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风暴的侵袭
热带风暴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是指中心最大风力达172~244米/秒的热带气旋。其中心附近持续风力为63~87千米/时,即8~9级风的风力,即烈风程度的风力。每年热带气旋都从海洋横扫至内陆地区。强劲的风力和暴风雨过后留下的只是一片狼藉。
热带风暴的成因
热带风暴产生的基本条件:
(1)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热带风暴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热带风暴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热带风暴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热带风暴中心向四周围翻腾。热带风暴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热带风暴很难维持。
(2)在热带风暴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热带风暴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热带风暴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热带风暴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即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热带风暴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热带风暴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热带风暴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4)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热带风暴不易出现。
热带风暴——海洋杀手
热带风暴是发生于热带洋面上的巨大空气漩涡,它急速旋转像个陀螺,美洲人叫它“飓风”,澳洲称它“威力威力”,气象学上则称它为“热带气旋”或“热带风暴”。热带风暴每年在全世界造成的损失高达60亿~70亿美元,它所引发的风暴潮、暴雨、洪水、暴风所造成的生命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的60%。
濒临中国的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最不平静的海洋,属于自然灾害的“重灾区”。每年盛夏和初秋,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经常遭受热带风暴的侵袭。其中造成灾害的热带风暴每年近20次,相当于美国的4倍、俄罗斯的30倍。热带风暴是我国沿海地区危害程度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热带风暴过后的场景
热带风暴发源于热带洋面。因为那里温度高、湿度大,又热又湿的空气大量上升到高空,凝结成雨,并释放出大量热能,再次加热了洋面的空气;洋面又蒸发出大量水汽,上升到高空。这样往返循环,便渐渐形成了一个中心气压很低,大量空气向低压区汇集的气旋中心。
热带风暴高度一般在9千米以上。热带风暴最大风速一般为40~60米/秒以上,个别强热带风暴可达110米/秒。一次热带风暴过程,降雨量可达200~300毫米,有时高达1000毫米。因此,热带风暴经过之处常常出现狂风暴雨,并引起洪涝灾害。发生在1975年的第三号热带风暴,使中国东部10多个省出现暴雨洪水。河南省受灾最严重,暴雨中心恰好位于两座水库上游,导致水库溃坝,高达10多米的水舌像巨龙一样倾泻,大量农田、村舍被淹,京广铁路被冲毁100余千米,造成很大的人畜伤亡。
近年来,中国在海洋灾害的研究和预测方面已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沿海岸边和岛屿已建成280个验潮站,成为世界上监测站网分布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并且多次成功地发布了强风暴潮警报,对防灾抗灾起到了重要作用。
热带风暴造成的严重损失
热带风暴“纳尔吉斯”过后的缅甸
2007年11月“锡德”的超级气旋在孟加拉国沿岸致800多万人受灾,4000多人死亡或失踪,损失23亿多美元。
2005年10月热带风暴“斯坦”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引起暴雨、洪水泛滥和山体滑坡,至少造成2000人死亡。
热带风暴气象图2005年8月显示“卡特里娜”飓风在美国南部沿海地区造成1300多人死亡,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2004年12月79级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印尼亚齐地区沿岸国家23万人死亡或失踪,50万人无家可归,举世震惊;2004年9月热带风暴“珍妮”在海地造成3000多人死亡,海地北部城市陷入一片汪洋。
1998年10月飓风“米奇”在中美洲致9000多人死亡,大多数人葬身于可怕的泥石流之中。
1991年4月热带风暴在孟加拉国引发洪水泛滥,造成大约138万人死亡。1991年11月热带风暴在菲律宾造成6000多人丧生。
1970年飓风“波罗”在孟加拉造成50万人死亡,是该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风暴灾害。
2008年5月6日缅甸国家媒体报道称,缅甸政府已确认,热带风暴“纳尔吉斯”已造成22500人死亡,另有41000人失踪。
台风是大家都指代的自然现象,那么台风是如何划分的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台风划分
在我国,台风根据强度大小划分为六个等级分别是:超强台风、强台风、台风、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热带低压。划分依据标准是底层热带气旋底层中心附近中心相对比较大的平均风力的大小。超强台风的相对比较大的风速大于等于16级,风速数值为大于等于51米每秒。这种风力主要在海上海浪为超过14米或以上的巨浪。能见度比较低的情况。
台风强度等级从大到小划分:超强台风>强台风>台风>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热带低压。
具体风力强度如下:
热带低压——中心附近风力可达6~7级,或阵风7级以上。
热带风暴——中心附近风力8~9级,或阵风9级并可能持续。
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中心附近风力为12~13级,或阵风13级并可能持续。
强台风——中心附近风力为14~15级,或阵风15级并可能持续。
超强台风——中心附近风力为16级或以上,或阵风17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简介台风(属热带气旋的一种),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为赤道以北、日界线以西,亚洲太平洋国家或地区对热带气旋的一个分级。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力达到12级(即64节或以上、每秒327米或以上,又或者每小时118千米或以上)称为飓风或其他在地近义字(西北太平洋地区采用近义字台风)。“台风”与“飓风”都是一种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而已。
以上就是一些台风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截止2006年年末,今年在太平洋上生成的台风有以下24个(由于今年为厄尔尼诺年,今年台风数目比往年偏少),它们分别是:
----
0601
强台风
珍珠(Chanchu)
----
0602
热带风暴
杰拉华(Jelawat)
----
0603
超强台风
艾云尼(Ewiniar)
----
0604
强热带风暴
碧利斯(Bilis)
----
0605
台风
格美(Kaemi)
----
0606
台风
派比安(Prapiroon)
----
0607
台风
玛利亚(Maria)
----
0608
超强台风
桑美(Saomai)
----
0609
强热带风暴
宝霞(Bopha)
----
0610
强热带风暴
悟空(Wukong)
----
0611
热带风暴
清松(Sonamu)
----
0612
超强台风
(Ioke)
----
0613
强台风
珊珊(Shanshan)
----
0614
超强台风
摩羯(Yagi)
----
0615
热带风暴
----
0616
超强台风
象神
(Xangsane)
----
0617
热带风暴
贝碧嘉
(Bebinca)
----
0618
热带风暴
温比亚
(Rumbia)
----
0619
台风
苏力
(Soulik)
----
0620
超强台风
西马仑
(Cimaron)
----
0621
超强台风
飞燕
(Chebi)
----
0622
超强台风
榴莲
(Durian)
----
0623
强台风
尤特
(Utor)
----
0624
热带风暴
潭美
(Trami)
热带低压(TD):最大风速108 ~ 171米/秒,底部中心附近最大风力6-7级;
热带风暴(TS):最大风速172 ~ 244m/s,风力8-9级;
强热带风暴(STS):最大风速245 ~ 326米/秒,风力10-11级;
台风(TY):最大风速327 ~ 414米/秒,风力12-13级;
强台风(STY):最大风速415 ~ 509米/秒,风力14-15级;
超强台风:最大风速510米/秒以上,风力16级以上。
成因
热带风暴是台风的一种,是指中心最大风力达8-9级(172-244米/秒)的台风。产生基本条件:
1、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文字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2、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即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4、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
热带风暴继续增强就形成台风。
受灾影响
强热带风暴3日突袭缅甸最大城市仰光,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缅甸政府宣布风暴经过的3省2邦为灾区,但没有公布具体财产、人员损失情况。缅甸国家电视台4日晚报道说,据最新统计数据,2日登陆缅甸的热带风暴已造成225万人死亡、41万人失踪。
现场犹如“战场”
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2日在缅甸伊洛瓦底省海基岛附近登陆。风暴登陆时最大风速超过190公里/小时。
风暴登陆后扑向缅甸三角洲地区,一路扫荡伊洛瓦底省、勃固省和仰光省,3日凌晨突入仰光市中心。
仰光市内多处房屋受损,树木被刮倒。街道上随处可见倾覆的车辆、散落的路灯、木板等。市内交通瘫痪,水电供应停顿。市民争购蜡烛,许多商店蜡烛销售一空。
路透社援引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退休公务员的话说:“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让人想起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造成1800多人丧生,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一名驻仰光外交官形容灾后的仰光一片狼藉,犹如“战场”。仰光国际机场4日关闭,取消全部离港航班。抵港航班转飞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
风暴“抹平”城镇
缅甸政府已宣布仰光省、伊洛瓦底省、勃固省、孟邦和克伦邦为灾区。风暴造成的损失正在统计中。
缅甸官方媒体4日报道,仰光南部两个城镇四分之三的房屋倒塌,剩余房屋的房顶差不多全被狂风卷走。报道没有提及两城镇居民伤亡情况。
由于受灾地区通讯中断,与外界联系困难,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难以调查。
缅甸政府和联合国驻缅甸机构也没有正式发布死亡或者受伤人数信息。但缅甸国家电视台报道说,至少351人死亡,超过2万间房屋遭到摧毁。
法新社援引仰光一名医院工作人员的话说:“我听说很多人受伤,但不清楚具体有多少人。”
救灾难度巨大
缅甸国家电台3日晚报道,政府成立了以总理为首的中央防灾救灾委员会,组成10个工作组深入灾区开展救灾工作。
由于灾区交通、通讯瘫痪,救灾难度巨大。一些联合国救灾专家估计,仅调查清楚灾情就需数天时间。
联合国人道主义经济援助计划协调专员办公室驻缅甸主管泰耶·斯卡瓦达尔说,由于房屋被毁,不少灾民可能被压在废墟下。
他说:“风暴袭击了仰光市中心。风暴来临前,有关部门发出警告,让市民在房屋内躲避,但不少房屋结构脆弱。”斯卡瓦达尔说,联合国向缅甸政府提出了救援行动申请,尚未收到回应。这次风暴袭击的区域是缅甸稻米主要产区,人口密集,其中仰光人口数量500万。
以上就是关于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及带来的危害全部的内容,包括: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及带来的危害、台风根据强度大小划分为什么、2006年一共有多少个台风分别叫什么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