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计划的合理消费,精神和物质消费均衡。
1、在消费前,可以先作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
2、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
3、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
4、要用环保的眼光选购商品,绿色消费;
5、要适度消费;
6、要注重精神上的需求,在消费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意义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美德,提倡适度消费、合理消费,要以基本国情和家庭收入为前提,反对铺张浪费,精神文化消费和物质文化消费要两手抓。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消费需求量的增长,必然会推动生产量的增长。
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在家庭消费中,各有独特的作用,由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物质消费用以保持人的生理健康,精神消费用于增进人的精神健康,这是两者各自的独特作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人类两个方面的生活,两者都是不可缺少的,物质消费是精神消费的基础和前提,精神消费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促进生产,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两者的这种关系决定了在家庭消费中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使之协调发展,在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中,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增强,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必须逐步增加精神消费在家庭消费中的比重。
根据马斯洛“需求阶梯论”即以金字塔形式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我们不难得出人们首先要满足最重要需要的满足,在满足了重要需要后,这种需要就不再是目前的激励因素,即转向满足下一种重要的需要。一个饱受饥饿折磨的人决不会对社交感兴趣,也不会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或者对他是否尊重,更不会关注呼吸的空气是否纯净。只有在满足了一种重要的需要后,才会产生下一种需要。
但值得注意的是,生活在越来越发达的现代社会的人们在解决了基本需要后,对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会日益增强。现在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渴望着人际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关注对自身形象的社会影响。正是因为人们个性、素养、道德观、价值取向等自我评价,以及希望得到他人赞誉和提升公众形象认可的社会评价,改变了现代社会消费者利益关注点的选择和排序,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向,即由原先单纯的物质消费转变为当代越来越重视精神方面的消费。
同时,作为反映人类对于消费生活的知识和态度的消费文化,通过象征符的形式来表现此趋势的继承性。象征符体系一旦形成,也会具有相对独立性,作为能动的力量作用于社会。因此,我们会发现,现代社会的消费实际上已经超出实际需求的满足,变成了符号化的物品、符号化的服务中蕴含的“意义”的消费,即消费文化的实质由物质的消费变成了精神的消费,人们购买某种商品或某种服务主要不是为了它的实用价值,而是为了寻找某种“感觉”,体验某种“意境”,追求某种“意义”,以此方式对人类的消费观点产生影响。这也同时证明了象征性社会互动的理论,通过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对消费问题的认识,而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又同时会作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类,形成了相对良性的互动。
文化的象征化不仅仅作用与经济消费方面,现代社会的政治、社会领域也同样充满了新的象征符以及新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观点,象征符在不断创造更新的同时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消费心理有几种: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要考虑社会的认可和代价,过分求异不值得提倡。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不健康。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行为: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正确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消费。无计划消费、举债消费缺乏理智,过于节俭也不可取。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并重。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消费。人们把绿色消费概括为“5R”: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之所以强调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因为:
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上的困难,获取新的成就。
②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更要提高消费资料的利用率,更要戒奢从俭。
③艰苦奋斗作为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要发扬光大。
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的做法: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消费。
收入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就是说人们在消费时要考虑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注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例: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会影响消费者的不理性消费,所以切记在消费中注意避免盲目从众。另外,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由于一时头脑不冷静而造成浪费。要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我们国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大家也应该从自身出发,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去从事绿色消费,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做个绿色消费者。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行为,而是一种民族精神。作为精神,它是永远不过时的。我们更应该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扩展资料:
消费观念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在影响个人消费观念的众多因素中,主流消费观念和个人因素则是影响消费观念形成的基本因素。
我国的消费者在消费观念是由注重节俭到注重品质,由量入为出到即时消费再到超前消费的消费观念改变的。在我国刚建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消费市场上没有给消费者选择的权利,粮油生产,生活用品等都是有规定生产量的,消费者只能以节俭为主。
消费观念也是本着有出有入,出入平衡的状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人们在消费时开始注重品质和服务,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享受高品质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超前消费也开始渐渐成为主流消费观念。
参考资料:
以上就是关于我们应如何实现合理消费全部的内容,包括:我们应如何实现合理消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如何协调发展、如何理解消费文化的实质由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从传播学理论来理解)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