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十五从军征
作者:佚名,朝代:汉。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翻译:
一个十五岁的男孩去打仗,直到八十岁才回来。他遇到一个乡下的邻居,就问他:“我家里还有谁?”你的地方现在是松树柏树丛中的坟墓。在我家门前,我看见那只野兔从窝里进进出出,那只野鸡在我家屋脊上飞过。
院子里种着野生小米,井边种着野生向日葵。用去壳的野生谷物来烹饪,挑选向日葵叶子做汤。汤和饭准备好了,但我不知道谁给它吃。出了门朝东望去,旧的眼泪自由地洒在了衣服上。
赏析:
这首诗突出了“十五年从军,八十年初返乡”的老兵形象。它还侧重于“家庭”的形象。与此同时,一笔一画的“乡亲”形象也十分生动。饱经风吹雨打、郁郁不乐的老人,无所畏惧、豪言壮语的村民,枯草古柏的家园,荒冢的荒芜,共同构成了一个真实感人、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画面,典型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一面。
特别是英雄和他的家人彼此,出发了,艺术和艺术的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谁打仗,整个六十五年,是唯一的幸存者,所爱的人谁没有服兵役,坟墓松柏是郁郁葱葱,希望能看到他们生活在贫困的生活痛苦以及每次可能牺牲步兵;作品描述了主人公在为国家奋战65年后无家可归的不幸经历和痛苦感受。比起那些只能进入沉默、黑暗、寒冷的坟墓的亲戚们,他也是一个“幸运的人”。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作品具体写的是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
这样,作品就不仅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恶,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出自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
作者佚名 朝代汉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他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原为“遥望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
《十五从军征》
作者: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注释:
1、始:才。
2、归:回家。
3、道逢:在路上遇到。
4、道:路途。
5、阿: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
6、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7、遥看:远远的看
8、柏:松树。冢:坟墓。
9、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10、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11、雉:野鸡。
12、中庭:屋前的院子。
13、生:长
14、旅:野的
15、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旅生的谷叫旅谷。
16、旅葵:即野葵。
17、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18、持:用。
19、作:当作。
20、羹(:糊状的菜。
21、一时:一会儿就。
22、贻:送,赠送。
23、沾:渗入。
翻译: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
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
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
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
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
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
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
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询问,读者由开头两句诗展开的遐想的翅翼也在主人公焦急的劈头问话声中收束。,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雪地里浇下的一盆冰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在这动乱的年月,我的亲人们竟无一幸存者?多少年来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那,就是我的家吗?不,不,不可能!
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站在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的面前,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这是怎样一种情境,将掀起读者怎样的感情波澜呢?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呢?他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到。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低声哭了起来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和了多么丰富、多么深厚、多么沉痛的感情内涵啊!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作品具体写的是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作品就不仅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恶,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试想,他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家中已了无亲人,而只有荒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呢?他又怎能不感到茫然呢?他向远方望去,难道自己的祖国里,只有自己一家是这样的吗?不是的。其悲惨的遭遇是谁造成的,尽管诗中未明言直说,但我们只要联系到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则不难看出这一点。根据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说法,此诗晋时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汉乐府诗集
汉乐府诗集
1、《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2、《病妇行》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
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门塞牍,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
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
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
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3、《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
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独徘徊。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
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臣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4、《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5、《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6、《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
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7、《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9、《孔雀东南飞》
序曰:汉末建安中,
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
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
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
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
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
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
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
恐此事非奇。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
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
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
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
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
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
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
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
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0、《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1、《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2、《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从军北征
李益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译文及注释
天山下了一场大雪,薄海刮来寒冷的风。行军途中,战士都吹起《行路难》的笛曲。沙漠里征军三十万,一到夜晚,所有的战士都一起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
遍:念piān。
回首:一作回向。
月中:一作月明。
赏析
这里是一个壮阔而又悲凉的行军场景,经诗人剪裁、加工,并注入自己的感情,使它更浓缩、更集中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李益对边塞景物和军旅生涯有亲身的体验。他的边塞诗与有些人的作品不同,并非出于想象或模拟,而是直接来自生活,因而诗中往往隐藏着他自身的影子,对读者有特殊的感染力量。这首诗的题目是《从军北征》,说明诗人也参加了这次远征从远征途中耳闻目睹的无数生活素材中选取了一幅最动人的画面,并以快如并刀的诗笔把它剪入诗篇。
诗的首句天山雪后海风寒,是这幅画的背景,只七个字,就把地域、季节、气候一一交代清楚,有力地烘托出了这次行军的环境气氛。这样,接下来不必直接描述行军的艰苦,只用横笛遍吹一句就折射出了征人的心情。《行路难》是一个声情哀怨的笛曲,这里用了遍吹两字,更点明这时传来的不是孤孤单单、声音微弱的独奏,而是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合鸣,从而把读者带进一个悲中见壮的境界。
诗的后两句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是这一片笛声在军中引起的共感。句中的碛里、月中,也是烘染这幅画的背景的,起了加重首句的作用,说明这支远征军不仅在雪后的天山下、刺骨的寒风里,而且在荒漠上、月夜中,这就使人加倍感到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
也许有人对这两句中三十万的数字和一时回首的描写,感到不大真实,因为一支行军队伍未必如此庞大,更不可能全军都听到笛声并在同一时间回首顾望。但是,植根于生活真实的诗歌,在反映真实时决不应当只是依样画葫芦,为了托出一个特定境界,收到最大艺术效果,有时不但容许而且需要运用夸张手法。
李益的这两句诗,如果一定要按照碛上行军的实际人数、按照闻笛回顾的现场情况来写,其艺术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只有像这样写,才能充分显示这片笛声的哀怨和广大征人的心情,使这支远征队伍在大漠上行军的壮观得到最好的艺术再现,从而获致王国维所说的境界全出的艺术效果。这不但不违背真实,而且把真实表现得更突出,更完满,也更动人。
乐声对人有巨大的感染力。李益在一些写边情旅思的诗中善于从这一点着眼、下笔,让读者随同乐声进入诗境,通过乐声引声的反应窥见诗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这首诗中,他却只摄取了一个回首看的动作,没有说明他们为什么回首看以及回首看时抱什么心情,但寓情于景,情在景中。这一动作所包含的感情,是一言难尽,又想象得出。
汉乐府 上邪
《上邪》
作者:汉乐府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注释:
1、上邪!:天啊!。上,指天。邪,语气助词,表示感叹。
2、相知:相爱。
3、命:古与令字通,使。衰:衰减、断绝。这两句是说,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4、陵:山峰、山头。
5、震震:形容雷声。
6、雨雪:降雪。雨,名词活用作动词。
7、天地合:天与地合二为一。
8、乃敢:才敢。敢字是委婉的用语。
翻译:
上天呀!
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
长存此心永不褪减。
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
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
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
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
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
直到这样的事情全都发生时,
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赏析:
与文人诗词喜欢描写少女初恋时的羞涩情态相反,在民歌中最常见的是以少女自述的口吻来表现她们对于幸福爱情的无所顾忌的追求。这首诗属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鼓吹曲辞》,是一位心直口快的北方姑娘向其倾心相爱的男子表述爱情。由于这位姑娘表爱的方式特别出奇,表爱的誓词特别热烈,致使千载之下,这位姑娘的神情声口仍能活脱脱地从纸上传达出来,令人身临其境。
首句上邪是指天为誓,犹言天啊!古人敬天畏命,非不得已,不会轻动天的威权。现在这位姑娘开口便言天,可想见她神情庄重,有异常重要的话要说。果然,姑娘终于把珍藏在自己内心,几次想说而又苦于没有机会说的秘密吐出来了: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相知就是相爱,相好。姑娘经过自己的精心选择,认为这位男子确实值得相爱。长命无绝衰是说两人的命运永生永世连结在一起,两人的爱情永生永世不会衰退。前一句是表白爱情的态度,后一句是进一层表白爱情的坚贞。爱情,只有与坚贞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是无比纯洁美好的。姑娘当然懂得这一点,因此她要进一步表明心迹。不过,她不愿再从正面直说,而是通过出人意料的逆向想象,从反面设誓。她先举出了五件非常之事作为设誓的前提:山无陵,江水为竭,是说世上最永久的存在物发生了巨变;冬雷震震,夏雨雪,是说自然界最永恒的规律发生了怪变;天地合是说整个宇宙发生了毁灭性的灾变,然后吐出了乃敢与君绝五个字。由于这五个字有五件非常之事作为支撑点,因此字字千钧,不同凡响;又由于设誓的前提没有一个会出现,因此乃敢与君绝的结果也就无从说起了。
清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评此诗说: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申说。如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迭用五事,两就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不见堆垛,局奇笔横。可谓句句在理。
这首古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敦煌曲子词申的《菩萨蛮》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明显地受到它的启发: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桔。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不仅对坚贞专一的爱情幸福的追求是如出一辙的,并且连续用多种不可能来说明一种不可能的艺术构思也是完全相同的。
《十五从军行》
年代: 汉 作者: 汉无名氏
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从军行 一作:征)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情感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诗句意思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背景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
作者简介
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诗经》亦是现实主义),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以上就是关于十五从军征翻译及赏析全部的内容,包括:十五从军征翻译及赏析、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自哪首诗、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