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佳能1ds32023-05-06  26

介子推。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也把为了找出介子推而放火烧山的那一天规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吃青团和糯米糖藕。

介子推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耳的臣子,在重耳躲避祸害的流亡期间,忠心耿耿的大臣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当有大臣提及,晋文公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介子推闭门不见,带着老母亲躲入了深山。晋文公为了让介子推主动出来,下令火烧山。最后却发现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还给晋文公留下一首血诗。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寒食节习俗:

1、禁火: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

2、拜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

3、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_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

以上就是关于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全部的内容,包括: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而设的节日、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221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