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衣不如新,友不如故。
选诗 弹歌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
解字 弹(dàn)歌:古歌谣名,选自《吴越春秋》,东汉赵晔著,是从原始社会口头流传下来而经后人写定的。
宍:(ròu 肉):“肉”的古字,此处指猎物。
说文
莽莽山中伐毛竹,
野藤续之成弹弓。
飞起泥弹逐禽兽,
赶进陷阱抓猎物。
会意)全诗才八个字,却将先民制作工具到进行狩猎的全过程如画般呈现在你的面前:制作工具共分两步。先是“断竹”,即砍伐竹子。你仿佛见到一群围裹着树叶、兽皮的原始先民在茂密的原始竹林里正手拿骨刀、石斧在砍伐根根竹子。“续竹”是制作过程的第二步。歌中没有交代“断竹”后怎样削枝、去叶、破竹成片,从画面的组接上来讲,从“
断竹”到“续竹”,中间已有所省略、承转。所谓“续竹”,是指用野藤之类韧性植物连
接竹片两端,制成弹弓。至此,狩猎工具已经制成。以下便接写打猎。 打猎也分两步。先是“飞土”,把泥弹装到弓上打出去。至于泥弹的制作过程,诗中也未作交代,但从“续竹”到“飞土”,可以想见还有一个制作泥弹的环节。“飞土”的目标,或是飞禽,或是走兽,可能是往陷阱里面赶,也可能是直接打中。一旦赶进去或打中,便向猎获物奔去。“逐宍”便是指追捕受伤的鸟兽。这首古老的《弹歌》就是一个活化石,令人联想起先民们在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条件和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颇不轻松的劳动场面。
选诗 伊耆氏蜡辞
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
解字伊耆氏:耆,qǐ,古帝号,即神农,一说即帝尧。本诗又名“蜡辞”,蜡: zhà,通“腊”,古代祭祀名,周朝年终大祭万物。 反: 通“返”, 宅: 住地,指原来的地方。
说文
风沙勿作恶,泥土回原处。
河水别泛滥,涓涓归沟壑。
昆虫莫要繁成灾,
杂木野草回山泽。
会意
这首上古歌谣《蜡辞》选自《礼记·郊特牲》,伊耆氏,就是神农氏,是掌管祭祀的官吏。古人每年十二月祭祀百神,感谢众神灵一年来对农作物的福佑并为来年的丰收祈福,称作“腊祭”。由于我国社会长期停滞在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阶段,腊祭的习俗至今还在我国农村的一些地方保留着。从这首短歌命令的口吻看,实际是对自然的“咒语”。 大水泛滥,土地被淹没流失,昆虫成灾,草木荒芜,眼看收获无望,在原始宗教意识的支配下,原始人企图靠着这种有韵律的语言,来指挥自然,改变自然,使它服从自己的愿望。所举土、水、昆虫、草木四物,与农业生产的好坏关系至为密切。希望土返回它的原地,田土不流失,或祈求用于蓄水与障水的堤防安稳、牢固。希望水流向它的洼地,不要泛滥成灾。希望昆虫不生,免除虫灾。希望稗草、荆榛等植物返回它们的山川沼泽地带,不再危害庄稼。
选诗 尧戒
颤颤栗栗 , 日谨一日。
人莫踬于山 , 而踬于垤。
解字》颤颤栗栗:小心谨慎的样子。踬:zhì
,跌倒。
垤:
dié
,小
土堆。
说文
为国之君责任大,表里如一日复日。
大山顶上不会倒,小土堆前跌跟头。
会意
这首歌谣史称尧戒
,
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第一条座名铭。其文言精意切
,
感情
融融
,
内涵博大精深。
相传尧由陶到唐就职后,根据在陶一带工作的经验,在他的住所门前竖立起一根大
木,上面刻着:颤颤栗栗,日谨一日,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史称尧戒,相当于现在
的座右铭。
帝尧在位七十年,
治陶、
治唐、
管天下政绩卓著
,
有口皆碑。
就在年老谢朝传位时
,
精心选择,把权力禅让给群众威信很高的舜,也不肯交给只知游山玩水、吃喝玩乐的不
肖儿子丹朱,从而造就了历史上尧天舜日黄金时代。
选诗 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解字
壤:据论是古代儿童玩具,以木做成,前宽后窄,长一尺多,形如鞋。玩时,先将
一壤置于地,然后在三四十步远处,以另一壤击之,中者为胜。
帝:据考证为尧帝。
说文
太阳出来就去耕作田地,太阳落山就回家去休息。
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种出庄稼就不会饿肚皮。
这样的日子真是自由自在,谁还羡慕帝王的权力!
会意
这首歌谣这首歌谣大约流传于距今
4000
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传说在尧帝的时
代,
“
天下太和,百姓无事
”
,老百姓过着安定舒适的日子。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边
悠闲地做着
“
击壤
”
的游戏,一边唱出了这首歌。
前四句概括描述了当时农村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最后一句抒发情感:
每天看着太阳作息,或劳作或休息。生活简单,无忧无虑。自己凿井,自己种地,
生活虽然劳累辛苦,
但自由自在,
不受拘束。
这样安闲自乐,
谁还去向往那帝王的权力?
帝王的权力对我有什么用呢?这句诗反映了远古农民旷达的处世态度,
反映了当时人们
对自然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自豪和满足,反映了农民对自我力量的充分肯定,也反映
了对帝王力量的大胆蔑视。
整首歌谣风格极为质朴,没有渲染和雕饰,艺术形象鲜明生动。表现了原始社会中
人们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感情,可以看做是老子道家思想的源头。
选诗康衢谣
立我烝民,莫匪尔极,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解字
康衢:宽阔平坦的大路,即“康庄大道”的由来。
烝:众多的意思。
匪:同非,
《古今风谣》作“非”
。
则:原则,规矩。
说文
帝尧为了老百姓,
每件事情好到极。
我们不用知识多,
按规做事就没错。
会意
这首上古歌谣创作年代与上选《击壤歌》相近,流传地区大约均在今天的山西临汾
市尧都区一带,见于《列子·仲尼》
。
在中国山西省市尧都区的东部,有个村庄叫康庄,也叫康衢庄。据《列子》记述,
尧治理天下
50
年后,有一次微服游于康衢,听到一群小孩子在唱歌:
“立我烝民,莫匪
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
。其大意是:帝尧为了我们广大的老百姓,没哪一件事不
是做得好到了极点。我们不用自己动脑筋、出主意,也不要揣度尧的意图,只要顺乎自
然法则,照着尧帝的规矩办就行了。尧看到百姓怡然自足,非常高兴,于是
“
召舜,禅
以天下
”
。
近年,论者从此诗歌中解读出政治斗争的含义,详情可参照相关论述。
选诗 南风歌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解字
南风:东南风,又称薰风。薰(
x
ū
n
)
:清凉温和。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
啊
”
。
解:解除。愠:含怒,怨恨,忧愁。
时:适时,及时,合时宜的。
阜(
fù
)
:丰富。
说文
南风清凉阵阵吹啊,可以解除万民的愁苦啊。
南风适时缓缓吹啊,可以丰富万民的财物啊。
会意
这首歌谣前两句始见战国尸佼的《尸子
·
绰子篇》
,相传为虞舜时歌唱运城盐池和人
民生活关系的民歌。
全诗四句,诗句错落,诗节对称,押韵讲究,辞达意显,借舜帝口吻,说世间万物
迎承薰风的恩泽,抒发了中国先民对
“
南风
”
既赞美又祈盼的双重感情,表达了虞舜为民
着想,以民之忧为己之忧的思想。
此诗当有诗外之旨。其实,先民们对
“
南风
”
的赞颂和祈盼,也正反映了他们在自然
力面前的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热烈虔诚的赞颂里,潜藏着忧郁无奈的心情。不过,由
于对
“
南风
”
的赞颂和祈盼,是通过拟想中的舜帝口吻表达的。因此,经后世儒家诗评家
的阐释,
“
南风
”
逐渐具有比兴之意,并成为帝王体恤百姓的象征意象;历代诗人也常以
“
南风
”
来称颂帝王对百姓的体恤之情和煦育之功。在古代诗歌语词中,
“
南风
”
是最具美
颂色彩的意象之一。
选诗 卿云歌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明明上天,烂然星辰;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
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圣贤,莫不咸听。
鼚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褰裳去之。
解字
卿云:一种彩云,古以为祥瑞的象征。卿,通
“
庆
”
。
糺
(ji
ū
)
:即
“
纠
”
,结集、连合;缦缦,萦回舒卷貌。
旦复旦:谓光明又复光明。旦,明亮。
明明:明察。
弘:大,光大。
从经:遵从常道。
允诚:确实诚信。
论乐:论,通
“
伦
”
,有条理、有次序;论乐,器乐演奏整齐和谐。
配:祭祀中的配飨礼。
迁:禅让。
鼚
(ch
ā
ng)
:鼓声。
轩乎:翩然起舞貌。
褰裳去之:指让贤退隐。褰裳,撩起下衣
。
说文
卿云灿烂如霞,瑞气缭绕呈祥。日月光华照耀,辉煌而又辉煌。
上天至明至尊,灿烂遍布星辰。日月光华照耀,嘉祥降于圣人。
日月依序交替,星辰循轨运行。四季变化有常,万民恭敬诚信。
鼓乐铿锵和谐,祝祷上苍神灵。帝位禅于贤圣,普天莫不欢欣。
鼓声鼚鼚动听,舞姿翩翩轻盈。精力才华已竭,便当撩衣退隐。
会意
这是一首上古歌谣,相传功成身退的舜帝禅位给治水有功的大禹时,有才德的人、
百官和舜帝同唱《卿云歌》
。诗歌描绘了一幅政通人和的清明图像,表达了上古先民对
美德的崇尚和圣人治国的政治理想。
此诗君臣互唱,
辞藻华美,
情绪热烈,
气象高浑,
文采风流,
意境超迈,
辉映千古,
孕育骚赋,足可与《诗》之
《雅》
、
《颂》
媲美。自战国、秦汉以来,禅让传说和
《卿云》
之歌,代代相传,深入人心,对形成以礼让为美德的民族精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此诗在民国初年与北洋军阀徐世昌时期规定为中华民国国歌。
选诗 麦秀歌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解字
麦秀:指麦子秀发而未实。
渐(
ji
ā
n
)渐:形容麦芒形状。
禾黍(
sh
ǔ
)
: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油油:形容浓密而饱满润泽的样子。
彼:
那;
狡
(
ji
ǎ
o
)
童:
美少年。
这里是贬称,
后借指壮狡昏乱的国君。
《诗经
·
郑风》
有《狡童》篇,内容与此无涉。
不与我好
(
h
ǎ
o
)
兮:
《尚书
·
大传》
作
“
不我好仇
”
,
《御览》
、
乐府同。
《文选》
注作
“
不
我好
”
。
说文
麦子吐穗尖尖芒;枝叶光润生长壮。
那个小子真顽劣,不愿同我好交往。
会意
麦秀歌是商纣王叔父箕子朝周时慨愤而作的诗篇,当作于西周初年,是中国现存最
早的文人诗。
此诗在寥寥十数字中,将亡国惨状和亡国原因和盘托出,而且又是凄凉悲惋。全诗
语言朴实,
音律优美,
声情相生。
后世对此诗评价甚高,
认为它
“
文词悲美,
含义深刻
”
,
常以之于《黍离》并举,来表示亡国之痛。
箕子在分封到朝鲜后,有一次去周朝朝拜,路过原来商朝的都城朝歌,看到城墙宫
室毁坏,长满了野生的禾黍。箕子对于商朝由于商纣王的昏庸而灭亡感到非常伤心,想
大哭一场来祭奠,可是此时已是周朝,自己还作了周朝的诸侯,于理不合;偷偷的哭泣
简单版
夏商周,春秋战
秦朝以后是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夏辽
金元明清二十朝
人教版
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扩展资料:
朝代歌,其主要是方便记忆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名称的歌谣。其形式多为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儿歌,或顺口溜。 历史朝代歌多是配合着“历史朝代年表”一同使用。编入小学课本。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发现于云南元谋的猿人化石表明,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距今近60万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并知道了用火。
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中国各地。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和西安半坡遗址,发现了人工栽培的稻谷和粟粒及农耕工具。
最古老的王朝夏朝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省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其势力和影响已达到黄河南北,并开始进入奴隶社会。继夏而兴起的商、西周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度。之后是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
大约在5000年前,中国人已知道了冶炼铜的技术。3000多年前的商代,开始使用铁器;在制陶方面,有了白陶和彩陶;丝织生产也相当发达,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提花丝织技术。到了春秋时期,制钢技术已经出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空前活跃,涌现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著名的哲学家老子、孔子、孟子和军事学家孙武等人物。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结束了长达250多年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秦始皇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建立了郡县制度。由他奠定的封建国家框架在以后的2000多年中一直被人们延用着。
他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组织30多万人在中国北部修建了绵延5000公里的长城,并生前就开始修筑庞大的坟墓。1974年发现的、守护秦始皇陵的秦兵马俑震惊了世界。8000个如真人大小的陶俑、陶马和战车栩栩如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了强大的汉王朝。汉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极大发展,人口达到5000万。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公元前140—前87年)是汉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他使中央政权实际控制的地方从中原扩展到了西域(今新疆及中亚一带)。他派使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从长安(今陕西西安)经新疆、中亚直抵地中海东岸的道路,被称为“丝绸之路”,中国绚丽的丝织品经此源源西运。随着东西交往的密切,佛教也于公元一世纪时传入中国。公元105年,官员蔡伦总结了民间造纸的经验,发明了造纸术,使人类的书写材料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汉之后,经历了三国、晋、南北朝、隋等朝代,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李渊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实行一系列开明的政策,把中国封建时期的繁荣昌盛推向了顶峰:有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纺织、染色、陶瓷、冶炼、造船等技术也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全国水陆交通纵横交错。
七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的力量不仅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伊犁河流域牢牢扎根,甚至扩展到中亚的许多城邦。中国与日本、朝鲜、印度、波斯、阿拉伯等许多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唐亡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战乱频繁的时期。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了宋朝(960—1279年)。宋朝曾先后有北宋、南宋,南宋时政权南迁,将北方先进的经济、文化推广到南方,促进了该区域的经济开发。宋代天文、科技以及印刷术均居世界前列,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堪称人类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其孙子忽必烈1271年入主中原,建立元朝(1271—1368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多政权并立的局面,实现了包括新疆、西藏及云南地区在内的全国大统一。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至宋元时期相继传入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1368—1644年)。其子朱棣(1360—1424年)即位后,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城池和宫殿,并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1405年至1433年,他派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了七次规模巨大的海上远航,途经东南亚各国、印度洋、波斯湾、马尔代夫群岛,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是哥伦布时代以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航程最远的海上探险。
明朝后期,中国东北部的满族人迅速崛起,于1644年建立清朝(1644—1911年),定都北京。清朝最著名的皇帝康熙(1661—1722年在位)统一了台湾,遏止了沙俄的入侵。他还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制定了由中央政府最终决定西藏地方领袖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在其统治下,中国疆土面积超过1100万平方公里。
十九世纪初,清王朝迅速衰败。英国在这一时期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清政府力图查禁鸦片。英国为保护鸦片贸易,于1840年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最后同英国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之后,英、美、法、俄、日等国家不断强迫清政府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自此,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统治,同时也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
参考资料:
幽王为博褒姒笑,宁肯烽火戏诸侯。
平王东迁始东周,诸侯纷争二百载。
桓文庄王称霸主,三霸雄立平原上。
毛遂自荐说楚王,完璧归赵相如功。
尝君养客鸣狗盗,不韦宾客为编书。
威王惊人治楚国,重耳治晋有良方。
重耳三舍有谋略,勾践忍辱灭吴国。
负荆请罪将相和,赵括无能败长平。
荆轲刺秦不复返,聂政刺相为英雄。
三家分晋大势去,商鞅变法强秦国。
虞国借道无邻邦,战国七雄终属秦。
马陵之战魏无力,围魏救赵孙膑略。
以逸待劳膑胜涓,走为上计蠡何往?
春秋战国乱纷争,韩国求和终被灭。
苏秦合纵连诸侯,终被张仪连横破。
纷乱之世争英才,战国风云值回忆。
王侯将相宁有种耶!----陈胜吴广
莫道石人一只眼, 此物一出天下反---隋末天下大乱
馨南山之竹, 书罪无穷;泛东海之波, 流恶未尽----隋末祖君彦檄炀帝文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清 龚自珍
说荆道项寻常事, 第一知己总数君--- 梁启超
谁敢横刀立马, 惟我彭大将军-----毛泽东
人教版朝代歌全文如下: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朝代歌,其主要是方便记忆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名称的歌谣,其形式多为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儿歌,或顺口溜,历史朝代歌多是配合着“历史朝代年表”一同使用。
朝代歌有多个版本,苏教版朝代歌如下: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扩展资料:
1、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2、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结束了长达250多年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
3、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了强大的汉王朝,汉之后,经历了三国、晋、南北朝、隋等朝代,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
4、唐亡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战乱频繁的时期,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宋朝曾先后有北宋、南宋。
5、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其孙子忽必烈1271年入主中原,建立元朝,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明朝后期,中国东北部的满族人迅速崛起,于1644年建立清朝。
6、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统治,同时也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
参考资料:
以上就是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歌谣,谢谢啦全部的内容,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歌谣,谢谢啦、中国历史朝代歌的全文、编写战国时期历史的歌谣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