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周岁要剪辫子贺词:
1、金钩挂起银,请出小官坐明堂。朝中剃宰相,今日又元郎。
2、愿孩子健健康康、聪明活泼、人见人爱、前途无量。
3、顺利剃头开财路,从而无病也无晦。
4、今日喜剪发尾,来自喜登高科。
5、从头开始幸福,一生无忧。
6、剪去三千烦恼丝,从此人生再无忧。
7、希望孩子一直都这样无忧无虑,生活在快乐当中。
8、将所有烦恼都剔除,只留下快乐和幸福。
9、大师操刀剃贵人,从而无灾也无难。
10、愿孩子一生顺顺利利,被周围人所爱。
11、一剃一生顺遂,二剃富贵花开,三剃未来发光。
简介:
当孩子剃辫子的时候,家里人都要准备一些祝福语,有猴年送吉祥、宝宝剃龙尾;全家乐悠悠、宝宝长一岁;剃头开财路,祛病又去晦;宝宝的甜蜜,宝宝的运气,宝宝的健康,宝宝的快乐,宝宝的心情,宝宝的欣慰,宝宝的顺利,宝宝的幸福等,又或者健康成长,人见人爱,聪明活泼等。
当然也可以选择一些对联,如上联今得才子从天降,下联未来步入清华门,横批栋梁之材。或者上联未卜他年大学士,下联且喜今日小登退科,横批喜剪鸭尾等。
与辛亥革命的成功有关。辛亥革命成功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这是历史书上写的,保证对!!
剪辫子是清末时期。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推翻了满清王朝,成立了中华民国江西军政府,同时实施了除旧布新措施。首由军政府贴出剪辫告示:自武昌起义推翻清帝,重振汉室,凡我同胞,一律剪去胡辫。
剪辫历史背景剪辫,最早开始于在海外定居的华侨及暂居海外的华人(主要是流亡的革命派、维新派及留学生),前者为与当地社会同风同俗,后者又加有明显的反清色彩。时间始于1895年,至1905年左右蔚然成风。
早在1895年10月,广州起义事败后,孙中山与陈少白、郑士良逃亡日本。孙中山抵横滨后断发改装,以示与清廷决绝和革命到底的决心。
孙中山等革命者剪发易服,不是什么稀罕事。但事实上,来自民间的剪辫呼声,也已有多年。
独立撰稿人傅国涌曾撰文指出,剪辫之风,并非因辛亥革命的到来才兴起,从晚清开始,有识之士就不断呼吁剪辫子,一些大胆的言论也随之出现。1903年1月15日,天津《大公报》的征文题目赫然竟是《剪辫易服说》。
1903年3月15日,《大公报》刊出征文第一名获得者朱志父的《剪辫易服说》,他力主剪辫易服,认为这和废弓矢、立学堂一样,都是因时制宜之举。并希望从皇帝开始改穿西装,把剪辫易服与尚武精神、强健体魄联系在一起。《大公报》按语称之新中国特别精神,唤二百余年来不醒之沉梦,呼数百万方里不返之国。
据当年10月媒体报道,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参加乡试时只好装假辫子入场考试。而胡适回忆,在上海中国公学读书时,还有一些激烈的同学往往强迫有辫子的同学剪去辫子。
1903、1904、1906年,《大公报》先后三次发起以剪辫易服为中心的征文大讨论,发表了数篇关于剪辫易服的文章。这一切,都为后来剪发易服大行其道营造了一定的舆论氛围。
国内剪辫之风首先兴起于学界与军界,且官方并不严禁,表明清廷统治的衰弱。
1903年以后,学生剪辫不乏其人,遇有科举考试,则戴上假发辫。剪辫留学生从外洋回乡,行游市中,人们不但见多不怪,且赞之曰时尚。学堂学生剪辫,学堂监督如此表态:辫发有无,虽属无关轻重,然此事尚未奉有明文,故已饬令诸生暂缓办理。
“剪辫子”的缘由:
留辫本是女真人的风俗,满清入关后,多尔衮于顺治二年下达剃发令:"今者天下一家,君犹父也,父子一体,岂容违异,自今以后,京师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后,亦限旬日,尽令剃发,遵依者,为吾国之民,迟疑者,为逆命之寇"。此后便开始了血腥的剃发留辫运动及中国男人二百多年的Q字发型史。
二百年后,到了1840年的时候,人们对Q字发型经历了由抗拒到被迫接受,然后麻木,最后不再将其视作蛮夷之俗,而将其看作天朝大国之俗的过程。林则徐在澳门看到洋人的装束打扮时曾鄙夷地说道:"真夷俗也"。而反观西方人在看待当时的中国人Q字发型时,亦是充满费解与鄙夷。英国人伶俐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许多年里,全欧洲人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奇特的民族,他们剃发、蓄辫、斜眼睛、奇装异服以及女人毁行的脚,长期给了那些制造滑稽的漫画家以题材"。直到今天,辫子仍然是国外漫画家丑化中国人形象的素材之一。
最早提出革除辫子的是太平天国,与满清入关相似,太平天国将剪辫视作是否归从其的政治态度,施行了严厉的剪辫留发运动,其推行过程可以说是留辫不留头,留头不留辫。
清朝是个特殊的朝代,是个与头发纠缠不休的朝代。
单是男人头上一条辫子,是留是剃都是一件大事,一件与清王朝的政治命运紧密相连的大事。辫子怎么就与清朝有着这么多的纠缠呢?我们从历史方向解读一下。
一、入关时的坚决“剃发”
满族男人留一根辫子,是女真族的传统风俗。天命七年,努尔哈赤下令“老年人可以不剃,年轻人必须剃”,此时辫发还是出于满族发式的习惯。
皇太极继位后,规定汉人也必须按满人的习俗,不分老少一律剃发。
随着战争的扩大,剃发与留发便由民族习俗转变为民族矛盾,引发了后来的一场针对头发的大屠杀。
(女真人的发型)
满清统治者认为,汉人剃发是效忠满清的标志,而汉人则把留发作为保持民族气节的表现。
随着满清入关,“剃发”也上升到民族层面和文化层面的问题。
清军入关之初,老百姓的反抗还是不太多的。“及有剃头之举,民皆愤怒,或见我人泣而言曰,我以何罪独为此剃头乎?”
可见当时汉人对剃发制度存在极大不满。鉴于汉人的抵制情绪,多尔衮下令罢除剃发,此举极大地减少了清军南下的阻力,缓解满汉两个民族的矛盾与冲突。
只是有些剃了发的汉人心中不平,他们认为后降者不用剃发,这种“有人剃有人不剃”的局面,造成没剃发的汉人对先剃发的汉人的排斥和鄙视。
而未剃发者也反映 “清兵见未剃发者便杀,取首级请功,名曰‘捉剃头’”,这样就在社会上造成了恐慌心理。头发在不经意间成被赋予了政治含义。
为了避免恐慌,安抚先降者,顺治二年多尔衮在全国推行“剃发令”。
将剃发作为征服汉人的重要手段。对于坚持留发者,清军采用血腥的手段镇压。
只要发现留发者,立即逼其剃头,如有反抗杀无赦。虽然不少汉人反抗,但面对满族的屠刀,在“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事实的威吓之下,汉人被迫剃发留辫。
(留头不留发)
头发留与不留居然有如此严重的后果,引发如此激烈的冲突,其中的深层含义令人思考。
有学者认为,当时汉人不愿意剃发,是将剃发与阉割相联系起来。专家们认为蓄发代表一种自由,剃发则是失去自由、受到限制的象征,与传统儒家思想格格不入。
满、汉对头发的不同认知和不同文化下的解读,是这种冲突的原因。
汉族认为满族是异族,反过来也一样。
努尔哈赤在致书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时说:“明与朝鲜,我异国也,言殊而服发亦相类。”
因为文化不同,服饰和发型也有差异,满族把蒙古民族视为同类,把汉人和朝鲜人视为异类。
皇太极征服朝鲜后,将朝鲜变成自己的属国,由于朝鲜并没有特别大的反抗,所以满清也没有要求朝鲜人剃发。而反抗激烈的汉族,则被强制剃发,可见剃发制度主要是针对汉人,旨在建立大一统政权。
剃发易服
汉族的经济、文化远超满族,满清一直对汉人有畏惧之心,时刻提防汉人推翻自己的政权。所以满清统治者可以接受汉族文化,但不是无底线的。满族的衣冠制度是满人区别汉人的象征,强迫汉人接受满人的这种文化,是汉人屈服满人的标志,对巩固满人政权是有利的。
所以后金崇德元年,皇太极下令:“汉人官民穿戴照满洲式样,有效他国衣冠、束发、裹足者,重治其罪。”
从此剃发成为国策,成为满族征服汉人的标志。
清朝初期,汉人在国破之际,视剃发为耻辱,将其与古代刑罚的刺字、割鼻等酷刑等而视之,所以非常反抗这一政策,倒不是那些汉人百姓都有多大的“反清复明”的觉悟,他们的反抗和明朝、和朱家皇帝并没有多大关系。这一点是要分清楚的。
顾炎武的《圣安本纪》记载:
顺治初年,因剃发令而奋起反抗的汉人非常多。当时在江南的一位外国传教士记述“辫发胡服之新制,大招汉人之反感,彼等对于满洲政府,群起反抗,奋起如虎。”
汉人的抵抗最终失败了,汉人发式只得和满人一样留起辫子来。但围绕辫发的斗争远没有结束。
从顺治到康熙,清王朝因剃发问题,多次镇压汉人的反抗,连后来的吴三桂也用复汉人头发衣冠相号召,这个大汉奸都得到了不少人拥护,可见辫发在汉人心中的重要程度。
但是最后,满、汉两族的“剃发”、“留发”之争,最后以满人的胜利而告终。
二、太平天国的“蓄发”
太平天国运动有个别称,天国的战士被满清称为“长毛贼”,这是因为太平天国颁布“蓄发令”,汉人不再再剃头,这是一场反清的斗争,也是一场头发剃与不剃的斗争。头发成为起义军反抗统治者的口号和目标。
(蓄发的太平军)
杨秀清发布过一篇《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夫中国有中国之形象,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人变为禽兽也。”。
太平军每攻占一地,就发布“蓄发令”,宣布“有再剃者杀无赦”。
这种做法让习惯了剃头的民众感到无所适从和不满,辫发问题又一次成为政治问题。
当时清王朝统治全国已有两百年,老百姓都习惯了养辫子,蓄发反而是异端了。
老百姓用“长毛”来称呼太平军,是长年累月的风俗习惯的惯性所至,而中国人是一个不喜欢变化的民族。
当一个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文化观念后,辫子已成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蓄发反而是一种对传统的冲击,必然会遇到阻力。
因此人们对于蓄发充满了恐惧,正如两百年前的祖先们恐惧剃发一样。在太平军禁止剃发的严令下,仍有不少人照常剃发。杭州被清朝收复后,满清限老百姓“三日内皆剃发,民乃欢呼称庆。”
太平军
其实在太平军中,“广西真长发并不多,多者皆两湖新裹之众”,可见就是在太平军中,也有不少人对蓄发还是有看法的。
不过此时剃发与蓄发代表的是政治态度,虽然不少人主动改变发式,但其内心对蓄发还是持保留的态度。
许多老百姓看到太平军来了就蓄发;太平军刚走便“争先剃发”。这是当时政治斗争和社会心理复杂多样的具体体现。
太平军过于追求辫发中的政治含义,也使太平天国失去了不少民心。以头发来式来判定一个人的政治倾向,而不顾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显示了太平军政治斗争的幼稚。
太平天国的败亡后,辫子的地位的再次提高,那些自愿的或者被迫的蓄发者又开始了剃发。
三、辛亥革命的“剪发”
到了近代,辫子又一次成为历史焦点,又被赋予了政治意义。
近代中国人留着长辫,被外国人讥笑没有开化。特别是在国外谋生和学习的中国人,往往因为一根大辫子受到洋人的轻辱。
留学生们往往因为一根大辫子被外国人称作“拖尾奴才”,辫子成了“国耻”,于是,一些年轻气盛的留学生干脆将辫子剪去。
可是想回国谋个一官半职的留学生,就不敢剪辫子。
日本士官学校的中国留学生大多将辫子盘在头上,带上军帽后被日本人称为“富士山”。
尽管此时辫子成为外国人耻笑的对象,是“落后”的标志,清王朝还是将辫子当成宝贝,谁若私下剪去便是反叛,所以很多留学生回国后以不得不装上假辫子。
(留辫子的清朝留学生)
凭良心说,留根长辫子是很不方便的。既不卫生,又不雅观,还不利于机器化大生产。
所以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提出了剪辫的主张。
维新派将剪辫作为破除旧俗和社会启蒙的一部分,康有为认为:“欧美百数十年前,人皆辫发也,至近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
可见维新派认为留辫子是一种落后的风俗习惯,需要改良。
维新派所呼吁女子不缠足,男子不留辫。可惜随着维新运动的失败,他们的主张没有得到执行。
革命党人也是提倡剪辫子的。革命就是要推翻腐朽的满清政府,包括满清倡导的辫发制度,也要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革命党人认为剪去辫子能激发出人民的反满热情,能鼓励更多的青年投入反清革命。
革命者号召:“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
就像清初剃发是归附清朝一样,清末剪不剪辫子也是看一个人是否拥护革命的表现。清王朝认为剪辫者即为革命党,所以1905年,当端方、戴鸿慈等人“奏请官员剪发之折,两宫深滋不悦”。
(剪辫子)
革命洪流终不可挡,武昌起义不久,清政府被迫承认了剪辫子的合法性,下诏“
资政院奏恳请降旨,即行剪发,以昭大同一折。凡我臣民,均准其自由剪发。”
辛亥革命胜利,使得剪不剪辫子成为政治的一部分。革命者主张军、警及政府职员应当先行剪辫子,老百姓平则“限期在本年之内”。
清政府最终在1911年12月7日准许官民自由剪发。1912年1月,为了给每个国民颁发国民证,革命军政府限定所有人一律剪去辫子。“士兵携带剪刀,阻拦行人,强行剪发”,尽管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剪去辫子,但留辫子的人确实少多了。
虽然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但剪辫子也非一帆风顺。张勋的辫子军和满清遗老遗少们,仍拖着一条辫子,他们认为辫子是中国的“传统”,是大清的象征,剪发乃是“崇洋”。
(民国初年留辫子的市民)
一根小小的辫子,反映了社会、政治的变革,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传统的中国在世界文明冲击下,必然向现代化发展。
所以在世界发展潮流面前,虽然有少数人不愿意跟随历史洪流前进的脚步,但清末的剪辫令没有造成多大的流血事件,是在新的时代下中国进步的结果。
康有为老先生对辫子的态度值得玩味。他在维新变法是,给光绪呈上《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请求断发易服;但在面对革命是,他成为了保皇党,又极力主张留辫子。
辫子是康有为政治态度的表现,我们在他的身上也可以看到辫子在清朝历史中的政治意味。
民国初年剪辫子的难度是不小的。许多人已经把辫子当成自己身体、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不舍得剪掉。
有的人辫子被剪掉了,抱头痛哭;有的人破口大骂;甚至有人被强剪辫子后自杀的。这些人或许是排斥外来事物者,或许是怕皇帝复辟者,也有对清朝留恋的遗老遗少,总之对剪辫子反对和观望的,一定是对革命反对和观望的,这也是辫子代表的的政治立场。
一百年前的中国,剪辫子一件小事,折射出当时各个阶层、各个政治派别的歧异和对立。
恩格斯说过:“随着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人们的观念和观点也会发生变革”。
革命打碎了封建伦理道德,传统价值观念进一步动摇,与民主共和制度相适应的新风尚得以传播,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辫子总是要被遗弃掉的。
(皇上都不留辫子了)
从三百年来辫子的地位可以看出,辫子绝不仅是一种普通的发型,而是涉及到政治和社会的问题。清王朝一直把视百姓剃发作为顺从的象征,辫子因此成为社会运动、政治斗争的焦点。辫子见证了清王朝的兴衰和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历程,是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一个符号。
从剃发到蓄发、剪发,是一部三百年的政治史,也是一部民俗史和文化史。小小一根辫子,是政治态度、文化态度的一个风向标,这是封建社会末期那个特殊时间点上的奇观,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一个必经历程。
以上就是关于剪辫子的祝福语全部的内容,包括:剪辫子的祝福语、中国人剪辫子与什么事件有关、剪辫子是什么历史时期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