为往外画圈,把咖啡粉全部浇湿,再盖上盖子闷蒸。3分钟后,再次开始均匀不间断注水,当咖啡液到达咖啡壶一半位置即刻停止注水,这时再加入热水稀释便可。
优点:咖啡的风味能保持较长时间。缺点:优点也是缺点,松屋法冲泡出来的咖啡,风味没有很大的变化。
火山冲手法最早来源于日本。其原理是,利用咖啡豆中含有的二氧化碳,经过热水多次闷蒸,使得咖啡粉鼓得像火山喷发一样。由于深烘豆含有更多二氧化碳,所以更适合这种冲煮方法。火山冲手法大多使用法兰绒和V60,因为中间的粉层较厚,所以正中间的位置用来注水。
优点:咖啡口感香醇,回甘明显。缺点:咖啡液不够均匀,在冲泡后需充分摇匀才能形成完美的咖啡。
点滴法顾名思义,就是用滴水形式对咖啡粉进行冲泡。操作过程和沙漏一样,一点一滴地滴落在咖啡粉中,萃取过程精致耗时,简直是处女座的最爱。先用水滴一点一滴地将咖啡粉预先湿润,当滴了差不多1/3时,便开始注水,当咖啡粉的水位到达粉层时即刻停止,再等水位下降到一半时,再次注水。
优点:咖啡的甘甜味容易突出,也能避免酸涩味和苦味。缺点:操作难度大,咖啡风味缺少了酸味和苦味之后,也使口感不够层次,完整。
手冲咖啡的五大手法是搅拌法、学院派冲煮法、干松屋法、火山冲法和点滴法。
其中搅拌法就是把咖啡粉末磨得比较细,然后加入50克左右的水进行搅拌,然后30秒后再次注入水,直到两分钟时完成注水,而要进行烘培的豆子则需要闷15秒再次注水,一分钟30秒时完成注水。
学院派冲煮法,咖啡爱好者比较喜欢,操作是时刻入门级的选手的,只需要从咖啡粉中心往外注水门诊,等到粉尘塌陷,再次由里到外均匀的注水就可以了。
干松屋法,用勺子在咖啡粉的正中间挖一个坑,深度大致在粉面三十厘米左右,之后从中间进行注水,直到咖啡液滴落,之后注水方法改为往外画圈,然后把咖啡粉浇湿掉,再用盖子闷蒸。除了上面3种,手冲咖啡的手法还包括火山冲法以及点滴法。
相关内容
手冲咖啡,是滴滤式咖啡中的一种。是让热水接触咖啡粉,通过水的重力将咖啡中的芳香物质和可溶性物质滴滤出来。手冲咖啡能够更大程度的保留咖啡的原始芳香和风味,且仪式感较强,可玩性很高,所以一直被从业者和咖啡爱好者所推崇的主要原因。
有人说手冲咖啡是懒人咖啡,我却觉得,喝手冲咖啡的人必是注重过程的精致派。透过滤纸一点一滴滴出的咖啡,就如同在时间的沙漏中过滤生活的点滴滋味。这样的体验,给手冲咖啡增加了一种仪式感。一杯上好的手冲咖啡教给我们的,是关于“慢慢的精致”这件事。
手冲咖啡,从字面上就能理解它的意思:手工冲泡的咖啡。这种冲泡方式最早是由德国的梅丽塔女士于20世纪初的时候发明的。当时她在家中做咖啡,突发奇想地用儿子的吸墨纸当做滤纸,在滤纸里放入咖啡粉,并用水壶将水注入咖啡粉,萃取出了一杯味道不同以往的咖啡。之后她成立了一家公司,生产的手冲咖啡用具颇受欢迎。不过,由于咖啡机的发明,这种冲泡方式在西方并未引起大规模的流行。
手冲咖啡步骤
严格来说,手冲咖啡使用多高的水温,要视豆子的品种特性,一般来说水温在90—95摄氏度。
用水润湿
在冲泡咖啡前,需先将折好的'滤纸放入滤杯中,并将滤杯放在咖啡杯上。把热水倒入滤杯,让水润湿滤纸,去除滤纸的味道,并将滤杯和咖啡杯一并淋湿加温。
磨豆
将刚才倒入杯中的热水倒去。就可以开始磨咖啡豆了。一般来说,300ml的咖啡,大约需要20g的咖啡豆。
加粉
将磨好的咖啡粉倒入铺好滤纸的滤杯中。
闷蒸
闷蒸。用手冲壶往里均匀柔和地加水,淹没咖啡粉即可。这一步叫做闷蒸,大概持续20-25秒钟。这时候你会看到咖啡粉冒泡,这是咖啡颗粒在释放二氧化碳,气泡间形成的空隙会使咖啡粉形成均匀的过滤层,供给热水透过时所需的空间。闷蒸的好坏影响着过滤层的形成,直接影响着萃取的质量。闷蒸不好,咖啡味道也会不干净,酸涩为主,咖啡本身特点难以体现,口感稀薄,带有刺激感,回香也不够凝重。
第一次注水
闷蒸过后,就开始以咖啡粉的中心点为圆心,用较大水流以画圆的方式第一次注水,并让水高于咖啡粉。切记水流不要直接接触滤纸,注意圆圈保持在距咖啡粉边缘1厘米以内。水流高度保持在与咖啡粉平面上3--4厘米左右。第一次冲泡注水量占整个咖啡水量60%。
手冲当中最重要得是水流地控制,注水的速度和力度都很重要。这是这个手法的技术要点。目的是为了让咖啡粉充分地泡在水中,水高于咖啡粉的作用是为了补水的时候,水流能均匀地通过咖啡粉。水流越细,萃取越充分。
第二次注水
第一次注水后稍作停顿,等咖啡粉中的水完全流下之前,开始第二次注水,方法同第一次注水,注水量占30%。
第二次注水后稍作停顿,等咖啡粉中的水完全流下之前,开始第三次注水,方法同第一次注水,注水量占10%。
到达咖啡液萃取量,立刻移走滤杯,不管滤杯中是否还能滴下咖啡液。
注意水流
一般水流越粗,转速越快,萃取的咖啡味道偏向清淡柔和派,适合浅度烘焙的豆子;水流越细,转速越慢的话,萃取越充分,咖啡味道相对强烈浓郁。但是水流粗细和转速的控制要得当,太粗太快的水流容易萃取不足,咖啡清淡无味或只表现为单一的苦味;太细太慢的水流则容易造成萃取过度,咖啡味道沉闷苦涩。
手冲咖啡
这也是手冲咖啡的魅力,看似简单却又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颇有种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意思。然而,虽然对于水温、时间、冲泡手法的有诸多要求,整个过程也不过一双手、一个壶、一个漏斗而已。
每个人冲泡出来的咖啡味道都有所不同,甚至同一个人泡出的咖啡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味道。而这正是手冲咖啡的乐趣。有人把“手冲”的过程上升到“心冲”的意境,说这样的咖啡才有灵魂和生命力,谁又能说不是呢
手冲咖啡的基本知识:
1、手冲壶&温度计
手冲壶负责注水,温度计负责监控水壶的温度,现在市面上除了传统的注水壶之外,还会有现在更为方便、带有注水温控功能的注水壶,这样便可无需温度计监控水温。
2、滤杯&滤纸
滤杯和滤纸负责过滤咖啡渣,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滤杯大多为锥形(V60、Kono等)、梯形(Melita)以及平底(Kalita Wave)等,纷繁复杂。前街咖啡推荐且自用的一款为常见的V60滤杯。
滤纸亦需要搭配相符合的滤杯使用,锥形滤纸搭配锥形滤杯,平底等亦是如此,而前街门店则是用一款Kono的滤纸来搭配v60滤杯作为日常出品。
3、磨豆机
磨豆机负责研磨咖啡豆,一方面决定咖啡粉的粗细程度,另一方面也影响咖啡粉的粗细均匀度。市面上常见的磨豆机分为手摇磨豆机以及电动磨豆机,同时根据刀盘分为平刀、锥刀以及鬼齿,三者对咖啡粉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前街咖啡门店使用的是一款平刀刀盘的电动磨豆机,最为合适前街日常门店出品。
4、分享壶/马克杯
分享壶负责接取萃取好的咖啡液,同时可以作为分杯的器具,一个人独享亦可以使用杯子直接接取后享用咖啡。除此之外,不同的分享壶带有不同的壶型设计,也能帮助我们感受不同的香气。例如Hario经典的云朵壶,上窄下宽,聚拢更多香气而细细散发。
5、粉水比例
顾名思义,粉水比例为咖啡粉和水的比例,手冲咖啡推荐的比例为1:14到1:8之间,前街咖啡推荐使用1:15的比例,在各方面都较为适中。比例可以根据口味喜好调整。
6、冲煮水温
冲煮水温推荐在86到92摄氏度之间,深烘焙推荐86到88摄氏度之间,浅烘焙则推荐90到91摄氏度之间。水温越高萃取效率越高,更容易萃取出咖啡的味道,所以水温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7、研磨程度
正如前文说的磨豆机的作用,时刻关注咖啡粉的研磨粗细程度以及粗细均匀度。手冲咖啡粉的粗细程度约白砂糖大小,亦可以使用085毫米孔径的筛网将研磨后的咖啡粉过滤来判断粗细程度,并作为校准,前街咖啡推荐过筛滤为78到80%的粗细程度。
8、咖啡豆新鲜度
除此之外,新鲜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新鲜烘焙的咖啡远比放久的咖啡豆风味更饱满,所以冲煮前首先要关注咖啡豆的烘焙日期(存放时间)以及存放是否得当。前街咖啡推荐咖啡豆要在烘焙好后的一个月内喝完(同时也推荐烘焙好养豆4到7天再喝)。
以上就是关于手冲咖啡的五大手法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手冲咖啡的五大手法是什么、手冲咖啡的五大手法是什么、手冲咖啡的详细过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