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需求算「硬需求」?
硬需求就是我们时常说的刚性需求(Rigid Demand)
简称刚需,你常常会在要买房子的人嘴里听见这个词,该需求基本不受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即某个商品的价格即使卖的很贵很贵,人们购买的欲望还是非常强,就比如说我们的房子。
但是其实说住房是刚性需求是错误的
因为我们大家住房的刚性需求,其实是大众为了财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投资手段对于没有更好投资渠道的中国来说这是大多数民众的唯一选择,说住房是刚性需求其实是房地产商营销鼓动大家买房子的一种手段。
硬需求就是消费者必须要得到满足不能舍弃的需求,吃饭穿衣都是硬需求
刚性需求在美国心理学的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
提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马斯洛需求金字塔里,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也就是我们说的刚性需求在金字塔的最底层,是我们生活最基本的必需品,可以说如果一件东西越接近金字塔底,那么它就越接近硬需求。
如果这些需要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直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金字塔上的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秘籍一:成年人未被满足的需求,并不需要机械的去逐一满足,而是有技巧的满足一个重要需求,便可以解决其他需求。
到底是哪一个需要竟然有这么神奇的力量?我们逐一来看。
第一层生理需求:简单理解就是衣食住行,这一层是维持生存的最基本需求。
第二层安全需要: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安全,工作。这一层才是影响我们最大的需求,为什么这么说?
对于一份保障衣食住行的收入其实只要做一件事(自身擅长最好),用时间加码,都不用说做到极致,也就可以满足2,吃上饭肯定不是问题。对于生理需要,很多人都有误解,吃饭得是随时下的起馆子,吃得上山珍,甚至认为让孩子上大学,上的起课外班,甚至出国,买的起名牌包都是生理需求。
NO,生理需求,就是活着必要所需,吃饭睡觉,连健康都不算。此处需要多少人民币,你可以参考最低生活保障~北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标准于2020年7月起实施,由家庭月人均1100元调整为1170元。你没看错,是北京。而在首都的人,有多少人已经赚到十倍不止收入的时候依然觉得挣扎在生存线上?
既然生存基本的成本不是很难满足,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觉得,赚多少钱我都没有安全感呢?我们之所以一直觉得不满足,就是因为我们其实是挣扎在第一/三层需求里面出不来!或者对需求的解读有误区,不明白如何区分需求和欲望/需求和恐惧。什么意思?往下看我的解读~
我们先来看第三层社会需要:亲情,友情,爱情。这一层的需求是希望与他人建立联结。
而这一层的需求会直接影响我们追求第二层安全需求。有人说了,马斯洛的理论不是应该满足第二层才会追求第三层逐一满足需求吗?怎么还能因为缺乏第三层反过来追求第二层呢?
我来举例说明,为情所困的需要捆绑,由追求第三层需要陷入第二层需要的循环模式。
来自亲情: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父母?他们自己没有上过大学,没有一份好的工作,生活中吃了很多苦,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自己的一切吃喝用度节省下来,专门用来供你上学,直到你顺利考上大学,拥有一份好工作。于是你加倍努力赚钱回报他们,赚多少钱你都觉得不够多,你陷入工作狂的循环中。
来自友情:
你有个闺蜜,你们关系很好,相约要做一辈子好闺蜜,为此你们希望考一样的学校去努力,之后毕业了找一样的工作。可是造化弄人,你没有闺蜜学习成绩好,就是考不上她那所大学,毕业也没有她的工作好,为此你不断努力,一生追赶~
来自爱情:
高中的时候,你暗恋一个女生/男生,而她/他品学兼优。为了配得上她/他,你发奋努力,希望比她/他好一点,收入高一点。为此从学校的不断追求成绩到事业上不断追求成就。
这里面举得栗子,都是因为我们要满足第三层的某些情感需要,而投射到第二层的需要中去实现。往往这样很容易让你潜意识里面形成一种在第二层追求当中往复的循环模式,永远感到不满足!因为过于专注而忽略了更加高级的四-五层需要,成为需求卡点。
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却因为在第二层追求当中的循环而实现了四-五层需要,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个顺便实现了四五层的需要的方法,就是我今天要重点说的,原因我们下面继续阐明。
先来看第四层尊重需要:自我尊重,被他人尊重,信心和成就。内部价值肯定,外部成就认可。
从这一层开始,我们其实需求转向内源性,也就是高级需求。自我尊重来源于自己,被他人尊重来源于别人。来自于自己的尊重,主要是做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情。而内源性的被别人的尊重主要取决于价值观和我们能为别人做什么。
关于被被人尊重认可我在前文《你成功的定义是什么》一文中有详细阐述。社会地位,财富地位目前还是具有普适性的。而这些与第二层的工作息息相关。总结就是,做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工作,同时可以获得社会和财富地位,而这些都是向内求的。
但是,还有一些人的被尊重需求是通过向外求的。什么意思?
举例:你有没有经常听说过类似这样的话:“我们家孩子谁谁在某局里当什么什么干部,我们家孩子上了某某大学,名牌大学,我们家孩子在国外出国留学”。这样的话你是不是太熟悉不过了?这是中国式父母司空见惯的认为会被别人尊重的表现形式。
他们把自己尊重的需求驾驭在孩子身上去实现。
而他们需要做的,只是要满足孩子吃喝,供孩子上学,孩子出息了,自己就有了价值感,那就成了可以炫耀的,自己能被他人尊重和体现自我的工具。为此他们不断扭曲亲子关系!
为了让孩子达到自己的尊重和价值感需要,不惜一切代价。这样的父母以为只要以爱的名义去道德绑架孩子,以为灌上了“对你好”三个字,就可以掩饰实则满足自己的利己目标。
难道这是真的爱孩子吗?
一旦孩子就是没有天赋呢?他就是不能给你挣面子,你对他的爱还会如初吗?或者他真的学业有成,过的比你好,却不回报你,你还会依然对他视如己出吗?
记住,真正的四五层需求的满足,是来自于自己对自己的满足。自我尊重,价值感也来自于自己的事业,而不是靠他人来获得。
第五层自我实现:包括价值观,创造力,责任感,示范带头,作用引领性,也就是发挥自身潜能,不断完善自己。
这一层主要集中在个人成长的领域。自我实现可以与工作相关,也可以不相关。区别在于能不能满足第一和第三层需求,以及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如果满足了需求一和三,就不会被吃饭和情感这种事情牵绊我们去实现并不盈利的价值感事件。
同时我们的价值观假如并不追求社会地位和财富,我们就可以做一件喜欢又擅长的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做到了极致,可以引领他人,为他人带来价值,即便达不到社会公认的财富社会地位,也可以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
所以,我的第一个直通五层需求的秘籍就是:专注第二层需求,前提条件是,按照第五层的价值感需求去追求第二层需求。
翻译过来就是:做满足自己价值感的正确的可以谋生的工作/事业!
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会因为工作收入而满足第一层衣食住行的生理需要,也会因为同频吸引,获得第三层的朋友/爱情。你会因为自己价值感的实现,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而被自己尊重,在你做的事情为他人带来价值而受别人尊重,在你做到引领他人时满足成就感。做好这一件事,你就满足了五个需要~
秘籍二:打破匮乏困局,需求就可以顺利向上满足。
为什么有些人终其一生一直困在一个需求里面,一直得不到满足出不来,导致需求无法上升,人生一直处于一个基本需求的困惑里面挣扎?
之所以我们一直纠缠在关系里面,赚钱里面,就是过去的匮乏形成了我们的恐惧/创伤,被无意识牵着鼻子走,亦或者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攀比中,欲望不断攀升。
从第一层到第五层的需要,我们人人都需要。那是为什么我们的精力都被某一层需要吸走了呢?这个是自己需要去研究的。
按照马斯洛需求的五个层级,如果你很清晰每一层级如何正确的理解和获得,你可以看到牵绊自己的卡点,需求目标自然就会向上攀升,让生活满足感增加。
容易形成卡点的是在前三层,所以,这三层的缺失也是基础需求的缺失,是人生存所依赖的最基本的需求。而四五层高级需求或许有的人一生都没有追求到,也没有影响生存。
前三层任意匮乏都会导致我们专注力在里面纠缠出不来,尤其是在物质匮乏的六七十年代,我们的父母很容易把他们的匮乏感给到我们,让我们觉得,只有钱重要,且钱永远不够用,总会有一种危机感,追着我们往前跑,导致我们就像一个个赚钱的机器,在彼此攀比中迷失了自己。
我们因此忘记了自己曾经真正的梦想是做一名画家,忘记了我们本身很有创意和音乐天赋,我们本来可以成为一名很好的服装设计师,但是因为父母害怕我们吃不上饭,吃不好饭,没法让下一代吃上饭等等,逼着我们放弃了梦想。
父母本意没有错,只是他们的匮乏造成了恐惧,在第一、二层需求里面挣扎循环。但是人始终都在解决主要矛盾,现在的成年人靠自己努力,吃上饭已经不能成为主要矛盾。而那个匮乏才是主要矛盾,为了匮乏忘记初衷,你会吃的很不快乐,除了吃饭,你可能没有别的想法,生活单调乏味永远觉得很累看不到头,以至于一遍遍质疑活着的意义。
第二层需求是最容易成为卡点、阻碍和误区。拆掉自己身上这些误区,无论是匮乏,恐惧还是攀比,你就可以到达生命的意义。
为什么我们要重点研究马斯洛需求,其实你可以留意,我们生活中的一切言行都是围绕马斯洛需求进行的!都是为了获得我们未被满足的需求~
总结,用你的擅长(可以获得成就感)做你认为对的事情(满足价值感的工作)获得你的需要(马斯洛当中的匮乏层级)。在这个过程中,看似你只追求2,但是却可以收获1,2,3,4,5,不知道我用了三天的沉淀捋清了我要说的思路,是不是真的清晰有效,对你有所启发,愿你不忘初心,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
有过一点心理学常识的人应该都听过马斯洛需求理论,马斯洛把人类需求以金字塔的形状表示出来。马斯洛认为,我们的需求是呈金字塔形的,人们首先应当满足最基本的需求,当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 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
“金字塔的最底层是各种生理需求,比如对食物、水和睡眠等的需求;再往上一层主要是安全需求,比如对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需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它们可以用一个大写的“N”(Need)来表示,没有人能够离得开它们。金字塔的其余部分则由一些较高层次的需求构成,它们的特点是“如果你能够使它们得到满足那就太好了”,可以用一个小写的“n”来表示。”
但是《社交天性》作者马修利伯曼却对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提出了质疑。他是这么说的:“如果你去问人们,他们的生存需要的是什么,答案很有可能就是来自需求金字塔底层的那些东西,比如食物、水和居所。婴儿当然也需要食物、水和居所。不同的是,婴儿无法自己获得这些东西。婴儿绝不可能独立存活。所有哺乳类动物的婴儿,从树鼩的婴儿到人类的婴儿,自出生那一刻起就 十分需要一位尽责的照看者,他(它)们有责任确保婴儿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马斯洛就错了。为了让一切符合逻辑,我们必须把各种社会需求移到金字塔底层。对食物、水和居所的需求并不是婴儿的最基本需求。恰恰相反,对婴儿来说,建立社会连接与被照顾才是最重要的。没有社会支持, 婴儿永远也不可能存活下去,直到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生活的成年人。建立社会连接是一种必须用大写字母“N”来表示的需求。”
马修利伯曼的核心观点是:连接是支持人类精妙复杂的社交天性的三大适应之首,我们对连接的需求就像一块基石,其他东西都建立在这个基石之上。
马斯洛的金字塔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发表了一张他声称能够解释人类动机的图形。他说“需求金字塔”显示了必颁按顺序满足的需求的层级。
按照马斯洛的说法,试图满足这些需求是所有人类行为的动机。当一种需求得到满足时,我们会转向按顺序的下一种需求。
马斯洛金字塔的底层是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对食物、水、睡眠、空气和基本身体功能(包括性爱)的需求。
一旦这些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人们就会进一步试着满足安全的需求。这里指的不仅是身体安全,还包括拥有稳定的工作、不会被收回的住房,以及相信你不会突然死于心脏病发作带来的安全感(马斯洛死于心脏病突发)。
在安全需求之后,我们的需求开始涉及我们与他人的关系。通过拥有家人、朋友和亲密的性关系,我们能够满足爱与归属的需要。禁欲的和尚在马斯洛的世界中显然没有多少机会。
下一个层次的需求是得到他人的认可。这就是赞誉与尊重,包括自尊和自信。
金字塔的顶峰是“自我实现”,当到达这个层次时,人们会感到很满足,并且成了他们想要成为的人。
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经满足,便不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
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对于个体来说,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识的动机更重要。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人,通过适当的技巧,可以把无意识的需要转变为有意识的需要。
第一层次:生理上的需求:主要是:呼吸、 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 分泌、性 。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求:人身安全、 健康保障 、 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 道德保障、 工作职位保障、 家庭安全。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第三层次: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友情、爱情、性亲密。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第四层次:尊重的需求:包括自我尊重、信心、 成就、对他人尊重、 被他人尊重。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
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求:包括道德、 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样的需求算「硬需求」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样的需求算「硬需求」、两个秘籍,让你直升五个需求的金字塔-我眼中的马斯洛2、另一种观点|谁颠覆了马斯洛需求理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