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山以东“是“山东”的其中一个含义。”山东“在古代有很多含义,例如:
1、山的东坡。参见"山西";
2、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又称关东。亦指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
3、称太行山以东地区;
4、汉时称古齐鲁地区;
5、省名。因在太行山以东,故称。唐属河南河北道,宋属京东路,金改京东路为山东路,明置山东布政使司,清至今相沿称山东省。
崤山。
“山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是一个地理概念,泛指崤山、华山以东的地区;到唐宋时期指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而山东作为政区名称,始于金代。
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境内有齐国和鲁国,所以山东又被称为“齐鲁大地”或“齐鲁之邦”,并以“鲁”为山东省的简称。山东因为是孔子与孟子的出生地,又被称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崤山,又称肴山,古代地名,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洛阳之间的黄河流域,(又称三崤,亦名二崤,今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北三十公里。),常与附近的函谷关并称崤函,是中国古代军事战略重地,以地势险峻、关隘坚固、易守难攻著称。
扩展资料:
一、位置境域
崤山山脉是秦岭东段规模较大的支脉之一,它西南端与陕西华山山脉相连,西北面有宏农涧河谷地分割,东南面被洛河谷地所截,大致分布在宏农涧河与洛河之间,自西南向东北一直延伸黄河岸边。长达160余公里,宽约40~50公里,构成了洛河与宏农涧河的分水岭。
二、相关战争
肴山之战
晋国军队曾经在公元前627年(春秋时代)在此地与秦穆公派去东征的秦军大战,秦国全军覆没,晋军坑杀秦国军队。此战至使秦国失去了向东发展的信心,转而向西,吞并了一些戎狄部族,称霸西戎。
参考资料:
山东古代叫齐。
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武王伐纣之后,姜子牙被封到齐地,而周公姬旦被封到了鲁地。由此,齐国和鲁国成为山东半岛最著名的两个诸侯国。自古以来,山东均被称为“齐地”,或者被称为“三齐”,被封到此地的藩王一般也被称为齐王。
介绍
齐国和鲁国虽然都是周朝分封的大国,但两国所走的道路却完全不同。齐国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凭借鱼盐之利,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使齐国成为一个富裕的军事强国。而鲁国呢?却走上了一条“礼制”的道路,将西周正统王朝的礼乐文化,一项项地教会了鲁国的居民。最终使得鲁国成为诸侯国中,最讲究秩序的国家。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因“趋利”而强大,而鲁国却因为过分崇尚“礼制”而逐渐衰落。因此当时人都认为,“齐政”远胜于“鲁政”。然而随着儒学的兴起,以及统一帝国——汉朝的建立,注重秩序的“鲁政”逐渐成为了主流,而注重商业、讲究实用的“齐政”逐渐湮灭无存。为何?因为对于统一大国来说,“鲁政”更适合农业社会,在重农抑商的环境下,齐政变得不合时宜。
当年则齐强面鲁弱,因此山东皆被称为“齐”。但随着儒家文化的深入,山东开始称鲁不称齐。当年则齐盛而鲁衰,后世华夏文统宗鲁,而齐国之俗则泯于千年之中矣。
战国时期的“山东六国”的“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
战国七雄之中,秦国与其他六国以崤山为界,除了秦国在崤山以西之外,其余的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这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山东六国指的是战国时期除秦国以外的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山东六国与秦国并称为战国七雄。
扩展资料
崤山:
崤山一般指崤山山脉,崤山,以古崤县得名,又称嵚崟山、肴山,古代地名,在河南省西部,洛宁县西北,长安(今陕西省西安)、洛阳之间的黄河流域,常与附近的函谷关并称崤函,是中国古代军事战略重地,以地势险峻、关隘坚固、易守难攻著称。天下“九塞”之一。《春秋》僖公三十三年(前627年)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崤,即此。
崤山山脉为秦岭东段支脉。西南—东北走向,分东西两崤,延伸在黄河和洛河间,长160千米。为褶皱断块山。海拔大多在1500米以上,山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低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东六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崤山
山东简称“鲁”,古为齐鲁之地,因在太行山之东,故称山东。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从北至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山东地势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山东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就诞生在这里。
府是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区划,但是唐至清山东都不是九州、八府、一百单八县的。
明清山东下辖6府15州89县。6府是济南、东昌、兖州、青州、登州、莱州。此外,河间府、大名府部分县也在今山东境内。15州有临清州、济宁州、胶州、滨州、高唐州、德州、东平州、濮州、莒州、宁海州、恩州、冠洲、曹州、金州、复州。89县名字多有改动。
扩展资料:
古代山东:
现代意义上的山东特指太行山之东的齐鲁两地,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始于金代。这里所说的齐鲁两地,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鲁国的主要势力范围。
齐鲁两国作为周公、姜太公的封地,具有相同的文化属性,在政治、经济上互通,春秋末期就形成了齐鲁文化圈,并且因孔子、孟子等贤人倍出,讲究教化,承袭传统,所以自古就有“齐鲁大地,礼仪之邦”之称。
至金代,“山东”作为特指的行政区划名称首次出现,范围就是当年齐鲁两国所含的广大土地。元朝时,山西作为特指的行政区划名称也首次出现,这里的山西并不是指当年的秦国。山东、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到了清朝时,山东省、山西省的名称被固定下来并且延续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东承宣布政使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府 (汉字)
山东在古代的一些州名:
1、夏禹分九州时,山东属于青州。
2、秦并天下,分天下为36郡,其中在山东地区设置了齐郡、东郡、薛郡、琅邪郡。
3、汉武帝划分天下为十三州,其中在山东地区设置了北部的青州和南部的徐州、兖州。及至东汉、曹魏、西晋。
4、南北朝时期,争战频仍,经济破坏。刘宋时,增置冀州治历城。其后入于北魏,改冀州置齐州。北魏亡,属北齐,不久为北周所并。
5、宋初,山东隶属于京东路和河北路,后又增置京东西路,曹州、郓州属京东西路。
6、清初设置山东省,“山东”才成为本省的专名。
以上就是关于山东在古文中是不是专指崤山以东全部的内容,包括:山东在古文中是不是专指崤山以东、秦朝时期,以哪座山以东被称为“山东”A.崤山B太行山C巫山D.雪峰山、山东古代叫什么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