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马克思以前的一切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一个共同的局限,就是把剩余价值的某些具体形式,例如地租、利息或利润,错误地当作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即剩余价值本身。当然也更没有“剩余价值”这个一般的范畴或术语。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的突出的特点,则在于首先把剩余价值归结于它的一般形式,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阐明了它的来源、实质和运动,以及它的各种具体形式。具体说来,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大体可以归结为以下这些要点关于剩余价值的最一般的概念或规定。
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
剩余价值在资本流通过程中是随着产品及其价值的流通而流通和实现的。但是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从产品转化为货币以后,就被资本家用来购买个人消费品而用于他的个人消费,从而不再进入下一轮的资本循环和周转了。而在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剩余价值至少要有一部分必须用来在转化为资本,从而也就是合并到原有资本中去,继续参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因此在这里,剩余价值分割为资本和“收入”(即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基金)的比例,对于资本再生产规模的扩大,就成为一个决定的要素。同时,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角度看,这对于生产的总形态或产品和生产的总结构,也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如果剩余价值中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增加了,社会总生产中的奢侈品生产、从而在这些部门中就业的工人的比例也就会相对地增加。因此社会上就会有更多的工人的生存要取决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和挥霍。
一 当代资本主义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
源泉并没有变,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了,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在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它们的价值是在工人生产它们的过程形成的,在它们参加产品的生产时,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创造新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相对减少,而从事科研、设计、技术和管理劳动的人员日益增加,“总体工人”中的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大,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强度日益提高,从而成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劳动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总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自动化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它的普遍采用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资本家全体获得比过去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二 论述题求解:论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问题。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了,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在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它们的价值是在工人生产它们的过程形成的,在它们参加产品的生产时,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创造新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相对减少,而从事科研、设计、技术和管理劳动的人员日益增加,“总体工人”中的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大,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强度日益提高,从而成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劳动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总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自动化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它的普遍采用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资本家全体获得比过去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三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剩余价值”是与“自用价值”相对的概念,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不够或仅够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没有一点剩余,那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如工人创造的价值若还不抵其工资,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只有创造的价值比工资多,他才创造了剩余价值。马克思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这里的剩余价值,即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本质上也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因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费用决定的,其中包括劳动者本人的培养、教育费用和维持其家庭成员生活的费用,而这恰恰就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部分——自用价值。故对剩余价值的新旧两种解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区别仅在于:马克思是站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的立场基础上来分析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生产的实质的,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揭示;而新解释是从更加宽泛的概念来解释剩余价值,具有普遍适用性,可解释一切与自用价值相对的剩余价值。
四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没有改变
在生产过程中,这些生产资料作为生产的物的因素,只是转移自身的价值,即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同时,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它只是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作为雇佣工人的劳动的“吸收器”发挥作用的,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其次,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并不能完全代替人的劳动,它们不仅要由人来发明、设计和制造,而且在运转中也要由人来控制、调试和维修等等。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就是由这些在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背后操纵它们工作的劳动者所创造的,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只不过是被人的指令和意志所推动的一种生产工具。第三,在自动化企业中,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只是工人、科学家、工程师复杂劳动的一种物化。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于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因此,在自动化企业中,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复杂劳动创造的新价值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从而使资本家能够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总之,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的出现,使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产量增加了,资本家获取的剩余价值增多了,但是,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实质并没有改变。
五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 机器人是否能创造剩余价值,为什么
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仍然只能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机器再先进也仍然是机器,它们在生产过程中也只是当作劳动资料发挥作用。
决不能取代劳动的作用,自动化的机器虽然代替了人的一部分劳动,但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的劳动个别企业的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机器人是不能创造剩余价值的。机器人在参加产品的生产时,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而不创造新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
(5)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值源泉问题扩展阅读:
剩余价值规律意义
1、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2、剩余价值规律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4、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剩余价值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的理论指导。
在科技革命后,拥有远见卓识的资本家们都会采用先进的技术,而当大家都运用先进技术的时候,将会极大地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
这样,在不改变劳动总时长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可以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了,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六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问题
个人理解,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对于资本主义并不是问题,但它对于马哲就是一个问题
它反映了马哲的时代局限性
七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为什么
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了,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在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
它们的价值是在工人生产它们的过程形成的,在它们参加产品的生产时,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创造新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
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相对减少,而从事科研、设计、技术和管理劳动的人员日益增加,“总体工人”中的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大,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强度日益提高,从而成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劳动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总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自动化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它的普遍采用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资本家全体获得比过去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原因是承认雇佣工人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础。马克思主义者哲学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是对异化的批判,而这个哲学观点的出现的经济学基础就在于此。它马克思主义优势占有道义上的优势而这种道义上的优势是政治合理性的根本基础。它对未来社会制度的构想和设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7)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值源泉问题扩展阅读:
剩余价值考察的是劳动过程当中的“价值增殖”。显然,此“增殖”非彼“增值”,但决定了经济现象领域中的价格和利润增长运动。
关于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给出总的评论:“所有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学说也可以叫自然生成学说、生物学说、非量化学说、非价值观学说,即存在价值观外的价值带动价值观内的价值,通过他人自己的领悟、感觉、体会带来幸福和创造价值的学说,而不是单纯的给予与获得的学说,是通过书本报纸来获取力量的、而不是仅限于信息的学说。
八 在出现自动化工厂少人或无人工厂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
在资本主义自动化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仍然只是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是因为:
一、机器再先进也仍然是机器,即使是机器人之类的自动化装置和自动化的装置体系,它们在生产过程中也只是当作劳动资料发挥作用,决不能取代劳动的作用。
二、自动化的机器虽然代替了人的一部分劳动,但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的劳动,更不能改变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和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
三、个别企业的资本家首先采用自动化的机器体系,或采用比其他企业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机器体系,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雇佣工人数量,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四、如果自动化生产在某个部门得到普及,成为该部门的正常生产条件,则资本有机构成大为提高。
九 自动化条件下的价值源泉
自动化条件下的价值源泉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否过时的关键问题之一。
少数科技人员创造性劳动所研制设计的生产自动化机器体系,是人类社会对自然力无偿使用的一种新途径,是特别高的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在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的条件下,购买某种技术专利权的企业,对这种自然力在一定时期具有垄断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虚假的社会价值因此,生产自动化条件下会产生虚假的社会价值,其中,自然力的无偿使用,或自然力对人类劳动力的替代是条件,对这种自然力在一段时期内实行垄断是原因,而人的劳动依然是价值的源泉
劳动价值理论和A、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两大基石。
马克思围绕经济学市场经济部分的核心问题即剩余价值理论,系统地研究了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50年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详细地分析了经济学各派的理论观点,肯定了他们在科学理论上的贡献,批评了他们的谬误。
评价了他们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阐明了经济学的科学化过程,揭示了实证主义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基础。
《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有关经济学史的经典著作。马克思分析经济学说史所运用的方法论,以及评价各个学派、各个代表人物的原则和依据,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的地位:
第一、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
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成正比。社会生产力水平越低,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便越少;而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则劳动者创造的剩余 价值便越多。故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
第二、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尺
对其具体解释虽纷纭不一,但人的贡献大、影响显,则人生价值便大,却是人人都同意的观点。而人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越多,则贡献便越大,影响便越显著,故人生价值便也越大。
相反,如人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越少,则贡献便越小,影响便越轻微,故人生价值也越小,如不能为社会创造任何剩余价值,则人生便毫无价值。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剩余价值考察的是劳动过程当中的“价值增殖”。显然,此“增殖”非彼“增值”,但决定了经济现象领域中的价格和利润增长运动。
剩余价值理论的准确含义,至少有两种:第一种是从价值的创造者而言,“剩余价值”是与“自用价值”相对的概念,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第二种是指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不够或仅够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没有一点剩余,那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
扩展资料
价值是商品经济形态社会的一个基本事实。价值基础上的“剩余价值”,这是工厂制的事实。它的表象是劳动协议或劳资谈判合同的执行过程的结果。其实,地位上相当于“剩余价值理论”,说的是劳动者不能弄清楚自己的“剩余”,实际上就是资方最后的控制权,它不属于劳动者。
就是说,劳动者对劳动过程没有最后的控制权。这是个商品社会的事实,马克思把它称作“剩余价值理论”。即在狭义视阈下, 资本主义企业被直接规定为资本家特别利用市场劳动力合约的一个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控制生产方式和劳动合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剩余价值
1848年和1867年。1848年,《***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也标志唯物史观的发表。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标志剩余价值学说的发表。剩余价值,根据马克思的理论,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了,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在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
它们的价值是在工人生产它们的过程形成的,在它们参加产品的生产时,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创造新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
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相对减少,而从事科研、设计、技术和管理劳动的人员日益增加,“总体工人”中的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大,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强度日益提高,从而成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劳动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总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自动化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它的普遍采用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资本家全体获得比过去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原因是承认雇佣工人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础。马克思主义者哲学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是对异化的批判,而这个哲学观点的出现的经济学基础就在于此。它马克思主义优势占有道义上的优势而这种道义上的优势是政治合理性的根本基础。它对未来社会制度的构想和设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扩展资料:
剩余价值考察的是劳动过程当中的“价值增殖”。显然,此“增殖”非彼“增值”,但决定了经济现象领域中的价格和利润增长运动。
关于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给出总的评论:“所有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学说也可以叫自然生成学说、生物学说、非量化学说、非价值观学说,即存在价值观外的价值带动价值观内的价值,通过他人自己的领悟、感觉、体会带来幸福和创造价值的学说,而不是单纯的给予与获得的学说,是通过书本报纸来获取力量的、而不是仅限于信息的学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剩余价值学说
以上就是关于剩余价值学说到底有什么用全部的内容,包括:剩余价值学说到底有什么用、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值源泉问题、如何理解剩余价值理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