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有机物熔,沸点的高低

碘酒的颜色2023-05-06  23

有机物的晶体大多是分子晶体,它们的熔、沸点取决于有机物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而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的结构(有无支键、有无极性基团、饱和程度)、分子量等有关。主要分为下面四个情况:

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其分子间作用力就越大。所以有机物中的同系物随分子中碳原子个数增加,熔、沸点升高。在通常状况下分子中含四个碳原子以下的烷烃、烯烃、炔烃是气体,含四个碳原子以上的是液体,含更多碳原子的是固体。

2、分子式相同时,直键分子间的作用力要比带支键分子间的作用力大,支键越多,排列越不规则,分子间作用力越小。如: 分子间作用力: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沸点:3007℃>279℃>95℃。

3、分子中元素种类和碳原子个数相同时,分子中有不饱和键的物质熔、沸点要低些。如:硬脂酸 油酸。熔点:-8863℃>-1037℃ 695℃>140℃

4、分子量相近时,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大于非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中极性基团越多,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785℃>3451℃ 1227℃>05℃。另外,分子间形成氢键,分子内形成氢键的物质的熔、沸点也有一定的规律。

扩展资料:

有机物一般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这是因为有机物分子大多数是非极性分子或弱极性分子,含有憎水基。根据

“相似相溶”原理,水是极性分子,只有当某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亲水基团时,则该有机物就可能溶于水。能溶于水的有机物:

1、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一般来说,低级醇、低级醛、低级酸,单糖和二糖水溶性好,即亲水基占得比重相对较大,憎水基占得比重相对较小,故能溶于水。

2、不易溶于水的有机物: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烷、稀、炔、芳香烃等烃类均不溶于水,因为其分子内不含极性基团;硝基化合物:硝基苯、TNT等。一般来说,液态烃、一氯代烃、苯及其同系物、酯类物质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硝基苯、溴苯、四氯化碳、氯仿、溴代烃、碘代烃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

3、有机物在汽油、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与在水中的相反:如乙醇是由较小憎水基团-C2H5和亲水基团-OH构成,所以乙醇易溶于水,同时因含有憎水基团,所以必定也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

其它醇类物质由于都含有亲水基团-OH,小分子都溶于水,但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憎水基团的不断增大而逐渐减小,在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则逐渐增大。

Cl2和Ar都是分子晶体

存在分子间的作用力

在高中阶段判断熔点高低一般是看分子的相对分在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熔点越高(但除有氢键 如水 氟化氢 氨气等)

Cl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1 Ar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0

所以Cl2更高

MgO熔点高于SiO2。无法判断,只能记住。

一般原子晶体熔点高于离子晶体,但MgO是个怪物,熔点高达2800度,超过很多原子晶体(单质硅、单质硼、碳化硼、氮化硅等),几乎与SiC相等。而SiO2熔点不到1000度(SiO2加热软化成玻璃体,没有单一熔点,但1000度以下是没有疑问的)。

这几种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氧化镁、氧化钙、氟化钙、氯化钙。

判断物质熔点首先看晶体类型,通常来说原子晶体熔点高于离子晶体高于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熔点差别较大需要结合具体物质比较。同类晶体中,原子晶体一般是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点越高;离子晶体一般是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多熔点越高;分子晶体如果不存在氢键的话一般是分子量越大熔点越高。

以上几种都是离子晶体,所以主要是看离子半径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一般判断化合物的熔点高低是根据其化学键的性质来判断的,一般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根据金属种类不同熔沸点也不同,同种金属的熔沸点相同,金属(少数除外)>分子。

同种晶体类型,看作用力强弱:

1、原子晶体,一般原子半径越小,即共价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常见的原子晶体有金刚石、碳化硅、硅、二氧化硅和氮化硅等。

2、离子晶体,一般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数越多,即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一般含有金属元素和铵根的都是离子晶体。

1、同晶体类型物质的熔沸点的判断:一般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根据金属种类不同熔沸点也不同(同种金属的熔沸点相同)金属(少数除外)>分子。

2、原子晶体中原子半径小的,键长短,键能大,熔点高。

3、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间作用就越强,熔点就越高。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静电作用越强,金属键越强,熔点越高,一般来说,金属越活泼,熔点越低。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点越高,具有氢键的,熔点反常地高。

扩展资料:

1、物质的熔点,即在一定压力下,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呈平衡时的温度,也就是说在该压力和熔点温度下,纯物质呈固态的化学势和呈液态的化学势相等,而对于分散度极大的纯物质固态体系(纳米体系)来说,表面部分不能忽视,其化学势则不仅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而且还与固体颗粒的粒径有关,属于热力学一级相变过程。

2、熔点是固体将其物态由固态转变(熔化)为液态的温度,缩写为mp。而DNA分子的熔点一般可用Tm表示。进行相反动作(即由液态转为固态)的温度,称之为凝固点。与沸点不同的是,熔点受压力的影响很小。而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物体的熔点就等于凝固点。

3、在有机化学领域中,对于纯粹的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熔点。即在一定压力下,固-液两相之间的变化都是非常敏锐的,初熔至全熔的温度不超过05~1℃(熔点范围或称熔距、熔程)。但如混有杂质则其熔点下降,且熔距也较长。因此熔点测定是辨认物质本性的基本手段,也是纯度测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4、测定方法一般用毛细管法和微量熔点测定法。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都是利用专业的测熔点仪来对一种物质进行测定。

5、晶体开始融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物质有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熔点。晶体又因类型不同而熔点也不同。一般来说晶体熔点从高到低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在分子晶体中又有比较特殊的,如水、氨气等。它们的分子间因为含有氢键而不符合“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熔点规律性变化”的规律。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熔点

不同晶体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二、同种晶体:1、原子晶体:原子半径越小,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如:金刚石>碳化硅>单晶硅

2、离子晶体:组成相似的离子晶体,离子键越强(阴阳离子半径之和越小、离子电荷越多)熔沸点越高

如:NaCl>KCl        MgO>NaCl

3、金属晶体:金属键越强(半径小、价电子多)熔沸点越高

如:Na<Mg<Al

4、分子晶体:组成和结构相似的晶体,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也就越强,熔沸点越高

如:F2<Cl2<Br2<I2

5、有机物:在同分异构体中,支链越多,熔沸点就越低,

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三、一般说来,熔沸点是:固态>液态>气态

1

SiF4

SO2>O3

SiO2为原子晶体,熔点最高。

SO2和O3结构相似,据分子量

3

MgO>CaO>NaCl>CuCl

离子晶体,据库仑力,

价态高的熔点高;相同价态,键长短(离子半径小)的熔点高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判断有机物熔,沸点的高低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判断有机物熔,沸点的高低、怎样判断Cl2和Ar的熔点高低、MGO,SIO2的熔点怎么判断高低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155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