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姓的来源和历史

牦牛奶2023-05-06  20

谢姓主要有两个来源:任姓和姜姓。

传说中任姓谢氏至少已有3500年的历史了,在“夏商周”三代之际几乎湮灭。姜姓谢氏已有2800年的历史了,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金华东西谢营村,尊奉炎帝(姜姓)第六十三世申伯(西周末年)为得姓始祖。

谢姓最早活跃于河南南部。楚人灭申并迁谢姓族人于淮河上游,从此,谢姓族人开始了南迁的历程,春秋时期,谢姓已经迁到山东、湖北、湖南等地。战国时,扩展到四川和贵州并汇容到当地的少数民族。

汉晋时谢姓已播迁到陕西、云南、贵州、江西、浙江等地。三国至南北朝时,谢姓家族成了天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唐朝时,谢姓始入福建。到明朝开始进入广东,并且发展到台湾,成为东南地区的名氏大姓。

历史上谢氏的主要聚集地有唐河、南阳、永昌、会稽、下邳、九江、章陵、陈郡、阳夏、康乐、东山、梅州市梅县区、大埔等。

根据2013年百家姓排名,谢姓的人口已达到1000余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7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西、湖南三省,大约占谢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福建、安徽、湖北、广西、台湾七省区,又集中了37%的谢姓人口。谢姓以郡望为堂号外,还有威怀、安晋、东山、宝树堂号。

谢姓拥有南洋谢氏总会、泰国谢氏宗亲总会、世界谢氏宗亲总会等宗亲会。

谢家的家谱文献:

谢家最早见于记载的家谱,是南朝人刘孝标注释《世说新语》时引用的《谢氏谱》,其中又分为《陈郡阳夏谢氏谱》和《会稽山阴谢氏谱》两种。前一种家谱在书中共引用七处,后一种引用一处。

从全部引文综合分析,这两种家谱的基本内容,包括东晋时两族谢氏人员的名讳、字号、承属关系、官爵、姻娅、子女、子女婚配等等。当时的社会特别重视谱牒,不仅朝廷选官要查寻家谱,而且社会上嫁女择婿也要以家谱为据。

为防止假冒,国家还专门成立有家谱局,社会上也有专门编撰和研究谱牒的世家。所以谢氏最早的家谱,有可能是根据谢氏提供的资料由官府修成的,时间最早不会超过东晋建国以后。《世说新语》所引用的《谢氏谱》,大概出自当时的官谱。

至于《隋书·经籍志》中收录的《谢氏谱》十卷,则是另外一种性质的家谱,即可能出自谢氏族人之手。但遗憾的是今天已经无法看到了。谢氏最早的一部完整家谱,是宋朝人汪藻根据《世说新语》和魏晋南北朝及隋朝史书编辑的《世说·陈郡阳夏谢氏谱》。

全谱包括世系表、正文、别族、人名考补四个部分,收录三国至隋陈郡谢氏94人,附录会稽谢氏4人。这部家谱的现存最早刊本,藏于日本,与宋本《世说新语》汪藻《叙录》放在一起,近年曾以珂锣版影印的形式与《世说新语》联合发表。

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介绍

东晋谢安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一直隐居拒绝为官,直到四十多岁才正式出仕。入朝为官后,谢安就为朝廷尽心竭力,为东晋政局稳定、多年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深受后世赞赏。

谢安画像

因为出身名门又年少聪慧,谢安从小就得到了东晋许多名士和官员的肯定。然而,谢安志不在仕途,一直拒绝他人的举荐和朝廷的 。为了躲避出仕,谢安跑到了会稽东山隐居,与王羲之等一票名士好友游山玩水,悠然自得。除了纵情山水,他当时还一直教育自己谢家的子弟。

直到在朝中为官的弟弟战败被贬,谢家在朝廷的势力减弱,谢安才起了出仕之心。公元360年,他先是在桓温帐下作司马,再被任命为太守,之后入朝一路升迁。373年,桓温意图篡位,谢安从容不迫与其笑谈许久,使他不敢下手,在他求九锡之礼时也是谢安借故拖延。谢安竭力辅佐皇帝,缓和桓族势力与朝廷的矛盾,协调百官,稳定朝政。

除了政治,谢安在军事上也有颇有成就。377年,谢安挑选侄子谢玄等人为将镇守广陵,从而击退了前秦的进攻。383年,谢安指挥淝水之战,以八万兵力击败号称百万的前秦大军,之后又为东晋收复失地,赢得40年的和平。

淝水之战后,谢安因为功高震主,开始受到皇帝的猜忌。于是,谢安主动交出权力,可惜不久病逝,享年66岁,被追赠太傅,谥号文靖。

谢安是谁

谢安是东晋生人,是当时著名的隐士、政治家、军事家,文韬武略无不精通。四十岁才出仕为官,之后二十余年一直为朝廷鞠躬尽瘁,他的一生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谢安画像

谢安首要被推崇的是他的政治和军事成就,他被人称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东晋时期,国家内部四分五裂,北方又有五胡十六国,政局动荡,战乱不断。谢安为官执政时,竭力辅佐年幼的皇帝,不断缓和朝中矛盾。阻止桓温篡位的意图,以及指挥淝水之战是谢安在政军方面最主要的成就,这为东晋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与稳定。

相比为官从政,谢安66年的一生更多的是在隐居。谢安出身名门又从小颇有声望,但他志不在官场,因此一直以隐居来逃避朝廷的征召。谢安一直隐居在会稽东山,一起游玩的好友有名士也有僧人,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王羲之。此外,谢安也多才多艺,曾经师从王羲之学习行书,有精通音乐。

因为后世对谢安的评价极高,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也流传很多。比如东山再起,讲的就是谢安长期隐居东山四十岁才出来为官;比如咏絮之才,说的是有次下雪天谢安与家中儿女聚会谈论诗词,问道雪花像什么,侄女谢道韫因回答像柳絮飘飞而得到谢安的赞赏。

谢安所在的谢家是东晋最大的家族之一,谢安后人不乏留名青史的名人,其中以侄子谢玄以及谢玄的孙子谢灵运最为出名。

谢安家族

两晋时期因为门阀制度,全国大大小小的士族林立。所有士族中,权势最大名望最高的当属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两家,所以后世将两者并称“王谢”,其中谢氏就是谢安所在的家族,也是文学方面贡献最大的家族。

谢朓画像

陈郡谢氏,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曹魏时期,是谢安的曾祖父。之后,史书上记载的几位谢家人都是出仕为官,不过他们在朝中的官位都并不算很高,所以谢氏当时也并没有成为顶级门阀。谢氏真正发家是在谢安一辈。

据说,谢安同辈里有三个哥哥和三个弟弟。其中从兄谢尚,是当时有名的风流名士,多才多艺,精通音律和舞蹈,之后为官也颇有政绩。长兄谢奕,曾经官至豫州刺史。不过真正让谢家成为可以和琅琊王氏比肩的家族的人,就是谢安。尤其是在谢安赢得淝水之战的胜利后,不仅谢安个人的权势和声望上升到了顶峰,战争中同样建功的弟弟谢石、侄子谢玄等家族中人也得到了相应的封赏。一门多功臣,谢家从此崛起,之后辉煌了三百多年。

谢安之后,谢家虽然没有再出现能够像他这样,建立丰功伟绩给家族带来无上光荣的子弟。但是,后来从谢家走出了几位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诗人、文学家。其中以“大榭”谢灵运和“小谢”谢朓最为出名,这两人可谓是中国山水诗的奠基人和开创者,唐诗的辉煌也与她们有莫大的关系。

谢玄谢安

谢玄是谢安的侄子,是他长兄谢奕的儿子。谢玄可以说是谢安子侄辈里最为出色的一个,因此后来颇受谢安重视和培养,不仅参加了他指挥的淝水之战,而且是最后东晋能够战胜前秦大军的必不可少的人物之一。

淝水之战

谢玄的父亲谢奕生前,曾经官至安西将军和豫州刺史。谢玄小时候是由谢安抚养,两人感情深厚,从小聪慧的他也深受谢安的器重。传说,谢安有次教育家族子弟,问他们:“你们可以不用出仕为官,为何还要培养你们?”只有谢玄转出来回答谢玄简介,他比喻道:“就像芝兰玉树,人们也总想要它们生长在自己的庭院里一样。”谢安听后大喜,于是对他更为喜爱。

谢玄长大后,与谢安相似,期初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后来去了桓温手下。等到前秦的苻坚不断派兵侵扰北方,朝廷开始选拔将领前去镇守。此时,谢安首先想到的就是侄子谢玄,不避亲地举荐了他。谢玄于是出任兖州刺史,负责北方的军事防御。他不断募兵选将,训练出了精兵“北府军”。

379年,前秦攻陷襄阳后,谢玄带兵迎敌全歼了秦军。之后在383年的淝水之战中,谢玄也是东晋方面军队的先锋,与苻坚大军对峙和大战,最终大败前秦,赢得全面的胜利。战后东晋趁机北伐的先锋军也是有谢玄带领,为朝廷收复了不少失地。

可以说,谢玄在淝水之战中的功绩也就仅次于总指挥的谢安。战后没几年,叔侄俩都先后病逝,谢玄只比谢安晚上三年。

谢安索解

“谢安索解”出自《世说新语》中的文学篇第24条,讲述的是谢安小时候向人请教学问的故事。“索”是探索、询问的意思,“解”就是对学问的解释。谢安请教问题,不明则反复追问,可见其好学而不耻多问。

谢安画

故事讲,谢安年少的时候,曾经向当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的阮裕请教白马论,阮裕自己写了文章给他看。当时谢安不能立马理解阮裕说的话,所以就反反复复打破砂锅问到底。阮裕于是感叹:“非但是能够谈论白马论的人很难得,就是现在探索理解白马论的人也已经非常难得了。”

白马论是先秦时期许多哲学家们一直探讨的一个问题,更出名的表述是“白马非马。说“白马”不是“马”,是因为“马”是在定义它的形态,而“白马”是指它的颜色,颜色与形态是不相同的。现在看来,这个问题是在逻辑上偷换概念。

史书上对谢安读书求学方面的记载相对很少,这主要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东晋大肆实行门阀制度,大大小小的士族林立,官员也基本从士族中选出。所以,门阀士族一直保持对只是和教育的垄断,家中子弟基本上都是由自己人教育,而不是送去私塾学堂。而谢安所在的谢家在他小时候也已经是一个不小的门阀,因此他从小应该是在家中学习。

故事中谢安请教先秦的哲学问题,也可以看出他后来对哲学的喜爱。据说,谢安很喜欢老庄和佛家,所以也非常擅长清谈,就是不谈政治、军事等俗事,只讨论哲学。

世说新语谢安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刘义庆组织人编著的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汉末、三国和两晋时期的上流人士们的生活,有言行举止,有趣闻轶事。书中所写对象以魏晋的风流名士为主,而其中又以谢安为最。

《世说新语》

有人粗略作了一个统计,《世说新语》全书共有1100多条事迹,其中涉及谢安的就有114条。所以可以说,谢安是《世说新语》中出场次数最多的人物,因此他也是书中描写刻画最多最形象的人物。而且谢安的事迹在该书中,只有一条出现在“政事”这一篇,最多的两条却是“商誉”和“品藻”。由此可见,谢安在魏晋南北朝是多么的著名,是万千知识分子的偶像,不过他受追捧的原因并非他在政治与军事等的成就,而是他的性格、道德和精神,这大概就是魏晋风流。

比如,书中常常夸赞谢安非凡的气度。在雅量篇第28条中说,谢安在东山时,有次与好友出去泛舟游玩,突然波涛汹涌,旁人见了面色惊慌坐立不安,而谢安镇定自若,还跟他们说:“这么惊慌还怎么回去?”这一则故事不仅体现出谢安处事不惊的态度,也表明他乐观豁达的性格。

再比如,书中也多次提及谢安在家的教育方法。在德行篇第36条里说,谢安妇人教育孩子,有次问谢安为何不见他教导,谢安回答:“我一直在用自己教育他们。”可见谢安比起读书写字上的教导更重视言传身教。

谢安围棋

“谢安围棋”出自《世说新语》中的雅量篇第35条,讲述的是淝水之战时,谢安在与人下围棋的故事。谢安四十几岁出仕为官前一直在隐居,而与他一起的都是当时的名士,除了游山玩水,不是喝酒吟诗,就是弹琴下棋。所以谢安也是围棋的忠实爱好者。

谢安下棋

故事讲,谢安和客人在下围棋,不一会侄子谢玄从淮水派来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件,默默地没有说话,慢慢又把关注点转到了棋局上。客人很好奇,就问他淮水的战斗的情况,谢安淡淡地回答道:“小孩子们打败了贼寇。”谢安的神情和举止,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

淮水就是淝水,所以他们所说的战争就是谢安当时指挥的著名的战役——淝水之战。东晋不仅阻止了先秦苻坚百万大军的入侵,而且以少胜多大败对方,此后收复失地,得到四十多年的和平。也是因为这场胜仗,谢安的权势和声望都达到了顶峰。但是在收到这样的捷报时,谢安却可以保持平和继续下棋,可见他过人的气度和遇事的冷静。

不过当然,谢安不可能真的不为淝水之战的大胜而高兴。这盘棋下完送走客人后,他才得意忘形,在房间了蹦蹦跳跳,一不小心把穿着的木屐给碰坏了。

据说在此之前,也是在淝水之战时,谢安也曾经与好友下围棋,而且和他赌一栋房子。因为好友为战事紧张而发挥失常,最后谢安赢得了棋局,转身就把房子送给了自己的外甥。

谢安的诗

谢安除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因为他的一生大多数时间是在隐居山林,是一个不愿出仕为官的名士,因此他留下了一些文章和诗歌,其中《晋诗》卷十三收录有他的两首首:《兰亭诗二首》和《与王胡之诗》。

谢安兰亭

《兰亭诗二首》从诗名,就可知与王羲之有着莫大的关系。谢安有很长时间隐居在会稽山阴之东山,而王羲之曾经也搬迁到了那里,所以两人有着深厚的关系,是好友,经常一起游山玩水,王也是谢安在行书上的老师。有次,一票好友一起到兰亭饮酒作诗,因此才有了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和谢安的《兰亭诗二首》。这两首一首四言一首五言,虽然都是游玩所作,前者主演写景,后者主要抒情。

《与王胡之诗》,是一首四言的玄言诗。这类诗歌没有明确的场景或者情感,主要就是阐释作者对老庄和佛家思想的理解。谢安的这首可分为六段,按名字来看是他写给王胡之的,可以算是一封信。王胡之是王羲之的堂兄弟,因此大概也是谢安他们一帮好友中的一个。

虽然谢安的诗留史的寥寥无几,但以他的才情,尤其他还隐居多年,在世时肯定写过不少诗歌。此外,谢安培养家族子弟时也很重视诗歌的教育,这从他赞赏侄女谢道韫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故事可以看出,因此谢家后代才出过不少杰出的诗人。

谢安墓

公元385年10月12日,谢安病逝,享年66岁。因为他没有陵园,孝武帝不仅赐了一个上好的棺材,也为他在梅岭(现在的南京)挑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可惜后来被人盗墓而遭到破坏,所以后人收拾残骨将其重新安葬。

谢安墓

根据史书记载,虽然东晋灭亡后谢家不负当年的光辉荣耀,但还足以保护祖先谢安的墓地。但是到了南朝陈时,陈文帝的二儿子陈叔陵为生母挑选墓地,看中了谢安墓的位置,于是挖开了墓地,甚至占用了谢安那口棺材,可谓鸠占鹊巢。直到陈叔陵被杀,墓地才重新归谢家所有,但谢安的灵柩没有。

现在谢安墓位于浙江省湖州市的长兴县。当地有个太傅乡,这“太傅”说的就是谢安,他的墓地就在那里的三鸦岗。当时谢安的一个后人在此做县令,就把他的灵柩移葬到了这里。据说,唐朝的时候这里既有墓碑还有墓柱,虽然后来宋、明、清朝不断重修加立墓碑,但是谢安墓在文革时还是被毁,只剩下两块墓碑。现已重修,对外开放。

比起长兴谢安墓的凄惨,位于绍兴上虞的谢安墓则幸运得多。这里是谢安的故居,也就是他一直隐居的东山,也是后来谢家举族搬迁到的地方。据说,谢安生前一直有重归东山的夙愿,谢安后人在南京的谢安墓被毁坏后就在此地重新建了一个墓冢。因为是谢家的居住地,所以这处墓地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谢玄简介,近年又得到当地 的修缮,现在位于当地的东山寺中。不仅有墓园,还有墓道、碑亭,还有一个太傅祠。

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介绍

历史深处概述史,用最简短文字概述中外历史!

东晋初年,后来和琅琊王氏并列的陈郡谢氏还是极为普通的士族。一直到颍川庾氏衰落,陈郡谢氏才趁势崛起。如果说到时间点,谢家崛起的时间点基本和谯国桓氏基本一致。桓温是在343年,而谢家第一次崭露头角是344年谢安的堂兄谢尚出任江州刺史。在各方势力挤压下,谢尚并没有在江州立住足,而是在江州北边的豫州。

图1、谢安

352年因参与殷浩北伐,谢尚被调离豫州。之后谢尚病逝,不过接任的却依然是谢家人,谢安的长兄谢奕。358年谢奕去世之后,豫州刺史又给了谢安的弟弟谢万。正是在豫州的十多年经营,谢氏家族积攒了足够的威望和势力。谢氏家族崛起的时候,正是桓温的得势的时候,谢家与桓家保持着巧妙的平衡。乃至桓温掌控东晋之后,大力清洗庾、范、郗、殷等大家士族,可谢家却安然无恙。谢家最重要的人物谢安在建康对桓温处处忍让,到桓温临终托孤的时候,谢安和太原王氏的王坦之一起被推荐为托孤大臣。

图2、淝水之战

桓温死后,谢安逐步开始掌控东晋中枢,借助外戚身份,将接替桓温的弟弟桓冲逼出了东晋中枢,回镇荆州。之后启用自己的侄子谢玄,组建北府兵。北府兵以江淮地区的流民为班底组建,成为东晋之后最为重要的武装力量之一。正是谢玄的北府兵,帮助东晋打赢了淝水之战,不过也是北府兵最终灭掉了东晋。

图3、前秦时期地图

在谢家与桓家对峙中谢家逐渐占据上风的时候,北方的前秦统一北方,准备趁势灭掉东晋,一统天下。于是一东一西两边,桓冲、谢安全力抵抗入侵的前秦大军。383年,淝水之战,以谢安、谢石、谢玄为主力,一举打垮前秦皇帝苻坚带领的入侵军队。不过,之后谢玄带领的北伐军队却失利。淝水之战后不久,谢安、谢玄、谢石等相继病逝。谢家退出了东晋政治舞台的中央。

关注历史深处,看概述史用最简短文字了解中外历史

东晋是门阀政治发展的鼎盛时期,比较显著特征是皇权的衰落,门阀的兴盛。王、谢、庾桓等门阀大族先后共同支配东晋王朝的政局,历史上有名的东晋四大家族指的就是,王、谢、桓、庾四家。但是同样是门阀,为什么这四家之中唯独谢家人才最多呢?

第一,在婚嫁关系上,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只跟王氏大族进行,即所谓的强强联合。因而这对人才的培养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和条件。第二,在魏晋的名门望族中,谢氏家族是最富有文学修养的。谢安本人是著名的玄学诗人,是“兰亭之游”的重要成员,谢道韫更是一代才女。谢灵运,谢脁更是千古独步,被后世称为“大小谢”。

那么家族之人如此富有才华和卓识,在子女教育方面也一定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第三,人才辈出自然跟教育离不开关系。谢氏家族绵延200多年,一直是四大家族中最注重教育的。人才辈出,固然有门阀制度的特殊历史因素,但是家族教育也不容忽视。有魅力的家族教育,为整个谢世家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家族教育的内容上,谢安强调一是教责,二是教文。这既培养了子弟们家族的责任意识,又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在家族教育的方法上,谢安一直强调身教,身认为教身于言传,二是倡导善教,把把握教育的艺术。在这种教育方法和优良的教育环境下潜移默化的培养了此地们在修身、文学、玄言、和清谈等方面的本领。因而,谢氏家族是四大家族之中人才最多的。

这里指的“王谢”就是东晋时期的两大显赫家族,以王导为主的王家和以谢安为主的谢家。王导(276-339),字茂弘,琅邪临沂人。西晋末年,手握重兵的王导眼见西晋难以挽回的残败格局,于是向当时的琅邪王司马睿献策,劝其移师坐镇江左,渡江至建邺。这一举措使得西晋灭亡后,江左的政权又继续维持了一个世纪的统治。王导以“中兴”功臣于大兴元年(318年)出任丞相,加以其堂兄王敦拥重兵坐镇武昌,使得王氏家族达到了政治权利的顶峰,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王导精通围棋之艺,在家常与儿子王悦、王恬等以下围棋为乐。《晋书-王导传》载:“导子悦,弱冠有高名,事亲色养,导甚爱之。导尝共悦弈棋,争道,导笑曰:“相与有瓜葛,那得为尔邪!!”……恬字敬豫,……多技艺,善弈棋,为中兴第一。写道王导曾在家里与儿子王悦下棋,为局中之变化而殚精竭虑,王导局后兴致不减,笑着讨论其中的乐趣,:“棋局黑白纠缠如瓜藤缠绕一般,还真是其乐无穷啊。”王导的另一个儿子王恬字敬豫,多才多艺,尤其善于下围棋,在东晋中兴时期,达到了全国最高的水平。范汪《棋品》将王导列入第五品,而当时与王恬并称中兴一品的还有江彪等。《世说新语》里记载了王导与江彪对弈的故事:“江仆射年少,王丞相呼与共棋。王手尝不如两道许,而欲敌道戏,试以观之。江不即下。王曰:君何以不行。江曰:恐不得尔。旁有客曰:此年少戏乃不恶。王徐举手曰:“此年少非惟围棋见胜。”年少的江彪可以让王导2子以上,王导故意要求分先下,遭到江彪拒绝,少年毫不畏惧的说出原因:你下不过的。有人打圆场,说这个小孩的棋还真不错啊。王导意味深长的说,他不仅仅是棋下得好啊。在等级森严的时代里,一个小孩子敢于对当朝的丞相如此,王导也并不在意,反而予以褒奖,江彪后来果然成为有用之材,后来还出任吏部尚书之职。再来介绍一下谢安。谢安在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是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晋书-谢安传》对这一战役有着非常精辟的记载: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于玄,是日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兒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这里记载了在淝水之战前后,谢安两次对弈的故事。苻坚大兵压境之时,整个东晋京城慌乱惊恐,于是朝廷任命谢安为征讨大都督,总管御敌大任。两军对垒,谢安的侄子谢玄进来问退敌之策,谁知谢安没事一般非常冷淡的回答说“已经有安排了。”不再理会他。谢玄不敢多问,只得恳请张玄帮他再询问询问。谢安却召集亲朋好友去山间别墅聚会,席间与谢玄一道下围棋,以别墅为赌注。谢安的棋力平常不如谢玄,但这天谢玄心思难以集中到棋盘上来,自然输给了谢安。这是战前的一局棋。一场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大战,在谢安的演绎下,竟然不过是两局普通的围棋,史册将这一故事传为美谈,这不能不说是围棋赋予历史巨人的某些心理素质。王谢世家是东晋王朝的中流砥柱,势力通及东晋统治的江南各地。王导官至太傅、丞相,历事元、明、成三帝。兄弟当中,有王敦镇守武昌、王含镇守扬州,另有从弟担任当时的豫章太守、淮南太守、荆州刺史等,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就出自王氏世家,父亲王旷就是王导的从弟。谢安官至太保,都督扬、江、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宁、益、雍、凉十五州军备,势力几乎遍布全国,哥哥谢弈、弟弟谢万、谢石、侄儿谢玄等都是中央和地方的大官。文学史上有名的谢灵运、谢眺就出自谢氏世家。从史籍上看,有着明确对弈记载的人就有王导、王悦、王恬、王廙(王导从弟)、谢安、谢玄、谢弘微(谢安从曾孙)、谢蘥(谢安从玄孙)等。以王谢世家的影响以及对围棋的参与,那时喜好围棋的人数自然不在少数。除了王谢世家外,见诸历史记载的人物还有很多。如庾翼、王坦之、支遁、虞謇、谢奉、郭伯猷、祖纳、谢弘微等,以下作简单介绍。庾翼在镇守武昌期间,纪律严明,曾经下令禁止一些游戏活动,“唯许围棋”。武昌为当时江左重镇,庾翼镇守期间做了许多有效的工作来加强统治,包括禁止一些民间的游戏活动,但唯独为围棋开了一扇门,庾翼本人是围棋爱好者,对其辖区的民众也不禁止,与当时士族上层的喜好固然有关,但客观上无疑促进了围棋的发展。支遁是那时有名的和尚,喜好围棋。支遁25岁出家,却并不守清规戒律,好与社会名士交往,与当时的士族文人一样,喜好清谈,“手谈”一词便是他创造的。支遁亦是借助于清谈而成为名僧,可谓一怪。谢奉任当时吏部尚书,曾梦到好友郭伯猷坠水而死。次日往郭伯猷处,两人下起了围棋。谢奉于是对郭伯猷说起了梦中情景,孰料郭伯猷告诉他,昨夜所梦尽同,真乃怪事,而梦境很快验证。还有当时围棋水平有着“独步江东”美誉的王坦之,他称围棋为“坐隐”,与支遁称围棋为“手谈”相映成趣。“闻鸡起舞”的祖逖,哥哥祖纳也是有名的围棋爱好者,祖逖北伐时因无后援而惨死沙场,祖纳悲痛不已,终日以棋为生。朋友王隐劝他建功立业或者著书立说,以实现理想,祖纳道:“你的想法很好,可我没那本事啊。”隐忍自知可鉴。谢弘微和朋友下棋时,对手西南角上隐伏袭击手筋而浑然不知,有观棋者吟来:“西南风紧,恐怕要翻船。”如同黑话,友人顿时警觉,补掉了毛病。谢弘微落败后气得将棋子都扔到了地上。种种故事,不一而足。东晋昌盛的弈风,使得专门记录弈人的作品诞生。其中最负盛誉的品棋专家是前文提到的范汪。《隋书-经籍志》载有范汪《棋九品序录》一卷,《新唐书-艺文志》则录入了范汪《棋品》五卷。可见当时纪录在册的人数何其之多。《棋品》也就成了围棋发展的总结性品艺著作。两晋围棋在三国的基础上,有着十分明显的繁荣趋向,终于在接下来的南北朝时期,将围棋发展推向了围棋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二)从武官到文职

从晋末到宋末近100年间,是谢氏家族发展的第二个时期。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是第六至七代,可考者40人,其中有30人进入仕途。在这些入仕者中,官登一品者1人,七品者2人,其余都在二至七品之间。他们中任职军旅者6人,其中1人出居方镇。

与前一时期近半数的人掌握军权相比,谢家人这时出任军职者明显减少。不仅如此,所居武职也明显变化,如6世谢裕为右卫将军、谢述为左卫将军、谢混为中领军;7世谢晦任卫将军、谢遁任冠军将军、谢弘微任右卫将军。这些军号多是虚衔,实际领兵者仅有谢混、谢晦1人。但谢混早在晋末就被宋武帝杀害,军队被吞并,谢氏所掌握的军权大部被剥夺;剩余的部分由谢晦统领,任都督荆湘等7州军事、抚军将军,领护南蛮校尉、兼荆州刺史。

宋文帝对他放心不下,于元嘉三年(公元426年)诈称北伐,亲率禁军西上,谢晦仓促应战,又遇手握重兵的檀道济临阵倒戈,终于兵败被乐,连其兄弟谢遁、从子世基也被斩首示众。至此,谢氏的军权全部丧失。

在文职方面,谢氏家族成员在这一时期的仕宦也不尽如人意,其特点是当官清显而不秉政,出仕变成了门户的点缀。当时的刘宋皇室一方面需要借用像谢氏家族这样高级世族的社会地位和优雅的文化素养来装点门面,但同时又怕他们与自己分权秉政,于是便设计出一批高官显爵来,专门来供养这些高级世族。谢氏第六代中的谢澹便是最为典型的一人。他是谢安的嫡孙,宋初任太尉、太保、特进等显职,官位之高无以复加,但却设有任何事功,仅是主持过宋武帝的登基仪式而已。这正如日本学者宫崎市定指出的那样,谢氏“在晋宋掸让革命中,起了为新帝加冕的罗马教皇那样的作”。

(三)拯救家族地位的努力

从宋末到陈,谢氏的8代至14代共29人走上仕途。他们中最高官一品1人,最低官八品1人,任上品官11人,占全部仕宦人数的39%。

谢家人在这一时期担任的上品官,计有侍中、散骑、中书监令和东宫官属。侍中和散骑的地位在宋代以后继续下降,最后成为“终非华胄所悦”的闲散之职。中书监令的权力则落入位卑权重的中书舍人手中。谢家人出于身份地位的考虑,没有一人担任过这种官职,这就意味着谢氏与军国政权的距离越来越远。至于秩重望清的东宫官职,尽管是当时贵族普遍看好的职位,但仍然没有什么实权。

由于谢氏家族的当官之人远离了权力中枢,势必引起家族地位的下降。在宋齐时期,谢氏担任三品以上高官的仅有2人,至陈朝中叶以后则无1人出任高官。因为官位降低,谢氏见于史籍的人数也迅速减少,至陈朝末年时,整个家族中只剩下谢贞1人,所担任的也只是六品官。在他去世时,膝下仅有一个6岁的小儿,“鲜兄弟,无他子孙”,不得不托孤于族子谢凯,而谢凯又是一个没有任何职务的人。所以到陈朝末年,谢氏由于家族成员少,近亲中又没有强有力的人物,已经下降为孤寒之族。甚至在陈始兴王陈叔陵发掘作为谢氏标志的谢安墓时,族中竟无一人出面干预,其势力之弱于此可见。

为了拯救急剧下降的家族地位,谢氏也有人作过一些努力。这种努力表现在仕宦上,如出任能显示身份地位的中正官等,但这也毕竟是力不从心的了。

总之,仕宦作为谢氏家族维持政治地位的一种手段,在谢氏的上升期和保持期的确起过不少作用,但在南朝中叶以后,由于当官不典政,仕宦就慢慢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谢氏在没有仕宦而来的权力、武力、财力作后盾的情况下,仅凭既成的社会地位苦苦支撑,其前途也只有走向衰亡一条路。

长辈和平辈

谢安在他的兄弟里面排行第三,父亲谢裒,丹阳尹。 伯父,谢鲲,大名士曾被归入“中朝名士”和“江左八达”在朝廷极其有名,曾经调戏邻家少女,被打掉大牙,他却毫不在意。 堂兄谢尚,谢鲲子,大名士,将军,音乐家,无子。 长兄谢奕,为人不拘小节,有“方外司马”之称。次兄谢据,早亡,子女由谢安抚养。四弟谢万,好虚名,曾兵败被废为庶人,以散骑常侍卒。五弟谢石,名将,淝水之战的主帅。六弟谢铁,永嘉太守,生平不详。

子侄

谢道韫,谢奕长女,谢玄之姊。谢玄,谢奕第七子,“封胡羯末”四才子中的“羯”。淝水之战和北伐的前线指挥者,北府兵的创建者和统帅。谢朗,谢据之子,“封胡羯末”四才子中的“胡”,早亡。谢琰,谢安次子,“封胡羯末”四才子中的“末”,淝水之战的前线将领,战死。谢韶,谢万之子,“封胡羯末”四才子中的“封”,早亡。谢灵运,谢玄之孙,著名诗人,作有《登池上楼》、《登江中孤屿》等著名诗歌。谢朓(谢宣城、小谢),谢灵运之侄,著名“永明体”诗人,“竟陵八友”之一。作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名诗。

附:谢密,嗣谢峻。谢稚,汪表记为孺子,孺子即其字。《宋书》作稚,《南史》避唐高宗小名而称其字。王谢氏,王道琰妻。

1、源于姜姓,出自炎帝后裔申伯后裔的封地谢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炎帝,世称神农氏,被谢氏族人奉为始祖之一。关于谢氏的先祖来源,许多姓氏谱书都说是源于炎帝,是姜姓部落的后裔。

2、源于任姓,出自周朝封予黄帝后裔申伯的谢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左传》、《古今姓氏书辨证》等的记载,黄帝有子二十五人,得十二姓,其中第七为任姓。黄帝赐子为姓,谢氏出于黄帝子族任姓。

由此可见,谢氏的一部份为黄帝后裔,得姓时间为夏王朝以后。当今谢氏人中又有不少人尊黄帝为祖先,自称是黄帝的裔孙。

3、源于姬姓,出自周宣王封支子的封地谢水,属于以居邑为氏。

西周时期,周宣王姬静曾经封支子于洛邑西南的谢水之滨。到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邑后,这部分族人也随之东迁至龚邱(古兖州,今山东宁阳)。

4、源于嬴姓,出自先秦时期司射官,属于以官职称谓字讹为氏。

先秦后期,秦国中人的姓氏之中就有射氏,出自军制司射官。后因“射”与“谢”二字同音通假,常被写作“谢”,后人遂有以讹字为姓氏者,称谢氏。

5、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文王南迁时期的楚民,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居住在今四川彭水县一带的谢氏人祖先。据考证,他们可能源于被楚文王南迁荆山一带的谢人,约在战国时迁居涪陵,与巴人杂居,有的融入巴人。

6、源于牂牁蛮,出自秦、汉之际西南地区三谢蛮,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蛮,是中国古代对西、南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三谢蛮”,是指东、南、西三支,因其首领姓谢而得名。

7、源于地名,出自秦、汉之际西南地区谢沐,属于以居邑名称汉化为氏。

壮族、瑶族主要居于中国广西、湖南等地。族中谢氏的来源,主要与秦、汉时迁居谢沐的谢人有密切关联,属于以居地名称汉化为氏。

8、源于侗族,出自秦、汉之际西南地区三谢蛮,属于以族称汉化为氏。

侗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交界地区,隋、唐时期是东谢蛮的活动范围。

9、源于匈奴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高车族直勒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谢姓

以上就是关于谢姓的来源和历史全部的内容,包括:谢姓的来源和历史、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介绍、主导淝水之战的谢安以及他身后的陈郡谢氏是怎么崛起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204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