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按正史《三国志》评论孙权,而不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来说,实际上孙权有些像打酱油的,没有存在感。
孙权,字仲谋。生于公元182年,驾崩于公元252。公元201年执掌江东基业。时年19岁。公元229年登基,时年47岁。在位23年。驾崩时70岁,是曹操,刘备和他同期最后一个去世的,三国吴国的建立者,史称吴大帝。
孙权的基业是建立在其父孙坚其兄孙策基础上,和刘备与曹操白手起家不同,用现在的话说孙权是典型的富二代。但发展,扩大,兴盛。彻底成就帝王之业却是孙权。
和他同时代的曹操曾言:生子当如孙仲谋,刘备有言: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可见和他同时代的一个级别的人对孙权的评价还是颇高的。但随着时间和历史的推移,后世对孙权的评价越来越低。
实事求是地说,就孙权和曹操,刘备二人相比,孙权的个人操守,军事能力。政治素养都远逊于曹刘,首先是继位之后不追封其兄孙策为帝,显得气度太小分别两度向曹操曹丕父子称臣,虽然是名义上的,但却是有失身份。张文远威震逍遥津,杀的孙权不次于赤壁曹操之败,登基之后逼死陆逊。
晚年之际国家政局不安,两废太子,导致朝堂党争,孙权死后数次宫廷政变,国家动荡不按,对比魏蜀两国的基本安定,差的太远。
孙权这个人比较残忍,猜忌心很重,薄恩寡义。陈寿拿勾践和孙权类比,应当是比较适合的,换言之,此人可同甘苦,未必会共富贵,在三国中,魏蜀两国都有统一天下之雄心,而孙权却没有,守住自己现有的利益和形式是孙权的目标,可见孙权也算是胸无大志之辈。
在魏蜀吴三国里东吴是法统与合理性最差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帝“禅让”曹魏。刘备自称继承汉祚。而孙权却没有任何称帝的理由和法理,实际上就是个大军阀。
孙权 作为一代豪杰,他肯定有着过人的地方。但你知道他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性格分析
孙权 执掌江东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十九岁的小青年。但他在处理事务中所表现出的老练、机智与沉稳,跟实际年龄极不相符。根据一些历史文献不能分析出他:深藏不漏、审时度势、深谋远虑、略有自负 的性格特点。
深藏不漏:关于赤壁之战,孙权其实是主战的,因为以他的性格刚毅,是不可能投降的,因此一直不露声色。之后周瑜回来解了他的疑惑,这才宣布开战。
审时度势:建安十六年,毅然决定自京口徙治秣陵,又在石头山建石头城。次年改秣陵为建业。黄初二年因与刘备争夺荆州,以荆州的鄂城为政治中心改称武昌。同年九月,又将都城自武昌迁回。这样 孙权 开创了南京的建都历史。
略有自负:赤壁之后, 孙权 兵分两路,一是周瑜取荆州,二是自己带领取合肥一代,自己就久攻不下,调周瑜兵马来帮忙,结果程普带兵到了,导致小命差点丢了。
深谋远虑:孙权是三国吴帝国的创建者,孙坚次子。十四岁便随兄长 孙策 转战,参与平定江东,孙策猝亡后, 孙权 接掌江东。在一代名将周瑜的辅佐下领导东吴在赤壁战胜曹操。使天下成三国鼎立之势。
总的来说,孙权为一代豪杰,有着过人的地方。孙权的性格特点:深藏不漏、审时度势、深谋远虑、略有自负。你了解了吗?
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孙权为人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崇尚侠义,喜欢蓄养贤才,因此渐与父兄齐名。他常跟随在孙策左右并参与内部事务的决策,其才能令孙策都自叹不如。每当宴请宾客时,孙策常常回头看着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会是你的手下。”此时,孙权与胡综、朱然在吴郡读书。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许贡门客行刺而去世,临终前命孙权接替其位,孙权当年虚岁十九岁。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于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孙权
孙权这个人不简单,罗贯中在描写孙权外貌的时候是这样说的,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二十二世后裔。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曹操曾称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小的时候生长在孙坚孙策的光环下,文武虽然出众但是和父兄比起来还是差很多,所以个人认为孙权有种恭谦的心态,因为不恭谦也不行啊,孙权不需要展示自己,因为再怎么展示都不如父亲大哥。
直接说性格吧
礼贤下士:刚刚接手江东的时候,听从大哥遗言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开了招贤馆,广纳天下名士。
深藏不露:关于赤壁之战,孙权其实是主战的,因为以他的性格刚毅,他是不可能投降的,父亲大哥用性命换回的城池他是不会想让的,但是在开会的时候,文官主降,武官主战,他一直都没表态,不露声色,知道周瑜回来解了他的疑惑,这才宣布开战。
审时度势:孙权在刘备占了荆州之后,完全可以趁他脚跟未稳用得胜之师大举进攻,但是考虑到曹操的因素,还是顾全大局和刘备联盟(其实都快气死了),后来关羽打曹操的时候是偷袭的好时机,孙权也是先想到的是接亲求和,然后被关于拒绝,所以才偷袭的荆州。
虚心纳谏:这点不用多说,张昭、张纮、鲁肃的纳谏,基本上孙权都会采纳,哪怕是自己不乐意的。
略有自负(年轻人的通病):赤壁之后,孙权兵分两路,一是周瑜取荆州,二是自己带领取合肥一代,自己就久攻不下,调周瑜兵马来帮忙,结果程普带兵到了,孙权确说:不用新兵,看我带自己的士兵先打一仗,现实实力,结果小命差点丢了。
刚毅果断:周瑜用美人计诱惑刘备,结果弄巧成拙,孙尚香嫁了刘备,孙权一看杀不成刘备马上改用怀柔政策,后来得知刘备逃跑,马上摘下宝剑,让手下去追,并且说了就算杀了自己妹妹,也要带刘备回来,可见关键时刻,不儿女情长,也是大将风范。
孙权:善劝,对部下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具体解析:
(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期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
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扩展资料:
孙权劝学这个故事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在这个故事里孙权向吕蒙详细解答了“为什么读书”“读什么样的书”和“怎样读书”三个问题。
资料补充: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阳县南)人,三国时吴国名将,从孙权攻占各地后随周瑜等破曹于赤壁,又定计取荆州,擒关羽。授南郡太守,封居陵侯。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孙权劝学
以上就是关于历史上的孙权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全部的内容,包括:历史上的孙权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孙权的性格特点、三国演义的孙权是怎样的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