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职品级

情侣黄钻2023-05-07  16

诸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王,为正一品。

诸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嗣王,郡王,国公,为从一品。

诸金紫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开国郡公,上柱国,为正二品。

诸银青光禄大夫,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御史大夫,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开国县公,柱国,为从二品。

诸宣奉、正奉大夫,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上护军,为正三品。

诸正议、通奉大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开国侯,护军,为从三品。

诸通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卿,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开国伯,上轻车都尉,为正四品。

诸太中大夫,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 七寺卿,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轻车都尉,为从四品。

诸中大夫,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开国子,上骑都尉,为正五品。

诸中奉、中散大夫,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太子左、右庶子,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开国男,骑都尉,为从五品。

诸朝议、奉直大夫,集英殿修撰,七寺少卿,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尚书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太子少詹事、左右谕德,入内内侍省、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入内内侍省、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骁骑尉,为正六品。

诸朝请、朝散、朝奉大夫,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尚书诸司郎中,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飞骑尉,为从六品。

诸朝请、朝散、朝奉郎,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尚书诸司员外郎,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开封府司录参军事,枢密副承旨,枢密院诸房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太子侍读、侍讲,两赤县令,云骑尉,为正七品。

诸承议郎,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合门宣赞舍人,太子中舍人、舍人、诸率府率,亲王府翊善、赞读、直讲,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武骑尉,为从七品。

诸奉议、通直郎,七寺丞,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开封府诸曹参军事、军巡使、判官,京府判官,亦畿县令,两赤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令,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为正八品。

诸宣教、宣议郎,御史台检法官、主簿,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寺、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合门祗候,枢密院逐房副承旨,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太子诸率府副率,亲王府记室,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监判官,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京府、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推官,诸州签判,节镇、上中下州录事参军,京府诸曹参军事、军巡判官,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丞,诸州上中下县令、丞,两赤县主簿,尉,诸府诸曹,节镇、上州诸司参军事,节度副使、行军司马,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三省枢密院主事,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为从八品。

诸承事、承奉郎, 理亲民资序者,从八品,承务郎准此。

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主簿、尉,三京赤县主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为正九品。

诸承务郎,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中、下州诸司参军,诸州上中下县主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为从九品。

提刑官是宋朝时“路”的行政官,应该相当于省长什么的,那时的省都是按路来分的。

提刑官需要文官武官两名同时来担任。

文官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正二品:特进

从二品:光禄大夫

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

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

正四品上:正议大夫

正四品下:通议大夫

从四品上:太中大夫

从四品下:中大夫

正五品上:中散大夫

正五品下:朝议大夫

从五品上:朝请大夫

从五品下:朝散大夫

正六品上:朝议郎

正六品下:承议郎

从六品上:奉议郎

从六品下:通直郎

正七品上:朝请郎

正七品下:宣德郎

从七品上:朝散郎

从七品下:宣议郎

正八品上:给事郎

正八品下:征事郎

从八品上:承奉郎

从八品下:承务郎

正九品上:儒林郎

正九品下:登仕郎

从九品上:文林郎

从九品下:将仕郎

武官

从一品:骠骑大将军

正二品:辅国大将军

从二品:镇军大将军

正三品上: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正三品下:怀化将军

从三品上:云麾将军、归德大将军

从三品下:归德将军

正四品上:忠武将军

正四品下:壮武将军、怀化中郎将

从四品上:宣威将军

从四品下:明威将军、归德中郎将

正五品上:定远将军

正五品下:宁远将军、怀化郎将

从五品上:游骑将军

从五品下:游击将军、归德郎将

正六品上:昭武校尉

正六品下:昭武副尉、怀化司阶

从六品上:振威校尉

从六品下:振威副尉、归德司阶

正七品上:致果校尉

正七品下:致果副尉、怀化中侯

从七品上:翊麾校尉

从七品下:翊麾副尉、归德中侯

正八品上:宣节校尉

正八品下:宣节副尉、怀化司戈

从八品上:御侮校尉

从八品下:御侮副尉、归德司戈

正九品上: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

从九品上:陪戎校尉

从九品下:陪戎副尉、归德执戟长上

武将:

骠骑大将军 从一 辅国大将军 正二上 镇国大将军 正二

冠军大将军 正三上 怀化大将军 正三 云麾将军 从三上

归德将军 从三 忠武将军 正四上 壮武将军 正四

宣威将军 从四上 明威将军 从四 定远将军 正五上

宁远将军 正五 游骑将军 从五上 游击将 从五

昭武校尉 正六上 昭武副尉 正六 振威校尉 从六上

振威副尉 从六 致果校尉 正七上 致果副尉 正七

翊麾校尉 从七上 翊麾副尉 从七 宣节校尉 正八上

宣节副尉 正八 御武校尉 从八上 御武副尉 从八

仁勇校尉 正九上 仁勇副尉 正九 陪戎校尉 从九上 陪戎副卫 从九

文臣(夹带一些武职):

正一品:尚书令、太师、太尉、太傅、太保、司徒、司空、中书令、侍中

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左仆射、右仆射、枢密使

正二品:中书侍郎、门下侍郎、枢密副使、宣徽南院使、宣徽北院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院大学士

从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观文殿大学士、资政殿大学士、端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左卫上将军、右卫上将军、左金吾卫上将军、右金吾卫上将军、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正三品:尚书左丞、尚书右丞、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学士、端明殿学士、龙图阁学士、天章阁学士、宝文阁学士、翰林学士、枢密都承旨、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节度使

从三品:太子宾客、龙图阁直学士、天章阁直学士、宝文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御史大夫、左散骑常侍、右散骑常侍、吏部侍郎、户部侍郎、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刑部侍郎、工部侍郎、左骁卫上将军、右骁卫上将军、左武卫上将军、右武卫上将军、左屯卫上将军、右屯卫上将军、左领军卫上将军、右领军卫上将军、左监门卫上将军、右监门卫上将军、左千牛卫上将军、右千牛卫上将军、府尹

正四品:太子詹事、龙图阁待制、天章阁待制、宝文阁待制、御史中丞、枢密副都承旨、秘书监、殿中监、太常卿、宗正卿、左卫大将军、右卫大将军、左金吾卫大将军、右金吾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观察使

从四品:左谏议大夫、右谏议大夫、光禄卿、卫尉卿、太仆卿、大理卿、鸿胪卿、司农卿、太府卿、国子祭酒、少府监、将作监、司天监、内客省使、节度留后、观察留后

正五品:太子少詹事、中书舍人、门下给事中、直龙图阁、直天章阁、直宝文阁、枢密承旨、左骁卫大将军、右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左屯卫大将军、右屯卫大将军、左领军卫大将军、右领军卫大将军、左监门卫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左千牛卫大将军、右千牛卫大将军、防御使

从五品:太子左庶子、太子右庶子、太常少卿、宗正少卿、客省使、引进使、四方馆使、东上阁门使、西上阁门使、秘书少监、殿中少监、殿前都虞侯、侍卫马军都虞侯、侍卫步军都虞侯、左卫将军、右卫将军、左金吾卫将军、右金吾卫将军、府少尹、团练使

正六品:太子左喻德、太子右喻德、左司谏、右司谏、光禄少卿、卫尉少卿、太仆少卿、大理少卿、鸿胪少卿、司农少卿、太府少卿、国子司业、都水使者、军器监、吏部郎中、户部郎中、礼部郎中、兵部郎中、刑部郎中、工部郎中、客省副使、引进副使、四方馆副使、东上阁门副使、西上阁门副使、诸军都指挥使、刺史

从六品:少府少监、将作少监、军器少监、司天少监、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起居郎、起居舍人、司封郎中、司勋郎中、考功郎中、度支郎中、金部郎中、仓部郎中、祠部郎中、主客郎中、膳部郎中、职方郎中、驾部郎中、库部郎中、都官郎中、比部郎中、司门郎中、屯田郎中、虞部郎中、水部郎中、左骁卫将军、右骁卫将军、左武卫将军、右武卫将军、左屯卫将军、右屯卫将军、左领军卫将军、右领军卫将军、左监门卫将军、右监门卫将军、左千牛卫将军、右千牛卫将军、王府长史、王府司马

正七品:左正言、右正言、太常博士、皇城以下诸司使、枢密兵房副承旨、枢密吏房副承旨、枢密户房副承旨、枢密礼房副承旨、吏部员外郎、户部员外郎、礼部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刑部员外郎、工部员外郎

从七品:中书主事、门下主事、尚书主事、国子博士、太常丞、宗正丞、秘书丞、殿中丞、皇城以下诸司副使、阁门通事舍人、诸军副都指挥使大都督府司马、京县令

正八品:太子中允、太子中舍、太子洗马、太子诸率府率、左赞善大夫、右赞善大夫、大理正、左卫中郎将、右卫中郎将、左金吾卫中郎将、右金吾卫中郎将、左千牛卫中郎将、右千牛卫中郎将、节度行军司马、节度副使、赤县令

从八品:太子诸率府副率、中书令史、门下令史、尚书令史、东头供奉官、西头供奉官、左班殿直、右班殿直、秘书郎、著作佐郎、光禄丞、卫尉丞、太仆丞、大理丞、鸿胪丞、司农丞、太府丞、少府丞、将作丞、军器丞、司天丞、诸军都虞侯、留守判官、节度判官、观察判官、县令

正九品:大理评事、秘书省校书郎、御史台主簿、太常主簿、宗正主簿、秘书主簿、殿中主簿、光禄主簿、卫尉主簿、太仆主簿、大理主簿、鸿胪主簿、司农主簿、太府主簿、少府主簿、将作主簿、军器主簿、司天主簿、国子助教、指挥使、留守推官、节度推官、观察推官、军事判官、赤县丞

从九品:副指挥使、州别驾、州长史、州司马、司理参军、司户参军、司法参军、录事参军、教授、县丞

高一品以上者为“行”,下一品者为“守”,下二品以下者为“试”,品同者不用行、守、试,馀职准此。

1、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将军、都统、提督

2、正二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各省总督 、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散秩大臣、副将

3、正三品: 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4、正四品: 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5、正五品: 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6、正六品: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7、正七品: 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七品典仪 、盛京游牧副尉

8、正八品: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外委千总

从八品: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9、正九品: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各营兰翎长

从九品: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额外外委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官职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

夏、商两代,约1000年。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王”,手下主要官员称“史”、“巫”。商朝后期王族长老称“父师”、“少师”,对王负有辅佐之责,如箕子、比干。管理家务的臣仆称“臣”、“宰”、“尹”等。殷纣王在位,昏庸无道,倒行逆施,他的哥哥微子辞职隐去;他的叔叔箕子多次力谏,被罚作奴隶;纣王的另一叔叔比干,则因进谏被剖心致死。孔子说,“殷有三仁焉”

第二个时期

从西周到春秋,约600余年。周朝君主称“天子”或“天王”。王位继承人称“太子”。君主之妻称“后”。(《诗小雅北山》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王室是中央政府,而国和邑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中除王以外,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职务最高,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王行事。

以卿士为首的政务部门管理军事、行政、司法、外事等职,以太史为首的教育文化部门管理神事、教育、秘书、历法等职,金文并称之为“卿士寮”、“太史寮”。卿士之下有司徒、司马、司空三大夫,司徒掌管土地和役徒,司马掌管军赋和车马,司空掌管筑城修路等重大工程。太史之下有内史、御史、太卜、宗伯、乐师等职,内史掌管策命卿大夫之事,御史掌管档案,太卜掌管占卜,宗伯掌管祭祀礼仪,乐师掌管音乐与教育。

临时设置的辅导君主礼仪的称“相”,总管王家事务的称“宰”或“太宰”、“冢宰”,负责王宫警卫并教习武艺的称“师氏”或“师”,王宫的卫士称“虎贲(bēn)”,王的近臣称“小臣”。地方政府设置大约与中央政府相同,不过,执政的卿由周天子任命,并世代相袭,只能称“卿”或“政卿”、“正卿”,不能称“卿士”。

第三个时期

从战国至清末,时间长达2300多年。此时期的特点是:①君主的地位极大地提高了,权力高度集中;②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不占重要地位,而君主的臣仆和侍从上升的主要地位;③统治的地区越来越辽阔,机构也越来越庞大,职务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变化复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明朝官职

宋前期,户部下设:户部尚书一人,正三品;户部侍郎,一人,正四品下;判尚书省户部事一人,正五品上。

元丰改制后,罢三司之职归户部左、右曹,户部才掌实权,掌管全国户口、土地、钱谷、赋役之事。下设五司:左曹、右曹、度支司、金部司、仓部司。左曹、右曹或总称户部司。

户部额定官额为十三个,即户部尚书一人,从二品,若为担任者资历较浅,则称权户部尚书,有试用的意思,为正三品;侍郎二人,从三品,若担任者资历较浅,则称权户部侍郎;郎中(从六品)、员外郎(正七品)十人(五司每司各二人)。

扩展资料:

宋朝的主要官制

宋朝主要的官职架构是三省六部,即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以及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北宋前期,三省的名誉长官“门下侍中”、“中书令”和“尚书令”,也极少委任过,而另外各委派一名官员判本省事。

尚书省所辖六部,也各另派官员一人至二人判本部事,本官不管本职,而且新设一些机构分割了各部的大部分职权。如审官院代行吏部考校京朝官的职权,太常礼院和礼仪院代行礼部的礼仪之权。

三司代行户、工部的大部分职权,审刑院代行刑部复审大理寺所定案牍之事等。直到宋神宗改革官制,以三省代替中书门下,六部各设尚书和侍郎,主管本部事务,三省六部才行使相应的职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朝政治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户部

明朝时期六部尚书为正二品官衔,明朝废丞相,六部尚书地位升高,为正二品,常加大学士衔,入内阁主政。明代废中书省,六部乃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各部置尚书一人,总管本部政务,六部尚书官阶为正二品。清代于天聪五年(1631)仿明制设六部。初以贝勒(亲王、郡王)分别总理各部部务。雍正元年(1723)以后,常以大学士兼管各部。

六部始设于隋代,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各国家部委的部长。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

扩展资料:

六部尚书对应现在官职:

1、吏部尚书:吏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中组部部长。

2、礼部尚书:礼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中宣部部长兼外交部部长、文化部部长、教育部部长。

3、户部尚书:户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财政部部长兼国土资源部部长、商务部部长、税务总局局长、工商总局局长、海关总署署长、审计署署长、发改委主任。

4、兵部尚书:兵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国防部部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总装备部部长、总参谋部总长(明清兵部负责作战计划,明清前只负责兵籍管理、战马的繁育、军需物质的转发)。

5、刑部尚书:刑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中央政法委书记兼公安部部长、司法部部长、副最高检检察长、副最高法院院长(有人说是相当于最高检察长和最高院长,其实最高检是御史台,明清叫都察院,最高院是大理寺。)

6、工部尚书:工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工信部部长兼水利部部长、科技部部长、住建部部长,交通部部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部尚书

正三品。明朝在中央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与前代相比,明朝最初在每部增加尚书侍郎各一。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废丞相之职,取消中书省。六部因此地位得到了提高。

每部只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原有的各科尚书降为郎中。各部尚书和侍郎的官阶也上升。其中以吏部(主管文官升迁)最为重要,户部人员最多。礼部(主管祭祀大典)与工部(主管公共建设)地位较低。

明侍郎升至正三品,与尚书同为各部堂官。清亦设左右侍郎,侍郎升至从二品,清左右侍郎均为满汉人各一,也就是六部各部之间均有侍郎四名。

扩展资料

侍郎在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副部长级别。

隋唐之时,于京城内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掌管国家政务。其中,每部一名之侍郎为辅佐尚书主官之事务实际执行者,相当于今部会次长。中书省的副官称为中书侍郎,门下省的副官称为门下侍郎(黄门侍郎)。

宋元明清不改。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将六部侍郎升为正三品。之后,清朝沿袭旧制,亦设左右侍郎,左右侍郎均为满汉人各一,也就是六部各部之间均有侍郎四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侍郎

清朝侍郎递升至从二品,与尚书(从一品)同为各部的长官。兵部尚书对于全国一切军事,他该负责计划,军队他可以下令调动,侍郎只是他副手,事权该由首长负责。清代则要满汉分开,有一个汉尚书,一定还要有一个满尚书。有两个汉侍郎,一定还要有两个满侍郎。

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明清时期为从二品官员,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朝廷事务。

扩展资料

历史上官职侍郎有很多种,具体有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左侍郎、右侍郎、吏部侍郎、工部侍郎、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刑部侍郎、户部侍郎。

1、中书侍郎,中书侍郎是中书省的长官,副中书令,帮助中书令管理中书省的事务,是中书省固定编制的宰相。是从汉朝开始设置的官职,之后各个朝代曾改过名称,但大都有类似官职设置。

2、吏部侍郎,吏部副长官,明代正三品,清代为从二品。在吏部仅次于尚书,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主选举祠祀。

3、工部侍郎,清朝六部之一工部副长官,明代正三品,清代从二品。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货币和统一度量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侍郎

明朝(中央官员品级)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2、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等。

(1)吏部(人事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

正二品吏部尚书1名,正三品吏部左右侍郎2名

(2)户部(财政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正二品户部尚书1名,正三品户部左右侍郎2名

(3)礼部(礼仪部0: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

正二品礼部尚书1名,正三品礼部左右侍郎2名

(4)兵部(国防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正二品兵部尚书1名,正三品兵部左右侍郎2名

(5)刑部(司法部):管理天下刑名。

正二品刑部尚书1名,正三品刑部左右侍郎2名

(6)工部(建设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正二品工部尚书1名,正三品工部左右侍郎2名

3、督察院

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

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

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4、六科

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1)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2)太常寺:主管祭祀

(3)光禄寺:主管宴享

(4)太仆寺:管马

(5)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6、詹士府

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

7、太医院

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翰林院的首长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两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9、内阁

设内阁大学士,正五品,管理国家政事要务。一般大学士连任其他职务抬升品级。

扩展资料

明朝(地方官员品级)

1、县——助手有县丞、主簿。

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水浒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

2、州——最早出现在西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监察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县。

宋朝州的行政长官才称知州。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

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

知州属官有同知、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时,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长官称府尹,宋朝的府属“路”(介于中央和州之间)

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没办法谁叫人家是京官呢。

明代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全国150多个府。

以上就是关于宋朝官职品级全部的内容,包括:宋朝官职品级、明朝一品到九品分别有哪些官职、宋朝 户部官 品级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286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