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莽
读音:mǎng
意思:茂密;盛多。
组词:莽撞、 鲁莽 、莽汉、 莽原、 丛莽、 草莽、 粗莽、 莽苍 、卤莽、 林莽。
2、葳
读音:ruí
意思:草木茂盛的样子。
组词:葳蕤 、紫葳、 葳蓁 。
3、郁
读音:yù
意思:(草木)茂盛。
组词:沉郁、 葱郁、 浓郁、 忧郁 、抑郁、 郁闷 、郁结、 郁热 、郁积 、郁郁。
4、蓊
读音:wěng
意思:草木茂盛
组词:蓊郁 、蓊茂 、蓊蔼、 蓊葧、 蓊蓊 、蓊蘙 、蓊濛、 蓊翳 、蓊渤 、蓊勃。
5、茂
读音:mào
意思:草木繁盛
组词:茂盛 、茂密 、繁茂、 茂才、 丰茂、 敏茂 、该茂 、醇茂 、腾茂、 茂德。
“葱葱茏茏”的近义词是: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蓊蓊郁郁、郁郁芊芊、郁郁苍苍
1、郁郁葱葱
读音:yù yù cōng cōng
释义: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生机勃勃的样子。
出处:汉·王充《论衡·恢国》:“初者,苏伯阿望春陵气郁郁葱葱。”
译文:当初,苏伯阿望见舂陵乡的云气,极为旺盛。
反义词:寸草不生、赤地千里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例句:这三个山头,原来都是松柏成林,郁郁葱葱。
2、枝繁叶茂
读音:zhī fán yè mào
释义:形容枝叶繁盛茂密。或比喻家族人丁兴旺,后代子孙多。
出处:明·孙柚《琴心记》:“愿人间天上共效绸缪,贺郎君玉润水清,祝**枝繁叶茂。”
译文:愿人间天上共缠绵,贺郎君玉润水清,祝**家族人丁兴旺。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
反义词:枝叶凋零
例句:这棵树长得真好,枝繁叶茂的。
3、蓊蓊郁郁
读音:wěng wěng yù yù
释义: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
例句: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4、郁郁芊芊
读音:yù yù qiān qiān
释义: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出处:战国列子《列子·力命》:“美哉国乎!郁郁芊芊。”
译文:多美的国家啊,草木茂盛,郁郁葱葱。
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郁郁苍苍、郁郁葱葱
例句:门前那棵老槐树在夏天来临的时候已经是郁郁芊芊。
5、郁郁苍苍
读音:yù yù cāng cāng
释义:犹言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出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汶水》:“仰视岩石松树,郁郁苍苍,如在云中。”
译文:仰视岩石上的松树,苍翠茂盛,就像在云中一样。
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郁郁葱葱、郁郁芊芊
例句: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传世之作,是现代文学中散文的精品,是美文中的美文。《荷塘月色》全文一共有26处运用了叠词,并且运用得都很准确到位。所叠的词有名词、形容词、副词及量词。所叠的名词有日日、星星等等;所叠的形容词有:蓊蓊郁郁、阴森森、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曲曲折折等等;所叠的量词有层层、缕缕、一粒粒等等。
一篇篇幅不算太长的散文,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这么多的叠词,实为罕见。那么,朱自清先生为什么会用这么多的叠词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由:
第一、喜欢用叠词以表情达意,可算是朱自清先生进行散文创作时遣词用语的习惯。除《荷塘月色》一文以外,还有多篇散文也大量地运用了叠词。例如: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春》)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象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匆匆》)
……
当然,他的散文有大量叠词存在的地方远不只这些,还有许多许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地列举了。多用善用叠词成了朱自清先生散文语言的一大闪光点。
第二,运用叠词可以使音节舒展悠扬,富有节奏感,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产生音韵美、音乐美。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此选段有一系列的叠词“曲曲折折”、“层层”、“星星”、“缕缕”、“一粒粒”的成功运用。叠词一般都是用轻声的语调来读,轻柔的语调与轻柔的情景相符,能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而在语音的延长中,语意与情感也是绵绵不绝、令人回味的。这些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很能让人感觉到节奏明朗,音韵协调而形成的音韵美、音乐美。再加上“有……的,有……的;”“正如……,又如……,又如……”这种并列排比的句式,让人在读时能够感觉到顿挫有致,顺口、悦耳,具有节奏的美感。第三、用叠词深化物态情貌,形象生动真切。如: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用语平实自然,描画出了树所在的地理位置,显得错落有致,既开阔而又有立体感。“重重”“阴阴”“隐隐约约”,它们传神的描绘出了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也加强了夜色的浓厚气氛。“重重”写出了树的繁多和茂密。“阴阴”则画出了树的色泽,如烟似雾,显得朦胧不清,黑黝黝的。“隐隐约约”写出了顺着树梢看去的景物,即“一带远山”,只是这些远山看得并不清晰,给人以朦朦胧胧之感。同时,这样写,也照应了文中第二段的“蓊蓊郁郁”的树及“阴森森”的小路。
第四、用叠词以描摹和表达作者自己当时复杂的内心和思想情感。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悄悄地”描摹的不仅仅是披大衫带上门这出去这一系列的动作,写出了这一系列的动作的悄然无声。同时,也描摹出了作者当时的心情,这种心情是作者当时十分矛盾的思想的集中体现。一方面作者他渴求着一种超脱世俗喧嚣的宁静,所以想出去寻找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一片天地。然而现实又不容他去,因为他是具有良知的爱国者,不能对耳闻目睹的现实世界置之不理,甚至怕惊起了家人。表面上写的是作者从家到荷塘,实质上说的是作者从现实跨入了梦境。同理,“轻轻地”一词表面上写的是作者由荷塘回到家里,而实质上说的则是作者从美梦中又回归到了现实。“轻轻地”不仅是在写推门进去的动作状况,而且也是在状描作者的内心。作者刚才好像是做了一个美梦,之所以“轻轻地”,是因为怕梦被惊醒了,他“但愿长醉不愿醒”,不愿意从梦中醒过来。然而,回归到现实又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轻轻地”突出地表现了朱自清先生当时的苦闷、孤独和无奈之情。
注音如下:
文章第一段: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zhè jǐ tiān xīn lǐ pō bú níng jìng 。jīn wǎn zài yuàn zǐ lǐ zuò zhe chéng liáng ,hū rán xiǎng qǐ rì rì zǒu guò de hé táng ,zài zhè mǎn yuè de yuè guāng lǐ ,zǒng gāi lìng yǒu yī fān yàng zǐ ba 。
yuè liàng jiàn jiàn dì shēng gāo le ,qiáng wài mǎ lù shàng hái zǐ men de huān xiào ,yǐ jīng tīng bú jiàn le ;qī zài wū lǐ pāi zhe rùn ér ,mí mí hú hú dì hēng zhe mián gē 。wǒ qiāo qiāo dì pī le dà shān ,dài shàng mén chū qù 。
文章第二段: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yán zhe hé táng ,shì yī tiáo qǔ shé de xiǎo méi xiè lù 。zhè shì yī tiáo yōu pì de lù ;bái tiān yě shǎo rén zǒu ,yè wǎn gèng jiā jì mò 。hé táng sì miàn ,zhǎng zhe xǔ duō shù ,wěng wěng yù yù de 。
lù de yī páng ,shì xiē yáng liǔ ,hé yī xiē bú zhī dào míng zì de shù 。méi yǒu yuè guāng de wǎn shàng ,zhè lù shàng yīn sēn sēn de ,yǒu xiē pà rén 。
jīn wǎn què hěn hǎo ,suī rán yuè guāng yě hái shì dàn dàn de 。
文章第三段: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 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lù shàng zhī wǒ yī gè rén ,bèi zhe shǒu duó zhe 。zhè yī piàn tiān dì hǎo xiàng shì wǒ de ;wǒ yě xiàng chāo chū le píng cháng de zì jǐ ,dào le lìng yī shì jiè lǐ 。
wǒ ài rè nào ,yě ài lěng jìng ;ài qún jū ,yě ài dú chù 。
xiàng jīn wǎn shàng ,yī gè rén zài zhè cāng máng de yuè xià ,shí me dōu kě yǐ xiǎng ,shí me dōu kě yǐ bú xiǎng ,biàn jiào shì gè zì yóu de rén 。
bái tiān lǐ yī dìng yào zuò de shì ,yī dìng yào shuō de huà ,xiàn zài dōu kě bú lǐ 。
zhè shì dú chù de miào chù ,wǒ qiě shòu yòng zhè wú biān de hé xiāng yuè sè hǎo le 。
文章第四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qǔ qǔ shé shé de hé táng shàng miàn ,mí wàng de shì tián tián de yè zǐ 。yè zǐ chū shuǐ hěn gāo ,xiàng tíng tíng de wǔ nǚ de qún 。
céng céng de yè zǐ zhōng jiān ,líng xīng dì diǎn zhuì zhe xiē bái huā ,yǒu niǎo nà (nii o,nu )dì kāi zhe de ,yǒu xiū sè dì dǎ zhe duǒ ér de ;zhèng rú yī lì lì de míng zhū ,yòu rú bì tiān lǐ de xīng xīng ,yòu rú gāng chū yù de měi rén 。
wēi fēng guò chù ,sòng lái lǚ lǚ qīng xiāng ,fǎng fó yuǎn chù gāo lóu shàng miǎo máng de gē shēng sì de 。
zhè shí hòu yè zǐ yǔ huā yě yǒu yī sī de chàn dòng ,xiàng shǎn diàn yī bān ,shà shí chuán guò hé táng de nà biān qù le 。
yè zǐ běn shì jiān bìng jiān mì mì dì āi zhe ,zhè biàn wǎn rán yǒu le yī dào níng bì de bō hén 。
yè zǐ dǐ xià shì mò mò (m )de liú shuǐ ,zhē zhù le ,bú néng jiàn yī xiē yán sè ;ér yè zǐ què gèng jiàn fēng zhì le 。
文章第五段: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yuè guāng rú liú shuǐ yī bān ,jìng jìng dì xiè zài zhè yī piàn yè zǐ hé huā shàng 。báo báo de qīng wù fú qǐ zài hé táng lǐ 。yè zǐ hé huā fǎng fó zài niú rǔ zhōng xǐ guò yī yàng ;yòu xiàng lóng zhe qīng shā de mèng 。
suī rán shì mǎn yuè ,tiān shàng què yǒu yī céng dàn dàn de yún ,suǒ yǐ bú néng lǎng zhào ;dàn wǒ yǐ wéi zhè qià shì dào le hǎo chù ——hān mián gù bú kě shǎo ,xiǎo shuì yě bié yǒu fēng wèi de 。
yuè guāng shì gé le shù zhào guò lái de ,gāo chù cóng shēng de guàn mù ,luò xià cān chà de bān bó de hēi yǐng ,qiào léng léng rú guǐ yī bān ;wān wān de yáng liǔ de xī shū de qiàn yǐng ,què yòu xiàng shì huà zài hé yè shàng 。
táng zhōng de yuè sè bìng bú jun1 yún ;dàn guāng yǔ yǐng yǒu zhe hé xié de xuán lǜ ,rú fàn ē líng (yīng yǔ violinxiǎo tí qín de yì yīn )shàng zòu zhe de míng qǔ 。
文章第六段: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hé táng de sì miàn ,yuǎn yuǎn jìn jìn ,gāo gāo dī dī dōu shì shù ,ér yáng liǔ zuì duō 。
zhè xiē shù jiāng yī piàn hé táng zhòng zhòng wéi zhù ;zhī zài xiǎo lù yī páng ,lòu zhe jǐ duàn kōng xì ,xiàng shì tè wéi yuè guāng liú xià de 。
shù sè yī lì shì yīn yīn de ,zhà kàn xiàng yī tuán yān wù ;dàn yáng liǔ de fēng zī ,biàn zài yān wù lǐ yě biàn dé chū 。shù shāo shàng yǐn yǐn yuē yuē de shì yī dài yuǎn shān ,zhī yǒu xiē dà yì bà le 。
shù féng lǐ yě lòu zhe yī liǎng diǎn lù dēng guāng ,méi jīng dǎ cǎi de ,shì kě shuì rén de yǎn 。
zhè shí hòu zuì rè nào de ,yào shù shù shàng de chán shēng yǔ shuǐ lǐ de wā shēng ;dàn rè nào shì tā men de ,wǒ shí me yě méi yǒu 。
文章第七段: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hū rán xiǎng qǐ cǎi lián de shì qíng lái le 。cǎi lián shì jiāng nán de jiù sú ,sì hū hěn zǎo jiù yǒu ,ér liù cháo shí wéi shèng ;cóng shī gē lǐ kě yǐ yuē luè zhī dào 。
cǎi lián de shì shǎo nián de nǚ zǐ ,tā men shì dàng zhe xiǎo chuán ,chàng zhe yàn gē qù de 。
cǎi lián rén bú yòng shuō hěn duō ,hái yǒu kàn cǎi lián de rén 。nà shì yī gè rè nào de jì jiē ,yě shì yī gè fēng liú de jì jiē 。liáng yuán dì 《cǎi lián fù 》lǐ shuō dé hǎo :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yú shì yāo tóng yuán nǚ ,dàng zhōu xīn xǔ ;yì (y )shǒu xú huí ,jiān chuán yǔ bēi ;qú jiāng yí ér zǎo guà ,chuán yù dòng ér píng kāi 。
ěr qí xiān yāo shù sù ,qiān yán gù bù ;xià shǐ chūn yú ,yè nèn huā chū ,kǒng zhān shang ér qiǎn xiào ,wèi qīng chuán ér liǎn jū。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 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kě jiàn dāng shí xī yóu de guāng jǐng le 。zhè zhēn shì yǒu qù de shì ,kě xī wǒ men xiàn zài zǎo yǐ wú fú xiāo shòu le 。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yú shì yòu jì qǐ 《xī zhōu qǔ 》lǐ de jù zǐ :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cǎi lián nán táng qiū ,lián huā guò rén tóu ;dī tóu nòng lián zǐ ,lián zǐ qīng rú shuǐ 。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jīn wǎn ruò yǒu cǎi lián rén ,zhè ér de lián huā yě suàn dé “guò rén tóu ”le ;zhī bú jiàn yī xiē liú shuǐ de yǐng zǐ ,shì bú háng de 。
zhè lìng wǒ dào dǐ diàn zhe jiāng nán le 。
——zhè yàng xiǎng zhe ,měng yī tái tóu ,bú jiào yǐ shì zì jǐ de mén qián ;qīng qīng dì tuī mén jìn qù ,shí me shēng xī yě méi yǒu ,qī yǐ shuì shú hǎo jiǔ le 。
作者:朱自清
作品鉴赏:
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作者首先交代了作者去荷塘的时间和缘由。开头就说出这几天“颇不宁静”的内心状态。“颇”字是对不宁静心情的强调。下文中作者思绪翻飞,神驰万里,或行或止,或喜或愁,都和这“颇不宁静”的心情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一句是作者进行艺术构思的焦点,也是《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文眼。 它以强烈的直接抒情开始,将淡淡哀愁流露在字里行间,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第二部分从荷塘周遭的环境写起,向“荷塘月色”的主体进发。作者先写曲折幽僻的小煤屑路。通过“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的叙述,暗写了在这种气氛环境中作者的一颗寂寞的心。继而实写荷塘四周的林木,虚写没有月光时的阴森气象,虚实相参地。
勾勒出此刻荷塘的环境和作者的心境。最后以赞美今夜的淡淡月光作结。平时无意于荷塘的月色,尽管今晚的月光只是淡淡地,仍然觉得很好。读者带着这种思索转入了下一段。这个结句完成了由写景到抒写作者心情之间的过渡。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月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yuán)女,荡舟心许;鷁(yì)首徐回,兼传羽杯;欋(zhào)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jū)。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在于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之美。第四、五段最能体现这种美。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段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朦胧的月光中,有着奇异的光彩。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受。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却把它比喻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形象,这种把一种感觉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感觉的形象的写法,在修辞学上称为“通感”或“联觉”。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启发读者更加广阔深远的想像和联想,让读者从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出发,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个“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明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又如:“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里写“黑影”和“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但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2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下处处关联这种不宁静的心绪: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听到热闹的蝉声和蛙声,心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发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感慨,不满于现实,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淡淡的忧愁情绪笼罩了全文。
但是,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与“淡淡的忧愁”相伴随的,还有“淡淡的喜悦”。课文开头,“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可见作者是想摆脱忧郁情怀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着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今晚却很好”,经过一番澄思静虑,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真正暂得自由,心系于美景,怡然之情顿生;由赏景而思接千载,想到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可见,“淡淡的喜悦”同样笼罩了全文。
直接而集中地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第三段的内心独白。这一大段独白,是从不宁静到观赏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个过渡,表达了作者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和寻求摆脱冲突的愿望。作者的这种心情,在月下荷塘这样一个幽美的环境中,表现的便是忧愁与喜悦相交织的审美情怀。
总之,忧愁与喜悦是相伴共生的:处忧愁之中而向往喜悦,处喜悦之中而受忧愁的牵掣。它们是作者观景时矛盾心态变化的两个方面。但内心的波动没有大起大落,而是有所掩抑的,情感的抒发是有所节制的(他自称是个“中和主义者”),这就是所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主义”的表现。所以无论是忧愁还是喜悦,都是“淡淡的”。
关于本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历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写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有人认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现作者愁闷的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作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有人认为它不是抒发作者逃避现实的情绪,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对黑暗实现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3品味精美语言
本文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力求“真”,“真就是自然”(《论逼真与如画》),“回到朴素,回到自然”(《今天的诗》),以为“藻饰过甚,真意转晦”,便不可取。他不用绮丽的、古奥的、生僻的字词来雕琢描绘事物,而显千情万态于轻描淡写之中。但也不是单纯的朴素,而是寓灵机、灵巧、灵动、灵秀于朴素之中,也常依据忽然触发的感受,凭借丰富的想像,使物象灵光闪现,把读者引入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以本文而论,作者不用浓墨重彩,画的是淡墨水彩。适当地运用一些有色彩的词语,但更多地是运用比喻,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画面的色彩淡中有浓。如写静态的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写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写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是写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这些词句,全无奇异之处,但是用在本文的语境中,却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审美特征。再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泻”字也很平常,但与“静静地”修饰语相配合,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绝无声响,幽静幽美。又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达情意,这里用来写流水,流水无声而又好像有情意。它们嵌在句子中,不像苦心经营的,却很有表现力。其他如写荷叶用“挨”,写灯光用“漏”等,都很见作者的语言功力。
本文用了三十多个叠字,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音韵美。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绿树,隐隐约约的远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缕缕的清香,静静的花叶,薄薄的青雾,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首先,说明作者的思绪变化:不静→求静→得静→出静,回归现实,高于现实
带着淡淡的忧愁走出家门,趁月色出来散心,顺着幽静的小路一路走来,自然而然地来到了日日经过的荷塘边,一去看那月下的荷塘。月色下的荷塘是那样的美,比之白天又别有一番风致。荷叶是亭亭的如舞女的裙,可以想象荷叶随风起舞时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而点缀其间的白色的荷花,不禁让人想起她“出污泥而不染”的特性。荷花又是形态各异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用上“袅娜、羞涩”二词,在作者的眼里荷花俨然已是仙子一般了。作者用细致的工笔和绝妙的比喻,对荷叶的形神、荷花的资质进行一番令人神往的描绘,荷花、荷叶的优美形象似已展现眼前。
这还不是最美的,一缕“微风”让这副极美的荷花图动了起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霎时,荷香如歌,似有若无,花叶颤动,流波溢彩,叶、花、形、色、味浑然一体。人也在微风中全身心地沉醉在这荷塘美景之中了。
而这似乎还不够极致!再看看塘上的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叶下的流水被密密的叶子遮住了,不能看见,而叶上“如流水”一般的月光却在 “静静地泻”着,一个“泻”字,化静为动,使人看到了月光的流动感;“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个“浮”字又突出了雾的轻飘朦胧。叶子和花在薄雾笼罩下,迷迷蒙蒙,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如梦似幻。月色迷蒙柔和、薄雾轻笼飘浮,这月下的荷塘真是恍如仙境了!满月而有淡淡的云雾,给人的感觉如“小睡”一般,正如作者此时的心境,却是恰到好处。作者在这里无意中流露出了淡淡的喜悦。“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 杨柳的倩影不是 “投”在荷叶上,作者偏偏用了一个“画”,仿佛是一位绘画高手在泼墨挥毫,精心描绘一般,使投在荷叶上的影子贴切自然、美丽逼真,富有情趣。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月色清淡,黑白相间的光和影犹如和谐的旋律,荷香缕缕,水乳交融,作者如此细腻入微的感受真是令人如痴如醉!
这美丽的景色可以让作者忘记自己的忧愁了吧?但是“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都没有。”作者还是无法摆脱那一缕愁绪,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相互交织,给优美的月下荷塘披上朦胧的轻纱,清幽淡雅、安谧柔和、朦胧和谐,荷塘与月色融为了一体!
读着朱老先生的《荷塘月色》,便宛若置身荷塘一般,仿佛在那幽径上走着的是自己了。那亭亭碧绿的荷叶,那婀娜多姿的荷花,月色迷蒙、薄雾缭绕的荷塘便又展现在眼前。
一 以真言写真景
《荷塘月色》描写了哪些景物呢?文题标得明白:一是荷塘,一是月色。在历代诗文中写荷塘的不少,写月色的更多。但本文的“荷塘”、“月色”绝对区别于其他的“荷塘”、“月色”。这里的荷塘不会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里的月色也不能是“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里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这里的月色是“荷塘的月色”。正因为作品鲜明地突出了景物的特色,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特定环境下了特定景物,文章所要抒发的真挚感情才有可靠的寄托,才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
先看对荷叶的描写:“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如果我们抛开特定的环境,用“青翠的玉盘”来比喻荷叶行吗?当然行,而且表现力还相当强。这样的描写既绘出了荷叶的色,又表现了荷叶的质,还状摹了荷叶的形。然而这种比喻只好在朝霞、夕照里,或蒙蒙细雨中,绝不能在淡淡在月光下。夜不辨色,更难辨质,月色中所见的荷叶,主要是其自然舒展的形态,与裙十分相似。
写荷花,原文连用了三个比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花娇艳华贵,堪以美人作比。宋代诗人杨成里的《莲花》诗中就有“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的句子。朦胧的月色中把荷花看成美人,而且是刚出浴的,朦胧之感恰当好处。相反,若不是在朦胧的月色中,而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也有几分牵强。
文章这样描写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种断断续续,似有似无的感觉绝不会产生于书声琅琅的清晨,也不会产生于阳光刺目的中午,只能产生于“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的寂静的月夜。我们再看另一个写花香的句子:“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清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紫藤萝瀑布》)这是灿烂阳光下的花香,紫色的花儿正“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着,满目耀眼的紫色刺激得作者生出“香气也是淡紫色的”这样的感觉显得十分自然。
直接描写月光的只有一句,本文多是以影写月,这也是被历代文人所称道的表现技法。“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倩影,却又象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这里的黑影参差且斑驳,给人一种摇荡起伏的去感。为什么?就因为它是落在荷塘里。荷塘里“微风过处……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黑影落在这波痕上面,当然更显参差和斑驳。也正因为荷塘处于这种动态,杨柳的倩影才象“画”而不是“印”在荷叶上。也正因为有了那道凝碧的波痕,光与影才现出一条条五线谱似的曲线,让人联想到“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二 以真言抒真情
文坛许多作家为了写出不朽之作,都刻意追求作品能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但文章写出来,又往往给人矫揉造作之嫌。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缺乏精深的语言功力,以至造成一字不稳,真情尽失的遗恨。《荷塘月色》一文则能以准确贴切的语言,抒发出作者因置身于良辰美景而生出的“淡淡的喜悦”,以及社会带来的又终究难以排遣的“淡淡的哀愁”。
荷塘月色是美妙温馨的,这样的景色当然能给人以喜悦。本文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但透过写景的词语便不难体察作者当时喜悦的心情。叶子象裙,裙又是“亭亭的舞女的”;花是“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花香似“歌声”,光与影如“名曲”。这些词语哪个不饱含喜悦色彩?但这种喜悦毕竟是“淡淡的”,没有激动和狂喜。上节提到的删去的“刚出浴的美人”一喻,除了它有悖于特定的环境外,也与“淡淡的喜悦”这一特定的情感不谐。试想,面前立一群“刚出水的美人”,表现出的喜悦还能是“淡淡的”吗?
在整个写景过程中一直充溢着这种“淡淡的喜悦”,但原文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后还有一句“峭楞楞如鬼一般”;仅此一句,就足以搅扰了温馨的美景,破坏了喜悦的心情。峭楞楞的鬼影带给人的只有恐怖,没有喜悦,就连那“淡淡的哀愁”也不会由此产生,更不会生出“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如此美妙的联想。
尽管身处良辰美景,到底无法排遣“淡淡的哀愁”。“一个人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语中置一“觉”字,文章便增添了无穷意味;少这一字,则真成了自由的人,那就只有喜悦,没了哀愁。还有,“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中的两个“一定”,更能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难言的苦衷。
在对美景的描写过程中应该尽是喜悦了吧?也不尽然。看这句:“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的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描写路灯,尽选消极的词语和事物,而且句式舒缓,语调低沉,读者从字里行间似乎能听到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息声。同是写灯,《我的空中楼阁》是这样的语言:“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在这如歌的行板中洋溢着作者按捺不住的喜悦。以上两段描写,词语当然不能互换,就连句式也绝不能互调。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此时,正值“四·一二”运动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朱自清先生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荷塘月色》的结构,是圆形的,外结构、内结构均如此。从外结构看,这篇作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也呈一个圆形。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理历程的需要。他知道,作为社会的人,是无论如何摆脱不了现实的骚扰的,苦闷之中,何以排忧?在他看来,“还是暂时超然的好”、“乐得暂时忘记”(《那里走》),宁静也好,超脱也好,都只能是短暂的。所以,出了门还得回来,获得片刻的静最终还得回到嚣闹中去。结构和内容的紧密联系,使《荷塘月色》读来文气酣畅、浑然天成。
朱先生的语言,历来是“新而不失自然”,在口语的基础上刻意出新。既有平白如话,毫无雕饰之感的文字,更有精心“择练”的遣词用字。点活了月光和雾气的“泻”“浮”二字;把量词活用为形容词的“一丝”“一带”“一道”“一二点”等等,都生动地起了丰富、润饰、强化形象的作用。叠词的运用,更是朱先生的擅长,例如,以“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以“层层”刻画它的深度,用“曲曲折折”表示荷塘的广度,用“蓊蓊郁郁”极写树木的繁茂,都产生了鲜明的实观效应,同时,读起来又节奏明朗、韵律协调,有音乐美的感觉。
文章三大部分之间的转接,十分妥贴。第一部分(1至3段)写夜赏的缘由,用“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4至6段)的夜景描写,烘托出一片宁静之后,让蝉声和蛙声打破宁静,借此转下最后的第三部分,写六朝采莲的热闹和江南故乡采莲的情状,心境又回到现实生活了。
从理论上说,汉语中不存在W和Y这两个声母,之所以要用这两个字母来表示两个声母,仅仅是为了记录音节的方便,事实上/wang/=/uang/
/ya/=/ia/。
不过,也有部分学者以为,/weng/有时会接近于/veng/。比如“蓊蓊郁郁”这个词,楼主可以自己感受一下,发音时并不是完全依靠上下唇,上齿是会接触下唇的,这里面会有一点牙齿的作用。因而也有观点以为这两个音可能在发音过程中口腔里有气流的摩擦,而这个是声母的发音特征。不过,这种情况还是很特殊的,仅在很少的环境中出现,因而大部分人还是认为W、Y这两个声母并不存在。在语言学上给它们的名字叫“零声母”。
《荷塘月色》课文讲解[讲解]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文章起句点明夜游荷塘的缘由。透露出作者在白色恐怖重压下的心境。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坐着乘凉”而“忽然想起”,正是“心里颇不宁静”的体现。作者在苦闷惆怅心情的驱使下,想去寻找“另有一番样子”的荷塘月色,表示了对自由美好的向往。文章从心情写起,带进题目所制定的范围:晚上(时间),荷塘(地点),月色(情景)。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子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分号前写屋外,视觉所及,是渐渐升高的月亮;听觉所闻,是已听不见孩子们的欢笑。分号后写屋内,妻子在迷迷糊糊地哄孩子睡觉,“迷迷糊糊”说明妻子也恹恹欲睡了。这既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和环境:夜深人静,又写出了文章开首透露的作者的心境。因为“心里颇不宁静”,就愈感到时间过得慢,所以月亮升高是“渐渐”;因为“心里颇不宁静”而另有一番心思,即使夜深人静,妻子的眠歌也听不真切,只能是“迷迷糊糊”的。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文章写墙外已没有孩子们的欢笑,妻子唱着眠歌,自己的运作是“悄悄地”,这些都照应到“夜深人静”。如此宁静的环境衬托了作者不宁静的心境。这是第一节,即第一段,点明了作者颇不宁静的心境,暗寓作者内心倾慕荷塘月色同丑恶的和黑暗社会的矛盾,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一句实写沿塘的曲径。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分号后以两个并列的分句就“白天”和“夜晚”两个时间的情况说明分号前分句所说的“幽僻”,这是虚写。曲折、幽僻、寂寞等词的运用,都服从题目所确定的内容要求。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写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这一句又实写树木。写荷塘前,先写荷塘四周的景色,勾勒荷塘的轮廓。“蓊蓊郁郁”是双音节词“蓊郁”的重叠,属于形容词重叠“AABB”的形式。“蓊”读wěng。作者将“蓊郁”重叠写成许多树“蓊蓊郁郁”在荷塘四面,加强了夜晚的寂寞、荷塘的幽僻和心情不宁静那种情景交融的气氛。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再虚写无月的黑夜的怕人。写月色前,先写没有月亮的晚上。“阴森”是形容词,这类形容词可以充分利用音节在语言上所表达的特殊效果,而构成以一个单音节为主体其后带上重叠的为音节为辅助成分的形式(ABB),成为“阴森森”。它一方面与上文的“蓊蓊郁郁”照应,另一方面又反衬出下文的“淡淡”的月光,“难得后来片刻逍遥”的喜悦夹杂着淡淡地哀愁。以上两度实虚结合的描写,渲染了荷塘幽僻阴森的氛围,这是与下面一节作者直抒胸臆的文字完全一致的,是作者追求宁静的精神状态的艺术反映。这种精神状态,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典型表现。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作者用一句话赞美月光,点明荷塘月色的特色是“淡淡的”,这就定下了全文的基调。 这是第二节,虚实结合,总写荷塘月色。寥寥几笔,勾勒荷塘四周环境,为下文具体细致地描绘荷塘月色作了铺垫。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第三节起句描写了作者独游荷塘的姿态神情。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到了另一世界里”暗示与白天的世界不同。这里作者一说平常身不由己,目下暂得宽余。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象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又一次暗示自己独处月下于白天不同,说明现在自由,而白天没有自由。这里,再说平常身不由己。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里独处的妙处;进一步点明现在和白天不同,作者三说平常身不由己。作者在夜阑人静的深晚踱游幽僻的荷塘,再三感慨自己平时不得自由,流露出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但又感到孤独、寂寞的心情。把上面这些话和文章开首的那句话联系起来看,作者那种在白色恐怖重压下不得自由的苦闷,那种在白天里被逼着做事、说话的难堪处境跃然纸上。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一句既是下文详细描写荷塘月色的起领,又流露出压抑不自由的作者暂得宽余欣赏荷塘月色的淡淡的喜悦。这淡淡的喜悦和上文表现出来的潜藏作者心底很难倾吐的淡淡得哀愁,交织成一片薄薄的烟雾,笼罩在下文那幅诗情画意的荷塘月色上,使整个画面呈现朦胧恬静的色彩,传达出安谧柔和的气氛。这是第三节,抒发月下独处的自由感,披露文章开头“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上第二、三两节合成全文第二段,写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这是第四节,细致描绘荷塘的容貌,顺序写出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层次井然,委婉精细,栩栩如生,柔美动人。整个一节没有谈月,但处处有月。写荷叶、写荷花、写荷香、写荷波,都确然是在月光照耀下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一节专写月色。上一节写叶子底下的流水被遮住看不见,这一节写叶子上面的月光如流水一般,两节之间巧妙地借“流水”一词过渡。喻月光如流水,取动词“泻”加以点化,正面描写月色的形貌。“泻”字从“流水一般”这个比喻而来,写出了月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活生生地描绘了月光照在荷叶和荷花上的情状。叠词“静静”又照应了第一节所写的情景:夜深人静。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一句侧面衬托月色。作者写月色不离荷塘。“薄薄”正是塘上雾气蒸腾使月色朦胧的写照。“浮”这个动词把水气和月色交织在一起的雾的轻柔,以及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特点准确地表达了出来,妥贴地刻划了“薄薄”的形貌。上述两句给画面涂上了一层素淡朦胧的底色。这正与第二节末句“淡淡的”月光相呼应,又与下文淡淡的云使月光不能郎照相勾联。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下写,色彩和姿态比前文描写又是另一番样子。文章用了两个比喻,前一个承上文“泻”字而来,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实感;后一个承上文的“浮”字而来,表现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飘渺轻柔的姿容。文章似乎仍在写荷叶、荷花,其实不然,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一层淡淡地云”使月色增添不少情趣,照应了第二节末句和上面“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句,还说明了月光为什么不能朗照因而是“淡淡的”原因。作者喜欢这样朦胧的月色恰到好处,这固然可以说是作者如实地描摹客观景物的特点,但跟当时远离火热斗争的作者闲适而未免寂寞的心境不是没有关系。淡淡的月色正与作者自己的淡淡的哀愁相吻合。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象是画在荷叶上。写黑影和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落下的。文章写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出月光轻盈荡漾。“参差”是双声词,读cēn cī,长短、高低、大小不齐的意思,“斑驳”的原意是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指影子深浅不一。倩,读qiàn,美丽的意思。这两句和前面比喻荷叶和花似牛乳、似轻纱,既是写别的景,却又无处不是在写月色。作者深知孤月是“难写之景”,所以把它与荷塘及其四周景物结合起来写,就不仅可以得孤月之形而且可以得孤月之神(即作者在月色里寄托的情思)。文章正是透过不同的景物、通过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一句转折复句是前几句描写月色的总结。作者又一次运用“通感”或“移觉”的修辞说法,把上文描写的月光、树影揉合在一起,在读者面前,既树立视觉形象又树立听觉形象,给读者以清新雅洁的艺术享受。 这是第五节,着力描写月色,先是正面写,后是反衬。多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工巧熨贴。有光有影,有明有暗,从月光的映照下又进一步写出了荷塘胜景。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象是特为月光留下的。这两句从写荷塘写到四周的树,又从四周的树写到月光。“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是形容词AABB的重叠形式,这种重迭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这两个叠词和下一句的“重重”以及再下一句的“阴阴”是上文“蓊蓊郁郁”在月光下的迷人景色。“重重”和“阴阴”又自然地笼罩着沉郁的气氛。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象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这两句又从月光写到树,然后从树写到远山。前一句写树,近景、低景;后一句写山,远景、高景。因为山远,又是在夜晚,所以是“隐隐约约”的。文章逼真地从近到远,从低到高地描绘了重重围住荷塘的树木、从树隙里漏出来的月光、烟雾般的阴阴树色和隐约可见的远山,充分渲染了荷塘幽静的气氛。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以灯光衬托月色。沉醉于恬静诗意中的作者并没有忘记描写月色,但作者又不直接描写月色,而是通过拟人化的比喻,把树缝中漏出来的“没精打采”的灯光比喻成“渴睡人的眼”,反衬出月色的朦胧迷人。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在上面静态描写之后,笔锋陡转,突然让蝉鸣蛙叫闯进恬静的月夜,使过于沉寂的空气变得生气盎然,作者用这样的热闹来烘托月夜的寂静和自己心情的寂寞,大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要幽”之妙。分号后面用“但”字来一个极大的转折,使笔锋又转。蝉蛙如此“热闹”,作者却一点也没有被感染,“我什么也没有”。这似出乎意料,实则在意料之中,作者为排遣“不宁静”的心情,去夜游宁静的荷塘,但借景消愁愁更愁,作者还是摆脱不了那绵绵的愁绪,有的仍然是对现实的不满,对未来的迷惘。这就和开头所写的“颇不宁静”的心情再次作了照应,使夜游自始至终笼罩着淡淡的哀愁,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这一类知识分子四顾茫然、愁闷徘徊的处境。 这是第六节。这一节照应第二节,再写荷塘四周环境,着重写树,使荷塘与月色融合,并用其他景物衬托,使景色更完整。上述第四、五、六三节合成第三段,描写荷塘月色,是全文重点所在。文章先写荷塘,次写月色,再环顾四周,层次清楚。作者从远近高低、天上地下、波光粼影、蝉鸣蛙叫等各个角度和各个方面来描写荷塘月色的美丽变幻,渲染出一种令人神往的安谧朦胧而又有生气的夜景,表示作者对美好、自由、光明的向往。[小结] 这篇散文以“我”夜游荷塘的行踪为线索,从“带上门出去”写起,到“推门进去”收尾。在夜游荷塘的过程中,作者时而缓步前行,时而停立凝想,一路上把荷塘周围环境、荷塘、荷叶和荷花、月光以及远远近近的树木、山色,陆续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仿佛跟着他一路去观赏、领略“这无边的荷香月色”。这篇散文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从这篇散文里,我们可以看到朱自清散文清新委婉的艺术风格:精到细致的观察,谨严缜密的结构,朴素洗炼的语言,情景交融的描写。本文的写作特色,具体说来有三点: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写景、抒情的结合之上有独到之处。作者以自然的美反衬社会的丑。在对自然美的描写和赞美中,渗透着自己孤高的情志,深沉的感慨和对美好自由的向往。在白色恐怖重压下的作者“难得后来片刻逍遥”,欣赏荷塘月色的淡淡喜悦中,夹杂着作者不满黑暗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现实的淡淡地哀愁,正是这个基调给优美的荷塘月色披上了一件朦胧恬静的轻纱。作者的感情和景物的色彩融合无间。2运用比喻,形象生动,本文突出地运用比喻,常常是连着用,成串地用,这就可以从多种角度,多方面去加强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生动性,唤起读者诗意的联想和想象。如第五节中描写月光沭浴的荷叶和荷花,连用两个比喻“似牛乳”、“似轻纱”,淋漓尽致地表现月光下的荷叶和荷花那种飘渺轻柔的姿容。至于第四节、第五节中被当代语言学家改名为“通感”或“移觉”的两个比喻,以前被人们称为特殊的比喻,更是妙不可言。 3用词精当,富于表现力。本文用词准确鲜明生动,表现在两点上:一是动词的选择一丝不苟,煞费苦心。如第四节中“点缀”、“挨”,第五节中“浮”、“泻”等用得极其贴切。二是叠字形容词的匠心运用。全文共用二十六个叠词,有二字叠(AA)、三字叠(ABB)、四字叠(AABB)。很短的散文中大量运用叠字,丝毫不觉复沓,这主要是作者喜欢运用这种叠字来表现事物的特征和姿态,使得文章写景必豁人耳目,抒情必沁人心脾,同时也是为了使行文缓舒徐,读来富有节奏感。 ¥ 5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荷塘月色》课文讲解 《荷塘月色》课文讲解 [讲解]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文章起句点明夜游荷塘的缘由。透露出作者在白色恐怖重压下的心境。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坐着乘凉”而“忽然想起”,正是“心里颇不宁静”的体现。作者在苦闷惆怅心情的驱使下,想去寻找“另有一番样子”的荷塘月色,表示了对自由美好的向往。文章从心情写起,带进题目所制定的范围:晚上(时间),荷塘(地点),月色(情景)。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子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分号前写屋外,视觉所及,是渐渐升高的月亮;听觉所闻,是已听不见孩子们的欢笑。分号后写屋内,妻子在迷迷糊糊地哄孩子睡觉,“迷迷糊糊”说明妻子也恹恹欲睡了。这既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和环境:夜深人静,又写出了文章开首透露的作者的心境。因为“心里颇不宁静”,就愈感到时间过得慢,所以月亮升高是“渐渐”;因为“心里颇不宁静”而另有一番心思,即使夜深人静,妻子的眠歌也听不真切,只能是“迷迷糊糊”的。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文章写墙外已没有孩子们的欢笑,妻子唱着眠歌,自己的运作是“悄悄地”,这些都照应到“夜深人静”。如此宁静的环境衬托了作者不宁静的心境。 第 1 页 这是第一节,即第一段,点明了作者颇不宁静的心境,暗寓作者内心倾慕荷塘月色同丑恶的和黑暗社会的矛盾,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一句实写沿塘的曲径。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分号后以两个并列的分句就“白天”和“夜晚”两个时间的情况说明分号前分句所说的“幽僻”,这是虚写。曲折、幽僻、寂寞等词的运用,都服从题目所确定的内容要求。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写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这一句又实写树木。写荷塘前,先写荷塘四周的景色,勾勒荷塘的轮廓。“蓊蓊郁郁”是双音节词“蓊郁”的重叠,属于形容词重叠“AABB”的形式。“蓊”读wěng。作者将“蓊郁”重叠写成许多树“蓊蓊郁郁”在荷塘四面,加强了夜晚的寂寞、荷塘的幽僻和心情不宁静那种情景交融的气氛。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再虚写无月的黑夜的怕人。写月色前,先写没有月亮的晚上。“阴森”是形容词,这类形容词可以充分利用音节在语言上所表达的特殊效果,而构成以一个单音节为主体其后带上重叠的为音节为辅助成分的形式(ABB),成为“阴森森”。它一方面与上文的“蓊蓊郁郁”照应,另一方面又反衬出下文的“淡淡”的月光,“难得后来片刻逍遥”的喜悦夹杂着淡淡地哀愁。以上两度实虚结合的描写,渲染了荷塘幽僻阴森的氛围,这是与下面一节作者直抒胸臆的文字完全一致的,是作者追求宁静的精神状态的艺术反映。这种精神状态,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典型表现。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作者用一句话赞美月光,点明荷塘月色的特色是“淡淡的”,这就定下了全文的基调。 第 2 页 这是第二节,虚实结合,总写荷塘月色。寥寥几笔,勾勒荷塘四周环境,为下文具体细致地描绘荷塘月色作了铺垫。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第三节起句描写了作者独游荷塘的姿态神情。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到了另一世界里”暗示与白天的世界不同。这里作者一说平常身不由己,目下暂得宽余。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象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又一次暗示自己独处月下于白天不同,说明现在自由,而白天没有自由。这里,再说平常身不由己。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里独处的妙处;进一步点明现在和白天不同,作者三说平常身不由己。作者在夜阑人静的深晚踱游幽僻的荷塘,再三感慨自己平时不得自由,流露出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但又感到孤独、寂寞的心情。把上面这些话和文章开首的那句话联系起来看,作者那种在白色恐怖重压下不得自由的苦闷,那种在白天里被逼着做事、说话的难堪处境跃然纸上。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一句既是下文详细描写荷塘月色的起领,又流露出压抑不自由的作者暂得宽余欣赏荷塘月色的淡淡的喜悦。这淡淡的喜悦和上文表现出来的潜藏作者心底很难倾吐的淡淡得哀愁,交织成一片薄薄的烟雾,笼罩在下文那幅诗情画意的荷塘月色上,使整个画面呈现朦胧恬静的色彩,传达出安谧柔和的气氛。 第 3 页 这是第三节,抒发月下独处的自由感,披露文章开头“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以上第二、三两节合成全文第二段,写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 这是第四节,细致描绘荷塘的容貌,顺序写出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层次井然,委婉精细,栩栩如生,柔美动人。整个一节没有谈月,但处处有月。写荷叶、写荷花、写荷香、写荷波,都确然是在月光照耀下的。 第 4 页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一节专写月色。上一节写叶子底下的流水被遮住看不见,这一节写叶子上面的月光如流水一般,两节之间巧妙地借“流水”一词过渡。喻月光如流水,取动词“泻”加以点化,正面描写月色的形貌。“泻”字从“流水一般”这个比喻而来,写出了月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活生生地描绘了月光照在荷叶和荷花上的情状。叠词“静静”又照应了第一节所写的情景:夜深人静。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一句侧面衬托月色。作者写月色不离荷塘。“薄薄”正是塘上雾气蒸腾使月色朦胧的写照。“浮”这个动词把水气和月色交织在一起的雾的轻柔,以及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特点准确地表达了出来,妥贴地刻划了“薄薄”的形貌。上述两句给画面涂上了一层素淡朦胧的底色。这正与第二节末句“淡淡的”月光相呼应,又与下文淡淡的云使月光不能郎照相勾联。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下写,色彩和姿态比前文描写又是另一番样子。文章用了两个比喻,前一个承上文“泻”字而来,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实感;后一个承上文的“浮”字而来,表现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飘渺轻柔的姿容。文章似乎仍在写荷叶、荷花,其实不然,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一层淡淡地云”使月色增添不少情趣,照应了第二节末句和上面“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句,还说明了月光为什么不能朗照因而是“淡淡的”原因。作者喜欢这样朦胧的月色恰到好处,这固然可以说是作者如实地描摹客观景物的特点,但跟当时远离火热斗争的作者闲适而未免
以上就是关于莽怎么读,葳怎么读,蓊怎么读全部的内容,包括:莽怎么读,葳怎么读,蓊怎么读、“葱葱茏茏”的近义词是什么、一、《荷塘月色》中运用了很多这样的词语,你读读感觉怎么样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