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授时中心在哪里

小丑僵尸2023-05-06  28

中国授时中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中国授时中心全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前身为陕西天文台,是以时间频率研究、授时服务为主,同时开展天体测量学、太阳物理、日地关系、天体力学、人造卫星观测与研究的综合性天文研究机构。全台分设台本部和授时部两部分。台本部包括时频主控系统、科研实验室、天文观测站和领导管理机关,驻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授时部(即二部)为长波和短波授时电台,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境内。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是国务院1981年首批批准招收研究生的科研机构。截至2015年10月底,国家授时中心共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6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9名。设有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及十余个先进的实验室。

自20世纪70年代初正式承担中国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任务以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为国民经济发展等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的授时服务,基本满足了国家的需求。特别是为以国家的火箭、卫星发射为代表的航天技术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项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钱学森先生誉为“中国的一面大钟”。

GPS的三大功能之一就是授时。

利用卫星的高精度原子钟,通过卫星向外发射的载波信号,将卫星时间实时传出。

你利用GPS接收机接收到卫星的准确时间,而你说的GPS天线就是接受卫星载波信号的设备,主要就是接收卫星载波信号,放大载波信号的设备。

然后对获取的信号处理,得出准确的时间。

就相当于卫星是一个很准很准的表,你用天线去接受卫星电波信号,然后获取到一个很准很准的时间。

社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天文学的发生和发展。农牧业生产的发展,需要掌握“年”这个周期,因为春季播种、夏季耕耘、秋季收获、冬季贮藏,农事活动,都要和季节变化紧密配合,而季节变化的周期就是一年。

在我国一部很古老的书《夏小正》里,有根据观察天象、草木、鸟兽等自然现象定季节、月份的记载。例如什么时候田鼠出洞什么时候杨柳萌芽什么时候冰雪消融从物候的变化来看一年的季节变化,并且把这些现象和串事活动相对应,用以指导农牧业生产。《夏小正》相传是夏代的历法,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历书了。

物候的变化与自然环境的变迁一次又一次重复地印入人们的脑海,天象的循环变化同样留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它们之间的相依关系无疑将被人们所逐渐了解,观察日月星辰的运动变化来预告一年中不同季节的到来成了很自然的事。

如果你的屋子大门朝南,那末每天中午你去观察太阳的影子。到夏至这一天,太阳只能照到门槛上。这是因为夏天太阳直射北半球、影子很短的缘故。以后太阳慢慢地斜射了,到了中秋节前后,太阳能够照进半间屋子。再以后太阳更斜了。到了冬至,太阳可以一直晒到屋子的北墙。等过了冬至,太阳光又慢慢地从屋子里退出来。根据太阳光投射出来的影子长短,可以大致定出一年的季节来。

观察星星也是人们决定季节的一种方法。如果你选定一颗亮星(如织女星),在5月前后看它于黄昏时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第二天你会发现它比前一天提前出现了。当然只提前很短的时间,你可能一下子感觉不出来;但是时间一久,过了十天半月,你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织女星比过去出现得早了。到了秋天,你在黄昏时再看织女星,它已经升到天顶了。

距今4000多年前的夏代劳动人民,已很注意观察北斗星。那时北斗星距离北极很近,位置高,常年不隐,明亮醒目。这是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形状像只斗的星辰。如果每隔一个月黄昏时画下这个“斗”在天上的位置,就会发现它在天上绕着天球北极兜圈子。这种现象古人早就发现了。古书《鹃冠子》上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种观察北斗回转以定季节的方法在《夏小正》中也有描述。

根据观察天象变化来定四时,叫做观象授时。在没有历法的日子里观象授时是人们很长一个时期内使用的方法。

GPS授时准确,因为GPS授时是一种接受GPS卫星发射的低功率无线电信号,通过计算得出GPS时间的接受装置。为获得准确的GPS时间,GPS时钟必须先接受到至少4颗GPS卫星的信号,计算出自己所在的三维位置。在已经得出具体位置后,GPS时钟只要接受到1颗GPS卫星信号就能保证时钟的走时准确性。

网络授时是指NTP协议全称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 Time protocol)。它的目的是在国际互联网上传递统一、标准的时间。具体的实现方案是在网络上指定若干时钟源网站,为用户提供授时服务,并且这些网站间应该能够相互比对,提高准确度。

GPS授时系统是针对自动化系统中的计算机、控制装置等进行校时的高科技产品,GPS授时产品它从GPS卫星上获取标准的时间信号,将这些信息通过各种接口类型来传输给自动化系统中需要时间信息的设备(计算机、保护装置、故障录波器、事件顺序记录装置、安全自动装置、远动RTU),这样就可以达到整个系统的时间同步。

GPS授时:GPS授时模块在任意时刻能同时接收其视野范围内4~8颗卫星的信号,其内部硬件电路和软件通过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和处理,能从中提取并输出两种时间信号:一个是间隔为1秒的同步脉冲信号1PPS,其脉冲前沿与UCT的同步误差不超过1ns,二是包括在串口输出信息中的UCT绝对时间(年、月、日、时、分、秒),它是与1PPS脉冲想对应的。一旦天线位置固定下来,它只需要接收一颗卫星的信号变可维持其精密的时间输出。

北斗授时:北斗授时类似于GPS授时,也是卫星授时的一种,采用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进行高精度授时。北斗授时模块授时原理:北斗卫星系统中的高精度原子钟的准确时间发送给北斗授时模块,通过北斗授时模块的PPS(秒脉冲)输出脚输出给用户使用,目前北斗授时模块的pps精度能达到10ns。

需要注意的是,SKYLAB定位模块定位后输出的时间是UTC时间,但是定位模块获取的时间实际上是GPS时或者北斗时,此时需要从GPS时或者北斗时换算成UTC时再输出,因此定位模块需要知道GPS时或者北斗时和UTC的时间差——我司通常称这个差值为闰秒修正值或者跳秒数。定位模块初始定位后一般不能立即从卫星获取闰秒修正值,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因此定位模块刚定位后,输出的时间有可能和UTC时间有偏差,可能不是正确的UTC时间——是否有偏差取决于定位模块内部保存的闰秒修正值,SKYLAB定位模块在每次从卫星更新到闰秒修正值后,保存在芯片内部,下次定位时会使用这一修正值直至被更新的修正值替代(该特性仅限A/AT、D/DT系列)。如果定位模块内部预设或者保存的闰秒修正值与当前的闰秒修正值不一样,此时输出的时间不是UTC时间,此时从不正确的时间调整为UTC时间的过程,会出现定位模块输出的定位信息中,某个时间出现了两次的情况,如出现了两个时间一样的RMC语句。SKYLAB的AT、DT系列授时模块(SKG12AT/SKG12DT/SKG17AT/SKG17DT)可以提供闰秒修正值是否更新的信息。

为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实施的历法名。明初颁行的《大统历》基本上就是《授时历》,如把这两版历法看成一版,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一版历法,达三百六十四年。

《授时历》为公元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六月至公元1280年(至元十七年)二月间,许衡、王恂、郭守敬、杨恭懿等在东西六千余里,南北长一万一千余里的广阔地带,建立了二十七所测验站点,进行实测完成(即四海测验)。

历史意义

这部历法,反映了当时我国天文历法的新水平。它有不少革新创造,例如,定一回归年为3652425日,比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仅差2592秒,和现代世界通用的公历完全相同。在编制过程中,他们所创立的“三差内插公式”和“球面三角公式”,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杰出成就。

按照《授时历》的推断,1299年(大德三年)八月己酉朔巳时,应有日食,“日食二分有奇”。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授时中心在哪里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授时中心在哪里、gps授时天线 主要有什么功能啊、观天授时有怎样的依据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141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