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瓷器的成就

梅九哥2023-05-07  38

唐代瓷器生产出现了争奇斗艳的局面,南方的越窑青瓷和北方的邢窑白瓷因其独特的艺术成就而技压群芳,成为当时瓷器的佼佼者,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美称。所以,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南方的越窑青瓷与北方的邢窑白瓷。

青瓷

越窑瓷器发展至唐代,釉色烧制日益臻熟,青釉色泽被誉为“千峰翠色”。以秘色瓷为精品,也是宫廷用品。

邢窑白瓷是我国最早的白釉瓷之一,与南方越窑青釉瓷齐名、享誉遐迩的邢窑白瓷在唐朝亦发展鼎盛。

白瓷

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越窑 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

 邢窑 邢窑所产的白瓷,土质细润,器壁坚而薄,器型稳厚、线 唐三彩

唐代最重要的产品是驰名中外的唐三彩,一直到文明的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变化无穷,彩色斑斓。 。

说起唐三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大多数人第一眼看见这么富丽华贵的瓷器都会觉得:这应该是作为摆设观赏看的,毕竟这么美。 但事实恰恰相反。 唐代大批贵族、官僚聚集于长安(今西安)、洛阳,生前穷奢极欲,死后厚葬成风。王公百官,竞为厚葬,偶人像马,雕饰如生,风俗影响至普通百姓。 而唐三彩的主要用途,是封建统治阶级随葬用的冥器,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我们现在烧给先人用的纸人纸房子。 唐三彩的出现是我国陶瓷业发展历程中的必然产物,它代表着古代工匠们对各种呈色金属原料特性的认识,工艺技术的掌握到达了一个新的水平。 唐三彩马 唐三彩骆驼 唐代「 ”陶”与「 ”瓷” 隋文帝杨坚代周建隋灭陈后,统一了中原地区。历经二帝,虽然仅仅持续了37年,但这一时期的陶瓷业却相对发展不错,既继承了南北朝的遗风,又奠定了盛唐的陶瓷业。 中国陶瓷发展史说的「 ”陶”与「 ”瓷”,其中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的,不论有无颜色,一律称作陶器。而那些胎体烧结程度致密的粘土和瓷石制品,则称为瓷器。 陶与瓷的分水岭,关键在于窑烧温度。汉代瓷器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经过多年发展,到了唐代时釉料精细成熟,窑烧温度可达一千摄氏度以上,此时才算是真正进入了瓷器时代。 唐代是在中国历史上被公认的封建社会中最鼎盛的皇朝,定都长安,洛阳为陪都。这二者都位处中原腹地,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文化丰富,经济繁荣的好地方。 兴盛的经济商业 着手工业的发展,而陶瓷业得以在这一时期飞速发展。 青釉砚台 青釉四足盖炉 「 ”类玉,类冰”之青瓷 唐代时期国家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异常活跃,从丝绸之路开始加强了对外贸易,海路贸易也日见频繁。后人之所以称唐代为「 ”盛唐”,就是因为此时国力之强盛,商业之繁华,文化之包容,这也是中国瓷业发展的关键阶段。 这一时期青瓷在原有基础上愈见成熟,发展迅速。许多文人雅士纷纷对青瓷加以赞颂,其中陆羽所著《茶经》中形容越窑青瓷「 ”类玉”、「 ”类冰”,认为是旁者难以媲美的瓷器。 正是由于唐代盛行的饮茶之风,朝廷对青瓷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促使青瓷质量不断提高,大量生产。 唐代塑雕青釉盘口瓶 此青釉瓶具有唐代独特的丰腴之风,细颈,鼓腹,圈足。通体施青釉,釉不及底,釉色青中泛黄,温润柔和,釉面布有细小开片纹,瓶身以塑贴和刻划技法装饰。 堆塑,也可称「 ”塑贴”,是塑出立体状的纹饰贴与胚体上的一种装饰方法。瓷泥塑造成型后,浇注石膏模型,等注浆成型再进行手工修饰,这种常规作品可以无限复制。 另一种是堆塑孤品的制作方法,先用瓷泥堆雕,然后挖成空心瓷坯,没有石膏模型,也不能复制,所以是孤品。 此瓶颈部饰以三道弦纹,肩部分别立有两只鸣鸡,腹部塑贴主体纹饰两层,上为9瓣莲花,下为飞天吹奏乐器装饰以及鹤展翅图。此瓶胎体厚重,釉层凝厚,玻璃质感强,带有北朝以来北方青瓷的遗风。其装饰纹样繁复,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此瓶做工精美,器型规整,集塑贴、模印、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于一体,体现了唐代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

唐代被公认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定都长安,陪都洛阳。唐代瓷器的发展有三个社会因素:一是由于唐代对外贸易发达,货币流通量大增,造成铜料不足,使政府禁止百姓用铜铸造生活用品,铜器也被禁用,因此陶瓷逐渐代替了铜器;二是唐代中叶以后,饮茶之风盛行,促进了瓷器生产的发展;三是由于官方对手工业发展的重视,官府专门设置了“将作监”、“少府监”等机构,加强对陶瓷、金工、漆器、染织等手工业的发展,以便更好地为当朝官府服务。

陆上与海上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唐代瓷器的发展,当时出口商品中除著名的丝绸外,瓷器也随之销往国外。为适应外销的需要,以及受西亚文化的影响,瓷器的造型、纹饰也吸取了一些外来的因素。景德镇王掌柜简单总结了一下唐代瓷器的种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越窑青瓷

越窑青瓷业在唐代大体可分两个发展阶段:一为初唐,二为中晚唐。初唐时期的瓷器基本上保持着南朝和隋代的风格,胎质灰白而疏松、釉色青黄、容易剥落,产品种类和造型的变化不大。中晚唐时期的越窑生产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仅烧瓷的窑场大量增加,而且器物的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其在影响其他窑口的同时,广泛吸取了它们的长处,以及玉、石、陶艺的风格和金银器制作的工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二、邢窑白瓷

唐代内丘邢窑的规模很大,南北约30公里。生产数量也巨大,器物粗精皆有。瓷器胎质洁白细腻、胎体坚实、釉色类银似雪,工艺水平相当成熟。所出产的精器一般供上层皇室官吏使用。如陕西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洁白光润的邢窑器就刻有“盈”字,属官窑性质。

三、寿州黄瓷

1960年,人们在安徽淮南市发现窑址,那足一处长达两公里长的大窑场,瓷器的基本特征是:胎体厚重、坚硬粗糙,胎色为白中泛黄或黄红色;为了掩饰胎质粗劣,往往在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器物底足多做成平足,或底心微凹形状;釉的玻璃质感较强、流动性大;为防止流釉粘连,多是器内施满釉,器外施半釉;釉色以黄为主,有蜡黄、鳝黄、黄绿等色,釉色浓淡不一、釉面细润并开有细小纹片;釉与化妆土结合不好,有时有剥落现象;常见的器型有碗、盏、杯、钵、瓶、盘、罐以及玩具等,造型特点与唐代其他窑相似。

四、黑瓷

唐代黑瓷的一般特点是:胎体厚重,器物多为平底,制作较青瓷、白瓷略为粗糙;釉色有的色黑如漆,也有些因火候把握不好而烧成褐色或茶叶末色。

五、唐花釉瓷

关于花瓷的产地,被认同的是河南省境内的郏县窑、鲁山窑、内乡窑和禹县窑。20世纪60年代人们住郏县窑最先发现花釉瓷残器,70年代在鲁山窑发现了花釉腰鼓碎器,从而证实了鲁山窑是唐代花釉腰鼓的窑场。

六、彩绘瓷

唐代中期以后,长沙窑兴起了彩绘装饰。过去有人认为长沙窑属于釉下彩绘,而现在经化验表明:长沙窑的彩绘装饰技术多种多样,有釉上彩或釉中彩,人物、花鸟一类精细作品则类似釉下彩的工艺。主要是以褐色、绿色和蓝色进行彩绘,色彩以褐、绿为主。装饰图案丰富,有用联珠纹组成的图案,还有人物、动物、花鸟、山水等,构思简洁、意境协调,表现出明丽浑朴的装饰格调。

七、绞胎瓷

唐代的绞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整器绞胎,把制好的花色泥料折片、粘合、修坯成型,施釉烧成后通体呈现出灰色与白色或赭色与白色线条交织组成的如羽毛似木纹般美丽而有规律的花纹;一种是器表的绞胎装饰,俗称绞胎贴花,即把花泥揉成条状,切薄片,断面拍平,镶贴于器表的装饰部位,施釉烧成后可呈现花朵绽开的画面。

望采纳,谢谢

1、唐代,瓷器烧造步入快车道。邢窑和越窑是统领唐代陶瓷的两支主要力量。浙江越窑生产的青瓷胎质细薄,釉色晶莹,制作精美;河北邢窑烧造的白瓷类雪似银,“天下无贵贱通用之”。此外,长沙窑的釉下彩瓷则丰富了瓷器的装饰。鲁山窑现在比较少见,它的窑口在河南,上面装饰很多大色块,有点像“现代派”,不像长沙窑画具体的形象,如鸟、花等实物。

2、青瓷:是唐宋时期瓷器的代表,其美感,质感,光泽程度上确实要比白瓷更为优秀。然而现在,中国的青瓷可以说是不怎么常见了,现在中国瓷器的发展,主要是以清代的青花,粉彩,珐琅为主体。

3、白瓷:洁白如玉,色泽胜雪,从唐代瓷器中可见一斑古人好玉,凡事不是喜其华丽,而是喜其清洁如冰,进一步引申为人的性情德行如白壁无瑕,清洁不染,清凉无为。

唐玄宗时期著名的瓷器有:

1、越窑青瓷。越瓷不但是供奉朝廷的贡品之一,而且又是唐代的一种重要的贸易陶瓷。同时与唐代精美工艺品和文苑艺术交相辉映,在工艺美术领域里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界;

2、邢窑是唐五代最著名的白窑瓷场,有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而通之”的美誉。窑址在今河北省邢台县,因唐时地属邢州,故名邢窑。邢窑除烧造白瓷外,还制青、黑、黄釉瓷等产品。而白瓷亦分粗细两种,邢窑白瓷胎质坚实,胎质细洁纯白。

3、唐三彩。唐三彩,汉族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是唐朝最为著名的瓷器,被称为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以上就是关于唐代瓷器的成就全部的内容,包括:唐代瓷器的成就、唐代著名瓷器有哪些、举世闻名的唐代瓷器,除了唐三彩还有像玉又像冰的它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299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