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廖氏族谱的始祖

梦幻西游乾元丹2023-05-07  28

得姓始祖:廖(飂)叔安。帝颛顼相传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东南),为南方楚国的先祖,其后裔叔安夏朝时受封于飂(古廖字)国,故称飂(廖)叔安。春秋时,廖国被楚所灭,国人以国名飂为氏,称为廖姓,廖叔安作为始封国君,被尊为廖姓始祖

遵国父遗教促进世界大同写进《廖氏族谱》凡例

廖名龙

最近我整理了好几篇关于“国父”孙中山的文章。国父,意指对于国家政权缔造有特殊贡献之人。孙中山(孙文)是辛亥革命领袖,中华民国肇基者,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被国民政府授予"国父"的称号。

说来也奇,最近四川岳池廖大才宗亲给我邮寄过来两本民国丁亥年(1947)补修的《廖氏族谱》,让我帮忙理一理世系源流,族谱破损比较严重,我将慢慢解读并和大家一起分享。先分享第一篇:

翻看目录,接下来第一篇是“补修族谱凡例”,第一条就是:本谱遵国父遗教民族主义之意联合家族及宗族进而团结国族促进世界大同故于谱内增订家训十二守则。示我族人作时代上之指针,在国家必移孝忠,在乡族必化莠为良。

“大同世界”是孔子提出来的,也是孔子一生追求的理想。

孙中山倡导“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倡导建立世界命运共同体。

在廖氏族谱里面提到“国父”,促进“世界大同”以及“民族主义”,团结国族等带“政治色彩”内容并专门订立“家训十二守则”,我是第一次看到。说明我们廖氏与时俱进、眼光长远。

文章发出来之后,廖华宗亲点评:国家是大家,姓氏是小家,由无数小家组成大家,必与时代政治有关。

廖氏家训

1孝敬父母,赡养老人; 2夫妻平等,相敬如宾;

3对待子女,不可偏心; 4敬老爱幼,满江热忱;

5婚姻自由,严禁近亲; 6教育子弟,莫入邪门;

7交朋结友,正大光明; 8作风正派,戒赌戒*;

9邻里纠纷,息事宁人;10异姓相处,礼让三分;

11光明磊落,能屈能伸;12谦虚谨慎,不图虚名;

13见义勇为,不辞艰辛;14奋发图强,自力更生;

15尊师重教,百年树人;16移风易俗,革故鼎新;

17士农工商,业精于勤;18遵纪守法,端正言行;

19立志报国,勇于献身;20不欠赋税,勇于应征;

21为官清廉,勤政爱民;22群策群力,共建文明。

广西廖氏属于哪个堂的?广西廖氏分布和简况,及关于堂号的出处和使用等问题,从百度网都可查知,在此就不必重复说了。各自源出先祖不同,广西廖氏不会只是某一个堂号的。说到堂号不能不说一下郡号,文天祥在《廖氏族谱》撰序中曰:“有郡而有宗有族,代代相承,绵绵不替。”所以说郡号、堂号,一般是沿袭上辈先祖承继下来的。比如汝南郡(是远始祖叔安郡治地)、武威郡、清河郡和太原郡(后来三郡分别是崇德公子兰阶、兰芝、兰得承继)的使用,就是各自认为其族是出于哪个支系的后裔。汝南郡是廖氏远始祖六大支系之一,而后三郡是叔安第七十九崇德子兰阶、兰芝、兰得后来承继,其后裔则以继承郡号沿用下来。但宁都之外的兰芝后裔宗亲,却很多用的是武威郡号,这都是源于崇德四世孙琳瑄两篇序文叙述前后矛盾所至,在宁都境内却不存在这个争论,因为在其廖氏族谱和兰阶、兰芝各自房谱中记述是一致的。而且是历考无谬。

至于堂号,我认为应该是郡号下的分号,比如有的廖氏族谱记载为:汝南郡,万石堂。其意思是指该族是出自远祖叔安,属于廖刚支系。除了沿袭承继使用外,一些廖氏较大族群,其族谱记载较为远长,也会根据各自分支先祖立下堂号,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而郡号就不能这样了,应该是有一定的来历。郡号也好堂也好,如果没有弄清上辈先祖源自何支系,还是不知不用为好。欧阳修说得好:“不实则诬,诬则不考,疏则不知,不知不考不如无谱之为愈也。”仅此浅谈。

廖(Liào 飂)姓古老多支,源出有六:1、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左传·昭公二九年》及《风俗通》等资料所载,相传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飂国(又作蓼国,今河南省唐河县南),故称飂(古廖字)叔安,其后代以国名飂为氏,称廖氏,是为河南廖姓。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以封邑名为氏。据《广韵》、《姓氏考略》等资料所载,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邑,其后裔也有以邑名廖为氏,称廖氏。这支廖氏,望出巨鹿。

3、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潜夫论》云:“皋陶庭坚之后,封于蓼(今河南固始县),子孙以国为氏。”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受封于蓼,春秋时英、立等小国,即皋陶后人所建。楚穆王四年灭英、立二国,其后子孙有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即为廖氏。

4、出自躲避殷纣暴政,为缪、颜二姓所改。据《小溪廖姓祖祠房谱廖姓考源》所载,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商末,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缪、颜二姓有隐居于黄河西北(今陕西与山西交界处黄河段),改姓为廖。

5、出自张姓,入赘廖家而改姓。据《廖氏大宗谱》所载,明代福建人张元入赘廖家,改姓廖,其子孙遂为廖姓。

6、出自赐姓或其他小数民族有廖姓。清乾隆二十三年赐台湾土著七姓,其一为廖;仫佬、瑶、水、苗等族均有廖姓。

得姓始祖:廖(飂)叔安。帝颛顼相传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东南),为南方楚国的先祖,其后裔叔安夏朝时受封于飂(古廖字)国,故称飂(廖)叔安。春秋时,廖国被楚所灭,国人以国名飂为氏,称为廖姓,廖叔安作为始封国君,被尊为廖姓始祖。

廖姓 - 迁徙分布 廖姓最早发源于河南省境。廖姓历史上最大郡望“汝南郡”早期即出此地,当时河南廖姓之昌荣,自不必言。秦汉之际,廖姓始有迁往周边地区者。伯廖一支形成巨鹿郡望。另有汝南廖姓后裔廖惠避秦之乱而迁河南(据《廖氏源流序》)。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永嘉之乱”始,北方廖姓大举南迁,此期,廖惠后裔廖化自襄阳(今湖北省襄樊)迁入四川,是为入蜀始祖。传自廖世璋,居江苏南京,其二子分别入居洛阳、浙江永嘉。传自廖延龄,任武威(今属甘肃省)太守。另有晋代隐士廖堂,将乐(今属福建省)人,为最早入闽者。唐时,入闽者甚众。唐初有廖姓随陈元光父子开漳入闽,唐末有廖姓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廖惠一支传至廖崇德,任江西虔化令,其后人又有迁居福建汀州宁化石壁寨,进而迁上杭等地者。宋代,廖姓已是福建大姓,名士辈出。元代以前廖惠一支迁徙情况,《兴廖氏族谱》所述较为明晰:“其先祖世居汝南,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战乱,播迁于江南各地。唐时,其祖由江西雩都,避唐末之乱,迁于福建汀州宁化石壁寨。后子孙因乱,又迁顺昌,廖氏居于闽者益众。至宋末,再由宁化经长汀、上杭、永定,而入广东——大埔、梅县、兴宁、五华等地区。”明代,山西大槐树廖姓分迁于河北、河南、江苏、北京等地。清代,闽粤廖姓有入台进而移居泰国、新加坡等地者。今日廖姓以江西、湖南、四川、广西、广东等省居多,上述五省廖姓约占全国汉族廖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廖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四。

廖氏族谱

中国廖氏通书: 不分卷

 著者:廖国柱主编居第:

 祖先:版本:1998年, 电脑排印本

丰顺廖氏族谱: 不分卷:[广东丰顺]

 著者:廖奕润主编居第:广东,丰顺

 祖先:先祖:[南宋]廖花[南宋]廖彻[南宋]廖政[南宋]版本:2002, 电脑排印本

廖氏族谱: 十三卷:[湖南平江]

 著者:廖昌赓等纂修居第:湖南,平江

 祖先:始祖:[西晋]廖子璋; 始迁祖:[清]廖显春版本:民国32年(1943), 木活字本

廖氏族谱: 不分卷:[湖南安化]

 著者:(清)廖月岩主修居第:湖南,安化

 祖先:版本:清同治5年(1866), 木活字本

廖氏六修族谱: 五卷,首四卷:[湖南安化]

 著者:廖石棠主修居第:湖南,安化

 祖先:始迁祖:[元]廖富四版本:民国20年(1931), 木活字本

廖氏祠记: 二卷:[江西万载]

 著者:(清)廖连城修居第:江西,万载

 祖先:版本:清道光30年(1850), 木活字本

廖氏六修族谱: 五卷,首一卷:[湖南安化]

 著者:廖石棠等主修居第:湖南,安化

 祖先:始迁祖:[元]廖富四版本:民国20年(1931), 木活字本

浏邑廖氏族谱: 三十七卷,首一卷:[湖南浏阳]

 著者:廖其初纂修居第:湖南,浏阳

 祖先:始祖:[宋]廖花; 始祖:[东汉]廖国祥; 始祖:版本:民国27年(1938), 铅印本

我是重庆万州的,我们这一支人的家谱字是:帮家国士朝,止政定多方,从本召大德,卓启道永昌,申吾怀宝季,振倪碧久常,我以前是在我们廖家一坟墓碑上看后记下的,有的字可能都不正确,但是我能肯定音正确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廖氏族谱的始祖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廖氏族谱的始祖、遵国父遗教促进世界大同写进《廖氏族谱》凡例、武威廖氏族谱...!!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341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