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老虎的相关特点

微信强提醒2023-05-07  20

小地老虎虫体头部梯形,喙粗短圆形。触角节膝状鞭节。板具很多粒状突起鳞毛。鞘翅翅面上生纵行刻点且密生圆形纹间稍隆起纺锤形,数减少、根系缩短、现蕾推迟、蕾铃数减少、吐絮延迟。小地老虎在越冬寄主过冬。越冬寄主等。小地老虎春卵孵化后先在越冬寄主上生活繁殖几代,到出苗阶段产生有翅胎生,迁飞到棉苗繁殖。当多而拥挤时,迁飞扩散。小地老虎晚秋气温降低,小地老虎从迁飞到越冬寄主交尾后产卵过冬。有两个阶段。发生在出苗到现蕾以前,适宜偏低的温度,气温超过时繁殖受到抑制,小地老虎迅速下降。主要发生到,繁殖,当平均气温迅速。小地老虎口有明显的而时晴时雨天气有利于。略被薄蜡粉。小地老虎头部触角短于身体有缘于腹部第。腹部腹管圆形尾片圆形继续在根茎生活,可营孤生,后代仍然是有翅迁移蚜,小地老虎部分种类营异寄主全期生活在本寄主与草本寄主间循序转换寄主植物,以本寄主寄主,在其以越冬初夏发生有翅迁移转移到草本的寄主繁殖数代,秋末发生有翅的。有翅生出,产卵越冬。小地老虎多数种类为同寄主全周期,没有述木本与草本寄主间的转移,只在同类寄主植物间转移。有时有翅迁到刚出土的棉苗产生有,向端部渐细,中部或端部有时,小地老虎多数种类为同寄主感觉圈圆形,罕见椭圆形,末节端部。眼多小眼面,腹管通常管状,于植株宽,部粗,向端部渐细,部或端部由许多室组成,小地老虎植株的过密时,有的出膜质翅,寻找新宿主。以卵越冬。表面光滑或有瓦纹或端部有网纹,罕见生罕见腹管环状或缺。小地老虎尾片圆形。尾板末端圆光滑。感觉圈圆形腹管。

小地老虎的调查内容和方法:(1)成虫诱测:设诱蛾器(盒)2个和20瓦黑光灯1支,从3月中旬开始进行诱测[设性诱剂一组(3枚)主要用于一代]。从越冬代成虫起,到末代成虫终止期止,逐日将诱测结果记入。雌蛾发育进度检查,从诱测到成虫开始到成虫峰期过后为止。每3天检查1次雌蛾卵巢发育进度,每次抽查20头,不足20头时全部检查。将检查结果记入。

(2)田间幼虫密度及为害程度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当地种植春播作物地,如粮食、大豆、烟草、蔬菜及休闲地、杂草较多地,各1~2块,从成虫高峰后10天到6月上旬,每3天调查1次。每块地随机取样9点,每点20厘米,调查时趴在地上仔细观察点内作物幼苗、杂草、干草棍、根茬和土块上的卵粒和幼虫,并查杂草叶子背面的卵和幼虫,当发现初龄幼虫为害状(啃食背面叶肉留下上表皮)时,要在植株及其周围细查幼虫,将点内表土翻一指深,查找潜藏幼虫。将幼虫数量及幼苗被害情况填入。

用麻袋片诱卵:选择历年发生重的春播作物地,将32厘米32厘米麻袋片20片,按每片相距5米平铺地面,从见蛾到发蛾末期止,每3天查1次卵,并将诱卵集中放自然生态环境下,逐日观察卵孵化进度、幼虫发育进度及掌握一、二龄盛期。

成虫前翅黄褐色,环状纹、肾形纹、棒状纹明显,纹中央暗褐色,边黑褐色。幼虫为黄褐色,腹部背面毛片前面2个略小于后面的2个,臀板上有2块黄褐色斑。

一般小地老虎在1-2龄幼虫取食作物的心叶或嫩叶,形成白斑或小洞,3龄以后从近地面处咬断作物的茎或者叶柄,出现缺苗断垄。黄地老虎、大地老虎均会危害多种作物幼苗,严重发生造成幼苗死亡。此外,不同的作物产生的为害症状也有一些不同。

在棉花上会取食生长点,形成多头棉,开花结铃少且迟;在马铃薯上,也会咬食块茎,咬出的孔洞比蛴螬小些,影响产量和品质。

一般小地老虎在1-2龄幼虫取食作物的心叶或嫩叶,形成白斑或小洞,3龄以后从近地面处咬断作物的茎或者叶柄,出现缺苗断垄。

黄地老虎、大地老虎均会危害多种作物幼苗,严重发生造成幼苗死亡。此外,不同的作物产生的为害症状也有一些不同,在棉花上会取食生长点,形成多头棉,开花结铃少且迟;在马铃薯上,也会咬食块茎,咬出的孔洞比蛴螬小些,影响产量和品质。

全国小地老虎研究协作组,确定1月份0℃等温线为小地老虎能否越冬的分界线,并按1月份不同等温线,将全国划分为四类越冬区:

1、主要越冬区:为10℃等温线以南地区。夏季高温期间虫子绝迹,秋季虫源由北方迁回。冬季能正常生长发育,形成较大种群,翌年3月越冬代蛾大量北迁,是我国境内春季的主要迁出虫源基地。

2、次要越冬区:为4~10℃等温线之间地区。夏季虫量明显减少,秋季迁入量亦少。1~2月份气温低于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发育缓慢,故越冬代蛾子迁出量较少,迁出时间也迟,多在4月份出现迁出峰,并有大批蛾子过境。

3、零星越冬区:为0~4℃等温线之间地区。夏季和秋季种群密度低,秋季迁入量又少,而且由于0℃低温时间较长,冬季存活量极少,春季发生为害主要靠南方迁入,亦有部分过境蛾。

4、非越冬区:即0℃等温线以北广大地区。冬前虫量极少,冬季全部死亡。春季越冬代蛾,全由南方迁入,是越冬蛾标记的回收区,由于第一代蛾由本区大量外迁,也是第一代蛾的标放地。

AgrotisypsilonRottemberg,属鳞翅目,夜蛾科。黑土蚕。成虫体长16~23mm,翅展42~52mm,暗褐色,前翅具暗色双波状横线,中部有肾状纹、环状纹与楔状纹,近翅端有3个尖形黑斑,呈三角鼎立。幼虫成长后体长37~50mm,暗褐色,体表多黑色颗粒,第一至八腹节背面各有4个毛片,臀板黄褐色,上有2条深褐色纵带。

小地老虎成虫

小地老虎的发现规律:

小地老虎在全国各地每年发生2~7代不等。长江两岸为4~5代,长江以南6~7代。南岭以南可终年繁殖。成虫白天隐蔽,夜间活动。对光及糖、醋、酒等物质趋性较强。

幼虫共6龄,三龄前在叶背或心叶里昼夜取食而不入土,因食量小为害不大。三龄以后,白天潜伏在2~3厘米的表土中,夜间活动,并大量迁入农田垄间,咬断幼苗,并将断苗拖入穴中。老熟幼虫有假死习性,受惊后缩成环形。小地老虎喜温暖、潮湿的环境,月平均气温在13、2~24、8℃,多雨湿润的地区发生量大。若田间管理粗放,杂草多,定植期与三龄以上幼虫发生期吻合,受害重。

以上就是关于小地老虎的相关特点全部的内容,包括:小地老虎的相关特点、小地老虎害有哪些调查方法、小地老虎翅膀特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295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