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争皇位中最残酷的战争“九子夺嫡,”最后的胜利者是四阿哥胤禛,虽然他即位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八爷党拥有重权,得到朝廷很多官员的信任,八爷中党还有手握兵权的十四阿哥。但实际上当时实力最强的还是四阿哥,八爷党虽然有很多支持者,但大多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手握兵权的十四阿哥在千里之外,所以八爷党只能乖乖听话。
八阿哥是兄弟里人缘最好的一个,他待人谦和,朝廷官员大多支持八阿哥,他与许多康熙看中的重臣都结成联盟比如李光地还有康熙的哥哥福全,大臣们送他一个称号,称他为“八贤王,”但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历代皇帝都讨厌权利大于自己的人,尤其是康熙,越多人推荐八阿哥,康熙就越担心八阿哥会威胁自己的地位,对康熙来说,八阿哥是一个有野心的“八贤王。”
后来八阿哥送给了康熙一只“死鹰,”虽然很可能是被人陷害,把鹰杀了,也许康熙知道八阿哥是被陷害,但是康熙还是处置了八阿哥,这一惩罚,让八阿哥没有了登基的希望。而且康熙后期,八阿哥有些急于求成,所以康熙更加厌恶他,反而喜欢埋头苦干,谦虚努力的四阿哥。
而且在争夺后期,雍正手里有一张王牌,丰台大营。丰台大营就在紫禁城附近,堪称当时最强的部队,而丰台大营的兵权牢牢掌握在雍正最好的兄弟十三阿哥手中。九门提督隆科多也是雍正皇帝的人,一手被雍正提拔年羹尧也在夺嫡中起了关键作用。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康熙有没有想把皇位传给雍正,雍正都是最后的胜利者,而且雍正即位后,虽然八爷党仍不服输,但随着皇权的稳定,雍正的皇位越来越难以动摇。
因为八爷这个人心胸非常的狭隘,他怕十四爷的才能受到了皇上的重视,所以他要提防十四爷,在当时康熙复立太子后,被十四阿哥逼问的无言以对,所以气愤的要拔剑杀他,后来在大家的劝说下,十四阿哥才幸免遇难,但是康熙皇帝被气昏了,在这件事情之后,康熙却没有责怪十四阿哥的这个举动,而且还让他掌管了兵部,并且还把他的母亲德妃封为了皇贵妃,在当时皇贵妃的位置就等同于皇后了。
这也就说明在继位的人选中,就只是德妃的儿子,老四和老十四了,而且后来十四爷被封为了大将军,连老八自己也说过,这个大将军将来就是皇上的继承人,其实老八提防老十四也是因为他比较的受宠,老八的心胸比较狭隘,为了当上皇帝,他不择手段,比如说当时为了得到统兵的权利,他就切断了粮草让西北的六万大军都因为没有粮草而全军覆没。
但是没想到的是,四爷胤禛推举了十四爷,因为十四爷是八爷的人,所以胤禛推荐了十四爷康熙皇帝会觉得,胤禛是真的在为朝廷考虑,而且胤禛推举了十四爷,也离间了是四爷和八爷之间的关系,八爷派人监视十四爷,是怕十四爷最后不受自己的控制,成为自己皇位的绊脚石,因为在他的眼里,只要是皇子都是自己的敌人。
其实康熙早就说过,八爷处处在学四爷而且学得又不像,所以八爷本来对十四爷好,就是为了他让他支持自己,如果十四爷一旦脱离了控制,那么八爷觉会毫不留情的对十四爷下手,比如八爷送死鹰就是这么来的,自古以来就有句老话,“最是无情帝王家”为了皇位在皇家手足相残是相当平常的事情。
在历史中,众所周知,在九王夺嫡的过程之中,以四爷胤禛为首,以及以八爷胤禩为首的两股比较大的势力,从总体上来看,其实八爷胤禩的势力相对来说比较大点。再从名誉上来看,众人称八爷为八贤王,众人称四爷为冷面王。从名誉上来看,八爷的名誉也比四爷的名誉好。尽管康熙将皇位传给了雍正,但是霸业没有反制,也是有很多原因的。
第一,从兵权势力上看,八爷党这边很薄弱。在当时的形势下,雍正非常清楚,控制兵权是第一要务。因此,雍正把金牌令箭给了邬先生,让邬先生把十三爷放出来。只有放出十三爷,才能控制丰台大营的兵权。而八爷这边,只有十四爷才能控制丰台大营的兵权,但是,十四爷被康熙派往西北打仗。所以说,八爷党的实力非常弱,精明的八爷肯定不会反制。
第二,从继承权上来看,雍正是名正言顺,八爷没有资本反制。当时八爷党的兵权势力薄弱比不上雍正。康熙是通过遗诏传位给雍正,从继承权看,是名正言顺,朝中大臣也是认可的。就算是八爷联合朝中一部分大臣反制,估计只有少部分大臣反制,以为大臣们都知道这样做,就是谋逆之罪,没有好下场的。
从以上种种事情来看,八爷党的兵权较为薄弱,朝中大臣也只有少部分支持他反制;雍正的小舅子掌握遗诏,又减少雍正的对手,为雍正登基铺路。这些情况,八爷肯定都知道,所以更有自知之明。
而雍正一心为了大清朝,康熙去世时,国库大概有800万两银子。雍正在位13年,就有这样的功绩,果然没有让康熙失望,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康乾盛世”。
八爷党输的原因出去兵变夺权失败因素。
最主要的原因是八爷只为多得皇权,没有表现出心系天下的王者气质。在利用兵变除去太子的行动中,使用假昭,至此他的皇帝之路就终结了。当然刚好有四爷的存在。康熙是一个注重自己的形象,是一个心系天下的皇帝,能力出众。所以他想选择的人也是一个他这样的人。心系天下心系朝廷,能力出众的人。符合这个条件的人才能通过正常渠道做皇帝,十四爷的失败也正因为如此。十四爷,八爷,四爷,张廷玉,佟国维,坞先生等等人,皆是人杰。失败失败在康熙有德,有德胜无德而已
康熙皇帝的“八阿哥胤禩”参与“九王夺嫡”完全是为了改变自己出身带来的自卑感。他的母亲良妃卫氏,满洲正黄旗人,内管领阿布鼐女,康熙帝妃嫔,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胤禩。三十九年被册封为良嫔,不久被晋封为良妃。康熙五十年薨,享年应当在45岁以上。
八阿哥胤禩真正参与夺嫡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前后,此时的八阿哥胤禩已经有二十七岁,其母亲良妃还在世,但必定已经失宠。
良妃是康熙朝前中期生前获封妃位的五妃之一,这就说明虽然母家身份低下,能在早期进入五妃必定有过人之处,虽然是生皇子最晚的一人,有《清史稿》介绍她“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
八阿哥胤禩的人气高,但是八阿哥胤禩的格局太小,靠结交一些不入流的人来夺取“储君”位置很难。包括八阿哥胤禩的同党九阿哥胤塘、十阿哥胤哦,都是无用之材。
比如九阿哥胤塘,有小才无大用,造火炮,玩军舰,有记载这小子还会外国语,就是一个玩家。
十阿哥胤哦,上真章马上露出马脚,典型的二杆子的二百五阿哥。
还有一位就是四阿哥胤禛的一母所生的十四阿哥胤禵,看似八爷党成员,到了关键时刻就与八阿哥胤禩貌合神离,他就是党中党。
从电视剧《雍正王朝》看似八阿哥胤禩还有一个重量级支持者,那就是糟老头子国舅爷“佟国维”,这位国舅爷佟国维身份的确不低,力量也大,可毕竟是快入土的人。
佟国维就像一个赌徒一样在押宝,把自己“押”到了八阿哥胤禩及八爷党身上,把自己的侄子(实际就是儿子)隆科多押到了四阿哥胤禛身上,押对了;给隆科多留一条后路,押错了;自己也是快死的人了,家族还有隆科多照顾。
还有一条;佟国维明火执仗,居中联络保举八阿哥胤禩,是否有与康熙皇帝联手设计大坑坑害八阿哥胤禩的嫌疑也未可知!
清史很多处记载,包括野史故事相传康熙帝曾经说过;辛者库贱妇所养的就是八阿哥胤禩,朕与八阿哥情断义绝,非常发狠!
所谓高处不胜寒,佟国维是否有把八阿哥胤禩推向火炉往死了烤,枪打出头鸟之道理,佟国维岂能不懂吗?由此康熙皇帝即打压了八爷党,自己退到幕后,创造一个机会把隆科多推向权力巅峰。
看到倒向四阿哥胤禛的隆科多出山了,不仅是九门提督,还兼领着步军统领衙门五营,更可怕的是隆科多成了宣诏大臣,掌握遗诏!此刻的佟国维没影了,失踪了!
还有一步棋八阿哥胤禩下错了;那就是与担任“抚远大将军王”的十四阿哥胤禵的关系产生了嫌隙,这就是相互排挤不信任的后果。
一个死鹰事件让八阿哥胤禩与担任大将军王的十四阿哥胤禵就此与八爷党分道扬镳,这不禁给八阿哥胤禩的夺嫡造成了困扰,也给身在大西北的大将军王十四阿哥设置了障碍,年羹尧为所欲为!
八阿哥胤禩缺少一个这样的人,而且是一个靠得住的人,那就是十三阿哥胤祥这样的人,八阿哥胤禩有这样的人吗?
都是乌合之众。康熙皇帝说对了:以宽笼络人心是靠不住的,那么八阿哥胤禩的做派治国安邦行吗?还是不行。特别是在康熙皇帝的后期倦政,太子胤礽又不务正业。就拿国库空虚及朝廷上下官员借银子不还这一条,八阿哥胤禩就做不到冷面清欠,整治不了贪官污吏。
通过各个方面考量,八阿哥胤禩不但没有君子之像,也更没有帝王之才能,八阿哥想做继承人只能是想象,不是失败,是不可能!
康熙晚年,九子夺嫡愈演愈烈!《雍正王朝》很好地表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夺嫡之争,最终冷面王、孤臣、四爷胤禛在康熙的保护下,以及邬师道、十三爷胤祥的帮助下,成功夺得大位,即位成为雍正皇帝。
八爷党成员之一十阿哥胤䄉
雍正在稳定朝局、并取得西北大捷后,开始逐步对参与夺嫡的皇子们进行清算,其中八爷党的核心廉亲王胤禩、九王爷胤禟都被抄家流放(正史被圈禁),八爷党的核心骨干十阿哥胤䄉却没有受到大的处分,相对善终。
雍正为什么对老十手下留情、网开一面呢?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老十只是八爷党的一杆枪,耍枪的人倒了,枪也就没了用场“八爷党”核心是“四人帮”:老八胤禩是核心,另外三员大将是九爷胤禟、十爷胤䄉、十四爷胤禵。胤禵当了大将军王以后,就和老八离心离德。雍正继位后,胤禵和老八、老九、老十又“同病相怜”掺合到一起。
八爷党核心四人帮
雍正上台、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后,对自己的兄弟除了已经被康熙圈禁的大阿哥以及废太子胤礽继续圈禁后,其它的兄弟能用还是尽量用的。像老八就被任命为总理王大臣管理经济,西北打仗全国调配钱粮,保障了西北战事的后勤供应。老九也被派到西北监军,老十四也想请出来负责军事可惜老十四不给面子。
但是“八爷党”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特别是对雍正的新政是能抵制则抵制,不能抵制就消极应对。像雍正刚登基铸制新钱,老八就指使按铜六铅四铸造,以方便贪官污吏盘剥百姓,被孙嘉诚指出弊端后雍正及时改正了。
雍正推行的新政效果很明显,但八爷党依然消极抵制,还演出了一场“八王议政”的逼宫大戏,结果被十三爷及时化解,雍正也把“八爷党”一网打尽。
但相比老八、老九充军,老十四看守皇陵,老十胤䄉的结局相对较好。电视剧里老十没受什么大的处分,应该是安度后半生了。
雍正之所以对老十网开一面,主要原因还是老十与老八、老九、老十四的作用不同。老八是核心,是主心骨。老九是智囊,老十四既是智囊,也会带兵,更会伪造文书。这三人有脑子、有智谋、有能力,不严惩会继续兴风作浪。
老十就是八爷党的一杆枪
而老十呢,充其量就是“八爷党”的一杆“枪”,老八、老九就把老十当枪使呢,老十呢,傻乎乎地被他们耍来耍去还乐此不疲。
之所以老八老九只把老十当枪使,是因为老十有困难时他们不帮,需要老十唱红脸时老十一撺掇就上。
老十因为要盖戏园子,向国库借了几十万两银子,追比库银时,老八、老九有钱,完全可以帮助老十还了钱。结果这两位哥哥就是不帮老十还钱,老十死要面子也不好说啥,只好上前门大街卖家当,被康熙关在宗人府圈禁半年。
而当需要老十当枪时,老十义不容辞,非常活跃。康熙临终,老八质疑皇位继承人,老十就大叫大嚷没听到传位人是谁,还和十七阿哥打起来。老十四从西北回来,大闹殡宫,老九撺掇老十大哭大嚷,把治丧现场闹得一团糟。雍正正式登基,首次在朝堂议政,老十不停地放响屁,大失官体。“八王议政”时,老十大骂王文昭是满人的一条狗,平时老十对不顺眼的人都是“狗儿的”不离口。
老八、老九才是八爷党首
老十只是老八、老九手里的一杆枪,说到底就是一个工具,雍正把使枪的人查办了,老十没人使唤,相当于刀枪入库了。刀枪入库,就没有什么威胁了。
二、老十是唯一没有门人的阿哥,形不成党羽《雍正王朝》里,出场比较少的十七阿哥以及更小的阿哥除外,其它参与夺嫡的阿哥,基本上都有门人,就是老十没有门人,光杆司令一个。
大阿哥胤禔的门人开头就出场了,老四和老十三去扬州募捐,大阿哥的门人池州知府李淦就借故敷衍。雍正追缴国库欠款,大阿哥的门人马国明就大闹户部大堂,老四胤禛来了才弹压住。后来大阿哥被圈禁,马国明还委托图里琛给大阿哥送东西。
二阿哥胤礽身为太子,门人更多,除了在刑部担任侍郎的黄体仁、肖国兴外,还有凌普、耿索图执掌兵权,这些人形成了强大的“太子党”。太子两次被废前,凌普、耿索图都利用兵权大做文章,第二次还真正想让康熙变成李渊,想重演第二次“玄武门”。
三阿哥胤祉的门人都是一帮清流,以李绂为代表,被三爷圈在府里编书。别小瞧这帮清流,他们可都是读书人,代表天下士子之心。而士子之心向来代表民心。
老四胤禛的门人在剧中主要就是年羹尧、邬师道、李卫,田文镜也算一个。总体上不多,在官场混的也就是年羹尧、田文镜。
老八胤禩的门人很多,分布在各行各业,剧中直接出镜的是万永当铺的老板,是老八的钱袋子。军中老八也有门人,像鄂伦泰等。
任伯安是老九的门人
老九胤禟的门人其实也很多,在剧中出镜的主要就是扬州盐道任伯安、兄弟任季安,以及江夏镇庄主刘八女,他们也是九爷的钱袋子,每年都要给九爷提供一两百万的收入,所以九爷从来没有缺钱的时候,也没有到国库借过钱。
十三爷胤祥的门人遍布军中,是一股很强大的势力,康熙驾崩之夜,十三爷被从宗人府里放出来,直接就去丰台大营夺了兵权。八王议政时关外王爷把自己的将领和兵丁掺进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也是老十三拖着病躯去把兵权夺回。十三爷还有一个门人文宝生管着辛者库,救郑春华时幸亏他帮忙才解决问题。
十四爷胤禵虽然剧中没有什么门人,但是胤禵先是分管兵部,后又是任大将军王在西北经营数年,门人不少,虽然没有出镜,但势力不小。
老十七及其它小阿哥出镜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老十没有门人,光杆司令一个
参与夺嫡的阿哥,就是一个老十是光杆司令,没有一个门人,老十就是老八、老九的跟屁虫。
门人其实代表一个人的党羽,门人越多,党羽越多,形成的势力就越大。老八、老九的门人多,八爷党的势力就大,势力大就会威胁到皇权,所以康熙、雍正都对老八不放心。
老十没有门人,也就没有什么势力,没有势力就没有什么威胁,对于没有威胁的人,雍正当然可以网开一面,手下留情。
三、老十就是个“浑人”,没心眼、没抱负的“楞头青”而已在“八爷党”里,老十就是个跟班,没有什么心机,性格耿直,肚里有话藏不住,喜欢放炮的一个“楞头青”而已。
因为是楞头青,所以就会犯浑。老四追缴库银,老十得不到帮助,又在狗头军师老九的怂恿下,去前门大街卖古董,带了个坏头,老四气得大骂老十是“浑人”。老十果然也够“浑”的,不仅在前门大街丢人现眼,而且还在大街上当众鞭打田文镜,被康熙关到宗人府圈禁半年。
老十不仅“浑”,而且还梗直。他和老十三不对付,但是当一废太子时,康熙怀疑老十三伪造了太子调兵手谕,老十情急之下保老十三不反,其它皇子也都跟着保老十三。老十在大是大非面前能放下芥蒂,为老十三仗义执言,可见是真性情。
老十就是一个浑人
老十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政治抱负,他的爱好就是喝酒和看戏,老四请客时,三王爷就说老十是酒鬼,老十很享受,保证自己当好一个酒鬼。老十喜欢看戏,所以从国库借钱盖戏楼,老四追缴库银把他的戏楼停了。
因此,从性格上讲,老十就是个没有政治抱负、没有心眼、脾气耿直的楞头青而已,这样的人跟着老八老九,是一个猛张飞、莽李逵的角色。老八老九倒了,这样的人就是个富贵王爷而已,不会对政权有什么影响。
因为老十作为个体没有危害性,所以老八老九倒台后,老十就是没有一只没有爪牙的老虎,形不成威胁,雍正也就可以放过了。
四、康熙遗嘱善待兄弟,不到万不得已不伤害《雍正王朝》电视剧中,康熙临终前,和老四谈了很久,把每一个阿哥都评价了一遍,特别指出,老四的性格急躁,专门给把念珠赐给他,让他戒急用忍,善待兄弟、善待臣民,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伤害他们。
康熙临终要求雍正善待兄弟、善待臣民
老八老九倒台,雍正也是万不得已才做出的决定,毕竟勾结关外王爷逼宫,是谋反大罪,不严惩不能儆效尤,雍正把老八老九发配其实已是大恩了,这是万不得已的做法。
老十虽然是帮凶,但是离了老八老九就没威胁,严惩老十,不属于万不得已。如果雍正对老十动手,不仅违了康熙的遗嘱圣训,也伤了手足之情,对雍正的名声不好。
雍正放过老十,其实也是做给八爷党看的,虽然八爷、九爷作为党首倒了,但八爷党的大部分人还在,这些人如果都一网打尽,不仅朝堂上一下子空了,办事的人没了,政务就会停滞。放过老十,也是让八爷党的人定下心来,认真办差,不用太担心被清算。
综上分析,《雍正王朝》中,雍正帝放过老十,主要是因为老十只是八爷党的一杆枪而已。八爷九爷倒台后,这杆枪没人使唤了,也就没有了威胁,雍正对这样的浑人也犯不着赶尽杀绝,对老十网开一面,既落实了康熙的临终遗嘱,也宽了八爷党非核心成员的心,对稳定
以上就是关于八爷党手握重权,为何没有选择叛乱争夺皇位呢全部的内容,包括:八爷党手握重权,为何没有选择叛乱争夺皇位呢、十四爷身为八爷党的人,八爷又为何要提防他呢、康熙传位雍正,八爷党为什么不反制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