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风俗有哪些

饮水机桶2023-05-07  22

主要有咬春、打春。

每一个节气都有专属于它自己的传统习俗,立春节气当然也不例外。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一年四季将由此开启。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风俗又有不同的表现,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立春”这一日,我国民间咬春的另一种食品就是萝卜。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立春时“迎春”也是一项传统习俗。旧俗立春前一日由两名艺人顶冠饰带沿街高喊:“春来了”,就是传统的“报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打春”,是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春牛有纸牛和泥牛之分,扮作芒神的人用红丝绸缠扎的鞭子猛抽春牛三下,即为“打春牛”,意为打走春牛的懒惰,督促人们在春回大地之际,赶紧耕种。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正月十四的10:42:36打春。

“打春”,是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春牛有纸牛和泥牛之分,扮作芒神的人用红丝绸缠扎的鞭子猛抽春牛三下,即为“打春牛”,意为打走春牛的懒惰,督促人们在春回大地之际,赶紧耕种。

民间会在这一天进行打春牛来作为迎春的一个仪式,祈祷新的一年可以五谷丰登,有一个好的收成,打春牛,是用彩色的鞭子鞭打春牛,把牛赶回县府里面里面,有酒果供奉,大家一起唱秧歌,祈祷新年。

立春节气的活动有:迎春、糊春牛、打春牛、咬春、踏春。

1、迎春

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以及“龟子报春”、“铜鼓驱疫”等,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迎神时多举行大班鼓吹、抬阁、地戏、打牛等活动。其他一些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2、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

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3、打春牛

打春牛,又称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是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

4、咬春

立春日时令饮食是作春饼、赠春盘、食春菜等饮食之俗,以迎春、庆春。春饼是立春日典型的时令食品,从魏晋南朝时代起,人们迎春食春饼。春饼是一种薄面饼,取生菜、果品、饼、糖等置于盘中,取迎新之意,时称“春盘”,也可赠送亲友品尝。

5、踏春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1、春牛是用桑木制作骨架,春泥制作身体,做成的泥牛,高四尺,长八尺,民间有立春抽打春牛的习俗。表示冬天过去,要催牛下地干活了,是祈求丰收的意思。

2、立春也叫打春,是二十四节气中,春天的第一个节气,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一年之际在于春”,古人十分重视春天的到来,因为这是一年的开始,代表可以种植土地,收获粮食,这是人们获取生存来源的基础。

3、早在几千年前,立春这一天周天子就会带领三公九卿去郊外的田野边,进行迎春的祭祀仪式。高承的《事物纪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这个时期周公就制作了春牛,表达劝耕的意思。

4、汉代,鞭春牛风俗就开始流行,表达大家祈求丰收的愿望。立春这天的清晨,文武百官会身着青衣、戴青帽、插着青色的旗子,把土牛送到城门外,每个官员执鞭打土牛,表示迎春。

5、《京都风俗志》里也说“东设芒神,西设春牛。”东边放着春神的牌位,西边放着土牛,祭祀春神之后,“众役打焚,故谓之‘打春’。”这就是立春被称为“打春”的由来。

6、最后大家会将春牛打碎,碎片抢回家,抢到了就是象征家里会丰收。

以上就是关于立春的风俗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立春的风俗有哪些、明天正月十四打春是几点、立春节气的活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251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