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和易经是什么关系

表现手法有哪些2023-05-07  25

不是一回事。易经有三本,周易是传世的一本。

按照南怀瑾的说法: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里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

事实上还有两种《易经》,一种叫《连山易》,一种叫《归藏易》,加上《周易》,总称为“三易”。《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所画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样的。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

《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说到这里,我们要有一个概念,现在的人讲《易经》,往往被这一本《周易》范围住了,因为有人说《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事实上还有没有?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江湖”中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一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

《连山》、《归藏》以外,《周易》的本身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说《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就是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研究《易经》,先要了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

(1)变易

第一,所谓变易,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在时、空当中,没有一事、没有一物、没有一情况、没有一思想是不变的,不可能不变,一定要变的。譬如我们坐在这里,第一秒钟坐下来的时候,已经在变了,立即第二秒钟的情况又不同了。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中,非变不可,没有不变的事物。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不能为将相的道理了。

由这一点,我们同时亦了解到印度佛学中的一个名词“无常”。这个名词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地变成迷信的色彩,城隍庙里塑一个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头吐得很长,名“白无常”,而说这个“无常鬼”来了,人就要死亡,这是迷信。实际上“无常”这名词,是一种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能永恒存在的,所以名为“无常”,这就是《易经》中变易的道理。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易经》,是讲原则,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非变不可,这是原则。印度人则是就现象而言,譬如看见一幢房子盖起来,这房子将来一定会倒,看见人生下来,也一定会病、会老、会死,这是看现象而名之为“无常”。

(2)简易

第二简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常常跟朋友们讲,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一个对比,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我们看京剧里的诸葛亮,伸出几个手指,那么轮流一掐,就知道过去、未来。有没有这个道理?有,有这个方法。古人懂了《易经》的法则以后,懂了宇宙事物以后,把八卦的图案,排在指节上面,再加上时间的关系,空间的关系,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来。这就是把那么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所以叫作简易。那么,《易经》首先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事物随时都在变,尽管变的法则很复杂,宇宙万事万物再错综复杂的现象,在我们懂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

(3)不易

第三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的,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萨”。哲学家叫它是“本体”,科学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么名称,反正有这样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不变的,这个能变万有、万物、万事的“它”是不变的。

这是《易经》的三个原则,先要懂得。

——————————————————详细资料见南怀瑾《周易杂说》,书店都有卖。

周易属于易经,二者没有区别。

《周易》名称由来:《周易》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周易成书时间

成于西周:顾颉刚关于《周易》卦爻辞制作年代的考证结论,认为周初作。李学勤也认为顾颉刚此文“推定经文卦爻辞‘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为学者所遵信,可以说基本确定了《周易》卦爻辞年代的范围,是极有贡献的”。

成于战国:大多学者认为《易传》成书于战国。易传的成书问题,自欧阳修《易童子问》与苏轼之后,数百年来已经罕有人再信是孔子所做了,钱穆、顾颉刚、冯友兰、郭沫若、李镜池等等海内外的学者名家均断定司马迁《史记》的说法不足信。

其称易传为孔子所做,若非司马迁之误,就必是汉儒刘歆所伪窜。根据《易传》的内容来看,应是在孟子、荀子的性命天道之学出现以后的作品,有明显的黄老道家与阴阳家色彩。

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周易是周文王在继承连山易,归藏易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排序、编纂,并在上古易经的卦象之后系以卦辞、爻辞等经文,形成了一个新的易经版本。

易经成书,始于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伏羲一画开天地,作乾坤坎兑震巽离艮,八个经卦,初具规模。

易经成书,始于伏羲,在《系辞下》第2章有详细论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易经成书,始于伏羲,却并没有止于伏羲。伏羲氏之后,后世圣人,神农氏,黄帝、尧、舜氏都对易经成书有所继承、补充。《系辞·下》第2章文字记载为证。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斵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从伏羲始作八卦开始,从传说中的神农氏、轩辕黄帝,到唐虞三代,尧、舜、禹、夏、商、周,中华民族的历代圣贤,都根据自己历史时代的发展现实,对易经的成书,做出过贡献,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连山易,归藏易的早期易经版本。

简单点来说《易经》是元老级别的人物,而《周易》这本书是翻译出来的版本。

周易》这一本书是一个古典文学的汇编,他已经成书几千年啦,而且他的著作人和编辑的作者已经换了好多了,所以在现在有许多已经不可去考证了。但是有传闻说他是伏羲来创作的,然后周文王对其进行了修订和扩充,最后是由孔子来编辑完成的。

我们可以说《周易》这本书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图书,因为他在书里面有文字也有图像,所以说这样看起来是比较麻烦的,你通过看文字的时候又要看图,你只要把图像和文字结合起来看才能看懂它想要表达的意思。

其实现在的人们都觉得《周易》就是《易经》,而《易经》就是《周易》,也就是说这两本书在大家的心目中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更何况现在这两本书都合二为一啦。

据说《周易》是老子的《道德经》的重要源头之一,《周易》这本书里面的卦辞和爻辞都是从占卜这个角度来说的,如果你看过《周易》这本书的话,你就会对它其中所蕴含着的一些哲学道理所折服。

《易经》这本书简单点来说就是朴素的唯物论,也就是所谓的西方文化的一个涉入。

其实这两本书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这两者的本质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先天一个是后天,伏羲八卦被称为先天八卦文王八卦被称为后天八卦。

不管怎么说,这两本书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是有一定影响的,有什么区别已经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不是。《易经》有三本,而《周易》是传世的一本。

《周易》简称《易》亦称《易经》;由《易经》即经文部分的《易传》传文部分组成;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玄学、道教奉为三玄之一。

《周易》有的认为是占筮之书,有的认为是哲学之书,有的认为是历史之书。一般认为是占筮之书,但其内容涉及甚广,历史、军事、科学文化、宇宙行态、社会等,且蕴涵着一定的哲理,而传文部分则是哲学著作。

所以《周易》具有占筮、哲学、历史、科学等多种属性,《周易志》记:文王作《易》之时,在今的河南安阳汤阴县里。当时殷纣王听信谗言,拒纳忠贤,囚周文王于 里七年。《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对《周易》二字有很

多种解释,对《周》有解为周全、周遍、周普、周旋、周环、周期、周朝之意。对“易”的解释也很多。一为“蜥蜴、易为蜴之本字,引申为变易。”一为“生生之谓易”,其意为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变动不居,一为乾坤日月之象,一为简易、变易、不易、一为宇宙之本,一般主为“易”以变“易”之意象为主导。近代易学研究者认为当今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对人、事物的辨析,是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对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剖析。称之为“辨证法”。而《周易》是根据刚健者为阳,柔软者为阴的阴阳五行的生克变化而对事物的辩证分析推断出吉凶。易学者称之为“易理”。《周易》的运用充分地体现了人与大自然循环的客观发展规律,从而揭示了宇宙周期循环运动的规律,故而称之为《周易》。

是同一本书。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

扩展资料:

成书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趋利避害的想法。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主要思想

古代中国学者的哲学思考,通过对易经的研究得到启发,哲学思辩能力也多数是在对易经的分析阐解和不同意见的争鸣中得到训练和提高。

老子将易经的思想精华融入《道德经》中,创造了一个以辩证思维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孔子深得易经之道了,最显著者有二:关于正名这一政治主张和关于举一反三类推思想。在易经的推论规则中,有一条是关于阴阳爻与阴阳位是否一致的“当位律”。孔子把这一条推演规律扩大到了社会政治领域,提出了“正名”学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易

周易比较好,它包括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也有人直接把《周易》称为《易经》。《周易》主要有8卦:乾卦、坤卦、震卦、艮卦、离卦、坎卦、兑卦、巽卦。《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周易》在汉代居于儒家经典之首。从唐代开始,《周易》为“六经”之首的地位从未受到任何挑战。随着儒家经典范围不断拓展和扩大,从“七经”“九经”“十二经”,再到“十三经”的最终形成,《周易》便自然从“六经”之首转而升擢为群经之首。

思言学堂易经学习,零基础入门,5天4晚名师易经入门直播课,普通人因为学不懂易学而放弃,聪明的人已经0元试听我们的课程了,从小白到入门,助力人生零基础入门。一旦把易经研究透彻了:你会变得更睿智,更通透,更深刻…立即免费领课。

以上就是关于周易和易经是什么关系全部的内容,包括:周易和易经是什么关系、《易经》和《周易》有什么区别、周易和易经什么区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301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