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世民雄才大略,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
2、人物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1 文言文< >翻译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启示: 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启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启示: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启示: 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启示: 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启示: 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启示: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启示: 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启示: 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
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启示: 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
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启示: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启示: 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启示: 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
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启示: 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人类永远和平。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启示: 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样的四季变化。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
2 文言文< >翻译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启示: 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启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启示: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启示: 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启示: 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启示: 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启示: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启示: 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启示: 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
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启示: 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
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启示: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启示: 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启示: 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
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启示: 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人类永远和平。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启示: 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样的四季变化。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
3 文言文“为人须学”的解释这篇文言文名为《为人大须学问》
译文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应该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天下太平,我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中。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会感到麻烦。’这不只是说说。回想我年轻时的处事行为,觉得很是不对。”
注释
1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为:做 大: 非常
2朕:我。古代皇帝自称。
3向:过去,从前,早先
4躬亲戎事:亲自参与军事。躬:亲自; 戎:带兵打仗
5不暇:没有空闲。暇:空闲
6比来:近来。比,近。
7四海:全国。
8执:拿。
9使:命令。
10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
11墙面:面对墙壁。比喻一无所知。
12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感到)麻烦。莅事,处事。
13不徒言:不只是虚言或不只是白说的话,徒:白白地。
14却思:回想。
15 共在书内:共:全。
16道:方法。
4 关于文言文为人须学的问题为人需来学(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
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 译文: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
近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源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zhidao道理,都在书里。
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
5 范玄平为人的文言文的答案范玄平为人,好用智数,而有时以多数失会①尝失官居东阳,桓大司马在南州,故往投之②桓时方欲招起屈滞,以倾朝廷③且玄平在京,素亦有誉,桓谓远来投己,喜跃非常比入至庭,倾身引望,语笑欢甚④顾谓袁虎曰:“范公且可作太常卿”范裁坐,桓便谢其远来意范虽实投桓,而恐以趋时损名,乃曰:“虽怀朝宗,会有亡儿瘗在此,故来省视⑤” 桓怅然失望,向之虚伫,一时都尽⑥注释①范玄平:名汪,进爵武兴县侯,东阳大守徐、兖二州刺史后免为庶人智数:智谋;权术会:时机;机会②南州:指姑孰桓温曾兼任扬州牧,镇守姑孰按:上文的东阳也属扬州③屈滞:指被委屈、埋没的人才④倾身:侧身,表示仰慕⑤朝宗:谒见长官瘗(yì):埋葬③虚伫(zhù):虚心期待译文范玄平为人处世爱用权术,可是有时因为多用权术而坐失良机他曾经失掉官职住在东阳郡,由于大司马桓温在姑孰,便特意前去投奔他桓温当时正想招揽起用不得志的人才,以胜过朝廷再说范玄平在京都,一向也很有声誉,桓温认为他是远道来投奔自己,格外高兴、激动等到他进入院内,便侧身伸长脖子远望,说说笑笑,高兴得很还回头对袁虎说:“范公暂且可以任太常卿”范玄平刚刚坐下,桓温就感谢他远道而来的好意范玄平虽然确实是来投奔桓温,可是又怕人家说他趋炎附势,有损名声,便说:“我虽然有心拜见长官,也正巧我有个儿子葬在这里,特意前来看望一下”桓温听了,无精打采,大失所望,刚才那种虚心期待之情,顷刻之间全都完了。
6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①句意为:太宗对房玄龄说谓:对…说;告诉;②句意为:回想我年轻时的处事行为,觉得很是不对非:错误;不对(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执”,拿句意为: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可知“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交代了不读书的后果(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作答答案:(1)①对…说;告诉 ②错误;不对(2)不能够亲自拿着书卷读,就命人读给自己听(3)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4)蒙辞以军中多务。
为人须学中唐太宗引用古人所说的话的用意:
1、(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
2、用意: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学无止境;学习可以净化心灵,提升自身价值。
1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文言文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 [xiá,木笼]以予齐。
2 古文 《为人大须学问》翻译为人大须学问原文: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
译文: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
3 妖怪不能与人结合的古文 急求狐嫁女
历城殷天官,少贫,有胆略。邑有故家之第,广数十亩,楼宇连亘。常见怪异,以故废无居人。久之蓬蒿渐满,白昼亦无敢入者。会公与诸生饮,或戏云:“有能寄此一宿者,共醵为筵。”公跃起曰:“是亦何难!”携一席往。众送诸门,戏曰:“吾等暂候之,如有所见,当急号。”公笑云:“有鬼狐当捉证耳。”
遂入,见长莎蔽径,蒿艾如麻。时值上弦,幸月色昏黄,门户可辨。摩娑数进,始抵后楼。登月台,光洁可爱,遂止焉。西望月明,惟衔山一线耳。坐良久,更无少异,窃笑传言之讹。席地枕石,卧看牛女。一更向尽,恍惚欲寐。楼下有履声籍籍而上。假寐睨之,见一青衣人挑莲灯,猝见公,惊而却退。语后人曰:“有生人在。”下问:“谁也?”答云:“不识。”俄一老翁上,就公谛视,曰:“此殷尚书,其睡已酣。但办吾事,相公倜傥,或不叱怪。”乃相率入楼,楼门尽辟。移时往来者益众。楼上灯辉如昼。公稍稍转侧作嚏咳。翁闻公醒,乃出跪而言曰:“小人有箕帚女,今夜于归。不意有触贵人,望勿深罪。”公起,曳之曰:“不知今夕嘉礼,惭无以贺。”翁曰:“贵人光临,压除凶煞,幸矣。即烦陪坐,倍益光宠。”公喜,应之。入视楼中,陈设绮丽。遂有妇人出拜,年可四十余。翁曰:“此拙荆。”公揖之。俄闻笙乐聒耳,有奔而上者,曰:“至矣!”翁趋迎,公亦立俟。少间笼纱一簇,导新郎入。年可十七八,丰采韶秀。翁命先与贵客为礼。少年目公。公若为傧,执半主礼。次翁婿交拜,已,乃即席。少间粉黛云从,酒胾雾霈,玉碗金瓯,光映几案。酒数行,翁唤女奴请**来。女奴诺而入,良久不出。翁自起,搴韩促之。俄婢娼辈拥新人出,环佩璆然,麝兰散馥。翁命向上拜。起,即坐母侧。微目之,翠凤明珰,容华绝世。既而酌以金爵,大容数斗。公思此物可以持验同人,阴内袖中。伪醉隐几,颓然而寝。皆曰:“相公醉矣。”居无何,闻新郎告行,笙乐暴作,纷纷下楼而去。已而主人敛酒具,小一爵,冥搜不得。或窃议卧客。翁急戒勿语,惟恐公闻。
移时内外俱寂。公始起。暗无灯火,惟脂香酒气,充溢四堵。视东方既白,乃从容出。探袖中,金爵犹在。及门,则诸生先候,疑其夜出而早入者。公出爵示之。众骇问,公以状告。共思此物非寒士所有,乃信之。
后公举进士,任肥丘。有世家朱姓宴公,命取巨觥,久之不至。有细奴掩口与主人语,主人有怒色。俄奉金爵劝客饮。谛视之,款式雕文,与狐物更无殊别。大疑,问所从制。答云:“爵凡八只,大人为京卿时,觅良工监制。此世传物,什袭已久。缘明府辱临,适取诸箱簏,仅存其七,疑家人所窃取,而十年尘封如故,殊不可解。”公笑曰:“金杯羽化矣。然世守之珍不可失。仆有一具,颇近似之,当以奉赠。”终筵归署,拣爵持送之。主人审视,骇绝。亲诣谢公,诘所自来,公为历陈颠末。始知千里之物,狐能摄致,而不敢终留也。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人们说作为天子应该尊崇自身,没有什么害怕的。朕则认为正确的是合乎我遵守谦恭的道理,经常心怀畏惧。以前舜告诫禹说:“你只有不骄矜,天下没有与你争能的人;你只有不征伐别人,天下没有与你争功的人。”又有《易经》上面说:“人性的道理是厌恶自满而喜好谦虚。”凡是作为天子,如果只是推崇自己,不遵守谦逊恭敬的道理,在自身上倘若有不对的地方,谁愿意冒犯他的颜面劝谏上奏?我每当想着说一句话,做一件事,必定在上畏惧皇天,在下惧怕各位大臣。高高的上天听卑微者的话,怎么会不畏惧?各位大臣,都对我很瞻仰,怎么会不惧怕?由此来思考,只知道要经常谦逊畏惧,特备恐惧不合符上天和百姓的心意罢了。魏征说:“古人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希望陛下遵守这些常谦常惧的道理,一天比一天谨慎,那么社稷将会固定,不会倾覆了。唐,虞之所以太平,实际上就是用了这个办法。”
贞观三年,太宗问给事中孔孔颖达说:“《论语》云:‘用有才能问那些才能不如自己的人,用了解得多问那些知道得少的人,有就像没有,充实想虚空的一样。怎么样?”颖达对曰:“圣人设置这些教诲,是为了人们谦虚。自己即使有才能,不要妄自尊大,仍然向不能的人求访能事。你的才艺即使很多,荏苒认为很少。仍然向才艺少的人寻求益处。自己即使拥有,状况也像没有一样:自己即使知识很充实,但看上去也要很虚空。不仅仅是匹夫庶民,帝王的德行,也应当这样。所以帝王在内蕴含神明,外面表现出来应该静默,使得看上去深不可测。所以《易经》称t用童蒙时间来培养正气,用内心文明外面柔顺来对待众人。如果位居尊贵,炫耀聪慧,用才能来压制人,掩饰是非之处拒绝劝谏,那么上下之间的情感就被隔开,君臣之道就乖张了。自古以来的灭亡,没有不是因为这样的。太宗说:“《易经》云‘劳谦,君子有终,吉。”确实就像你说的这样。下令赐给物品二百段。
河间王孝恭,武德初封为赵郡王,授给东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孝恭后来征讨平定萧铣,辅佐公祏,于是领江,淮以及: 岭南、北,都统一管慑起来。专门管制一方,威名很显著。后来迁为礼部尚书孝恭性格只知谦逊退让,没有骄矜自夸的表情。当时有特进江夏王道宗,尤其以将略出名,而且好学,敬慕有贤德的人,动修礼让,太宗很亲代=待他,各个宗室里,只有孝恭,道宗无与伦比,一代宗英说。
公平公正 赏罚分明
原文: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翻译:贞观二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说:“三国时期,诸葛亮为蜀汉的丞相,治国也是坦荡无私,公正无偏他曾经上表皇帝,把廖立、李严两位大臣贬到南中做普通老百姓廖立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哭着说道‘我要一辈子呆在南中边地了’李严听到诸葛亮死的消息,居然发病死了因此史官陈寿说,‘诸葛亮治理国家,诚心而公正,对国家忠心并有贡献的,就是仇人也奖赏,对触犯国法,不好好工作的,就是亲人也要处罚’爱卿,你们怎么可以不钦慕并赶上他呢
唐太宗李世民,中国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据唐朝史记记载:太宗皇帝是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公元599年1月23日)出生于陕西武功别馆,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李渊李世民父子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兴建唐朝。 他是雄才大略政治家,任用贤士一代英主,治国有方千古名君。同时也有负面孔,如玄武们之变的兄弟残杀和老年好大喜功追求常生不老的迂腐思想。总之唐太宗的好盖过他的过。
以上就是关于从为人须学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个怎样的人全部的内容,包括:从为人须学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个怎样的人、为人须学文言文阅读答案、为人须学中唐太宗引用古人所说的话有什么用意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