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时期官员等级划分

文熙2023-05-07  22

东汉末年郡武官和县武官分别称“都尉”和“县尉”

都尉:汉人常称太守为郡将,郡尉为副将。 景帝中元二年(前148),改称都尉。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30),裁撤各郡都尉,用兵时临时设置,事毕即省,惟边郡仍有设置。

县尉:秦、汉制度,与县丞同为县令佐官,掌治安捕盗之事。一般大县二人,小县一人。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为巩固统一成果,秦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中央官制的创建就是重要的举措。

秦始皇在完成对全国的统一后,对战国以来的官僚制度进行了一次大的整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整套整齐划一的行政机构,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大加强。这一中央官制的核心被后世称之为“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丞相,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为百官之长;太尉,掌军事,不常置,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掌管图籍章奏,监察百官,兼管律令。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直接隶属于皇帝,是皇权至上的体现。 秦代九卿,包括:廷尉、卫尉、郎中令、奉常、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官僚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中央政府确立了丞相制度。西周、春秋以来已有所谓“相”、“傧相”之称,“出接宾曰摈(傧),入赞礼曰相。”孔子就曾担任鲁国的“相”。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相国,复置丞相,设一员称丞相,设二员称左、右丞相。秦二世诛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后,以赵高为中丞相,于是秦丞相又有中丞相一名。

秦朝在设立丞相的同时,还设御史大夫以牵制丞相。秦始皇时期“御史大夫”地位仅次于丞相,是秦中央政府的核心人物之一。秦朝御史大夫的职掌相当广泛,“在殿中,……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还负责掌管律令和司法审判事务。因为御史大夫侍奉皇帝左右,极容易成为皇帝的心腹。

秦朝还设有“太尉”一职,职掌军事,其地位与丞相相当。

秦朝中央机构,在“三公”之下还设有“九卿”,包括:廷尉、卫尉、郎中令、奉常、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

廷尉掌司法,主管刑狱,为秦朝全国最高司法官;卫尉掌宫廷警卫;郎中令掌皇帝侍从警卫;奉常掌宗庙祭祀礼仪;典客掌诸侯及归附的少数民族之礼仪和对外关系;宗正掌皇族宗亲内部事务;治粟内史掌国家财政税收;少府掌山河湖海税收和供皇室需要的手工业制造;太仆掌皇室车马;中尉掌京师保卫。

一般认为三公是政务官,而九卿则是事务官、行政官,九卿的职能主要是与天子的私事有关,因而九卿的设置及其功能说明封建时期设官治理国家的考虑还不成熟,也是封建社会初期国家事务不多,天子及皇族事务压倒一切的表现。

以上就是关于秦朝时期官员等级划分全部的内容,包括:秦朝时期官员等级划分、求古代官位、东汉末年郡武官和县武官分别称为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254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