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美国海军在执行北太平洋潜艇监听任务时,无意间收录到了一组神奇的信号,一只与众不同的鲸鱼的叫声。
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一般监测到的鲸类叫声只有20赫兹左右,这只鲸鱼的叫声高达52赫兹。
这也就是说,没有同类能够听见它的声音,它找不到自己的伴侣,也找不到自己的亲人。在浩瀚的大海中得不到任何的回应,唱歌的时候没有人听见,难过的时候也没有人理睬。
永远只能是孤独一人。
这头唱歌“走调”的鲸受到了科学家的关注,乌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威廉·瓦特金斯博士的团队对它的歌声进行了持续20年之久的追踪记录。
2004年8月,瓦特金斯博士的团队发表了他们的这项研究成果。也正由此开始,这头鲸开始获得世界的关注,人们将这头会发出52赫兹频率叫声的鲸称作是“世界上最孤独的鲸”。
还有更神奇的事,这头代号为“52赫兹”的鲸鱼,它去过所有同类都没去过的地方。
这头天生不同的鲸鱼,一边唱着没有同类能够听懂的歌,一边漫无目的的旅行,从太平洋深处,穿过冰雪覆盖的西北通道,硬生生地游到了北大西洋。
所有的科学家都惊呆了,要知道,早在18世纪,灰鲸就已在北大西洋地区灭绝,此后,再也没人在这个区域见过这个物种。
“52赫兹”像是一个冒险家,来到了自己种族的禁地。
没有人真正见过它的身影,科学家也无法解释关于它的所有现象,为什么是52赫兹?为什么会出现在北大西洋?它到底是不是一头鲸鱼?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这头鲸鱼被命名为Alice,许多同名的诗篇、歌曲、画作乃至**也为它而生。
人类用自己的方式,对这头孤独的鲸鱼表达着自己的情感。Alice的故事引起了很多孤独的灵魂的共鸣。
是不是哑巴也能说话呢?只是我们听不见。
任何事情,总会有结束的时候,Alice的故事也一样,从某一天开始,科学家们再也没检测到过它的声音。
特别了一辈子的Alice,终于像一只正常的鲸鱼一样走到了“人生”的终点,悄无声息的死去了。
鲸鱼死亡的过程,科学家给它起了一个特别美好的名字,叫鲸落。
当鲸鱼不再呼吸,它的身体会在蓝色的海洋里缓缓的下落,海面下200米以后便是一片漆黑,鲸鱼会一直沉到几千米的海底。
但这还不是一头鲸鱼完整的一生,它还要完成最后一项使命。
巨鲸落,万物生。
在漆黑冰冷的大洋深处,有上万种生物依靠着鲸落而生,大型的鲸落能在海底供养许许多多的生物长达几十年到上百年之久。
我想Alice同样也经历了这样一个神圣的时刻,它的身体缓缓地落下,经过漫长的黑暗,到达海底,滋养着海底的万物,再次赋予海洋新的生命。
而它长39英尺,重约20吨的身躯,又何尝不是穿越我们内心的漆黑与冰冷,到达我们心灵的深处,承载了全世界的人们的孤独。
Hz(中文名赫兹)是频率的基本单位,52Hz意思就是该物发出的信号频率为52Hz。有一条52Hz的鲸它叫Alice,在其他鲸鱼眼里,Alice就像是个哑巴,原因是这只孤独鲸的频率有52赫兹,而正常鲸的频率只有15~25Hz,它的频率一直是与众不同的。某电视剧中的52Hz应该就是一个人像这头鲸鱼一样,在寻找一个能与自己产生共鸣,懂自己、理解自己,让他不再孤单的人吧。
《致青春》中的陈孝正说的“52赫兹”声音是指孤独。起源于一个悲伤鲸鱼的故事,Alice,这只孤独鲸的频率有52赫兹,而正常鲸的频率只有15~25赫兹,Alice被誉为“世界上最孤独的鲸”。
在其他鲸鱼眼里,Alice就像是个哑巴。它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亲属或朋友,呼唤的时候没有人听得见,唱歌的时候没有人听见,难过的时候也没有人理睬。后来“52赫兹”被广泛用于网络梗,电视剧,网络歌曲、网名、个性签名中,用于表示孤独。
扩展资料
《致青春》讲述了自喻为“玉面小飞龙”的郑微,怀着对邻家哥哥林静的爱意考入大学。当她联系林静的时候,却发现林静不告而别,匆匆出国留学。生性豁达的她与同宿舍女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开始享受着大学时代的快乐生活,直到她意外爱上了学长陈孝正。而刻板敏感自尊的陈孝正却在毕业之际又选择了出国留学。
几年后,林静和陈孝正先后归来再次走进郑微的生活,而美丽动人的好友阮莞意外离世,促使郑微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在经历了与陈孝正跌宕起伏的爱和林静的细心呵护之后,郑微明白了什么才是平凡的幸福,并最终选择了更加成熟阳光的生活。
故事的开始是在1992年12月7日,惠德比岛海军观测站的中士维尔玛·兰奎捕捉到了一个信号。它并非某个已不复存在的国家的潜艇。它是一首鲸歌。
但是这首歌的频率是52Hz。
这不对。以声音模式而言它有点像蓝鲸,可蓝鲸的频率在15-20Hz。没人记录过这个频率的鲸歌。
所以她和她的同事开始追踪这首歌。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歌声的频率逐渐降低,从52Hz降到了50Hz,但始终清晰可辨。论文里记录了这样的描述:“北太平洋海盆任何水听系统的声学数据均未识别出类似特征的其他呼叫。每次仅有单一序列的呼叫得到记录,没有重叠……轨迹和其他鲸物种的位置和运动均未表现出关联……”
在最后的讨论部分,作者写道,
“也许很难接受的是……它可能是广阔海洋里唯一一只这样的鲸。”
————
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海洋学家威廉·阿·沃特金斯,是他提出了使用海军闲置设备追踪鲸迁徙的想法。他为维持这个项目的运行而竭尽全力——但9/11改变了一切。海军重新部署,经费和岗位都没有了。
2004年8月,论文被《深海研究》接受。一个月后,沃特金斯因癌症逝世。但是他的同事开始收到关于这篇论文的信。这些信和过去的学术往来截然不同,而是来自普通人。悲伤的人,心碎的人,在鲸歌里听见了自己的人。
52Hz鲸的传奇就这样诞生了。
————
人们想象它是一只孑然一身的蓝鲸,在大海中独自游动,唱着无人懂得的歌。人们想象它毕生都在呼唤着自己的另一半,却始终没有回应。人们想象它是一支独一无二的号角,面对大洋深处,发出过去不曾有过、将来也不会再有的呐喊。
但是没有人见过它。沃特金斯死后,再没有人系统完整地追踪过它的声音。
所以,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物种或者种间杂交,不知道它是否有同伴,不知道别的鲸能否听懂它,不知道它有没有繁殖过,不知道它是不是孤独。鲸会觉得孤独吗?人所谓的孤独又到底是什么呢?
而它对陆地上的一切毫不在意。它的故事进入了人类的世界,但它首先是一只鲸,还在游动,还在歌唱。
————
2010年,另一个研究团队在多年后头一次捕捉到了符合它模式的鲸歌。
而且,是在两个地方同时。
一次检测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但这意味着希望。也许52Hz终于找到了同样歌声的另一个自己。也许它其实一直是特殊鲸群的成员,只是喜欢时不时单独行动。甚至也许,在二十年的漫游之后,它把自己的歌声教给了其他的鲸。也许它将不再孤独。也许它从来就不曾孤独。
也许,等待另一只鲸的出现,需要的不过是时间而已。
William A Watkins et al Twelve years of tracking 52-Hz whale calls from a unique source in the North Pacific Deep-Sea Research 51: 1889–1901
Chris Baraniuk The world's loneliest whale may not be alone after all BBC Earth, April 15 2015
1989年,海洋生物学家在以色列沿海发现一头灰色鲸鱼,他们对此感到非常意外,因为, 早在18世纪北大西洋地区的灰鲸就已经灭绝 ,全球仅存的2万头灰鲸也只分布在太平洋两岸,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种鲸鱼是生存在太平洋里的物种,那为何会出现在数千英里外的大西洋呢?没有人知道其中真正缘由。
直到1992年,某海军观测站捕捉到了一个信号,鉴定结果表示此信号为一首“鲸歌”, 这首歌的频率是52赫兹,而普通鲸鱼的频率在15到20赫兹,历史上从没人记录过这个频率的声音 。从此,52赫兹鲸鱼的故事开始出现在人类世界。
科学家对这个声音持续追踪了十几年,歌声的频率虽然有所降低,但却始终清晰可辨,只是,再没有人真正见过它。人们想象它是一只孑然一身的鲸鱼,在大海中独自游动,唱着无人能懂的歌。 人们将这头会发出52赫兹频率叫声的鲸称作是“世界上最孤独的鲸”,并取名叫Alice。 52赫兹鲸鱼Alice的故事也就从此被人们所熟知……
每次提到鲸鱼就会不自觉地想起**《大鱼海棠》,影片开头画面感十足,配上空灵的叫声,好似一只鲸鱼在低声吟唱,诉说着自己的孤独……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一只孤独又渴望被人理解的52赫兹鲸鱼吧,愿我们都能遇到与自己同样频率的鲸鱼然后一起遨游大西洋。
参考资料:
来源于网络
更多凄美爱情故事欢迎关注
我在公众号等你,
为你写了个月亮,你喜欢什么口味儿的?
以上就是关于52赫兹——那头深海里孤独的鲸鱼全部的内容,包括:52赫兹——那头深海里孤独的鲸鱼、请问52hz是啥意思、致青春里面52赫兹声音是啥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