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三势力心理学的信息

坚定的锡兵2023-05-06  31

第三大势力:人本学派

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学派(Humanism)或人本论(Humanistic Theory),广义言之,本词泛指一切强调人性尊严与重视个人自由及个人价值的理论狭义言之,本词义同人本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

人本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中,除精神分析论与行为论之外的一派新兴理论因此,人本心理学号称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心理学兴起与四十到五十年代,在理论取向上,一方面反对以病患研究为基础的精神分析论,另方面反对以动物及幼儿简单行为研究为基础的行为论人本心理学家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的经验,价值,欲念,情感,生命意义等重要问题人本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助长个人健康发展,自我实现以至造福社会

自我实现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核心。

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指人本主义心理学。

科学心理学建立以后,出现了现代心理学的十个主要学派,其中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心理学逐渐发展壮大,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三大势力”。其中以弗洛伊德、荣格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为第二势力,以华生开创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第一势力,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第三势力。

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三大流派主要受益于美国的心理学实践,具备直接和系统的对于异常心理的治疗方案和手段。获得了更多来自精神科专业医生和组织的认可。三大流派分别应对潜意识、行为和自我完善三个层面的治疗与心理发展,恰巧相互支撑和相互完善形成一个完整的大体系。

代表人物: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像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安全需要(人身安全、健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归属与爱的需要(分为友情、爱情),尊重的需要(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认识需要(感知、理解力和学习,好奇心,对于知识、真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解释宇宙之谜的一成不变的欲望),审美需要(包括诸如秩序、匀称、完整、结构以及存在于某些成人身上和几乎所有健康儿童身上的对行为的完满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审美需要是类似本能的,它在自我实现者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自我实现需要(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的能力)。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罗杰斯的非指导式咨询:非指导式咨询(受辅助者中心疗法)是罗杰斯创建的一种人本主义的心理疗法。通过动员受辅助者内在的潜能进行自我理解,改变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看法。

产生自我指导的行为,以达到自我治疗的目的。罗杰斯认为,受辅助者中心疗法的关键在于咨询态度和咨询气氛。成功的咨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设身处地的理解(同理心)。

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人本主义学派。

人本主义学派:人本主义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70~80年代迅速发展,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界近三十年来崛起的第三势力,它有整体化的时代发展趋势,它抗衡于第一势力精神分析学派与第二势力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人类认识自己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人本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1970)和罗杰斯(1902~1987)。马斯洛的主要观点: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将之与动物的本能加以区别,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发展的;他按照追求目标和满足对象的不同把人的各种需要从低到高安排在一个层次序列的系统中,最低级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这是人所感到要优先满足的需要。罗杰斯的主要观点: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并倡导了“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

被称为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的是人本主义。

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一种思潮。兴起于十三世纪末的意大利,以丹第、薄伽邱等人为先驱。主张脱离教会势力,鼓吹人文教育,重视人的价值及尊严,并加强体格的锻链。此概念奠定了欧洲各国人文教育的基础,对整个欧洲文化的发展有相当深远的影响。

人本主义最重要的假设之一是马斯洛提出,他认为人具有向「真善美」的本性,即跟我国孟子所提倡的性本善论是相近的。

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向更好的自己成长、提升的内在动力,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完成对自我的实现,强调个人都有内在意识、能够对自我问题进行自知,也即是自我反思、反馈,进而发挥自我潜能,从而自我实现。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x0d\\x0d\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E.B.Titchener,1867—1927),是自心理学独立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该学派于1899年产生于德国,后在美国得到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渐趋衰落。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即心理经验的构成元素及结合的方式与规律,并主张心理学应该用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或构造,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结合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他们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其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但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该学派是用实验法独立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学派,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学的发展。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组成部分。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并陷入元素主义与内省主义境地,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x0d\\x0d\(二)行为主义学派\x0d\\x0d\行为主义学派(又称早期行为主义学派)于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J.B.Watson,1878—1958)。这一学派不同意心理学探讨意识,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心理学的目的应是寻求预测与控制行为的途径。他们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客观观察所能获得的并对所有的人都清楚的东西”,也就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反应”(S—R)的行为公式。行为主义主张客观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摆脱主观思辨的性质,更多从实验研究中得出结论。但他们无视行为产生的内部过程,反对研究意识,引起不少人的非难与反对。\x0d\\x0d\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托尔曼(ECTolman)、赫尔(CLHull)、斯金纳(BFSkinner)。新行为主义认为,有机体不是单纯地对刺激作出反应,它的行为总是趋向或避开一个目标。在动物和人的目的行为之间,必须有一个“中介”因素,这就是个体的认知。也就是说在“刺激—反应”过程中,加进一个中介变量(O),使行为主义的模式成为“S—O—R”。这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新行为主义强调客观的实验操作,冲击了内省心理学,促进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和程序教学的开展,但陷入了还原论和机械论的境地。\x0d\\x0d\(三)格式塔学派或称完形学派\x0d\\x0d\该学派1912年创建于德国,创始人韦特海默(M.Wertheimer,1880—1943)、考夫卡(K.Koffka,1886—1941)、苛勒(W.Kohler,1887—1967),后期代表有勒温(K.Lewin,1890—1947)。这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此派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S—R公式,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完形或整体结构,并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感情的元素的总和,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他们这种重视整体的观点和强调各部分之间动态的联系以及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该学派否认过去经验的作用,陷入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境地。\x0d\\x0d\(四)精神分析学派或心理分析学派\x0d\\x0d\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1900年,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这一学派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广为流传,颇具影响。\x0d\\x0d\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两部分:意识与潜意识。潜意识不能被本人所意识,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动机与欲望。他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人命运和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其中本我与生俱来,包括着先天本能与原始欲望;自我由本我分出,处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对本我进行控制与调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良心与理想两部分,主要职能是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三者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平衡被破坏,则导致精神病。\x0d\\x0d\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潜意识与心理治疗,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并获得了某些重要的心理病理规律,但他们的一些主要理论遭到许多人的反对。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沙利文(H.S.Sullivan)、霍妮(K.Horney)、弗洛姆(E.Fromm)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说、泛性论和人格结构论,强调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对精神病产生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在美国形成了新精神分析学。\x0d\\x0d\新精神分析学派仍然保留着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尽管在其理论中有不同的概念名称,但归根结底,仍然是潜意识的驱力和先天潜能起主要作用。\x0d\\x0d\(五)认知学派\x0d\\x0d\认知心理学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后迅速发展。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U.Neisser)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这一学派理论的成熟。广义的认知心理学还应该包括皮亚杰(J.Piaget)的发生认识论,他把人的认识发展看成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并仔细研究这一过程的发展阶段。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因此,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这一学派反对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不一定必须在搞清心理的生理基础后,才能研究心理现象。他们把人看成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认为人脑的工作原则与计算机的工作原则相同,因而可以在计算机和人脑之间进行类比。他们强调人的已有知识结构对行为和当前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并力求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方式发现人们获取和利用知识的规律,达到探究人类认知活动规律的目的。他们还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对人的认知过程进行整体综合分析。\x0d\\x0d\认知心理学派的理论含有辩证法的因素,对反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论、弗洛伊德主义的非理性主义有积极的意义,对扩大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促进心理学的现代化、发展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等均有贡献,而且成为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但他们把人的心理看成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加以研究,在心理学界依然存在争论。\x0d\\x0d\(六)人本主义心理学\x0d\\x0d\人本主义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1908—1970)和罗杰斯(CRogers,1902—1987)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建的。它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贬低人性、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趋力,又反对行为主义学派把意识看作是副现象,认为人不是“较大的白鼠”或“较缓慢的计算机”,主张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因为,他们相信,人的本质是善良的,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巨大的心理潜能,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和教育,人们就会完善自己、发挥创造潜能,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的。为此,他们从探讨人的最高追求和人的价值角度,认为心理学应改变对一般人或病态人的研究,而成为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学,揭示发挥人的创造性动机、展现人的潜能的途径。该学派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x0d\\x0d\人本主义方法论不排除传统的科学方法,而是扩大科学研究的范围,以解决过去一直排除在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外的人类信念和价值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门尚处于发展中的学说,其理论体系还不完备,他们对人的一些研究还停留在关于人性的抽象议论上,因而不能揭示人的心理本质规律。

以上就是关于心理学第三势力心理学的信息全部的内容,包括:心理学第三势力心理学的信息、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流派的第三势力,它的基本理论核心是( )、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2109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