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谜:活了三个大朝代的张三丰,寿命到底是多少

茅盾简介2023-05-07  24

张三丰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被道教供奉为神,也经常出现在金庸等文学大师的武侠小说中,由于他生活的年代横跨宋金元朝三个大朝代,所以很多都好奇他究竟活了多少岁?

有专家曾引用《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方伎》的记载,说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生于公元1247年四月初九日,卒于公元1464年,享年218岁。

张三丰影视形象

这是不严谨的,以下是明史原文关于张三丰的全部记载,可参照对比:

”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尽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尝游武当诸岩壑,语人曰:“此山异日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紫霄俱毁于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 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觅之,不得。后居宝鸡之金台观。一日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县人共棺殓之。及葬,闻棺内有声,启视则复活。乃游四川,见蜀献王。复入武当,历襄、汉,踪迹益奇幻。永乐中,成祖遣给事中胡濙偕内侍朱祥赍玺书香币往访,遍历荒徼,积数年不遇。乃命工部侍郎郭、隆平侯张信等,督丁夫三十余万人,大营武当宫观,费以百万计。既成,赐名太和太岳山,设官铸印以守,竟符三丰言。 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之太清宫,然皆不可考。天顺三年,英宗赐诰,赠为通微显化真人,终莫测其存亡也。 ”

明史记载得很清楚,“或言三丰金时人,,,然皆不可考“,“天顺三年,,,终莫测其存亡也“,也就是说,明史并不能确定其生卒年。

金庸小说的张三丰形象

所以,关于张三丰的生卒年,只能按民间传说来推测,由于他是道教非常重要的人物,那么,我们只能这样说,张三丰大约是金朝时人,经历金、元、明三个朝代,大约在明英宗时去世,也就是说张三丰生于1234年金朝灭亡之前,卒于1427年明英宗继位前后,大约活了200岁。

至于为何明代初期几位皇帝都会派人寻访张三丰,原因大致是明朝皇帝想借助道教帮助其稳定基层社会。全真道因与元室关系密切 , 基层社会影响力很大,而明室起自南方 , 很器重道教的社会功用。

张三丰被供奉成神

明初全真教在民间最有影响力、最著名的是张三丰 , 民间流传很多张三丰的传说,包括崂山修行,终南山得道,结庵武当山、开创丹武合一,宝鸡金台观时死而复活“阳神出游”,传道沈万三等故事,甚至今天的贵州福泉市福泉山也有张三丰的道场。

同时,还应看到,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在哲学、养生、风水等方面有其它宗教无法比拟的优势,推崇道教有其积极的意义。

张三丰是道家内丹祖师和道家拳术祖师,是丹道修炼的集大成者,主张“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张三丰创造了道家太极拳式,所创武学至少有王屋山邋遢派、三丰自然派、三丰派、三丰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隐仙派、武当丹派、犹龙派等十七支。

武当金顶

以下节选自张三丰的代表作《无根树》歌,仔细阅读体会,或对今日浮躁的你我会有启发:

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荡来飘去不自由。无岸无边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肯回首,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

南宫公主,西汉时期人,生卒不详,汉景帝刘启之女,皇后王娡的第二个女儿,汉武帝二姐。

元朔六年(注:前123年),侯申坐尚南宫公主,不敬,国除。

唐朝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对这一段的注释为:“南宫公主,景帝女。初,南宫侯张坐尚之,有罪,后张侯耏申尚之也。”说明南宫公主先嫁给南宫侯张坐,后嫁给张侯耏申。

但是汉书与史记中并无这位南宫侯张坐。《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中宣平侯名下:孝景中三年,侯生嗣,十四年,有罪,免。以及南宫侯名下:侯生嗣,孝武初有罪,为隶臣。万六千六百户。此两人一般认为是同一个人,因为宣平侯张敖之子张偃在吕后时被封为鲁王,吕后死后王爵被废,文帝元年又被封为南宫侯。而在吕后元年曾经封过一个南宫侯张买,但此人应该在吕后死后封爵被夺,而后文帝将南宫侯封给了张偃,因此这第一任南宫侯与后面几位并无关系。文帝元年被封的南宫侯张偃在文帝十六年去世,其子张欧嗣位。张欧于景帝中元三年去世,其子张生嗣位。这位南宫侯一直做到武帝元光三年,因此,南宫公主的第一任丈夫应该就是这位南宫侯张生,生字与坐字相近,与《史记索隐》中记载的南宫侯张坐相合。这位南宫侯与公主实际上是远房亲戚。她们的关系是:

高祖刘邦→女(鲁元公主)→子(南宫侯张偃)→子(南宫侯张欧)→子(南宫侯张生)

子→(文帝刘恒)→子(景帝刘启)女→(南宫公主)

两人虽然辈分差着一辈,但鲁元公主比文帝要大不少,南宫公主又是景帝比较小的女儿,所以两人年纪应该相仿。况且鲁元公主之女曾嫁给亲舅舅惠帝刘盈,早有先例,辈分之差也不存在障碍,况且两人亲属关系已比较远。

第二任丈夫史书有明确记载,就是张侯耏申。

当时,王夫人,也就是刘彻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地位,也好让自己在景帝的心目中留下一个“识大体、忒贤惠”的印象,不惜嫁了两个女儿,即南宫、隆虑。

有个说法,景帝时有真公主远赴匈奴和亲,而这个真公主就是南宫公主。在宋代工具书《册府元龟》(卷978)中可查到有关南宫公主的资料,记载她是汉景帝送往匈奴和亲的亲生女儿。但是在《史记》中多次出现南宫公主在朝的事迹,按此说法,则南宫公主不可能远嫁和亲,况且《册府元龟》是宋代史书,不如《史记》记录汉历史可信度高。从南宫的封号来看也不可能。公主封号一来自自己的汤沐邑,二来自她嫁人后夫家的封号。而南宫的封号在当时一直属于南宫侯,直到公元前133年南宫侯因罪失去侯位,这位南宫侯,史家一般认为就是南宫公主的第一任丈夫。第二任丈夫是张侯耏申,事迹附在《汉书文帝功臣表》名下:芒侯姓耏名跖;六年,儿子耏昭嗣后,9年后有罪国除,汉景帝三年,耏昭以故芒侯从太尉周亚夫击吴楚有功,复侯为张侯;后元三年(前141),耏申嗣张侯,元朔6年(前123年),坐尚南宫公主不敬,免。她嫁给了汉朝的张侯耏申,在和亲匈奴事件之后又过了27年,因丈夫对她“不敬”,二人分手。

汉代远嫁匈奴和亲的,最高身份是诸侯王的女儿翁主,一般看法是不会有真的公主远嫁的。

武王伐纣究竟在何时 武王伐纣是周兴商衰的转折点,在 历史 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这件重大的 历史 事件,史书上却并没有记载其明确的年代。因为我国有记载的确实纪年始于公元前84l年,在这之前的史事年代均要通过推算才能得到。由于上古史料的缺乏,人们推算武王伐纣的年代很困难,而且结果不一,说法各异,现列举如下:公元前1130年;前1123年;前1122年;前1117年;前l116年:前1111年;前1078年;前1067年;前1066年;前l027年等等。在这些说法中,以公元前1066年、前1122年、前1027年最有代表性。

“坑儒”之谜 有人说,秦始皇不但“坑儒”而且还坑了两次。东汉学者卫宏在《诏定古文尚书序》中说:秦始皇焚书之后,怕天下人反对,不按他制定的法令办事,于是就下令召集天下的读书人,来到者都封为“郎”,前后共到了700多人。这时候,他以骊山温谷冬季熟为奇异现象,诱博士诸生集于骊山下谷观看。当众儒生们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时,秦始皇下令趁机填土秘杀而埋之。这些儒生全部被活埋在山谷里。这一次坑儒,规模较前一次更大,手段也更为残忍毒辣。而且,为掩天下人耳目,做得十分机密,使真相被隐瞒了250多年之久,直到汉光武帝时代,才被揭露出来。而且留下了确切的文字资料。但人们不禁要问:“第二次坑儒发生在哪一年?”距秦王朝200多年的卫宏,从哪里掌握了这一史料这一说究竟是古人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呢还是咸阳那次“坑儒”的又一种传说,一次变成了两次呢这一切都缺少明确的考古证据,秦始皇在一手制造了千古冤案的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千古之谜。

兵马俑并非陪葬坑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下令没收天下兵器,将所有兵器销毁、熔铸,以示永远罢兵。可兵马俑里大量兵器的出土让人吃惊。如果这里是秦始皇的陪葬坑,谁会拿自己的头颅开玩笑,违禁埋葬这么多武器?这再次证明兵马俑不是陪葬坑。有人考察了出土的铜钺的年代和武士俑身上的铭文提出了秦昭王之母、秦宣太后才是兵马俑的主人,这是为了护送死后的太后回老家而修造的。同样,这个观点中也存在问题,譬如俑坑里有的兵器比秦宣太后要晚半个世纪。所以人们仍然未能找出兵马俑的真正主人。

不腐青铜剑 兵马俑二号坑出土的十九把青铜剑是又一个奇迹。它们全部光洁如新,没有任何腐蚀和锈迹。这些青铜剑拥有超强的韧性。挂上150千克重物后,剑身弯曲呈45度角;一旦取下重物,剑身重新反弹回去。现代科学家难以相信当年的铸剑技艺能有这般水平。他们对青铜剑进行化学分析,才找出了它们保持光洁的原因。原来所有青铜剑的表层都涂有一层铬盐氧化膜。但是这是20世纪人类的先进发明,而2000多年前的古人就已能够掌握了这么先进的防锈处理技术,实在太过匪夷所思。

1关于康熙大帝的景陵——想知道:其陵墓被盗的详细历史记载

多灾多难的景陵

康熙大帝的景陵自公元1676年营建,到现在已有近300多年了。期间,她历尽沧桑,屡遭磨难,较其它陵寝尤为严重,下面试举几例:

道光十二年(1832年)正月初九日、正月十四日,东朝房和西朝房先后起火,幸亏扑救及时,为造成重大损失。因纵火犯查拿不着,两位东陵守护大臣及看护景陵的值班八旗官兵都受到了严厉的处分。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隆恩殿在一场大火中化为一片废墟,同时殃及东西配殿,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才重建起来,起火原因至今不详,已成历史之谜。

清王朝覆亡不久,不知何因,二柱门西柱向西扑倒,摔成数段,原因不详。于1979年才修复起来。

20世纪30年代,牌楼门六根石柱中的西数第三根突然向南倒下,摔成三截,查找无因。1978年修复如初。

20世纪40年代,宫门前马槽沟上的三路三孔拱桥上的玉石栏杆,被一伙无知激进的人腿倒,全部砸碎。1996年在维修景陵时,将重新雕刻的石栏杆全部安装好,恢复了原貌。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后,第二次盗陵狂潮中,景陵被盗,劈棺抛尸,掠走了一帝四后一妃的全部随葬珍宝。著名的九龙玉杯也在劫难逃,后来虽然被追回,有得而复失,至今不明去向。在这次盗案中,景陵的损失最为惨重。至今地宫内,棺木散乱,尸骨狼藉,未能得到保护和清理。

1952年7月14日(农历闰五月二十三日)大雨如注,电闪雷鸣,景陵的圣德神功碑亭突燃触电起火,熊熊的火焰腾空而起,倾盆大雨尚未落地早已化成一团雾气而散。诺大的一座碑亭竟化为灰烬。高达7米多的东边满文碑断裂倒地,西边的汉字碑也残损严重,岌岌可危。至今此碑亭尚未复建,仅将石碑粘接竖起。景陵圣德神功碑亭是清王朝建的第一座立双碑的碑亭。碑文长达4300多字,文物价值极高,竟失于天火,损失之重,可想而知。

还有其他灾难,如东西值班房全部被毁,神厨库、南北神库无一幸存,朝房、大殿、明楼的门窗、槛框全被盗走,1978年神厨库发生火警等,不再一一列举细说。

上述灾难中,前五项都是其它陵寝从来未发生过的。大碑楼火灾也只有孝陵发生过。

景陵是清东陵继孝陵之后营建的第二座陵寝,在相度陵址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应该说,景陵的风水是仅次于孝陵,优于其它陵寝的。那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松树围护,可称得上风水宝地,上吉佳壤,为什么还是灾星屡降,劫难常临?康熙帝在位期间,平定三藩,抗击外侵,兴农救灾,开创盛世,为什么单单他的陵寝屡遭灾殃?实在匪夷所思。

2康熙死亡之谜

从雍正即位后,民间就一直有人说康熙皇帝不是寿终正寝的,他是被雍正皇帝害死的。真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回头来看看历史。

从康熙晚年言行来看,他的建嗣计划中培养的对象是胤禵而不是胤禛。

康熙早年曾三征噶尔丹,以平定西北疆土。但几十年来,其部族的分裂野心不死。五十四年春,清朝作出西征准噶尔的重大决策,开始向西北地区增派援军。如果能在老皇帝非常重视的西北战场建功立业,无疑会使自己在立储的问题上增加很重的砝码。

康熙五十七年秋天,康熙皇帝正式任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表现得对胤禵十分赞赏。

作为清朝统治者的满洲贵族历来崇尚武功。开国的皇帝都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基于这一思想,康熙皇帝实际上是在给胤禵创造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为他顺利登上宝座铺平道路。

康熙晚年很注意打击皇子结党营私的行为,活动猖獗的皇八子胤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遭到打压的。但康熙忽视了另一个觊觎皇位的人——皇四子胤禛。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上他已经网罗了年羹尧等地方大员,同时皇帝身边的近臣隆科多也是他的死党。而这一切,康熙并不知道。康熙生命的最后几天就是在隆科多的“保护”下度过的,我们可以想象这几天的情况。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晚,在严密控制畅春园并得到玄烨某些内侍协助下,隆科多在进给康熙的药品或食物中投放了毒药。药性发作后,康熙虽未立即死亡,但已处于严重昏迷状态。隆科多于是一方面严密封锁这一消息,另一方面又矫诏将皇子们急召到畅春园,然后才告知玄烨“病危”,随之他们也就参加对玄烨的照料和抢救,实际上是处于被变相软禁的状态。所以玄烨“病危”一事,皇亲国戚及满汉文武大臣当天并不知情。这样做是为麻痹胤禩、胤禵集团其他成员以及被废太子胤礽的亲信,防止他们因此而有所警觉,进行反击准备。

关于传位遗诏问题,是在玄烨死后才由隆科多向在场皇子们下达。这使大家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对胤禩、胤禵更不啻晴天霹雳,从而使皇子们愤恨异常却又无可奈何。既然隆科多是胤禛的人,那么他口中的所谓的“遗旨”也就是最有利于胤禛的了。其时,不但是诸位皇子、大臣对康熙的“遗诏”有怀疑,连西洋人对玄烨之死也抱着怀疑态度,意大利人马国贤对康熙去世的记载就是:“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既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除此之外,胤禛即位后的一些举动也让人怀疑他的帝位得之有愧。在位期间,雍正没有居住康熙生前所居畅春园,另拨巨款营建了圆明园;没有去过一次康熙年年必往的避暑山庄,连自己的陵墓也离开了京东马兰峪,在数百里以外的京西易县另建西陵。

雍正阴谋夺位,虽不光彩,但作为皇帝,他是当之无愧的。在他十三年的统治中,澄清吏治,削除朋党,惩治贪风,使康熙朝后期一度废弛的朝政得以整顿,从而建立起一个独具革新特色、雷厉风行的帝王 。由于雍正的励精图治,中国在他的继承人乾隆统治下,出现了一直持续到18世纪的繁荣景象。

他在政治上的才能,其实不能不说是康熙教导有方的结果

望采纳

3康熙墓的秘密

陵墓简介 康熙墓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的遵化市境,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据说是顺治到此打猎时选定的,康熙2年(1663年)开始修建。

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四面环山,正南烟炖、天台两山对峙,形成宽仅50公尺的谷口,俗称龙门口。清代在此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诸陵园以顺治的孝陵为中心,排列于昌瑞山南麓,均由宫墙、隆恩殿、配殿、方城明楼及宝顶等建筑构成。

其中方城明楼为各陵园最高的建筑物,内立石碑,碑上以汉、满、蒙三种文字刻写墓主的谥号;明楼之后为"宝顶"(大坟头),其下方是停放灵柩的"地宫"。由陵区最南端的石牌坊向北到孝陵宝顶,由一条约12公尺宽、6公里长的神道连成一气,沿途大红门、大碑楼(圣德神功碑楼)、石像生、龙凤门、七孔桥、小碑楼(神道碑楼)、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等建筑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1] 建筑格局 康熙墓的建筑恢宏、壮观、精美。有580多单体建筑组成的庞大古建筑群中,有中国现存面阔最宽的石牌坊,五间六柱十一楼的仿木结构巧夺天工,中国保存最完整的长6000多米的孝陵主神路,随山势起伏极富艺术感染力,乾隆裕陵地宫精美的佛教石雕令人叹为观止,班禅大师赞誉为"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宝库",慈禧陵三座贴金大殿,其豪华装修举世罕见,"凤上龙下"石雕匠心独运…… 整座东陵在木构和石构两方面都有精湛的技巧,可谓集清代宫殿建筑之大成,其中孝陵的石像生最多,共达18对,造型多朴 实浑厚;乾隆的裕陵规模最大、最为堂皇,而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则是首屈一指的精巧建筑。

目前,清东陵15座陵园中,只开放了裕陵和东、西太后陵及香妃墓等四处供游客参观。 文化价值 康熙墓以她无可辩驳的魅力,以她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于2000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级AAAA级旅游。

4康熙死亡之谜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月二十一日,69岁的康熙兴致勃勃去南 苑打猎。

十一月七日感觉身体不适,十三日晚便死去。 有人说,康熙是中毒而死。

雍正朝吕留良一案中,曾静的供词为: “圣祖皇帝畅春园病重,皇上进一碗人参汤,圣祖就驾崩了。”这是 说康熙是被毒死的,凶手就是雍正。

著名清史专家孟森认为,康熙当 年的病情并不重,突然死亡,不能不使人生疑。曾身临其境的意大利 人马国贤记载:“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 亦必突然大变,可断言也。”

也有人相信官方记载。《清圣祖实录》记:十三日康熙病情加剧, 命速召诸子至御榻前,传位于雍正。

还说康熙晚年曾命雍正代行郊祀 大典,可见康熙选定的继承人就是雍正。康熙是精明之人,早知诸皇 子争夺皇位,身边时有提防,毒死之说是经不住推敲的。

5清朝都有哪些历史谜团

以下是5个比较有名的谜团:清朝历史未解之谜之一:清东陵选址之迷清东陵是清朝入关之后第一个帝王陵墓群,关于它的选址有很多说法,有的说它紧邻皇家猎场,方便皇帝来往。

还有的说,因为这里风水好、有灵气,吸引了真龙天子,更有意思的一种说法是说清东陵是明朝皇帝让出来的。这就是清朝历史未解之谜之一。

据《清史稿》中记载清东陵是清朝顺治皇帝偶然选中的地方,可是历史真相却是清东陵所在的昌瑞山不仅顺治皇帝来过,明成祖朱棣也来过,不过朱棣看过以后竟然拂袖而去另选他地。这就有了明朝一让陵寝之说,一让之后还有二让呢,到了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选定陵寝的时候,又看重了昌瑞山这块风水宝地,但没过多久,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占领了北京,崇祯吊死在了煤山上,这又是一让。

不过在清朝的史料中,却从不提及这段历史,而是讲述了一个清朝皇帝选址清东陵一个颇为传奇的故事。传说在顺治皇帝死后,康熙修建地宫的时候,风水术士选中的吉穴正是当年扳指滚落之处。

顺治皇帝死后,康熙皇帝便根据父亲的遗愿在昌瑞山建了顺治皇帝的陵寝——孝陵,此后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皇帝都在此修建陵寝,清东陵也就成了清朝规模最大体系最为完备的帝王陵墓群。清朝历史未解之谜之二:三个皇帝无子嗣大清王朝统治了中国近300年的时光,然而到了最后三位皇帝时却出现了一个让大家都很奇怪的事情!有三位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宣统皇帝居然都“绝后”!没有留下任何子嗣。

这就是清朝历史未解之谜之一。大清朝爱新觉罗皇族在大清末路的最后几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皇帝们都妻妾成群为何连个孩子也生不出来呢?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爱新觉罗皇族绝后呢?因为皇帝无子是当时清廷的忌讳,相关的史书医术都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不过后人推断可能是爱新觉罗皇族的婚配制度产生的影响。推断总归推断,但真正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清朝历史未解之谜之三:乾隆棺椁“鬼顶门”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寝。这样一位帝王的陵寝可不一般,光耗银200多万两,工精料美,富丽堂皇,极尽雄伟与豪华。

“文治武功”都堪称典范的乾隆生前极为重视自己的陵寝建设,其规制甚至超过了父亲雍正。然而就是这样一代大帝,死后却屡遭盗墓贼袭扰,落个尸首分家。

乾隆曾经不得不“亲自”用棺椁顶门防盗贼,这就是裕陵地宫两次棺椁顶门之谜。1928年,“东陵大盗”孙殿英率部盗掘裕陵地宫。

气急败坏的士兵们用炸药将石门炸开后,强行进入了金券前三道石门被很快撞开了,第四道门却怎么都撞不开。气急败坏的士兵们用炸药将石门炸开后,强行进入了金券。

这才发现,地宫内有积水,一具巨大的棺椁顶住了石门,这才给打开第四道石门增加了难度。孙殿英兵匪开棺扬尸、洗劫了裕陵地宫。

后来清室遗老收拾残局,重新封闭地宫石门。1975年,文物保管部门准备对裕陵地宫进行清理。

由于第四道石门已经被孙殿英的兵匪所毁,地宫就剩下了三道石门。这时,大家已经知道了打开石门的窍门,前面的两道石门都很轻松地打开了。

到了最后一道石门,又遇到了难题,怎么都推不开。当时工作人员纳闷,用千斤顶,把最后一道石门顶起来,发现又是棺材顶住了。

乾隆的棺材明明被放回了原位,怎么又从床上跑了下来?大家都啧啧称奇。这就是裕陵地宫棺椁两次顶门之谜,也就是所谓的“鬼顶门”。

不过,乾隆地宫里有六具棺材,为何只是乾隆的棺材顶住了最后一道石门,这个谜团还有待进一步探考。清朝历史未解之谜之四:大清国号起源之谜大清朝为什么会叫清朝呢?清朝的国号是怎么来的?在1636年皇太极易“金”为“大清”,不过当时并未说明国号之由来,致使“大清”国号成为一桩历史悬案。

这就是清朝历史未解之谜之一。这“大清”国号究竟隐藏着什么玄机?对此,后世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归纳总结为六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源自青色。有人引用乾隆皇帝“天造皇清,发祥大东”之诗句,提出以五色配五方,则东方为青色。

但将“大清”与青色相联系,似乎有些牵强。第二种说法:发音近似。

如有人认为“金”与“清”音接近,将原金国号改为清,是选取发音近似的合适字代用。第三种说法:源自古代传说。

如有人提出皇太极改金为清,源于历史上少昊金天氏传说。少昊金天氏称父为清,且又称土为清,胙土于清。

皇太极将金国比作少昊金天氏,金天氏胙土于清,故采用“清”国号。第四种说法:周室受命。

如在古书《尚书》、《诗经》、《周颂》书中均能找到“清”字,据此,“清”乃周室受命之象征,皇太极改国号或许是将自己的事业比附周武王之大业。第五种说法:以水克火。

有人认为朱家大明的“朱明”二字都具火意,以水克火,符合五行相克说。再则,因“火克金”,起先的金国号不吉利。

皇太极以清为国号,明确显示其取代大明的意图。第六种说法:笼络人心。

有人认为皇太极在改“后金”为“清”的前一年,已废除“女真”族号,改为“满州”。而“满州”在满语中音近“曼殊”,本是佛名,意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

因此他用“清”代“金”,对笼络各族人心和进一步取代明王朝,作用都。

6清朝皇陵有哪些未解之谜

作为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在长达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中修建了众多的皇家陵墓。

“清东陵”是其中规模最大的,现在已是世界文化遗产。关于清皇陵有众多的传说,也有许多至今难解的谜,三次疯狂盗墓,不腐朽女尸之谜等等。

有关清皇陵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以下是有关埋葬乾隆皇帝的裕陵在发掘过程中一些至今难解的谜。

三次疯狂盗劫 第一次盗劫 1928年,也就是清朝覆亡后的第十七个年头,挂着国民革命军旗号的十二军军长孙殿英制造了第一次东陵大盗案。案情大致是这样的:时任奉军二十八军某连连长的马福田是河北遵化人,早已对东陵的地下宝藏垂涎三尺。

当时他正好带兵驻扎马兰峪,便与当地惯匪王绍义秘密勾结。准备伺机而动。

没想到他们的野心被驻扎在马兰峪四十里之遥的孙殿英所侦知。其实孙殿英对东陵也早有觊觎之心,肥肉岂能落人他人之口?孙殿英立即命师长谭温江率兵攻击马福田,两军在马兰峪展开一场激战,马福田终因兵微将寡而狼狈逃走。

于是,谭温江率“得胜之师”进驻马兰峪。他们以军事演习为名,实行 , 。

断绝交通,在七天七夜的时间里,盗掘了随葬品最丰富的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将地上、地下珍宝掠夺一空。盗案发生四十天后,正在天津的清逊帝溥仪派宗室遗臣匆匆赶到东陵,对被盗的陵寝进行了善后处理,将被抛出的尸体进行了二次安葬。

这次盗案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尽管溥仪强烈要求缉拿并严惩盗犯,但由于孙殿英重贿民国 要员,此案最后不了了之。

第二次盗劫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在当年的后半年和次年年初,东陵地区的民主政权尚未正式建立。

政治上出现了临时真空,一些不法分子和土匪便乘机制造了又一起震惊中外的东陵大盗案。 这次被盗的陵寝有康熙帝的景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陵,陵寝被盗之多,损失之惨重,超过了第一次。

这次盗案发生前后,其他陵寝也相继被盗,陵区外围的大量陪葬墓也几乎无一幸免。 第三次盗劫 第二次盗案发生后尽管 进行了严厉镇压,但仍然有一些人贼心不死,欲壑难填。

1949年,东陵地区的某些不法村民丧心病狂,又对那些被盗陵寝进行了一次全面“扫仓”。所谓“扫仓”,就是对地宫进行二次搜查,不使珍宝遗漏。

经过这次扫仓,那些幸存的文物,特别是地宫金井中的珍宝,全部被盗掠一空。 这三次被盗,是中华文明史上的浩劫。

它给子孙后代造成的物质损失和精神遗恨,将无法弥补! 开启裕陵地宫 1956年,国家对定陵进行发掘,实际是为发掘明永乐皇帝的长陵而先期进行的一次试点性发掘。然而,此事在当时却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随后,国内便兴起了一股挖掘帝王陵墓的狂潮。为此,在明定陵地宫发掘后不久,在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二人当年均对发掘定陵持反对态度)的联合提议下,国务院下发了“停止对一切帝王陵墓发掘”的文件。

可是,十几年后又有开启乾隆帝的裕陵之举。 1975年6月的一个星期天,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偕夫人到清东陵进行参观旅游。

名为旅游,实际上是一次工作暗访,所以事先既未通知河北省、唐山市,也没有告诉遵化县和东陵保管所。 清东陵陵寝虽然有15座之多但当时开放的却只有慈禧陵一座,游人也很少。

当时东陵保管所的办公室和接待室就设在慈禧陵的神厨库内。王冶秋夫妇刚刚进入参观区,就被经常进京出入国家文物局大门的谢久增认出。

他急忙将王局长夫妇请进接待室,休息了一会儿,由乔青山所长和谢久增陪同,参观了慈禧陵。参观结束后,乔青山向王局长汇报了工作,并重点介绍了开启裕陵地宫的想法。

王局长听得很认真,但未作任何明确表态。王冶秋先生是当时掌管全国文物工作的最高长官,也是国内外知名的文物专家,他问开启裕陵地宫需要多少钱?有关人员回答说两万元就够了。

王局长点了点头,当天就回北京了。谁也没有想到,就在王冶秋走后的第七天,国家文物局就拨来了两万元钱。

不久,河北省文物处派人来监督指导裕陵地宫的开启工作。 女尸之谜 东陵盗案发生后的1928年8月,溥仪派载泽、耆龄等人进行善后处理。

他们在清理裕陵地宫时,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女尸。参与清理重殓的清室遗臣在东陵期间所写的日记中,都曾提到此事。

据这些宗室遗臣判断,此具女尸就是嘉庆皇帝的生母孝仪皇后,卒年49岁。裕陵地宫中的6位墓主人,有比她先死先入葬的,也有比她晚死晚入葬的;有比她年龄小的,也有比她岁数大的。

为什么其他5人都成了一堆乱骨,唯独她却尸体完整,没有腐烂,面目如生?至今无法解释。 出水之谜 裕陵建成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建成当年地宫里就出现了渗水。

乾隆皇帝曾命大臣三和等加紧维修整治,费了很大劲儿才解决问题。当年,葬入了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皂贵妃;乾隆二十二年和四十年,又分别葬入淑嘉皇贵妃和令懿皇贵妃(后追赠为孝仪皇后)。

嘉庆四年(1799年)9月,乾隆皇帝正式入葬。在这前后47年的时间里,地宫里始终没有再出现渗水情况。

说明乾隆17年那次对地官的整治是十分成功的。可是,在1928年重殓裕陵。

7康熙尸体被毁了吗

1、康熙皇帝的尸骨是被盗墓贼给毁了。

2、1945年日本投降后,当时的中国仍是动荡不安,清东陵附近的一些土匪掀起了继1928年7月孙殿英之后的第二次盗掘清东陵文物的狂潮。同年9月当地一个姓张的人纠集约300余人对景陵展开了大规模的盗掘,将尘封了200余年的景陵地宫打开把随葬珍宝全部盗走,康熙皇帝及四后一皇贵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宫之中,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3、景陵地宫的盗口一直“对外开放”了7年,直到1952年清东陵成立了文物保管所,当时的工作人员,把景陵的盗洞口密封起来,但是对地宫里面没有做任何清理。

4、1995年到1996年,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对景陵的地面建筑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使景陵的地面建筑基本上已经恢复历史原貌。

5、在清东陵景陵东侧的东沟村,多名村民称,2015年10月31日凌晨4时许,景陵妃园寝被多人组成的盗墓团队盗挖,陵墓内的陪葬衣物及首饰等被盗,“院内被挖了个很大的洞,现在还没填上,外人不能进入。”

6、2016年1月1日出版的《康熙帝陵历史之谜》一书中,图文披露了此次景陵被盗案。该书由唐山人徐鑫撰写,此前曾连续出版有关香妃墓、乾隆陵、慈禧陵等多本著作。昨晚,徐鑫向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探员证实,其对书中内容真实性负责。

7、书中称,2015年10月31日,景陵妃园寝中温僖贵妃地宫再次被盗。当天凌晨4点多,当盗匪正在作案时,被看守人员发现并报警,盗匪见事情败露,丢下作案工具逃之夭夭。随后赶来支援的保卫人员在现场发现,盗匪及作案工具相当专业。

扩展资料

景陵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的陵寝,位于遵化州西北七十里昌瑞山孝东陵之东稍南二里许。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初十日开始动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营建告成。康熙皇帝首创了先葬皇后,地宫门不关闭,以待皇帝的先例。

景陵北依昌瑞山,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拱桥、望柱、石像生、下马碑、神厨库、牌楼门、神道碑亭、二柱门、台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这些大大小小的建筑以一条宽970米的神路贯穿成一个完整的序列,该神路南与孝陵神路衔接,北端直达宝城,弯环如龙,盘曲有情。

景陵发生过两次重大火灾,分别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和1952年。光绪年间的那场大火烧毁了隆恩殿,直至宣统年间才完成重建,着火原因至今未知,怀疑是由于守陵大臣玩忽职守,误使火种进入以木制为主的宫殿而引起的。而1952年的那次则是由于接触雷电引起的。

       

      美国历史上,有一位拥有独一无二地位的总统,他便是 乔治·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首任总统,而且连任两届。

        按理说,他仍有继续担任总统的可能性,并且美国宪法上对总统连任也没有限制。

        但乔治·华盛顿却拒绝竞选第三任总统,并且还在1796年9月发表了著名的《告别词》,从此返回他心爱的维尔农山庄,过起了田园生活。

        这到底是何原因呢?

        美国也有很多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表示赞同。当时党派斗争加剧,舆论斗争愈演愈烈,美国两派报刊互相攻击。乔治华盛顿在任第二任总统期间,也受到反对派的舆论攻击。

        他被指责为“”伪君子”“凯撒”,批评为藐视公众。

        就连他公开提出不会连任第三任总统时,仍有许多杂志在头版头条中,抨击他的行为是“恶毒的谎言”。

        由此可见,华盛顿在其执政期间所受到的舆论攻击令常人难以忍受。

        所以一些学者认为,正是这些原因导致华盛顿不再想连任第三任总统。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声音。

        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激烈的党派斗争,华盛顿总统也察觉到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忧虑。

        他在告别演说中,语重心长的呼吁团结,反对党派斗争,反对其他分裂势力。

      华盛顿在他的《告别词》中,尖锐的指出了各种分裂的现象:有些政客们施展手法,歪曲“其他地区的意见和目的”,已达到自己在本地区获得影响;还有的形成各种联合团体,你便谋取凌驾或控制合法的当局政府等等。

        尽管华盛顿在党派斗争中长期坚持保持中立,但在他任第二任总统的时候,他失去了非党派的立场,成为了联邦党人。

      当然,在当时的社会政党形势下,这对于华盛顿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另外,还有一些人认为华盛顿拒绝连任的原因,在于他本人权利欲淡薄。

      由于华盛顿没有在离职之后公开表示,所以他不想再继续担任总统的原因,人们也无法去考证。

        那么手机前的你,喜欢历史的你,对于华盛顿拒绝连任第三任总统,有何看法呢?

        快来评论区聊聊吧!

马克思起初对历史的批判是一种意识形态批判,以

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批判为代表,后来面临对一些资

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的批判,尤其是古典主义者,再对

他们的经济思想进行意识形态批判显得有失妥当,而且

随着资本主义分工的普遍化,貌似商品和货币的独立运

动对历史的遮蔽更加明显,商品与货币的本质是交换价

值,并且不是实有物,而是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分工促

进了商品分化出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像人们受制于

精神劳动脱离物质劳动后制造出的概念或上帝对人的

统治一样,交换价值作为人们对物体的抽象统治着使用

价值,因为后者能否转化为前者决定着生产者的命运,

无论是意识形态的各种代表物,还是交换价值都是人们

抽象的结果,并且还受其支配。上帝、精神或实体与货

币等神话般精巧的神秘物变成了历史的统治者,历史被

神秘化,人的主体被客体化,于是马克思由意识形态批

判转到对资本的批判,其中的批判马克思主要是以分工

为契机展开的,

马克思的 分工理论 解蔽了历史之谜,敞

显了历史的真实。

以往的哲学家对历史的反思具有意识形态性质,遮蔽了历史的真相。到了资本主义阶段,商品与货币的运动

获得了独立性,更加掩蔽了真实的历史。马克思以分工为契机解蔽历史之谜,把意识形态的产生归因于物质劳动与精

神劳动的分工造成的精神的独立化。马克思深入探究商品与货币产生的社会分工根源,认为分工造成私人劳动与社会

劳动的分化、促使交换价值获得独立存在,并由此造成对历史的抽象,来源于分工造成的社会存在的分裂和对立。共

产主义是对一切现实对立的消解和异化的扬弃,消灭分工,意味着一切历史的虚假或虚假的历史的完成。

狼居胥山是汉武帝的大将霍去病出兵漠北与匈奴打仗时所封的一座山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载入《史记》与《汉书》中,弄清这座古山的位置,对研究汉武帝时期与匈奴单于的战争用兵途径及其历史都有一定的意义。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这座历史名山,但都没有较详细的考察和报道,《辞海》里也没确切的解释。

查《辞海》解释为: “ 狼居胥山---古山名,汉元狩四年( 前119 年) 霍去病出代郡塞击败匈奴封狼居胥山,所在地不详”查《辞源》解释为: “狼居胥,山名, 在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西北,黄河北岸, 亦名狼山。”查《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为:“ 狼居胥----山名,汉元狩四年,霍去病出代郡塞击败匈奴封狼居胥山,约今蒙古国肯特山。”三部工具书说法不一,那么狼居胥山究竟今在何地呢

我们不妨看看史书如何记载: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写道: “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史记·匈奴列传》 写道: “ 汉骠骑将军之出代二千余里与左贤王接战,汉兵得胡首虏七万余级,左贤王皆遁之,骠骑封于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翰海而还。”《汉书霍去病传》写道: 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济弓卢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瀚海即今杭爱山,是蒙古北冰洋流域和内河流域的分水岭。时人多以为贝加尔湖,误。)

从以上三篇原文所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可以看出: 第一,狼居胥山出代郡二千余里( 代郡在今河北蔚县一带) 。第二,济弓卢( 弓闾即弓卢) 就是渡过弓卢水( 弓卢水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克鲁伦河) 。第三,禅姑衍,姑衍是山名,当在狼居胥山附近。那么根据原文中提供的资料,,可以推定狼居胥山就是今蒙古乌兰巴托东侧的肯特山。查《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它明确标明了狼居胥山的位置即今蒙古肯特山(西里尔蒙古文:Хэнтий нуруу)的位置。《汉语大词典》的说法是正确的,教科书中注解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西北一说是错误的。

以上就是关于历史之谜:活了三个大朝代的张三丰,寿命到底是多少全部的内容,包括:历史之谜:活了三个大朝代的张三丰,寿命到底是多少、历史之谜:揭秘汉景帝女儿南宫公主究竟是谁、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未解之谜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2812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